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文第1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大数据”正在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它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教育重要的一环,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大数据的猛烈冲击,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如何深刻理解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把握其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探索网络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模式,是现阶段辅导员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而随着网络大数据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影响,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应做出新的解释和新的理解。正如有学者指出,“大数据促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新思路、新要求与新方法,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眼光、中国情怀与时代特征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被赋予新的维度,教育方式由原来的单纯的人为方式更多向数据化发展,教育目的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规范教育对象的行为,也倾向于管理和服务于教育对象。因此,按照这样的理解方式,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运用网络大数据深刻了解教育对象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并有效分析利用大数据提高对教育对象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网络大数据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新特征。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信息掌握更加全面,教育方式更加灵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更加平等,教育载体具有“微传播化”特征,教育方法更加定量化。

二、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网络大数据的出现和发展,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更是如此,以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研究在大数据浪潮侵袭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的挑战是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一)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挑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他们注重言传身教,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领域、教学对象都相对统一、集中。而随着网络大数据的迅猛发展,教育理念多元化、教育方式多样化、教育对象从有限转变为无限等等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学课堂从之前的相对封闭转变为无限开放,对教育对象需要实施多角度的价值引导和干预。如何才能使学生不沉浸在网络之中,提高辅导员自身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是摆在辅导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数据资源,是视而不见还是合理利用,都影响着现今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此外,辅导员是否可以通过网络与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这对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也提出了挑战。因此,如果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技术支持以及工作素质等方面没有做出及时的改变,将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高,难以实现良性发展。

(二)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挑战

大数据具有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价值(Value)4V的特征,这对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技术层面上的挑战。面对全新的技术、全新的手段如果一味地回避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是行不通的。数据的大量化及多样性使得从大量数据中辨别、提取有效信息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难度系数增大。数据的广泛分布使得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储存、数据的分析等都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者耗费更多的分析处理时间。如果高校辅导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正确地看待新技术带来的革新,没有及时地解决因网络信息而导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下降问题,都将深刻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获得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但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即一方主体总是比另一方拥有更多更充分的信息,获取信息弱的一方,导致其弱势地位和不利因素增多,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辅导员面对庞大的数据量需要改变传统观念,在技术层面做出调整。

(三)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挑战

大数据在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带来消极影响。在大数据时代,如洪流般的数据中难免夹杂着大量负面虚假信息,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带来不好影响,教育的主流价值观念受到这些虚假信息的冲击。这就对高校提出了必须对学生的信息数据进行不断地收集、挖掘和分析的要求,如果这项工作没有做好,将会引起数字鸿沟,造成信息差距扩大。这不仅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也一定程度上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降低,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此外,大数据的普遍应用使得数据传播速度快,信息透明度高,如果网络舆情不加以控制,容易在高校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这也将考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新技术的应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不断进步的保证。在新的技术时代背景下,应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大数据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工具、新方法,辅导员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的互助者和伙伴,在教育范式、教育内涵、教育技术平台层面进行相关转换和突破,更好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问题,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做好支持服务。

(一)认识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确立数据思维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观念的现代化。网络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展,辅导员队伍的大数据意识培养要先行。正如学者们指出的一样,“大数据时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到底具有多大价值和革新力我们尚不能妄下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数据已经慢慢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存在。”[3]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大数据对大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学习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校辅导员们应该主动学习,深入了解大数据,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确立数据思维,树立对数据价值的挖掘与预测的意识,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获取,提高主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实现适应与创新,紧跟时代的变化步伐,更新思想观念,将大数据技术及优秀的数据资源更多地运用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不仅把握住时代的前沿,也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作风。

(二)理解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创新研究范式

要更好地运用和把握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有深刻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结合,也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去理解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一种创新,也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革命性的一种方法论变革。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技术手段的更新及优化,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创新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等技术,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定量研究。因此,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动态融合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高校辅导员应该对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有深刻的把握,树立创新研究范式的意识,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增强创新理念,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资源,针对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获取大量有利数据,以便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文第2篇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集团、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广义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空领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虚拟实践活动。

