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毕业总结

中学生毕业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毕业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生毕业总结

中学生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时间很快,已在xx麻醉科三个月,期间自己努力了,也进步了不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想这不仅是工作,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中国大学网范文之工作总结:实习医生试用期工作总结。现在的工作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是让我值得留恋的一段经历。xx医院始终坚持"博瀚东海,爱心奉献"的宗旨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努力建设一家技术精品化、服务个性化、工作程序化、环境温馨化、医院品牌化的现代化医院,能在这样的一家医院学习进步,我感到很荣幸。实习期间我就特喜欢手术室的那种氛围,如今能够在麻醉科学习工作我很兴奋,激动。因为我是临床专业的,所以刚进麻醉科室对于麻醉专业知识恶补了一阵子,如今也养成了每晚花上一两小时补补理论知识。科室里每个前辈老师都能够谆谆教导我们,手把手的教会我们他们自己对于麻醉领域的独特见解与体会,经验毕竟是有些书本上所欠缺的,这让我们倍感弥足珍惜。在这里我真的很感激蒋优君老师,她不仅能当面指正我们的缺点与不足,而且对于麻醉专业知识她能够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让我们懂得很多,学会很多,而且也避免了许多。徐元红、余云兰、户长龙还有张义几位老师,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于工作的那份责任,我在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

王新主任的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麻醉这一行业要么不出事,一出就是大事,所以做事要慎而重之",这句话让我时刻谨记,我想这能让我在今后从事这已行业的路走的更远更长。遇到解决不了的我们会及时上报领导前辈,不逞强逞能,这不仅是对(转载自范文站,请保留此标记。)自己负责也是对病人,同事负责。我觉得做人起码要有一份责任心,更何况是在从事医务这一行业。麻醉医生又被称作手术室里的内科医生,不但要熟练各种麻醉操作技术,确保病人手术无痛、手术顺利进行,而且还要利用先进的仪器随时监测病人的生命功能,如发现由于手术、麻醉或病人的原有疾病产生威胁病人生命的问题,就采取各种治疗措施,维持病人生命功能的稳定,保证病人的安全。所以在这个岗位我们马虎不得,胆大心细,这才是干麻醉的必要前提,眼勤手快这恰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准绳。

短短的三个月我们不可能变得老练,不可能独当一面,在科室里呆了三个月,深深的认识自己的缺点以及不足之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践操作不够完善,从医是一辈子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们所要面对以及付诸行动的,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造就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我们要学的还很多,要走的路也还很长。工作上我能够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具有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能够很好的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在xx医院上班的日子里,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喜欢上了麻醉这份工作,想在这里慢慢成长成材,成为一名合格的正式xx医院里的职工,三个月的学习与工作,让我成长了很多,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优良的作风,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了自己的明天,xx的明天作出一番成绩。

 

