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机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有机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第1篇

一、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

1.反应速度比较慢

无机物反应往往是迅速的,例如卤离子和银离子相遇时,立刻会形成难溶解的卤化银.而有机物的反应往往是缓慢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例如,很多有机卤化物与银离子不容易发生反应,首先需要把有机分子破坏,使卤素变成离子型,才能与银离子生成沉淀.有些有机反应也可进行得相当快,例如有机炸药的爆炸.但有些有机反应则需要几十小时或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在实验室进行有机反应时,我们常采用加热、加催化剂或用光照射等手段,以加速反应.

2.在有机化学反应进行时,常伴随有副反应发生.

有机物的分子是由较多的原子结合而成的一个复杂分子,所以当它和一种试剂发生反应时,分子的各部分可能都受影响,也就是说,当反应时,并不限定在分子某一特定部位发生反应,因此在反应后,时常产生复杂的混合物(个别的还难以分离),使主要的产物的产率大大地降低.因此,与一般无机化学反应不同,有机反应往往并不是按照某一反应式定量地进行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用不同的试剂,选择最有利反应,以提高目的产物的生成率.

3.条件控制要求严格

每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都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条件的变更往往会导致完全不同的产物,对有机化学反应来说这一点更为突出,因而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要求十分严格.所以,要掌握一个有机化学反应,只注意反应物结构中起反应部位的变化是不够的,还需特别注意反应发生时的外部条件,比如温度的控制、反应介质的控制等等.

二、高中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密切注意反应条件,培养学生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控制实验条件是中学有机化学实验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因此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有机物化学性质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密切注意有机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再将其过渡到有机化学实验的条件控制上,从而培养学生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例如,在学习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该反应的温度条件即 160~170℃,提醒学生如果温度在 130~140℃时,就会生成乙醚而不是乙烯,当学生了解该反应的温度条件之后,教师再将该认识过渡到乙烯制备实验的条件控制上,学生自然会明白该实验要将温度迅速升高到 170℃的道理.

2.通过具体教学示例以及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示例,使学生体会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教学示例的使用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自主性学习活动,来分析哪些实验条件影响实验结果,是如何影响的,科学家是如何对这些实验条件进行控制的,使学生在具体的讨论、交流活动中体会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控制实验条件的过程.学生控制实验条件意识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观念层面、理论层面,还要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和运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学习和运用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不能脱离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应紧密结合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来进行.学生只有亲身经历了控制实验条件的过程,才能增强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才能发展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3.为学生提供进行有机化学实验设计的机会,发展学生化学实验设计的能力

有机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活化;实验教学;有机化学;运用

职业学院的学生大多与高中生年龄相仿,但由于专业和学制的限制,职校学生只在第一年学习基础的化学知识。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专业课程,课程较少,学习并不深入。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职校学生的化学基础很差,在初三时接受的应试教育未能培养出他们对于化学的兴趣与热爱,甚至有少数同学对于化学的学习出现排斥心理,不愿意主动学习化学。特别是针对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官能团多种多样、碳链结构太长、命名过于复杂、化学方程式记忆难度高、在没有找到规律的情况下,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难度很大。假如按照一贯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只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热闹,并不能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

1“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提出

1.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一切生命都是由有机物构成的,我们的生存处处离不开有机物,我们生活的环境和依赖的能源物质也都是由有机物质构成,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教师用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衣食住行方面教育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化学专业素质的快速提升。

1.2知识必须生活化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是有机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化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又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的种种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生活问题讲解化学知识,在还原生活的同时完成化学教学。以发展的目光看来,化学实验已经不再只是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直接手段,实验教学已经具备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等多种教学功能。化学实验能够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慢慢爱上有机化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意识,帮助学生意识到有机化学的价值,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日后投身社会建设打下坚固的基础。

1.3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生活化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联,化学老师自身需要具备强烈的生活实验教学意识,使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娴熟规范的实验操作展示,并且长期坚持亲身参与化学实验科研教学之中,如此才能提升自身实验教学的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2.1好习惯成就未来

