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洋渔业的重要性

海洋渔业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渔业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洋渔业的重要性

海洋渔业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一、各级政府和渔业船舶管理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做好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海洋渔业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明确海洋捕捞渔业单位负责人和各渔船船长,为该单位和该船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该单位和该船渔业生产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各渔业单位、渔业村要实行渔船编组出海生产,杜绝单船到海上作业,并确定海上安全生产指挥船和组长,落实安全负责人(安全员),具体负责渔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三、凡是出海的渔业船舶,必须进行渔船财产保险,配齐各种通讯、导航、消防等安全设备,同时持有航行、捕捞等各种有效证件,经渔港监督部门签证后,方可出海生产。

四、凡是出海船员,必须经过海上安全知识培训,具有相应资格,并参加人身船东互保后,方可出海从事渔业生产。

五、渔民在海上作业时,要严格遵守渔业船检部门核定的抗风等级,合理舾装,使渔船始终处于适航状态。

六、渔船进出渔港必须遵守渔港管理章程及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在海上航行、生产、锚泊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谨慎驾驶,专人了望,显示号灯、号型,按时收听海洋天气预报,密切注视海洋天气、风浪、区域变化和周围船舶动态,加强通讯联络。

七、渔船应在规定停泊区内停泊,并留足看守人员,加强值班、了望,显示相应号灯、号型,注意潮汐涨落和风流变化,防止断缆、走锚、失火、盗窃等事故发生。未经渔港监督部门批准,不准在港内测试航速、回转性能试验等工作。渔船进出港口必须以安全航速行驶,进港船应避让出港船,包括超限船、失控船。

八、出海作业的渔船进入邻国12海里领域及特定水域内,不得从事捕捞、污染、买卖、破坏等活动。急需进入邻国港口避风、修理、救助的渔船,应事先报告,获准后方可驶入。

九、沿海乡村及渔船管理单位要及时了解渔船出海生产情况,出海渔船要主动汇报。一旦发生险情,编组船队要首先进行自救、互救,同时向周围船只和海难救助机关求援。任何船舶和海难救助机关获悉求救信号后都要奋力参加救助,并按规定及时向渔港监督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十、渔业船舶修造企业应当经国家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认可,并按照认可的资质受理渔业船舶的修造业务。凡未取得认可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从事渔船的修造业务。修造后的渔业船舶,须经渔船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坚决取缔“三无”船舶和无经营执照、无技术许可证书的造船厂、修船点。

海洋渔业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阳江 渔港 渔业 渔区

渔港是集渔船停泊与避风、渔货装卸、物资补给、冷藏加工、流通贸易、船网工具修造为一体的渔业综合生产基地,是渔业生产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沿海防灾减灾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是渔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渔港建设,一大批渔港设施不断改善,在防灾减灾、保障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服务渔业、致富渔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阳江市地处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是广东省的海洋渔业大市,其渔港建设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阳江市渔港资源状况

阳江地处广东西南沿海,是海洋渔业大市,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鱿鱼、鱼翅、对虾、花蟹、马鲛、牡蛎等,有全国最大的吊桩牡蛎和泥蚶养殖基地、闸坡海水网箱养殖基地、广东省重要对虾生产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阳江水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连年居广东前列,素有“广东鱼仓”的美誉。据统计,2014年,全市水产品总量119万吨,增长3.5%,全市海洋捕捞产量为37.9万吨。现有海洋捕捞渔船4262艘,吨位20.3万吨,功率38.4万千瓦。其中60匹马力以上的渔船有1609艘,功率35.8万千瓦,拖、围、刺、钓作业渔船齐全。拥有钢质捕捞渔船623艘,功率18万千瓦。

阳江市共有7个渔港,分别是闸坡、东平、对岸、江城、溪头、河北、沙扒渔港。其中,闸坡、东平渔港是国家中心渔港,沙扒渔港是国家一级渔港,溪头渔港是省一级渔港,对岸、河北渔港是省二级渔港,江城渔港是省三级渔港。全市渔港水域总面积4.53平方公里,有效停泊面积1.906平方公里。渔港有效停泊面积占水域总面积的42%。

近年来,阳江市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主要包括渔业码头、防波堤、环港道路、执法办证中心、防波堤灯塔、渔用通讯导航设备等配套设施建设。由农业部批准立项,并于2010年12月31日前下达过全部或部分中央资金的渔港建设项目主要有: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项目,沙扒国家一级渔港建设项目,东平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项目和东平渔港国债建设项目。渔港建设总投资13515.7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440万元,省配套资金459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647万元,县镇级838.72万元。

