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育人理念

教育育人理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育人理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育人理念

教育育人理念范文第1篇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步伐日益加快,为了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我们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使高校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的基地。在新的形势与任务下,如何认识和更新“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成为当前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

一、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

自古以来,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的社会文化活动。教育的思想,是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性的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要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

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与教育规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思想,受到一定教育规律的制约,是人意识思想中对教育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映,认识程度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条件有关。所以,教育思想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可能是落后的。教育理念则不然,它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规律基础上,是人们不断追求的教育理想。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正确反映所处社会环境下的教育本质和特征,能正确地指导教育的变革方向。教育理念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先进的高等教育就应符合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从古至今,我国就有一直有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早在东周时期的孔子就曾说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先人们起,我们对教育就赋予了深厚的期望,充分认识到它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近代教育思想家曾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鲁迅先生也提出要培养“有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容纳新潮流的精神”的本文由收集整理

学生。就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情况看,这些教育理念是一致、先进的。二战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间以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全世界范围内,日益产生一种种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和功利用职权义倾向。

建国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秉持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和高举“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不可负认,针对我们的国情而言,这个教育思想我们应当永远坚持,始终如一地贯彻下去。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千百年来传沿下来的封建主义腐朽教育思想、资产阶级功利式教育思想以及前苏联的无产阶级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产生着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中有许多是积极的,也有些是消极的,有一些消极影响已经根深蒂固,突出表现就是在我们的高等教育工作现在存在着严重的“专业化”和严峻的功利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大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现在除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发展科技、服务社会文化三大职能外,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第四大职能。这就要求我们对大学的教育理念进行认真探索和创新,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以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与国内经济社会与匹配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代高等教育要坚持人文、科学与创新的统一

现代高等教育是一项任务繁重的事业,近年来的高等教育水平评估、高等学校专业认证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给各类高等学校带来压力,其评估、认证工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大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认同度,众多检测指标都是以可见的经济效益等情况来证明其教育的价值。就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来说,高等教育以适应和推动经济的发展为重要目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前高等教育工作中存在着普遍的功利主义倾向,对人才的培养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呢?很多有识之士认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为当前的“知识经济”社会提供一种最佳的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教育,核心是要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人文、科学与创新的统一。

一直以来,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统一,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特征。人文与科学这两种文化在融合、分离到再融合的过程中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代,人文与科学是融合的。当时,受经济条件所迫,人文科学相对比较发达,出现了很多的古典哲学家和思想家,自然科学还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与此相适应,古代的教育比较重视人文精神,它重点进行的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教育。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十九世纪以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逐渐走向分离,并且成为了人类征服自然、造福大众、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推动了自然学科的分化和社会职务的分工,于是“专业教育”便应运而生。虽然自然科学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它没有同时带来人文精神的高涨。反映在教育上,过分“专业化”教育的严重后果就是加快了教育中的技术化、非教养化和功利主义的倾向,导致了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片面发展和人文精神急剧滑坡。目前,全球高技术人才交流频繁,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国家的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随着人才的流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变的更加深刻。当今时代的高等教育要求人文与科学两种文化的互相融合。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要求现代的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这应当是现代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

拥有丰富的创造力是当前人才的价值所在和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能力。对于教育理念,社会价值观认为,教育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主动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种价值观的不足之处是对人的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注意不够。目前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其表现是利益主体向多元化转变和重视人的创造力。当今的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强调交易的平等竞争、商品的等价交换、人才的各尽其力和各显其能。商品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提供的商品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在这复杂的要求下,我们的生存社会呈现出多元、多变、多彩的状态,不确定性、可选择性逐步增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是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意识对于我们迎接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至关重要。

既要会做事,又要会做学问、更要会做人,这是当今时代的基本要求。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科学、人文以及创新的和谐统一,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能力相统一的新人,既会做事,又会作学问、更会做人,这才是高等教育应当追求的教育理念。

三、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实质是要强调人的主体精神

高度强调和重视人的主体精神是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实质,这既是时代的强烈的呼唤,也是教育的根本性质决定的。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文化的活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是文化的传递、选择、应用和创新,通过积极的教育可以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但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教育是通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来为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服务,并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得以延续。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强调人的主体精神是教育的本质决定的,也算是教育本质的一种理性回归。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是社会经验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人文精神发展的需要。社会和人都是需要教育的一个主体,教育与社会、人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良好的教育培养出为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人主动要求接受教育,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社会,在社会中生存,促进人在社会中的发展是教育活动的中心。

