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工业发展现状

电力工业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力工业发展现状

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虽然电力能源仍是我国国民生产、生活用能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随着天燃气、太阳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不断出现,以电力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供电企业在能源市场竞争中的压力越来越大。而电力营销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综合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为此,本文拟通过相关研究,在调研分析我国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基础上,提出几点改善策略,以期为提高我国供电企业市场竞争力出谋献策。

2电力营销管理的概念

所谓电力营销管理实质上是以市场营销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各种营销管理手段对电力资源和电力资源相关的产品进行系统经营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1]。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和电力能源市场的发展,电力营销管理经历了从电力生产、电力产品、电力推销到现在的电力市场营销阶段的演变[1]。时至今日,面对供过于求的电力市场,最大程度满足市场需求已经成为各大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基本出发点,电力营销管理也不断朝着重视用电质量、服务质量等现代化营销理念方向发展。

3我国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

3.1市场营销管理意识淡薄

虽然21世纪的电力营销管理已经进入到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新阶段,电力市场营销管理已成为各大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经营效益。但受到长期市场垄断的影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还不能适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现代电力营销市场的竞争模式。企业仍停留在重发电、轻用电,重电力资源分配、轻电力能源质量,重收取电费、轻服务质量这种重生产轻管理的落后运营模式上,没有过多地关注和研究现有电力市场对供电企业提出的市场营销需求,如电力产品质量、供电服务水平和质量、服务体系是否健全、电力产品是否具备多样性等[1][2]。加上很多供电企业缺乏创新意识、欠缺市场营销管理专业人才、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导致我国很多供电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意识淡薄。

3.2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

近年来,随着天然气、太阳能等新型绿色能源的不断出现和能源市场对产品质量和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能源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3]。这时候以传统电能为主营产品的供电企业面临的调整越来越多,严重威胁到其市场地位。而我国很多供电企业是国有经济属性,或者前身是国有经济团体,由于长期居于市场垄断地位,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都比较弱。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下,供电企业这种竞争和风险意识相对淡薄的现状对其进一步拓展或者守住市场占有极其不利。因此,供电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目前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防御风险的能力。

3.3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化程度不高

当今已经是一个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时代,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信息系统是否完善将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我国很多供电企业现有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还相对不够完善,仍存在很多技术风险和安全漏洞,并且缺乏专业化的信息管理人才。这就导致常常会出现信息数据丢失、系统失常甚至瘫痪。这些状况的发生不仅会给供电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会严重影响供电企业的形象,极大地影响电力营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4改善我国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现状的策略

4.1创新服务理念

我国供电企业要想在能源市场中取得长远发展,首先需要摒弃那些传统落后的营销管理理念,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把市场需求、市场竞争、风险、产品质量、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等以市场为需求导向的要素融入到平时的电力营销管理中,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预测工作,并实施调整电力市场营销管理计划。除此之外,供电企业还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平时的服务当中,坚持以用户为企业服务的核心,积极主动地争取用户和扩大市场份额,同时还应加强产品服务的个性化和特色性设计,力争在产品服务上取胜。

4.2实行精细化管理

所谓精细化管理是指通过规范企业业务管理流程,建立秩序化的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理念。供电企业进行精细化的电力营销管理可以通过开拓用电市场、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建立健全精细化的企业管理制度、细化业务流程等途径加以实现[4]。如可以通过采用现代化先进技术提高电力设备使用效率通过加强用电安全、打品牌战、加强宣传等途径来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以不断开拓新的用电市场;通过不断完善供电服务体系、提高供电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等途径来逐渐树立供电企业的市场形象,以争取更多的潜在用电用户。精细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供电、电力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绩效管理制度、奖罚体制等,只有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才能为提供更多优质的用电服务提供保障;供电企业应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结合现代化网络信息平台,不断细化业务服务流程,始终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实时为用户考虑,全面实现业务的自动化和标准化管理[4]。

4.3建立健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加大科技信息投入

建立健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把更多的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引入到电力营销管理中来已经成为今后我国供电企业营销的主要方向。为此,一方面可以不断完善和更新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技术信息系统,可以开通多渠道的信息服务平台(如固定电话、手机、网络、邮箱等)来方便地满足用户对自己用电信息的跟踪、查询,实现足不出户就能缴交电费、查询余额、联系售后等;另一方面,供电企业要做好营销管理系统的维护管理,通过对用户需求情况的市场调研,及时调整改进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开发新的服务平台和服务功能;此外,供电企业还要加大营销管理信息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5结语

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我国供电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供电企业需要不断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方能在能源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李彬彬 单位:国网河南西平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运明.浅谈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198~201.

