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森林火灾的灾害

森林火灾的灾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森林火灾的灾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森林火灾的灾害

森林火灾的灾害范文第1篇

关键词:森林火灾 防火技术 监测手段

森林资源是保障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由于雷击、自燃或者人为因素等造成的森林火灾,仍然是影响森林资源常态化发展的主要灾害形式,森林火灾作为破坏森林生态的灾害现象,往往会造成森林资源的大面积烧毁破坏,严重破坏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当前,针对森林火灾频发的现状,科学的探究森林火灾的高效监测防控技术,是保障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一森林火灾与森林防火分析

森林火灾,作为严重侵害和破坏人类生态环境的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的,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造成一定危害的火灾现象。相对来说,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较强、破坏性严重、扑灭救护困难的灾害。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和强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需要具备相关可燃物、火源以及氧气助燃物等条件。通常分为地表火灾、林冠火灾和地下火灾等三种存在形式。森林火灾的发生往往与当地的高温天气、干燥气候、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以及空间地理特征、植被因子和社会人为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

森林防火是运用科学的防控技术和设备,对森林火灾进行适时性全方位的预防和救护,尽量减少或避免森林火灾发生蔓延破坏森林生态资源的行为措施。森林防火,需要采取行政干预、法制保障以及经济杠杆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高新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二森林防火监测技术分析

当前,我国森林防火的形势较为严峻,特别是近年来,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连续发生的多起特大型森林火灾,敲响了综合防治森林火灾的警钟。当前,面对森林火灾频繁发生的现状,依据高新科技研发构建林火监测防护技术,成为防控森林火灾的重要有效措施。

(一)当前国内常用的森林防火监测技术

1卫星遥感监测技术

卫星遥感林火监测,是通过卫星实时监测,借助遥感技术探测林火火场热点位置及火势蔓延信息,制作森林火险预报,通过卫星数字资料估算过火面积,实施林火防护。目前,卫星遥感林火监测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反馈时效快、遥感影像真实、动态连续性高等技术优势,可以有效及时的监测到人烟稀少边远地区的早期林火迹象,还能进行连续性全方位跟踪监测,辅助相关部门及时决策救护措施。卫星遥感监测,属于当前林业防火技术含量最高的森林火灾监测手段。

2森林航空巡护技术

航空巡护,是利用飞机针对森林状态进行适时林火探测和巡航防护的先进手段。森林航空巡护技术具有巡护视野宽远、巡护速度快捷、灵活机动性强的优势,能够对火场周围及火势蔓延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观测与监控,森林航空消防作为林火监测扑救的重要手段,能够高空适时监测,能针对重特大森林火灾火场实施空中撒水灭火救护措施。森林航空巡护技术受气候和天气变化程度影响较大,林场巡视过程受航线和时间制约,监测观察的范围相对较小,运行成本较高。

3地面防火巡护技术

关于森林防火的地面巡护,主要任务是根据地面火场的发生特点,利用各种交通工具或徒步实现森林火灾的实地巡逻监测。针对森林资源场地的来往人员及车辆,野外生产和生活的人为火源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森林火灾。地面防火巡护技术的巡护面积相对较小、视野狭窄、对于火源位置的确定往往受地形地势的复杂性影响而出现较大误差,另外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山区,无法进行地面巡护,只能用视频监测方法来弥补。

4高台望监测技术

高台望监测,通常是借助周围视野开阔的较高山体,人工搭建望台进行林火监测,并及时定位火场位置进行火情预警。高台望监测的技术优势体现在监测效果较好。望技术是依靠经验来观测的方法,由于视野覆盖面小,存在死角空白区域,导致观察监测不全,准确率低,误差较大。高台望监测的弊端是望台的设置以及检测效果受地理、天气等客观条件制约,对烟雾浓重的大面积森林火场、其余火及地下火无法进行全面性观察。