2、人与才是互相矛盾的统一体。在任何时代,教育都应当把培养“人”放在首位,培养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同时注重培养“才”,让学生有“一技之长”,促进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3、“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原则。从根本上说,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只是为学生成才创造条件,学生是否成才关键还在于他自己。

教育育人理念范文第2篇

(一)人格教育与“语文人格教育”

兴起于本世纪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反对僵化、机械地知识传授,提倡教育应把培养健康和健全的人格作为教育的核心和最终目标。按照程红兵老师的理解,“人格教育是教育者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对正在成长的每一位正常的个体实施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的社会活动。”就如人格的形成非先天一样,健康、健全人格的形成必须依靠教育的培养,通过培养拥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人来满足社会需要,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理论来源于实践。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程红兵老师逐步认识到语文学科较之其他学科具有实施人格教育的非常优势,进而明确提出了“语文人格教育”的思想命题。程老师认为,所谓的“语文人格教育”指的是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仅仅是重要的手段和途径,有明确意识、有具体计划和措施地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才是语文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而且,这一活动是语文教师积极主动施行、学生踊跃自主参与,通过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而且,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传统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文教育,是通过对经典文化典籍的学习明教化、懂人伦,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的道德教育。可以说为现当代的语文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语文学科也在不断地建设和丰富,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积累了许多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

(二)语文人格教育的终极目标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我国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程红兵老师的语文人格教育理念正是对陶老“求真”、“立人”思想的最好解读。程红兵老师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获取心灵的自由,教育的最终价值就在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自然地,通过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养成健全、健康的人格也就成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这种对语文教育终极目标的认识是源于程红兵老师对基础教育功利性的批判。功利性教育可以说是我国教育的一颗“毒瘤”,只追求升学率,只追求高分数,只追求所谓“有用”的东西,传统的教书育人本末倒置,变成了“教书育分”!据此,程红兵老师提出:“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语文教育不能浮于表面的分数,要求真、求善、求美,充分释放语文学科的内涵和魅力,实现“语文人格教育追求的‘以能力为核心、以发展为主线、以人格为目标’的完人教育。”

二、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启示

在“重术轻人”这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程红兵老师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更勇于探索实践,把学生的人格教育问题重新明确提出,引起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关注国家教育发展的人们的重视和研究,应该说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一)以人为本,互为主体的师生观

理解学生,正确认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这是程红兵语文人格教育理念实施的先决条件。程红兵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必须把学生当“人”看,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即把学生当做完整的、有独立个性的人,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力求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此为出发点,在语文人格教育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渐变关系。教师和每一个学生都是作为平等主体而存在,他们之间是一种主—主关系,而且两个主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是逐渐变化的。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年龄增长在不断地增强,具体表现在教师作用由支撑—扶持—引导的变化;相应的,根据学生的变化,教师不断调节自身的主体作用,逐渐隐蔽、逐渐减少,最后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目标。因此,程红兵老师理解的师生观是一种平等的益友观念,教师和学生互尊互敬,互爱互助,一起交流,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程红兵老师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把学生和教师都当作具有完全、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这种互为主体的师生观不仅对语文学科教育意义重大,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来说对也有深远的影响。虽然在语文学科中实施人格教育得天独厚,但其他学科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资源也十分丰富。随着全国范围内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素质教育、人格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但就整体的教育现状来看,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养成健康人格为目的教学实践仍不乐观,特别是在理科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可见,人格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任重而道远。

(二)“自主与探究”的语文教学模式

从程红兵老师的个人成长经历来看,阅读广泛、善于思考、勇于批判研究是其最主要的思想特征,而这种思想性格也对他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直接结果就是“自主与探究”———语文教学模式的出现。简单来说,自主与探究性语文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完全主控、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研究创新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种语文教学模式的实施旨在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总结的自主型学习方法,改变了学习的被动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去获取知识。实际上,自主与探究———语文教学模式的提出是来源于研究性学习这一教育思路。可以说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而程老师的“自主与探究”不仅仅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更加重视自主与探究的这一学习方式的实践过程,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理解程度、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学生对知识成果的反思,等等。可见,“自主与探究”的语文教学模式也是程红兵老师实施语文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了解自我、了解社会,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语文教师自身人格的示范力量

