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妇产科护理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共计12名,均在我院妇产科工作,均为女性,年龄21~41岁,平均(33.5±5.9)岁;工龄14个月~18年,平均(8.6±1.2)年;学历组成:大专11名,本科1名。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妇产科收治的患者240例(实施分层管理前),年龄19~42岁,平均(33.6±4.5)岁;疾病类型:宫颈炎49例,阴道炎58例,盆腔炎36例,子宫肌瘤15例,人工流产36例,剖宫产46例。选取2016年1—12月妇产科收治的患者240例(实施分层管理后),年龄18~44岁,平均(33.8±4.7)岁;疾病类型:宫颈炎48例,阴道炎54例,盆腔炎37例,子宫肌瘤17例,人工流产35例,剖宫产4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
从2016年1月开始,该院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具体措施为:①明确分级方法:首先建立妇产科护理工作各项制度、操作流程、标准及应急预案等,为分层管理制定制度及考核标准。采取N0-N4分级原则,结合妇产科护士入科时间、工龄、综合能力分成5个层级,其中N0级第一阶段为3个月试用期人员(该院无此阶段护士),第二阶段为工作时间为4~12个月且无护士职业证书;N1级为1~5年注册护士,中专及以上学历,N2级为5年以上注册护士或1~5年护师,中专以上学历,N3级为5年以上护师或专科护士,大专或以上学历,N4级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大专或以上学历。建立护士分级管理档案,从业务知识、教学、操作能力、科研等各方面对各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加以明确。②分组:根据护理人员情况将之划分成2个小组,每组由1名N3~N4级护士担任组长,将不同层级护士尽量平均分配到两个组内,5名不同层级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组别固定,由其在制定工作时间内对患者负责,展开整体护理。其中N1级护士辅助护理并跟着学习,接受上级护士的培训;N2护士负责为N1级护士培训、为病情轻的患者提供护理;N3级护士为年轻护士展开业务培训与教育,为重症患者展开护理;N4级护士全面把握护理工作,及时为其他护士提供帮助与指导。③培训:结合妇产科护理工作特征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护理部组织展开操作训练、专科讲课及护理查房。科室内应用“一对一”方式对护士分层培训,由上一层级护士负责对相邻下一层级护士培训。培训内容完全根据《四川省护士技术操作》中相应内容展开,包括临床护理工作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理论;沟通交流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应急处理能力、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所需的专业照顾、协助治疗、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服务能力;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技术操作、理论知识等。④适时调整:为护士制定合理、个性化的培训方法,定期展开医师、患者关于护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护士反馈,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实施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职业伤害事件情况。②根据医院评审标准,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方案,由护理部统一展开考核,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③利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情况,根据调查问卷得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以满意、基本满意人数占比统计护理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统计相关数据,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240例患者中,5例出现护理不良事件,锐器伤2例,跌倒1例,用药错误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2.1%;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240例患者中,2例出现护理不良事件,1例为输液渗漏,1例为不良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0.8%;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P=0.048)。
2.2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质量评分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75.6±3.4)分,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89.8±5.9)分,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6,P=0.021)。
2.3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分层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分层管理前(P<0.05)。见表1。3讨论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女性和新生儿,涉及的疾病种类较多且病情复杂,护理工作面广而任务繁重,如何对护理人员合理、科学的配置,促使妇产科护理正常运作、促进学科发展,是妇产科护理管理人员均需认真思索的问题[3]。传统妇产科护理管理的方式为单一包干制,然而因为不同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同,一旦护理中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部分缺少临床经验、或试用期的年轻护士可能会出现慌乱、盲目的现象,无法确保临床护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极易造成护患纠纷。近年来,护士分层管理护士在妇产科护理中逐步得到应用,且有效减轻了初级护士的工作难度,减少了盲目护理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及安全性,确保各项临床护理工作有序实施。分层管理是采取N0~N4分级原则,结合妇产科护士入科时间、工龄、综合能力将之分成5个层级,并对各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予以明确,制定了上级护士培训下级护士、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带年轻护士的培训机制,不仅能确保高年资护士的临床专业知识、技术操作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还可为低年资护士提供一线的护理指导与培训[4-5],可迅速、稳妥地提高低年级护士的工作能力,同时还能让高层级护士获得职业成就感与自豪感。另外,由于各层级护士均需承担老师、学生的双重角色[6],护士不仅需接受上一层级护士的培训,还需为下一层级护士提供业务指导,这有利于激发护士的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其主观能动性[7],有助于护士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综合护理能力。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还可促进妇产科护理人员彼此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可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促使管理效率提高,有助于妇产科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该研究发现,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改善(P<0.05)。可见,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丁戈 单位:德阳第五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谭新姣,杨智慧.安全文化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3,13(3):111-112.