5电子监控防火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高新技术被逐步应用到林火监测及信息传输中。森林火灾的电子监控技术,就是利用摄像仪器、雷电探测仪、红外探测仪等现代电子科技设备,从高空或地表对森林火灾实施探测和监控,再利用微波光纤通信、卫星网络等各种通信手段进行图像和视频的远程传输,从而实现一定范围内森林火灾的实时监控和远程监控。电子监控与3S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林火的智能监控和智能管理,成为目前林火监测的一个发展方向。

(二) 国际森林防火技术

由于森林火灾的危害性极大,国外很多国家研发了更为高效的防火检测技术。美国利用卫星从705公里以外能够探测到地面森林的高温浓烟地带以及火灾遗迹,并建立了红外遥感火灾预警系统。德国投入使用的FIRE-WATCH森林火灾自动预警系统,正常监测半径达到10公里。加拿大采用卫星电磁射线检测林区温度,实现森林火灾的防控。

三目前森林防火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森林火灾的危害极大,救护困难,很多林火往往发生于深山老林中,不易被发现,故而及早发现并救护火灾意义深远。

目前森林防火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在建立和发展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智能型监测预警系统,这是未来森林防火的发展方向,以便实现森林防火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充分利用无缝融合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大型网络监控技术、以及3D GIS技术等高尖科技,结合林业管理及林业防火的知识经验,建立林业防火智能监测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从而实现林区视频的自动监控,达到林区火场的精确定位、火情蔓延趋势分析与救护决策、灾后评估等多元化功能,建立森林防火的完整业务链,并针对性地解决用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

森林火灾的灾害范文第2篇

Abstract: Forest disasters mainly contain human cutting disasters,fire disasters,pest and rodent disaster,the lack of water disaster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forestry "three evils" and prevention.

关键词:森林;林业“三害”;“三害”防治

Key words: forest;forestry "three evils";"three evils"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S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142-01

1林木火灾的防治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森林化为灰烬。一场森林火灾不仅烧毁林木,而且烧毁林区房屋和珍贵动植物;为扑救森林火灾,势必耗费大批人力物力。总之,发生森林火灾必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加强森林防火,是关系到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必须认真抓好抓实。

森林火灾是森林资源毁灭性的灾害。引起森林火灾有三个因素:可燃物、氧气和火源。在森林里可燃物和氧气是随时具备的,造成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是火源。发生森林火灾的火源一般有自然火源与人为火源两类,其中主要是人为火源。据统计,因人为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占99%,因此,加强森林防火管理,应着重加强对人在林区活动的约束和管理。要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和“打早、打小、打了”的方针。从建章建制人手,严格纪律约束,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火意识,健全林火预报扑救机制,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不发生或少发生森林火灾;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要及时组织扑救,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具体预防措施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预防森林火灾的行政措施。①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效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②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机构。乡、村以及村民小组都应建立相应机构,并制定防火措施和责任制。③以法治火。以国家《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为依据,对引起森林火灾的责任者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1.2 预防森林火灾的技术措施。火险预报:在防火期内,对森林火险情况进行预测预报是森林防火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森林防火设施在林区应有各种防火设施,防火线、防火林道、防火林带、眺望台等。这些设施是防止森林火灾的最有效办法。

2林木病虫鼠害的防治

森林培育,从种子、苗木、幼林直至成林的整个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病虫鼠的危害,严重时,害虫可能把树叶食光,蛀空树木枝干,使树干枯死;或咬断苗木的根系,造成缺苗断垅;或食空果实造成颗粒无收。病菌可使树叶上布满病斑,使枝干溃疡腐烂,以致林木死亡;或使苗木、果实霉变,腐烂,造成损失;病虫危害能使森林的生长和产量大幅减少,甚至造成大片森林的毁灭,因此,人们把森林病虫害称“无烟的森林火灾”。为了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体系,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和检疫,加强预防和除治,控制其发展与蔓延。

2.1 做好森林病虫鼠害调查。认真地调查森林病虫鼠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鼠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及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及时认真做好森林病虫鼠的种类、数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

