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青山区;2013年;死亡病例;分析

我们将2013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青山区所辖15所医院报告的931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发现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大多数,男性死亡明显高于女性。我区居民人口死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首,其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

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通过国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青山区所辖15所医院报告的931例死亡病例。病例分类及死因分析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分类原则为依据,以报卡第一诊断进行统计。

2 结果

2.1性别及职业分布 909例死亡病例中男性445例,女性261例。男女比为1.70: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人员为主,其次为机械制造加工人员、电力设备安装运行供电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

2.2年龄分布 931病例中年龄2d~88岁。各年龄死亡构成见图。分析可见70~75岁组在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75~80岁组,再次为80~85岁组,这三个年龄组在死亡构成比中占49.62%,而且病例所患疾病多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病死率较高。

2.3主要死因构成及顺位 本次调查发现,我区人口死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首,其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见表1。

3 讨论

驻区医院网上直报的死亡病例疾病构成虽不能代表群体水平,但可以反映我区人群主要疾病的情况。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从性别上看,死亡病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由于男性工作、生活、心理压力比女性大,容易引起像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吸烟、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导致癌症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女性。提示男性要随时调整身心状态,要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第2篇

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按照卫生部(CCD-87)17大类整理分析。

结果:2012年宝应县报告死亡数6799人,粗死亡率7.43‰ 。其中男性3689例,粗死亡率8.03‰;女性3110例,粗死亡率6.82‰。2012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6.50岁,男性74.98岁,女性78.51岁。主要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意外伤害。占总死亡数91.09% 。

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为宝应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强安全意识,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伤害的发生率,以达到有效降低居民死亡率的目的。

关键词:居民死因监测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13-02

死因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监测项目,对辖区内的居民进行长期和连续的人口学监测及全死因监测,掌握本地区人群死因动态变化,发现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可以为更好的制定疾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为了解宝应县户籍居民死因动态变化及构成,现对宝应县2012年生命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死亡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系统的人口死亡监测资料,所有死亡资料均经核实整理后统计。人口资料来源于宝应县统计局,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标化。

1.2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按照卫生部(CCD-87)17大类进行死因归类。

1.3统计分析。采用Excel、死因监测数据清洗等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数据统计。

2结果

2.1死因概况。2012年宝应县户籍总人口数为91.5473万人,其中男性45.9532万人,女性45.5941万人。全部死亡个案6799例,粗死亡率737.44/10万 ,标化死亡率为538.85/10万。其中男性3689例,粗死亡率802.77/10万,标化死亡率为670.47/10万;女性3110例,粗死亡率682.11/10万,标化死亡率430.18/10万。

2.2主要死因顺位。前五位的是恶性肿瘤、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伤害。五种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1.09%。男性死因顺位与全县的死因顺位一样,女性稍有不同,见表1。

2.3各年龄组死亡情况: 5-14岁组死亡率最低,为1.42/10万;大于等于65岁组死亡率最高,为 556.76/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74.96% 。

各年龄段首位死亡不同,0―1岁组为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1―4岁组为伤害,5―14岁首位为恶性肿瘤,15―64岁首位为恶性肿瘤,大于等于65岁首位为心脏病,见表2。

2.4恶性肿瘤死亡情况:2012年宝应县报告恶性肿瘤死亡2183例,死亡率为238.46/10万其中:男性1383例,死亡率为300.96/10万,女性800例,175.46/10万,恶性肿瘤前五位是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直肠癌;女性恶性肿瘤的顺位和恶性肿瘤顺位一致,男性稍有不同,见表3。

2.5期望寿命和主要疾病减寿情况:平均期望寿命为76.50岁,男性为74.98岁,女性为78.51岁。减寿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男性和总减寿顺位相同,女性的减寿顺位稍有不同,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见表4。

