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人教育教学思想

个人教育教学思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个人教育教学思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个人教育教学思想

个人教育教学思想范文第1篇

大学生人格素养是未来社会将勇挑重担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心理品质涵养。它不但体现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个体人格方面的道德约束性,还体现未来社会职场所要求的在个性品质方面的一种内化趋势,通常呈现在个人气质、性格品质等先天素养条件,以及后期现实社会中的经验、道德标准等。由此可知,构建良好的学生人格素养,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达成的,必须需要经过漫长的、繁杂的、渐变的过程,它可谓是系统性极高的一项大工程,而政治课教学则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素养的重要载体。

1 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格素养的主要表现

1.1 生活方式趋向于贪图享乐

现阶段,大学生通常在经济上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大部分完全由父母去负担他们的消费。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社会所流行的商品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念,在学习为主的校园里刮起了一股股享乐主义、求欲望满足、求奢侈华丽之风。

1.2 思想政治素质整体偏低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政治意识、政治思想、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综合表现,它将在长期内影响一个人的政治活动与政治追求,与个人命运共始终。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集中表现为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识、态度、觉悟和参与情况。部分大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缺乏长远打算、远大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大的动力。

1.3 情感心理不成熟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他们在思想、心理、情感、人际及发展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日益呈现多样性、层次性、差异性和多变性。这些表现直接影响其人际关系,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包容心和同情心,不懂得尊重别人和帮助别人。

2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格素养的策略

2.1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关注社会生活实践

政治课教师要强化政治理论知识的教学力度,让学生们真正领会和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及精神实质,并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和处理现实问题,让他们在纷繁复杂社会中,学会如何正确分析和清楚理解社会百变的现象;让他们懂得用最冷静、最稳妥、最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人生。最终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智慧思维能力,明辨是非,强化健康人格,树立的自觉性、积极性。

2.2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政治教学

思政课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党的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24个字。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实到政治教材、课堂教学中,可以牢固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促进学生的微观认同和微观践行、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真正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形成正确政治信仰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随着社会复杂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由过去的整齐单一向复杂多元转变,各种思潮,各种观念相互激荡,正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认识,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政治素养,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的思想,从而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他们进行人生选择。

2.3 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会给大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当然,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素养,必须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人格素养的形成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政治课教师要尝试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因为健康的心理离不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助于解决心理问题。而健康的心理能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有助于将正确的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补充,理想信念教育趋向于利用说教、灌输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而忽视他们的心理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则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有利于完善人格,改善心理状态。因此,政治课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因素在理想信念形成中的基础性功能,以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个人教育教学思想范文第2篇

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家思想一直是教育的主导思想,儒家人格思想一直是做人的指导标准。但在现代语文教育中,由于对传统教育过激的批评,导致了儒家人格思想远离了现代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的嬗变和断裂。如何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充分发挥儒家人格思想的教育价值,是摆在语文教育改革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儒家人格思想的现代价值

从普适价值来看,儒家人格思想重视现实中的个人道德和人格修养,强调伦理道德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对人格构建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儒家思想不仅在中国具有普遍认同感,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较高的认同度。世界各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教文组织曾多次发起有关孔子的学术会议,给予儒家思想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儒家思想不仅影响了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对当今世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特殊价值方面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多元化的文化和思想冲击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民族精神的缺失,这就需要从基础教育上入手,重视儒家人格思想的现代价值,重拾传统民族精神,孕育儒家文明国家,使其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

二、语文人格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嬗变与断裂

(一)语文文本的的嬗变

随着白话文在“文白之争”中的胜出以及科学教育方法的引进,我国语文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忽略了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嬗变。不可否认,白话文与汉字拉丁化在语文教育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对文字认识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进而造成了语文教育中传统的失落。语文文本的嬗变使得语文教育中断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过激的白话文替代行为对语文教育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这使得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深邃的民族精神和思想被剥离出来而无法得到传承。语文文本从文言文向白话文以及汉字拉丁化的嬗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语文人文主义教育的断裂,进而导致了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二)工具性对人文性的弱化