2.2 抓住科学、合理、有效防治措施。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危害程度及症状,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2.3 物理机械防治法。人为进行捕杀、阻隔、诱杀、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等新技术进行防治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措施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便于开展群众性工作等特点;但此种措施工效低、费工、局限大,应根据规律及劳力情况具体掌握。

2.4 天敌防治法。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此措施对维持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有长期抑制作用。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5 生物及仿生物药剂防治森林病虫鼠。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大力提倡无公害防治。防治时选择生物药剂和仿生药剂进行森林病虫鼠的除治,是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步骤。

3对乱砍滥伐的防治

林业站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切实把天保工程区的森林资源管好。一要狠抓采伐限额管理。林业站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把限额采伐管理当作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头等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要严格按照采伐审批程序,积极配合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抓好农民自用材、培植业用材和烧材的采伐管理,坚决杜绝无证采伐和超限额采伐。林业站要严格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依法查处非法运输木材的行为。同时要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天然林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发现非法经营加工木材的,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3.1 加强法制宣传,以法治林,打击乱砍滥伐,盗伐,制止乱捕滥猎珍稀野生动物,乱挖乱采野生植物资源,毁林开垦和违法征占用林地。

森林火灾的灾害范文第3篇

(延安市桥北林业局,陕西 富县 727500)

【摘 要】根据陕北地区森林防火的现状,分析了森林火灾的燃烧状态、破坏性及特点,阐述了陕北地区森林防火的难点与森林防火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森林火灾;防火现状;防火难点;技术措施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全球普遍存在的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减少、物种消失、洪涝灾害等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问题无不与森林的锐减密切相关。森林资源锐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过量采伐,另一方面是受各种灾害的危害,而在危害森林的诸多因素中,又以火灾最为严重。据有关资料,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约22万起,过火森林面积达640万公顷,约占全球森林面积的1.8‰。近两年我省每年发生森林火灾近百起,并造成人员伤亡,由此可见,一旦发生森林大火,不仅无情毁灭森林中的各种生物,而且产生的巨大烟尘将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条件,而且扑救森林火灾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扰乱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秩序,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1 森林火灾燃烧状态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开放系统内自由燃烧和自由蔓延,并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的破坏性燃烧现象。

根据森林火灾燃烧的状态及所处的部位,陕北地区常见的有三种:

(1)地表火:在森林火灾中发生的最多,约占80%以上,多发生在浅山区,主要是发生在覆盖在林地上的杂草、灌木、落叶、倒木和枯枝上。危害幼树、灌木、下木,烧伤大树的干基、下部枝叶以及露出地面的树根。当地表可燃物多的时候,会由此引起树冠火,造成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影响树木生长,改变森林生态系统。

(2)树冠火:引起树冠层燃烧的林火。树冠火的发生大部分是由地表火诱发的,雷击也可造成树冠火。树冠火多发生在长期干旱的针叶幼林、中龄林或针叶异龄林里。一旦进入树冠燃烧,由于有很多可燃的枝叶,燃烧温度高、火强度大、蔓延速度快,破坏性大,不易扑救。树冠火会将树冠全部烧毁,树木几乎完全枯死。

(3)地下火:是林地腐殖质、泥炭层或亚炭层及其它有机物的燃烧,地面看不到火焰,火势进展慢,烧到树根后导致树木枯死,这类火灾只占森林火灾的1%左右,但燃烧部位是在地下面,造成延烧方向比较复杂,不易觉察。这三类火灾可单独发生,也可并发,特别是特大森林火灾,往往是几类火灾交织在一起,很难区分,但不论是哪类火灾,都会对森林造成巨大破坏。