教育育人理念范文第3篇

基础教育担负的是为孩子一生幸福成长奠基的工程,是奠定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石。为此,我们要坚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反对歧视和排斥任何一个学生,确立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使学校教育走向优质化、平等化。长春八中的办学理念是“全人教育和谐发展”。全人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从北美兴起的一种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潮,后来传播到亚洲、大洋洲等地区,对各种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对全人教育理论上的阐述学术界的定义至今仍无定论。美国的隆・米勒(Ron Miller)是当今提出现代意义上“全人教育”的第一人,创办了“全人教育出版社”并发行了《全人教育评论》。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提出理想的教育应包含人类的全部文化,理想的人应具备全部人类的文化,即培养真(学问)、善(道德)、美(艺术)、圣(宗教)、健(身体)、富(生活)全面发展的人。长春八中的办学理念是受到上述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启发,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了八中具体校情提出的。它的基本内涵是:“全人教育”即以人为本,以师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关注全体师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师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校的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即以和谐为奋斗目标,关注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关注师生个体心理的和谐健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进互助、彼此激励合作,共同发展,关注学校和谐的育人环境的生成与发展。可以说,一所学校不能没有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教育实践是灵魂的载体,师生踏实的实践力是一所学校“身心和谐”的最基本、最有力的保障。只有这样,办学理念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其价值与意义。2010年我主持八中工作以来,在对八中办学理念传承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丰富与发展,经历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两个重要阶段。

二、长春八中“全人教育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实践策略

2010年长春八中 “全人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进入到逐步完善、逐渐成熟、逐渐规范的阶段。在2010―2012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我把八中办学理念的实践目标锁定在“踏实性、实效性、高效性、持久性、创新性”等方面。我们的具体实践策略如下:

(一)实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人生规划办学特色落实全人教育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生处在人生十字路口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在作出人生规划、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并形成健全人格方面有独特的价值。因此,高中阶段教育不是大学的附属阶段,不能仅仅为升大学作准备,我们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又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规划人生的意识、创业的基本能力、面对未来生活的能力。由于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各种复杂的原因,学校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很多学校都将办学目标直接指向升学,办学变成了一种工具,升学变成了一种目的。在追逐高分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健全人格和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一些学生缺乏对崇高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人生规划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缺失。为此我们把“师生生涯规划促进学校发展”定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从2008年――2009年,我们借助师生生涯规划在职业的前瞻性方面给了师生一定的引领,规划对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为了更好地激励师生“俯下身来”做事的效果,我在2010年广泛地征集了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对规划的实施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通过“灯塔式”长远目标与“路标式”短期目标并进,促进师生的成长。其一,在继续推进“灯塔式”长远目标规划的同时,又辅之以“路标式”短期的规划思路,旨在指引和规范师生行进中的点点滴滴,预防其面对长远目标出现“心理疲劳”,提高师生工作学习效率,保持其持久的工作学习热情,让师生“处处有规划,时时有成就”,同时关注规划的生活化、常态化,强化规划的实效性;其二,探索师生生涯规划最佳的契合点,以及师生生涯规划共同体的建构,以达到师生成长互相促进的效果。其三,教师的生涯规划,由先前的部分教师的引领,转向全员参加。认真分析学校教师学历、年龄、教龄情况以及骨干教师情况,总结了教师成长特点规律,分层次制定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并对全体教师的生涯规划档案从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完善。专设师生生涯规划档案室,制定规章制度和文化设计,亲自检查教师档案内容,对不合格的及时纠正;其四,学生的人生规划,由学业规划目标为主转向品行素质目标和学业目标并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拥有开放的胸怀、高雅的情趣、高尚的情操、高贵的精神。为了上好人生规划课,我校编撰出版了校本教材《生涯》。三年来,我一直承担《人生规划》特色校本课程。

2012―2014年是我校办学特色的收获期,同时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进军的延展期。对“以人为本”、“以校情为源”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时也认识到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育德”、“育才”这一中心,师生生涯规划只有植根于此,我们的特色教育才会更有生产力,才会更有生命力,才会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学校、社会。我们将继续深入抓好学生人生规划教育。增加开课的班级,推出人生规划观摩课。做好学生行业体验及社会实践的汇报会。指导学生适时调整学年及学期规划,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印发学生人生规划教育成长手册。聘请有能力的家长参与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活动。申报《开展人生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科研课题并组织开展研究。

(二)在吸纳“五步导学法”精髓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541”课堂模式,力求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全人教育