3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宝应县居民死亡率在65岁以后急剧上升,男性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社会压力较大及特殊职业有关,还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如酗酒、吸烟有关。前五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五种疾病死亡人数共占全死因人数的91.09%。潜在的寿命损失年数前五位分别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中恶性肿瘤损失寿命最为严重,尤其是男性居民。损伤和中毒所导致的早死是低年龄组死因的首位原因。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宝应县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恶性肿瘤是死因顺位和减寿顺位的首位。恶性肿瘤的顺位是胃癌、食道癌、肺癌、肝癌、结肠癌,提示宝应县居民消化道肿瘤的死亡率很高,可能与水系和居民喜欢吃腌制品有关;肺癌的发病率为48.53%。脑血管病在死因顺位中排第二,提示我们加强健康宣教,使居民自觉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损伤和中毒在减寿顺位中排第二,导致的早死是低年龄组死因的首位原因,一定要引起重视,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死因监测分析是评价一个地区公共卫生和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手段,也是评价卫生保健工作成效的依据之一。针对慢性病的防治应采取各种预防途径,如社会保障、环境治理、健康知识的宣教、居民自觉地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的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和期望寿命的延长。

参考文献

[1]周金意,向全永等2007年江苏省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江苏预防医学2008,12,19(4)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339.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2(b)-127-02

为了解住院患者主要死因构成及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病死率的有关对策,为本地区高危病种的防治、卫生保健措施的调整及医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本院1997-2008年4 325例住院死亡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1997-2008年住院患者共195935例。选取4325例死亡患者的原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1.2 分类方法

死亡分类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9、ICD-10的分类原则。有多种疾病的按第一诊断统计。

2 结果

2.1 性别构成比及病死率

住院患者、死亡患者性别构成比及病死率见表1。由表1可见,195935例住院患者中,死亡4325例,平均病死率为2.2%,其中,男性死亡2 878例,病死率2.66%,女性死亡1447例,病死率1.65%,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

2.2 死亡年龄结构

住院死亡患者年龄最大99岁,最小3 h.各年龄段死亡人数及构成见表2。

2.3 死亡原因

患者死亡原因构成及排序见表3。

3 讨论

3.1 男女病死率分析

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从事风险行业的人数比女性多有关,另外,一些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行为也可能造成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某些疾病的男性患病率比女性高。

3.2 死亡年龄构成比分析

从死亡年龄构成比看出。12年中70岁以上的老年死亡人数构成比每3年提高3%~7%,80岁以上老年死亡人数构成比每3年提高3%~4%。而70岁以下患者死亡人数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0~9岁患儿死亡人数构成比下降最明显,每3年下降4%~14%,因此,应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现象,积极开展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卫生保健意识、防病意识,加强老年病的防治研究。延长老年人的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全社会都应关注的事情,更是医疗卫生工作者今后的重要任务。

3.3 死亡原因分析

3.3.1 从死亡原因构成看,首位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病例的27.56%,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病已成为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将心血管病的防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卫生保健意识,推举合理的饮食,推广全民健身运动。更好地预防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

3.3.2 损伤和中毒位居死亡原因构成比第2位。近十多年来,机动车辆急剧增加,而公路发展和管理相对滞后,部分驾驶员交通意识差,酒后开车、无证、无牌驾驶、疲劳驾驶、不带安全带、驾驶摩托车不戴头盔等违规行为,致使交通事故频发;近年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忽视安全生产和防护措施,工作人员未经正规培训,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缺乏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意识,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强交通法规及安全生产的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加强行业的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70-02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某大型医院2004~2008年住院病人病案,经过微机处理输出的卫统4表《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统计报表,内容根据 ICD-10 疾病分类编码标准进行分类,资料完整、准确可靠。

2 结果与分析

2.1 某大型医院2004~2008年共计出院人数221070人次,其中收治住院病人数208310例,累计前十位出院疾病人数为177274例,占出院病人数的80.19%,这前十位疾病占全院出院人数比例最大,是该院防治工作的重点。见表1:

