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然科学的魅力

自然科学的魅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然科学的魅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然科学的魅力

自然科学的魅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然科学;学习兴趣;人格魅力

自然科学涵盖了很多领域,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地球科学等都包含在其研究范围之内。这么丰富的内容,让自然科学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千百年来,多少科学家其着迷,并用自己的力量,使其更加丰富多彩。自然科学的教学过程,更是一个传播自然科学的最佳途径,现在的孩子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中,也不能跟着远航考察船周游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坐在课堂里听着这些传奇的故事,学习这些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也是一件颇为受益的事。

一、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

现代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大多来源于课堂,由于很少能亲身体验大自然,所以老师的讲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呢,这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自然科学所研究的东西大多都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强的联系,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着些学科,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运用了这些方面的知识,电灯为什么能发亮,汽车为什么能开动,厨房清洁品为什么不能用到厕所等等着些问题,不仅能解答一些看似复杂的道理,又能普及生活常识,预防由于无知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那到底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呢,如果只是单纯讲解知识原理,一定是无比枯燥乏味的,别说是对风华正茂的孩子,就是对每天打坐的僧人也是一种挑战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投其所好,把文化知识和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联系起来,对那些复杂的概念理论理解起来也容易一些。我记得我们中学学习化学的时候,老师就把化学元素周期表编成歌让我们来边唱边学。这样只要能唱出来,就能记住数量庞大的化学元素了。

二、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良好的情感因素来自教师渊博的知识

在我们的学生时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老师了。如果碰到自己喜欢的老师,会更认真的听他讲课,认真的完成这科的作业,甚至有意的模仿老师的漂亮字体,可见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一名能征服学生的老师,一定有着他自己独特的魅力,但这魅力的源泉,必定是渊博的知识。老师在授课的同时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很深的影响,如果他用自己的心在讲课的话,学生必将感受到感情。

人是感情的动物,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投入感情的时候,必定比无心的去做要收获的多。一名优秀的老师,对学生一定是有感情的,而这感情来自于他渊博的知识,并不是说有知识的人就一定感情丰富,但是如果一名老师真的热爱他的职业,他对他的学生必定是有感情的。

(二)情教合一能够发挥教师的情感素质

带着对学生们的爱来讲课,学生们当然也会回应这份爱的。情教合一,能够发挥教师的情感素质。而这种情感素质就像是一种催化剂,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传统的课堂有了更温暖的东西,不再只是授与受,而是温暖的付出和感激的接收。有人说文学的东西感情更为丰富,相比之下,自然科学的东西可能更为“冷”一些,在授课时老师可能很难像教授文科那样,有更多抒发感情的地方,这种认识岁不无道理,但是也实在是片面了些,虽然说自然科学可能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维,但是这种理性运用在对科学的严谨上是没错的,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只有这样的严谨,而没有丝毫感情上的互动,可想而知,这个课堂该是多么的乏味。

(三)情感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

把情感教育和科学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是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值得称颂的教育方式之一。老师在传授自然科学的时候,不再是冷着一张脸,说:“这个公式很重要,把它背下来”,而是很生动的跟学生说,为什么电流的单位是安培,为什么这个公式很重要,怎么做才能记得准又不用死记硬背,老师鼓励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是轻松的,不是死气沉沉的,每个学生的脸都是灵动的,而不是呆滞无神的。

这样的课堂还会有学生睡觉吗,还会有学生不听讲搞小动作吗,我想应该是不会的,面对这样风趣幽默的老师,他们应该生怕漏掉一句搞笑的话吧。其实,情感教育和科学教育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学校的宗旨都是教书育人,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才是重中之重,光有文化没有做人的德行,面对真诚的老师,再淘气的学生也不会无动于衷的。

三、挖掘深层情感根源

自古老师就是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对这个职业的内容的概括,从这个概括,也可见这个职业的神圣性。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使命,老师担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每一名合格的老师都会抱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能就是由于他们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行为,就会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老师会把情感教育和科学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除了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要给孩子们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吧。在挖掘了这份情感的深层根源,不得不让人们对这份职业有了更多敬意。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怀有这样一份情愫,那么他们教过的孩子,即使不能成才,也绝对会是一名善良的人。

总结:

自然科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聪明的老师运用在教学中的重要体验。把情感教育和科学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其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集中体现。一名有着个人魅力的老师,一定懂得怎样将他渊博的知识和风趣的授课方式结合起来,也必定对学生有着深切的感情。自然科学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自然科学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在没有条件带领他们走进真正的大自然中时,就竭尽全力帮他们打造一座梦幻的自然世界吧。

参考文献

[1]冯文全.现代教育学[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09)

自然科学的魅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变量;魅力;解决问题;后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23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149

