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护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护理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课;护理带教;肝胆外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223-02

肝胆外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系统的护理主干课程,大多数护生在学习时有“难、深、多、散”的体会,理解和记忆的东西较多,容易混淆和遗忘。因此,如何提高肝胆外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护理带教者一项重要课题。微课程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雏形是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 Grew教授1993年提出的60 s课程(60-second Course)[1]。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的针对某个学科某一教学环节或知识点设计开发的新型情景化网络课程资源。笔者尝试对外科护理学肝胆外科章节课程进行微课课程开发,并将其应用于肝胆外科护理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一、提高对微课重要性的认识

微课重在“微”,短小精悍的架构满足了学习者对注意力的需求。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CLT)认为,影响认知负荷的关键在于学习资料组织与呈现的方式。当前,我国医学院大部分课程要么教学内容简单,组织形式单一,导致学生认识负荷过低,既浪费了课堂时间,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要么教学内容复杂,知识点众多,导致学生认识负荷过高,注意力分散,阻碍其对知识进行梳理架构[2]。理想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学习者能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针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反复学习。微课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其把教材内容进行碎片化、情景化、重组整合,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可融合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反复观看的短课,无疑是一种与当代学生学习观念契合的教学方式。

二、做好微课制作,构建学习平台

微视频的制作是微课开发的核心,由外科护理教研室组织外科老师根据微课的特点,对既往学习者特征和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对肝胆外科护理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斟酌、筛查和整合,将肝癌、肝移植、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病人护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术后难度较大的操作,如胆管引流护理、肝癌术后护理、肝移植术后护理、肝癌术后心理疏导、引流管的护理等作为微课开发的内容并将其制作成微视频。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

一是抓好“微视频”的质量。微课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微视频以及利用微视频进行的网络学习互动。微视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微课的水平和应用效益。二是重视视频技术的运用,增加视频资源的来源渠道。带教教师不仅可以从课堂拍摄,也可以在学术会议上录制等。视频剪辑、加工、合成输出等后期制作也尽量清晰、美观,方便学生观看。三是微视频尽量短小,但内容要完整,保证学生知识构建的完整性。四是做好微课的辅工作。如完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点评、微反馈等微教学资源的建设,使微课发挥最大的学习效用。

二、强化内容指向,提高微课效果

微视频的设计师带教老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微课教学设计是整个微课程建设的起点和落脚点,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教师在数字信息化时代微课程设计理念的塑造,理论的学习和方式方法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3]。其次要找准微课的定位,即一种学习型资源,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和学习习惯的角度去思考,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等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临床技能和专业水平。肝胆外科护理学内容较多,课时紧,信息量大,笔者一改过去向护生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设计了一套内容涵盖肝癌、胆结石的临床常见表现、术后护理观察项目、引流管的常规护理等的微课程,通过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浓缩传统教学精华,提高带教效果。

三、学习方式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微课崇尚混合教学、移动教学、翻转教学和碎片化教学的学习方式,以短小精简的教学视频为载体,在电脑或手机移动终端上进行W习,学生可根据自己时间进行开放式和自助式的学习。传统外科教学方法是让护生在课堂中固定的时间进行理论课学习,临床操作单元则通过在临床实践时老师讲授和示教,护生进行练习的方式学习,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的优点。但由于学生人数普遍较多,病人数少,且配合程度不高,护生往往在示教时较难看清教师的具体操作方法,最终导致临床操作示教效果不佳,影响其操作能力的提高。微课将教学时间和空间进行延伸,方便护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反复理解和记忆,能使复杂、动态的技能操作平面化,是对传统教学法的补充,比较适合护生课后自主学习。

在进行微课课程设计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微课之微在于时间有限,篇幅有限,因此只能针对某一环节或某一知识点进行剖析,即只能专注于一个问题。如2010年欧洲风湿病学会颁布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微视频,就是因为它文字不多,短短15min的视频,从炎症标志物、关节炎的病程、关节受累程度和血清抗体四个方面对某一病例进行了评分,评定为6分以上就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就算是非专业的人员,也能较为容易的掌握知识要点。二是微课的后期制作也很重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进步,微课在医学带教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跨领域的微课共享也越来越普遍。微课的优化美化成为微课传播的重要技能。较多微课的设计模式采用的是“课堂讲解―临床场景―课堂总结”的方式,场景之间和各部分的衔接都要做好串词,达到简洁流畅的效果。三是要做好微课的总结。我们在带教过程中发现,将课程的重点内容总结为简单易记得口诀,在课堂中,不断地重复要点,对学生加深知识点印象非常有效。

尽管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在肝胆外科医学带教中应用广泛[4],能满足大部分学习者对学习时间和空间多样化的需求,但如何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护理微课程教学质量、构建完整的微课教学体系,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如何评价和反馈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

[2]陈巧芬.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7,(9):17-19.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4]李淑芬,林丽君.优质护理理念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9):144.

