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化建设培训

智能化建设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能化建设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能化建设培训

智能化建设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能;强化途径

一、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社会培训

为解决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与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短缺的矛盾,满足经济结构调整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职业院校在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担负起提高现有劳动者的素质及技能水平的再培训再教育任务也凸显出尤为重要的位置。高职的学历教育侧重于在校学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基地和保障,而培训则更多是针对现有已参加工作人员,是企业和社会对现阶段专业人才技能需求具体反映。所以,高职学历教育解决的是人才培养的长久可持续发展问题,培训教育解决的更是企业、社会当前面临急需的问题,更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同样,这些问题也会直接反作用于高职学历教育上来,通过职业培训,及时了解并掌握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目标需求,对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合理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增强职教师资的实践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和强有力的指导作用。

二、开展社会培训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在完成计划内教学任务的同时面向企业、社会开展职业培训,是有效实现学校与企业、社会的对接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平台,尤其对高职院校年轻教师的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1、增加实践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社会培训,是企业针对当前或即将面临问题,对其员工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活动,旨在通过相应培训学习,解决和改善现阶段阻碍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很多都是临时性的,突发性的,而且不同的企业产生的问题不尽相同。这时照本宣科的理论知识是不可能解决其实际问题的,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深入企业进行了解沟通和调研,在企业内部找到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所以,深入企业调研、查明原因、为企业再培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成为了联系学校与企业的纽带桥梁,服务企业的过程,就成为了学校教师进行企业实践的过程。通过为企业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积累并增加实践经验,提高了职教老师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

2、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与质量。

社会培训的重点不仅在于帮助企业找出问题的所在,更重要的是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设计出切实可行解决办法加以施行。要根据问题的原因确定解决问题的培训学习内容,还要根据培训对象及类型,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企业培训不同学历教育,教学内容不在是简单的基础知识,教学对象不在是高职的学生,面对的是企业出现的实际问题和企业员工,教学内容和对象的转变,就对承担该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通常能做到通过较强的分析能力,通过讲座、研讨、拓展训练、仿真等多种高效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培训达到的实际效果。年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是一个拓宽视野思路,学习增强分析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过程。

3、提高科研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社会培训在帮助企业解决科研技术攻关方面,无形中也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科研技术平台。这样的平台更具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使得院校对教师的科研要求不在是硬性的任务,而是符合企业、社会需求的项目性课题。使教师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一项更具实际意义的项目研究上,将科研成果更好转化为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转化为职教专业技术课程内容与经验。

三、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为满足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生产技术不断升级更新的需求, 政府加大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许多高职院校也都在短期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校区面积的扩建、招生规模的增加,然而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教师队伍数量的补充速度能否和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的要求成正比。结果显示,在短时间内很难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补充到来自各大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绝大多数新引进人员仍然是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虽然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非常欠缺。这样就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标准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如何尽快将年轻教师培养成为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才是目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做好高职教育面临的严峻任务。

四、强化高职院校社会培训职能 助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依托技术、师资等自身办学优势,在发挥社会培训职能上要发挥其主力作用。通过开展社会培训,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对提升在岗员工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的紧迫要求,更可以依托企业实现校企对接,创建实践平台,增强师资队伍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高职院校在发挥社会培训职能这一方面的认识和做法还很欠缺,普遍存在重内轻外的现象,没有形成有效的培训管理机制,导致培训管理混乱,运行不畅,培训质量较低,最终失去了这个强化师资实践能力的有力平台。如何强化并发挥好高职院校的社会培训职能,是各个高职院校需要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首先要从观念上调整改变,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为学校创收的辅助工具,要提高对承担社会培训职能的认识,树立积极的培训观念,将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技能的终身教育方式放到与学历教育工作并重的位置上来。要充分看到培训职能对企业、社会、经济的直接影响,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调整、产学研对接转化、师资队伍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要对培训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设置培训学院,负责全校整体培训工作的开发与管理,解决各二级学院单打独斗的培训方式。通过对学院培训资源的整合,集合优势力量,开发优势项目,树立培训品牌,提高学校培训工作的效率、水平和形象。