[2]王继锋.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与建议[J].财经与管理,2010(08):221.

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一、中国电力发展现状

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用事业,电力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适当超前发展,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2000年至2009年,我国发电装机年均增长11.8%,新投产各类电源超过6亿千瓦。同期,全国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增长88%,变电容量增长2.2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2002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之后,自2005年起,我国装机每年跨越1亿千瓦的平台,陆续实现了5亿、6亿到7亿千瓦的历史性跨越。

二、电力行业现状及发展的趋势

电力经济发展趋势综述电力行业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对电力产业也是加倍关注。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对近年电力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宏观的基本了解和判断。

1.电价:电价上涨。面对煤价上调和排污费增加所导致的成本增加,国家改委已意识到电力行业没有利润是不利于其稳定和发展的。

2.电荒:电荒在短期内仍将继续存在。但随着国家对协调发展的重视和对“惟GDP论”的抛弃,在宏观上电力需求的增速将有所下降。

3.煤电联营:在多次呼吁政府部门协调而不可得的时候,各种形式的煤电联营将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稳定煤价,打造完整的电煤供应链。

4.产权多元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电力企业吸引战略投资者,吸引外资、民营等各类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多元化已是箭在弦上,电力投资体制改革也是大势所趋。

三、电力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国电力发展存在的5大问题

1.电力结构不尽合理,2009年年底,火电装机占全国装机总量的70.5%,且大部分是用煤作燃料,水电装机占装机总量的22.5%,与巨大的水电资源相比,明显偏低。核电装机所占比例只有1%,也明显偏低。

2.电力的规划工作严重滞后,目前电力行业的规划指导性与权威性不强,电力的全国规划与地方规划之间、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之间、电源结构规划之间、传统能源规划与新能源规划之间、输煤规划与输电规划之间,缺乏统一性、协调性与科学性。

3.电价的形成机制不合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执行不到位,办法不完善,既影响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企业的长远规划。

4.电力行业法律法规建设速度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力行业的管理体制、机制,电力的科学技术,电力的管理机构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目前仍然执行的是1996年实施的《电力法》,之后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也缺少实施细则。

(二)对我过电力工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建议

1.科学制定中长期电力发展规划

在电力规划体制上,应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政府与企业关于电力规划的职能界定;在制定和落实区域、省级电力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跨区域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处理好地方政府在财税体制和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抓紧完善电力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与权威性,坚决制止规划实施过程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

2.优化调整电力结构,提高电力发展质量

继续推进电源结构调整,推广洁净煤发电技术,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燃煤机组,优化发展火电,着力改变火电比重过高的电源结构;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煤炭的清洁利用,继续推进小火电关停或改造工作。

3.逐步理顺电价机制

继续坚持煤电联动原则,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建议再次启动煤电价格联动政策时,考虑发电企业已经无力自行消化煤价连年上涨的30%,按煤价涨幅全额联动。同时进一步推动热价调整,减少长期以来的供热亏损。

逐步放开上网电价,由发电企业根据成本及市场供求情况确定上网电价,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要实行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的联动机制,将发电市场与终端用户紧密连接起来,让电力用户体会和感受到发电市场甚至是煤炭市场的波动变化,让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及资源的稀缺程度。

尽快建立独立和合理的输配电价机制,在电网主辅分离、主多分离的基础上,按照合理投资、合理回报的原则确定合理的输配电价,使电网的运营和发展在机制上得到保障。

4.促进电力工业与其他工业协调发展

促进电力工业与发电能源和铁路运输之间协调发展。按照有利于实现安全、稳定、环保、高效、经济的能源工业发展目标,有利于推动和实现煤炭、电力、运输等系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综合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统筹构建煤电油运综合体系。