数学家把世界抽象成数与形、逻辑与符号等数学语言,世界需要计算和实证,所以数学在科学领域中一直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包含着一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转换成数学来描述,都可以用数学来刻画和演绎。因此,喜爱数学的人,觉得数学有无穷的魅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但是,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对于摸不着数学门路的人来说,数学可能成为不可逾越的难关。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高考时数学考过1分、19分和69分。可见,学习数学会和不会的巨大差别。有人甚至说:“一入数学深似海,从此幸福是路人。”所以很多人对数学的专业研究望而生畏,不敢涉足。可是,那些看似万分难解的抽象概念和复杂推理,对于谈数学变色的人来说,确实难如登天,可对于数学爱好者来说,却正是数学最吸引人的地方。

以数学中的变量为例,就可以看出数学的难学之处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是数学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从函数概念开始的变量数学,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函数在代数中起着纽带的作用,从微积分、极限、排列组合、数列这些相对高级的代数,到不等式、方程、代数式这些相对初级的代数,它们都离不开函数知识的支撑。从函数开始,数学中的变量出现成为常态。诸如因变量、自变量、中间变量等,成为函数中不能缺少的概念,也使数学的难度和魅力同步增强。

一、数学中的变量使数学应用到更多的科学领域

不言而喻,数学中的变量使数学能够把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实际事物进行一种数学简化,这样就能够使数学应用到更广阔的科学领域。

所谓的常量,指的是在数学问题的研究发现过程中出现的那些保持恒定不变的量。常量数学属于初等数学时期,时间上大概从人类产生到17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初等数学,一开始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常数、常量和没有变化的图形,接触的都是有关数字和形态的感性知识。大约到了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几何学,这是初等数学时期的一个转折点,就是数学从具体的数字、实际的生活内容转变成了抽象的线条和理论。至此,初等数学才开始进入了真正的创立阶段。在实际的生活应用中,经过不断发展和交流,算术、代数、三角、几何这些独立的数学分支才相继出现。但是,从数学的整个发展历史来看,这一阶段的数学完全属于初等数学,或者说就是常量数学。常量数学是数学的基础,现在中小学课本中的有关内容,都属于常量数学。常量数学按照主要学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萌芽阶段、几何优行阶段和代数优先阶段。常量数学的发展和完善,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进一步激发了数学的发展,变量数学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立和产生的。所谓变量,指的是在数学问题的研究发现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可以取不同值的量。变量数学属于高等数学时期。变量和常量之间的关系是:变量是常量的高级形式,常量是变量的特殊呈现,在初等数学中出现的主要元素都是常量,而在高等数学中,以常量为基础,以变量为主要研究对象,常量和变量在高等数学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变量数学出现的社会基础,是十六、十七世纪经济的繁荣和航海、军事等方面的发展,技术科学的进步推动着数学不断向前演变。已经成熟的初等数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复杂的经济生活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大批的变量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变量和函数的引入成为数学发展中的新突破。

正是变量的引入,使17世纪以后数学的发展趋势向科学数学化的方向发展。正因为如此,数学的活动范围扩大了,在数学领域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革,从事数学研究的人员增加,数学著作得到广泛的传播,数学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

二、数学中的变量使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变量数学的渗透使数学的思维形式有了新的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了数学的面貌,改变了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常量数学,诸如代数、几何、三角等,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变量数学中找到了便捷的解决途径。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过程,一直是自然科学积极探索和描述的对象,但由于变化过程的复杂和各种不确定性,一直是自然科学的难题。但是,人类对变量的掌握和运用,为解决这些难题找到了根本的方法。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讲,变量数学从本质上看,是辩证法在数学上的成功运用。恩格斯对此曾明确指出:“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可以说,变量数学使数学如虎添翼,使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三、数学中的变量使数学的后续发展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变量数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使数学后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数学后续发展的基础,是数学中的函数,数学的这种特质,也使数学在自然科学领域被广泛地应用和发展。比如,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就离不开函数,因为变量数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数学建模作为一种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手段,已经应用到各个科学领域。形象地说,数学建模让数学家变成了化学家、建筑学家、金融专家等,甚至心理学家。通过数学的思考过程,用数学的方法和语言,把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抽象和简化,建立一个数学模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个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要利用适合这一模型的数学工具,在对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并提出假设的基础上,描述各种变量和常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正是这种抽象的涵盖性,使数学的后续发展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总而言之,变量数学使数学应用到更多的科学领域,使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使数学的后续发展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自然科学的魅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理化学 生物物理学 物理医学 天体物理 经济物理学 军事科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72-01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简称物理。它既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带头科学,它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的研究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涉及八个重要领域――农业、能源、材料、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