有机化学药品大多易燃易爆,具有腐蚀性、毒性、挥发性等特点,如果实验药品管理、使用不当,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药品浪费,还极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鉴于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经过专业的试验训练,安全意识、操作能力、实验习惯等都较为薄弱,针对这一现象,实验教师应当加强实验药品的管理,加大实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首先,应给学生灌输勤俭节约的意识,其次,在进行实验指导的过程中,应当监督学生的药品使用剂量,另外,针对可以重复使用或循环利用的实验用品,教师应当组织同学进行收集。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2配合教材内容开发生活化实验

有机化学教程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讲解了各种官能团有机物的性质结构,相关实验也都是有机物性质的验证实验,这些实验操作简单,用时较短,同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的实用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情况,可以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生活实验当作课堂实验的补充学习,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2.3关注学生的生活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都非常在乎自己的形象。为了使学生们喜欢上有机化学的学习,应当针对学生们的需求开展教学,解决他们身边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们领悟到化学就在身边,是一门大有用处的学科。例如,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的物质基础,氨基酸又是构成蛋白质的必需物质,有一部分氨基酸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须通过外部摄取获得,有一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良好的身材,进行节食或是不摄取肉类,假如不另外补充其他蛋白质,就会出现免疫力下降等情况,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3结束语

在生活总结合化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中,感悟有机化学学习的价值,并在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在完成教学知识传授的同时达成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因此,生活化模式的实验教学十分适合于中职学生。

作者:李玲 单位: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元志.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有机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第3篇

一、改变演示实验角色 让学生登台演示实验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作用。故在教学中我们应改变教师的角色,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如在学习乙酸的性质时我补充了有关检验乙酸具有酸性的实验。给出有关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固体、硫酸铜溶液、酚酞、紫色石蕊溶液、镁条等。请学生分析下列那些试剂能证明乙酸具有酸性呢?当看到什么现象时能说明乙酸具有酸性呢? 然后请提出方案的同学到前面做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想。我在乙醛一节教学中,在指导学生了解银氨溶液的配置的注意点和银镜实验的注意点后,请学生到前面做演示实验。实验证明,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你思考提出方案不管对与错,只要你说出你理由你就有机会到前面来动手作实验,在学生实验次数很少的情况下,学生都会珍惜这样的机会,因此积极性很高。

二、引导学生养成在观察中积极思考的习惯

如苯酚一节中活动与探究实验过程中,通过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同时积极思考。下面以苯酚的酸性为例加以说明。实验(1)学生往浑浊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溶液变为透明澄清,说明了什么?(苯酚与氢氧化钠反映生成了苯酚钠,显示了酸性)。苯酚有酸性,它能否与盐溶液如碳酸钠反应呢? 实验(2)往实验(1)中变透明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结果溶液又变浑浊,由苯酚的溶解性及反应规律知道反应中又生成了苯酚,说明本分的酸性弱于碳酸,苯酚不能与碳酸钠反应得到CO2,再从苯酚分子中的苯酚分子中的苯环对羟基产生了明显作用比乙醇更易电离出H+,乙醇呈中性,但它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氧气,那么苯酚可不可以与金属钠作用呢?苯酚是个固体,怎么做这个实验呢,通过学生思考和简单设计,再做实验(3)水欲加热苯酚(50°C以上)形成液态,再加入小块钠,结果钠与苯酚剧烈反应产生出能够爆鸣的气体(氢气)。由上述实验得出酸性:碳酸>苯酚>乙醇。

三、弄清原理,促进迁移

实验教学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在教学中仅要求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是很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当教师讲清一个操作原理的同时,就应该让学生模仿这种思维逻辑去推论或研讨另一项基本操作的原理,充分调动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和思维的积极性,逐步扩大实验教学信息量。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并指导其实验后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激发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验知识的迁移应用意识。

如水浴加热是中学有机化学实验中的一种常用的加热的方式,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中,学生第一次遇到水浴加热的加热方式,教师就需要对为什么要水浴加热,它有什么有点?是否所有的反应都可以用水浴加热呢?为了便于控制温度实验室制取乙烯时能否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呢?为什么?温度计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放在水中?