从古代语文教育来看,其注重儒家思想的融入,强调文以载道,主张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语文教育中,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鲜明地体现了古代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从现代语文教育模式来看,语文教学更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强调语言的实用价值,忽视了语文教育的修养陶冶价值,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彻底分开来,偏离了“文以载道”的语文教育本质方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体现语文的知识之学、技能之学和训练之学,而语文中的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则被工具性彻底压制,造成了现代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弱化,以及语文本身育人功能的丧失。

(三)科学教学法对传统母语教学法的完全替代

在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对人文和精神的整体感知与涵咏体味,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使学生学到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文本能够触动学生的情意和心灵,使其在文本所展现出的精神里得到熏陶和感染。现代语文教育的科学教学法虽然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但夸大的科学教学作用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语文教育中文化与思想的塑造功能。夸大的科学教学法遗弃了母语传统教育的精华,忽视了教学艺术的开发与学生人格培养,最终导致语文教学失去了“育人”功能。

三、儒家经典诵读在语文人格教育中的探索

(一)儒家经典诵读的意义

首先,从文化的角度而言,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儒家经典集中了我国学术思想的精髓,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载体,因此基于儒家经典的语文教育是对传统民族精神的弘扬,是传承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方式;其次,从语言的角度而言,以文言文为基本形式的儒家经典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积淀”了大量的、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的典故、词语、成语、俗语、词章等,形成了凝练、典雅、纯粹、古朴的语言风格,充分体现了民族语言的特点,对学生语言积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再次,从语文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作用而言,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古典文化在道德伦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将“伦理道德、仁爱孝悌、尊师重道、刚直守信”等理念视为做人的根本。研究表明,人的是非观与习惯不是天性,而是教化的结果,因此从这点来看,儒家经典诵读在构建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传统语文教学方法——诵读回归的必要性

从语文教学的本质看,诵读这一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诵读对于思维能力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同时开发左右大脑,能够增强人的记忆力和陶冶情操。儒家经典著作从文化特征看属于“乐感文化”作品,这个特征使得学生在诵读儒家经典的过程中,能够进入和体验作品情感,体悟作者情思和文本的意义。叶圣陶先生对经典文言文诵读做出过这样诠释:“诵读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最后,从诵读的效果来看,儒家经典文言文的诵读能够增强学生的文言语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诵读方法分析

从语文教学的过程来看,儒家经典诵读可分为教师引导诵读和学生自主诵读两种方法。教师引导诵读是先由老师亲自吟诵,把文本中的神情趣理表达出来,给学生做出示范,并且要注重吟诵过程中吐字发音准确、清楚,引导学生进入境界。学生自主诵读是在老师进行适当点拨后,学生自主完成吟咏和感悟,与文言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通常步骤可分为三步,即初读感知、精读感悟、熟读成诵。

语文教育的两大功能是外在实用功能和内在陶冶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应该呼吁儒家经典的回归,增强语文的人文性,为培养全面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艳梅.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个人教育教学思想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教学目标;人格培养;教学方式;黄金阶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中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环境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现代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为顺应时展的需要,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进行及时调整,提出可操作性及行之有效的方案为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而奠基。可是当下有些学校仍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没能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把握住学生思想、人格完善提高的黄金阶段。为社会提供培养出具有更高政治素质的人才储备刻不容缓。

1.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关注

1.1学校教育目标存在些许偏差

教师教学方案的实行与学校教育目标的提出存在必然联系,部分学校提出的教学目标具有较注重分数,而忽视了人格的教育目标导向,导致一些教师为达成学校的教育目标采取了不适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学方案,致力于政治理论的灌输及考试分数的提高,将思想政治教学人格培养这一功能弱化。

1.2教师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较改革后的教学观念来说相对落后,执着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浅层次上的表意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侧重于将政治理论的灌输及政治素养的培养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向,忽视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这一实质性目的,教师教学观念的相对落后导致教育出现些许偏差。

1.3教师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政治理论晦涩难懂,它所向学生展现的理论观点多是社会生活现象的抽象总结。学校部分教师不懂变通,始终以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显然这样一门来源于实际又超脱于实际的课程仅仅使用说教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以达到进行人格培养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