一、物理学与数学

物理与数学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两者密不可分。如:物理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模型、数学方法去处理;同时,物理原理也为某些数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向,从而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1.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为数学打开了新天地,促使数学不断向前发展。如:向量理论的建立,最先使用向量运算的是用来研究力,牛顿的研究加深了对向量的认识。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的产生,使数学物理添加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也为物理提供了研究的对象,在对现象的研究探索中形成了理论。科学发展表明:物理给数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而数学物理的内容越丰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越强。当今物理的数学研究对数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是产生数学的新思想、新对象、新问题以及新方法的一个源泉。

2.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数学家。牛顿就是其中一个,也是最有成就的一个。且不说由他建立的经典力学至今仍是物理的入门学科,他在数学方面的贡献也堪称经典,他的二项式定理、无穷级数、微积分历经三百多年仍是现代数学必修的内容。物理学家高斯早先也是从事数学研究,甚至被誉为“数学王子”。

二、物理学与化学、生物、医学

1.从最本质出发,物体的分子结构(原子结构)决定了他们的化学性质。而物体的分子结构(原子结构)恰恰是物理的范畴。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性(金属性,非金属性)就是用物理原理解释的,还有八电子稳定结构等,在本质上的联系必然导致深层次的关联,所以产生了物理化学这门专业。衍生出的应用学科有:材料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及化学基础。

2.物理学与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各层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利用放射性核素对植物种子、幼苗、植株等进行辐照,使其基因变异以获得优良的品种。

3.物理学与医学。现代医学对物理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狭义的物理医学就是理疗学,即把物理因子作用于患者,对疾病有辅助治疗或缓解的功效。常用的物理因子有声、光、电、磁、热等。还有用来进行活体观察的声学显微镜,就是利用声波来获得微观物质结构的可见图像技术,它是集声学、压电、光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等成果于一体的高科技仪器;物理医学最有代表的协会有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分会和中国康复医学会。

三、物理学与天文地理、能源乃至社会经济、军事科学

1.物理学与天文地理。天体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研究天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和演化规律的天文学分支学科,是利用理论物理方法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和过程的一门学科。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研究黑洞和宇宙起源大爆炸原理,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物理学和天文学之间一直存在着根本性的联系,它促使两位当今世界顶尖的天体物理学家合作,从物理学观点出发,来阐述天文学的前沿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压水堆核电站,就是核物理的应用。

2.物理学与社会经济。物理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生活必需品和工作必须品,在方便了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物理学发展越快,科学技术程度越高,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越大。有人把经济学比喻为“社会科学中的物理学”,把物理学比喻为“自然科学中的经济学”,经济学家也喜欢自比为物理学家。1995年,经济物理学这一交叉学科已正式命名成立了。

3.物理学与军事科学技术。回顾人类战争史,从部落时代的石斧青铜到封建皇朝的长矛弩弓,从热兵器时代的炮火纷飞到高技术战争中的光电声磁,无一不展现着物理学对军事的巨大魅力。战争中的开路先锋导弹、战机, 军事火炮、 战舰、 微波电子炸弹、 夜视装置、美国正研制的“合成视觉”等,哪项军事武器的发明不是物理学在其中占主导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四、物理学与文学

1.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探究声、光、电、热、力等自然现象最基本的内在规律,而文学大多又恰恰以描绘自然现象,尤其是古典诗词,它往往无意识的借助物理知识来描摹物态、阐明事理。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为什么会有“暗香来”,如果运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可谓浅显易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如果运用光的反射、力的作用效果对诗句进行分析欣赏,则欣赏水平会得到更好的深化,如果没有这些物理知识,就不会对诗中意境有深刻的领悟。

2.古诗词与理论物理的思维方式是相通的,都隐含了人生哲理与语言艺术。原中科大博导范洪义说:“物理学家是描绘自然规律的画家,是注意聆听自然韵律的音乐家。”他常告诫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物理的同时勿忘学习博大精深、魅力无穷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他说:“它们与理论物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量事实表明,物理思想与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有人统计过,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及医学奖,甚至经济学奖的获奖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学的背景。难怪国外有专家十分尖锐地指出:没有物理修养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

参考文献:

自然科学的魅力范文第4篇

自然科学的特点就是可以借助即时高效的试验来说明道理,这一点是它不同于哲学、语言等人文科学的区别。也正是因为这样,自然科学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更便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实验操作,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也为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治学作风开了一个好头。小学科学课堂实验要具有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要具有一定的简洁度,让学生便于操作;要有启发性,让学生在实验中明白探究的目的;要有科学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习惯。《凸透镜成像》是一个经典的物理实验,教师在教学时把这个实验引入到课堂中来。首先,教师利用教室现有的投影机实物,让学生观察投影机的镜头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投影机的镜头要用凸透镜呢?”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已经进入想要探索的状态,此时,教师介绍了“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课本情境图,并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教师主要巡视学生实验的过程,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同时,引导学生按照课本的实验步骤一步步探究,并且要认真填写课本上的表格。实验操作课堂,也要有引导和激趣的过程,同时教师要更多地走到学生中间,帮助学生指点迷津,引导学生朝着实验要求的方向不断深入。当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并引导学生集体总结实验结论。实验课的课堂评价要在总结结论后,让学生充分反思和自评,谈一谈自己成败的关键在哪里,同学之间也要互相补充评价。可以说,科学课堂上的实验,是学生探究科学世界的手段,而非一场游戏般的演绎。要达到这个目的,评价与反思是最重要的。

二、联系生活,指导学以致用

科学课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可以说只要我们用心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有趣的科学知识。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拓展学习范围,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课堂上学习过的科学现象,并尝试应用这些现象和原理为生活服务。比如学习完《不平静的地球》一章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作业“向家里的长辈讲解地震的原因,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观点,他们说的对吗”。学习完《建筑与简单机械》后可以引导学生回家找找自己坏掉的机械玩具或者废旧钟表,试着拆开来修一修或者改装一个新的玩具出来。诸如此类,以学生便于操作、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科学,对科学探索和科学知识保持一颗永久的探索和服务生活的心。

自然科学的魅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探究能力 创新素质

一、前言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极具代表性的学科,揭示了生物的发展规律与生命科学的发展历史,与渊源深远其他学科相比,生物学尚处于发展阶段,对知识创新的要求较高。结合目前高中教学的主体要求,将知识创新能力作为一种素质来培养,从而提高高中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实现终生学习的目标。生物学科使我们认识生命、了解进化的一门工具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对生命科学的客观认识,有益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二、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影响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因素分析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受学生因素的影响较深。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兴趣取向和现有的知识掌握情况等,都是学生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由于生物课是一门高中阶段才开展起来的新课程,其内容的新颖程度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正是这种吸引力决定了学生接触生物课程的初期态度。高中生思想意识相对成熟,对知识的具有一定的判别能力。因此,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这种思维特点,制定以现有知识水平为基础的引导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开拓思维的重要手段。

生物课程本身是在其他相关学科奠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生物学科的诞生本身就是知识创新的代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向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了解生物学的发展背景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会知识创新发展的魅力。此外,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部分,培养的是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的积累,为今后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生物课程的结构和内容都是影响学生对待自然科学态度的重要因素,并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中产生深远的认知影响。

三、培养高中生创新素质的生物课堂教学活动探索

1.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

生物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科的最基本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方式施展的平台。根据新教改的要求,强调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提倡教学方式的转变,高中阶段的生物课教学活动,也要围绕着这个中心来开展,以问题探究式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机会。

2.问题生成

从课程引导的目的来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掌握水平,来设计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总结和归纳能力,从而自发的生成新知识的探求心理,从兴趣上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的生成,是以探究为中心课堂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3.假设的检验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独立的思考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多提假设性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倡学生进行自我检验,通过资料查找和整理,来收集支持个人观点的证明材料,检验个人假设的真伪,也可以通过动手实验来得出相关结论,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完成独立自主学习的素质培养。

4.结论的表达

在课堂上无论学生个人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都要鼓励和提倡学生大胆的表达出来,向其他学生和教师说明个人观点,从而得到他人的帮助,修正个人思维,完成整个问题的建立、解决、验证、和结论得出的整个过程。在结论的探讨过程中,通过争论、评价和反思,形成思维的碰撞,得到认识上的提高。

四、培养高中生创新素质的生物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落实到实践中的生物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添加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重点的教学元素,设计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手段,辅助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生命科学的浓厚兴趣,实现终生学习的素质要求。

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活动设计为例,通过对蛋白质和核酸基本概念的了解,深入提问,让学生思考两者中哪一个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在学生大胆讨论的同时,介绍利用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研究基因复制的问题,给学生以实验性引导。进而思考实验的详细设计思路,并通过个人的努力去完成它。与此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材料的选取,为什么选用噬菌体,有学生来阐述实验设计概念和选材理由,进而将实验付诸于行动,得到教学活动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目标和个人创新能力的鼓励和培养过程。

五、结语

通过对生物课程新教学模式的讨论,本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设计探究式教学的主体流程,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素质为最终目的,开展全新的生物课理论学习与课程实验。将自然科学所蕴含的知识内容,以逐步递进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并注重学生知识面的培养,从而形成知识的广泛积累,缩短与新知之间的距离,体现了生命进化与学习循序渐进的共性特点,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