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脉冲响应

中图分类号:F8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8)11-0034-05

较长时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增长、低通胀”又好又快的发展状态。然而,伴随着2007年7月份CPI突破5%,通货膨胀不期而至。进入2008年,CPI继续在高位运行,一月份为7.1%,二月份达到8.7%,创下了12年来的新高。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成为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围绕这一主题,国内众多学者和研究机构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高铁梅等(2008)认为,本轮物价上涨是货币供应量增多、成本推动和需求推动等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止出现全面通货膨胀就要降低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时稳定人们的通胀预期;Ⅲ国家信息中心(2008)认为,食品价格上涨始终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升的主要动力和原因,目前货币政策应坚持从紧方针,但暂时不宜出台加息等紧缩性政策;陈彦斌(2008)认为,流动性过剩对于当前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显著,治理政策要着眼于当前通货膨胀的特征,而不能盲目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何孝星和黄雪霞(2008)认为,利率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有限,继续加息将会有害无益,未来应该以控制信贷总量替代加息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等等。根据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对通货膨胀成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当前货币政策不仅对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无能为力,而且在货币数量的调控方面也存在诸多局限,治理通货膨胀应该更加重视财政政策的作用。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性质

有效的宏观调控建立在正确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基础之上,因此,判断当前通货膨胀的性质和特征就成为我们讨论问题的出发点。

1、外部失衡引发的通货膨胀。20世纪90年代之后,除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特殊因素之外,中国一直保持着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的双顺差。持续的外部失衡造成外汇储备激增并且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大量的国际投机资本进入中国,使资本账户顺差进一步扩大。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央行不得不扩大人民币的供应,结果造成M2的迅速增长,如2008年1月和2月M2同比分别增长18.94%和17.48%,均高于2007年末的水平。3月份虽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仍然保持在16.29%的高位(图1)。货币供应量以及信贷的过快增长引发了流动性过剩,从而构成了当前通货膨胀的最基本原因。

2、通货膨胀具有结构性特征。目前的通货膨胀呈现结构性态势,并非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在上涨,上涨的主要是食品价格。以2008年4月份为例(图2和图3),CPI为8.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了22.1%,而衣着类商品的价格反而下降了1.4%。食品价格的上涨,又主要集中于肉禽(47.9%)、水产品(16.1%)和鲜菜(13.6%)。食品之所以成为推动价格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因为食品行业的供给弹性较小,对于来自需求面的货币供给量的正向冲击不能作出及时反应所致。尽管目前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但由于通货膨胀具有自我强化的功能,如果不进行适当的调控,一旦人们形成通货膨胀预期,那么结构性通胀就会演变成全面的通货膨胀。

3、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比较明显。本轮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成本推动型特征。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4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1%,其中原油上涨37.9%,原煤上涨20.9%,有色金属上涨4.7%(图4)。同时,进口的主要商品如铁矿石、大豆、成品油、天然橡胶等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土地、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等要素价格的上涨也已经成为普遍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存在着紧密的关系。首先,随着我国人口拐点的出现,原本可以“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其次,当前进行的要素价格机制改革使得之前人为压低的要素价格逐渐向市场均衡水平移动;最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其旺盛的需求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4、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在中国爆发通货膨胀的同时,其他主要国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价格上涨。2008年1月,美国CPI上涨4.4%;欧元区上涨3.2%,日本上涨0.7%;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分别上涨3.9%、6.6%和7.4%;俄罗斯上涨12.8%,南非上涨9.3%,全球通货膨胀有卷土重来之势。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如铁矿石、原油、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就会相应传导到我国,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事实上,当前制约我国供给面最主要的因素即是成本推动与输入型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通货膨胀的趋势及其成因,本文建立了关于我国通货膨胀率的脉冲响应函数。选取的变量指标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CPI下食品价格中的粮食价格指数(COR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INV)、广义货币供给量同期增长率(M2)、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W)。由于我国2003年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因此本文的样本期始于2003年1月,止于2008年3月,总共63个样本。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粮食价格指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M2同期增长率的月度数据来源于中国资讯行数据库,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季度数据,我们采用取均值的方法近似得到了月度数据。

脉冲响应函数刻画了一单位标准差大小的新信息(jnnovation)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可以反映一个变量作用于另外一个变量的动态特征。一般在分析脉冲响应函数之前要建立变量之间的VAR模型,我们首先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设定了VAR(2)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化(orthogonalised)方法和Choleski分解技术,建立了关于通货膨胀率与其他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模型。西姆斯(1980)认为。VAR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下无需考虑变量的平稳性,所以这里没有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图5至图8是CPI对于其他