二、阳江市渔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渔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阳江地处热带、亚热带,每年平均受到热带气旋的袭击达5至7次,热带风暴、海潮等自然灾害对渔港的基础设施破坏十分严重,部分码头、堤岸崩缺破损,航标损坏,致使渔港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全市7个渔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港池航道浅窄的现象,平均每年淤积厚度达0.1米,由于长期没有清淤经费投入,港池航道淤积比较严重,退潮时渔船容易搁浅,大马力渔船出入港口需要等待涨潮才能进出港,作业时间受到极大限制,十分不便。全市渔港只有不到2平方千米的有效停泊区域,已远远不能满足渔民生产需求。

2、渔港防灾减灾能力不强

自实施省人大2010年渔港建设议案后,阳江的渔港建设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全市大部分渔港建设标准低、防灾减灾能力弱,避风抗风条件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如东平渔港只能抗击10级以下的强热带风暴,每遇热带气旋袭击时,为了确保安全,渔船要转到附近渔港避风,“回自己的家”成为当地渔民一直的期望和梦想。全市渔船安全防风泊位仍非常紧缺,防波堤、码头、护岸逐年老化,破损严重,渔港码头泊位不足。大部分渔港没有配备完备的通讯、消防和环保设施,也没有相应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支持。

3、渔港维护资金扶持乏力

渔港临近出海口,常年受强台风和风暴潮袭击,由于缺乏资金和专项护养经费,这种“缺钱建港、无钱养港”的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渔港普遍港池、航道淤积严重,港堤逐年老化,渔港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此外,执法经费落实困难也影响了渔船渔港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4、渔港经营方式单调,产业链短

阳江市渔港普遍存在功能单一,产业结构简单,产业链短,效益不理想。现有的渔港大多数只是停泊渔船的自然港湾,其功能过于单一,虽在防灾减灾等方面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比较单一,投资者即使想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渔港,因为盈利方式单调,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等原因,导致资本回收周期长,资本增加值低,投资产出比例失衡。

5、渔港建设投资渠道单一

渔港水工部分的防波堤、码头、护岸、港池航道疏浚等工程,以及陆域部分的道路、水电、通讯导航等公益性设施,需要政府投入资金进行建设。由于投融资机制不健全,渔港建设缺少广泛的社会参与,政府作为唯一的投资主体,加上阳江本身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负担比较重,往往建设资金不能有效保证,维修保养资金难以及时落实,配套及附属设施等建设无法及时跟进,这影响了社会资金投资建港的积极性。多元化建港投资机制难以形成,使得渔港建设进度受到影响。

三、加强阳江市渔港建设的重要性

1、加快渔港建设是实现全市渔船安全避风的需要

由于阳江市现有渔港港池小、标准低、布局不合理等原因,强台风来临时,大多渔船只能到外地港口避风,不仅提高了避风成本,还增加了许多不安全因素和纠纷。抓紧建设安全的避风良港,已经成为全市渔区广大干部群众最强烈、最迫切的愿望。推进阳江市渔港升级和标准化建设,既是解决全市长期以来渔船安全避风和渔港避风能力不足矛盾的关键性举措,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渔区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2、加快渔港建设是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和带动渔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受资源和空间的影响,近海渔业捕捞已呈逐步萎缩趋势,水产养殖业规模又受到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制,目前阳江市传统渔业的发展空间已相当有限,靠近海作业的渔民收入明显降低,渔民转产转业困难;加上阳江市在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等方面发展明显滞后,直接制约着渔业生产和渔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渔港标准化建设,通过港区陆域开发,对于促进渔业产业升级,有效延伸渔业产业链,带动临港工业和加工贸易、运输、旅游、休闲渔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加速渔民转产转业,推进渔区新农村建设,实现渔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加快中心渔港建设是发展海洋经济战略的需要

阳江市面向南海,连接珠三角和港湾,岛屿众多,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但阳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海洋产业质量不高,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不强。以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提高海洋渔业发展水平为契机,加快渔港建设,发展海洋渔业和现代渔区经济区,拉动渔港周边海洋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对于全市拓展发展空间、巩固渔业大市地位和实现海洋经济强市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加快阳江市渔港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完善渔港管理制度