四、加强归纳,促进迁移

有机化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有机化学实验中存在许多共同特点,加强归纳有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如:有机物的密度一般比浓硫酸小,与浓硫酸混合时有放热现象,所以在有机物和硫酸混合时一般是把浓硫酸加入到有机物中,且需要振荡或搅拌;

如:有机物一般沸点低易挥发,有些挥发性有机物还有毒,所以在有机物制备过程中一般需要冷凝回流,一方面减少有机物的挥发(给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冷凝的方法有长导管法、冷凝管冷凝法,其原理是一样。

如:有机物易挥发,常伴有副反应,产品不醇需要分离,而有机物分离的常用方法有:分液法和蒸馏法;或先利用化学反应再通过分液或蒸馏法进行产品分析;

还有一些与顺序和用量有关的实验,如: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直至产生的白色沉淀刚好消失,防止氨水过量影响实验结果;在检验卤代烃分子中卤原子的类别时,需先使卤代烃与NaOH溶液反应,然后用滴管小心吸取上层水溶液移入另一试管中,用稀硝酸中和水层中的碱并确保已呈酸性后,才能滴加AgNO3溶液。否则,可能因生成AgOH或Ag2O沉淀而干扰沉淀颜色的观察,导致无法判断卤原子的类别;在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时,应将取出的水解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向水解液中滴加碘水。若在热的水解液中滴加碘水,即使淀粉还没有完全水解,溶液也不会变蓝;检验二糖或多糖的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时,必须先用NaOH溶液将水解液中的稀硫酸中和并确保呈碱性后,才能将水解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混合加热。否则观察不到砖红色沉淀或银镜。

五、利用对比,促进迁移

有机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优化;质量;策略

一、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1.调整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一门学科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而对于其进行优化显得格外的必要.一方面,我们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俗话说的好,不要总认为考得好,才是学的好.只有教学生怎么学,怎样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高中化学的质量才能够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中,也要反对那种教学目标的模糊不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脚踏实际,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恰如其分的进行教学工作,把学生全部培养成科学家,化学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显然是行不通的,提法过高,过虚,都会导致教学实效性的下降.

2.注重换位思考

教师在讲授高中化学的过程中,要始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能够简单的认为只要板书写清楚了,教师自身心理觉得自己讲清楚了就完事的错误想法.毕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和学生之间年龄,资历方面的差距将会使得同一句话在两者心中得到完全不一样的解释.教师只要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才能够获得与学生之间心理上的共鸣,而这其中教与学的换位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在教与学的换位中,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可以不定期的请学生上来进行教学试讲,通过学生的讲述,从而发现学生年龄段学习上思维的特点以及接受的程度,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时的调整教学的路线,朝着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路线迈进.在设计问题时也是如此,一个好的习题的设计,往往是对于学生所不懂的,学生经常犯错的地方的考察.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人们常说,有教无类.目前教育界有关高中化学教学的方法种类繁多,如自学辅导法、发现法,单元结构教学法等.我们不能够总是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满足学生最为基本的教学要求上实行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比如,可以打破常规,布置一道以探究石蜡加热后所生成气体的性质的研究型的作业,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小组中组员分工合作,提出不同的方案,共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探索任务,最后推选出一名代表上台以ppt的形式将任务的完成情况展示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查阅资料,团队协作,计算机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教学的质量自然就上去了.另外,也要充分的运用化学这门实验学科的特点,跳出课本实验的束缚,多开展一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实验活动,要坚持高中化学中实验再怎么多也不过分的思想,使得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在没有现成的实验器材的情况下,完成实验任务.

4.创设活跃的教学气氛

课堂的教学气氛是否活跃,教师与学生之间相处的是否融洽,直接关系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在一个好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往往能够受到周围学习气氛的感染,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师传授的知识上来.时刻保持着思维的活跃性,随时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打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创造教学的氛围.譬如,在讲授金属钠性质那一章节时,可以像变戏法似的,事先将少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包括在脱脂棉中不让学生看见,然后用镊子将脱脂棉放入到蒸发皿中,并用一细长的玻璃管对准脱脂棉缓缓的吹气.此时,奇迹发生了,脱脂棉居然在空气中燃烧起来,学生看到此景立马兴奋起来,难道教师吹出的气体有特异功能,课堂气氛立马活跃起来,这时教师顺水推舟,开始讲授过氧化钠的性质,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教学效果.