变量一单位标准差冲击的反应。

1、粮食价格对于通货膨胀率的冲击。由于粮食在CPI组成中权重较高,因此在当期就会对通货膨胀率产生正向效应,并且正向效应呈递增趋势,第3期达到最大,此后开始逐期递减。这表明粮食价格的上涨短期内会对CPI造成较大冲击,但在长期内对于CPI的持续影响较小。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通货膨胀率的冲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通货膨胀率的冲击作用一直是正向效应,并且效应逐渐增大,到第5期开始稳定在一定水平。长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会产生温和的通货膨胀效应。

3、广义货币供给量同期增长率对于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初期时广义货币供给量同期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率的正向冲击呈增长趋势,到第5期达到最大值,随后呈递减趋势,到第10期逐渐趋近于零。

4、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对于通货膨胀率的冲击。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对通货膨胀率的正向效应在第2期开始显现,并且逐期放大,第10期时仍然呈增长趋势。显然,劳动者工资的增加对通货膨胀率的冲击效应非常强烈,在长期内会持续提高通货膨胀率。

在给出脉冲响应函数之后,我们采用方差分解法,通过求解扰动项对向量自回归模型预测均方差的贡献度,了解各类因素对通货膨胀率的冲击作用,分解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除了通货膨胀率自身以外,粮食价格和平均劳动报酬是长期中影响通货膨胀率的主要因素。并且随着时期的延长,劳动报酬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国内粮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粮价的影响,而劳动报酬的上升直接表现为生产成本的提高,因此,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货膨胀可能是目前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虽然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货币现象,治理通货膨胀理应由货币政策发挥主要作用。然而,从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来看,基于需求调节的货币政策显然对于供给方面的成本推动和输入型通货膨胀无能为力。同时,即便在货币政策调控最为核心的领域――货币数量的控制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局限。

1、加息的局限。加息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成本,回笼货币,减少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是货币政策中最重要的工具。但是,目前加息却要考虑诸多问题。首先,加息要考虑中美之间的利差。现在的情况是,人民银行在不断加息,美联储却在不断减息,使得中美之间的利差不断加大。中美之间的利差倒挂会诱发国际投机资本进一步流入,从而加剧我国的通货膨胀;其次,加息要考虑对贸易顺差的影响。加息会提高资金成本,抑制国内的投资需求,并因此减少进口,进一步拉大中国的贸易顺差,最终也会与加息的目的背道而驰;第三,加息要考虑对储蓄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过高的储蓄开始减少,多年低迷的消费需求逐渐启动。如果在这个时候加息,尽管可以将部分资金吸引回银行,但是却与扩大内需与发展资本市场的长期目标相悖。

2、存款准备金与票据回购的局限。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和央行票据的回购同样可以达到回笼货币的目的,但是二者的政策空间日益缩小。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5.5%的历史高位,中小银行流动性明显吃紧。若进一步上调准备金率,必然会危及到这些银行的生存。同时,央行票据回购的不断积累,一方面使得央行面临票据到期以及利息支出不断上升的压力,另一方面损害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机能,不利于正在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

3、人民币升值的局限。人民币升值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有效抑制输入型通货膨胀,减少国际贸易争端,从长期来看也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使人民币迅速升值到市场均衡水平。因为,人民币的过快升值同样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促使资产价格上涨,由此产生的财富效应会形成强大的购买力,反而会加剧通胀;另一方面,过快升值会对外部需求产生巨大影响,在目前内需并没有充分启动的前提下,极有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因此,人民币升值只能是循序渐进,小步快跑。由此也决定了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应要到两三年后才会显现,这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尽管货币政策存在诸多局限,但目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和贷款规模增幅仍然偏快,尤其是金融机构外汇贷款超常增长,2008年4月末已达到270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6.76%。因此,货币政策应该继续坚持从紧的原则,将反通货膨胀作为其主要目标。由于信贷规模调控和窗口指导可以直接作用于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在实践中能够根据市场供求和银行盈利状况及时、迅速地作出反应,避免“一刀切”,我们建议未来货币政策应把控制信贷规模作为主要的调控工具。

