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导论知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人们健康素养、维权意识的逐步提升,人们不仅要求护士具有高超的专业能力,还要求护士具有高水平的人文素质和较强的沟通能力。《护理学导论》作为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介绍了护理学基本理论及学科框架,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但课程理论性强,较为枯燥晦涩,如果仅采用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僵化,也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满足人们对于护士日益提高的要求,在《护理学导论》实验课中我们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角色扮演法的意义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行为模仿和行为替代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教学模式[1]。它是以课堂教学为舞台、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学习自主性为动力的一种教学模式。Riera[2]等认为,角色扮演法可以减轻学生的焦虑感,增强信心;当学生理解所处的情况、所扮演的角色、想要咨询的问题及被问到的问题、他们应该给出的答复后,可以更专业地处理问题以及主动倾听(通过对语言、姿势、行为及环境的关注)。
2 角色扮演法的步骤
2.1 情境设计
由于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尚未接触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所以情境设计要求能够既要体现护理专业特色,又相对容易扮演。教师设计了8种情境供学生选择,并在实验课前一个月把情境分发给学生。情境设计包括沟通类、问题解决类、应变类三种类型,角色涉及患者、患者家属、患者朋友、母亲、女儿、同学、护士长、护士等,要求每位学生至少扮演一个角色,并在表演过程中体现出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沟通的层次、沟通的技巧、人物间的矛盾关系[3]。
2.2 情境准备
学生拿到情境后,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由班长进行协调、统计,并将名单上报。根据情境的复杂程度,每小组人数在3~8人不等,每人至少扮演一个角色。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集体讨论情境发展方向、剧本、台词等内容,并选择合适的场景进行视频拍摄。
2.3 课堂表演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大部分学生完成情境拍摄、剪辑等工作,课上直接放映视频资料,与大家一同观赏。还有部分同学课前准备成熟,课上自带服装、椅子、食物等道具进行表演。
每组表演时间在5min~10min之间。学生充分利用语言以及声音、语调、语速等非语言形式进行沟通。
2.4 学生评价
表演结束后,每小组派一位学生代表先进行自评,谈谈自己对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解、感受,评价自己小组的表演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有哪些收获或领悟;同时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中值得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2.5 教师评价
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强调本节课涉及的重点理论知识,并从学生仪表、情节设计的完整性、逻辑性、真实性、沟通技巧的运用、沟通的有效性、表演的投入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关怀教育,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
3 课堂效果
课堂上学生采用了播放视频或者现场表演的方式,不管哪种方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大大提高,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观点、积极讨论。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处理角色之间矛盾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整体护理观。
4 讨论
《护理学导论》中涉及部分默会知识,即指不具有可以加以明确化的规则和逻辑,虽不可言喻,但人们拥有或可以被培养出默会能力来理解它[5]。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将默会知识外化,加深对于默会知识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教师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不可估量的,即使相同的情境也可演绎出多种不同的结局。马芳[4]指出,关怀的能力以及关怀的范围并不是天生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发展起来。教师结合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进行换位思考,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迫学”转变为“我要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要求的护理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何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仍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程英.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8,7(7):548-549.
[2]Riera JM,Cibanal JL,Mora MP. Using role play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 in nursing: assessment of students[J].Texto Contexto Enferm, Florianópolis,2010,19(4): 618-26.
[3]张文榕.角色扮演测评技术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4(7):135-136.
不久之后,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开始在医学教育中开展病例教学。1908年哈佛商学院成立,案例法开始被引入到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他们采取的是一种独特的案例教学模式,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其后被推广到其他各学科的专业教学。二战后,案例教学法被推广到欧洲国家公务员培训、工程物理等学科的教学,案例教学法也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教学和研究方法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国。今天,案例教学法在各国高校军事学、医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1]。案例教学法在国内推广较晚,主要是由我国工商行政代表团1979年访问美国后介绍到国内的,随着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包括医学教育领域的大力推广,其功效也开始日益为我国教育界所认同[2]。
2定义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领域是一种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以病例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以任课老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应用中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线,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每个病例之中,使病例与整体课程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3]。
3实施过程
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前进行案例阅读及相关理论知识的预习,课中围绕病例进行讨论,将课前准备的理论知识联系案例实际进行归纳、总结,教师主要进行启发、提问,相关重要知识点的解释;课程结束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4,5]。
4特点
4.1明确目的性
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让学生在病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4.2客观真实性
病例真实,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深刻的启发性病例教学,目的在于启发,而非灌输。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生主体性病例的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过程动态性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病人之间形成一个动态的沟通。结果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结果可能非唯一[4,8]。
5案例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法的优势
