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创新;思路

群众文化是指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群众为主体,以群众的自娱自乐为主导,以满足群众自身的精神生活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通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可以有效地宣传国家和党的政策、方针,能够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养,陶冶人们的情操,引导人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先进文化建设。伴随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需要我们创新群众文化工作思路,与时俱进,要有现代文化创新的远见卓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群众文化才可以发展的更广泛、更健康。

一、推进群众文化创新的意义

(一)是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需要

(二)先进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推进文化创新是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先进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长期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涤荡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文化,在吸收世界有益文化成果的同时抵御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始终保持我国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在指导下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因此,只有坚持以为指导,大力推进群众文化创新,使先进文化充分反映时代进步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变动中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需要

推进群众文化创新,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社会越发展,对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要求就越迫切。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迫切要求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体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扩大,迫切要求培育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相适应的文化生产力和影响力。可以说,只有坚持群众文化创新,才能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人们精神文化消费的层次越来越丰富,对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的要求越来越多样,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无论是古代作品还是现代作品,都要求以新的内涵来提升、新的形式来表现、新的手段来传播。只有大力推进群众文化创新,创作和推出大批内容生动健康、形式新颖多样、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二、推荐群众文化创新的思路

(一)推进群众文化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是群众文化创新的核心,是群众文化发展的根本。要通过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内容创新,使我国群众文化产品更加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讴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讴歌火热的现实生活。要通过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内容创新,使我国文化产品更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分反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充分反映革命文化的优良品质,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二)推进群众文化形式创新

在长期的群众文化活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经验,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形式,每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形式都是人民群众文化选择的结果,都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比如通俗文艺,亲切、生动,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与情感;广场文艺具有公共性、大众性等,开放程度高。所以我们要引导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创新,有机结合多种文化形式优势,提高群众文化的参与度,“文化的享受不仅在于它的内容,还在于它的形式,具有参与性才是真正的享受。”,真正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发展。

(三)推动群众文化特色创新

“文化是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等相互作用的产物,它的生成和发展无不带有地方特有的传统引证。”文化积累越浓厚,地方特色越鲜明、越独特。建设大众文化、发展群众文化,离不开地域文化传统。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要注意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我们要切合时代特点,发掘时代元素,将时代因素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要注意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突出地方特色与时代主旋律,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引导。

(四)推进群众文化主体和发展机制的创新

群众文化的参与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他们的身上普遍存在有文化修养不高、价值取向缺失、文化视野狄窄和文化观念落后等不利于群文发展的因素,而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都是关系到文化创新的主要因素。所以,如何摆脱这些不利的要素,让人民群众能积极主动的去接受新的群文信息,创新自己的群文理念才是重点。另外,推进群文的创新,还需要有群众文化创新的机制和体制来保证,转变群文创新观念,拓宽群文创新思路,才能正确地推进群文创新。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群众文化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要切实开展好群众文化工作创新是关键。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用现代文明和技术改造传统的群众文化,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指导群众文化的创新,充分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魏维.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思路[J].大众文艺,2013,18:20.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思考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日益强烈,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群众文化活动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是人民群众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最易于接受的一种形式。新的发展形势,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要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繁荣,有新突破、新作为,实现“两个文明”共同发展。因此,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摆上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之间的冲突也愈加明显,群众利益矛盾的激发和扩大,导致现有社会现象愈加复杂,人民群众之间变得相互猜忌,相互指责,相互抨击,愈加的不信任。人民群众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这样一个日益抑大的生活压力之下,人民的心态,心性开始变得浮躁,在某种消极的因素影响下,住房危机、金融危机、事业危机等各种危机,无处不在的激化矛盾,人民群众的不安情绪和不平衡心理愈加明显,压力逐渐扩大,民众需要宣泄不满情绪,就会导致不和谐妁因素发生。所以,要改变这种不安的因素,改善此种社会矛盾,就要提高群众的文化知识,提高群众的社会认识,从而才能使得人民群众公平、正常、客观的看待所面临的问题,和谐社会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的进步。由此可见,提高群众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远大而深远的意义。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保障和前提是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不是一步到位,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群众文化的提高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群众文化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群众文化的教育,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信息的传递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文化通过群众这一媒介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因此我们要广泛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使文化中心、文化馆、文化站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让群众文化得到有效的发扬和传承,让促进和谐社会这一精神深入人心,得到广泛民众的支持和认可,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发扬和传承,将改善、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丰富其精神内涵,升华其精神境界,进而改变社会风貌,为构建积极的和谐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从经济角度来讲,群众文艺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中制定产业战略之后,我国群众文艺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向导并不断接受市场洗礼与选择。因此,群众文艺发展应始终以服务为中心,逐渐提升群众文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及市场观念;积极构建健全的服务行业运行制度,借助市场运作模式刺激群众文艺的消费热情,在市场经济回报中逐渐提高与改善服务质量;正确处理服务关系、明确服务对象、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信心,确保以高质量的服务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因此就要不断的创新理念,有针对性地促进群众文化协调发展,借助国家主导的作用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发展主导文艺的过程中,应重视对民间文艺的传承、扶持与保护,积极为民间文艺提供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舞台,确保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始终活力十足。让大众文艺呈现出前景美好、市场广阔的特点。总而言之,大众文艺、传统民间文艺、国家主导的文艺,各有优点,他们依次主导了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在实际发展中,应重视三者的同步协调发展,最终确保群众文艺的健康、全面发展。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范文第3篇