制度是渔港管理的基础。根据目前渔港管理的现状,紧密结合发展实际,加快制订出台阳江市关于渔港建设和管理办法的规章制度,明晰渔港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保障投资主体的利益和渔港的安全运行。各建成渔港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制定渔港章程,并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批准后颁布实施。各渔港主管部门要根据政府颁发的港章,研订具体的相关管理细则或规定,并根据规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渔港船舶停泊、装卸、签证、安全等管理制度,使渔港管理有法可依。

2、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是做好渔港管理的重要支撑。要抓住当前国家和省高度重视发展海洋渔业和渔港建设的大好机遇,千方百计地争取项目和筹措资金,推动渔港标准化建设和升级改造,增建避风港和停泊锚地。要推进渔港安全监控网络建设,加快渔港公益性设施建设和航标、通信、消防、环保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渔港防灾减灾和安全避风的能力。与此同时,要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积极推进现代渔港经济区建设,为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渔业提供发展平台。

3、找准定位协调错位发展

每个渔港都有自身的比较优势,由地理位置、资源配置、投融资状况、渔港运行的硬件、软件环境决定。阳江市各个渔港必须依托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各个渔港所在地的自然资源、技术条件、社会经济资源等优势,明确自身定位,相互之间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局面,形成互有分工侧重又协调发展的沿海城市渔港体系和渔港经济体系,有效增强各渔港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4、深入探索渔港管理模式

对于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建议渔港建设单位转换为管理单位,代表政府行使渔港资产管理权,加强渔港正常性管护。对于政府投资形成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渔港垄断经营资源,要利用市场手段加以盘活,实现“以港养港”,尽可能减轻政府的压力。对于渔港陆域开发,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工商企业参与。对于二、三级及以下的渔港,渔港所在地的乡镇要指定或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切实做好渔港的日常维护工作,使其充分发挥服务功能。

5、积极创新渔港投资机制

目前,资金问题是制约阳江市标准渔港建设的一项主要因素。渔港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且投资金额较大,加上建成后的维修费用,如果单依靠政府投资,对各级财政压力较大。应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盘活渔港存量资产及周边土地、海域,新增土地补偿建设渔港公益设施等措施,吸引工商资本投资建设渔港和发展渔港产业。同时,要积极探索标准渔港建成后的运作机制和管理办法,保障标准渔港正常运行,服务于渔船安全锚泊和渔港经济的共赢发展。

6、大力保障渔港管理经费

渔港是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到渔港避风、鱼货销售、生产补给的渔船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个地区,渔港的维修、清淤和养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必须要以公共财政作保障。要借鉴山东、天津的做法,把渔港维护和渔港管理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全额保障经费,满足渔港正常管护需要,促使渔港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 陈自荣、王刚:我国渔港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2010(28).

[2] 李权昆:从产业群视野看渔港经济区建设[J].开发研究,2005(1).

[3] 于龙梅、栾曙光:我国渔港发展现状及等级划分[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

海洋渔业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海洋经济

论文正文:

海洋经济渔业补贴问题及对策

一、中国渔业补贴的现状与基本框架

1.中国渔业补贴的现状。

中国渔业补贴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增加渔民收入,改善渔民生活,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1世纪以来,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进行补充修正,并已出台《渔业发展计划》、《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区域发展规划》和《中国中长期渔业科技发展规划》等法案,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向前迈进。与此同时,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渔业的扶持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1999年中央政府对渔业的财政投入为2.06亿元,2000年为3.16亿元,2001年为4.44亿元,2002年增加到10.67亿元,2003年超过12亿元,2004年达到12.6亿元,2005年为10.8亿元。20022008年中央财政专项用于支持渔业的财政资金达273.15亿元,其中2008年131.8亿元,比2002年增加121.13亿元。2010年仅农业部渔业局归口管理的基建投资和财政资金就达1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重点加强了水产良种繁育、病害防治、水产品质量管理、渔业资源养护、水产科研、渔港和渔业安全、渔业执法装备体系建设和渔业柴油补贴等行业发展瓶颈领域的支持力度,为行业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中国渔业补贴的基本框架。

中国渔业补贴的主体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一级以行业管理部门农业部(渔业局)为主,其他包括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从各自的管辖领域出发作为补充,形成中央一级多层次、多领域的渔业补贴主体体系。与中央一级相同,地方各级也形成了以农业(海洋渔业)厅局为主,其他部门配合的渔业补贴主体体系。除了以上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级行政部门外,中国渔业补贴的主体还包括诸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渔业协会等具有政府背景的公共服务机构。