培训工作要施行制度化、流程化管理。在制度中要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奖惩措施,既要做到对培训工作的充分保障,又要起到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以项目管理机制为核心的科学高效的培训项目管理方式。

2、依托校企合作,抓住重点企业,强化市场开发职能

企业需求是培训存在的前提,所以,对有培训需求企业的市场开发工作是开展一切培训的重要基础工作。市场开发包括对培训市场的调研、分析和预测,是对现有培训企业客户的走访、维护与引导,对培训潜在新企业客户挖掘的开拓过程。要想把培训做大做强,就必须有优质充足的客户资源进行支撑,这就给高职院校布置了一项全新的任务--市场开发。

强化市场开发职能,作为高职院校,我们拥有校企合作这个有利平台,有效依托这个平台,重点开发并承担好已合作企业的培训工作是我们开展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紧紧围绕合作企业,先把我们身边的企业客户开发服务好,才是真正发挥作为职业院校承担社会培训职能的重要作用。要准确把握我们的优势项目,利用我们的优势资源,找准我们市场开发的前进方向。

3、统筹规划,加强培训师资保障

企业培训对教师的要求更注重其对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我们虽然拥有雄厚的师资资源,但大部分教师主要还是在面向高职学生的学历教育层面,授课理论性强但缺乏培训师应具备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只有一少部分具备承担企业培训任务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统筹规划,在培训师资的培养与选拔上做文章。第一,制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点突出青年教师的培养,对青年教师实施科学、合理、有序的引进和培养,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第二,聘用相关行业的专家、教授作为兼职培训教师,与老教师专兼职结合,同时发挥的传帮带作用,在培训课程开发、教学等过程中加强年轻教师的参与环节,帮助年轻教师的成长。第三,科学安排学历教育与培训的课时量,合理设置奖惩办法,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并支持年轻教师承担培训任务。第四,培养后备培训力量,实行听课制度,对培训师授课质量定期进行测评,保证培训实施的有效性。选拔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增强实践经验。

4、创新培训授课内容与方式,拓宽培训层次,加强培训课程体系构建

培训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企业的发展需求变化而变化的,培训的目的也正是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这就要求培训内容创新的速度也要跟上企业创新发展的速度。培训的内容要注重知识的更新与拓展,更要注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企业需要可持续发展,员工需要全面发展,那么培训的授课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跟得上发展的脚步。

在培训方式上,也要注意由学历教育的课堂教学单向讲授向更适合成人培训特点的灵活多样、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现代化的培训设施和技术手段,创新培训方式,将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使得培训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和现代化,增加培训的互动性、实用型,增强培训人员对培训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不断加强培训课程体系构建,根据不同层次人员须具备的能力特点,分析和提炼需要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找出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实现能力与课程的转换,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使培训课程形成有效体系。从而拓宽培训层次,能为企业开展针对班组长、作业长、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项目,拓宽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智能化建设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

一、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讯、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在建筑(包括环境)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它们与建筑环境一起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A+4C”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效益、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1(例图)略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与相关工程的配合配套情况。

建筑智能化系统系统相关工程配合表系统名称相关技术、知识配合工程配套与监管楼宇自控自控、建筑设备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电梯、装饰安保电子、电视、安防知识安装、装饰、消防报警、门禁公安技防办消防报警与广播电子、控制、消防知识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装饰消防局综合布线通信、计算机安装、装饰卫星电视接收与CATV电视土建、安装、装饰音像管理处门禁电子、自控、安防知识安装、安保、装饰背景音响音响、广播安装、装饰程控交换机通信综合布线、装饰电信电话通信综合布线电信无线直放站通信安装无线电管委会停车控制自控安装LED大屏电子、计算机安装、装饰、综合布线BMS计算机BA、消防报警、安保、综合布线等办公自动化网络计算机、管理综合布线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跨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在工程实施中又有许多相关工程的配合协调要求,且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公司选择、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环节上,现行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制。现在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从属于IT行业,而设备安装公司又属于建设行业,因己方利益的驱使和行业的局限性,设计院或系统承包商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难免犯重技术、轻效益或重设计、轻实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统功能盲目升级,增加业主投资,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规划与投资、二流施工管理、最终落成三流的系统。施工、调试期间,因设计、施工、集成、设备供应等界面划分不清,造成设计、安装、集成、设备供应各方相互扯皮,业主忙于调解,不堪重负。类似情况严重损害了用户利益,也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功效体现。因此,利用社会力量对建筑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队伍选择、施工管理、调试验收等全过程实施技术咨询与监理是确保工期、质量、减少投资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已经被证明了。以下是笔者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如何实施工程监理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性质和特点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单位和机构,它们有业主(或建设单位)、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供应商)、管线与设备安装单位(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工程公司或系统集成公司)、建设或设备监理机构,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同时处理好与其它单位和机构的关系。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是受业主委托承接监理任务的。经业主授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可代表业主对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设备选型等提供咨询服务,对系统的安装质量、系统性能、建设工期、投资进行监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关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咨询和监理服务,该服务贯穿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服务内容在委托合同中体现。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之所以能够担任工程监理职责是经业主授权,业主应向规划设计部门、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及时通报委托与授权事项,明确那些机构和人员可以代表业主行使工程监理的职责,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不签任何合同,监理活动是以业主与这些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依据,按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