[2]苏丽杰,于奎花.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3,27(31):3553-3554.
[3]唐梅.加强妇产科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J].四川医学,2014,35(3):403-404.
[4]李凤英.以人为本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6):163-165.
[5]孙勤,种慧梅,董亚丽.人力资源重组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9(6):625-626.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对医院的服务质量、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直接影响,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护理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质量,更依赖于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管理方法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实际需求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护理质量管理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妇产科的医疗护理服务具有复杂性、多变性、需求性强、高风险等特点,如何做好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问题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妇产科护理质量是指妇产科护理人员能否为其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以满足妇产科病人的需要。护理的质量优劣体现在3个方面:①护理的工作模式是否体现了先整体后个别的护理理念;②护理的工作方法是否符合护理程序,是否是在符合护理程序的情况下开展护理工作;③护理的工作效率是否符合效率效益原则,妇产科病人是否满意。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而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还有利于妇产科的发展及护理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护理管理;妇产科;感染;护理效果
医院感染主要指代患者在医院中发生的感染,会导致医疗质量下降和治疗费用提升。医院感染需要较为系统的管理来控制其发生率,护理管理是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据有关数据统计,医院感染情况中有3至5成是与护理操作或护理管理有关。因此在妇产科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需要提升护理管理质量,采用全程监测与控制处理,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协调性与严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范围为18岁至46岁,平均年龄为(32.5±4.8)岁;盆腔炎31例,,子宫内膜息肉者8例,子宫肌瘤者9例,剖宫产者32例,宫外孕12例,卵巢囊肿者8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1岁至49岁,平均年龄为(35.7±5.2)岁;盆腔炎23例,子宫内膜息肉者8例,子宫肌瘤者13例,剖宫产者43例,宫外孕者15例,卵巢囊肿者8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妇产科感染情况作针对性护理管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 分析妇产科感染相关护理问题
对妇产科已经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做分析,分析与护理相关因素,分析护理工作不完善之处,而后针对性其存在的问题做分析。相关问题的收集可以以本院今年来感染问题典型事件做汇总分析,同时将每周发生的感染问题做汇总分析 ,每月进行定期相关环节的总结讨论,依据实际情况做护理管理工作的调整[1]。
1.2.2 提升妇产科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重视程度
日常做好医院感染问题的汇总调查与监督,每周做医院感染数量汇报,同时对感染原因与对应处理情况做报告,强化感染问题影响性与预防控制方式的培训与宣传,提升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知识了解情况,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感。提升科室相关领导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从而促发执行人员的操作严谨性。将感染问题加入到护理工作考核标准中。同时培训进行分级培训管理,针对不同职称、不同经验、不同技术水平人员做针对性的培训管理,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同时对培训进行对应考核,考核成绩进行公示或者与个人考评相连[2]。
1.2.3 护理细节操作管理
每天对科室内的空气与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水平做监测,在护理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六步洗手管理,保证无菌化操作。在护理操作中,需要佩戴手套、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器械使用前需要做彻底清洁消毒,与患者有接触的部分需要做消毒杀菌。合理运用抗生素,用药前做好药敏试验与相关病原学检查,依据患者情况做抗生素合理性使用,尽可能缩短药物使用时长。做好家属宣教工作,提升家属对感染的防控意识与能力。对于长期卧床患者,需要让家属辅助进行定时翻身叩背,避免褥疮。同时要积极做好患者心理疏通工作,保持患者良好积极的治疗心态,提升治疗配合度。对于患者消极心理要有充分的了解,针对患者年龄、病情、社会角色和性格等综合情况做针对性的心理安抚。加强患者自身对医院感染的认识能力,提升患者自身的感染防控意识,提升医院感染防控的护理配合度[3-4]。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率、护理满意度。感染率主要观察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调查表进行,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以内为不满意,60分至90分为基本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为群体总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率情况
如表1所示,在感染率上,观察组为1%,对照组为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如表2所示,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妇产科医院感染无法有效根除,然而可以针对科室内存在的护理问题做护理质量提升,更加严格的进行无菌化操作,提升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与能力,提升护理流程的严谨性和顺畅度,同时充分尊重患者的需求,提升患者在医院感染上的认识度,提升患者在相关护理工作上的配合能力。总体而言,需要将护理管理更加的细致与标准化,避免医护人员的工作疏忽。
【参考文献】
[1]李凤琴.护理管理在控制妇产科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6):200-201.