中国渔业补贴内容多、覆盖面广,根据调查,中国浙江、福建等省份渔业补贴内容大约有十八种:

①(1)渔船燃油免税或差价补贴

;(2)政府转移支付税收;

(3)减收捕捞渔民各类渔业费;

(4)渔业企业技改,新产品开发贷款贴息;

(5)渔船或捕捞许可证的赎回补贴

;(6)捕捞渔民转产专业补贴;

(7)渔民的教育培训和渔业科技推广投资

(8)远洋渔业开发新渔场补贴;

(9)渔业管理补贴;

(10)用于养殖业的科研或品种改良的资金补贴

(11)检疫,防疫及质量控制补贴;

(12)开拓国际市场或走出去办企业的前期补贴;

(13)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补贴;

(14)渔港建设补贴;

(15)海洋渔业开发和科研补贴;

(16)养殖贷款补贴;

(17)水产品龙头企业贷款贴息;

(18)远洋自捕鱼进口免税补贴。

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有一些其他的补贴,如渔船折旧补贴,但总的来说,这十八种补贴已基本包含中国现存渔业补贴的主要内容。

二、公共财政补贴的理论阐述

1.公共财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已经积累起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其中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日益扩大,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中,政府行为具有突出作用。财政支出作为政府行为的重要内容,体现着财政职能的基本内涵,全面直接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政府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从1990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基本形成了两大结论:一是政府支出活动的替代效应,即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二是财政支出的互补效应,即强调财政支出会促进经济增长。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通过增加社会性支出来扩大国内需求,其中社会性支出主要是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只有解决好居民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让其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更加有效地增加消费需求。所以,公共财政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公共财政与海洋经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海洋经济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国民经济增长。同期,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步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不难发现,要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还是对海洋性产业发展的政策倾斜支持,都需要政府公共财政发挥其作用。

3.海洋渔业补贴的理论阐述。

当前,对渔业补贴下一个各方均能接受的定义是很难的。事实上,基于不同自身利益的考虑,包括世界粮农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等在内的机构纷纷对渔业补贴的定义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有关渔业补贴的研究中,补贴(subsidies)、财政支持(financialsup-port)、经济援助(economicassistance/aid)和政府财政转移(governmentfinancialtransfers)是四个最为常用的术语,均指政府向渔业行业提供支付。因此,在本文中笔者把渔业补贴定义为政府为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渔业的生产、加工、科研以及保障渔民的切身利益而给予企业或个人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支持。过渡的捕捞所导致的渔业资源日益枯竭以及无序竞争引起的渔业生产效益的下滑,使各国政府认识到渔业补贴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发展海洋经济,做好对渔业的公共财政支持不容忽视。

三、当前中国渔业补贴政策的局限性以舟山市为例

为推动渔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中国渔业补贴的基本框架,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浙江省舟山市已推出了一系列渔业补贴政策。当前舟山市主要的渔业补贴政策包括渔船柴油涨价补贴、减船补助、渔民转产转业项目补贴、渔民失海补贴等。舟山市渔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对稳定渔业生产,保障海产品正常供给,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出路问题,推广渔业新产品、新技术,发展远洋渔业等方面都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渔业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补贴覆盖面不广,政策落实与预期有差距。

舟山市渔业补贴政策的预期目的是为了促进渔业这个弱势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维护舟山广大渔民的利益,从而保障舟山海洋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然而,政策出台后,却有很大一批渔民没有享受到福利。一方面是由于补贴政策覆盖面不够广泛,忽略了部分渔民的需求。比如柴油补贴《补助办法》第4条指出:本办法所称的补助对象,即渔业生产者,包括依法从事国内海洋捕捞、远洋渔业、内陆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该政策要求只有渔用柴油购买(消费)者才能享受补贴,大大缩小了政策辐射的范围,使得大量基层未拥有股份的渔民无法享受到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广大渔民对补贴政策了解不多。基层渔民大多不会主动去了解政策变动趋势,大多数渔民都是从亲戚朋友中听说补贴政策,但对具体的补助办法并没有足够的了解。

2.补贴结构不合理,弱势群体利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渔业补贴政策是为了提供发展海洋经济的长足动力,而发展海洋经济的一大目的是提高舟山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然而补贴政策不尽合理的结构使得大量弱势渔民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反而是一些渔业中的富人拿到了大部分的补助。如,油补政策主要补助的是承担油钱不断上涨压力的船老大,使得这些富人享受到大部分国家补助,这与该政策惠及最广大渔民的切身利益的初衷有所偏差。渔业补助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也的确维护了一些从事渔业工作的群体,但是仍没有实现利益的最优分配,补贴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不容忽视。