护理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内科护理学;自学能力

目前,在护理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只有符合中职护理教育特点和未来岗位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护士资格证考试和未来就业方面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且在各个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一、引导课前预习,扩充课堂容量

自学习惯的培养需要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开始。内科护理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需要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知识,比如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等,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留给教师讲解知识的时间太少。那么,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导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将所讲述的知识点和参考书目告知学生,让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学生就很容易跟随教师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二、结合授课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繁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内科护理学中每个章节的概述都是对基础内容进行回顾,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表格、图形或模型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与巩固。再如,护理评估的内容可以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进行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教师单纯性地讲解效果更好。又如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基本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讲述,而每个疾病的教学可以采用PBL教学法进行。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资料的搜集、分析、总结,最后得出结论。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形象

除了传授知识,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然后对课本中重点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有效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重点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来进行,并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教材中明确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当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后,就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的形象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将自己最佳的状态展示给学生,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的板书要优美,合理设计,充分借助彩色粉笔来进行板书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教师,对课堂充满兴趣,积极地进行学习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四、重视课后复习,提高学生联系知识能力

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结构性和比较性特征,且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内科护理学很多知识点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讲解完某一知识点后进入课后复习环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某些知识点主动联系起来,然后认真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异同之处,找到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知识联系能力,进而提高自学能力,深入理解内科护理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技能。例如,在讲解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缓解方式、心电图改变、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入手,对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进行对比,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讲解完慢性肾小球肾炎后,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的肝硬化伴血氨升高病人的饮食要求,其需要低蛋白饮食,且以植物蛋白为主。而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可知,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伴氨质血症同样要求低蛋白饮食,但选择的却是优质蛋白,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二者存在这一区别的原因。在讲解完消化系统相关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自主分析慢性胃炎、肝硬化、肝性脑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在饮食护理原则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说明理由。通过运用以上方式,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将不断巩固并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总之,根据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岗位的需求,中职学校对教学内容要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改进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卫生职业技术人才。

作者:白洁 单位:晋中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护理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职护理教学;措施

现在实行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规定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分为专业实务与实践能力两部分,这一变化无疑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注重考生的工作能力。因此,相关中职院校必须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作为教学导向,从多方面入手对教学进行改革,从而适应这一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成才率。

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形式与近年来的变化

(1)考试内容的发展。从2001年以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开始突破学科壁垒,对于各种专业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合,把之前的基础护理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等五大模块经过整合之后重新划分为21个更加细化的模块。同时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护理、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等六门新的考试内容。现行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主要分为专业实务与实践能力两部分,更加注重考察考生的护理学整体知识与实践能力。

(2)题型的变化。根据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需要,新的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题型主要以病例分析为主,这一变化在考试中的具体表现为,考试中纯粹的记忆性内容减少到合理范围,而病例分析与护理的内容大幅度增加。与之前的考试大纲相比,新大纲在重视考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与经验。

二、教学改革的措施

(1)修改教学大纲。与护理相关的中职院校和专业,必须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变化,对自身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作出合理调整,以适应考试的需要。在教学工作中,教学大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教学大纲进行合理化调整,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作出正确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把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有机结合,可以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知识点按照重要性及难易程度进行分类讲授,避免遗漏重要的知识点,也不容易出现重复讲授的情况。例如,内科护理与外科护理这两个科目存在很多重复的知识点,像甲亢、溃疡等病症在这两个科目中都有涉及。对于这些重叠区域,内科与外科教师应该根据考试大纲中的侧重点调整自己的教学大纲,对于重复的知识点进行分工,避免重复教学增加学生的负担。

(2)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与旧有的考试大纲相比,新的考试大纲对各科目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增减。例如,在外科部分增加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内容,删除了外科护理的总论内容。但是被删除的章节并不是彻底告别考试,其中比较贴近临床实践的内容还会在考试中出现。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分析考试大纲的变化,并根据大纲的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增减。对于大纲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尽量使学生理解透彻。对于比较次要的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适当加快进度,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即可。例如,在讲授输血的课程时,教师要对于考试大纲中关于输血的重要知识点进行重点梳理与讲授,如为患者输血时,更换第二袋血浆时的注意事项等,并对学生不懂的内容进行重点解答,对于容易记错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强调。

