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第1篇

急救护理是临床护理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包括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危重患者抢救与护理等, 具有工作范围跨度大、涉及学科广、实践性强、任务重等特点[1], 给急救护理人员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急救护理质量与医务人员专业护理技能密切相关,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急救护理管理, 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达到改善预后、提升急救护理质量的目的。本院针对40例急救患者作分析, 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急救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1月~ 2014年12月所收治, 男23例, 女17例, 年龄23~77岁, 平均年龄(48.93±9.36)岁;其中呼吸困难者12例, 多脏器损伤者14例, 失血性休克者14例;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8~26分, 平均评分(22.31±1.09)分。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模式, 入院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常规开放静脉通道,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 组建一体化急救实施小组, 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组长, 并加强小组成员培训工作, 设计急救接诊护理记录表, 包括日期、患者姓名、电话、地址、呼救时间、护理人员到岗时间及转运途中相关情况等, 具体急救护理内容包括[2, 3]:①值班护士接到急救电话, 快速准确填写护理记录表, 并通知接诊护士到岗, 医护人员达到现场后进行简单处理, 包括建立静脉通道给药, 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 确保患者呼吸顺畅。若患者出现缺氧情况, 及时进行吸氧处理, 简单清理和包扎伤口, 快速送往医院救治。②在转运途中, 科学合理地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制定合理的抢救方案, 详细记录血压、脉搏、体温、心率等体制, 预见性判断各类应急情况的出现。另外通知医院准备好手术室、病床、药物及相关仪器设备等, 做好一切急救准备。医院针对急救患者需开设绿色通道, 争取救治时间, 尽可能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确保从接诊开始到手术室抢救整个过程的一体化和无缝隙。③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需延续到抢救结束后, 多数患者经历了生死的转折, 易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 讲解疾病知识, 耐心解答疑问, 缓解其不良情绪, 使其积极乐观地接受治疗。

1. 3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急救效果评估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身体功能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身体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或病情加重, 或死亡, 急救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问卷对患者和家属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评估, 总分100分, >90分为非常满意, 70~90分为基本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救护理是临床常用的综合性护理学科, 急性创伤患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病患者、急性中毒患者等均为其护理对象。急救护理往往时间紧迫, 患者病情危重, 护理人员承担着较大的任务量, 这就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考验。以往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存在诸多不足, 如各科室、程序衔接不紧密, 浪费抢救时间, 各个环节不完善等, 易引起护患纠纷, 降低医院整体护理质量。

随着临床医学模式的转变, 临床护理强调以人为本, 时刻为患者着想, 尽可能缩短救治时间, 为其提供一体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护理服务, 进而提高护理质量。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其包括信息网络告知、院前现场急救、院内抢救、专科治疗及护理等内容, 全面强化护理人员所掌握的急救知识和实践, 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 缩短发病至抢救时间, 进而降低死亡率。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实施, 需要多部门配合, 值班护士接到急救电话后, 需快速填写患者基本信息, 通知接诊护士到岗, 做好现场急救工作, 并联系医院各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 同时加强抢救后心理护理, 进而实现最佳的护理效果。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护理体会 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健康需救的不断增长,疾病的变化,各种意外事故及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急诊医学也随之迅速发展。而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采取紧急而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为挽回病人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真正地降低急救病人的死亡率,为到院内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1 临床资料

本急救中心成立于2006年6月,承担对全市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重大伤亡事件实施紧急救援、指挥调度,开展伤病员的现场急救、转运和重症病人途中监护以及组织开展全市急救业务培训、急救医学科研等工作。中心有救护车8辆,医护人员20余人,司机9人,院前急救的救护车均安装有GPS卫星定位车载台,采用掌宽方式适时动态管理.指挥调度实行计算机受理、GPS卫星定位适时动态监控,电脑信息储存,从而使指挥调度科学准确、通畅快捷。救护车可以随时与中心保持联系,可以通过GPS为救护车指路,并能随时了解患者病情,提早做好急救准备。中心于2008年初至2008年底,共出车1498次,接诊急救患者1350例。在接到指令后,出车时间白天均在1分钟内,夜间为3分钟内。10-15分钟到达20公里内的现场,抢救成功率达97.7%。