[2]黄季妹.护理管理在控制妇产科手术感染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562-562.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99-0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1]。尤其是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安全,而潜在的安全问题则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加强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是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值得探讨。
1 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人们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越来越懂得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安全,当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责任积极性不高,缺乏现代化护理理念,不能将自身的工作与患者的生命安全紧密联系时,很可能造成较大的安全问题。如:护理人员对待孕妇时未能认真负责的进行产前检查,生产过程中,未能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从而造成了新生儿窒息、死亡或产后出血等安全问题,这主要与护理人员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不强有关[2]。
1.2 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的规章制度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多安全问题都与护理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的规章制度有关。有的护理人员自认为经验丰富,想当然地处理问题,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可能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甚至发生抱错婴儿的问题,将阴道填塞的纱布遗忘而引发产褥感染的问题,严重影响医患关系,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的护理人员未能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进而导致产妇会阴切口感染、裂开、新生儿院内感染等[3]。还有的护理人员未能规范安全用药和用血,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够,导致患者用药和用血出现差错,甚至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1.3 护患之间缺乏沟通 妇产科护理人员工作紧张繁忙,很大程度上缺乏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难以完全照顾患者的情绪,满足患者的全部需求,还有的护理人员态度生硬,冷漠,缺乏热情,对待产妇缺乏关爱,对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表现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情绪;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和人文关怀;未能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泄露患者的月经史、婚育史、个人史等个人资料,在选择分娩方式、胎盘的处理、采集脐血方面没能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常常导致患者对于护理服务不满意,甚至引发护理纠纷[4]。
2 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
2.1 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护理质量的优劣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全面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护患纠纷,降低母婴死亡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自身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树立为患者服务的理念,热情、耐心为患者服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降低妇产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2.2 健全妇产科护理操作规程 完善的护理操作规程对于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准确意义重大,因此,要根据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详细制定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5]。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重视产房、治疗室、洗婴室及爱婴病房的消毒工作,尽量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加强设备和药品的管理,产程的监护及新生儿管理等。设置婴儿交接登记本,当婴儿送出产房后,由其监护人确认并签名。配备安全配套设施及婴儿丢失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紧急状况,护理人员必须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全方位寻找婴儿。
2.3 加强妇产科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切实为患者提供服务,主动耐心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和卫生宣教工作,消除孕产妇的不安和忧虑,尽量用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患者及家属。善于运用语言沟通技巧解决实际问题,树立主动沟通的服务意识,融洽护患关系,及时了解孕妇的情绪状态,对可能存在的产后抑郁症等问题及时处理,减少护理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3 讨论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妇产科作为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高风险科室,具有变化快,风险大,技术性强,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多的特点。护理管理者有必要明确护理操作中常见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不断加强安全管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慎独的精神,紧紧抓住每一个护理工作细节,把护理中的安全事故杜绝在萌芽中。还要使每个护理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法制观念,融洽护患关系,做好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管能动性,最大程度避免医源性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石一复,周郁鹤.重视妇产科医疗安全妥善处理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2):705—706.
[2]刘娴音.基于人性化服务的产科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4):118.