四、应该重视财政政策在治理通胀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的复杂性以及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使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同,财政政策不仅可以实施需求调节,而且还可以对供给面产生影响,从而能够直接应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挑战。同时,财政政策较少受到外部经济的影响,政策扭曲效果较小。因此,今后治理通货膨胀应该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1、财政政策的需求调节。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财政支出属于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扩大财政支出会增加社会总需求,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会相应提高。同时,由于现实条件下李嘉图等价定理并不成立,政府使用公债融资取代税收融资,持有公债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财富增加,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同样会引发价格水平的上涨。因此,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似乎应该减少财政投资和压缩赤字。但是,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通货膨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面对由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财政支出的增加和赤字的非货币化融资,并不会增加目前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因而也不会加重流动性过剩局面;另一方面。面对人民币升值和出口的减速,需要适当的政府投资支撑经济增长,以防止滞涨的出现。所以,目前的财政政策在需求调节方面应采取紧中有松的原则,在维持适当规模的赤字的同时,发放特别国债,进一步回收流动性,加大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2、财政政策的供给调节。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包括对于经济增长的长期调节和经济波动的短期调节。根据新古典的经济增长理论,一个经济体的供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知识资本以及社会管理系统。其中,人力资本不仅是指劳动力的数量,也包括劳动力的质量。物质资本泛指基础设施以及设备投资。知识资本包含论文、设计和专利等,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技术进步。社会管理系统则表现为政府的管理能力。除了物质资本之外,其他供给要素

都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单纯依赖市场会供给不足,需要政府财政予以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补贴,增加上述物品的供给,由此形成了财政政策的长期供给效应。事实上,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卢卡斯(2004)就曾指出:“以美国过去50年的经济表现为基准发现,成功的长期供给方面的政策所能带来的社会福利要远远高于进一步优化短期需求管理政策所能带来的社会福利”。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对于经济增长尤其对于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对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是否转化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根本上取决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之间的竞赛,而决定劳动生产率最关键的因素是技术进步。因此,发挥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加大对于科研开发的政府补贴,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最终抑制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不仅能够改善长期供给,而且也可以实施短期供给调节。尽管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物质资本、科学技术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但是财政政策却可以通过调整相对价格以改变对生产者的激励,从而在短期供给方面发挥作用。例如,财政政策可以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改变劳动者工作和闲暇之间的相对价格,激励劳动者增加劳动供给;降低企业所得税增加企业利润,刺激企业增加生产。事实上,对经济活动中的参与者――劳动者和企业的行为进行激励从而促进他们增加供给正是短期供给调节的核心。那么,财政政策的短期供给调节又是如何治理通货膨胀的呢?我们可以通过图9进行说明。

在图9中,短期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于E0点,此时的产量和价格水平分别为y0和P0。由于成本型通货膨胀的推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相应向左移动,最终达到AS1的位置。此时,短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需求曲线相交于新的均衡点E1。与E0点相比,在E1点上价格上升到P1,产出水平下降到y1,造成了经济滞涨。在这种情况下,运用财政政策的短期供给调节,通过减税和补贴等手段激励生产者增加生产,改善供给,短期总供给曲线又会向右移动到AS0的位置,最终消除滞涨。由此可见,财政政策的短期供给调节不仅可以降低价格水平,抑制通货膨胀,还可以提高均衡产出。增加就业,具有“一石二鸟”的作用。具体到我国的通货膨胀治理,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应该根据不同因素,对症下药,多管齐下。

首先,针对由国际收支盈余增长过快引发的通胀,可以考虑一方面降低出口退税税率,同时对一些国内稀缺的生产要素加征出口关税,减少出口;另一方面,进一步削减进口关税,给予企业进口补贴,扩大进口从而减少贸易顺差。此外,资本账户下的“热钱”流入也要予以充分重视。尽管目前防范投机资本流人的主要方法是资本管制,但是从资本项目管制上来控制短期资本流入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采取税收调节如开征托宾税是较为可行的一个选择。托宾税对于所有现货外汇交易课以税款,能够有效地防止投机资本规模的急剧扩张,从而稳定汇率和减少资本账户盈余。

其次,针对成本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要适时扩大增值税转型试点范围,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加大对于粮棉油的补贴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和降低个税税率。增值税转型允许企业抵扣购进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金从而减少企业税负,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增加了企业的税后利润,这两项政策都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供给。同时,对于一些受到通货膨胀影响较大的行业如粮棉油、猪肉、石油、电力等行业,给予财政补贴可以有效地减轻这些行业面临的要素成本上升压力,保障供应。此外,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推动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能够激励劳动者增加供给,从而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通货膨胀的冲击。