中学生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作为从传统教育模式走出来的中国现代教育家,舒新城身上有一种现代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忧患意识,这激发了他反思这一时期中学教育转变的历程。首先,体现在他对戊戌维新后中国近三十年中学教育改革的认识上。戊戌维新后三十年间,中国社会形态从晚清封建帝国转变成为中华民国,中国近代教育的改革历程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转换也鲜明反映在中学教育改革的历程中。舒氏作为这一教育改革过程的实践者,对这一变化历程的整体认识尤为深刻。他把这三十年间中学教育改革历程划分为八个时期,“第一期为中学启蒙期,第二期为建立学制统系期,第三期为清代教育积极进行期,第四期为文实分科期,第五期为民国教育革新期,第六期为添设二部注重职业教育期,第七期为三三制期,第八期为四二制期。”[1]他的这种划分方法,是运用当时流行的进化史观来认识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结果。其次,舒新城对每个时期中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作了概述。启蒙期(1896-1902年),虽传统书院仍占大多数,但这一时期由书院改办而成的中学也零星出现了,而且,“中学学制上的系统与学校中的地位并经确定了。”[2]这为以后中学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根基。建立学制统系期(1902-1903年),学制抄袭自日本,但系统的学制未曾实行过。清代教育积极发展时期(1903-1908年),主要表现在“癸卯学制”的颁布和实施上。他说:“此时的中学不独在理论的学制系统上有确定之位置;因科举递减,各府书院改为中学,在实际上,中学亦定了不拔的基础。”[3]关于文实分科时期(1908-1911年),他客观地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学改革的优缺点,“此期最重要的意义,在使中学教育倾重于适应个性———但实行者甚少。”[4]民国教育革新期(1911-1917年),他认为最主要的变化为把中学年限由5年改为4年,而且订立了女子中学规章,这树立了男女教育平等的观念。注重职业教育时期(1917-1921年),他总结了其中学教育的三个特点,即开始注重职业教育、分科选科、女子中学教育,实用主义色彩浓重。三三制期(1922-1925年)和四二制期(1925-1926年),他认为这主要是根据中学教育的年限划分的。这一时期的中学教育开始分为初中、高中两个阶段。最初,初、高中各三年,即三三制;但后来变更为初中四年,高中两年,即四二制。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舒新城对中国近现代转型期的中学教育的整体认识有几个特点:第一,他对近现代转型时期的中学教育的认识是以当时流行的进化史观为依据的。这一方面当然是受当时西方文化冲击的结果,另一方面更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积极学习西方的热情。第二,舒氏发现近代中学教育改革,经历了由最初的效法日本到德国,再到美国的转型历程。在这一转型背后,蕴涵着中国近现代文化教育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即在中国近现代,特别是后,中国的文化教育活动都是“对‘救亡’(经世、救国、救民)的关注,‘现实功利’压倒了对‘知识、学术、真理’本身的关注。”[5]舒氏的这种认识实际上反映了近现代转型时期的中学教育改革由最初的间接引进西方教育(以日本为中间媒介)到后来直接引进的转变,而且,在引进中更加注重实用和现实价值。

二、论中学学制和中学课程的改革

舒新城有着十几年的中学教育实践经验,这为他充分认识中国近现代中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感性经验;作为一名教育家,他又善于从理论高度去总结中学学制与中学课程改革的经验。

(一)关于中学学制改革

1921年7月,舒新城被聘为上海吴淞公学中学部主任。此后,他应邀到京、津、宁三处的一些重点中学,如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南开学校中学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江苏省立一中等参观调研考察,在这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他写成了《中学学制问题》一文。此文开篇指出了现行中学学制(即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年限过短、第一年课程与高小第三年课程重复、课程规定机械化等。然而,他认为,“学校设立于社会之中,一切设施,均与社会需要有极密切关系”[6],教育应当服务于社会现实的需要,因此,他“主张升学预备与职业教育双方兼顾。”[7]他还指出,这种教育改革还可以从中学生个性特点和社会现实需要两方面来看,“儿童至青年期,个性之差别渐显,个人之需要渐异,有偏长于艺术者,有偏长于数理者,有偏长于其他各种科学者,有宜深造者,有宜浅就者。学生因个人家境之关系,有毕业后须升学者,有毕业后即须谋生者。”[8]针对以上问题,舒新城提出了具体的中学学制改革构想:第一,根据各个学科和教材的程度,划分为若干学分,每一学科划分为甲、乙、丙等十学程;第二,实行学级编制,即以学生学习程度不同划分不同等级,以每一科相同学程学生为一组,学生学级升降标准,以对于某一科某学程之学分能否合格为主,不牵涉其他各科;第三,学生某种科目,应在某组受课,经教员考查学业成绩后加以审定。考察、审定办法是由教员组成委员会议定;第四,学生所修学科,分为必修科、选修科与分科。必修科学生均须修学,分科共分文、理、商、师范四系。每个学生修业期限定在五年,但允许修满四年并修满学分学生提前毕业。五年不能毕业者,也允许延长修业一年。