我校自2008年引进了河南省卫辉高中的课堂“五步导学法”以来,八中的课堂教学便在探索中前进。“五步导学法”就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为了使更多教师领会这一理念的精神实质,学校多次派教师走出去学习,曾到过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衡水中学、杨思中学、北京四中、人大附中、长沙一中等知名学校。学习带回来的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认识到必要的“形式”有益于“内容”的完善,于是我们在学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五步导学法”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541”课堂模式。应该说它是对全人教育理念的重要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它的精髓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规范,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们的全人教育就是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生命的真正意义,即鼓励自我实现的同时也强调真诚的人际交往和跨文化的人类理解。要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加深合作精神的体验,课堂成为学生人性养育的殿堂,培养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素养。它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实现了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课堂,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包容共进的全人教育。

(三)积极组织教师培训和各级课题的研究是落实全人教育重要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提升师德和专业素质。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教育教学骨干、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为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依托高校或培训机构“量身定做”培训内容,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实施系统的培训工程。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鼓励教师在职学习提高,培训关注适用性和提高能力为主,内容包括师德、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技能、教师专业标准、教科研能力、生涯规划、心理健康、课程开发、队伍建设等。关注培训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使其尽快转化为适用性成果。培训有针对性,注重突出特色、完整性、层次性、时效性。发挥名师工作室工作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工作室的有利条件,推出了十多名教师参加省各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他们搭建了这个平台。

教师的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十一五”、“十二五”课题研究期间,我校承担了六个国家级课题、七个省级课题、十几个市级课题,其中有些课题已经顺利结题。大部分教师都实现了职业生涯中的课题研究规划目标,提高对“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的认识,充分体现了实施教师生涯规划的价值与意义。“以课题管理学校,以课题提升课改,以课题创建特色”的工作思路凸显成效。

(四)以编写校本教材和开设校本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实施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人类社会自进入工业时代以来,重古典人文的传统教育日渐衰微,科学主义成为各个校园的主导文化。不可否认,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注重实用知识教授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学校教育过于偏重实用知识,忽视文学、艺术等人文课程的学习,甚至将很多人文课程视为无用,学校充斥了急功近利的气氛,学生缺少人文关怀、缺少对世界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缺少对周围事物的关心与思考,只是一味地成为物质生产的工具,而学校就成为制造这些工具的“工厂”。我们的全人教育正是针对这种物化的教育观,主张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学习过程的愉悦、与人交往的和谐、自我良好品格的养成和个性的张扬。

几年来,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有实用性、有针对性的校本教材。为了保障校本教材的质量,学校成立了校本教材编写指导小组,从校本教材编写的理念和方式方法等方面做了指导,截止2012年9月有13本校本教材已经出版并已经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载体。涉及道德、艺术、体育、心理、历史、语言、数理、环境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众多内容。我们正在培养更多有能力承担校本课程的教师,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使全人教育理念更深入人心。

(五)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使全人教育福佑师生一生

以往的教育,我们以牺牲一个又一个“今天”为代价,来换取升学率,无法让学生走向美好的明天。这是一个让人倍感心痛的事情。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带着今天的遗憾走向暗淡的明天。终身发展要关注今天的发展。人的终身发展起步在今天,赢在今天。于是我提出了“教学生三年,为学生着想三十年,为学生幸福一辈子打好基础”的育人理念。采取了“关注今天、设计未来”,“培育学校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等一系列教育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重视安全教育”。

为此,我们打造全新的育人环境,采取了“全面+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青少年,让青少年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通过“民族的记忆”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开展经典篇章诵读活动,组织部分班级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华优秀经典篇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进一步发挥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作用,大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问题学生”的转化。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系统设计,课程开发、队伍建设、人员培训、咨询服务及科研工作,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再上新台阶。

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推进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坚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积极参加长春市运动会并做好体育特长生发展工作,组织好学校各项体育比赛和军训工作等全员参加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充分发挥团委在学校德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主题月活动落实健康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规划教育。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为切入点,通过举办论坛、座谈会、知识竞赛、影片展映、参观考察、主题升旗活动、“成人节”系列活动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地球日、植树节等生态环保节日为契机,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切实增强青少年环保意识。积极组织校环保小组、绿色社团,开展节约资源、保护家园等社会实践活动。健全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拓宽青年志愿者服务领域,使青少年志愿者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线。开展了“学雷锋”青少年志愿者服务月活动、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宣传庆祝活动、长春市中学生英语课本剧、长春市中学生辩论赛、“角色互换体验”。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努力推进社团的规范化建设和品牌化建设。