5.加快完善电力法律法规体系

应加强电力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推动《能源法》尽快出台。争取在2010年底前完成《电力法》修订工作,明确电力行业的监督管理、电力行政执法,电网公开、公平、公正调度管理,电力市场的建立与运行,供用电秩序的维护,法律主体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同时要充分借鉴国外电力立法的成功经验,将电力规划、电力监管、电力市场化改革、电力安全等有关制度和规则在新《电力法》中予以明确。

参考文献:

[1]浅谈电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 硅谷 2008/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电力企业基于风险管理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8/01.

[3]我国电力市场有效竞争状况实证分析 供电企业管理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电力市场条件下电网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生产力研究 2007/2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一、前言

社会的发展需要能源、信息和材料供应。而材料供应根据其特殊的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金属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现在为止最重要的材料。从古代打铁工艺、金子、银子等的制作和推广,金属材料都占据着人们的生活。金属材料根据其特点具有韧度高、硬度强度大等特点,而且金属材料容易获得,且不少金属制作简易。随着现代金属工艺的发展和推广、科学技术的发展壮大,金属材料在机械制作、国防领域、工业、农业、电子信息等行业,都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

二、金属材料当前发展现状

(一)钢铁材料发展现状

钢铁是整个国民紧急发展的基础,各种大楼的兴建、各种器材的使用、汽车等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钢铁工业的发展。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锈钢工艺的不断提升,钢铁工业的发展,应当以不锈钢工艺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不锈钢是在常温或者其他特殊条件下,利用钢铁内部的特点能够生成钢材不生锈的情况,但当前不锈钢的发展工艺依然成本过高,可以推测不久的常来,不锈钢的工艺能取得更快的发展。

此外,钢铁材料的发展也带动着新需求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特别是在航空航天、能源工业等都出现更多的需求。这些需求带动着更多新技术、新工艺的产生和发展。例如:当前较为流行的钢铁工艺为超纯净钢生产工艺。随着钢铁工艺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设备的更新和发展。钢铁材料也从大体积生产逐渐转化成为小钢铁、微钢铁工艺的生产和开发。

为了实现上述的钢铁材料的需求,钢铁材料工艺可以预见将会采用更多新兴工艺方式来发展,例如:铁水预处理、全自动转炉吹炼、二次精炼、保护浇注和无缺陷连铸等重大新工艺技术等。总而言之,高性能、高精度连轧工艺技术轧钢工艺的发展就是围绕着整个“三高”的技术发展。

1.高性能:通过采用控轧控冷(又称形变热机械处理)工艺,控制钢材的组织结构,提高钢材的性能,特别是强度、韧性指标;2.高精度:除了精确控制轧材的尺寸精度外,进一步减小长型材的椭圆度和提高板材的板形控制精度及表面质量;3.高效率:包括进一步提高连轧机的轧制速度和轧机作业率,大幅度提高连轧机组的生产效率。

(二)有色金属材料发展现状

有色金属材料主要是指有色金属材料,即指铁、铬、锰三种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而随着近代有色金属科学技术的发展获得巨大的发展,有限金属材料已经从高能耗逐渐发展到性能高、精度高、能耗低的发展方向。我国有色金属材料行业已经从多年发展,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研发的品种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整体实力的工业体系。而随着电信、电力、电子等行业的发展壮大,对有色金属材料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无论从有色金属的强度、硬度、韧度、刚度、耐高温、耐低温等性能指标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有色金属发展应当会遵循发展微型化、颗粒化、以及机械合金化、表面处理技术等方向进行更快的发展。