2 讨论

2.1 院前急救护理的工作特点

2.1.1 呼叫紧急,无时间界限,护士必须随时处于应急行使状态,接到指令后迅速到达现场

2.1.2 护士要有能力护理急救各种病人,病人病种可以包括内,外,妇,儿,五科等多个专科。要有较为全面的护理知识和病情观察能力。

2.1.3 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要求果断,迅速,分秒必争,必须有熟练的各种操作技能,救护现场工作环境太多复杂,对创伤治疗护理可能导致感染,必须加强无菌操作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1.4 抢救中,所有用药均依据医生口头医嘱,护士必须保存用药后的空瓶,以备查询,记录。如情况许可,应做好抢救记录,另外护士有责任维持良好的救治环境,随时解决病人的需要。

2.2 影响院前急救工作的因素

2.2.1 人员数量不足,组织结构不合理

2.2.2 救护车辆状况不佳

2.2.3 急救药品,医疗设备不全

2.2.4 医护人员力量薄弱

2.2.5 全民缺乏急救意识

2.2.6 120指挥系统调度人员的交通路径不熟悉

2.3 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要求

2.3.1 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术

2.3.2 掌握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机理,应用剂量及观察要求

2.3.3 掌握院前急救中病人常见急诊的病因,病理,症状和使用,能熟练配合医生完成现场救治工作

2.3.4 掌握救护车内所有设备的使用技术,如除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

2.3.5 在执行抢救任务中,必须服从统一命令,不得擅自脱离岗位,随时解决病人的需要

2.4 院前急救的护理程序

当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是对病人进行体检,再进行护理措施实施,后转运和监护

2.4.1 护理体检

2.4.1.1 生命体征的判断

(1)判断意识 用压眼,呼叫,轻拍的方法;

(2)扪脉搏 扪及桡,A搏动,提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80mmHg

(3)测呼吸 节律,频率;

(4)测血压

(5)摸体温 触摸病人体温,肢体,有无冰冷,发凉,发汗,花纹;

(6)瞳孔 大小,对光反射,对称情况。

2.4.1.2 自身检查 根据病情对病人头颈部,胸,腹,骨盆,脊柱及四肢进行检伤。

2.4.2 急救护理措施 在初步体检后,护士应协助医生对病人进行急救处理,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给病人合理舒适的和观察维护生命体征的平稳等。另外,为烧伤,创伤病人松解衣服,协助电解颤EIG检查,也是必须要有的

2.4.2.1 病人的放置 对于轻伤或中重度病人,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护士将病人扶置成: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两种可以使病人最大程度的放松,并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的发生。

2.4.2.2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尽量采用静脉留置针,在转运途中,病人躁动,改变时,发生输液故障的几率低

2.4.2.3 对病情需要时,应松解或去除病人衣服,如病人重危,情况紧急,可直接剪开衣服争取时间

2.4.2.4 给予初步的清创,加压,包扎,止血后,抬上救护车转运

2.4.3 转运和途中监护

2.4.3.1 转运技术 搬动病人脱离危险区可采用抢运法,换扶法,手座法,担架使用

2.4.3.2 途中临护 病人进入救护车,救护人员要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对病人实施生命支持和救护

(1)心电监护,注意心率,心律,如有心率失常应与医生进行处理

(2)供氧及机械通气

(3)保持静脉通路畅通,一般急救性静脉通路要在上肢使药物尽快到达上腔静脉至心脏

(4)无菌操作技术,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达到医院内的无菌操作要求,护士要注意维护抢救环境,人员流动,谈话,带好帽子口罩,一份无菌药品一人用途中要注意观察神态,呼吸,脉博,血压,简要记录病情及急救药物,便于交接。