3.部分补贴政策与环保要求相悖。

补贴政策有助于推动海洋渔业的发展,不过这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环境问题。舟山目前在海洋捕捞上实行了以渔船主机功率为基础,不同作业相对油耗作为标准的系数的设定依据,表面看上去公平合理,其实存在功率大、用油多、多补贴的政策弊病。导致对破坏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作业渔船多补贴,而资源杀伤力较小的作业渔船反而少补,渔业补贴政策作为一项公共财政政策,目的之一是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海洋环境友好型舟山,可见部分补贴政策与此初衷相悖。

4.补贴管理不完善,存在骗取补贴金现象。

作为公共财政政策,政府推出渔业贴补目的在于一定程度上提高渔民收入,增加当地消费需求,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确对一些渔民来说,补贴金已经成为一项不小的收入,比如一艘200马力的小型船舶一年就可得到20万元的柴油补助,而像一些马力更大的船舶一般可获得50万元~60万元的补助。然而恰是这不薄的利益诱惑导致违规套取国家补贴现象时有发生,如,一年不出海的渔船蒙混支取补贴,空证、无船的渔民套取补贴等等。舟山渔业补贴政策实施的时间不长,相应的补贴管理能力尚未达到政策的要求,这也是舟山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四、渔业补贴政策完善的建议

1.扩大补助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当

前中国的渔业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渔民的利益,然而这种保障并没有普遍惠及渔民,因此扩大渔业补助的范围是当务之急。一方面,渔业补贴的对象不应只包括股东渔民,而是要兼顾雇工渔民的利益,让更多的补助金流向这些弱势的雇工群体。另一方面,为了切实使得更多符合要求的渔民拿到补助金,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派出专门人员向渔民深入介绍补贴制度,并建立灵活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将渔民对补贴政策的建议反映给相关部门,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只有扩大补助范围,才能提高渔民的整体消费水平,改善渔民生活并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2.完善补助结构,实现利益的最优分配。

在渔业发展过程中,海洋捕捞股份合作制的资金股逐步被少数人掌握,原来的全体船员股份合作制已变成少数船员股份合作制,这样的制度拉大了船员之间的差距。而如今的补助结构恰恰与这样的制度挂钩,补助金大部分流向了少数船员股份合作制中的富有成员,忽略了大量没有股份的弱势成员。因此要形成合理的补助结构,政府应该转变挂钩模式,或者为弱势渔民提供更多更全面的补助,使得资源合理流向需要人群,缩小渔民之间的差距,以符合公共财政政策的要求,推动当地海洋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3.采取补贴限制,合理保护环境。

政府的渔业补贴政策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兼顾环境保护。针对当前渔业补贴中所存在的对破坏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作业渔船多补贴,而资源杀伤力较小的作业渔船反而少补的现象,政府应做出相应的限制,减少大排量的渔船,缓解环境压力。此外,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政府应尽快建立伏休渔民生活补贴制度,深化伏季休渔制度,确定合理的伏休时间和补贴率,从而在兼顾环境的同时保障渔民的基本利益,使得当地的经济社会能够长远健康发展。

海洋渔业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一、建立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据国家海洋局的《2005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已突破16987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4.0%。其中,海洋渔业总产值4402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25.92%;海洋交通运输收入2940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7.31%;滨海旅游业收入5052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29.7%。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海洋支柱产业,占主要海洋产业的比重近四分之三,其中滨海旅游业位居各主要海洋产业之首。海洋经济总体水平在世界海洋国家中已处于中上水平,一些海洋产业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海盐总产量和沿海主要港口全年吞吐量蝉联世界第一。同时,我们也应看到2005年我国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的产值分别只占到海洋产业总产值的4.81%,4.35%,产业规模不大,增长幅度缓慢;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海洋化工业、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的产值分别只占到海洋产业总产值的0.28%,6.42%,1.72%,1.20%[1]。这些海洋新兴产业规模整体偏小,带动效应不足,产业效率低。要使我国海洋新兴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应制定恰当的产业政策,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布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大力扶持新兴海洋产业。要使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必须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着力建设一批海洋产业区和新兴海洋项目,逐步形成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海洋产业带,提升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促进海洋产业集中度提高、产业聚集力和带动力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形成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

