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观财政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二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形式主要分为: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自收自支管理。
第三条没有稳定的经常性业务收入或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一)对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算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办法。
(二)对有条件逐步向差额预算管理过渡的全额预算管理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促其向差额预算管理过渡。
凡是有一定收入的全额预算管理单位,财政部门应会同单位主管部门对其收入规定一定的比例或数额,抵顶事业费预算拨款。
第四条有一定数量的稳定的经常性业务收入,但还不足以解决本单位的经常性支出,需要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实行差额预算管理。
(一)对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增收节支留用、减收超支不补的办法。
(二)对有条件逐步向自收自支管理过渡的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应逐年减少事业费补助,在其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规定的年限内达到经济自立,实行自收自支管理。
第五条有稳定的经常性收入,可以解决本单位的经常性支出,但尚未具备企业管理条件的事业单位,实行自收自支管理。
(一)对自收自支管理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增收节支留用、减收超支不补的办法。
(二)收大于支较多的单位,在核定其收支数时应规定其收入的一部分上交财政,或上交主管部门。上交主管部门的可抵顶财政对该部门的事业费拨款,具体比例或数额由财政部门会同单位主管部门核定。
(三)实行自收自支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单位的事业性质不变,职工的工资、福利、奖励等均执行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
(四)实行自收自支管理的事业单位仍属预算内事业单位,要按规定编报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和决算,接受财政监督。
(五)对有条件向企业管理过渡的自收自支管理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规定期限,促其实行企业管理。实行企业管理后,执行国家对企业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国家鼓励经批准与事业单位脱钩的职工个人或集体举办各种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对其中资金确有困难的,可在一定时期内给予适当支持。
第七条建立基金制度。
(一)全额预算管理单位的预算包干结余经费,应建立事业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
(二)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和自收自支管理单位应逐步建立修购基金制度,修购基金从收入中提取。有条件的自收自支单位应逐步建立折旧制度。单位通过增收节支结余的经费(资金),应建立事业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有条件的自收自支单位可建立后备基金。
(三)各事业单位情况不同,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也应该有所差别,总的原则是,同一类型事业单位的奖励基金,自收自支管理单位应高于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应高于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向自收自支管理过渡的,可以实行与事业费减拨速度挂钩的办法。具体比例和办法由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规定。
第八条事业单位发放奖金的免税限额由财政部门核定,发放的奖金及超限额发奖交纳的奖金税,均在单位职工奖励基金中开支。
事业单位发给职工的各种津贴、补贴,职工的劳保福利待遇,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规定。
第九条建立事业周转金制度。为了扶持有收入的事业单位开展业务经营活动,积极组织收入,各级财政部门应设立事业周转金。周转金有偿使用,定期收回。
(一)周转金的主要来源:(1)财政专项安排和事业费中无偿拨款改有偿使用的资金;(2)对有收入事业单位减拨的事业费;(3)实行自收自支管理的事业单位上交财政的资金。
(二)周转金的主要用途:(1)解决实行自收自支管理的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资金不足问题;(2)扶持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向自收自支管理过渡;(3)帮助有偿还能力的事业单位解决更新改造、大型设备购置和开办有收益经营项目等资金临时短缺问题。
摘 要 财务管理是一切行政事业单位的重点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做得好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向前发展,而财务工作没有做到位就会阻碍它的发展。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简要论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在降低支出成本的基础上,使社会效益达到最高点。当前,我国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正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可是,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却并没有与当前的社会形势紧紧相随,财务管理工作也没有受到重点关注。因此,财务管理工作的许多方面都呈现出不足之处,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资金管理问题
财务部门没有从根本认识到预算重要性。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部门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相关各级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配合,可是,在具体的操作实际中,预算管理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这就使得预算编制出现了一些漏洞,第一,经费数额会被夸大,造成了资金浪费,进而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第二,预算编制不精确,这就导致资金安排不到位,资金不能得到有效落实;第三,预算的收入与支出不完善。没有建立规范的支出审批制度和相应的监管体系,导致收支管理混乱,出现资金挪用现象。
2.内控制度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制度不够重视,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就使得许多不相容职务并没有按照规定由不同的人员来担任,导致权力和责任出现混乱的局面,不能达到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目的。例如有的事业单位由财务人员担任办公采购等职务,这就使得财务审核和监督形同虚设,根本不能认真贯彻执行。
3.财务人员的问题
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不够,不能胜任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个别单位领导认为财务人员的水平高低都无所谓,只要会记账就行。因此,导致一部分财会人员根本不懂得财务制度,更不要说财务管理了。另外,由于单位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他们在审核票据时,经常会出现把关不严的情况。例如,忽略对原始票据的日期和业务内容的审核,对服务业发票代替购买发票的情况不加辨别等。
4.会计核算制度的问题
关于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的改革正在进行,而与之相关的会计制度却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导致财政管理改革与会计核算制度不能达到完美结合,影响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第一,当前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不符合财务部门的预算,影响决算编制时的效率提高;第二,相关预算单位对相对应的资金管理方式各不相同,管理方法也大相径庭,使固定资产的管理难以操作,十分混乱,国有资产外流。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加大预算管理力度,认真执行预算编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努力缩小财政预算与预算执行情况的差距。在预算管理上,要把各个部门的收支情况细致化,使预算编制要符合实际情况。此外,还要协调好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关系,获得真实的原始数据,使预算编制系统化、科学化、全面化。预算执行一定要严格,不能随意变动预算项目。进一步完善科学评价体系,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健全内控制度,加大监控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严格规范财务收支程序,各项收入要及时入账,严禁他人挪用资金,杜绝不合理支出。预算执行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要发挥监控作用,约束不合理的财务行为,分离不相容职务,不能再由财务人员兼任其他与资金有关的职务。一些重大的财务支出项目,要实行集体审批的制度。要及时清查资金,定期盘点,保证资金的完整性。此外,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减少人为的影响。总之,一定要针对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财务人员的资格要严格选拔。射阳县财政管理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聘用就有着严格的规定,必须对符合招聘条件的应聘人员进行综合测试和体格检查。测试合格的人员还要参加岗前业务培训,培训期满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与射阳县行政服务中心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相关录用手续;其次,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责和重要性;再次,财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学习,提高灵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项问题的能力。