(二)关于中学课程改革

关于中学课程改革的建议构想,也是建立在他对京、津、宁三处的一些重点中学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得出的。他利用当时引进的西方统计法和对比方法,综合考察了各个学校的中学课程的共性,1922年写出了《中学校课程的研究》这篇长文。他在对比各个学校中学课程的基础上,指出了当时我国中学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在课程设置上,中学分科必修科占比重低,普通科必修科占比重高;共同选修课占比重低,分科选修课比重高;师范必修科比重高,选修课比重低;第二,各科教授时数以英文为最多,中文次之。针对以上问题,他提出了中学课程改革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一般原则为四点,即,课程是达教育目的之一种方法;课程是随着教育变迁而变迁的;课程的内容与适合现代生活之中要具有打破现实生活的精神;课程应具有达到教育目的的简捷性。[9]特殊原则为六点,即:中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兼顾普通文化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也应当两方兼顾到;中学学生身心发育正盛,思想变迁甚速,课程科目应有选科以应其需要;中学学生活动力强,课程材料宜选择与日常生活切近者,使与环境多有接触;中学学生感情特盛,课程的科目宜多,方面宜广,以丰富其生活而使之社会化;中学教育非以研究纯粹科学为目的,课程材料的排列宜多心理的少论理的;中等教育应注重学生自动,故授课时间每周最多不得过三十小时。[10]在上述中学课程设置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指导下,他设计了一套中学各级课程表,如初级中学普通课程表、幼稚师范课程表、高级中学师范课程表、文科预备课程表、理科预备课程表、农科预备课程表、商科预备课程表等。总之,从他对中学学制和课程的设置上可以看出一个特点,他主张把升学预备与职业教育双方都兼顾起来,但其重心还是在职业教育上。他之所以有这种重心偏向,正如有学者所说:“舒新城在中学教育中强调职业训练,一方面,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有感于中学生失业问题的严重。”[11]

中学生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 会考 监考

为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陕西省教育厅决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在此之前,已经有几个省市公布学业考试实施方案。

实行全省统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非常必要,它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检查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公平、公正程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保证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育教学,有利于监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它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考试评价制度的重建,鉴定评价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考试结果将是高等学校招生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1]

但是,实施高中水平考试要实现预期的目的,从会考的经验和教训看,关键是要严格考试纪律。

长期以来,许多省市实行高中会考。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教育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给中学以正确的导向。”实施会考的初衷是为了使学校由过去只重视高考升学率转向重视合格率;教育教学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高中毕业的实际文化水平;促进学校按教学计划开设各门必修课程,加强教学中的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克服偏科现象;同时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理论为指导,科学评价学生个人和群体学习质量和学校教学水平。[2]

实施会考十几年来,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只重视高考升学率,不重视会考,许多学校只开设高考课程,不开设高考不考的课程;教学仍然主要面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背离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会考成绩的公信度与权威性丧失,谁也不会用会考成绩来评价学生个人学习质量和学校的教学水平。高中会考制度各项功能正在逐步弱化。

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的顽疾作祟,直接原因是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与教师都不重视会考,以至于许多地方会考的监考形同虚设,姑息学生考试作弊。

某地的几个学校在最近几年,高二理科学生没有上过一节思想政治课,学校甚至没有给理科学生购买高二思想政治课教材。同样,高二文科学生也没有上过一节物理、化学、生物课。但是,这些学校的学生近几年的政治课会考成绩不是“很好”,而是“相当的好”。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校文科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会考成绩也是相当的不错。学生们毫不掩饰――如此大面积的“好成绩”都是集体作弊的结果。

来自各个学校的监考教师都知道学生根本没有学过一些课程,如果严格监考,许多学生会考成绩会不及格,将无法取得毕业证,无法参加高考,可这并非是学生的错,故而监考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严格监考,有些教师由于无法面对两难的处境,只好拒绝监考。学生当然明白,如果考不及格,后果很严重,但是又没有学过相关课程,在监考不严的情况下,只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对会考也不十分重视,大家都清楚当地中学为了集中精力抓高考,没有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如果严格监考会导致当地学生大面积不及格,这会影响到自己的政绩,所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于会考监考基本上是例行公事式的走过场,口头上讲得非常严格,实际上采取放任的态度。因此,尽管省关于会考监考有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有各种各样的违纪处罚办法,但那只是为考前培训做样子而已的。

