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 商务礼仪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075-0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商务活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商务礼仪活动的价值,帮助人们适应现代生活中的社交活动,是广大民众热切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商务实践中,笔者发现,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商务礼仪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本文拟从文化背景、价值观体系两个维度出发,深入研究文化差异带给商务礼仪活动的影响。

一、商务礼仪与文化背景

“商务礼仪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长期形成的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它在商务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①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务礼仪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其巨大的渗透力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商务礼仪从发展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成熟的标志正是较为稳定的社会形态和文化背景的凝定。一部商务礼仪的发展史,可以视为各种礼仪规程生发、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每当一种得到普遍认可的商务礼仪程序产生,我们的商务礼仪就向前推进一步;每当一种商务礼仪程序成熟,我们的商务礼仪知识就会有所丰富。正是在各种商务礼仪的不断产生和成熟的过程中,我们的商务活动得以有效开展,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探讨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活动产生的影响,必须从中国社会独特的文化背景入手。众所周知,中国是礼仪之邦,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我的礼仪传统。就中国的文化背景而言,“礼”是最为重要的特征。“礼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礼节,在具体内涵上是指中国古代的社会道德规范,在深层社会含义上是社会等级秩序的要求。”②但现代社会的商务活动早已不局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它面临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的服务对象成为当代商务礼仪活动主角。这一事实告诫我们,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就具体的商务礼仪活动而言,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其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人称模式的不同。在具体的商务活动中,活动双方会面的第一步就是相互寒暄、问候。如果对于对方的称呼方式以及待人接物的习惯未作充分的准备工作,极有可能导致商务活动陷入僵局。以中国文化背景与西方文化背景作为对比的双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更为强调长幼尊卑的秩序,同时对自身总是做一定程度的“贬抑”;而西方文化则突出对自我的肯定,不仅直呼其名而且常以昵称取代全名。其次,时间观存在较大差异。中国文化崇尚轮回思想,西方人认可线性思维。前者催生了中国人在商务活动中拉长周期的惯性思维,也培养了中国人在商务活动中重视逐渐培养信仰的思维模式;后者则使西方人将是否信守承诺和接受事前约定列为重要的评判标准,他们的商务活动往往会作较早安排,并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相关问题加以处理。因此,常见的情况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下,急于进入谈判正题的西方人显示出的无奈和焦虑往往被中方误认为缺乏诚意;而寒暄的中国人被认为东拉西扯、不务正业。”③同时,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中西方的餐饮文化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人往往将餐桌视为商务活动的延续,并力求排场,与西方人讲究简约、节俭的商务宴会有较大差异。

仅从商务实践活动而言,文化背景因素对商务礼仪的影响是深远的,但也是不易被察觉的。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商务礼仪的演进轨迹难以准确勾勒。商务礼仪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被湮没在习以为常的活动中。商务礼仪的演进和文化背景的关系自然也无法被我们完全揭示,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背景的因素不存在。对某一具体商务礼仪形式的研究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怎样在现实活动中,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认识商务礼仪活动的发展过程,探讨商务礼仪的发展规律,了解实际行动中人的心理状态,评价各种商务礼仪活动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还是一项值得继续进行下去的任务。

二、商务礼仪与价值观体系

商务礼仪文化的差异主要源于世界上各不相同国家间的文化传统的差异。自从泰勒提出了“文化”的定义后,“文化”就一直是学界的热点问题。我认为西方学者弗·詹姆逊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他在《:文化与政治》一书中明确说到:“所谓文化——即弱化的、世俗化的宗教形式——本身并非一种实质或现象,它指的是一种客观的海市蜃楼,源自至少两个群体以上的关系。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可能独自拥有一种文化:文化是一个群体接触并观察另一群体时所发现的氛围。”④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了解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受其影响形成的中西方人的价值观体系也对商务活动的展开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西方的文化观念中,个人价值是其人生价值的最终体现,社会是围绕着个人这个核心,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个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主观能动性。”⑤因此,在西方人的思维观念中,个人的利益被置于最高的价值层面。而奠定西方现代文明基础的“蓝色”海洋文明更是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其主要特征,受此影响西方人在商务活动中较少表现出顾及整体利益的“牺牲”行为,而是将如何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视为最终目标。与此相反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价值观体系,作为源自“黄色”农业文明的国度,中国人更为注重一定范围内集体的利益。这是因为,在农业文明的原始阶段,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所有的农业活动,个人必须依赖于集体的力量。而海洋文明则不同,他们可以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伟大英雄的身上。价值观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受此影响孕育的中西方商务礼仪活动也被烙上深深的文化印记。这里所谓的中西方价值观体系的不同,不是一种逻辑上不同于当代或不同于西方文明传统的思维方式。其实质在于源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礼仪活动准则,使得中西方人考虑问题的着眼点有所不同。