事业单位要想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各个问题,除了采用上文提到的几点策略之外,还要改革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会计核算制度,认真落实相关管理规定,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总之,在财政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一定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使财政资金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推进事业单位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根良.浅谈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2(4):148.
[2]贺艳茹.试述集中核算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中的实施.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2(4):149.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的经济水平大幅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在跨越式的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顺应时代潮流,进行着改革和创新。财务管理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使用效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概念,讨论了如何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并就如何实现财务管理和效益最大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服务,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和公益事业的建设也费尽心思,但国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只是象征性的指导,并没有出台硬性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如何良性发展,就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发展的新道路。依托国家政策,行政事业单位应在财务管理的制度上寻找不足和漏洞,通过完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在资金的管理上做好监督工作。以绩效最大化为基本原则,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
1 行政事业单位的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涉及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这些领域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非盈利组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资金,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也显而易见。行政事业单位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不用考虑经济角度就可以更多地造福于社会,国家通过相关政策来调整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作为非物质生产单位,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自己的经济利益,不用考虑自身的生存问题,更多地从公益的角度向社会提供服务。正是有了这些行政事业单位,国家才能稳定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国家财力才能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严格遵照国家政策,担负着社会稳定、经济安全的职责,旨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正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相当重视。
2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不用考虑生产问题,但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达到财务管理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社会公益的目标。在行政事业单位目标的前提下制定财务管理目标,能给行政事业单位如何进行财务管理指明方向。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最终目标构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良好的财务管理目标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转效率高,即用有限的资金最大化的造福于社会,除此以外,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和经营成果也会因此而有很大的增长。
2.1 基础目标——保证国家资源物尽其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来自于国家的财政资金在使用时如何做到合理有效成为当务之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基础目标就是关于财政资金的使用,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还要做到公开透明,时刻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监督,只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国家的经济资源才不会浪费,行政事业单位的价值才能最大化的体现出来。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应联系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通过完善和改进财务管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2 发展目标——积极筹资和投资
随着时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需求都很大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但这就涉及到资金的投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资金来源于财政,每笔钱都是按照要求使用,没有多余的钱用于改善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适应经济市场需求,改变固有思想和概念,实现资金来源的转型,更多地筹集社会资金,探索筹资的新渠道,更好地生存下去,而这正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
2.3 最终目标——实现绩效最大化
行政事业单位是非盈利组织,担负着公益目的,这是利国利民的,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行政事业单位的生存受到挑战,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才能谈及自身的发展,才能完成社会公益服务的目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公益事业两者之间没有冲突,行政事业单位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绩效的最大化,将获得的资金再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服务水品的提升上,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做好公益服务,达到双赢的目的,形成良性循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达到最终目标,就要摒弃旧的财务管理模式,在财务管理中更多地考虑绩效最大化。
3 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策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单位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挑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改变原有的管理理念,不能因为是国家投入就高枕无忧。为了让公众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依照国家政策和相关规范编制预算,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加强监督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抗风险能力,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国家因预算的不合理而产生资产流失的情况。
3.1 确保资金支出在预先确定的领域
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使用的问题上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制度,安排相关人员专门管理,不能一人身兼数职,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避免资金的混淆。当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进行事业活动时,需要合理确定产出和成本,并对成本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中找到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从而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事业成本,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加强监督工作,掌控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达到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的最大化。