于是,本应非常严肃的省级考试,其考场纪律远远不如学校的平时考试;本该具有十分权威性的省级水平测试的成绩却完全不能够代表中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这样的考试已经丧失了当时的功能,除了增加学生负担、扰乱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外没有多少积极意义。

会考监考不严,还造成严重的负面作用。除了直接影响学风,还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参加会考后,普遍感慨:做人不能做老实人,做老实人太吃亏了。那些平时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在会考面临道德和利益的冲突时,也大都选择了作弊。这种会考实际上给学生上了一堂消极的政治课,它完全背离了会考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

课改以来,许多学校认为高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国家要求的课程,只要不高考的就不开设,包括一些必修课;或者不按规定课时开课。什么研究性学习、什么通用技术、什么校本选修课,统统不管。反正学生学分由学校给予,学校还能让学生不毕业?学分认定时坚持宽松原则,甚至没有开的课程如通用技术等,学生的学分都一个不会少。

现在要实行学生学业考试了。这是一个正确的导向,有利于学校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但是,这次学业水平考试如果依然采取以往会考监考的那种形式,则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会事与愿违,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

所以,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关键在于严格考试纪律。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像重视高考那样重视学业考试,要求监考像高考监考一样严格,督查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负责,还要启动高考的现代化监视技术、电子屏蔽技术,考生和监考考试违纪也要与高考违纪同样处罚,并且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才会重视学业考试,学校才会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课,才会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陕教基[2008]18号.

中学生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在此虚拟教室中,学生们测试自己的个性、才能和选择某种职业的可能性。根据测试的结果,安排学生到潜在的用人单位根据专业从事各种各样的实习活动,如参观、大师班、生产实习、远程实习,甚至是为期两个月的临时就职。通过实习活动,学生可以获得关于某个职业的十分可信且业经检验的信息以及相关劳动价值的概念。

莫斯科市立职业生涯发展中心用这种方式帮助莫斯科中小学的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让他们在入大学前就能够感性直观地选择自己的职业。

【信息链接】

市立职业生涯发展中心成立于2013年秋。该中心组织了独一无二的大学生对中学生的辅导系统。享受莫斯科市政府奖学金的大学生在该中心学监的领导下担任中学生的辅导员,帮助中学生在众多的职业中进行定向,在莫斯科这个大都市所提供的无穷尽的职业方向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学生可以免费参加该中心的所有培训和大师班。

给中学生提供的实习活动也通通是无偿的。该中心的目的是为了下一代在中学里就能够看到自己的未来。

该中心所从事的活动是非常迫切和必须的。特别是当前,根据统计,60%的高校毕业生不能从事本专业,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不从事本专业等于白白浪费了5年的光阴。造成这种统计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对于职业自我定向的不正确观念。市立职业生涯发展中心希望改变不正确的观念,开启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该中心建立四个月以来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已经有70所莫斯科的高校、700名市政府奖学金生和830所莫斯科市的中小学校成为其伙伴。

中学生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现代职场的工作中,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虽然中专职业院校教学目标是培养一线技术人才,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也同样需要较高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以此满足工作中的需要。本文就中专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要论述。