2、对新兴海洋产业,国家应在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科技协作等方面提供支持,以推动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海洋未来产业技术储备的研究,促进海洋未来产业的发展,逐步开发海洋清洁能源和深海采矿业、海洋信息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不断开拓新兴的海洋空间利用领域,不断形成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4、在大力扶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方面,对海洋第一产业,在保障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协调发展的同时,海洋捕捞渔业要努力保护近海资源,积极发展远洋和外海渔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长水产品加工产业链,促进海洋渔业从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调查开发新的渔业资源,积极推广名优新品种和生态养殖模式,要加强海洋生物技术开发研究,逐步向海洋农牧化发展。

5、积极调整并发展海洋第二产业。着力培育港口运输、临港工业、船舶修造、海洋能源及其利用等主导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进行结构调整,优化港口布局。通过优化布局和资源整合,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适当加大投资规模,积极吸纳国外和民营资本,加快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步伐,进一步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压力。

6、继续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优化滨海旅游资源,培育发展集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历史文化、都市体验为一体的滨海旅游业,使滨海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

二、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提高海洋产业的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海洋科技创新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与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当今,世界绝大多数临海国家都把开发海洋定为基本国策,竞相制定海洋科技“开发规划”、“战略计划”等,把发展海洋科技作为战略性投资,摆在向海洋进军的首要位置,把海洋科技作为世界新技术革命最重要的内容来对待。中国是海洋大国,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提高海洋产业的竞争力,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与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显得不十分协调,这已成为影响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制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面对世界海洋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这个中心环节,促进海洋综合开发。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快速升级,提高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从海洋资源消耗型向海洋资源节约型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的关键:

1、海洋科技创新要高起点发展。要在吸收和采用国际最新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组织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发展我国的海洋高新技术,特别是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养殖技术;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海洋产业循环经济利用技术等方面。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海洋科技创新要面向市场,加大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对海洋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要从科学上的可行性,设备、技术和开发的可行性,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规范技术交易,加强技术市场的中间环节,建立情报、信息、、风险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中间机构。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根据市场发展对海洋产业和产品的需求,提业发展和产品开发的技术支撑,保证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衔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3、科技创新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联合攻关。要根据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技术发展、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能力,确定相关领域和重点发展技术,联合攻关重点海洋科技创新项目,提高海洋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

4、加强海洋科技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人才是关键。应及早研究并采取对策,通过健全海洋教育培训体系,营造让大批优秀的青年海洋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优化海洋科研人才结构,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海洋科技队伍。

5、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为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利用市场机制,大力拓展投资渠道,积极推进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资本参加开发海洋,增加社会力量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6、加快科技创新机制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成熟的海洋科技成果和国际先进的海洋管理理念和手段,扩大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使我国在海洋科技创新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完善海洋灾害预警机制建设,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是台风及风暴潮灾害多发区,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海洋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仅次于内陆的洪涝和风沙等灾害。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05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05年中国海洋灾害频发,影响范围广,沿海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部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较2004年增加约5倍,为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2]。近年来,我国海洋灾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和完善海洋灾害预警机制建设,研究评价海洋灾害对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各类海洋灾害的特征、分布规律、发生机理,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对策防御和减轻海洋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包括海啸预警在内的海洋灾害预警机制和海洋防灾减灾应急响应系统,该系统在海洋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现有的海洋防灾、减灾预报系统,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和海洋防灾减灾系统,争取把海洋潜在灾害损失降到最小,为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全面服务。

1、加大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资金投入。应将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纳入国家、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加大资金投入,使海洋灾害应急机制的日常运作和信息化建设所需经费得到保障。切实做好应对灾害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确立海洋预警预报服务系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建设项目和预报灾种等,使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在预防和减轻海洋灾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完善海洋灾害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和海上应急救助系统。国家海洋局应会同有关部门和省、市建立相应的信息交流机制和协调机制,强化对海洋灾害日常的监测和信息报送、,实现海洋灾害预警预报远程会商系统,积极开展多种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方法的开发与应用。通过这些系统,提高海洋灾害的监测技术水平,及时监测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移动和消亡,迅速传递灾害信息,有效地指导防灾和救灾工作。建立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科学有效的防范体系,加强指挥协调,逐步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