3.2 加强监督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单位高管腐败和资产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要想从根本上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行政事业单位就要在内部财务管理上下功夫,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加强监督工作,从源头上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除此以外,行政事业单位要扩大资金来源的渠道,不能仅仅依靠国家财政,要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道路。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也需要加强监督,依照相关规范,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核算制度,从而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后期发展。
3.3 加强收支管理和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在编报预算时,应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不能为了一己之利盲目地多报,降低了国家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的编制必须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预算的监督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上要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水平和专业能力能有较大的提高,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百利而无一害。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时,必须牢记绩效最大化的原则,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国家的财政支出节约成本。
4 结语
总的来说,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预算的编报和执行过程中做到合理科学,通过制定财务管理措施,降低事业活动的成本,提升专业人员的服务水平等一系列的手段,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使用效率,主动向社会筹集资金,实现绩效最大化的最终目标。在收支的管理和控制上要加强监督,从而保证资金支出在预先确定的领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产的流失。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发展和改革,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在国家的公益事业建设上贡献更多地力量。
【参考文献】
[1]葛德优.加强行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2013(10).
[2]丁秀丽.从新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看政府会计改革[J].会计师,2013(1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31-02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这就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推动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社会环境的变化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等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也应不断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认清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为止,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仍是其财务管理中的一个薄弱部分。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切实效益和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势在必行。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有利于其统筹规划
行政事业单位是拥有多个部门的较大的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功能,但也要统一管理方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而直到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编制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政部门与经费申请部门之间的交涉,难以真正实现财政资源的高效配置,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效益。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有利于其统筹规划的合理进行。
(二)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有利于投入与产出的合理配置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实际上是一种以效益为目的的预算管理,即严格以产出或结果为衡量标准和根本依据的预算方式。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各项支出的用途都清晰地与计划或活动的结果相联系从而进行相关的资源分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方式实现更好的规划并取得更为出色的成果。
(三)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
在传统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分配方法中,通常按照经验标准来定量供应资金,各单位工作完成的好坏与其得到的回报无直接关系。由此可见,要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就必须把部门的经济利益与工作绩效结合在一起,进一步鼓励各部门自觉节省开支,充分调动部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的现存问题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问题,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意识薄弱
虽然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注意到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意识仍旧较为薄弱。财务人员更多的还是关注经费的核算情况,而会计人员的工作也仅限于完成会计核算以及财务报账的任务,这样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的优势就难以发挥。再加上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多数情况下由领导决定,这就造成一部分资金没有按照资金预算时的规划使用,财务人员对资金的使用情况难以把握,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也就无法达到其预期效果。
(二)工作人员进行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水平有限
行政事业单位中相关的财政工作人员进行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专业水平有限,职业素养不高,能力不足等也影响了财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其财务人员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现象。这就造成工作人员无法迅速、正确的进行财务核算,更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进行高效高质量的财政预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财政收益。
(三)财政资金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在其整个预算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预算编制必须具备科学性和严谨性。但我国现今的行政事业单位尚缺乏合理、统一的预算编制程序,大部分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时间较短,导致各项预算指标的可能性或可行性得不到逐一的分析论证。这就必然导致财政资金的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相比有所出入,大大降低了预算编制的可靠性。
(四)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也是造成其财政管理成效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约束机制及激励机制的缺乏、考核机制不系统等问题也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与此同时其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这就无法对其资金的收支情况及最终效益进行有效的考核与监督。另一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实际性,资金使用盲目随意,这就加大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监督的难度。
三、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有效策略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有助于保障其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实现满足人们全方位、多样化需求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现存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探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视度