2.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人格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2.1社会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实现,全球实现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相互流通和传递,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及人格上的迅速发展的高峰期,这是一个吸收外界思想进行自我人格塑造的良好契机。同时这个阶段的中学生缺乏明辨思维,文化多元化的现状也极易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还会使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受到挑战。

2.2部分学校功利化教学带来的影响

时展为学校提供更高层次的教育及文化氛围的同时,也对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水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检验人才培养程度高低的可见性成效之一是学生成绩的高低。一些学校出于对自身长期发展的考虑,将学校的升学率提高视为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部分学校在升学率的作用下,在学生成绩提高的虚假外衣下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使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失去作用。

2.3家庭环境带来的影响

父母的行为,家庭的氛围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产生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及教育环境,往往忽视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在人格养成的过程中缺少由家长带来的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这种让孩子在学校单方面受教育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人格培养的实效。

3.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人格培养的对策

3.1推进教学改革,重视人格培养

学校及教师应端正教学态度,将教书育人这一理念贯彻始终,要意识到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是中学生健全人格,实现教育“育人”理念的主要阵地。学校应推进教学改革,以“育人”更替以“分数”作为教育目的的培养目标,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学人格培养职能的作用,促使学生具备健全人格,并以此作为学校间竞争的更有利于学校自身长期良性发展的优势,回归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质目的。且让学生在有健全人格的前提下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3.2更新教学理念,加强人格培养

教师应明确思想政治教学的人格培养的职能才是这一课程的精髓所在,更新教育观念不仅是为了教师自身对时展的调整和适应,更是为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但也要注意扎实过硬的政治理论基础是实现这一课目人格培养职能的奠基石,要将理论与职能相融汇才能让学生人格健全的发展。在青少年思想、性格形成的黄金时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人格的塑造及培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和健全人格的人才储备军。

3.3教学方式灵活化,促进人格培养

在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要发挥时展的优势,在良好的社会和文化氛围下,通过先进的理念及先进的教育技术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整改。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容纳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理解,而非单纯的进行理论灌输。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顺应时展的要求,具有过硬政治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够将政治理论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塑造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慕欣茹.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塑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张龙梅.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7.

个人教育教学思想范文第4篇

一、人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它有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个性心理特征,由气质、性格、能力三方面组成。另一方面是个性意识倾向性,由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动机、需要等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个体思想品德、政治认识、政治立场。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们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实现主客观统一的过程。通过改变人的思维,来改变个人观点、认识、个性倾向性中的信念、态度、世界观、价值观等内容,提高主体认识水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活动。

二、人格定义及健全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固有特质,包括气质、性格、需要、动机、能力、理想、价值观等。人格是一种动力组织,决定了人的独特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

(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健全人格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心理。它表现为两个方面:1、各个内部心理的构成因素,都积极主动的健康发展,例如智慧和才能、需要和动机、理想和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性格和气质。相互促进、完整平衡,既情感丰富、感觉敏锐,又理性智慧、头脑睿智;2、表现为知、情、意、行在构成个体心理活动的过程中,相互协调、知行统一、表里如一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最显着的特征是: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安排自己的生活,正确看待过去,智慧面对现实,理性畅想未来。健全人格体现了个体内部心理各因素的完美的协调、统一,使得人们可以睿智自信的面对困难和挑战,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二)健全人格的特点体现为:1、人际和谐。人格健全者心态稳重、成熟自信,有自己正确的思维与实践方式,善于和谐的沟通与交际,懂得尊重与被尊重,包容力强、心胸开阔,具有人际吸引力。2、心境平和。健全人格者拥有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他们自信并内心强大,善于运用自信心和成熟稳重的思维,合理调适内心世界,并指导实践活动。实现真正意义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3、积极运用个人能力。人格健全者对未来成就充满美好的憧憬。通过满足实现美好未来这一成就动机的需要,与自身经验能力相结合,不断的激发兴趣、维持动机,形成良性循环,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从而进一步激发探索兴趣,最终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