2 陕北地区森林防火现状及难点

陕北是我国西部地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通过控制资源消耗,加大现有资源保护,积极培育后备资源等措施,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实现了恢复性增长,森林生态系统逐步完善,但是在森林生态系统逐步得到修复完善的同时,林区植被恢复迅速,已构成乔、灌、草立体植被结构,林内可燃物逐年递增,引发重大森林火灾的隐患越来越大,森林防火任务愈加艰巨。2.1 导致森林发生火灾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方面:(1)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基本地貌以黄土塬、梁、峁、沟为主,山区地形错综复杂,山峰叠峦,沟壑纵深,地形起伏变化,山区植被茂盛,森林分布面积广,加之森林自身生长环境,一旦发生森林火情,不容易及时发现。(2)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薄弱,防火通道不畅,给扑救工作带来不便,贻误时机。覆盖山区的通讯设备设施不健全,存在死角。防火阻隔带建设滞后。(3)气候变化对森林防火影响大,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陕北地区极端灾害性天气呈现突发、多发趋势,高温、大风等现象频繁发生,冬春连旱已成常态,高火险等级居高不下导致森林火灾多发。人为因素方面:(1)森林防火意识淡薄,有些林区干部群众对森林防火的重要性、特殊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加之有些地方防火组织体系不够健全,防火专职人员不足,报告不及时,直接影响火情处置决策。(2)火源管理难度较大,进山入林生产作业、旅游度假人员增多,野外生产用火、庆典民俗用火、群众焚烧田间秸杆相互交织,给火源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3)林区进山入林小路较多,加之防火宣传检查站和人员配置有限,很难杜绝入林火种。(4)防火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地域广人员少,护林员人均管护面积过大,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程度高,加之工作生活环境艰苦,福利待遇较低,导致部分管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意识淡化。

2.2 火情发现能力不强

通常在森林火灾发生的最初阶段,森林火情预警监测技术滞后,发现能力不强。从山区森林的整体情况看,森林资源绝大部分是生长在地形复杂多变、沟壑纵横的山区,护林员管护面积大,存在巡查不到位、顾此失彼、管护盲区等现象,另外,林区瞭望监测手段落后,目前陕北地区森林火灾预警监测主要依靠传统的高山瞭望台瞭望监测,由于受地形、地势、天气、距离及瞭望员自身业务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很难实现及时发现和快速预警,也是火情发现不及时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山火控制力不强

当真正发生山火的时候,扑救队伍单一,主要依靠专业消防队和半专业消防队,加之林区防火通道不畅,兵力物资不能及时运送到位。村级扑火队多数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而且青壮年劳力少,加之人员分散,很难在短时间内聚集起来,即使到了火场,缺乏扑火经验,往往存在着乱干、蛮干现象,容易造成事故。此外,明火扑灭后,余火清理往往跟不上,一旦遇到大风,很容易形成二次复燃,增加扑救难度和工作量。

3 森林防火的工程技术措施

森林火灾重在预防,森林防火工作在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应急保障等一系列行政手段的同时,应注重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

(1)提高森林自身防火能力。在森林火灾多发、易发地段,比如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林地、农田旁边的林地等,结合工程造林、退耕还林种植一定数量的耐火树种和阔叶树种,来增强森林自身对火灾的抵抗能力,从而来降低森林发生火灾的风险。

(2)林火阻隔技术,建立林火阻隔网络,是防止森林火灾扩展蔓延的最好方法之一。在我国关于林火阻隔方面的研究很多,主要包括开设防火线、建造防火林带、建设林区公路、营造耐火植物带以及林相改造等。

(3)在重点林区实施防火林带网络化。根据各林区火险等级区划,结合重点林区森林防火综合治理和防火通道建设项目,在一些重点防火地段,可以依照山脊、沟道等一些自然地形划分出一定的网络建造防火带,形成一个统一的防火林带网,一旦发生火灾时,通常是烧毁已划分开的某个网络内的树木,而不会对整个森林造成巨大破坏,尽量减少森林火灾的危害和损失。

森林火灾的灾害范文第4篇

关键词:Logistic回归;森林火灾;树木死亡率;大兴安岭

中图分类号:S76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生态环境恶化的加剧、自然灾害损失的增加和融入国际水平的提高,我国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我国是一个森林火灾多发国家,1950~2010年,我国累计发生森林火灾78.8万次,受害森林面积达到3801.8万公顷。尤其是1987年发生的大兴安岭火灾,过火面积达到1.7万平方公里,造成的危害至今仍未彻底消除。