群众文化队伍是群众文化专业干部和业余骨干集合而成的。群众文化工作队伍素质的强弱优劣,直接影响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因此,要繁荣群众文化,就应该重视群文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进一步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政治意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群众文化工作,要立足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创新工作研究,要以全方位的文化服务和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不断增强群众文化对大众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不断丰富不同层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要切实实现依法治文,科教助文,产业兴文,努力构建与现代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其次,要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牢固树立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文化馆(站)的重要任务是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辅导和培训活动;搜集、挖掘、整理群众文化艺术资料;培养群众文化艺术人才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群众对文化艺术品位的追求也在日益增强,对文化艺术的鉴赏能力也在与日俱增,面对现状,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来说,不仅要拥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还要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还要具备“一专多能”和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因此,我们要不段加强学习,用新知识、新信息充实自己,掌握各艺术门类发展的新规律,在工作实践中总结新经验新方法,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发挥文化馆的阵地作用,努力做好免费开放工作

如今,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正在全面推进,它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免费开放工作,有助于提升群众的的文明素质,是促进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落实文化惠民工作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不仅充分认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利用文化馆的阵地作用,发挥人才优势,切实把免费开放工作做实做好。首先,免费不能免责,保障免费开放制度的顺利实施。如何在更高程度、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给予群众免费的文化关怀、文化滋养和文化享受,同时为之提供科学有效的的管理保障,这是文化馆人不可越过的问题,需要运用填密的思维和长远的眼光进行规划与解决。既要拓展馆外服务领域也要细化馆内服务项目,切实将免费开放工作做活、做细、做实,让“免费开放”这个文化磁场吸引人、影响人,使其逐步形成一个城市文化核心区的良性发展态势。因此,做好免费开放工作,要有面对多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还要采用多种,做好广泛的宣传引导工作,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印象度和美誉度,保障免费开放制度的顺利实施。其次,服务艺术是提高群众满意率的有效手段。如何提高服务质量,避免群众纠纷,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笔者认为,群艺馆(文化馆)工作人员在为到馆群众服务的过程中,言行举止要格外稳妥,注意语言美行为美,以求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最高的服务满意率和最高的社会美誉度。一是要使用文明服务用语。与进馆群众交流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态度要不卑不亢、谦虚诚恳。表达要文明礼貌、恰到好处,既能显示出文化馆服务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又能给进馆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恰当的微笑服务。通过微笑服务可以提现出对群众的尊重、友善和关怀,同时也能体现出群艺馆(文化馆)工作在人员个人的良好修养和内在品质。从而可以调高服务质量那英的群众给予的良好口碑。再次,免费更需要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并保证财政补贴足额到位,保障免费开放场馆的正常运转。财政支持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可以是群众享有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助推作用。同时,公益文化设施的长期运作需要一个强大平稳的支持平台,这一平台便是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因此,政府需要建立财政支持的长效机制。免费开放之后,文化馆的各类安防、服务措施都需要改进,工作人员的数量也应相应增加,财政补贴的及时足额到位成为了免费开放工作推行的关键。另外政府应该在场馆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造场馆、展厅面积较小且存在安全隐患的场馆,以满足免费开放后参观人员安全的需要。

三、结语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范文第4篇

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经济建设、改革发展如果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最终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深入持续地进行。内蒙古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证明,正是各族群众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从欠发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增强发展的主动性和紧迫感,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内蒙古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各族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不断增强,社会才更加和谐稳定。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的背景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推动内蒙古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万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000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民群众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民生工作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放眼世界,那些只重视经济增长而忽视民生改善的国家,最终都会陷入经济社会乱局。把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就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获得了实现发展目标的制胜法宝。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坚持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作为各级干部最重要的政绩,全面落实执政为民的发展理念,着力为困难群体办实事、办好事。实施了“两免一补”“七件民生实事”“十项民生工程”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针对内蒙古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集区脱贫难度大的实际,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努力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同步。近年来,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各项民生指标却节节攀升,充分表明内蒙古的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福祉的过程。

展望未来,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内蒙古依然要践行经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首先,要牢记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促进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财力保障、奠定物质基础;其次,要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解决好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靠广大人民的创新精神、创业活动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再次,要把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继续做好就业创业、脱贫攻坚等重点民生工程,让全区各族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范文第5篇