5.注重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课本中的化学实验较多,尤其是演示实验,为了达到演示的目的,我们不能演而不示.因此,很多教师加大了实验的尺度,加大化学物品用量,放大实验仪器,通过来回展示实验结果,但是我们只能有限地放大实验仪器的尺度,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时间里来回展示实验结果又很不太现实,很浪费时间的,而且有些实验现象是瞬间产生的,我们无法观察到现象,这样将会大大降低整体的实验效果.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克服以上这些缺陷,使得化学实验能够很好地展示演示效果.譬如,我们在讲授金属钠与水反应时,以往都是让钠和水在大烧杯中反应,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投影仪,将钠单质投入盛有酚酞试剂的方形投影试管中,两者反应产生的“浮”、“响”、“熔”、“游”、“红”等现象将会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展现出来.由此可见,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得实验效果得到了很大地提高,同时也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

总之,高中化学的优化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探索,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设计,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推动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变兰.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思考[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197.

[2]李艳.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化学教学质量[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上. 2011(3):60-61.

有机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第5篇

估算教学是“算法多样化”教学要求的普及,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加强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技能,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估算是指对数量关系作出合理的推断,它是指在无法或者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者测量时,为了有个大概的判断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广泛运用于数字运算、数量估算、长度测量等方面,在预估几何形状、物品重量、体积和冷热程度等方面也有实际意义。重视对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为了给予学生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这种计算技能不是做近似的计算,而是要判断结果在哪个数或量的附近。如阶梯教室座位的粗略估算、上街购物的预算、旅游所需的大致经费等。

培养学生的估算技能,对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对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和判断能力的经验积累有帮助;其次,估算对学生形成“数感”十分有利,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准确判断及合理推理的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扎实的数学基础,有利于学生提升观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体现了估算教学的重要价值。

二、数学估算课程教学现状

1.过于重视结果的“对”与“不对”

在查看学生作业及向学生了解情况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些教师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住估算教学的关键。学生表示老师在估算的作业中,都需要学生写出得数,很显然,这与估算教学的目标是不相符的。学生在这种要求下,为了提高准确率,将会进行精确的口算与笔算,而不是进行估算。这也就无法体现估算的价值,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估算技能了。鉴于传统数学教学中以精算为主,教师对估算的内容接触得较晚,也关注得较少。这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种思维定势,同时将这种思维定势传递给了学生。学生在开始学习数学之初,就比较关注计算的准确性,“对”与“不对”的概念已经深入学生的思维中,这也是估算课程开展的关键性难点。

2.忽视对估算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教授估算课程的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将估算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如在教学估算课程的时候,教师只是将估算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有时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忽略了估算的要义。教师会强调估算的结果要用约等号表示、用文字表达时要使用“大约”等字眼、列式时要使用准确的数字等。但估算教学并非是停留在对方法和答题字眼的运用等方面,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遇到只需估算的情形下,能够主动使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在看到相关字眼的时候才想到可以使用估算。

三、优化估算课程教学的策略

1.凸显估算的实际价值

传统的数学教学凸显的就是精确性,然而我们不得不强调的是估算的相对模糊性与数学的精确性是相辅相成的。估算的灵活性和其以数学结构的逻辑性和推理性为基础的特性,使得其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估算能够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供条件。如父母给学生一个星期80元的生活费。实际上,学生通过自己一天的花费项目来估算,就可以很快知道这80元是不是够。若是不够,也能在第一时间和家长沟通,将花费的大致数目告诉家长。这个过程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生活案例,培养估算意识 估算主要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检验相关数学计算的准确性,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地将估算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数学思想中,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自身的估算意识,在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进行准确计算时能够快速有效地估算出所要的结果,以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估算能力的提升源自对数字的敏感,如在运算法则中,除数的商与除数的运算关系,能够第一时间帮助学生判断数据的准确性。

3.传授合理的估算方法,提升学生的估算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