(3)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为适应新的考试大纲的变化,教师要对护理学教学的方法进行合理改变。在讲解考试大纲中有关护理内容的部分时应该以护理工作的过程为主线进行衔接,并以护士的实际工作为基础。对于专业课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必须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考试大纲与形势,灵活运用行动导向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改变题型,使各相关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考察,能够更加客观的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重视习题的作用,让学生在攻克习题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为考试和之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讲授内科有关慢性心血管疾病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患者表现出的不同症状,让其他同学根据这些症状进行护理评估,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之后再讲解一些临床案例,对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找出不足与疏漏之处。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对上课的参与热情,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4)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与实训机会。新的考试大纲更加重视对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为此,学校要根据大纲的变化与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专业课中的实验课,尤其是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课时,并尽量提前开始。在进行实验课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更加有效的现场观察与指导。在实验课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要让学生把实验用的道具人当做真正的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护理或急救,并锻炼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从学校里就开始培养学生对于患者的关怀。此外,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学生临床实习的时间。由于现在多数实习生定点医院过于重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而忽视对于理论知识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保持与医院的联系,经常派教师到医院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在学校的考试中多加入一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真题或模拟题,使学生能够真正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无论是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还是之后进行临床工作都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5)考前进行集中式辅导。实习完成之后,就是学生整合学到的知识点,把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经验相结合的重要时间。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每年组织至少两次的集中辅导。在进行辅导之前,首先要对所用的材料进行精挑细选,尽量选择符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教材或习题。其次,教师在进行辅导的过程中,应该向学生尽量传授答题的技巧,对于需要重点理解与掌握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对各科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梳理。第三,强化习题练习,对历年的真题进行分析总结,之后尽量多进行真题模拟。既提高学生对于考试的重视程度,还可以通过模拟测验及早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中的盲点,及时进行查遗补缺。教师还要经常开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尤其是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学生在这段时间心理压力会明显加大,如果不能有效疏导,很可能影响其在考场上的发挥。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尽量进行疏导,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减压。

综上所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护理专业学生最终走上护士岗位的重要通道,考试的通过率,是护理学校或专业教学质量的最直接体现。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根据考试大纲的变化灵活的进行教学改革。这时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校与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一成不变的教学观念,不断的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顺利走上梦寐以求的护理岗位,以及之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护理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1 关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核思想的思考

1.1 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查内容更加广泛,由专科到全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现有的考查内容除保留了原有的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内容外,还增加了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等6门课程。新的考核内容能更加全面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考试成绩不仅能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还能反映学生的法律意识、伦理观念、沟通技巧等人文素养。

1.2 注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改革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各题型的比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由原来的60%减少至20%,A2型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增加至60%,A3型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A4型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约占20%。A1型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A2、A3/A4型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病历分析题(A2、A3/A4型题)比例增加,对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生的知识水平、临床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知识的记忆而应着眼于知识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应用。

1.3 考核内容从重视医学知识转变为重视护理知识,注重联系临床实际

改革后的考试内容涉及医学相关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护理人文知识三大知识模块,但各个知识模块所占比重大不相同。2011年以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查医学知识的题量大大减少,而涉及护理知识试题的数量大大增加,特别是凸显护理专业特色的考核内容大大增加, 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人际沟通等。同时考试内容是以临床常见疾病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某一特定的护理任务。所涉及的七大护理任务分别是执行患者日常护理活动以及护理特有的操作,进行安全用药、协助治疗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以及在一个医疗团队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执行对患者的评估/评价,向患者提供安全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环境,向患者和家庭提供教育支持,执行与护理工作中伦理法律方面有关的活动。上述七大护理任务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方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1.4 考试内容编排打破了学科界限,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改革后的考试内容改变了以往按学科进行分类的做法, 采取了以系统为依据的知识编排体系。新的知识体系包含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等21个章节。以系统为依据编排知识体系打破了学科界限,促进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

2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2.1 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增加了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比重,而目前国内中高职护理院校由于学制短、对护理专业特色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现有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医学知识、护理专业知识,而人文社会学科知识比例普遍不足。为了解决课程设置中课程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中高职护理院校应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结构,精简压缩医学基础课程,增设人文课程,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护理专业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同时,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职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