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首先要加强相关管理人员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视度。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完善管理体系等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对其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要加强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除了要加强认识外,还应在政策、规章、制度等方面加大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视度,从而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发展提供有限的物质条件保障。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制度
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必须还要完善其预算编制制度。预算编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还要结合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体系的完善是一项繁复而细致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保证安排相对充足的时间进行财政预算的编制。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扩大各个职能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参与度,以及加大对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度。而就预算编制方法而言,我们也需要不断革新其方式,以旧的方法为基础,综合评定,改革创新,从而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目标,并通过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财政预算进一步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还要相应提高其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和能力。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定期举办培训会、经验交流会等来加强财务人员的的理论基础,强化其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管理经验的交流与探讨,并深化其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力度,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完善人才的引进制度来吸引优秀的外来人才,完善工作人员的考核体系和应聘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坚持只有能力合格的人才能应聘上岗,对业绩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惩处措施或解聘。
(四)加大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监督力度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逐步深入,传统的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模式也渐渐变得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要想使其更好地发挥服务于民的效用,就必须革新传统的管理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全方位的资金管理体系。
一、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有很多的事业单位在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中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给事业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使他们的工作效率不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1.管理观念落后。长期以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事业单位对财政预算的管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将它作为财务部门的日常管理事务。不仅单位的领导重视度不高,而且各相关部门诸如人事和行政部门对其进行管理的积极性都不足。单位财务部门的人员对预算资金的管理缺乏明确性的认识,对其进行专业管理的经验很少。只能从前一年的数据进行估算,无法做到与单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2.缺乏完善的管理法规。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包括上级的财政拨款,事业性收费返还款和单位固定资产收益收入。过去,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收益疏于管理,许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比较滞后,使其完全归入事业单位的自有资金,这些资金有的被单位当作职工福利,有的被用在吃喝消费上,这种行为严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也给单位预算的编制带来了不确定性。另外财政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特别是资金采用委托支付的方式,财政无法掌握资金的最终用途,当下拨资金划入单位银行账户时,财政部门对资金的跟踪就基本结束了,虽然事业单位不断朝着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方式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其运营行为通过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干预是有效的,但是事业单位终究承担着特殊的社会公共责任,无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如何改革,国家仍然要对其进行监管。
3.预算的编制缺乏科学性。虽然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上实施了相当精细的计算,但是在实际使用上,却仍旧存在着许多的争议。比如专项资金怎样核算就没有明确的指标。有些非必要的项目缺乏实施论证,既存在总体目标不明确的弊端,也缺乏对分期目标进行考核的实施标准,在编制专项资金的预算时,随意性过大,缺乏科学性。
二、解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建议
针对上文提出的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建议。
1.提高认识,更新管理理念。在最近几年,我国政府进行了多项关于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改革措施,进行了部门进行预算编制、国考集中支付的管理改革,重点项目由政府集中采购等方式,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使预算从编制到监督,再到执行等步骤互相分离,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因此,应当在事业单位内部开展预算管理强化的知识培训,转变对财政预算资金的传统管理方式,明确预算资金是关系到单位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需要全单位通力协作进行管理,而不单单是财政部门自己的工作职责。要将预算的管理同员工的约束激励政策相结合,实现对预算工作的科学化管理。
2.建立完善的管理法规。完善的管理法规是对预算资金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要使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首先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体系并不断予以完善,理顺预算资金管理与其它资金管理的关系,使财务人员养成“依法理财”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打造优良的预算管理环境;其次是要不断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现代性建设,尽可能减少预算管理中的随意性,使预算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化;第三要加强对于科学管理的宣传力度,对于各种新的管理规则和管理办法要积极学习,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预算编制与支出,使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健康有序进行。
3.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对于预算的编制,一定要保持高度的科学化和精细化。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指的是加强对各项支出的严格把关。这样做不仅能够使预算支出更加透明化,也有利于对预算的使用结果进行评估。要充分总结前一年度预算管理工作的成功与不足,合理确定各项支出标准,作为本年度预算管理的参考。对于某个项目的预算支出,要对各类具体费用做出明细化的说明,使预算资金的去向能够一目了然,改变传统的对预算资金进行“切块预算”管理方式,增强预算支出管理的科学化和透明性。对于那些无法进行明细化说明的预算支出,也要采取“项目合同”的方式,由项目的各相关管理责任人签署使用合同,合同中要对资金的使用目标、结果预测等做出明确地说明和规划。对于专项的建设预算要考核待建设项目的实地情况,在进行充分的评审之后,核算中心按照工程的进展计划支付资金,不能搞“一刀切”,要对预算资金的使用去向进行严格的把关,出了问题,对预算资金的各个责任方都要实施问责,从而大幅度地提升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编制的科学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对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除了要更新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之外,还要加强对预算资金支出的管理,做到每笔支出都能够透明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服务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并可以从中总结出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本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进一步科学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策略分析[J].中国外资,201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