(六)以润物无声的人性化关怀,让师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实施全人教育

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爱,爱教育事业、爱学生、爱学校,以博大的爱心、阳光的心态迎接多彩的生活。学校很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成立的“康乐协会”为教师的健身提供了优越的条件。2012年学校从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考虑,开设了环境优雅的“时光驿站”(咖啡屋),教师每天中午可以听着轻音乐,品着咖啡在一起交流。

学校的领导班子面对全体教师有“三到”:教师有病住院必到、教师情绪波动必到、教师家里有大事小情必到。领导班子每次到场送去了微笑、送去了理解、送去了鼓励、送去了温暖。这份无声的爱、真挚的情传递在八中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这份难能可贵的和谐是八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八中教师的人生规划中,很多教师建立了“和谐、友爱、互助”专栏来规划与人相处以及自己的幸福目标,优秀的校风充实了教师生涯规划的内涵,提升了教师的幸福指数。

学校建立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树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每年教师节评选校十佳教师。签订每学期一次的师德承诺书。组织教师师德承诺宣誓活动。在校本培训中强化师德培训。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教师帮扶工程,每一名教师帮扶5~6名学生,教师家访和扶困形成常态。同时教师把帮扶的办法、预期的成效写入自己的生涯规划中,三年为一个周期,在此项活动中有很多学生受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职业价值,教师的职业奉献精神得到激励、工作能力得到历练。

三、在成效中寻求新的支点,期待全人教育再上新台阶

人们常说“成功始于失败”,但能在成功中寻求新的起点,获取更大的成功,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从成功走向成功”,教师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全人教育理念支撑下,八中教师在师德修养、业务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收获。现在学校有一个省名师工作室,有12名教师进入省名师工作室工作,有68名教师成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有35名教师成为长春市科研骨干教师,有多名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教研活动,公开发表著作文章很多。我们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们始终走在通往最优秀的路上。

总之,全人教育促进了我校全体师生发展、促进师生有个性发展、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福佑师生一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对办学理念认识的高度还不够,如何进一步激励师生的践行力等问题都将是八中成长路上新的课题,行者无疆,永在路上。

教育育人理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三个环节;四对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39-02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对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具有非凡的意义。本文结合实际,从做好三个环节工作、处理四对关系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旨在做出重要的分享。

一、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建设“龙头”

所谓的建设“龙头”指的是做好对班级优秀生的教育管理工作[1]。优秀生通常具备一心向学、专心致志等良好习惯。优秀生一般在班级中发挥着表率的作用,为中间生及后进生的学习楷模。优秀生的存在,是以中间生与后进生为前提的。因此,班主任与家长等人应客观、正确地看待优秀生。毋庸置疑,奖励优秀生是极其必要的。然而,班主任一定要把握好度,以防止优秀生自我膨胀,同时顾忌全体学生的感受。教师在肯定、奖励优秀生的时候,应注意对其思想观念加以引导,以促使其取得更辉煌的成绩。此外,班主任应鼓励优秀学生帮扶中间生、后进生,以形成优良的学风及校风。优秀生并非意味着其在所有方面都表现的很优秀,也就是说,其也存有很多缺点:对班级与学校事务不够关注、不太喜欢参加班级与学校举行的活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及沟通较少等。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优秀生在面临打击时,其的心理素质不达标。因此,教师应对其一视同仁,并适时调整班干部队伍,以提高优秀生心理承受能力。此外,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应注重开展挫折教育,以增强优秀生的抗打击能力;鼓励优秀生积极、主动与其他学生交流、沟通,注重培养其对团队意识[2];加强对优秀生的道德教育,并注重提升其的综合素质。

(二)抓好“苗头”

所谓的抓好“苗头”指的是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注重中间生的培育。中间生作为学生中的潜力股,对班级建设及发展至关重要。中间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平平、成绩中等,既不会像后进生般到处“惹事生非”,也不会像优秀生般“光彩夺目”。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量大,且精力有限,一般较为关注后进生及优秀生:帮扶后进生,将优秀学生树立为榜样。此种情况下,中间生往往会被班主任忽略。长此以往,中间生的成长、发展会受到影响。此外,中间生的受教育质量影响着班级的整体管理质量。因此,班主任切忌顾头尾不顾中间。经调查、研究,笔者发现缺乏机会与抚爱、家庭氛围、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因素严重阻碍了中间生的进步。由此可见,班主任应为中间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给予其一定的激励、树立中间生榜样等。

