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合规管理基础知识

合规管理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规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合规管理基础知识

合规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现将国务院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七日国发〔1983〕128号文批准的《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和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司法部、国务院侨办联合发的《关于驻外使领馆处理华侨婚姻问题的若干规定》转发你处,请转发所属办理涉外公证的公证处,供办证时参考。

    附件一:民政部关于颁布《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的通知

    (1983年8月26日、民〔1983〕民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国务院已于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七日国发〔1983〕128号文批准,现予颁布实行。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

    一、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包括常驻我国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定居我国的侨民)在中国境内自愿结婚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共同到中国公民一方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二、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本规定的有关条款。

    三、申请结婚登记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须分别持有下列证件:

    甲、中国公民:

    (一)本人的户籍证明;

    (二)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或工作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机关、学校、事业、企业单位出具的本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婚姻状况(未婚、离婚、丧偶,下同)、职业、工作性质、申请与何人结婚的证明。

    乙、外国人:

    (一)本人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件;

    (二)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或外事部门颁发的身份证件,或临时来华的入境、居留证件;

    (三)经本国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权机关)和我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由本国公证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或该国驻华使、领馆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丙、外国侨民:

    (一)本人护照或代替护照的身份、国籍证件(无国籍者免交);

    (二)公安机关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

    (三)本人户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或工作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机关、学校、事业、企业单位出具的本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婚姻状况、职业、申请与何人结婚的证明。

    此外,申请结婚的男女双方,还须提交婚姻登记机关指定医院出具的婚前健康检查证明。

    四、下列中国公民不准同外国人结婚:

    (一)现役军人、外交人员、公安人员、机要人员和其他掌握重大机密的人员;

    (二)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的人。

    五、凡证件齐全、符合本规定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可持证件和男女双方照片,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经婚姻登记机关审查了解,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本规定的准予登记,一个月内办理登记手续,发给结婚证。结婚证须贴有男女双方当事人照片,并加盖办理涉外婚姻登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婚姻登记专用章(钢印)。

    六、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在华要求离婚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有关规定,向该管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要求复婚的,按结婚办理。

    七、申请结婚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应向婚姻登记机关交纳婚姻证书工本费和登记手续费。所需翻译费由本人自理。

    八、本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后施行,过去有关规定同时废止。

    附件二:关于驻外使领馆处理华侨婚姻问题的若干规定

    (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司法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1983年11月28日、(83)部领二字第261号)

    近年来,居住在国外的中国公民要求办理结婚和离婚登记的案件日益增多。受理这类案件时,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基本精神,并照顾到他们居住在国外的实际情况,加以妥善处理。为此特作如下规定:

    一、华侨结婚

    1.为了方便华侨在居住国结婚,我们鼓励华侨按居住国的法律在当地办理结婚登记或举行结婚仪式。如当地有关当局为此征求我驻外使领馆的意见,可按以下原则处理:

    (1)如该婚姻符合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我可应其要求用口头表示或书面证明:

    “×××与×××申请结婚,其婚姻的缔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

    (2)如该婚姻除年龄和禁止近亲通婚的规定外,其他均符合我婚姻法的规定,我也可应其要求,根据情况用口头表示或书面证明:

    “鉴于×××与×××已在××国定居,如××国有关当局依照当地法律准许他们结婚,我们不表示异议”。

    (3)目前有些使领馆应驻在国有关当局的要求,为合乎本条(1)、(2)情况的婚姻出具的证明,虽同上述两种证明的措词不一致,但如它符合我婚姻法的基本精神,并已为驻在国有关当局所接受者,可将所出具证明的格式和案例报外交部领事司转民政部民政司备案后,仍按过去惯用格式办理。

    (4)如该婚姻违反我婚姻法关于禁止干涉婚姻自由和禁止重婚的规定,我既不能承认该婚姻为有效,也不能为其出具任何证明。

    (5)华侨与外国人(包括外籍华人)申请结婚登记,我使领馆不受理。如当地有关当局要求我使馆出具证明时,我可根据情况用口头表示或书面证明:

    “中国籍人×××与××国籍人×××申请结婚,我们不表示异议”。

    2.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结婚申请,我使领馆不宜受理:

    (1)驻在国法律不承认外国使领馆办理的结婚登记为有效;

    (2)不符合我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

    3.申请结婚的男女双方均是华侨,且符合我婚姻法的规定者,如驻在国法律允许,双方又坚持要我使领馆为其办理结婚登记的,我使领馆可以为其办理结婚登记,并颁发结婚证书。如驻在国有关当局要求,我也可为该证书出具译文,并证明其与原本相符。

    二、华侨离婚

    1.鉴于离婚案件比较复杂,我驻外使领馆原则上不受理华侨申请离婚的案件。

    2.夫妻一方居住在国外,另一方居住在国内,如双方自愿要求离婚,对抚养子女、赡养父母和处理财产等均无争议,可按我国婚姻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在国内一方户籍所在地或居所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离婚手续。如一方不能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或双方对离婚有争议,不论那一方提起诉讼,均应向国内一方户籍所在地或居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如居住在国外的一方已向居住国法院起诉,居住国内一方可根据情况采取必要的法律步骤。对此,我驻外使领馆应给予必要的协助。

    3.夫妇双方均是居住在国外的华侨,他们要求离婚,原则上应向居所地有关机关申请办理离婚手续。

    如他们原先是在国内办理结婚登记的,现因某种原因,居所地有关机关不受理时,双方可以回国向原结婚登记机关或结婚登记地人民法院申办离婚。如双方因特殊情况不能回国时,当事人可办理授权委托书,委托国内亲友或律师为人代为办理,并向国内原结婚登记机关或结婚登记地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由该登记机关办理或人民法院审理。委托书和意见书均须经当地公证机关公证,我驻外使领馆认证。上述委托书和意见书也可由我驻外使领馆直接公证。如他们原在我驻外使领馆登记结婚的,申请离婚的,双方无争议的,可向原经办结婚登记的我驻外使领馆办理离婚手续;双方有争议的,则应向出国前最后户籍所在地或居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如已迁居其他国仍按以上规定办理,但有关法律文书需经居住国公证机关公证,我驻该国使领馆认证。如已回国定居,其离婚申请则向户籍所在地或居所地的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提出。

    如他们原是在外国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或举行结婚仪式的,他们的离婚案件国内不受理。如他们已回国定居而要求离婚,应向其户籍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提出。

    4.居住在国外的华侨与其配偶(包括居住在国内的中国公民)经居住国法院判决离婚的,如当事人双方对判决无异议,我可不干预。如该判决不违反我婚姻法的基本精神,当事人双方对该判决又无异议,我也可承认它对双方当事人在法律上均有拘束力。如该判决书要在我国内执行,应根据我国民诉法第204条的规定进行审查。

    5.夫妻双方现均系外籍华人,或一方系华侨另一方现系外籍华人,要求离婚,应向居住国有关机关申请办理离婚手续。我驻外使领馆一般不予受理。如他们原先是在中国或我驻外使领馆办理结婚登记的,现因某种原因,居住国有关机关不受理时,我驻外使领馆可参照处理华侨离婚案件的规定精神予以受理。

    6.华侨因离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不应有的损失时,使领馆为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应视具体情况,予以关心并采取适当措施。

    三、凡本规定未涉及的较复杂的婚姻案件仍请逐案报民政部、最高人民法院和外交部审批处理。

合规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艺专业 人才培养 应用型创新性人才 模拟承包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01

长期以来,我国园艺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量”的变化上,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给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1]。这主要体现为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园艺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呈现出观光农业、旅游观光农业、采摘农业和精准农业等多样化的消费方式[2],同时消费者对园艺产品“质”的内在要求也更加凸显出来[1]。此外,随着园艺产业的不断发展,园艺植物的种类和品种更新也更为频繁,野生类型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现实问题为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实现园艺产业“质”的飞跃,必需培养产业发展相应的高质量应用型创新性人才。

然而当今普通高校园艺本科毕业生不具备系统的、完整的园艺专业基本理论,对园艺专业的基本技能理解不够透切,很难掌握并真正地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园艺生产工作中,也谈不上为园艺产业贡献力量。虽然,近几年来普通高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研究较多,但这些培养模式多侧重于教学内容的改革,都是在强调“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及“拓宽面向、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更新内容、整体优化、重视实践、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原则[1, 3]。虽然强调了实践,也一定程度地增加了学生参加各项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学时,但基本上都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学生自主独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少,独立主动发现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机会少之又少;加上园艺作物生长的周期长、季节性强,实践效果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大部分学生仍未能进入主动接受知识和训练的状态[4],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与探索。这反映了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教和学的统一,尤其在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急需加强[5, 6]。