3 总结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中的最前沿阵地,搞好院前急救护理是可为挽回病人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真正地降低急救病人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为病人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在院前急救护理中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六个环节:(1)接好“120”电话,迅速调度;(2)争分夺秒出车;(3)确保通迅畅通,以便在途中联系患者及通知网络医院做好接诊准备;(4)准确进行病情判断,采取最佳的抢救措施;(5)及时准确记录完善护理文件。因此,我们只有扎实工作,积累经验,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急救护理事业,挽救更多急诊病人的生命。

参 考 文 献

[1] 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龄,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5月第2 卷 第5B期.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第3篇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是医院工作的缩影,也是护生实习最重要的科室之一[1]。我院是集临床、教学于一体的综合医院,急诊科设有内、外等专科诊室,急救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转归。急救护理是每个同学必不可少的实习内容之一,在长期带教中,我院积累了一定的急救护理带教经验,介绍如下。

1做好岗前培训,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带教老师讲解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介绍科室环境、抢救室和清创室的布局及其它科室的分布,使其适应环境,尽快进入角色。另外,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培养:随着医学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为了使护生对护理工作引起重视,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因此,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等是岗前培训必不可少的内容。

2 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的培养

集中向学生讲解急救护理工作的内容及其特点,强调"急"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动作迅速,反应敏捷。老师也应言传身教,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深刻领会急救护理工作的内涵,加强和深化专业认同感[2],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

3 熟悉物品的摆放,掌握仪器的操作

急救物品、药品、设备、器材做到"五定"。每班对物品的数量、性能进行检查、交接,并做好记录,保证100%的完好、备用状态。

4勤学苦练,提高急救技能

急救护理的实践性很强,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必须通过技术操作来体现[3] 。老师应先分解抢救的步骤,让学生学会单项技术后,分工配合,还要严格要求学生苦练基本功,以增强信心。熟悉并掌握各种急救技能操作程序和流程。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心肺复苏、吸氧、吸痰、心电监护等操作,在工作中严格各种查对制度及操作规程。带教老师一定要做到"一看二练三放手",并且"放手不放眼",对学生严格要求,如有错误及时给予改正。

5理论培训

由主管护师或护士长负责,讲解常见、多发的急危重症,包括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抢救方法、护理要点等。掌握急救药物的作用、剂量、给药方法和毒副作用等。

6掌握沟通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

急诊科的患者,一般情况下比较急或危重,患者及家属心理准备不足,又加之法律意识的逐渐加强,与医院之间存在信任危机,尤其不相信实习学生,更是拒绝学生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先让学生苦练基本功,提高技术操作水平;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护生在与患者的交往中,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对于患者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心,使得患者能够信任自己,配合治疗[4]。

7严格出科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急诊科的理论知识和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带教老师认真填写实习鉴定,对护生实事求是的综合评价,成绩记入护生鉴定表并交护理部。

8注意自身防护

患者在急诊科停留的时间短,我们对他们的身体状况也不了解,在操作别注意职业防护。如果发生职业暴露之后,应立即向离心方向挤压,流动水冲洗,碘伏消毒后包扎,同时向院感科或护士长报告,必要时抽血化验追踪检查。

9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急诊因其随机性、突发性、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和紧急性,致其带教时间与精力不足。老师在护送患者住院时,就只能在具体工作中带教:运送前,给相应科室电话联系,准备床位;在运送途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上下坡时要保持头部在上;交接时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管道是否通畅、固定,用药及检查、处置情况,随身物品等都要做详细交接,并签字保存。通过随时、随地知识的传播,使学生在工作中获取知识。

总之,临床实习是护理实习生教育的重要阶段,带教老师在临床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质量的高低和带教方法的优劣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为了保证护生在实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顺利地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需要制定出科学的带教管理方法,并加以执行。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2]许业珍,王建荣.ICU护士专业培训班教学过程优化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8,38(12):947-949.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68-02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创伤,发病突然,病程短促,病情复杂,危重程度高,因此,急救工作是挽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命的关键。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其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自2004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1例,现结合有关资料,就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急救护理做一些粗浅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4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共有1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我院抢救,其中男81例,女40例。21到55岁56例,55以上者17例,20岁以下40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152天。患者脑干伤8例,硬膜外、下血肿60例,脑挫裂伤31例,开放颅脑伤22例,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居多,其次是工伤,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

