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炭资源的利用

煤炭资源的利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煤炭资源的利用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依赖的能源,据研究数据,截至2012年,我国煤炭资源使用比例仍然高达68.5%,在我国的能源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逐渐呈现出了供不应求的趋势,资源需求的缺口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另一方面看,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由此,使煤炭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对实现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现在煤炭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

众所周知,自然资源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地区分布不均匀,这一点体现在风、雨等气候资源上,而煤炭,作为经历沧海桑田才能形成的一种自然矿产资源,其形成更是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性,因此,往往会出现某一区域煤炭资源过剩而某些区域供不应求的局面。正是由于这种局面的存在,导致我国有限的煤炭资源不能得到完全有效的利用。很多地区由于产量丰富而选择外卖到其他地区甚至其他国家,这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煤炭资源的流失和利用不充分,这无疑给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了难度,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二)我国煤炭资源虽然储量丰富,但开采方式不科学

根据国家资源储量数据统计,从绝对数字来看,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仍然比较丰富。但是,这并不能使我们减轻实现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工作力度。因为,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虽然丰富,但是,在这里面,包含着未开采的和正在开采的资源。其中未开采的可能是由于地势等原因目前仍然没有技术可以开采的,也有可能是因为还未勘探到具置而未开采的,总的来说,未开采的资源数量于我们而言仍然是个未知数,我们要居安思危。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结合我国当前的资源开采状况,可以看出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煤炭资源在开采过程中的浪费量是十分巨大的,因此煤炭资源开采问题,也有待解决。

(三)我国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一种资源要实现可持续利用就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前面提到我国煤炭开采方面有一定的问题。从“节流”方面来看,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也有其不合理之处。我国的煤炭资源大多利用于工业生产,但是结合我国煤炭使用残渣检验,发现我国的煤炭资源使用并不充分,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而且,煤炭资源的这种不当利用不仅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浪费,还产生了很大的外部性,如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环境污染,因此,改变不合理的煤炭利用状况,也是现在有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实现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本文认为通过以下方法可以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对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处理和统一调度

为了解决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国家队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处理和统一调度的方法,在煤炭资源开采出来以后,由中央统计数据,先满足国内各个地区的煤炭资源需求,由此来稳定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稳定,从而避免出现部分地区煤炭资源盈余而其他地区煤炭资源不足的状况出现。这个方法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有效保障各地煤炭资源的供需平衡,也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煤炭资源供需缺口的扩大。

(二)采取科学的煤炭Y源开采方式

前文提到,开采方式的不科学导致我国虽然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是,仍然需要为我国以后所需的煤炭资源感到担忧。因此,为了解决我国煤炭资源有限而世世代代需求无限的供需矛盾,我们应当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煤炭资源开采方式。例如,根据现有储量以及市场需求量进行逐步开采等。以此来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增加其使用年限。

(三)改进煤炭资源利用方式,增加煤炭资源利用效率

煤炭资源的广泛使用导致了煤炭资源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用不合理的情况的出现,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是造成我国煤炭资源浪费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解决煤炭资源持续性使用这一问题,就必须减少煤炭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浪费。资料显示,劣质煤的使用不仅是煤炭资源利用不充分,还会对气候产生巨大的污染,因此,改进煤炭资源利用方式,不仅具有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优势,还能对保护环境,推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总的来说,要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就必须解决煤炭资源的供需问题,就必须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着手。煤炭资源在资源利用比例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告诉我们,煤炭资源的供需平衡将会对我国经济的持续性发展起到近乎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国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的煤炭资源实现世世代代的持续性的使用。除此之外,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是不可改变的,因此我们也应该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以此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震宇.中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

[2]郑欢.中国煤炭产量峰值与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白骥平.循环经济理念下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

[4]李杨.中国煤炭资源弱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炭;清洁能源;合理利用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近期经济发展较快,作为能源的煤炭当之无愧成为主要消耗品种,中国又是产煤大国。拥有着10000亿吨以上富饶的煤炭资源已探明的储量,缺油少气决定了煤炭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煤炭的使用也是重污染的来源。近年,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在“随着“调结构、转方式”能源改革降耗的态势下。煤炭能否逐步被其他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品种取代或是退出历史舞台将是个长远设想。