因此,如何把应用型和创新性培养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适合本专业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是本专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7]。为此,探讨和研究如何加强园艺专业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提升培养质量的意义重大[8-9]。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在校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笔者在《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从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创新性”专业人才的要求出发,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当前园艺产业发展现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对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教改内容

1.1 课程设置的由来及构想

园艺专业是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果树、蔬菜和花卉等方面,《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和《设施园艺学》等为专业主干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内容基本都是在学习园艺植物相关生物学习性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包含的内容应用性极强。然而,长期以来普通高校园艺专业学生进入专业知识学习的时间较晚,一般大三才开始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并且基本都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时间较短,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也较少,因而使得对知识理解不透切,技能掌握不够牢固,更不用说在生产中加以利用,这些现状极大地影响了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此外,笔者经过与多届学生交谈发现,多数学生认为由于接触专业知识的时间较晚,使得很多学生对园艺专业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专业兴趣不浓,在学习生活中很难找到学习目标,如此恶性循环,当进入专业知识学习时已全无兴趣,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为此,凯里学院园艺专业教研室结合单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人才的办学理念和园艺专业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从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开始,每学期均开设了《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课程,该课程是使学生在参加园艺产品生产、评价和销售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基础理论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将逐步获取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应用于园艺生产各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转化为自我专业素养的实践平台。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虽然在学生对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时就让其参加专业实践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由于园艺专业技能的极强实用性,及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园艺产品的观赏性等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之主动地去获取一些简单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也使得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对培养应用型创新性园艺专业人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2 教学内容系统化、实用化和阶段化

园艺专业的相关基础理论和技能极其丰富,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学习、了解及掌握这些知识一直是园艺专业人才培养值得探索的问题。长期以来,多数普通高校园艺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学时相对较少,《果树栽培学实验》和《蔬菜栽培学实验》等课程开设的实验内容相对有限,同时为了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这些内容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不强。此外,大多实验内容仍以十年前,乃至二十年前制定的内容为主,这又使得很多内容与目前园艺产业发展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造成实用性不强的状况。为此,在综合考虑上述背景和《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课程的设置情况下,我们对其教学大纲进行了系统化、实用化和阶段化修订。

例如大一学年第一学期主要围绕“建园”开展教学工作,主要内容由园艺场地参观,园艺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园艺场地的规划与设计,山地园艺场梯田修筑,改土和定植前准备,及冬季果树苗木的定植组成;第二学期则以“桃”为中心,主要内容包括桃树物侯期观察及相应管理和记录,桃树生长结果习性观察,桃树花果管理,桃果实品质评价、分级和包装,桃树夏季修剪。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内容的系统化、实用化和阶段化修订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作用。首先这一修订可以使学生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如以学期为单位)围绕某一核心内容进行学习,由于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较强,使学生更容易将所学内容联系和运用于实践,同时所学内容相互交错使得所学内容不断得到巩固加强,最后转化为自身的专业能力。

1.3 教学形式问题化、探索化和物候化

园艺专业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利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开展实践操作的能力并进行实际生产体验,以及能结合各种园艺植物树种的特点,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2]。然而园艺产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是多样化的,并且这些生产中的问题与园艺植物特别是果树的物候进程密切相关,虽然解决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基本一致,但这恰好给任课教师提出了建设性的教学思路,即教学要有问题意识与教学过程要问题化,开课时间物侯化。例如,桃树物侯期观察及相应管理和记录的教学,首先提出什么是物候期?记录物侯期在生产中有什么指导意义?然后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侯期的概念,接着再结合生产过程中开展常规管理各个环节时期的选择讲解记录物侯期在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此外,园艺专业所学知识大多不仅为前人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然而随着园艺产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仅依靠继承和传播,或者说简单的复制和重现是很难满足园艺生产要求的,这些经验和技术也需要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转化发展,以此来适应园艺产业的需要,这就要求从事园艺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有较强的探索能力。普通高校本科生是园艺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生力军,这就要求普通高校在培养园艺专业学生时不仅要注重应用型的培养,而且也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桃树生长结果习性观察的教学,首先结合实例,提出桃幼树和成年树的主要差异是什么?结果的基础是什么?生长结果的能力与那些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如何利用生物学特性促进桃树实现早结丰产?这系列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不仅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且也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系统地理解了桃的生物学特性,也了解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最后在要求学生围绕促进桃树早结丰产拟定幼树管理方案。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形式的问题化、探索化和物候化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1.4 校内实训基地施行“模拟承包制”管理