3、提高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处置能力和水平。对重点区域,如海滨城市、海滨集镇、沿岸护堤等,应具有完整的地形测绘资料,根据不同灾种和地区制订应急预警实施方案。内容包括应急监测预警报、信息、人员物资转移、组织疏散,应急避难场所及设施的确定,救援队伍的组建,救灾预备、紧急救援支撑体系,灾情调查评估、灾后恢复重建措施等。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海洋灾害预警预防能力、应急决策能力、应急保障能力、现场处置能力、恢复重建能力;增强公众个体的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全社会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海洋灾害给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4、建立和健全海洋防灾、减灾、救灾服务保障体系。海洋灾害破坏力大,造成的损失巨大,人们对海洋灾害的抵御能力和承受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建立海洋灾害的保障体系十分必要。海洋灾害保障体系应是以政府救灾、灾害社会保险和灾害商业性保险为主要力量,以灾害互助保障与灾害社会援助作为辅助力量的多种灾害保障方式并存的灾害保障体系。通过海洋灾害保障体系的建立,达到减少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尽快恢复灾后重建。

5、积极开展海洋灾害防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海洋灾害无国界,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中的许多方面,如海洋环境监测,灾害信息的全球收集、传输和交换,海洋灾害诊断分析、预报以及海上救助等方面,都需要国际间、地区间的协调与合作。减轻和防御海洋灾害是全人类的事业,有必要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3]。

四、强化对海洋资源环境约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海洋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是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发展海洋循环经济,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而且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对环境、资源的负效应也日益显现出来,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能源短缺,海洋环境污染,海洋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已成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已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强化对海洋资源环境约束,有效配置海洋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新晨

当前,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就是要以海洋资源的高效与循环利用为核心,依托循环经济技术,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形成海陆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应主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建立健全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促进机制。国家应出台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应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海洋新兴产业、降低能源消耗、清洁生产、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认识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制定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战略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应有重点、有层次推进。海洋循环经济的重点应放在总体污染排放中所占比例比较大,资源消耗多的行业和具有较为成熟的海水循环利用资源技术、资源再生技术的产业领域。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已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沿海缺水城市应在海水的综合利用方面优先推进。重点发展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技术,降低成本,扩大海水综合利用的产业规模,推动海水资源产业化的全面发展,改变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结构,促进沿海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支持和鼓励海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政府应及时向社会有关海洋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支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加快循环经济法规标准体系建设,设立海洋循环经济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和海洋循环经济核算体系。

海洋渔业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刚刚过去的20__年是风调雨顺,政通人和,精彩纷呈的一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财政局的关心下,在各用滩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开发滩涂资源,建设海上如东”这一总体目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全县的滩涂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开发模式与格局也已初步形成,正在朝着海洋滩涂强县的目标迈进。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重点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组织收入,确保财政收入及时入库

滩涂费用的收取是县政府交给公司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归还世行贷款的保证,同时也是《海域法》赋于我们的职责。公司将全体人员分成了三个组,明确各个组的任务指标,并将责任制落实到人头,定期将收入进度情况进行汇总交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公司人员边理顺关系,边开展工作,克服了诸多困难,最后在全体用滩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共收取海域使用金,滩涂资源保护费622.3544万元,圆满地完成了县政府年初下达的收入任务。确保了政府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加大渔业安全检查力度,提高渔民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我们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实、抓好。

1、建立了滩涂安全生产领导组,滩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各用滩企业的负责人担任组长具体负责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

2自下而上,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县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相关措施的紧急通知》,明确了滩涂资产经营公司与镇、村、用滩企业、渔船、下海拖拉机驾驶员,下海作业人员都为安全生产责任的承担对象,都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3、加大安全查处力度。我们在配合县安全领导组的统一检查的基础上,又多次组织了对全县的用滩企业的拉网式检查。督促用滩企业建立建全了安全生产台帐;保证了安全生产措施的到位;并对全县所有用滩企业的救生平台进行了普查、定位,编制了如东县滩涂安全管理示意图。

3、做好下海作业的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由于下海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公司专门安排了两位科长配合各镇,对下海作业人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工作,提高了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

三、加强为用滩企业服务意识,提高为民办实事观念

1、滩涂纠纷的调解工作。纠纷的调解是滩涂费用收取的前题,也是渔区经济发展的保证。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海流的影响,界址不清、权属不明,用滩企业之间发生了多起矛盾和纠纷。为了确保用滩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我们到滩涂进行实地测量,寻找最原始的资料,走访知情的群众。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我们顺利调解了上报的所有滩涂纠纷。

2、下海渔民的安全保险工作。海洋渔业生产属于高风险作业,为提高下海渔民的抗风险能力,我们广泛开展了对下海渔民参加保险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渔民和用滩企业不要因为暂时的经济紧张而不舍得将资金投入到保险中去,增强企业业主和渔民的保险意识,化解海洋渔业生产的风险。提高下海渔民的参保率,使下海渔民没有后顾之忧,减少了损失,维护了渔区的稳定。