从狭义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基于网络虚拟时空,遵循网络的特点以及人们在虚拟社会中的思想、行为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意识、能动地对网络受众进行有效地影响,使之形成适应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所需要的思想、行为的一种多向互动的交往活动。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根据网络以及人们在网络领域思想与行为的特点,为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所采用的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形象生动

首先,网络语言具有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特点,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的表现效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促使大学生运用多个感官同时接收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其学习效果明显要好于仅用单一感官接收知识的学习效果。充分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就能以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形式来传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其更加形象、生动。因此,应该运用网络这一现代化工具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将其融于图文和声像中,从灌输转为互动,从单色彩转为多色彩,进而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情趣,达到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

(二)便捷高效

便捷是网络传播最为重要的优势之一。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实现了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的全覆盖,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四通八达的网络系统,这就使在校大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有电脑终端的地点随时接受老师的教育,获取所需的新知识,迅速了解世界范围内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最新资讯。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各种信息和资源的传播利用效率。

(三)地域开放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具有地域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共创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可以通过每一个终端来制造、和传送。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共享性。校园网络上每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都具备“全校性”甚至“世界性”,谁都可以尽情享受。特别是网络上的信息产品的供应没有配额,不受地域、人数的限制,还可以转移到其他载体,可以无限制地复制、传播。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

(四)平等交互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平等交互性。网络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平等交互性。传统媒体的运行模式大多是单向的,而网络运行模式则可以是交互式的。网络媒体是一种多层面、多向度的复合媒体,它可以利用电子邮件、聊天软件、BBS等网络交互平台实现立体式交互,即点对点、点对面、面对点、面对面的交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受教育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平等的、互相的,这样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自由沟通。

然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具备上述优势特点的同时,我们还发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高校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依然执着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网络影响力不足,主要是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构建不尽完善,以官方正统的教育平台为主,传播渠道不够多样化;缺乏规范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在校大学生思维活跃但容易受外网不良信息的影响,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措施不够到位,易出现不良信息传播快甚至无法控制的消极情况。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探索

一是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扩大影响力范围。第一,利用网络强大的云存储功能,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台。例如,各行业或有条件的单位可先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中小型专一性的信息库,如网络道德教育信息库、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库等;然后,再由教育部门或其他有条件的部门将这些信息库分门别类、形成索引,建成大型综合性信息库,以提供全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满足高校教师、职工、学生等各层次网络主体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需要。第二,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平台,例如,可以通过电子邮件(e-mail)、电子公告板(BBS)、电子新闻组(zaker)、实时聊天系统(QQ、wechat)、公共平台(微博、人人网、微信服务平台)等教育信息载体来实现。

需要指出的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不仅包括网上教育的交互,还应包括网下教育的交互,从而实现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结合,构筑网上网下联动、实时关注、全程覆盖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二是要扩大高校网络教育信息的传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随着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的不断广泛和深入,校园网络已经进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和成熟的校园网络信息传播环境,形成了具有高校特点的网络亚传播圈,大学生在信息获取、网际交往以及休闲娱乐等行为上逐渐对校园网络形成依赖。这是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社会保持和发展自身文化的产物,它承载了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点在网络建设的基础上扩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推送与传播,营造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是要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机制,加强规范化引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网络意识形态的宣传活动,因此高校应当牢牢把握舆论控制权,构建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这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网络文化与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高校应当建立起规范的系统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对大量垃圾信息进行过滤,减少外网有害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另外还要进行实时网络舆论监控,防止在民主自由开放的条件下一些异化的有害信息扩散。