为了培养毕业后就能为企业所用的专业人才,在经过前两年一些基本理论和技能,及常规管理的学习后,从大三开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成立兴趣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模拟承包制”管理,使学生获得相对独立管理和自主经营的机会。这一教学的改革不仅可以很好地检验每个同学前期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是学生更系统地理解园艺场经营与管理需要考虑的各个环节,包括成本预算、产品定位、市场需求、生产管理及产品销售等,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 教改效果

2.1 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通过《园艺场地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了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从园地的规划与设计、梯田修筑、改土和定植、物侯期和生长结果习性,常规管理,果实采收、分级和包装等。这使得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与勤奋的精神。通过教学内容系统化、实用化和阶段化,教学形式问题化、探索化和物候化,及校内实训基地 “模拟承包制”的实施,使学生跳出了前人经验的束缚,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及时发现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探索与创新的能力。

2.2 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园艺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注重应用性,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是技术知识和基础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但这种传播并非简单的“复制”和“重现”,而是要进行创造性地加工和转化[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应将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并通过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长期以来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或者是实践经验不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参加生产、实践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而且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良好的潜移默化作用。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已学的知识更新,掌握行业前沿最新的科研现状和技术,同时可以在生产中找到科研的切入点,从而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清西,李冬香,关夏玉.试论导师制与园艺本科人才培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1):78-82.

[2]秦栋,李兴国,霍俊伟,于泽源.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以农业大学园艺果树专业为例[J].教育探索,2011,244(10):94-95.

[3]徐呈祥,朱士农,催群香等.我国高等学校对新时期园艺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实践[J].南京农专学报,2001,17(1):68-74.

[4]韩浩章,王晓立,王彰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园艺专业模拟承包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9):164-165,177.

[5]邹佩文.园艺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7,(1):42-44.

[6]胡繁荣.园艺技术专业“生产过程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5-8.

作者简介:杨芩,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李性苑,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合规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一、树立“两观”,在精细管理中彰显生命色彩

顾名思义,精细管理就是精心、细致、周密、科学的管理,落实到操作层面就是清晰地实施分级、分层、分类、分科、分岗的管理。而管理是一种物化手段,学校则是师生共建的生命体。教育是要讲生态的。教育生态的和谐,首要的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景仰生命,倾心于生命的进行与发展,对于组成这个生命体的学生、教师、家长和校长,倾心地给予生命的张力、个性的解放。在膜拜生命的学校精细管理中,“精心”既是一种服务,更是一种引领,以此来推进学校全面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辅助师生的生命进程不仅生机勃发,更能持续恒远。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把学生观、教师观作为学校精细管理的基石。

(一)学生观

“生本位”是我们精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学习中,需要学校尽最大努力地关注,并为其铺设德、智、体、美各育成长的营养园地,而学校兼负的责任更重、更大!因此,学校的每一个管理举措,都应该思考学生获益的是什么。

“生本位”,是教师角色换位,是学校工作的目标在教学管理中的具体体现。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学生成长的具体作用者,教师工作的唯一取向只能是学生的成长。因此,学校必须精细地指导教师按照少年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不断地施加各种积极要素,哪怕是课堂的参与,提问的探究,课后的拓展,社会的观察,都要精于研究,精心实施。只有学生发展了才是硬道理。

(二)教师观

让教师在精细的过程中管理中去体验并发展,教师不仅仅是奉献者,还应该是学习者,是实践家,更是在自我生命的跋涉中去探索、去改变、去提升的研究者,教师要用心去熔铸孩子,用智慧去丰泽孩子,用创新去凝炼孩子们的人生。