一、公益性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7年6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首先,文化事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通过深化文化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贯彻以人为本要求的表现形式。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凸显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纽带,是社会和谐的剂,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播先进思想、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紧密结合的,体现了文化发展以人为本的特征,凸显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公益性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社会文化事业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与完善,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文化馆就在这方面展示它的职能特征并发挥了主导功能作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性质规定文化馆是社会文化的组织、辅导、示范者的职能特征,它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它是在业余时间把人们集中起来参加唱歌、跳舞、看戏等各种文化活动,让他们从中得到娱乐休息,从而消除疲劳、调剂精神,它是群众文艺创作的辅导者,文化馆有目的地向广大群众普及文化艺术知识和技能,提高活动质量和水平,这样的工作任务自然而然地体现在文化馆职能特征的辅导工作上了,它是社会文化活动的开展和示范者。

二、如何开展好公益性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文化馆的职能特征决定它是政府设立的专门从事艺术教育的机构,因而它在内部机构上设置有文艺辅导、文艺创作、美术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部门并拥有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曲艺、等方面的专门艺术人才。因此,作为以文化艺术为载体的文化馆,它为全民审美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资源优质。

面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良好时机,群文工作者如何自觉面对群众,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同时建设好文化馆,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阵地永远坚固,对作为公益性的文化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文化馆应致力于公益性文化活动发展和繁荣,致力于把文化馆办成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在资源共享、文化共建,提高社区文化品位,繁荣社区文化,提升社区文明,增加社会文化实力等方面取得突破和作出积极的贡献。

以扬州市江都区为例,当前,文化馆主要在四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是以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扬州市江都区文化馆在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连续十二年策划、组织、实施了十二届“新春乐”大型广场灯谜会;九届中国・江都花卉节开幕式广场文艺演出;八届“知音之夜”广场少儿音乐会;三届“和谐之春”江都知名歌手广场演唱会;三届“帝景蓝湾”杯少儿才艺大赛;每年承办、协办十多场“广场彩虹”系列广场文艺演出等,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以文化主题服务政府中心工作。配合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清风龙川和谐颂”―廉政歌曲大家唱暨江都市廉政歌曲征集颁奖晚会,配合党建工作,开展“党旗飘飘”红歌演唱会,配合水务局开展水法宣传,承办“水之春”大型文艺晚会等十多场大中型主题文化活动。“我们的节日―端午”大型文艺晚会;配合精神文明建设,开展送戏下乡以及“双百”广场文化活动等,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建设营造了社会氛围,提供了思想保障。

三是以文化“申遗”促进传统文化保护。认真抓好全市社会文化、农村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申报工作,编撰、出版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江都市资料汇编》,《扬州毛笔制作技艺》被确定为国家第三批“非遗”保护名录、《丁伙龙舞》被确定为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承办了“江都工艺美术(非遗)精品展示会”等。目前共有“非遗”保护名录国家级4项,省级3项、市级4项,县级16项,在全省名列前茅。

四是通过文化交流扩大地方文化影响。积极辅导江都区红枫艺术团和舞娃舞蹈艺术培训中心,选送节目参加省、市比赛,舞蹈《乡之韵》获江苏省舞蹈“莲花奖”第二届社会舞蹈比赛常青组银奖、舞蹈《乡之韵》获“幸福扬州・快乐金秋”扬州市第三届老年文艺大赛“琼花奖”一等奖、舞蹈《茉莉花开》获扬州市第三届广场舞蹈比赛一等奖等。在参加第七届扬州市少儿艺术节中,获得一等奖6个,二等奖32个,三等奖20个,文化馆并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好成绩。

三、公益性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底子薄,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保障全民实现平等享受文化权利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1.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公益性文化单位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应有作用,削弱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由于条块分割,行政化的资金拨付和使用方式,缺少决策的科学性,监管就更难实现。此外,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监督机制、信息传播机制、公共文化设施的日常管理运营机制等都不太完善。资源整合能力不强,影响了江都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2.文化自身体制缺活力,内部运行机制落后,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文化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江都区文化馆虽然有在职人员19人,但是专业人员不足40%,特别是在舞蹈、表导演、戏剧曲艺、文艺创作等一些专业门类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现有专业人才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缺乏整体活力和竞争力。

3.文化权利保障难保证,如我区有许多高档娱乐场所,收费偏高,只适合部分经济较好的群众,阻碍了多数民众的平等享受文化权利。而面向残疾人士、少年儿童、低收入人群的文化活动相对较少,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没有在实质上实现全民平等。

(二)解决办法

1.加大政府财政力度,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适当增加其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预算,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大投入,夯实公共文化事业基础。积极做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根据财政部、文化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美术馆 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精神,将文化馆免费开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2.合理运用资源,改革管理机制,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文化馆要积极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文化下农村、进社区新方法和新形式,建立多功能厅、“非遗”展览厅、舞蹈房、培训室,建立轻骑兵文艺演出小分队、流动展览队、流动培训队,为群众提供公益性演出、展览、培训,逐步提高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

3.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