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建设监理间关系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既有项目建设监理及其分支机构,又有建筑智能化专业监理机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监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投资、质量、进度为控制目标。从监理的业务看,建设监理机构通常是对一项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部分的监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则仅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智能化系统)进行监理,两种监理的内容有所覆盖,却各有侧重。因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进入施工现场,可以弥补建设监理机构、人员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从实施监理时间跨度来看,建设监理通常是土建施工开始,项目整体验收结束(包括土建和主要机电设备验收)。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可从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一段时期。在全过程的监理中,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有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介入,体现出专业化监理机构特有的优势,这是一般建设监理公司所不及的。总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是一种专业化的、全过程的工程监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对建设监理从专业技术和监理制度上的补充和完善。

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主要任务

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可以分成以下阶段和任务。

1规划设计阶段

(1)帮助业主明确和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总目标

(2)对系统的实现

目标、投资规模、可行性作出综合评估分析

(3)按业主要求制订系统规划书或对设计院的系统规划书作出评估分析

(4)对系统设计过程实施监理与提供技术咨询

2系统承包商选择与设备选型阶段

(1)按业主要求,制订或审核项目招标书

(2)协助业主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3)审核系统承包商资质、资历、工程业绩

(4)作出系统方案、设备性能价格比分析

(5)为业主商务谈判提供技术咨询

(6)审核设备供应和工程承包合同条款

3施工准备阶段

(1)审核承包商施工计划、设备供应计划

(2)审核承包商项目实施组织设计

(3)组织召开设计、安装、工程承包商、设备供应商协调会,做好技术交底

(4)科学划分设计、安装、设备供应、调试工程界面

(5)审核设计院、承包商的系统深化设计图

(6)监督完成相关系统(如消防、安保、电话等)施工报批手续

(7)审核系统调试、验收方案和相应计划

(8)审核人员培训计划

4安装施工阶段

(1)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各方关系和进度

(2)审核批复施工联系单、技术核定单

(3)组织系统设备到货开箱、验收、移交

(4)按施工计划实施进度控制和工作量认可

(5)协助建设监理实施设备、管线安装质量监理和隐蔽工程验收

(6)参与土建总包组织的工程例会,协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其它工程(如机电、安装、装饰)间进度与关系。

5系统调试阶段

(1)线缆测试、单体设备性能测试监理,签署认可测试报告

(2)单项系统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超级秘书网

(3)系统联动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4)调试计划进度控制

(5)组织实施系统阶段验收

6系统试运行阶段

(1)组织实施系统试运行

(2)协调业主、物业、系统承包商间关系,明确职责界面

(3)审核系统技术培训资料和人员培训监理

(4)审核系统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

(5)审核与确认试运行记录

7系统验收阶段

(1)审核系统竣工资料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

(2)按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对系统性能、试运行情况进行审核

(3)分阶段、分步骤协助业主组织系统验收

(4)协助业主组织第三方测试与行业主管部门验收

(5)督促落实系统保修责任制度

(6)按工程合同、设备供应合同、变更记录审核系统造价决算。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随着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如何在一些投资大、技术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中实现投资、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对包括业主、承包商之内的各方人员都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要求,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概念和模式的引入,无疑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智能化建设培训范文第3篇