同样,教师在呕心沥血耕耘之后,还应该收获:收获孩子的成长喜悦,收获在师生共同参与的体验中那份豪迈,让教师的生命之树一样昌盛与长青。教师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成自己的经验和成果。

基于“两观”基础上的精细的教学管理,是为了学生――他们需要成长,需要开发潜能;是为了教师――他们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和积极有效地去开发学生的潜能;是为了家长――他们需要共同参与培植和见证孩子的成长;是为了校长―他需要发展、创造,用自我的变革与牺牲,去全力培植生命的活力。

二、遵循原则,突显精细管理的朴实品质

精细的教学管理需要学校实施“专业控制模式”的服务型管理。专业控制模式,是以国家对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准绳,并遵循基础教育的基本规律,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结合校情、师情、生情的一种学校常规管理形态。这种管理模式须用信息论进行反馈与统筹,监测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全过程,适时进行调控,并直指目标的实施与落实。

学校精细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已是常态化的工作模式了。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遵循的标准是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和区进修学院拟定的各项“规范”及管理指标。学校规范性教学按周期分类别全程进行调控、调研、指导、学习、反思、矫正、发现、总结。

首先,学校利用老教师专家团队这个独特教育智力人力资源分科把关指导,并有具体分工。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刘致哲与一批小学语文优秀老教师全程进行语文学科常规管理的引领、指导、研讨;中学高级教师、小学数学教育专家欧祖德、小学数学教育专家郎忠玉、陈显元等一大批老教师把控数学科的常规管理进程;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专家虞孝亲亲自执掌英语学科的常规全程管理;小学高级教师苏显素,主持学校体育科,并依靠小学体育教学专家夏显清老师对学科执行常规管理。其余学科均有教学骨干教师参与过程管理。校长全面参与,全面掌控,并亲自指导常规管理工作。

其次,学校考虑到了每个学期周期性的工作,做了常态性的安排。

假期,对全体教师进行新学期前的常规培训,尤其是新教师,一年级新组合的年级,要进行专项“学前培训”。还有分科、分年级的“学前培训”。名校联小的假期宁静、有序又热烈。“功在事前”让学校收获着硕果。

开学,全校全科检查教师准备并拟定的教学计划,并给予评价和集体反馈。同时检查教师的学科教案,掌握个性基本情况和整体状况,并及时交流情况。在交流、比较、修正、补充中学校正常、规范、有序而又主动地进入新学期。

听课,既是管理者的职责,也是每个教师必须参与其中的工作。一种是听“随堂课”。“随堂课”是管理者进行“面”的了解及平时状况的掌握。听课必对教师在课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如何对学生进行启示和引导,有哪些有效手段和环节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及课堂学生为主体的活跃程度,然后互相探讨并作出讲解和评价。在课堂反馈的信息中,去捕捉成败。

听课,还包括每个学科教研组进行专题准备的研究课,坚持“说、上、评、测”一体化过程,对有效环节进行肯定推广,对无效环节进行分析和纠正,对学生课堂生成进行研究和评价。

学生辅导环节贯穿课堂中和课后,我们提出的是“保优扶差”。辅导优等生讲究的是针对个性的需求和提高,上不封顶。对差生则是“保底促升”,对有差距的学生更要多一些关注和帮助。因此,八年来,我们确保了优生质量,在中学展示了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的优势,而有差异的学生也各得其所,以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走进了中学,甚得家长满意。

作业的安排设计包含了合作互补的成分,要求注意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强化巩固,又要重视运用和拓展,并长期坚持分年级作要求,限时限量,分层要求,不能加重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业批改有检查、有评价、有记录。

学生成绩的测评是严肃而认真的,学校考务组进行了严格的纪律把控,任教老师基本不能参加本班学生考试的监测考查,在阅卷结束时可以审卷,可以申诉改变批阅,但不能自己动笔修改。

期中、期末的考查质量分析人人必做。学校再组织大会发言,并作权威性的质量分析。质量监测与分析,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二)针对性原则