2.2 引入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A2、A3/A4型题占到约80%,全面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长期以来,国内中高职护理院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等原因,教师教学以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变革,护理院校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引入案例教学,以常见疾病为背景,以护理任务和护理工作为核心,设置多种与临床情境相关的问题如疾病的首要护理问题、相应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反馈总结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讲授完相关的知识点后,可结合典型的病历分析题帮助学生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病历分析题所占比重达80%,中高职的学生普遍感到试题难度大,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过于机械,缺乏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病历分析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记忆知识点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例如,教师讲完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后可运用下列病例分析题目帮助学生学会应用。题目:患者男,62岁。心绞痛2年。4小时前出现胸骨中段剧烈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查体: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心电图ST段抬高。该患者的检查结果最可能出现:A.血糖减低B.白细胞减少C.血清心肌酶升高D.C反应蛋白降低E.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分析:题干中讲到患者出现胸骨中段剧烈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初步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题干中又提到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进一步证实了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除了出现心电图的典型改变(宽而深的Q波、ST段抬高、T波倒置)以外,还可能出现心梗三项的异常,即心肌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升高,因此本题应选C。

2.3 构建知识结构图,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是有结构的, 教师应注重将知识内容结构化。知识结构应反映基本概念、原则和原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疾病的基本知识提炼出来,同时利用结构图的形式指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上述结构图清晰地列出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腹痛的原因及特点、抽搐的原因,首选的检查方法,腹痛和腹胀的处理措施。同时上述结构图还指出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4 提升临床带教质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考试内容更加注重联系临床实际,所涉及的七大护理任务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方面,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学生实习期间,学院应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与教学医院、临床教师共同制订科学合理的带教计划和实习目标。教学计划不应仅局限于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应通过小讲课、病案分析、护理查房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常见疾病的专业知识、护理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护理操作、安全用药、协助治疗、有效沟通、心理护理等方面的能力。

2.5 强化毕业前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5.1 分阶段辅导,先基础后综合,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毕业前的强化教育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分阶段进行。第一节阶段为基础知识串讲阶段,教师可以最新的考试大纲为依据,按照系统分类的方法对考试内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同时结合经典习题帮助学生学会应用。教师讲授后,学生应及时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阶段为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可在学生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病例分析题的形式把主要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以加强知识点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例如,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癫痫患者抽搐时首要的急救措施时,可帮学生总结归纳出不同情况下首要的急救措施,从而达到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的效果。

题目:患者女,34岁。因癫痫发作突然跌倒。护士赶到时患者仰卧,意识不清,牙关紧闭,上肢抽搐。首要的急救措施是:A.人工呼吸B.保持呼吸道通畅C.胸外心脏按压D.氧气吸入E.应用简易呼吸机分析:癫痫患者发作时出现意识不清,牙关紧闭,上肢抽搐,容易出现窒息,因此护士应首先让患者平卧,松解衣领,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因此本题应选B。分析上述题目时,教师不应仅局限于帮助学生掌握癫痫患者急性发作出现抽搐时首要的急救措施,还要同时帮助学生系统总结归纳出不同情况下的首要急救措施。

2.5.2 以临床情景导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毕业前返校复习时,已经接受了至少8个月以上的临床实习,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采用临床情景导入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教师在讲解时,可引导学生回忆神经外科实习情景:1例脑外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回到病房,接诊护士协助患者取什么卧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为什么(防止麻醉反应引起呕吐、误吸)? 第2天早上,患者病情稳定,护士摇高床头15,协助患者取头高脚低位,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促进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运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教学内容,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促进理论和实践融合。教师有效运用上述情景导入卧位的相应内容,通过下面的试题可以更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

题目:(1~3题共用题干)患者男,38岁。因头部外伤急诊入院。浅昏迷。CT提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1.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正确的是:A.侧卧位B.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C.头高足低位D.头低足高位E.中凹卧位2.术后第2天,患者应采取的是:A.头高足低位B.半卧位C.头低足高位D.中凹卧位E.俯卧位3.术后第2天采取此卧位的目的是:A.促进排痰B.利于呼吸C.便于观察瞳孔D.促进引流E.预防脑水肿

2.5.3 科学记忆,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

改革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涉及10门课程、21个章节,考核内容众多,复习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可运用下列方法帮助学生科学记忆,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1)总结口诀,使枯燥知识趣味化。部分的中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低下,教师可将枯燥的知识总结成琅琅上口的口诀,方便学生复习。如消化性溃疡的四大并发症及其表现可总结为下述口诀:溃疡病,经常见;四大恶魔常出现,出血与穿孔,梗阻与癌变;出血表现为黑便,穿孔出现腹膜炎,梗阻患者吐宿食,少数患者会癌变。胆道蛔虫症的主要表现、辅助检查和服药时间可总结为下列口诀:胆道蛔虫症,发作很吓人,钻顶样绞痛,好转如常人,B超检查是首选,治疗不用手术刀,驱虫、消炎和利胆,驱虫药,清晨服、睡前服用效果好。