最后,针对通货膨胀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要对低收入者发放价格补贴。这是因为目前通货膨胀主要由食品上涨引起,而低收入者的恩格尔系数往往很高。通货膨胀对他们生活水平的影响最大。实际上,自本轮物价开始上涨以来,财政部已采取多种方式对城乡低保住户、困难学生以及学生食堂进行了专项补贴。基于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需要进一步扩大财政补贴的规模和范围。

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政赤字;国债余额;基础货币;信贷余额;通货膨胀

中图文分类号:F8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08)03-0013-04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Inflation Induced by Deficit Financing

TU Li-qiao

(The Management School of HUST,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Persistent deficit financing may induce inflation. Deficit financing policy has been executed continually for nearly 30 years in China,fiscal deficits and public debt balance are rising quickly. In the aspect of deficit financing affecting money supply,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effect of deficit financing on inflation.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little effect of deficit financing on inflation.

Key words:fiscal deficits;public debt balance;base money;credit balance;inflation

1 引言

Sargent和Wallace指出持久的赤字财政迟早会引致财政赤字的货币化,从而产生通货膨胀[1]。我国财政收支自1978年以来,除在1978、1981和1985年稍有盈余外,一直处于赤字水平,那么我国的赤字财政政策是否影响到通货膨胀呢?

一般人们认为赤字财政在不可持续的情况下才会引发通货膨胀,土耳其1994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兰1989年出现的恶性通货膨胀,拉美国家1980~1990年间经济的急剧下降和通货膨胀的显著上升等均是赤字财政不可持续的结果[2~4]。当赤字财政可持续时,政府通常不会直接将财政赤字货币化,此时通货膨胀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因而赤字财政与通货膨胀之间不会表现显著的关联性。但是国债作为赤字财政的产物,不仅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也是活跃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即使财政赤字没有货币化,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依然存在,而且随着国债交易方式的不断创新,国债的金融特性愈加突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结随之也愈加紧密。

通货膨胀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最直接的成因就是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的弹性限度,从而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既然国债影响到货币供给,那么赤字财政与通货膨胀就有着内在的联系,只是两者的联系随赤字财政的可持续与否表现出相对的强弱。从国外的实证来看,高通胀或恶性通胀基本上是赤字财政不可持续直接所致,因此经济学界对政府的赤字财政政策颇为关注,分析和检测赤字财政可持续性的方法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在赤字财政可持续的前提下,中央银行才可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因而研究财政的可持续性对预防高通胀的发生非常必要,但这并没有揭示出赤字财政与通货膨胀的内在联系。能否从货币供给的角度来探讨赤字财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呢?这确实有待探讨,因为弄清楚这个问题对确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更好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尤为重要。

2 文献回顾

通过实证充分表明持久的财政赤字必然引致通货膨胀的有关文献并不多见。King和Plosser分析美国等13个国家铸币税的决定因素时,发现财政赤字与基础货币、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5];Dornbusch et al.以高通胀国家的经济数据为样本,运用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技术,得出财政赤字趋于调节而不是驱动通货膨胀的结论[6];Fischer et al.以94个国家为对象,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证实财政赤字只是高通胀的主要原因,在低通胀的环境下财政赤字没有明显的通胀效应[7],Cato et al.经实证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8]。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间的联系在实证中没有完全体现,很可能与计量经济技术的发展程度有关。

赤字负担率和国债负担率是衡量赤字财政的两个关键参数,合理设定这两个参数的上限为有效降低赤字财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提供了有力保证。Leeper指出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影响依赖于政府所采取的财政政策[9];Woodford提出财政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单独决定通货膨胀[10];正因如此,《马约》明确规定赤字负担率上限为3%,国债负担率上限为60%,并要求欧盟各国严格遵守。限定赤字负担率和国债负担率虽然遭到了一些专家的质疑与批评,但赞成的声音始终占优势地位。Beetsma和Bovenberg阐明了货币一体化必定推动欧盟各国赤字预算的扩张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从而造成货币政策难以完全控制通货膨胀,因此限定财政赤字大小和国债规模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可信力和提高社会福利[11,12]。Bergin论述了欧盟的物价水平由各成员国的财政预算共同决定,其中一国国债规模的上升可以提高整个欧盟的物价水平,所以需要设计财政规则限制各国的国债水平[13]。Dixit指出如果欧盟各国自由制定和实施本国的财政政策,将会搅乱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因而约束欧盟各国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非常恰当[14]。Annicchiarico基于Yaari-Blanchard世代交叠模型,论证了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取决于国债规模的大小,国债规模越大,财政扩张后的物价波动幅度就越大[15]。围绕财政赤字、国债规模和通货膨胀的联系并由此探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影响,仍是经济领域极其关注的课题。