学校常规管理根据校情,依据优势,发挥强项,针对教情,针对教师的困惑和困难,并抓住重点,教学研究和指导都有的放矢地进行。比如语文,针对教师薄弱进行教研,并进行年段比较同类教学的差异,采取同课异教的探讨,效果很好。数学科则让教师在课型研究上着力,从新授到练习、复习课,从概念建立到技能提升分类进行指导和研究。英语科则从教师结构现实状况进行一般常规性训练,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闯关和教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进行集体学习、研究、课堂展示。因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常规管理和研究,教师变化大,提高明显,学生也学得轻松和快乐。

(三)生成性原则

这是让学生、教师在学校“人本主义”的教学常规管理中,能生成自我成长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积极的人生观,铸成动手的技能。所学所研的东西,能内化并能迁移,同时能创造性地运用。

(四)活动性原则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绝不会只是教条主义地学,条条并照搬书本,而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尝试性研究,实践活动注意动静结合,就是静下心来学习、思考、策划,还要行动起来进行研讨、准备、“实战演练”。还有个体与群体的结合,分散与合作的结合。这样形式多样的活动实践,丰富了每个教师的体验,并让学生分享了教师成长这份成果。

落实原则就是要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极力做到科学策划、精心实施、严密把控、细心观察、严肃验收,达到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目的。同时,真实地实现“课堂教学讲效益,减轻负担看质量”。

三、平等合作,尊重多元主体的主动建构

管理是一门复杂的艺术,这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要发挥精细的教学管理功能,促进师生生命的丰满、圆润与张力,需要高度关注教学活动参与者的主动建构。

首先,在教学管理中建构起管理者与教师平等合作的关系。因为教师不仅仅是“蜡烛”、“付出”,不仅仅是“给予”,还应该被关注,被关爱,有吸纳、有收获;因为教师不能只是“忍辱负重”、“进德修业”,还需要“载誉归来”和得到“由衷的青睐”;因为教师不仅仅是研究型,更应该是发现型,去更好地塑造学生的精神生命。

其次,在教学管理中建构起师生平等的合作关系。学习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者本人。只有彻底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抛弃家长作风、师道尊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合作、共进、共长的平台上,才会主动学习,揽阅智慧,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进而养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习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学校构成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这两重主体关系的构建,无疑积极地促进了精细的教学管理中各项指标的实现。学生和教师在学校精细化管理中学习、工作,各有所得,在长期的砺炼中,生命总是伴随收获与进步。“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学校的理想追求变成现实。

虽然,我校是一所民办学校,但我们有尊严。这种尊严是对国家的忠诚,是对人民的责任,这种尊严是对孩子倾力的关注与倾心的培养,是对家长挚诚的回报!名校联小人是站在时代前沿的探路者,并将永远用尝尽苦难、阅尽苍茫,又揽尽甘甜的耕耘,与教育界的同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挥臂又创新地努力前行。

合规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一、更新教学管理观念,树立科学管理方式

在科学主义者眼中,科学是对客观真理的认识,客观真理被认为是可以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而对“科学方法”的普遍性信念,则被认为是人们在认识客观真理之后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法宝。

首先要强化管理意识。提高认识、强化队伍建设教学工作处于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能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又要做到情绪稳定,乐观向上,不感情用事,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具有较强的人事关系协调能力。各级要在校长的领导下,从强化管理意识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在管细、管实、管住上下功夫,人人参与,自觉管理,把教学管理纳入学校经常性管理工作的轨道。其次要强化责任意识,贯彻按级负责、层次管理的原则,各级办好各级的事。可采取责任到人的办法,签订责任书,形成上级、本级、部属“三位一体”的使用管理机制,从而提高管理效益。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调整、学历结构调整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也不容忽视。

二、细化教学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安排各项工作任务

指导性计划的执行和实施性计划的制定,其具体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教学进度计划和工作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课时时,要严格按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计划,科学地编排课表,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在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时,做到教学工作既有常规性工作安排,又有突出教学改革的重点具体措施,并且将每项教学活动,按周次规定下来以便落实到位。各教研组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必须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本组的具体情况制定,要研究讨论制定本教研组的教研课题并以此为中心安排好。每周教师要在本教研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内容制定出个人的教研课题与实施计划,并按阶段对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记载。此外,教师必须领会课程标准,熟悉教材,要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工作计划,同时要安排好业务学习和进修等内容。