林火发生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和复杂性,致使林火实时数据的获取十分困难,建立的模型预测预报精度低,普适性差,与之相应的扑救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加上落后的传统林火数据处理手段,不能满足对大量带噪声数据的精细研究,林火研究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结合当前我国发展森林保险、管理森林灾害风险的迫切需求,本文以大兴安岭北部1987年大火后的树木为研究对象,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原理,建立了定量的森林火灾后树木死亡率模型,为森林火险等级模型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为未来森林火灾防范预案、经济损失估计、森林保险保费厘定等提供参考及决策支撑,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数据收集

1988年火灾后的主要森林类型及所占比重是:落叶松林为70%、白桦林19%、樟子松林8%、山杨2%、河岸杨柳、赤杨林1%。

1.1988~1990年按不同火烧程度(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极轻度)调查落叶松林、樟子松林、白桦山杨林等的烧死木情况及其径级分布,一般采用30m×30m的样地分树种按死亡、存活逐株记载。共做各种森林类型的标准地290块。

2.1989~1990年在不同火烧程度的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标准地中调查天然更新情况。采用样方调查法,每个样方的面积2m×2m,每个标准地中做样方20~25个,记载样方中的幼苗幼树,对萌芽更新者,记载丛数与萌条根数及更新苗与萌生条生长状况。2001年8 月以同样方法对不同火烧程度的迹地做同样的更新调查。

三、模型建立与分析

我们建立了Logistic回w方程:

其中,P(m)是树木死亡率,X1是树木胸径,X2是树木烧伤面积比。

记死亡为1,存活为0,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落叶松、樟子松、白桦山杨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

1.建模结果

(1)落叶松

即:Logistic回归方程.

方程表明,胸径和烧伤面积比对死亡率的影响都是显著的,烧伤面积比对死亡率的影响更显著。胸径每增加1cm,死亡率降低22.9%;烧伤面积比每增加1%,死亡率增加5.16%。

(2)樟子松

得到回归方程

类似地,胸径和烧伤面积比对死亡率的影响都显著,胸径对死亡率的影响更加显著。胸径每增加1cm,死亡率降低27.4%;烧伤面积比每增加1%,死亡率增加10.35%。

(3)白桦山杨

回归方程为

胸径和烧伤面积比对死亡率的影响都是显著的,相对而言烧伤面积比对死亡率的影响更显著。胸径每增加1cm,死亡率降低22.6%;烧伤面积比每增加1%,死亡率提高13.14%。

2.模型检验

(1)落叶松的似然比检验

三个Sig值均小于0.05,表明模型具有统计意义。

(2)预测正确率

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的方程,其准确率82.2%,接近85%,说明准确率较高。

同理可得:樟子松、白桦山杨的似然比检验三个Sig值均小于0.05,预测正确率分别为92.3%、 94.7%,说明准确率非常高。

四、结语

以上三个模型的预测准确率皆在80%以上,其中两个高达90%以上,说明预测准确率高。由落叶松、樟子松、白桦山杨建立的火灾后死亡率模型可知,树木胸径越大,所能承受的烧伤程度也越大。在重度火烧的情况下,落叶松与樟子松胸径在20cm以上则已很少死亡,而白桦山杨最不耐火烧,应加强防范与保护措施,减少森林火灾损害。

森林火险的定量定位评价可为林火的预防、扑救以及防火指挥员进行防火规划和部署扑火力量、指导森林防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林业产业人员可据此对林场进行保护措施的完善与加强,减少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危害与损失。森林保险行业也可采取此模型,估计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设立赔付预案,从而为建立森林火灾风险模型提供数据支撑,提高了我国在森林火灾保险领域的承保风险管理水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Bois C D. Systematic fire protection in the California forests[J].1914.