(2)总结归纳,使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更有利于记忆,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将出现在不同章节中的零散知识点总结归纳到一起,促进相关知识的正迁移,以方便学生记忆。例如,不同浓度乙醇的作用:20%~30%乙醇用于急性肺水肿湿化给氧;30%乙醇用于湿润、松解头发缠结;25%~35%乙醇用于高热时的乙醇擦浴;50%乙醇用于预防压疮时的皮肤按摩;75%乙醇用于皮内注射和预防接种消毒;95%乙醇用于燃烧法消毒和静脉炎的湿热敷等。又如不同疾病的给氧流量:0.5~1L/min用于小儿肺炎鼻导管给氧,1~2L/min用于COPD、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给氧;2~4L/min用于右心衰竭给氧;4~5L/min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给氧;6~8L/min用于急性肺水肿给氧,8~10L/min用于CO中毒给氧。

(3)联系实际,使书本知识生活化。很多的书本知识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形,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书本知识。如病室内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的表现,考生如能联系生活实际不难理解。温度过高好比炎热的夏天、艳阳高照,人走在大街上感觉非常热,食欲下降(不想吃饭),全身无力;温度过低好比寒冷的冬天,人穿着单薄行走在大街上,这时候人会寒战、肌肉紧张。湿度过高好比炎热的夏天突然下了一场暴雨,暴雨过后天气放晴,这个时候,人走在街上就会感觉非常闷热;湿度过低好比寒冷的冬天,晚上开了一夜的空调,第2天早上起来人会感觉口干舌燥、咽痛。

(4)仔细分析,使表象知识规律化。很多知识表面看去不容易记住,实际上仔细总结就会找出其中的规律,如血压的分级,仔细总结就会发现高血压的分级遵循一定的规律,即血压每升高一级,收缩压增加2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增加10mmHg,考生只要记住I级高血压值,Ⅱ级、Ⅲ级血压值很容易推导出来。除此之外,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理解式记忆、直观式记忆、谐音记忆、对比式记忆等方法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提高辅导效果。

护理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64-01

前言

人体解剖学作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对护理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际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解剖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形态特征,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调查显示,在高职护理教材当中有70%的内容都与解剖学相关,尤其是抢救技术的操作更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开展的[1]。因此高职护理院校在教学当中要充分重视对人体解剖学的教育教学,从而帮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无论是学校的数量还是学生的数量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加。但是在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缺乏正确的解剖学学习方法、学习人体解剖学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

1.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高职护理专业当中的学生大多基础较为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正确的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很多学生都是除了课堂和考试之前一段时间会翻开书看,其余时间都很少看书学习。另外学生上课时根本就不知道学习某个知识点在以后工作中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点,学习方法也还是采用高中阶段的死记硬背,但往往背下来了根本就没有理解,仅仅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无法实际运用,最终也就是没有牢固掌握知识点。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

据调查,现大多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目前还是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用单纯的PPT图片代替从以前的挂图教学,且理论知识大多较为枯燥,如果再加上教师在讲课时缺乏艺术性和幽默感,最后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该学科的兴趣,提不起学习积极性,上课无精打采,课堂参与度较低。另外部分教师由于真所谓“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台下听的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 缺乏专业性较强的教材,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

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使用的教材一直都是使用临床医学专业或护理、助产专业共用教材,差不多是临床医学专业教材的精简版。这样的教材主要是以系统解剖为主,内容虽然全面但专业特点不够突出[2]。教材当中的部分知识与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没有太大联系,未能与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紧密结合,不能够充分将护理专业的特点体现出来[3]。另外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目标与本科当中解剖学的教学目标基本是一致的,学时安排上却大大的与本科解剖学学时相差较远,这就导致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更为不理想[4]。故学生普遍反映人体解剖学学习困难。

二、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教学的优化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正确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密切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注重其与临床实际应用的联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点,学了这个知识点对以后实际工作会有什么用处,以明确其重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且让学生清楚要怎么样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凡是自己身上能看见的要去看,自己身上能摸到的要去摸,且要认真观看PPT图片及教材相关插图,密切联系实验室标本模型,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教师还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及时的掌握更为前沿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并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了解学生的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对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还要具备大量人体解剖经验及临床护理知识,能够将实践与理论教学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

2.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社会早已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并有效开展,讲课富有艺术性和幽默感,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中来,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简单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但要提前布置,在上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点评,以翻转课堂的方式开展。通过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密切结合岗位实际需求,精简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的教材使用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是应密切联系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二是可以根据临床护理实际操作,开发能凸显护理专业特点的教材。三是部分较简单内容可以通过录制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