从有色金属的化学属性可以知道,大量的有色金属很容易在空气中和氧气发生氧化现象、和污染的空气、电化学等作用下发生破坏或者损耗,此种行为我们一般称为金属材料的腐蚀。要降低有色金属的腐蚀程度,保证金属材料的稳定和安全,防护金属材料在特殊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等,有色金属的抗腐蚀性,将会成为研究人们的重点与核心。同时由于有色金属在其发展当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传递性。因此通讯、电子行业当中,有色金属应当成为电子电力工业的主要研究方向。

随着我国对于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视,有色金属工艺的发展与改革都在不断的提升,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各种重大研究和发展项目之一。据冶金行业统计,2012年,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呈平稳较快增长态势。2012年铜、铝、铅锌、钛、黄金、镍等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将近4000万t。其中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0亿元左右。

(三)特种金属材料的发展现状

在金属材料未来的发展中,特殊金属材料也是一个重点。特种金属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发展。特种金属材料的研究主要是根据经适当的热处理后即具有回复形状的能力,这种材料被称为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简称为SMA),这种能力亦称为形状记忆效(Shape Memory Effect,简称为SME)。通常,SMA低温时因外加应力产生塑性变形,温度升高后,克服塑性变形回复到所记忆的形状。研究表明,很多合金材料都具有SME,但只有在形状变化过程中产生较大回复应变和较大形状回复力的,才具有利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应用得最多的是NiTi合金和铜基合金(CuZnAl和CuAlNi)。

特种金属材料至今为止已经研究、开发出十几种记忆合金体系。包括Ag-Cd、Au-Cd、Cu-A1-Ni、Cu-A1-Be、Cu-Au-zn、Cu-Sn、Cu-zn、Cu-Zn-x(x=Si、Sn、Al、Ga)、In-Ti、Ni-Al、Ti-Ni、Fe-Pt、Fe-Pd、Mn-Cu、Ti-Ni-Nb、Ti-Ni-x(x=Hf、Pd、Pt、Au、zr)、Ni-Mn-Ga、Ni-A1-Mn、Ni-Co-Al、Co-Mn、Co-M、Co-Ni-Ga、和Fe-Mn-Si等。他们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开关电源、脉冲变压器、磁头、电源变压器、磁放大器、电感器、焊料、漏电保护器、磁屏蔽、传感器、电机、机器零件、设备面材等方面。

1.机械电气产品中的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低温配合连接件在飞机的液压系统中及体积较小的石油、石化、电力工业产品中应用。

2.宇航工业中的应用

在美国,太空计划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的驱动插销释放发射后的有效载荷,也已证实是成功的。脆性插销用在预压气缸中,当形状恢复时引起有凹口的插销断裂,它比常规的爆炸释放装置要安全得多。

3.卫生医疗中的应用

在医学上TiNi合金应用较广的有口腔牙齿矫形丝,外科中用的各种矫形棒、骨连接器、血管夹、凝血滤器等。近年来在血管扩张元件中也应用了TiNi形状记忆合金。

现在人们正致力于“大块非晶”合金的研究和开发,并在非晶形成的机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认识到非晶形成的临界条件不完全是冷却速率本身,而是取决于下冷液达到亚稳态的程度(可用过冷度ATx表征),过冷度的大小衡量了非晶的形成能力,它与构成合金的组成有关。根据这一观点,只要合理地配制合金,就可以用相对较低的冷却速率铸造出具有较强形成能力的大块非晶合金。

(四)未来的发展政策

完善科研体制。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科研单位都要对金属材料发展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把科研、教学、生产相结合,既要重视尖端技术的发展,也不能忽视基础的研究在企业要加快新技术的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手段和制造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金属材料品种繁多,在未来的政策制定上要能够突出其发展重点,能够集中科研资源,重点突破金属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另一个具有特殊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是废旧金属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废旧金属回收最大的特点是金属可以不断地循环利用,比矿业采集和冶炼的金属制成原材料成本低,而且分拣后的质量是相同的。同时又能节约能源为社会和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带来环境上的效益。未来金属材料行业应该大力支持废旧金属的回收再利用,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将钢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分别回收,重新再利用。