三、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的高低。首先要务真求实,雷厉风行,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熟悉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长,在人员安排上,要坚持因事设人,用其所长的原则;在工作安排上,要加强计划性,做到长有计划,短有安排;在重大问题上,要充分发扬民主,在处事上,要雷厉风行,身先士卒,反对说假话、空话和各种不切实际的话。其次,要勤政廉洁,令行禁止。只有令行禁止,才能保证指挥、调动的有效性。要做到令行禁止,一是学校领导一班人要团结一致,二是要干群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三是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

四、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

管理有法,但无定法。学校的管理工作虽有普遍的法则可循,但不同层次的学校有各自的实际,这就决定了工作方法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就是科学的工作方法。抓主要矛盾就是主要工作方法之一。学校的主要矛盾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含糊,更不能舍本逐末。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 ,其他工作都必须服从这个中心,服务于这个中心。否则,只能是本末倒置。

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相互交流教学信息、查询教学信息、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制定有利于创造人才的评估标准,“淡化专业、建立学科交叉、资源共享”,这些都为提高教学管理的高效性、科学性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优良的教学管理创建优良的教风、学风。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环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展需要的管理制度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优化课堂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45分钟教学质量,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应是教学管理的重点。要将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学上来,引导到课堂教学上来,引导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上来。”

常规管理要常抓常新,常抓不懈,抓细、抓实。要在教师的备、讲、导、考、评常规工作上仔细研究。通过常规管理要在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评价等环节的方法上给予足够的指导。

备课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准备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教学管理工作要严把“备课”关,要坚决杜绝无准备之课,无教案之课。备课时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掌握教学大纲,要强化大纲意识,克服教学随意性。要认真钻研教材,要做到“眼中有书”(大纲、教材)。还要仔细研究学生,做到“目中有人”(学生),弄清学生已有的思想基础各知识基础,考虑不同层次学生,使备课更有针对性。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提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反对“注入式”“授受式”。课后的课堂反思工作是我们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我们的教学工作只有建立在不断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之上才会有所提高。

上课是实施教学工作的实质性阶段,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上课过程要杜绝“满堂问”、“满堂讲”、“满堂议”、“满堂练”、“满堂判”。要下大力气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我们要以现代的教学观、师生观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人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成败应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地调动上。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大脑,问题提出来,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多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多支配一些。使课堂真正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上课还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注意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一般来讲,新授课要求目的明确,内容科学,双基落实,方法恰当,效果显著;复习课应当做到基础知识的整理,基本技能的系列化训练,知识结构的再完善,解题规律的再揭示,巩固旧知识,迁移新知识;讲评课则应归纳正误,说明命题意图,揭示解题规律,分析错误原因,介绍典型解法,补充纠错练习。

合规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在前段时间进行的两次抽考中,东明小学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相同的学习时间为什么东明小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聆听了东明小学李秀琴老师的公开课,李老师讲授的是六年级的一节课,整堂课非常务实,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单纯的教授基础内容,而是将所学内容进行了升华,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例如本节课的大体内容是讨论即将开始的中学生活,在进行完基础内容的新授与巩固后,李老师设计了“谈谈你将来的中学生活”环节,这一内容的设计将所学内容与应用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英语学习的实效性。在练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水平高的同学尽量自由发挥,稍微差点的同学能够模仿课本中的内容,这一隐性的分层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一个学生都是参与者,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听评课后,我就前两次质量抽测中学生的答题情况作了分析、反馈,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单词不会写,不理解句子的意思等。

2、          语法知识了解甚少,如课文中的动词的三单形式、过去时态等。

3、          课堂练习涉及面较窄,很多学生未见过此类题型,影响了发挥。

4、          学生书写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句首字母不大写,不加标点符号,书写凌乱等方面。

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向教师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在英语学习中,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要注意日常教学中词汇的积累,只有拥有了丰富的词汇才能应对各种类型的题目。

2、英语教学要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不要学单一、机械化的英语,要引导学生灵活学习,灵活运用,加强英语实用性的训练。

3、按照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要适当进行英语语法教学,给学生正确的语法知识结构,适量输入,尽量输出。

4、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教育,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国文化交际能力。

5、建议英语教师认真阅读小学英语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