以中西方的宴会为例,中国人讲求排场,而西方人崇尚节俭。因此,在商务宴请中,中国的宴会往往是杯盘满盏、西方的宴会则简约、大方为主;中国宴会重视等级高低,西方宴请强调女士优先。尤其是在商务礼仪活动中,为增进双方的私人感情中国人更热衷于劝酒,西方在追求隐私化的同时更多地表现为迁就于他人的情感诉求。这样一些具体商务礼仪活动中折射出中西方人价值观念的差异,在商务礼仪的学习和实践中必须尊重不同服务人群的习俗,给予符合他们价值诉求的礼仪安排。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化,中西方的交流日趋紧密,我们必须正视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性。只有真正落实了、平等交往,才能有效提升商务礼仪的社会价值。商务礼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不是一时一地的不同,而是源自文化机制的差异。在21世纪的传媒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汇更加迅速,我们只有摆脱单向度的思维模式,才能在具体的商务实践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这一切的取得依赖于我们正确解读商务礼仪下的文化差异。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我们理解和认识商务礼仪活动提供了参考。从跨文化的高度认识商务礼仪活动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本文旨在为人们认识商务礼仪背后的文化差异因素提供启示意义。

注释:

①汪洪梅.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信息,2007(33):56.

②张荣翼.冲突与重构[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页.

③张波.中西商务礼仪差异浅思[J].对外经贸实物,2011(3):69.

④弗·詹姆逊.:文化与政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420页.

⑤王书柏.浅谈商务礼仪与文化差异[J].时代金融,2012(6):321.

【参考文献】

[1]金正昆.商务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李道魁.现代礼仪教程[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务礼仪; 国际贸易 ;文化差异

1商务礼仪中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1.1处事风格差异中国人具有含蓄委婉的特点,而西方人喜欢直截了当。在商务谈判中,西方人喜欢直奔主题,直接谈论问题。而中国人则倾向于请对方吃饭或给对方赠送礼物,以此来增加对方对自己的了解和信任,从而使得接下来的谈判更加顺利。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这种直抒心意的方式表示难以理解和接受,而西方人也不明白中国人这种含蓄、委婉的处事风格。1.2行为语言差异行为语言差异是文化差异的一个具体表现方面,包括:手势语言、肢体语言、目光语言、体间距离等。在国际商务场合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间的特点。例如,在商务活动中,最常见的肢体语言就是握手。在西方国家,双方见面完成握手动作后会立即松开,两人之间的距离也就随之扩大;在这一方面,中国人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敬意,常常会紧握对方的手上下晃动,还会跟对方闲谈,握手时间略长。对于中国人的这种握手寒暄的方式,西方国家的人会觉得难以理解,他们认为双方的距离太近会显得过于亲密,他们想要自己的空间不被人打扰;中国人会觉得西方人的这种时刻保持距离的行为是对自己的防卫和戒备,从而会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1.3中西方宴会礼仪的差异1.3.1使用餐具的差异中餐宴会所使用的餐具一般是:餐盘、筷子、羹匙、酒杯、调味碟等。西餐宴会一般使用的餐具为:刀、叉、红酒杯、汤匙等。通常情况下,吃西餐时,不同的菜品要用不一样的刀叉,饮不同的酒也要有不同的酒杯。1.3.2停餐方法的差异在我国宴席中,暂时停餐时,可以把筷子垂直放在碟子上。如果将筷子平行放在碟子上,那就是表示停止进餐了。在西方,如果吃到一半想停下来休息一下,应把刀叉交叉摆放在餐盘的正中央。用餐过程中,挥动刀叉是十分失礼的行为。1.3.3座位次序的差异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座次高低一般以进门方向为准,面门方为上座,背门方为下座。如果客人是成对的夫妻,应成对地安排座次。举办宴会的主人坐面门的上位,主人的右侧为第一主宾,左侧为第二主宾。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对主宾的尊重,主人应该让出主位。西方的排席位习惯不考虑进门的方向,而是以主人的位置为准,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贵;一般情况下,男女主人分别坐在桌子的两头,男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侧,女主宾则坐在男主人的右侧。其余客人按照身份的高低,男女依次错开坐在桌子两侧。在大型宴席中,桌次以主桌位置为准,基本原则是右高左底,近高远底,即桌次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和左右而定。