1.2急救护理措施:当患者到达医院时,护士迅速将患者送到外科抢救室,通知有关医护人员,同时立即采取初步的抢救措施:如给氧、建立静脉通道,备血,压迫止血,畅通呼吸道,迅速降低颅内压,强力脱水等,并积极做好实施确定性抢救手术的准备工作,密切观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建立颅内压监测系统。

1.3转归:本组患者经抢救脱险送入病房110例,死亡11例,急救成功率90.9%。

2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类根据Glasgon昏迷平分法分数在3到8分、昏迷在6h以上的患者,生命体征严重紊乱,并且危重程度高,病情变化迅速,统计资料表明,患者在2h以内得到急救死亡率12%,但若超过8h,则死亡率极具上升为78%,因此,不少专家学者反复论述强调“时间就是生命”的重要意义。我们在急救护理过程中,强调时间的概念,仅仅围绕急、快、准展开工作,同时迅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2.1积极主动的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基础,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效率和质量的保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思想上应有强烈的超强急救意识。同时,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发现,事先拟定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并在抢救中参照执行,有的放矢,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抢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还可以避免出现抢救过程中的混乱局面。具体做法是:①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②建立静脉通道,皮试、备血;③20%甘露醇脱水利尿;④观测生命体征;⑤遵医嘱进行各种治疗与护理;⑥剃头,头部降温;⑦颅内压监护等。

2.2熟练掌握对重型脑损伤患者病情的观测与判断:①意识是最重要的观察项目,常作为正确理解颅脑损伤程度最有价值的临床症状之一,需反复进行观察与对比,以判断意识是好转或恶化,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时间的长短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按Glasgon昏迷评分标准记分,可将意识状态分清醒、模糊、昏迷、深昏迷四级,如发现患者由清醒转为嗜睡或躁动不安,或有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时,应考虑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②瞳孔是患者病情直接的表现,其双侧瞳孔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应的改变提示病情变化。如:双侧瞳孔缩小提示脑桥损伤,双侧瞳孔不等大、且时大时小则提示有继发性脑干伤,因此,必须对意识、瞳孔进行持续动态的观测并准确记录。③其他呼吸、血压、体温、呕吐物、脑脊液漏等神经系统体征也是观察的内容,外耳道漏常提示中颅凹骨折,鼻漏常提示前颅凹骨折等。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旨在提高警惕,有时病情变化为时短暂,唯有在掌握受伤机制及病情归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及时发现,赢得抢救时机。

2.3熟练应用急救技能及检测技术:①呼吸道通畅的保持,充分给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均较严重,伤后由于颅内压增高,常伴有呕吐,舌后坠,有时咳嗽及吞咽技能障碍亦可发生,不能主动排除咀嚼道分泌物,呕吐物易误吸气管,引起肺的通气功能障碍,造成脑缺氧及肺部感染,引起继发性脑水肿,而加重病情,因此,必需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牵出舌头,将患者侧卧,严重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②减少出血,防止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预防颅内感染应放在主要位置,脑脊液外漏因任其外流,禁止堵塞、抽吸及冲洗,禁用力擤鼻、咳嗽,可用消毒卷带置于外漏道口浸湿后更换;有出血者可局部填塞压迫止血,对于外露的脑组织周围可用纱布卷保护,以防受压,外加干纱布包扎,预防颅内感染。③防治脑水肿,患者如无明显休克,头部应抬高15-30°以利静脉回流及减轻头部水肿,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是有效的脑功能复苏,常用20%甘露醇加压输注以及利尿药等,同时,严重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患者可采用亚低温脑保护,保持体温30-35℃,以减低脑组织代谢和氧耗量,增强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减少脑体积、降低颅内压,常用的药物有冬眠合剂I号(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及II号,用药20min左右,皮肤无寒冷反应后,即开始用冰袋置于四肢大血管处,或同时用冰块擦拭,冬眠降温期间,因注意观察病情变化。④手术配合,手术治疗对于急性颅内血肿,某些严重对冲性脑挫裂伤,是挽救生命关键性措施,患者入院后即应做好急症手术准备,如剃头、备血、皮试等。另外在抢救过程中,还要选用各种先进监护仪器和技术观察病情,分析病情,掌握病情的发展趋势,如重型颅脑损伤呼吸功能改变的监护,颅内压监测能确定反应颅内压的动态改变,其正常值在平静状态下〈15mmHg,轻度增高为15-20mmHg,中都增高为20mmhg-40mmHg,重度增高时〉40mmHg及时、准确的记录监测结果为了解颅内压,判断病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范文第5篇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事故也逐渐增多,交通事故院前急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院前急救是抢救病人的前沿,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具有很强的医疗性和社会性[1],本文通过对交通事故急诊出诊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总结道路交通伤的抢救措施及院前急救护理,最大限度地减低伤残、减少死亡,为进一步院内抢救争取时间,更好的挽救生命。