三、结语

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成本控制;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极其严谨和复杂的管理工程。其不仅涉及的技术复杂、领域广阔、劳动密集程度高,而且对安全、质量管理和工程的进度要求也是很高的,并且环境因素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成本控制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所以,必须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务必抓好成本控制工作,在保障电力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本文针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工作为主要内容,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阐述如何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并提出如何做好成本控制工作的策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行各业在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过去,电力工业垄断应景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电力工业发展本身,并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因此,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对电力工业的改革和重组,至今已经初具规模。电力施工管理可以认为是施工企业生存的命脉,其管理程度关系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必须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务必抓好成本控制工作,在保障电力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

1 电力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能源局、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在2013年1月至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5%,增速较上年回落6.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用电量基本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主要表现在高耗能行业的用电量上,而这也是导致全社会用电量回落的根本原因;而基本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的是第三产业和呈现居民生活用电量,其完成的投资额数略有下降;基本平稳的是电煤的供应量。

2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

2.1 电力施工管理的内容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极其严谨和复杂的管理工程。其不仅涉及的技术复杂、领域广阔、劳动密集程度高,而且对安全、质量管理和工程的进度要求也是很高的,具体来说,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第一: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企业实施经营和管理的根基和保障,同时也是企业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一定程度而言,施工单位的管理工作就是以质量为核心内容,严格按照施工流程与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施工,并与工程成本相结合,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

第二:施工计划管理

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中,施工计划的管理内容包括三部分——其一,施工范围的划分;其二,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确立;其三,将目标服务设为施工计划的中心。在制作施工计划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研究相关的资料,例如:工程合同、业主需求、对施工目的的要求、施工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敲定,从而制定出高效率、高效益的计划表。此外,还要基于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酌情修改,适时调整。

第三:安全管理

在任何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安全始终是企业计划稳步实施的基础,尤其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完整、有效的安全管理是保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务必要做好施工管理的安全保障工作。

第四:技术管理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技术管理的有效性会对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高低产生决定性因素, 并且提高技术管理的有效性也可以有效的保障施工安全, 进而对电力施工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2.2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1 施工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失和专业管理者理念的不足是电力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较大问题之一。管理人员缺乏效益理念和项目合同意识,成本造价识和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具体采购过程中,预算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工程造价预算缺乏科学性。而具体的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素质和文化水平,随着企业的需求,尽管一部分合同工接受过相关教育,但对安全工作的认识还是流于表面,理解相对粗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比较机械地采取安全措施;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人,在电力工程实施过程中主要从事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其安全意识极为薄弱,对常用的预防措施几近一无所知。

2.2.2 施工流程中的缺陷

一套完整的施工流程主要限于业务部、财务部和工程管理部等几个主要部门,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业务部、财务部和工程管理部等多次出现职务交叉,但各部门各司其职,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常常存在各种分析,因为难以达成共识,这就为施工带来各种困扰,在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展。而当施工结束后,各部门往往独立进行收官验收工作,单独进行决算审核,在此过程中往往各部门并不按照规则进行操作,这就为整个施工管理带来极大的缺陷。

2.3 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2.3.1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电力施工企业必须定时对单位内的各类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和安全生产考核和培训,使其具备电力施工反面的专业技能以及安全知识、管理技能。每位上岗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经审核合格后并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持证上岗;项目负责人和经理人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的考核才能到岗认知;新入职人员必须经过企业的级别培训和考核方能入岗等。

2.3.2 制定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

电力工程是关乎国民生计的工程项目之一,其首先必须遵循国家规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各公司还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企业施工管理手册,并将相应的责任制,以文件的形式制定出来,对工程进度安全质量成本等都要实施定期统计的报表制度等。此外,还要将各项制度分类细化,例如:机械设备管理细则、材料管理细则、施工进度细则等。最终,将制定好的细则分发各部门,并促使其严格执行,以便有效提高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

3 电力成本控制

3.1 成本预测

成本预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因此若要做好电力工程的成本控制,就必须首先做好工程成本的预算工作,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