2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文化是天地万物信息产生、融合与相互渗透的结果。文化是人们以往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文化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是一份社会遗产。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2.1受不同思想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儒家思想经过历代王权贵族的推崇,以及孔子及其门下学生的继承与发展,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性的作用。儒家学说提倡忠、孝、悌、礼、义、信、廉、耻,其核心思想是“仁”。儒家思想尤其注重伦理关系,要以理行事。中国文化的形成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封建社会时期《,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大纲,想要成为上层统治者,就要受到四书五经的熏陶与洗礼。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对当时的整个社会,尤其是统治阶层的影响是无微不至的。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它起源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对教会控制精神世界的不满。“复兴”是对知识和精神空间的空前解放与创造。人文主义精神之所以得到推崇与发展,是由于它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解放天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这一运动所提倡的精神对西方人性格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2.2受不同价值观念的影响中国社会讲求和谐,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要以和为贵,人与天之间要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强调个人不能太突出,做“中等”之人,不争不抢,不能破坏和谐。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而西方人则注重个性的发展,推崇个性的解放,强调个人利益,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2.3受不同自热条件的影响中国人都有一种“故土情节”,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一种落叶归根的思想,这种思想形成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的文明属于农耕文明。中国地域广阔,多高山大海,丘陵盆地,只要一个地方有水有耕地,人们就可以在同一个地方生活一辈子,这也是中国人安土重迁的原因。这种生活方式可以确保人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用依赖别人所生产的产品。这种自给自足的模式造就了东方人安分保守、沉稳内向的性格,不喜欢向外扩张,也不喜欢别人占领自己的土地。西方大多数国家海岸线绵长,国土面积不大,在古代,欧洲的农耕所占的比重远低于中国的农耕,资源贫乏,需要向外扩张以满足生活需求。所以欧洲人便以海洋为依托去征服别的领地,喜欢向外探索新的资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是最好的例证。西方人多乐于冒险,具有开拓精神与英雄情结。

3在商务场合应注意的问题

在国际商务合作中,如果可以掌握并运用好商礼仪,往往会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并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细节:3.1尊重隐私在初次见面时,中国人会问及对方的年龄、工作、家庭情况等,以此作为谈话的开端。而西方国家的人却不喜欢这种寻找话题的方式,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个人隐私,别人不应该询问。在与西方人交谈中,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询问对方的年龄,因为他们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是充满活力的,女士更是如此。3.2尊重习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涉外场合中,要尊重交往对象,就要了解对方所忌讳的东西。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对方信奉伊斯兰教,在谈话过程中,就不能对对方所信仰的宗教进行不恰当的评论或指点。在就餐时,不点猪肉或酒。3.3信守约定在所有正式的商务场合之中,都必须遵守自己的许诺,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提前五到十分钟赴约。若未按约定的时间赴约,自己在对方心里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更有甚者会影响到自己所代表的公司的形象。所以在有确切时间的约定中,要注意按时赴约。3.4不宜先为“不宜先为”原则,它的基本要求是:在社交场合,面对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问题时,最理智的做法就是按兵不动,在充分考虑好的前提下再给对方答复,不要冒昧行事,由此可以避免一些麻烦的产生。3.5不必过谦在商务交往中,不能自我吹捧,自夸自大,抬高自己的地位,但是也没有必要贬低自己,放低身价,过多地跟对方谦虚。

4结语

文化,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和渗透,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礼仪是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对其吸收和传承。中西方礼仪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涉外商务交往中会出现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扰呢。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行事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由于国际商务礼仪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所以在交往过程中,要采取措施来应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障碍,以真诚守信为原则,增加彼此之间进行贸易合作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

[2]周朝霞.商务礼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李雅静.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的影响[J].青育学院学报,2002(3).