[3]杨亚娟,周立.我国护理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J].上海护理,2005,5(1):56—58.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模式在妇产科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急诊接诊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分成两组。2014年7月-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115例为对照组,2015年1月-6月在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危机管理模式的115例为观察组,在急诊接诊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始终贯穿危机管理,确保护理过程安全,分析两组管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1.7%,对照组为9.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各项考核评分、患者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急诊的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危机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士专业技能水平,满足患者需求。
关键词:
妇产科;急诊接诊;危机管理;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不仅可导致护患关系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对社会及经济也造成双重损失[1]。危机管理是指在一个肯定具有风险的环境里,将存在的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妇产科为具有较多高风险因素的科室,特别是具有病情变化快等特征的急诊患者,护理风险事件高发。资料显示[2],妇产科的医疗事故与过失纠纷在各个医院及各个科室中均居首位,如何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并将风险减至最低,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中将我院妇产科急诊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开展了危机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妇产科急诊接诊2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分成两组,2014年7月-12月接诊的115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2.4±4.5)岁,70例为大专及以上学历,45例为大专以下学历;2015年1月-6月接诊的115例为观察组,平均年龄为(34.7±5.1)岁,76例为大专及以上学历,39例为大专以下学历。护理人员资料:24名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31.7±5.2)岁,工作年限为2~24年;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18名护士;4名本科及以上,14名大专学历,6名中专学历。两组护患者年龄等基础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在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之上实施危机管理模式。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少数待产孕妇缺乏分娩知识,对宫缩等产兆易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出现胎膜早破时,强烈希望医务人员可给予及时、主动且有效的接诊,接诊环节的风险在护理工作中尤为明显。护理人员需根据孕产妇实际情况安排接诊,同时做好各个患者及其家属的协调工作,减少患者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使急诊的各项秩序维护良好。②问诊及分诊环节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及医护人员工作不细致2个方面的因素。患者自身方面主要为部分产妇隐瞒生产史或者合并症,导致其临床症状与实际产程的进展无法吻合,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则主要是遇到情况特殊的待产妇时,患者无法正常与护士进行交流,因此需及时告知医生,以召集医生会诊,确保患者安全。此外,如情况特别危机且无暇问诊,则需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商讨并签订有效责任书。③抢救环节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是由于医护及护士之间配合不默契,导致抢救不及时,护理不到位,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因此,需增强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禁止丝毫的闪躲,在患者出现感染及血流不止等情况,需第一时间维持生命体征,及时送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进行救治,以避免患者由于主观因素死亡。危机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制定并启动应急预案。首先制定科学的转运流程与程序,转运之前,患者的主观医生与护士须做出综合评估,确定患者最佳的转运时间,不宜转运且需立即收手者,则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医护人员共同护送至手术室;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转运方式及不同的,以防止患者病情加重;扩展护理人员妇产科知识面,提高应急能力及技术操作能力;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避免患者由于宫缩等不适引起的躁动,而出现坠床等损伤;有效、安全地转运新生儿,在推车时将新生儿面向护理人员,以对新生儿进行随时观察和正确评估。②做好急诊接诊后的交接工作。及时转入、转出,正确填写患者病历、腕带等资料,明确患者身份。仔细核对后交接双方签字记录;院外转入患者除了病情变化的交接之外,需详细了解其治疗过程、初步诊断等资料;院内各科室间交接者除了初步诊断、检查、治疗等交接外,还需对其在抢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交接。③做好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由于医患双方获得的部分信息不对称,患者易产生担心、焦虑治疗不及时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正确选择的沟通对象,对患者及其家属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解,告知其存在或者潜在的医疗风险,必要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教育。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报告制度,及时更新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护士急诊接诊应急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和知识掌握度。此外,在急诊接诊的过程中,需重视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和完整性,采用清晰的字迹记录,以为举证提供有效的证据。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急诊接诊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包括接诊环节的护理风险、问诊及分诊环节的护理风险、护理操作环节的护理风险、抢救环节的护理风险。妇产科护生考核评分包括专业知识、技术操作、护理记录与书写,各项评总分为100分,90分及以上为合格。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健康教育,采用护理部自制问卷调查,各项满分为100分,得分为90分及以上为满意,本次共发放230份问卷,全部有效回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组间数据对比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急诊接诊过程中各环节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考核情况
提示,观察组护士的妇产科专业知识等考核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各项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接受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直接或者间接的伤害,而导致的可能发生的风险。妇产科为护理纠纷高发科室,妇产科急诊24h随时有患者前来就诊[3],随着患者自身维权力度及意识的增强,对医护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加之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基本知识的缺乏,均导致护理纠纷增多,不仅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患者病情产生不良效应。因此,护理管理人员有必要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进行风险评估,对存在或者潜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以避免类似不良事件再次发生,防止护患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危机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急诊接诊过程中的各环节护理风险的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说明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实施危机管理模式,可有效减产科急诊接诊过程中的风险[4-5]。提示我们这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在妇产科急诊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价值。可能是由于实施危机管理模式的目的为避免危机产生,预防危机是危机管理的起点,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佳方法,护理安全为护理管理的重要主题和标准,通过实施危机管理,分析其护理风险因素,正确规避护理风险,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及风险发生。另外,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护士的妇产科专业考核得分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也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实施危机管理模式后进一步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促进护理人员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在急诊接诊工作中积极主动,满足患者就医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6]。
作者:胡竹霞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急诊室
参考文献
[1]李婵婵.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4):2149-2150.
[2]刘莉.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2(1):88-89.
[3]王金红.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及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5):177-178.
[4]李春华.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3(9):143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