当今只有欧盟明确了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上限,由于欧盟是实行“集中的货币政策,分散的财政政策”的区域,各国政府存在增加赤字预算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只承担部分通货膨胀成本的冲动,因此这两个参数上限的规定有助于维护欧盟的货币稳定,事实表明的确如此。其他国家尽管没有明确这两个参数的上限,但对照欧盟的规定一些国家也是格外关注这两个参数,日本1997年曾提出:至2003年国债负担率下降到60%,赤字率下降到3%[16],毕竟持久的赤字财政可能引发较高的通货膨胀,进而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

3 实证结果

本文以我国1978~2006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基础货币量MB、金融机构的信贷余额CR、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债余额DEB、财政赤字DEF等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通过国债余额与货币供给量之间的联系,探讨我国赤字财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大小。通货膨胀率π以CPI的相对变动大小表示,SMB表示MB的增长速度,SCR表示CR的增长速度。数据来源:中国资讯行和中国国家统计局。

由表3可知,财政赤字与国债规模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财政赤字的扩张推动国债余额的增加,反过来,国债余额的增加又促进了财政赤字的扩张。因此,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间接通过对国债余额的影响而产生作用。

4 结果分析

从实证结果来看,赤字财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路径为:国债余额影响着金融机构的信贷余额,而金融机构信贷余额的增长速度影响着通货膨胀率,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间接通过对国债余额的影响而发生。根据(3)、(6)两式推算,我国国债余额每增加10%,由此引致的通货膨胀率仅达0.306%,因此可以认为我国的赤字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很小,这一结论与马拴友等通过VAR模型研究的结论[17]一致。

根据(4)式可知我国赤字财政政策对基础货币没有产生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我国财政收支处于可持续的均衡状态,未出现财政赤字的货币化;二是我国以发行中长期国债为主,而且投资对象为个人的凭证式国债份额较大,可用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短期国债数量极少,导致国债在中央银行资产业务中的占比很小。虽然国债对基础货币没有产生影响,但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国债为媒介的信用创造活动,国债对信贷资金产生了显著影响。受国债品种、交易方式、市场参与者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国债对信贷资金的影响力仍然有限,国债余额每增加10%,由此直接带来信贷余额的增加只有1.73%。

控制通货膨胀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国债的出现提高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的灵活性,也增加了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不确定性,因此准确把握赤字财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鉴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考察赤字财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及财政收支是否保持着长期稳定关系仍是制定赤字财政政策的重要依据,尚且不必考虑赤字财政引发较大通胀的可能性。当然,如果通货膨胀率已经处在比较敏感的水平,为配合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赤字财政政策应有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Sargent T,Wallace N. Some unpleasant monetarist arithmetic[J].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1981,5:1-17.

[2] zatay F. Sustainability of fiscal deficits,monetary policy,and inflation stabilization:the case of turkey[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1997,19:661-681.

[3]Van Vijnbergen S. Inflation stabilization,fiscal deficits,and public debt management in Poland[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1,29:293-309.

[4]Kaminsky G L. The debt crisis:lessons of the 1980s for 1990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6,50:1-24.

[5]King R,Plosser C. Money,deficits,and inflation[J]. Carnegie 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y,1985,22:147-196.

[6]Dornbusch R,Sturzenegger F,Wolf H. Extreme inflation:dynamic and stabilization[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0,2:1-84.

[7]Fischer S,Sahay R,Végh C. Modern hyper-and high inflation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2,40:837-880.

[8]Cato L A V,Terrones M E. Fiscal deficits and inflation[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5,52:529-554.

[9]Leeper E M. Equilibria under ‘active’ and ‘passive’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ies[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1,27:129-147.

[10]Woodford M. Monetary policy and price level determinacy in a cash-in-advance economy[J]. Economic Theory,1994,4:345-380.

[11]Beetsma R,Bovenberg A.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public debt policy[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1997,21:873-894.

[12]Beetsma R,Bovenberg A. Does monetary unification lead to excessive debt accumulation[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9,74:299-325.

[13]Bergin P R. Fiscal solvency and price level determination in a monetary union[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0,45:37-53.

[14]Dixit A. Games of monetary and fiscal interactions in the EMU[J]. Journal of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45:589-613.

[15]Annicchiarico B. Government deficits,wealth effects and the price level in an optimizing euro-model[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7,29:15-28.