[4]赵燕霞.透视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11).

[5]杜维明.儒家传统与现代文明对话[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范文第3篇

一、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逐步让学生了解一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行为也会有差异。同时,它也会导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社会礼仪,以下简单介绍高中英语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东西方风俗习惯上的差异:

1.标准称谓:讲英语的人对这些家庭成员或亲属直呼其名,有些孩子甚至用父母和祖父母的名字来称呼他们,总之,在英语中直呼其名是家庭成员或亲属之间经常使用的称呼方式。但是,在汉语中,称呼长辈家庭成员或亲属的名字是犯忌的,不能直接用名字来称呼自己的祖父母、伯、叔、婶、姨。在称陌生人时,中国人常用“同志”、“师傅”、“小姐”、“先生”等称呼语,但在英语中,用来称呼陌生人的称呼语是很少的。

2.赞语与应答: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可以赞扬自己的家人。人们经常会听到妇女赞扬自己的丈夫工作多么地努力,在事业上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妇女也会夸奖自己的孩子,说他们在学校表现如何好,在做事情时如何积极主动等。而在中国,这样做会被认为爱炫耀自己。

3.社交礼仪:英语中的“please”比汉语中的“请”用得更经常,更广泛。如:下列例句中都含有“please”一词:“Sit down,please”,“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nearest bank”等。汉语中使用“请”相对来说就少一些了,像“尊姓大名”、“贵府”、“令堂”等,这些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尊敬。

4.禁忌:按照英语的文化习俗,任何涉及隐私或个人问题,都属于禁忌的范围,例如:年龄,收入,婚姻、政治、宗教信仰等都被认为是个人问题,不可谈论。因此,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记住在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时,不要将这一做法照搬到英语中使用,这一点至关重要。

以上这些都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步渗透中西方文化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尽量避免中西方文化交际冲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 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尽量避免中西方文化冲突

1.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从跨文化教学入手,通过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应挖掘教材,精心备好课 ,通过改进一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在课文教学中。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课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基本背景文化及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外,我认为对英语语篇模式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比如在进行新课标英语必修3的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课文教学时,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分组布置作业,让他们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多种渠道了解不同的西方节日,第二天进行5分钟的总结交流,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对西方节日的了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能力。(2)在课外阅读中。跨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谈及所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个很好的补充。教学之余可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英文版的文学作品简易读本,还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报刊、杂志(如英语沙龙等),同时,在闲暇之余,观看原声英文电影,看CCTV-9的英语节目等,提醒学生们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留心积累有关中西方社会习俗以及日常交际等方面的知识。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范文第4篇

学生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长大,中国的语言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制约了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需要重点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形成跨文化的交流意识,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一、利用西方的词汇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中生学习英语时除了掌握语法和背诵单词外,还应该注重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对于新课程中英语的学习更应该从文化内涵入手,增进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如在日常生活中“The ball is in your court”(该你行动了),而学生多数会理解为“球在你的场内”,这是对英语表达的不了解造成的。又如 “That makes two of us”,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大多数学生会理解为“现在就我们两个人了”。西方人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也跟你一样”,“我跟你有同感”。由此可知,在学习英语时,应结合西方国家的生活习惯和语境来理解。

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加深学生对词汇以及西方文化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深入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生活的差异,熟记词汇的同时,增加对词汇以及中西方文化内涵的了解,有效促进跨文化交流。

二、利用英语文章的背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新课程英语文章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西方文化内涵,还应该利用文化中的背景知识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如可以增加对英语文章及文化背景的欣赏与体验类的课程,如可设置“cultural corner”英语栏目,让学生以篇章阅读的方式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介绍,让其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在高中新课程英语文章中,涉及到许多关于西方国家节日的文章。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由美国人民独创,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教师可以在这一天举办 “小型感恩节”活动,让学生吃着烤火鸡(Roast turkey)、南瓜饼(Pumpkin pie)等节日食品,用英语表达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从而巩固了学生的词汇知识,增强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利用英语语法结构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汉语及英语的句子在结构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侧重点又各不相同。用英语表达句子时,会过多注意其表达形式是否合理、完整。因此,向学生讲解英语语法结构,让其熟悉英语表达中的模式,就让学生具备了了解英语“框架”的能力,进而让其用词“填内容”,达到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如“His sister often gives him money.”(他的姐姐经常给他钱。),“His friends give him an apple.”(他的朋友们给他一个苹果。)。两句英语中,词形会随着主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主谓语之间的联系很密切,主语为“his sister”,谓语为“gives”,主语为“his friends”,谓语为“give”。教师可以将英语语法结构与汉语语法的不同点进行比较,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其学会用跨文化的思想去学习知识。