四、加强依法行政力度,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一年来,公司全体人员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实际行动切实抓好作风建设。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好海洋与渔业法律法规的学习,重点围绕《渔业法》、《海域法》、《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系统内的学习培训,从而达到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二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接待好每一个来访者,接听好每一个电话,妥善处理好每一个问题。三是加强海监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海监执法监督管理机制,促进公正严明执法,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正、作风硬、素质高的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树立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良好形象。

20__年在各位的支持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在滩涂管理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法律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

我们还有少数的用滩企业对海域管理缺乏必要的认识,对国家颁布的《海域法》还没有认真的学习,缺乏海洋国有的观念和依法用海的意识,存在着“谁先使用海域即归谁所有”等错误的想法,致使资源浪费和破坏比较普遍,资源利用率和效益较低,用海矛盾时有发生。还有极少数的用滩企业,滩涂费用的上缴存在拖欠现象,影响了其他用滩企业的缴费积极性,和公司收入任务的序时进度。对于这部分用滩企业我们将严格按照合同上的条款进行处理,绝不手软。在下一轮滩涂承包合同到期前仍没有结清的,我们将取消其续签合同的资格。

二、用滩企业的安全工作还有待加强

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管理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 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目前我县用滩企业安全管理突出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认识问题,二是管理问题。从认识上来说,个别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工作不落实。抓好安全生产,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对党对人民负责,从小的方面说,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的好坏,与单位的效益息息相关,与个人荣辱密不可分,做不好就是失职,就要受处分,所以也是对自己负责。这一点希望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但从掌握的情况看,有的单位视安全为儿戏,安全台帐记录不全,安全培训认识不足,下海人员持证率不高,保险意识不强,安全设施不齐等,安全隐患重重。满足于“会议开了、文件发了、领导讲了”,止步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以讲话贯彻讲话,就是不见落实在行动上,总是认为不会出事。同志们,这种对安全工作上热下冷、应付了事、走过场的态度是很危险的,很容易出现问题的。

三、用滩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少数用滩企业财务管理混乱,没有完备的制约监督机制,企业的重要决策集中在个别人手里,没有经过股东大会的讨论,没有考虑到全体股民的利益。部分人员侵吞私分现象还比较严重,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用滩企业的整体利益,挫伤了股东积极性,增加了内部管理的矛盾,影响了滩涂开发管理水平。

四是用滩矛盾、界址纠纷时有发生。由于历史原因和滩涂的淤长变迁,用滩企业之间、不同作业类型之间,争抢滩涂、争抢资源的状况也伴随着滩涂开发利用的推进而产生,即使老矛盾解决了,新的纠纷又会出现。

20__的工作打算:

同志们,20__年是滩滩体制改革五年承包期的最后一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我们滩涂公司将重点做好几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全县所有用滩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

随着洋口港开发的不断深入以及滩涂淤积等原因,一些用滩企业的用滩面积已经发生了变化。为了保证下一轮承包合同签订的准确性。公司将组织业务科的全体同志统一在6、7、8、9潮水对全县滩涂进行测量。测量时用滩企业负责人、相邻用滩企业的负责人都必须同时在场,并对测量结果签字认可,做到公开、公正。

二、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滩涂二轮承包方案

滩涂体制的改革,改变了过去滩涂管理上的不到位、不规范的现象,进一步明晰了滩涂开发主体,理顺了滩涂开发权益关系。但同时在这几年当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对全县用滩企业的资源状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对全县滩涂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会同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制定出滩涂二轮承包方案,这个方案制定后我们还将招集各位用滩企业负责人进行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后,我们将报县政府审核批准。

三、抓好安全生产,确保渔区社会稳定

近一阶段我县渔区生产安全形势比较稳定,但资源衰退,渔民收入下降使他们减少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冒险生产的次数增多,所以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还是很大。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安全生产的检查力度,确保安全措施的到位。

1、加强卡口督查,确保下海拖拉机无事故隐患。

2、加强用滩企业的安全台帐检查,确保安全措施的到位及安全记录的准确性。

3、加强对用滩企业安全设施的检查,确保救生平台的到位。

4、加强安全保险工作,确保下海渔民无后顾之忧。

5、加强对用滩企业下海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四、集中精力组织滩涂费用的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