1、XXXX赛智能化建设现场勘察和技术支撑,期间担负现场施工进度推进、系统调试等工作,圆满完成XX赛智能化建设工作,初步完成XXXX内部维护人员XXXX监控及园区广播设备使用培训工作;

2、网络安全方面,配合XXX将XXXXX服务器系统及防火墙安装,保障XXXXX系统能抵御一定程度的网络攻击,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性能;

3、分管XXXXXX板块项目,对照标书罗列功能,将现有板块进行测试验证、发现并上报系统BUG、进度和功能性情况;

4、熟悉XXXXX系统,核对XXXX系统中自有机房和在XXX大数据机房中托管的硬件设备数量和型号,并形成台账,完成日常XXX自有机房及XXX大数据机房托管设备的巡检,参与XXXX自有办公网络调整;

5、对XXXX公司采购加装在后期行业应用中的加密机安装、培训进行对接,并形成台账,参加加密机使用培训,了解加密机初步使用;

6、XXXX智能化工作,对接施工方,推进施工进度,确定施工技术方案,协调解决综合管网、土建、绿化等相关单位保障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7、XXXX智能化,对接施工方,结合施工蓝图,编制突击施工方案并落实施工,完成XXX初步建设,保证十月份开园。开园后对接园区各土建单位,南大门西大门内装单位,综合管网单位、绿化单位保证剩余工作量按计划有序推进;

8、XXXX室内LED大屏技术支持,形成技术建议文档;

9、配合XXXX智能化停车场硬件设备确认,并形成台账;

10、配合XXXX对接XXXXX智能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智能化建设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智能化;建筑;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化建筑物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先进设备和系统的进入生活正在迫使建筑环境与这种变化相匹配。

1 智能化建筑的概念

智能化建筑系统就是在建筑(包括环境)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 它们与建筑环境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 ,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在国内有些场合把智能化建筑统称为 “智能大厦”,从实际工程分析,这一名词定义不太确切,因为高楼大厦不一定需要高度智能化。相反,不是高层建筑却需要高度智能化,例如航空港、火车站、江海客货运港区和智能化居住小区等房屋建筑。目前所述的智能化建筑只是在某些领域具备一定智能化,其程度也是深浅不一,没有统一标准,且智能化本身的内容是随着人们的要求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而延伸拓宽的。

2 智能化建筑建设过程中的管理

在智能化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客观独立的市场需求分析是智能化建筑建设的首要前提。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需求.在合理的工程实施架构里,顾问、设计的角色与承建商、集成商的角色一定要分开。道理很简单,设计者具有工程方案主导能力,并依据设备技术发展,修改设计。如果方案的设计者与方案的实施者分开,两者就可以互相约束,工程的质量和造价就有保障。如果设计和施工由同一家公司完成,就有可能引起方案偏差。另外,每个系统集成商都有既定的合作伙伴即其所产品的供应商,其所提供的方案不可避免产生不客观的偏向,从而很难产生有利于客户的需求分析。所以,相同公司进行设计和施工,容易引起 “求高、求全”的浪费。在智能化建筑建设的过程中,严谨、合理的设计方案是智能化建筑建设的关键。方案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提出符合建筑物要求的设计方案。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相同的解决方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初期业主以及设计者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到了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才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这样一来,不可避免会出现一系列不合理的结果。因此,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化建筑作品。所以,建设部专门发文,要求主体设计单位对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总体负责。目前智能化建筑的工程管理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模式,国内常见的有三种模式。

第一,业主将弱电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选择一个承包商,协调工作由业主完成。

第二,业主将弱电系统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一部分,由土建总承包商来作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的协调管理工作。