电力工程成本有着投入大、工序复杂、工期长的特点。所以,很多工程管理人员往往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较为关注,而忽略了工程的成本造价管理。因此务必在施工初期就在成本预算的基础上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进而帮助施工人员树立成本意识。具体来说,成本预算要从设计初开始,在设计初期就做好设计目标、 设计任务、施工图等资料的检查、验收。此外,设计阶段还要对设计人员进行相关的施工工艺培训,防止设计人员囿于设计图纸的局限,而忽略了施工工艺的实用性和成本管理的实用性。

3.2 动态性的成本控制

在成本预算之后,随之出现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动态性的成本控制过程,整个过程务必结合施工过程中实际的条件和施工方法,对整个施工阶段的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具体而言,这个动态性的过程主要包括人员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工程耗材等费用。通常情况,人工费用和机械费用相对固定,而工程耗材的成本则存在着较多变数,工程材料的成本是由设计图纸、施工条件、市场价格、工艺水平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因此动态性的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工程耗材方面。

3.3 加强对成本的控制

成本控制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有利于促进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对提高工程质量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实施成本责任制是很有必要的,并于施工前制定科学的目标成本;对于项目经理实施完全责任是,也就是说项目经理要对项目的经济效果完全负责,在项目中标后,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专业评估,根据项目合同的条款和施工条件、材料等方面,从整体平复该项目的经济效益,从而制定最科学合理的成本目标在工程开始施工后,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将施工成本控制在计划之内;同时,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生产资料耗费的控制,施工材料在整个成本控制中占据很大的成分,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减少材料的储量和耗费,加快资金的周转;加强人工成本和质量成本的控制,例如:在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减短工期;在项目结束后加强竣工后的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汇总整理归档,以及应收账款的管理等。

结语

电力工程是一项庞杂的工程,其投资规模大、工期长、涉及因素广、制约因素多,其工程造价直接关系着电力工程的建设程度。电力工程管理和控制工作是电力工程项目永恒的课题,因此,必须多方面,全方位的对管理和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郑其兵.谈电力工程造价的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08(04).

[2]王利国.发电企业SIS系统规划中应考虑的问题[J].电力设备,2004.

[3]陈宏彦.浅谈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2).

[4]侯子良.SIS发展到推广应用新时期面临的两大问题[J].中国电力,2005.

电力工业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新型工业化,路径,毕节试验区

 

新型工业化,是指以科技为支撑,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前提,以经济总量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为目标的工业化方式。换言之,新型工业化是指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

毕节试验区是典型的“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地区,生态脆弱,地理区位没有明显优势,人口多而且密度大,民族成份较多,人民收入较低。因此,在1988年即被国务院批准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但同时,毕节试验区也是资源富集地区,是国家资源安全检查保障的重点地区,是国家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上的重点地区,在新型工业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何选择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对于毕节试验区今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毕节试验区工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毕节试验区三大产业产值结构排序长期表现为“一、二、三”的格局本科毕业论文格式,直至西部大开发以及西电东送项目在毕节地区启动后,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转折,2004年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比重,产业产值结构开始由“一、二、三”转为“二、一、三”。2005年,三次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2.17%、37.51%、30.32%。2007年,三次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0%、39%、31%,形成了“二、三、一”结构。

从三次产业内部分析,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占绝对比重,从1991的59.97%上升至1996年的72.17%后,开始回落至2005年的57.62%;牧业比重有所提高,由1991的29.77%上升到2005年的39.55%。随着煤电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将处于快速调整升级中,至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达到38%。第二产业内部重工业的比重也快速上升,由1998年的17.54 %迅速上升到2004年的59.66%、2005年的80.55%, 2006年为96.21%。同时,能源工业发展较快,据预测,到2008年毕节地区能源工业将占整个工业的比重将达65%以上,会比2002年的22%提高40多个百分点,取代烟草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纵向分析,1949年以来毕节试验区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以工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依据):

第一阶段(1949-1977年)。这一阶段,毕节地区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属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资源投入产出效益值(按多元化系数法)均小于2的经济体。煤炭开采主要为民用煤,是典型的“以煤代薪”、“以煤取暖”论文开题报告范例。随着“三线建设”的推进,发展了一批“五小”工业(即地、县办的小钢铁、小机械、小化肥、小煤窑、小水泥工业),第二产业比重仍然变化不大,产业结构排序呈“一、三、二”格局。