四、利用教学媒介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不能只是局限于书本和口语教学的层面上,需要加强对学生课外知识的强化 ,如可通过国际时报、文学作品、影视剧等,让学生了解书本外的英语世界,并逐渐习惯将英语融入日常生活中,达到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如教师可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并让学生回家用电脑看《大洋芋和小咪喳》,两者都是同类题材,语言不同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对比英语版和云南方言版的两部动画片中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五、利用西方的文化习俗学习升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要让学生熟悉西方的社交礼仪、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从而避免在与西方人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误解。西方人极其注重餐桌礼仪、服饰文化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一一了解,并从中学会如何提升自己的修养,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Dress culture”在西方人的眼中,是极其重要的一门学问,如晚礼服的搭配风格,可分为简约型、高雅型、小清新等,无论哪种搭配,都必须确保身上的首饰与晚礼服装同色,并且不能超过三样,它主要追求的是时尚美,这与中国“旗袍”追求整体性和曲线美存在极大不同,因此,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习俗,是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赵芳.“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范文第5篇

一、跨文化教学在初中牛津英语拓展课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是包括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多个方面的训练在内的。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这些方面来看,在初中牛津英语拓展课中的应用跨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上:

1.1只有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有效的沟通。

中国的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中国人的思维往往比较含蓄,而外国人则表现得比较直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赞美的回应上出现的差异可以看出来。所以在语言交际中一定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才能够在恰当的场合中作出得体的回答,避免闹出笑话来。

1.2跨文化教学能够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而不是单纯地进行语言知识的输入。如果不注重沟通交流,一味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试卷练习,是很难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的,甚至会造成很多“聋哑英语”的出现。从这点上看,进行跨文化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中国和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进行英语教学绝不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是为了能够培养一批能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人才。而英语人才的培养要从初中阶段抓起,要从开始学习之前就有意识地灌输文化的意识,让学生能够重视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这样既能够正确地把握文化不同之处,也能够在生活中传播不同的文化。

二、跨文化教学在初中牛津英语拓展课中的应用的主要内容

在初中牛津英语拓展课中应用跨文化教学主要包括了解中西方的交往文化差异、认识语言交流外的交际表达方式和把握词语中的文化内涵。

2.1了解中西方的交往文化差异。

在生活中的很多场合都会有文化上的交流,包括打招呼、问候、邀请、告别等等,这些都是有规范的语言要求的。在一些场合往往是需要讲究表达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的。比如西方文化常常表现得比较热情。他们在打招呼或者问候的时候,除了日常所说的“hello”,“I’m glad to see you”,“how are you?”等等之外,可能还会有一些拥抱、亲吻的动作来表达亲情或者爱情,但是中国人可能要含蓄很多。要理解这些交往文化上的差异,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回应,做到有效的沟通。

2.2认识语言交流外的交际表达方式。

在语言的交流外,很多时候还包括身体语言上的交流会出现差异。在中国,很多人没有强调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一些关系比较要好的女生之间手拉手一起走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但是在西方,很多的人之间是要保持一定的交流距离。而相关同性朋友之间牵手在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很不正常的。中国人在倾听别人说话时,会盯着对方以表示专注听,是一种礼貌的方式,但是这种行为在西方往往会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容易让谈话者有压力,出现交流不自在。

2.3把握词语中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语中包含着很多文化因素在里面。通过学习这些词语背后丰富的情感色彩,可以了解其中的文化差异。这也是在跨文化教学中的一个必要的内容。比如在表达眼红的词语中,不能够从字面上去理解为“red eyes”,实际上正确的表达是“green eyes”。在西方文化中绿色是生命之色、青春之色,含有“幼稚无知,没有经验,缺乏训练”之意。而不是中国文化中理解的嫉妒得眼睛发红之意。这些词语上的差异是大量存在,需要进行必要的梳理,把握好词语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