第三,业主选择一个弱电总承包商协调管理各子系统、分包商,弱电总承包商的工作受业主和监理单位的监督。

以上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但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是弱电总承包即第三种模式,原因有几个:智能建筑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它是建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融合的产物。目前发展还不成熟 ,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不断涌现在模式一中,业主将弱电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分包,业主需要具备很强的智能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施工管理的经验,但目前来说,一般单位的业主对弱电工程缺乏深入了解,即使是一些大型的建设单位,有一批负责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但这些人熟悉的只是结构、电气、水暖等建筑的常规系统, 而对新兴的建筑智能化方面的知识仍有欠缺,这就难免造成对弱电系统的管理力不从心。即使业主能招聘到具有很强的智能建筑方面的知识和施工管理经验的员工,但这会使业主的建筑管理机构变得很庞大,而且一旦建筑物竣工,这些人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因此,业主单个系统分包的这种办法要求业主方面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而这又是目前实际情况很难达到的。如果由土建总包商来进行弱电系统的分包和管理,这可以使弱电专业工程和其他专业的工程配合更为紧密。但同样存在着目前土建总承包商缺乏具有智能建筑方面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问题。而且,以目前国内的建筑行业的模式,设计院负责设计出图, 土建总承包商只负责按图施工和现场管理,这就与智能建筑承包商要求具有深化设计能力的标准相冲突。因此,以目前情况看,土建总承包商尚不能达到对弱电方面的技术实施和施工全面管理的能力。而由弱电总承包商对整个弱电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这符合国际上专业化的趋势,由于一直从事建筑智能化方面的工作,弱电总承包商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智能建筑专业技术和管理班子,这些人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已经具备很强的弱电各子系统的技术能力和对关键问题、关键点的把握能力。弱电总承包商是专业从事建筑智能化工作的 ,力求自身的不断发展 ,他们会不断学习新技术 ,力求把工程做好 。综上所述,弱电总承包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但凡事有利便有弊。对业主而言,如何选择一个合格的弱电总承包商是一个存在很大风险的问题。目前, 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声称能做建筑智能化的承包商越来越多,在发展的大潮下,难免泥沙俱下,抛开没有 “建筑智能化专项资质”的班子不说,就是具有“建筑智能化专项”的公司的水平也良莠不齐。选择一个好的弱电总承包商对工程至关重要,这也是最终交工的工程能否达到业主要求的关键。

智能化建筑完工后的安全平稳运行是管理的最终目标。智能化建筑完工后必须进行全面的客户培训,由于智能建筑队伍的高速发展,设备及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建筑物物业管理公司需要经过培训才能熟练地操作系统。所以在系统竣工前后,系统集成商必须对业主的有关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同时,要协助对智能化建筑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智能化系统是高科技应用技术的产物 ,但其系统运行操作需配备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人去操作、运行、维护。即使设备是一流的,但同样需要有人去维护、保养,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系统维护和运行的队伍和建立具有智能化工程特色的管理体系是必要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智能化建筑建设的管理过程中,确定智能化建筑要取得的功能、出台智能化建筑的设计实施方案、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保障智能化建筑的顺利运行等,是建筑物建设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将这些步骤一步一步地落实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化建筑的功能,实现智能化建筑安全、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庆新.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与问题[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10)

智能化建设培训范文第5篇

【摘 要】基于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基础下,智能化建筑逐渐成为建筑业关注的重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其原因在于:降低传统建筑施工管理难度;实现能源节约;对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标准化控制;提升建筑整体施工质量。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差强人意,理论匮乏、实践经验缺失、技术滞后是当前智能化建筑显露的问题,更是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中;问题及对策

1.智能化工程概述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增快,对建筑的需求增多,再加上房地产市场的升温,建筑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智能化工程逐渐被人们熟知。在目前的建筑建设中,智能化工程已非常普遍,比如有线电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信息网络系统等。在智能化工程的快速发展下,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从事该方面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多,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形成极具规模的专业性市场。在后期发展中,要想确保其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就需要提高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专业性低

智能化建筑结构的产生,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然而,因我国建筑智能化施工理念运用时间相对较晚,在进行施工技术选择中,往往会受到理论、实践经验的限制,从而使得国内智能化建筑发展停滞不前。与此同时,国内现行知识产权法难以确保开发者合法利益,导致在多数领域内先进技术呈现空白状态,仅依据国外引进的方式,完成智能化建筑设计工作。另外,国内现有建筑人员、建筑院校仅针对特定专业开展教学工作,而忽视全面型、复合型人才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加之部分建筑师出现“读死书”、“纸上谈兵”的状况,致使智能化建筑发展步调相对迟缓。针对此,在全面发展智能化建筑领域过程中,可通过“理论+实践”双结合的人才教育模式,培养复合型建筑人才,以期为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2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滞后