(三)转化“后头”

加大转化“后头”的力度,换句话说,重视后进生的转化[3]。转化后进生在班主任共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对素质教育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尽管班级、学校内后进生数量较少,但其所发出的能量却是很巨大的,极易对班风及学风造成负面影响。就班主任来讲,其难免不会遇到后进生。能够有效转化后进生的班主任都是优秀的。在进行转化后进生时,班主任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增强是教育的针对性。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深入挖掘、利用后进生所具有的优点,以转变其的思想观念:功课之所以这么差,主要因为其没有投入过多精力于学习,并理解“付出才能有回报”的内涵,以专心致志学习,进而增强自信心及提高学习成绩。此外,在组织、开展班级活动时,班主任应构建大量机会以使其自我展示。与此同时,班主任不要吝啬自己的激励,适时对其加以表扬,以消除其的自卑感,进而充分认识自我。在具体转化中,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理念,在培养一个优秀生与转化一个后进生时持有同等重要的思想。因此,在实际教育中,班主任不应放弃后进生,而是实时了解其的学生、生活情况,以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进而激发其参与学习等的兴趣。久而久之,后进生也会跻身优秀生行列。

二、处理四对关系

(一)实与虚

就班主任工作务实而言,其对班主任提出了以下要求:着眼于当前、具体的事务,充分落实班级管理各项基础工作。此外,班主任应走进学生群体,以明晰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以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4]。如此,班级管理工作将会更具目的性、科学性。在管理班级过程中,班主任充当着双重角色:学生学习及生活中的引导者,学生的好朋友。一般来说,学生在情绪控制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其情绪极易波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及时发现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安抚,例如:谈心。当带领学生参与义务劳动时,班主任应积极为学生做示范;当学生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应担负起照料其的责任等。由此可见,班主任工作微小、细致。唯有班主任具备务实品质,学生才会对其信服,整个班级管理质量才会大大提升。此外,务实的班主任在凝聚力与感召力方面占据优越位置。除了务实,班主任该应高度重视务虚。对于班级管理工作,其不仅需要参考有关理论,而且须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以促使管理成效有所提升。现今,班主任工作量较大,即便如此,其应摆脱工作的束缚,转变以往的班级管理理念,积极树立以下班级管理理念:理论指导、发展、整体。与此同时,班主任应坚持学习,并通过参加相关报告会、座谈会等,以促使自身素质及修养得到提高,进而顺应时展潮流。对于务虚,其对班主任提出了以下要求:眼光长远、大胆创新、眼界开阔、高度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务实与务虚应有机结合,对加强班级管理有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管与放

在班级管理中,管理对象是学生,其不断成长、发展。具体开展时,班主任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大到学生前途命运、小到学生坐立行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班主任喜欢事事操心,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多种角色(保姆、管家、警察等)[5]。此种管理方式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然而缺点大于优点。如果管得过多,则学生可能在独立性、创造性等方面较为匮乏,且十分依赖班主任。此外,学生欠缺一定的自我管理与教育能力,同时班主任会身心疲惫。经研究,笔者将班主任工作内容概述为以下内容:对班级管理长期目标加以制定、对班级管理整体思路加以把握、对班干部队伍加以健全等。由此可见,学生能够处理的班级事务,班主任应持不干预态度。此外,班主任应大胆放手班级管理工作,以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班主任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以培养、发展其的自我管理与教育能力。总之,在开展工作时,班主任应严格遵循“授权负责、管主放次、管管大放小、分层管理”原则。如此,便能有效建设及发展班级、完善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能力。

(三)严与宽

在实施教育时,班主任须严格要求、管理学生。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严并不等同于严酷及严厉。过度严,将会出现学生缺乏自信心、细致力变差、个性得不到发展等现象,甚至引发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师生互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减少或避免出现上述问题,班主任将管理的度控制子啊合理范围之内,做到严宽结合。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班级的严格管理。其一,保证处事的公平、公正,切忌附带感彩;其二,编制适宜的班级管理规定及标准,以促使班级管理更具规范化;其三,加大对“首因效应”的重视力度;其四,严禁班级管理时严时宽。班级的宽松管理。其一,做好违纪违规学生的思想工作;其二,丰富惩罚方式,旨在教化学生。