四、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经济价值

1.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积极谋求自身发展。

2.实现资源共享,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效用。

3.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中潜在经济价值的再创造。

(二)政治价值

1.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政治角色。

2.维系校园内政治舆论的正确导向。

3.培养高校师生的政治文化素养。

(三)文化价值

1.弘扬主流的价值观念。

2.培养先进的时代精神。

3.激发多样的创新意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文第3篇

现代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网络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日益深化,网络变得越来越有地位,越来越受到各界人们的重视,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成为当代新的发展机遇。但在网络思想教育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就近年来对网络研究的现状表明,近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的数量增长迅速,但其质量水平却不升反降,造成不对称发展的现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脱离鲜活的对象而导致研究的简单重复、空洞乏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缺乏鲜活对象的现象随处可见,在选材的老旧与重复利用、阐述的不合时宜和内涵的空洞以及构思粗浅等方面都有表现,以至于思想政治的研究成果差强人意,无法得到社会的广泛共鸣。二是研究仅停留于表面功夫而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与自身内涵的提升。就目前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理论体系尚待构建、分析范式尚未成型、理论支撑还有待完善等,要提升研究内涵进行理论分析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再有,近代人急于求成,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的浮躁化、形式化、肤浅化,而且还间接造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滞后和不足。

2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2.1 宏观层面:国内外大环境的深刻变化引发的新挑战 ①国内改革开放的历史新起点,使我们应积极加强现代化建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纪元,因此当代大学生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这就要求大学生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就目前情况来看高等教育下的学生其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社会公德、身体心理状况与社会及国家的要求并不完全相符。②经济一体化、世界多极化成为发展主体,我们身在其中就要面临各式各样的文化风暴,对当代大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以及对时政的敏锐性设置了新的挑战,来自不同区域的文化不断沟通交融,大学生在其中就扮演了枢纽的作用,他们面临着本土传统文化与西方新潮文化的艰难抉择。③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发展迅猛,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观念有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因此,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网络的功效有利亦有弊,它在开阔了大学生思维限度的同时,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然而,一些虚假的、不健康的信息往往乘虚而入,对广大青年学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2.2 微观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绩效欠佳和对象本身的变化所形成的挑战 ①在校大学生的特征主要有生活压力重、心理问题较多、抗压能力不强、学生群体层次多,思想存在较大差异等。这是因为社会对大学生教育力度不够,使得他们普遍社会阅历较浅,心智发育不健全,无法尽善尽美地控制自己的情绪。②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全面育人的科学教育理念并未深入扎根。高校应该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摆在首位,使之串联起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但目前的教育管理仍然处于“缺漏补漏”、“缺样补样”的状况,目光不长远,不能摆脱“消防”式的工作局面,存在较大程度的被动性。③大学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有时会因为相应缺少激励政策,使得全面教育有所欠缺。笔者认为社会应该进一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地位以及职业保障体系。高校辅导员每日被一些琐事缠身,不容易对学生存在的毛病及时纠正,很难对工作准确把握、掌握学生的思想活动。同时,辅导员缺少外出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使其专业水平停滞不前,进而影响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④还有一个挑战是学生党员的后劲不足。党员作为学生当中先进个人,应该起好表率作用,而不是引以为豪,停滞不前,使得大学生入党目的不单纯,带有目的性,进而出现一系列问题。

3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起来,全力调动盛会各方的支持与帮助,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同时应加强社会对这个教育理念的认知,增加它的吸引力的感染力,形成全民参与、全民支持的强大合力。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积极举办生动有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该教育能够吸引和感染更多的大学生。其次,要健全和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串联进高校管理及教育中,使之成为一个教学育人的有效机制。高校学生能否接受良好的网络思政教育不能只依靠个人,需要整个社会的团结协作。

4 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的意义

4.1 有助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和现代化 怎样运用现代技术将高校思想政治与网络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怎样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在一起?如何从网络传播学的角度,运用网络传播学的原理来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些都是目前新的尝试与探索。

4.2 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作用 教育质量与教育作用是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关键所在。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在不断加深教育的深刻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能充分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文第4篇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仅创建了全新的社会领域,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入,特别是高等学校其迫切性已使我们不得不改革教育模式,净化教育环境,重新认识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内涵和方式方法,开辟一条新型的、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方式。

        1.要突出教育主体,注重“把关”教育

        在传统的思想教育中,教育的主体是与受教育者相对的特定的教育者,其教育的主要职责是进行理论思想教育与灌输。而在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的主体是网络传播中的管理者,也就是“把关人”,他们制造、传播、监控计算机网络信息,身兼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两重身份,他们不具备特定的身份,不面对面直接说教,而是提供选择和引导。学校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与客体(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因而更具有人的情境因素,更具有亲和力,也更具有教育的效果魅力。为什么有的学生迷恋网络,并使其具有盲然无知,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也就在此。