第二阶段(1978-1988年)。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土法炼锌”、“土法炼硫”等为主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由于乡镇企业和烤烟用煤量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加快。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产业结构排序呈“一、二、三”格局。

第三阶段(1989-1999年)。这一时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二、三产业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6.04%、9.74%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两烟”和煤炭工业发展迅速,毕节卷烟厂1995-1997年销售收入达到13亿元,利税7.1亿元。1997年开始,由于市场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两烟”的销售收入和上缴利税连续下滑;取缔“五小”,小煤窑、焦化厂、铅锌炉等的关、压、停产,经济增长速度、上缴利税有一定幅度的下滑。总体而言这期间第二产业比重呈快速上升态势,由1988年的39.32%上升到1999年的56.55%,上升达1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排序呈“二、一、三”。

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国家“西电东送”的实施,一批火电厂陆续兴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大批中型规模煤矿相继建成投产,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01-2005年,第二产业年均增速达19.53%。在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快速上升,2000年为37.55%,2004年为59.66%,2005年为80.55%,2006年为96.21%。这一时期,产业结构快速改变,产业结构排序呈“二、三、一”格局,且第二产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二、毕节试验区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毕节试验区自建以来,工业产值不断增加,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以“两烟”、“两电”和煤炭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到2007年,全区工业产值达到259.10亿元。一、二、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为30:39:31,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格局,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初级阶段。

(一)有利条件:

1、自然资源丰富:一是能源资源丰富。二是组合良好的矿产资源。三是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四是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

2、地缘区位优势:毕节试验区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规划建设的毕节飞雄机场、成贵快速铁路、隆(昌)黄(桶)铁路、清(镇)织(金)快速铁路、厦蓉、杭瑞高速公路的建设等构筑了区域中心枢纽。

3、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优势:毕节试验区人口730万,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4、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试验区政治优势,给毕节的工业化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5、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经过20年的发展,毕节试验区已初步形成了“两烟”,油菜加工,煤炭、铁、锌采掘业,水电站、火电厂等具有相应规模和一定竞争力的工业产业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内部结构:(1)产业层次低,产业竞争力低下,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工业总产值结构分析,2007年,煤炭采掘业46.24亿元 ,占17.8 %;电力工业69.36亿元,占26.68%;烟叶复烤与卷烟56亿元,占21.54 %;其它工业企业的产值与资源开发产值的比例很小,仅占33.98%。(2)技术装备水平低,资源开发粗放:区内企业(除大方火电厂、黔北火电厂、黔西火电厂、纳雍火电厂、力帆骏马车辆制造厂、毕节热电厂、卷烟厂、康星炼油厂等几家屈指可数的企业外)大多数长期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装备,经济效益差、资源利用率低、物耗高、环境污染严重。近几年来,全区工业企业每消耗1元原材料,创造的产值(当年价、下同),约为2.5元;每消耗价值1元能源量,创造的产值约为18.2元;每消耗1吨煤实现的产值为3212元;每消耗每千瓦/小时电实现的产值仅为6.73元。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全区年均废水排放量为5483.32万吨,经过处理的只占12.97%;年均燃烧废气排放量为873612.37万标立方米,经过消烟除尘的只占15.7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仅为6.09%。(3)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不长(4)工业经济外向度低,市场化、国际化步伐缓慢,利用外资水平低,项目储备不足

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毕节试验区的工业发展必须靠投资拉动。受交通等自然条件限制,区外企业进入我区投资总量仍然较小,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贷款困难。地县市财力紧张,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成本高,政府负担重,对企业难以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论文开题报告范例。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地、县(市)有关部门和领导重招商引资、轻项目库建设本科毕业论文格式,项目基础工作薄弱,影响向外推介和争取上级支持。

毕节试验区2003-2007年招商引资项目及到位资金情况

单位:个、亿元

 

指标 时间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招商引资项目

110

151

161

228

278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14.8

28.8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