[2]王强,胡海清.基于岭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估测森林可燃物负荷量[J].林业科学,2012,48(9):108-114.

[3]杨光,舒立福,邸雪颖.气候变化影响下大兴安岭地区21世纪森林火险等级变化预测[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2):3236-3242.

[4]于成龙.基于GIS和RS森林火险预测的研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

森林火灾的灾害范文第5篇

关键词:森林火灾;扑救;紧急避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1-92

The causes of forest fire and emergency safety measures on fighting fire

Abstract: The occurrence of forest fires, had made great losses to the state property, and posed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life security, larger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With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frequency of forest fire in our country, the level of fire intensity was enhanced, this caused a certain difficulty for fighting fire, which saved personnel security increasingly atten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aimed at the situation of forest fire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d some common causes of forest fires, and in the face of a forest fire, how to fighting forest fire emergency safety measures, to ensure the personal safety of saves personnel.

Key words: forest fires; fighting fire;emergency safety measures

一、 我国森林火灾的状况

森林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调节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物质,而且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圈的碳氧平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因而世界各国都将森林的保护作为主要的战略发展目标。

森林火灾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发生面积广、危害性大、时效性强、处理救助难的特点。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人口急剧增加,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逐步加快,这就导致木材的需求量增加,现有森林面积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森林火灾的发生情况严重。例如,1987年大兴安岭地区的特大火灾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995年内蒙古发生的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到了30万hm2。森林火灾的发生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且给人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森林火灾的发生通常难以避免,有关火灾的发生、扑救和防控方面的研究,我国仍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缺乏针对森林火灾的有效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以及相应的处置方案。因此,做好早期预防和相关应急处置措施仍是我国森林火灾管理方面的重点工作。

二、 森林火灾发生险情的原因分析

1. 气象和火险季节

高火险期间、大风天气和火场的小气候共同决定了火灾发生的机会。干旱期间,空气会较为干燥,温度相对较高,发生火灾后的蔓延速度较快,这就导致扑救的危险性增大。有研究表明,当相对湿度达到75%以上时,森林火灾不会发生;当达到55%到75%时,可能发生火灾;当为55%以下时,大火极有可能发生;当小于30%时,可能发生特大型火灾。

我国北方地区火灾发生险情的时间主要为春季和秋季两季,而南方更多的实在冬季和春季。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地区和长白山地区,森林防火期一般都定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而南方的长江流域地区,由于存在夏季的梅雨期后,会有2到3个月的晴朗天气,极易出现森林火灾。除了常规的气候特征外,还需要着重了解气候的特殊性,这主要是指时而反常的气候,导致非防火期也会发生火灾。因此,在工作中应当依据防火部门的长期监测数据、长期的天气预报信息,以及时时的可燃物干湿情况,做好定期检查和火灾的相关防控工作。

2. 地形

危险的地形是影响森林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危险的地形主要包括陡坡、较窄的草塘沟、山凹、单口山谷、窄山脊线、突起的山岩地区,以及其它诸多的特殊地形等。这些特殊的地形通常会导致火情愈发的严重。例如,陡坡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林火的蔓延发展速度;较窄的草塘沟、山凹、单口山谷由于地形特殊,具有通风不良的特点,增加了抢险的难度;、突起的山岩地区,会产生多变的火头,危险性极为严重。

3. 危险可燃物

危险的可燃物通常是指含水量较低,并且形态较小,易然性较强的针叶幼龄林、灌木林和杂草等。其中针叶林林火表现为燃烧的强度较大,通常会引起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一同发生。这就造成了火场的情况难以判断;阔叶林具有火势快、相对平稳的特点,这就为火势的判定和提高灭火机动性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并且阔叶林的分布特征和树种差异,可以制约林火的进一步发展;灌木林引发的火灾一般燃烧的强度较大,与针叶林火灾相比,强度小但蔓延速度快,火势判断容易;林草过渡带通常位于通风较好的地方,易燃的可燃物也较多,这就导致火强度较高,火势发展极快。与此同时,这样的地带易形成地区的小气候问题,火势变化无常,判断火势的难度较大。