基于全球化经济格局的实现,国内经济水平呈现明显升趋势,促使部分人群为满足自身需求,将智能化理念在建筑设计中进行广泛运用,使智能化建筑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因受到智能化建筑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限制,导致我国开展该项目建设依赖于国外引进,再者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使得智能化建筑施工水平难以与发达国家相同步。与此同时,国家针对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研发力度相对较低、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导致绝大多数施工单位选择技术引进或设备租赁的方式,以此满足施工建设需要。

2.3竞争意识较为薄弱

依据权威数据统计,国内关于智能化建筑施工单位较多,然而各单位间因交流平台、交流机制的限制,仅以自身权益为发展目标,则难以实现“科学竞争、优胜劣汰”行业格局。其原因在于:国内各个智能化建筑施工单位间水平参差不齐、业绩过于拼凑,在此背景下,致使智能化建筑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实践经验匮乏、管理流程尚不成熟、管理效率低等制因,导致施工期间频繁出现管理偏差或失误的状况,不仅对智能化建筑施工质量造成威胁,还会延误项目竣工工期,使智能化建筑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3.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中,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即综合性人才。因此,施工单位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可以采取讲座、知识竞赛、考试等方式进行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才可以上岗。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术培训,而且还要加强责任感的宣传教育,促使施工人员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提高职业道德,严格安装相关标准来施工,避免出现敷衍了事的态度。此外,在实际的施工中,应结合日常表现、培训考核结果等,对施工人员进行奖惩,有效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

3.2注重施工的协调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装饰装修、结构、给排水、建筑气等。因此,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不论是涉及阶段,还是施工和验收阶段,均要做好协调管理,促使各个部门、行业的工作可以协调好关系,并及时做好相关的交流、反馈等工作,一方面要有条不紊,另一方面,提高建筑智能化施工效率,节约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

3.3加大过程控制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需结合不同的阶段,做好全过程质量控制。比如在前期准备阶段,组织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等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其具体要求,做好电管、电缆敷设等,同时注重质量验收;在施工工艺的选择方面,结合施工工艺要点,做好质量检查表格等;在调试阶段,根据产品说明书,开展单体设备的测试和调试等。

3.4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在施工管理中,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形成良好的管理,施工质量也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需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制度,从而有效规范施工人员的各项施工,确保符合国家质检的要求。

3.5与机电各专业工种做好配合协调工作

智能化专业与机电各专业涉及施工种类较多,机电专业包括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等专业,各类前端探测设备、执行器、传感器必须取得各专业的配合。在实际施工中必须关注相关专业的施工进度,避免因其他工种的事先安装、缺乏预留位置而造成智能化设备的安装不符合规范及产品技术要求,从而导致质量问题。

3.6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与技术培训工作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人员控制,主要是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员的控制。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不仅在项目管理人员之间完成,而应该落实到具体的实施人员。智能化设备产品更新较快,需要不断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同时建立项目班组考核、激励制度,进一步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3.7规范施工行为

由于智能化建筑的实现需通过技术设备、管理模式的参与,只有在二者协调配置的前提下,才能确保建筑整体安全性和施工质量。如控制、管理、监理、协调施工模式的产生,可对智能化建筑施工行为予以规范化管理,其中控制包含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等多项内容;管理以合同管理、材料管理、现场管理为主;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理的方式,对施工人员行为实施约束;协调是指针对合同条款、行业规范相关内容,对智能化建筑项目主体协调控制。

总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大中型城市逐渐走向智能化建筑施工热潮,对此,为了有效保障建筑施工质量,则需对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进行明确,贯彻落实智能化建筑科学、高效的特点。同时智能化建筑结构复杂、规模大等特点,促使施工单位逐渐重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此解决当前智能化建筑领域显露的问题,确保其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莫结文.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策略及其智能化运用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2).

[2]赵领航,王自强,王燕.探究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及策略[J].门窗.2015(06).

[3]包强,刘健,于UU.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

[4]赵鑫,吕妍.建筑智能化技术设计以及特点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