[16]Ihori T,Doi T,Kondo H. Japanese fiscal reform:fiscal reconstruction and fiscal policy[J]. Journal of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001,13:351-370.

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对策

1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表现

对于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主要有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简称CPI)、GDP平减指数(又称缩减指数)等指标。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将对CPI有一定的影响,GDP平减指数计算基础较CPI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GDP平减指数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但我国较多地采用CPI来衡量通胀水平。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ous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在收入水平没有大幅提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快速增长会大大削弱货币的购买力,从而侵蚀人民群众的财富,导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下降,甚至诱发社会的不稳定。

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

1-5月CPI较上年同期增长8.1%,增速低于1-4月的8.2%,但是仍然大大高于政府设定的4.8%这一2008年全年增速目标。由此可见我国今年总体通胀形势十分严峻。

2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

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意味着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或者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已经不能弥补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速度,也就是说,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高增长所依赖的前提已经消失甚至开始起反作用。综合起来,有以下原因:

(1)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过快,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本轮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粮食、猪肉、能源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这些商品既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当其价格上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产品。

(2)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由于去年美国次贷风暴爆发,造成全球流动性紧缩,美国为了挽救其金融机构及经济增长,向市场大量注资,同时连续多次减息,造成美元贬值,全球流动性泛滥,食品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创历史新高,直接导致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3)经济快速增长,固定投资过热。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的结果是,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GDP)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根据以往的经验,当投资增长大约达到30%,GDP增速达到11%时认为经济增长过热。可见我国差不多达到经济增长过热的警戒位了。

(4)我国国际收支失衡。

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屡创历史新高,这种形势一方面增加了我国和一些贸易伙伴的摩擦,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巨额贸易顺差带来巨大的外汇占款,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下,央行不得不被动投放基础货币来买进外汇,这样直接造成两个后果:外汇储备不断创历史新高;国内流动性泛滥,成为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3降低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建议

前面提到,通货膨胀意味着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或者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已经不能弥补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速度,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高增长所依赖的前提已经消失甚至开始起反作用,未来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我们在短期内使劳动生产率或产业升级能够出现“”;二是通过经济转型,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缓和当前通胀局面。前者几乎不可能,所以我们只有一个选择,以下即是针对我国目前面临的通货膨胀形势所提的建议:

(1)通过经济转型,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改善贸易状况。

一方面,新能源、节能降耗、3G重组、大飞机项目等将加快我国经济转型的步伐,内需的扩大将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由出口拉动转变为内需推动,从而减少贸易顺差,进而减少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另一方面,控制出口,扩大进口,并适时适度通过人民币快速升值来对基础货币投放进行“釜底抽薪”的矫正,同时为了防止热钱的大量涌入,应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以防止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热钱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2)坚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

央行一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信贷投放额度,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发行央票等手段来加强货币的流动性管理。

我们认为当前我国投资过热或者是经济过热,主要是长期低利率政策的结果,即便通过控制信贷,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等,经济过热不一定能下去,因为有外汇等的大量流入。所以,在近期,加息对于央行下一步的紧缩政策将是很好的选择。

(3)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我国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概括地说即是:控制财政赤子;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增收节支。总之既要包括财政收支供需总量的调控平衡;又要包括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结构的调整与均衡发展。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共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收支平衡,不搞赤字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两条很重要的途径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过快增长,以此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5)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多种目标,而这些目标之间并非完全一致,中国整体的宏观调控应当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成本和收益,对于通胀上行风险和经济下行风险应审慎权衡利弊,统筹兼顾,妥善决定反通胀政策措施的力度,精确制导。

参考文献

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范文第4篇

Cheng Yuxin

(Guangzhou Jinqiao Institute of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510260,China)

摘要: 当前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通货膨胀成因,进而分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提出通货膨胀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inflation is getting more serious.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inflation,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China's current inflation, and proposes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inflation.