(四)堵与导

据统计,为降低出现班级不和谐现象的概率,班主任经常采用以规章制度控制学生违纪行为、全封闭管理等“堵”的管理方式。不可否认,特定情况与环境下,该管理方式可获得一定的效果。然而,班级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堵”。实践证明,“堵”存有两大弊端:教育阻力会有所增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较差。在管理班级时,为防止“出事”、“出乱子”[6],班主任习惯采用以下方式:压、吓、盯、罚等。此种管理,仅仅停留于表面,其内里存有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由此可知,融合“堵”与“导”尤为必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学生的自我教育及明辨是非能力会得到提升。对于“导”目标的实现,须从“四重四轻”入手:“重引导 轻说教”、“重民主 少强制”、“重用情 轻用气”、“重激励 少批评”。如此,学生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有利于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转变、创新教育理念,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素质教育进程、提高教育成效等具有积极的意义。班主任工作质量关乎着班级的建设及发展,应给予其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诸豪杰.更新理念 用心育人――浅谈班主任教育工作实践[J].才智,2011,(21):312,169.

[2]刘秋凤.浅谈新时期班主任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J].求实,2004,(S2):223-224.

[3]徐正娟.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J].新课程(下),2012,(05):15.

[4]柯又明.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重视的三个环节[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11):74.

教育育人理念范文第5篇

小学教育中的人本管理理念是对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的简称,它指的是在开展小学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充分重视人在教育过程的重要性,将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求,照顾人的感受,顾及人的利益。对于目前的小学教育而言,推广人本教育管理理念,要求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充分地重视、尊重学生及教职工的利益及需求,在关心学生、信任教师的同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从而打造更加和谐、幸福的校园。

2.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本缺失

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国内大部分小学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倾向于将教学效果放在教育理念的首位,学生成绩、小升初升学率一直是许多学校的办学重点,这样的教育模式并不十分有利于人本理念的发展。因此,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人本缺失现象。

2.1人本理念缺失

目前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重制度管理、忽略学生或教师感受的现象,教育管理过程中缺乏民主性是人本理念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一方面,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的年龄阶段,为了有效维持学校秩序,同时也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多数学校建立了相对严格的教学纪律对学生进行约束。殊不知,过于严格的约束对学生反而会造成不利的影响,遏制其天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对于教职工的管理方面,部分学校也坚持十分严格的管理制度,例如将期末成绩评比作为教师教学能力评判的严格标准等,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本理念的缺失。

2.2价值取向异化

在愈来愈强的升学压力迫使之下,各小学纷纷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学生价值评判的最重要标准,同时忽略了学生天性的需求及特长的发展。很多学校在学期末进行班级评比或学生评优时,不断提高学习成绩所占权重,而忽略了学生其他各方面的特长优势。毋庸置疑,这是教育理念中一种错误的价值取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2.3管理策略僵化

僵化的管理策略通常来自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沿袭,尽管我国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有大量值得后人学习、效法之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生搬硬套。就目前而言,许多学校在教育管理理念中存在不思创新、一味照搬传统模式的做法,导致办学过程中管理策略趋于僵化。这一现象无疑是无法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的。

3.人本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策略

为有效应对目前小学教育管理中人本缺失的现象,建议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逐步探索人本理念下的教育管理策略。

3.1强化人本管理理念

一方面,要加强对于小学办学过程中人本管理理念的理论研究,尽快开发出一套适合本校办学模式,同时顺应时展的新型人本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应积极将人本管理理念应用到教育实践之中,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进步。例如,在定期召开的教职工会议中,及时强调人本管理理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督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天性,同时校方努力满足教职工的各方需求,从而实现人本管理理念的不断强化。最终促进学校幸福教育的发展。

3.2调整价值取向

避免一味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转而将更多的因素考虑到教学价值的评判之中。一方面,不断完善学校评价考核体系,降低考试成绩所占权重,提高音乐、体育、美术等兴趣类特长以及社会参与实践等在整体考核中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兴趣类活动小组,除传统的合唱团、运动队外,还可顺应时展而创办更多适合学生兴趣发展的兴趣社团,如摄影小组、网络小组等,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教职工创造更加丰富、多样性的学校生活环境。鼓励学生积极从课堂中走出去,在社团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发现并发展自身爱好,同时发现自身价值。

3.3创新人本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