1 现代企业对人写作能力的需求分析

了解现代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写作技能的需求有助于语文教师针对学生技能需求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对现代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写作能力需求的调查以及对往届毕业生的了解中可以看出,现代企业不仅需要中专毕业生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求中专毕业生能够根据企业以及岗位的需求进行相关应用文的写作。因此,现代中专语文教学中必须将学生写作能力作为重点,强化中专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 中专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2.1 树立科学的语文应用文写作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针对现代中专教学中学生对基础学科不重视的现状,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基础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中专语文教师开可以通过招聘信息的介绍以及现代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需求的介绍入手,提高学生对语文写作能力的认识,为中专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为了强化中专生对语文写作能力的认识,中专语文教师还可以聘请已经毕业学生回校进行交流。通过毕业生对实际工作的了解为学生认识到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奠定基础,为促进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2 针对专业需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进行中专语文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需求进行教学侧重,以此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保障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写作能力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不同侧重。例如: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需要其具有一定的基础应用文写作能力,能够进行总结报告、事故原因分析报告以及相关技术性文件的编写。因此,对于焊接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应从起职业需求入手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文件组成、编写需求等作为教学重点,以此为学生职业所需技能培养奠定基础。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则应根据会计人员从业需求对会计报表的分析、总结等财会文件、文章编写进行介绍与教学。通过针对学生专业需求而设计教学内容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进口专业需求、突出教学内容适用性入手使学生真正感觉到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围绕专业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此实现面向专业需求的基础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与专业的挂钩,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

2.3 注重语文写作能力培养方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进行中专语文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学方式的选择对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现代教学研究理论出发,中专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应以专业技术应用以及兴趣培养入手,调动学生对写作能力培养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针对现代中专生生源质量的下降,中专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学生基础进行教学。同时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学生兴趣、习惯的培养作为基础开展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存在的不足、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针对传统写作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根据专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后,利用现代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及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基础应用文写作教学中,针对学生工作总结以及相关专业内容记录总结的需求。设置一个情景,并提供相应的基础数据。由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总结撰写。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写作教学的目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以及运用能力。仿照实际工作的情景进行写作能力训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专业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学习效果,达到训练目的。 转贴于  在笔者的实际工作中,采用了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两种方式的写作能力训练方式。通过直接体验使学生能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 写作需求,通过间接体验使学生掌握并细致的了解写作重点。根据专业需求设计的体验内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使的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符合实际需求。

2.4 注重专业实际案例解析,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进行中专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培训的过程中,中专语文教师应加强实际案例、实例的解析讲解。通过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文字写作工作以及相关文件记录、总结的解析,教会学生写作的技巧以及常用写作格式、重点。通过实际案例与实例的解析讲解,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写作的实际经验。并利用2.3中所述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以此到写作能力培训的目的。在根据专业实际运用的案例与实例解析中,中专语文教师应从语言运用入手、注重学生不同应用文格式、写作方法的培训。同时通过针对专业实际运用的案例、实例选择,提高学生对写作方法与技能的了解与运用。例如:木材加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家具设计、家具行业基础木材加工操作与管理、家具生产技术控制与设备操作等工作。因此,其实际案例选择应根据学生从业后的工作总结、事故调查与分析、操作sop编制等工作需求进行内容选择。确定一个教学内容后,针对专业需求进行分析与技巧的讲解。以操作sop编制为例,在木材加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中、根据企业要求的不同需要编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即岗位sop)。中专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企业先行sop作为基础进行讲解,并对编撰过程中的相关技巧、重点等进行解析。以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语文写作技巧,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了解现代木材加工企业岗位管理以及相关文件内容。运用实际案例与实例的讲解、分析,使学生对本专业从业方向所需写作能力有所了解,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 根据现代中专学生语文写作能力需求强化教师综合素质与技能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现代中专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训需要中专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同时还需要教师对不同专业发展方向的职位相关写作能力需求有所了解、对不同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写作文件有所了解。因此,现代中专语文教师必须在注重教材、教学大纲深入分析与理解的基础上加强与相关专业教师的联系。通过对专业的理解以及对学生毕业方向的掌握科学设计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另外,为了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中专语文教师还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不同专业学生从事岗位相关的文件范文。以这样的内容作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基础材料,促进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4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中专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训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是关系到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技能。为了提高中专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中专语文教师应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科学的选择教学方式。针对现代中专生源质量以及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