关键词: 通货膨胀 成因 治理

Key words: inflation;causes;governance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132-02

0引言

通货膨胀通常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不同的经济理论流派对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解释。如货币学派弗里德曼认为“物价的普遍上涨就叫做通货膨胀。”新自由主义者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且这种增长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上涨。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通货膨胀是指物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普遍上升时期。

1通货膨胀成因

通货膨胀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信用扩张型通货膨胀、国际传播型通货膨胀。治理通货膨胀首先要根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我国理论界根据我国国情,对通货膨胀成因提出了进一步的解释,提出了新的一些通货膨胀成因理论,包括财政赤字论、信用扩张论、国际收支顺差论、体制论、摩擦论、混合论。

1.1 财政赤字论认为政府在发生财政赤字时通常采用增收节支、直接增发纸币或发行公债等措施弥补。如果增发纸币或发行公债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了实际经济增长的需要,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1.2 信用扩张论信用的过度扩张主要是由于经济主体对经济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中央银行宏观控制不力、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盲目扩大信用、虚假存款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新的融资工具不断涌现等原因。信用的过度扩张必然导致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加,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1.3 国际收支顺差论国际收支顺差尤其是贸易顺差时,国内市场上商品可供量因为出口超过进口而减少,而外汇市场则供过于求,国家不得不增加投放本币以收购结余外汇,因此会出现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1.4 体制论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产权关系不明,国有企业破产和兼并机制不完善,在资金上仍然吃国家银行的大锅饭,停产和半停产时职工工资和经营风险仍由国家承担,必然会导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过度积累,推动物价水平的上涨。

1.5 摩擦论在我国特定的所有者关系和特定的经济计划运行机制下,由于计划者追求的经济高速度增长及对应的经济结构与劳动者追求的高水平消费及对应的经济结构与劳动者追求的高水平消费及对应的经济结构不相适应,从而产生矛盾和摩擦,必然会引起货币超发、消费需求膨胀和消费品价格上涨。摩擦说实际上是站在另一角度,从体制上说明需求拉动的起因。

1.6 混合论混合论认为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其成因可分成三类,即体制性因素、政策性因素和一般因素。体制性因素是指我国改革中企业制度、价格双轨制、财政金融体制、外贸外汇体制等;政策性因素是指宏观经济政策对社会总供求的调控;一般因素是指在体制性和政策性因素之外,经济发展本身存在的引起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因素,如我国人多地少矛盾。

2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当前通货膨胀,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既有需求拉动的因素,又有要素成本上升的原因,同时与国际市场物价上涨密切相关。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看,欧美国家刺激经济所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上流动性泛滥,大量热钱涌入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大宗商品市场,存在明显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另外,全球灾害性天气导致粮食减产,使得粮食价格升高;与此同时,国内的工资水平也在上涨。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的通货膨胀我国货币供应量2005年298755亿元,2006年345578亿元,2007年403401亿元,2008年475167亿元,2009年606225亿元,2010年725852亿元。2010年与2005年相比较短短5年时间广义货币(M2)增加427096万亿元,增加143%,M1增加159343亿元增加149%,M0增加20597亿元,增加86%。2009年与2008年相比较仅一年我国广义货币(M2)增加13.1万亿元,增加27.6%,M1增加5.38亿元增加32.4%,M0增加4千亿元,增加11.8%。2010年与2009年相比较仅一年我国广义货币(M2)增加12万亿元,增加20%,M1增加4.6亿元增加21%,M0增加6千亿元,增加17%。货币供应量增速过快,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在5%左右。这一轮通货膨胀首先从房地产价格上涨开始,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全面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2.2 信贷规模扩大引起的通货膨胀我国2003年后国家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致使经济一度过热,因此国家采取一系列紧缩政策抑制经济过热。2008年上半年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下半年出现国际性金融危机,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施4万亿元投资计划以刺激经济发展,目的是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以及改善民生等。我国金融机构发放各项贷款2007年3171000.3亿元,2008年3660394亿元,2009年4685586亿元,2010年5710570亿元,2008年比2007年增长15%,2009年比2008年增长28%,2010年比2009年增长22%。

2.3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2.3.1 因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的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用工成本增加,使总供给方的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物价上升。企业因人工成本的增加而提高产品价格转嫁人工成本的上升。而物价上涨后工人又要求提高工资,如民工荒,导致许多企业提高工资,有些提高到原工资的两倍三倍以吸引工人,甚至出现争抢民工的现象。这必然引起物价上涨,形成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从而导致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2.3.2 因能源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自2003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后,石油价格的上升幅度明显增大,2003、2004、2005、2006年平均价格分别同比增长了18.72%、33.56%、36.45%和16.6%,至2006年底达66美元/桶。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升,至2008年7月达到历史最高点147美元,此后因国际金融危机,国际油价一路下滑,暴跌至2009年2月创下的33.98美元/桶的历史最低价。此后油价又开始一路暴涨,曾一个月暴涨30%,至2011年2月突破每桶一百元美元大关。能源价格上涨引起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带动与之相关的制造业、加工业等产品价格上涨。