4. 人为原因

森林火灾发生最主要的诱因是人为方面原因,而人为原因关键的问题是人为火源的潜在威胁。农、林、牧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生产的需求,经常进行烧荒、烧灰积肥、燃烧桔梗、炼山等活动,对森林火灾的发生构成了潜在威胁。而更为直接引发火灾的方式是非生产性用火,包括林区吸烟、上山用火、上坟烧纸,以及燃放烟花炮竹等,这些是造成我国大部分火灾发生的原因。除了火源威胁外,森林火灾预报的方法不完善、林火的监测系统不完备和相应的监控能力较弱、森林抢险装备技术落后,以及指挥系统不完善,也造成了当火灾发生时,抢险救灾的能力不足和难以及时的应对森林火灾。

三、 扑救森林火灾紧急避险措施

1. 安全区域避险

在森林火灾抢险的过程中,通常的主要目的是要保护国家财产和人员的安全,这就需要灭火人员往往进入一些安全隐患较大的区域进行抢险,采取强制的措施来阻止火势的蔓延。此时应当安排人员设置安全避险区域,以保证抢险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区域一般选在地势较为平坦,植被较少,并且上风向的位置。

2. 以火攻火避险

当遇到大火直接迎面逼近时,扑救人员难以进行直接的扑救,并且不能及时有效地转移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以火攻火的避险方法。以火攻火的避险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利用依托,点迎面火。通过有效地利用道路、河流、小溪等作为依托,把依托当作边界,迎火头点火,以阻断火头;二是点无依托迎面火。当火迎面逼近,形成了巨大的火墙,并且火头的前方具有静风区域,地表处火头方向存在微风时,可采用线状点烧的方法。三是点顺风火。当出现大风、低烟、火头以跳跃的方式不断快速发展,不能利用逆风火阻击火头的情况时,应在下风方向立即点燃顺风火,注意火线拉开的宽度要大于50米。与此同时,扑救人员应快速在火烧迹地的顺风方向避险。

3. 冲越火线避险

当火势较大,火蔓延速度过快,难以及时转移,且不能点迎面火和顺风火时,一般应利用冲越火线避险。一方面可以直接冲越火线。通常选在一些较为平坦、火强度低、火墙厚度薄、火焰高度矮的地方,扑救人员将衣服蒙于头部,迅速的逆风冲过火线,在火烧迹地避险,切忌进行顺风逃生。另一方面可以处置冲越火线。运用灭火炮和水雾喷射器等灭火装备,对较为稀疏的植被,且火势较弱的区域集中力量打破缺口,然后迅速转移至火烧迹地避险。

4. 利用装备避险

我国森林火灾抢险的主要灭火工具和装备有风力灭火机、灭火弹,以及水枪等,这些装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灭火目的,并且也能起到保护人员安全的作用。在突发性森林火灾抢险的过程中,应更多的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并且及时正确的指挥命令,采用先进的装备技术,有助于扑救人员成功避险,减少人员的伤亡。最终以标本兼治和多管齐下的方法,达到成功避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秦大河,丁一汇,苏纪兰等.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评估(1).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及未来趋势

[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1):4~9.

[2]ShuLifu, TianXiaorui, KouXiaojun. Studies on selection of Fire Resistance Tree Species for

Subtropical Area of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4th Asia-Oceania symposium on fire science.Tokyo,2000.

[3]李志芳.怎样扑救高强度森林大火.中国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北方学组论文,1990.

[4]叶兵.国内外森林防火技术及其发展趋势[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

[5]黄崇福.综合风险管理的梯形结构[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10~14.

[6]李保俊,袁艺,邹明等.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与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3):18~23.

[7]李红,舒立福,田晓瑞等.林火研究综述(V)-GIS在林火管理中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4,17(1):20~23.

[8]刘萌论.加强我国森林防火科技工作的必要性[J].森林防火,200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