2.2 前10 位疾病顺位排序变化:从表2可看出,消化系统疾病 2004~2008年连续五年位于第一,泌尿生殖疾病在前二年位于第一,后三年降至第3;呼吸系统疾病有上升趋势,2004、2005年排位第三,2006~2008年位次上升为第二;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位次波动较大:损伤中毒疾病位于第4,肌肉骨骼结缔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神经系统疾病基本上位次不变,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从第9位降至第10位。

3 讨论与建议

3.1 (1)近5年来该院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呈直线上升趋势,并一直居前10 位疾病病种之首,5年来共收治患者26925例,其中以胆石病和胆囊炎、肝疾病病人为主,这种疾病主要与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此种疾病的宣传,广泛开展群众性健康知识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保健知识,合理改善饮食结构,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2)呼吸系统疾病5年来共收治患者23717例,主要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为主,生此种疾患的大多是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在春秋交替时节,由于儿童体质较弱、免疫功能较差,稍不注意,身体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发展到必须住院治疗,建议家长应注意加强防范措施;其次是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随着老年化人群的增多,患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人数也逐渐上升,60岁以上的人群最多,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做好儿童及中老年人疾病的防治工作。(3)居3、4、5位的是泌尿生殖疾病、损伤中毒和肿瘤疾病,泌尿生殖疾病主要以女性盆腔器官炎性疾病最多,病情复杂且多样化,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疾病之一;近几年由于私家车的增加使车流量增大,车辆的巨增、驾驶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交通安全意识淡漠、交通管理水平滞后等等原因,造成伤害所致的疾病迅速上升,5年来损伤和中毒的前2 位外因是骨折、颅内损伤。成为危害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因素,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意外伤害的发生是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因此,根据我区的地理环境,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种车辆的管理和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在对社会进行综合治理的同时,把安全法规教育工作放在首位[1]。肿瘤在前10 位疾病中位居第5,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肿瘤病人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类疾病对人类的危害相当大,所以提示我们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层,要重视肿瘤学科的建设,开拓新技术,使肿瘤病人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这前五位疾病共计111517人次,占全院出院人数的50.44%,建议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对这五种疾病的技术力量,从人才引进与培养及设备的购置方面均应倾向这些专科。⑷循环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结缔病、传染病和寄生虫、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分别居于后5位,由于居住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迅速加快。近几年来,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心脑血管、高血压疾病逐渐走向年轻化,患病人数逐年增加;肌肉骨骼结缔病主要疾病是椎间盘疾患;传染病和寄生虫以病毒性肝炎为主,此种疾病虽在近五年排序中稳居第八位,但患此种疾病的人数在不断增多,值得我们关注;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居第九位,从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此种疾病呈下降趋势。根据后5位疾病的简单分析,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制、开发和利用,加大宣传防癌科谱知识,注意饮食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避免水源食物等环境污染。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定时体检,而医疗和科研部门应加大预防、保健工作的经费和人员的投入,以减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分析,前十位疾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我们一方面应在科室建设、人才培养、设备购置等与医疗有关的工作中,加大对前十位疾病的投入,加快研究对疑难病症诊治的新方法。在加强科学研究,积极探索新技术、新疗法的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健康知识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保健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合理改善饮食结构,做到早防早治。另外医院应根据前十位疾病构成的变化规律,及时配备相应医疗设备,加强其疾病的防治和动态研究,保持已有的优势,拓宽服务范围,既要抓重点科室的建设,也要抓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3],以不同的治疗方法来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志娟.2000 - 2004 年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06,13(1) :88 - 89

[2] 邢庆芳,黄慧.我院住院病人主要疾病及死亡原因分析.中国病案, 2007, 8(5):42

[3] 庞翠萍.2001-2005年某院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统计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007, 14(2):170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预防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c)-0066-03

Clinical efficacy and lung crushed prevention of PRVC ventilation mode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COP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U 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