2.4 因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通货膨胀我国国际收支长期顺差,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国际热钱流入、信贷规模扩大,导致货币流动性过剩,造成通货膨胀。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长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外汇储备过多,因外汇市场供过于求,国家不得不增加投放基础货币以收购结余外汇,截至2010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8473.38亿美元,以1美元等于6.58元人民币计,需投放人民币18.7万亿元人民币,而这些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派生出大量货币,从而使流通中增加大量货币量,过多货币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3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

3.1 通货膨胀治理理论通货膨胀对一国国民经济乃至社会、政治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各国政府和学者将控制和治理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的重大课题加以探讨,并提出治理通货膨胀的种种对策措施。主要有宏观紧缩政策、收入紧缩政策、收入指数化政策、货币主义学派单一规则理论、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增加供给政策等。宏观紧缩政策包括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采取公开市场业务、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增加政府税收来治理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都是从需求方面加强管理,通过控制社会货币供应总量和总需求,实现通货膨胀的目的。收入紧缩政策主要是根据成本推进论制定的,主要采取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手段,限制工资提高和垄断利润的获取。抑制成本推进的冲击,从而控制一般物价的上升幅度。收入紧缩政策一般实行工资管制和利润管制。

3.2 我国通货膨胀治理通货膨胀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虑采取多种措施共同治理。要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

3.2.1 紧缩性货币政策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抑制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抑制投资需求,增加储蓄,从而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采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商业银行差别贷款率、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存贷款利率、控制信贷规模、公开市场业务等途径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投资规模,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3.2.2 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增加财政收入,如通过提高房产税、消费税、开征物业税,加强税收征管征收等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二是降低财政支出,减少政府支出,如减少各项行政开支、公车费用等;三是增加各项财政补贴和福利支出,如提高低收入人员的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支出、对实行农产品补贴等;四是降低个人所得税,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五、调整财政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在增加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的同时,适时适度调整财政投资规模、结构和进度,并适量缩减国债发行规模。

3.2.3 调整外贸政策我国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际收支顺差,因此应扩大进口,控制出口,人民币适时适度升值,人民币走国际化道路。改变外贸结构,降低国内紧缺资源、原材料和高精尖设备、技术产品的进口关税,增加进口。提高资源型、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关税,减少这些产品出口。此外。改革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逐步放松强制结售汇制度,增加企业和居民的外汇持有量,从而降低因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而导致的货币供给量。

3.2.4 价格政策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产品的价格调控力度,控制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价格,控制与人民日常生活有关的轻工业品的价格、以及水电煤气油等价格,严格控制房价等。加强农产品储备,对这些产品价格通过市场进行干预。在市场干预无效时,政府就要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以避免物价上涨过快。

参考文献:

[1]唐毅亭,白静.目前通货膨胀的性质、特点和趋势分析叨.宏观经济研究,2007.

[2]郑雨,李新波.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金融管理,2007,(1).

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范文第5篇

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处于上升期,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上涨与农户收入增长并行。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第一次接近GDP增幅(GDP增长率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高1.9个百分点),而在通货膨胀率只有1.2%的2003年,GDP增长率竟然超过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5.7个百分点。同时,2007年也是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幅在近五年来第一次超过GDP增长。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背景下,全球债权债务结构发生着较大的结构调整。作为世界主要债权人,中国本币国际化趋势不可避免。前例如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纽约市场成为向欧洲提供融资的主要场所。在1917年的前四年间,美国从一个负债30亿-40亿美元的净债务人,转变为一个拥有50亿美元的净债权人。与此同时,美元的国际地位逐步确立。有理由相信,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的确立只是时间问题。

由于国内经济中存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宏观调控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上的效果可能有限。面对当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和美元贬值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尚存疑问。当然,从金融风险管理角度看,从紧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必须采取的措施,准备金政策和中央银行票据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是可行手段。

二是财政政策可在控制通货膨胀中进行反向操作。宽松的财政政策可以降低通货膨胀导致的社会成本。

一方面,减税可以通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以降低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公众生活水平的冲击;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具有增加供给和调整结构两大功效,可以为今后的经济竞争力奠定基础。

面对汇率升值导致的产业竞争力下降问题,通过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实施结构调整已是不得不为的政策抉择。

而为了避免经济金融体系出现赌博性资源配置,即金融部门为维持企业部门存续经营,依靠注入资金掩盖有效产出能力下降的问题,有必要尽快推动债券市场、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尽可能以市场化的利率(不是中央银行定的存贷款基准利率)覆盖风险,并实现市场化金融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