(三)现代大学生人格缺陷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1、表现:(1)自我观念泛化。现代大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认知、判断指导思想和行为实践。这种强烈的自我观念与过度的自我接受结合时,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就转变为扭曲的、过分的自我中心状态,使其在实践中认不清现实、盲目狂妄自大、难以倾听他人意见等,使其遭受挫折与失败。(2)理性经济人导致个人主义倾向。理性经纪人假设认为人的动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这样的假设使复杂的人性简单化,忽视了人在群体中会受到文化习俗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忽视了伦理和自律在规范人的行为方面的作用。随着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社会化过程加速,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会助长其个人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忽视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自我中心,我行我素。(3)人格自卑学生由于生活、学习等方面因素,缺乏自信,表现出思想消沉、谨小慎微、意志力薄弱、敏感多疑、回避交往、行为被动等现象,不能客观全面地对待自己。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只看到自己的短处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甚至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较,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持有消极的评价。

2、原因分析。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就目前来看,中国社会大背景依旧是在拿分数高低来判断学生优劣。它决定学生的人生未来和发展方向。在这样的背景驱使下,教育狭义的将智慧定义为智力,而忽视了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道德境界的提升,即通过认知―实践―体悟―移情,使学生真切地把握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灵魂净化,思想升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道德教育对于自身价值观体系的内化作用。当学生遇到问题依然不能从以往的教育经验中获取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

三、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途径

(一)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人格的自我教育分为三个环节:1、是自我反省。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看到他人的不足,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缺点和不足。2、是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客观、正确评价自己不褒不贬。3、自我调节。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之后,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人格完善的前提。

(二)改革和完善大学教育体系。现在的大学教育只注重政治信仰,以及道德原则的教育,没有建设健全的人格培养机制,使学生学会如何使自身适应社会,因此,应当适应现实需求设立学生初涉社会的引导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进一步培养健全人格。

个人教育教学思想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健全人格;因材施教;更新理念;分解目标

一、引言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关乎大学生日后的发展,还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序发展,甚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应该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更应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格塑造的意义

人要想立足于社会,以健全的人格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给予正确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因此,可以说,塑造健全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为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提供方向与标准,同时也能够为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提供方法与路径,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人格培养提供方向与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施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改变其个人观点、认识、信念、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武装其头脑,提高其情商,塑造其健全人格。在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提供十分明确的方向,并能够提供一定的标准: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等各个要素协调发展,平衡发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规定的培养方向,也是衡量健全人格的最主要的标准。

(二)为人格培养提供方法和路径

人格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需要有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路径。而思想政治教育恰恰为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提供了这个方法和路径。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或辅导员会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大学生,为大学生树立德育榜样,促进大学生人格的有序发展。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正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之一。当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方式与方法都将为培养人格提供良好的途径,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意义非凡。

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来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需要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更新理念,具有创造性;分解目标,实施阶段性。

(一)因材施教,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由于受教育背景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与德育素养也各有不同,人格发展势必不同。如果针对所有的大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便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最大化。为此,高校辅导员应该因材施教,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每一名学生都能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比如,有的90后大学生性格叛逆,桀骜不驯,如果我们采用说教的方式,不但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还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为此,可以采用迂回战术,先肯定他们,认可他们,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之后再将他们个性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指出来,使他们心悦诚服。

(二)更新理念,创造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世纪是个性化的时代、信息化的时代、创新性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改变。为此,高校辅导员应该不断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创造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可以通过很多的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举办艺术节,培养学生艺术感悟能力与欣赏能力;可以开展爱国诗歌朗诵会,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开展节日征文,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通过新媒体来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学习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辅导员只要能够更新理念,便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无时无刻,可以精彩纷呈。在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完善了人格,发展了综合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三)分解目标,阶段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全学生人格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将这个巨大的目标加以分解,分阶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够一步步实现最终的目标,从而真正健全学生的人格。比如,可以按照大学四年来划分阶段,每一学年为一阶段,制定学年目标;也可以在每一学年内划分小目标,以便于实现小目标。以大一阶段为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可以定为最基础的爱国目标,即通过各种爱国主义的活动与教育形式来使学生对于祖国升腾起更大的热爱之情,每个月都可以组织爱国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将爱国由口头升华到内心,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可以说这是人格健全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最低的要求。如此一学年下来,爱国主义情感这一宏伟的目标也能够细化、落实。

四、结语

塑造健全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因此,希望本文的论述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高校层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及时发现学生人格中的缺陷和不足,并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其综合素质,塑造其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周桂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机制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