1 院前急救的特点

1.1 突发性:需院前急救的病员是突发的,时间、地点、人员不定。因此,增加了院前急救的难度。

1.2 艰难性:突发灾害发生的病原涉及的学科种类多,伤情重。有时是群伤,多发伤的病人较多,而院前急救的条件有限,因此,医护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和熟练的技能。

1.3 关键性:院前急救是第一现场的急救,是关键的抢救。如果院前工作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院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院前抢救是关键。

2 护理有效措施

2.1 出诊前准备是有效护理的前提:迅速带上急救物品及必要的医疗器械,车上机器处于备用状态。

2.2 出诊时护理是急救抢救时间的关键:护士到后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尽可能系统地收集患者病史,作出初步诊断,快速掌握伤情,初步评估病情,根据病情轻重,及时鉴别分类,对那些需要就地抢救的,及时施行抢救护理措施,如摆放、心肺复苏术、气道开放、气管插管术、建立静脉通道、止血、抗休克及心电监护。伤情评估决定紧急措施采取是否正确,对院内的进一步抢救有直接影响[2],协助医生抢救过程确保顺利进行。

2.3 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因突发事件使患者及家人出现害怕、紧张、情绪波动,在躯体和心理上都有创伤[3],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可消除患者的烦燥及悲观绝望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 防范措施

3.1 提高服务态度: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培养及训练护士沉着、冷静、果断、平和的性格,使护士有较强的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3.2 提高急救人员的素质:安排有丰富经验的护士出诊,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心肺复苏、中毒的急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复合伤的处理,提高业务能力。培养良好的急救队伍,良好的应急能力与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4]。

3.3 严格执行接交班制度:抢救物品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维修。急救物品做到百分百每班交接物品记录,机器设备完好。

4 院前急救护士素质的要求

院前急救要求护士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功、过硬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良好的协调能力及应变能力同时具有娴熟地使用抢救器材和各种急救措施的技术,掌握院前常见急症患者的抢救配合技术。各种常用药物应用与观察技术及各种创伤抢救的敷料应用技术。

5 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质量

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是非常重要的文书,要本着对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一定及时、准确地详细记录病情发展过程、治疗所用的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保证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完整的护理给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一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5],威胁生命的突发交通事故多大发生在院外,院前急救护理成为急救重要环节,而正确合理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的执行又是其中的重点。因此针对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的特点,要求急救人员时时处于备战状态,平时备急救器械及药品,用后及时补充,保证急救车能在2min内出发。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对患者的急救成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9~111.

[2] 邓虹,廖燕琼,李丽敬等.206例创伤院前急救体会[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1):69.

[3] 许敏迪.严重多发伤检诊与急救护理.临床医学,2005,25(3):90~91.

[4] 董惠翔,李安学,刘玉春等.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伤员的早期救治与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7,2(2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