        2.要尊重教育客体,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网络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网络社会中广大的学生为对象的,他们是教育的主体,这是一支在教育队伍中日益壮大的队伍,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群体。与传统的教育相比,一是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主动性多于被动性,在网络教育中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寻找信息,自由获取不同层次的内容;二是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喜欢交流和传递信息,及时信息,常常通过操纵信息的行为影响其它同学,并以此达到平常教育而达不到的效果。

        3.优化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是多媒体技术使教育工作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而实现时空趋向超时空;二是由于网络的信息量大,使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客观性和可选择性;三是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含金量,将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艺术娱乐和现代科技信息中之中。

        4.优化教育方法,感染教育每一位学生

        纵观现代教育方法,在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中应注意:一是不要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因为在网络中不可能对学生进行面对面强制性的信息灌输;二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一切手段,向学生提供信息,并引导全体学生正确选择思想健康的信息,做到自我筛选、自我淘汰;三是将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现代化,在计算机网络中,为思想教育所使用的哲学的、心理的、社会学的、引导式的教育方法穿上现代化科技的外衣,体现现代教育的真正内涵。

       二、网络思想教育的几点构思

        网络思想教育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正确的思想做指导,更需要学校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合,需要众多热心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也只有这样,我们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才能适应网络这个特定的环境,才能培养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网络思想教育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任务

        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既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又要科学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并熟练进行网络操作和对网络进行日常维护;既有较高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又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既有大胆的开拓精神,更要有高尚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品质。也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2.建立和健全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要做到:一是学校网络信息系统应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二是学校网络信息要积极向上,正面引导的信息应阻碍、抵消、排除消极信息,始终站在先进性的一面;三是网络信息要保持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及时正确信息,应战不良的错误信息,起到“守护”的作用。

        3.开展网上思想教育活动,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任务

        首先要及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实现信息教育与教育信息的共享;其次是要充分利用网络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调查、问卷或个别谈话。通过活动了解学生思想的动态,制定解决的方案,采取不正当手段教育的措施;三是通信息引导学生将精力用在学习和提高知识水平上来,减少娱乐的时间和空间,富于网络思想教育以新的内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33-01

一、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网络是一个信息共享空间,超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网络常被比喻成一把“双刃剑”。在大学,网络的出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活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网络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思维、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掌握主动权,为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良好的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1.首先,在主体内容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获取教育主体内容的信息量小,局限大,通常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借助杂志、报纸、书籍、文件等资料,甚至是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搜集资料,寻找素材,采取这种方式方法获得的信息大多不贴合实际、缺乏时代感、枯燥乏味,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取得的教育引导效果也不明显。与之相比,通过互联网平台经过信息交互搜索获得的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更新快、时效性强等特点,并且借助论坛、微博或聊天工具等新型交流载体,可以将教育对象引入到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文体活动等互动联系起来,强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达到教育引导的预期效果。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丰富生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强。

2.其次,在教育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是教育者认识能力与认识水平的反映,又是联系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中介,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的工具。”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较单一、刻板,一般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方法,通过课堂讲授、班会团会、谈心等方式,通过与教育对象语言、感情的交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其本质是主动灌输,被动接受,持续时间较短,效果不明显。与之相较,建立在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吸引受教育者主动在网络平台上获取信息,淡化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和大学生受教育的色彩,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渗透来进行。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拘泥于静态的文字表述,注重综合各种多媒体技术,以生动精彩的视听效果调动教育对象的主动性,使其自觉将一些道德规范和思想行为准则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3.第三,互联网孕育着巨大的潜能,开发利用新的网络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新途径。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教育对象在虚拟空间里的心理行为发现其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倾向,以采取适当的教育引导,并循环模拟利用以检测反馈信息,从而为教育活动的展开指明方向。

二、加强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1.创立和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包含网站和网页建设、网络建设、管理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校园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高校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建设突出高校校园特色的校园网,有机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以引导学习、工作、就业创业等需要为目的,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教育的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