临床护理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授课中对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案选择的讲解中包含大量信息,平铺直叙的讲授往往显得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同学的注意力;而案例教学法正是对教学内容中一些比较枯燥的概念、理论、原则和规范等,用一些直观、简单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临床疾病的讲解,从开始就使学生处于情景之中,带着好奇与疑问,以病例为主线进入教学。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并可应用于临床护理的见习、实习小讲课及理论大课等多种场合。
6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进展
案例教学法自提出开始,就在医学教育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护理教学方面,案例教学法已应用于护理学导论、护理营养学等基础护理学科以及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耳鼻喉科护理等诸多临床护理领域[4,6-8]。在护理本科生教学中,应用了案例教学法的学生获得了更好的临床决策能力,并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国内的研究也提示,案例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7]。另外,案例教学法不但应用于护理本科生的课堂学习、见习实习带教,也在毕业护士的护理能力训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的诸多对比研究表明[9,10],与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相比,毕业护士应用案例教学法(案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后,无论是客观问题解决能力还是主观问题解决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7展望
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除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态度外,职业道德影响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等重要。护理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护士的服务对象是在生理或心理处于非健康状态下的特殊人群,这就要求护士要主动热情、极端负责、一丝不苟地为患者服务[1]。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护士应以真诚、热情、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人格,对所有的患者要一视同仁。坚持“患者第一、服务第一”宗旨,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加大护患之间的亲和力。
护士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建立和发展护患关系的基础:护士可以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对患者实行整体护理,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2]。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前,都应告知患者其目的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应认真解答,使其产生安全感与信赖感,同时尊重患者隐私、维护患者利益以减少护患冲突和护理纠纷。
护患沟通过程中应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学习护理心理学知识,根据各人所处的情况、病情特点、文化程度选择最适宜的语言方式来运用,达到治疗疾病调节心理的目的。护士与患者的交流,要注重认真倾听,运用安慰性语言、赞美性语言、鼓励性语言等,热情对待并重视服务对象[3]。护士的每一个沟通行为都会对患者产生影响,有意识地应用一些沟通技巧有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娴熟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
职业技能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护理工作更不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健康观念转变,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发展影响深远,护理人员应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CT等先进仪器,有效地达到抢救危重患者的目的,从而提高诊断、治疗和护理技术水平。
具备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和与护理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并在自己的护理生涯中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胸有成竹,能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到早预防、早救护,遇事时沉着稳重、果断、干练、有条不紊,让患者和家属信服,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良好的形象将会潜移默化地感染患者,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在信赖感和依赖感中,患者将自己宝贵的生命托付于护理人员。
没有娴熟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的护士,即使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工作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保证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不能完全取得患者的认同。良好的技术和广博的知识是维系护患关系的纽带。熟练的技术能使患者产生信任感,赢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是建立和维护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4]。
恰当的护理艺术
护理工作中,还应注意行为艺术性。护士应善于运用人文关怀理念协调护患关系,只有护士心中随时想着患者,才能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5]。这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集中体现在护士的一举一动中。将护患关系转变为亲友关系,是现代护理学的优势体现,也是护理学的一大进步。
讨 论
“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是护理工作者的职责[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完成这个职责的重要平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必须提高护士工作能力、自身修养,通过注意语言艺术、行为艺术等方面提高自己。为了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必须搞好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宋利萃,全姬淑,蔡红玉,等.沟通技巧在新型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130.
2 秦玉梅,韦连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J].内科,2007,2(5):861.
3 梁银辉.现代护士礼仪与素养.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15.
4 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
1.1对象
选择我校2012级护理学专业专科1班~4班12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121人,男6人,年龄19岁~20岁,均为普通高考招录的学生。将1班和2班的68人设为试验组,3班和4班59人设为对照组。
1.2方法
所有学生均由3名相同的教师同期进行分段教学,均选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内科护理学》案例版教材,并均使用多媒体教学。对照组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教等。试验组在讲授的基础上,部分主要疾病采用案例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案例选择
我校《内科护理学》开设于第2学年第3学期和第4学期,共122学时,其中理论98学时,实验及临床见习24学时。因为学时的限制,在各系统疾病中选择2个或3个重点疾病作为教学案例。教学中精心准备临床病历资料,并拟定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思考题。拟定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诱导性,有利于病例讨论、深化所学知识、经历解决问题的系统过程。病例的选择可以是单一的典型病例,也可是综合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原发性高血压与冠心病等。
1.2.2实施方法
①课前。课前2周,任课老师准备好相关案例及问题,课前1周通知学生分组,每班4组,每组7人或8人,以组为单位根据案例思考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②课中。在讲授疾病之前引用案例导入或在基本知识介绍后插入案例教学。首先,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病例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围绕该病例的初步临床诊断,包括分析诊断依据或提出进一步的检查项目,并根据病历资料分析其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诊断,学生再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其次,每组推举1名学生代表发言,阐述各组的观点和思路,其他成员进行适当的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讲评,完整准确地概括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补充遗漏之处,分析错误原因,使所学的知识完整确切。③课后。要求学生把本次课程的案例分析进行整理,每个学期对本学期的案例教学方法的教学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为今后类似的教学奠定基础。
1.3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并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
2讨论
2.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内科护理学》课程开设于第3学期和第4学期,此时学生已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如人体解剖、病理生理、护理学导论、健康评估、护理心理学等,为案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调查显示,试验组64.7%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对照组仅为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案例教学将临床常见问题及重点难点问题带入课堂,缩短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冲动并努力解决问题。同时,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像教师一样展示自我,不仅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利于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以及师生合作,适应今后护理临床工作的需要。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91.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获取他人的信息或经验,在教师的参与下,最后达成共识。促使学生从正反、纵横等多方面进行多向思维,培养了分析、辨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研究问题的实质,最终推理、归纳出自己的论点,这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创新思维。此外,教师的评价不仅有鉴定作用,还有导向和激励功能,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调查结果显示,病例教学中有82.4%学员认为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应用
开展案例教学,使课本上枯燥的知识变成活生生的事实,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记忆深刻。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94.1%的学生认为有利于知识的应用,且试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P<0.05),说明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缩短理论与临床的距离,有利于知识的综合应用。
2.5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师拓宽知识面
案例教学过程中采用问答法,环环紧扣,层层解析,步步推进,启发诱导,实际上,问答法是一种探讨和辩论教学方法,即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争辩、诱导或暗示,把学生导向预定的结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不断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应用适当的教学技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双方的沟通;最后还要思考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归纳总结。所以,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
3小结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和期望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儿科这个特殊的群体,其医疗护理技术含量较高,家长对护士,孩子是家中宝贝,使得医患较成人更为突出,做为儿科护士不仅要有一般科室人员的基本素质,更具备爱心,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有利于科学的发展。因此有效的做好护患沟通,能够满足患儿和家属的身心需求,拉近护患距离,减少家属的负面情绪,降低医疗隐患,减少医疗纠纷,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现将笔者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影响儿科护患沟通的因素:
1、1患儿的年龄、病情、情绪以及对医院环境的恐惧,陌生等,都可影响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
1、2患儿家属的文化差异,知识缺乏导致对护士的要求过,等待焦虑,对患儿过分溺爱等使家长过多的参与指导护理活动,从而影响护患沟通。
1、3临床一线护士严重不足,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使护士身心疲惫,不仅影响了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1、4护士的工作态度自身素养等,出现交流时语言欠妥,态度有误,解释不到位,都可产生护患之间的矛盾和不信任,使沟通无法进行。
1、5法律意识淡漠,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对法律知识认识不足,忽视了患儿家属对病情治疗、用药、费用等知情权。
2、沟通的技巧:
2、1患儿方面,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来用不同语言及方法与其进行沟通与交流。
2、1、1护理新生儿时,应多给予抚触和亲近他们,轻轻触摸拍打婴儿肩背部,动作轻柔,语言轻切,使患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1、2护理婴幼儿时应面带微笑,多用鼓励性语言,语气缓和巧妙,温和,耐心与患儿沟通。以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2]
2、1、3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此期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我们应关心爱护,尊重他们,让其适当表现自我,并提供自我选择机会,鼓励他们写字、画画,做游戏,增强其自信心,尽量让他们了解所作操作,治疗的必要性,以取得配合。
2、2家属方面,所有患儿家属共有的特点,他们对孩子生病常常归罪自己,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因此容易产生自责,内疚,沮丧心理,他们渴望得到帮助,对医务人员言行较为敏感,此时护士应给予更多的精神安慰和关怀,用自己的良好心态温暖的语言去感染患儿家属,使其摆脱不良心情。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
2、2、1热情接待患儿家属,语言文明,态度诚恳,主动进行自我介绍。
2、2、2向家属介绍患儿的病情,病程,治疗及护理措施以缓和家属的等待心态,稳定其情绪。
2、2、3对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不搪塞应付,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和对方听不懂的专业术语,避免医护意见不统一,让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3]
2、3护士方面,护士是护患沟通的主体
2、3、1护患沟通应以爱心开始,接近与患儿及家属的距离,用心,用微笑,用情感来沟通,注意说话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
2、3、2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掌握高超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静脉穿刺置管技术。“一针见血”能有效的缓和患儿及家属的等待情绪和紧张,增加了信任感,使护患沟通交流变得容易和温馨些。
3、小结:通过在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笔者深刻的体会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首先是良好的沟通交流有效的缓和了患儿的恐惧心理,稳定了家属的等待情绪,使他们感到温暖和力量,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也能使某些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反应转化为接受治疗的良好心理状态,其次是使患儿和家属了解了疾病的一般知识,以及防治,预防等,极大的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提高了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融洽的护患关系,护患纠纷减少,同时也使患儿家属在住院期间能够保持健康心态,乐观的态度,极积配合医务人员治疗,使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小妹 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