1雾霾及大气污染倒逼煤炭清洁利用和能源替代产品的发展

首先煤炭及作为一次能源这种形式将是近期内我国资源结构的特点,如何解决中东部地区和北方冬季的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将促使逐步提高空气质量和加快煤炭清洁利用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力的运用使煤炭事业发展如虎添翼。至今为止电力在二次能源的运用中仍然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其他能源形式仍难以匹敌,而煤电仍然是发电的主要形式。这是煤炭扮演者重要能源角色的主要原因。虽然煤电行业是国内煤炭的最大消费领域,但经过多年的脱硫、脱销和除尘等方面的治理已经显著的提高了其排放水平。而仅占煤炭消费量18%的工业燃煤锅炉粉尘排放却已经达到了全国以煤炭为源头的粉尘污染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未来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方式将是加大治理工业燃煤锅炉领域的排放和煤炭清洁利用的推广。

2如何引导和促进煤炭清洁利用和发展

今年国家七部委联合了《关于印发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确立了以推广高效锅炉和淘汰落后用能产品为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手段。今年火电发电量、依赖煤炭资源的生铁产量均环比小幅下降,增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动力煤、炼焦煤、国际煤价小幅下跌,煤炭产量较大幅度下跌。以上都印证了我国中期策略的判断:受“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等影响,下游行业下半年产量环比较上半年增幅窄概率较大。预计煤炭需求整体下行的趋势在未来几年内仍将持续,进口需求将减少。针对大气污染煤炭企业应积极应对,作为一种天然资源,煤炭对环境是否产生污染,怎样做到利大于弊主要取决于如何生产和怎样使用。雾霾越来越重,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行业必须有自己的责任意识。不管你是能源企业的领导者,还是能源使用者,作为公民的一份子我们都应该高度关注雾霾天气,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起居生活和幸福指数。《人民日报》曾经发表过煤炭也能很绿色的文章,呼吁黑色煤炭要绿色生产,作为一种天然能源能否对社会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而不产生污染主要靠人为技术影响,只要技术可行煤炭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清洁能源。煤炭行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煤炭洗选加工、形煤、煤炭气化、水煤浆等洁净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还可以在延伸煤炭产业链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焦化煤、煤气化、煤液化。通过这些措施不但可以减少原煤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和符合产业政策,又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技术竞争力。所谓煤炭绿色应用就是实行绿色开采和绿色使用。绿色开采就是实现煤炭开发的最优化和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最小化,避免煤炭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土地大面积毁坏、煤矸石处理及扬尘、下渗等污染。绿色使用就是通过新技术实现煤炭的减少污染排放,目前水煤浆燃烧、煤气化、煤液化等技术相对先进,较好的实现高效洁净燃烧,炉内脱硫率达到70%以上,可以有效地控制PM2.5颗粒的生成和排放。

3违法监管与提倡清洁使用能源并行

当前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一边是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一边是因新技术价格提高的清洁煤炭受到冷落的尴尬,此时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要选择不是“去煤化”而是通过政府的政策鼓励引导和立法,促使煤炭清洁利用,让用煤企业能够接受清洁煤产品。我国用煤标准还比较低,而且这些标准大多是指导性的,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燃煤企业排污的违法成本远低于守法成本,没有强制手段的运用使得清洁能源的使用因价格原因还难以被市场广泛接受。然而当前雾霾等大气污染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必然又是必须摆在桌面上面对并迫切需要解决的大事,作为煤炭生产和使用企业如何能尽早改变老思路、旧观点使产品更好的适应节能减排政策大环境的节奏是企业将来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政府应尽早尽快的出台并严格实施适当且相对先进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法规,形成使用清洁能源企业有利可图,让违法排放者没有发展空间的切实手段和追责制度。煤炭作为能源主要品种既然不可能淡出人们视线就应该强化监管和引导,使煤炭绿色使用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河南工业大学.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第3篇

课外美术资源美术教育利用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现代美术教育也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进行革新。由于传统的学校美术教学不能满足现代美术教学的要求,这就要进行改革,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的美术教学的方向发展。同时,要求把美术教育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一些人文活动以及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从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其他国家民族文化中吸取知识,把美术学科与其他各学科联系起来,美术学科成为既具有开放的、符合社会发展的特性,又对学习者终身发展有益的课程。

一、可利用的课外美术资源

1.利用学校资源

美术教师、美术特长生,具有美术兴趣爱好的学生等是学校主要的课程资源。此外,由于美术课是比较开放的课程,因此学校的美术课程资源随处可见,如图书馆、音像资料、文化活动场馆、校园环境、文体活动、校内建筑、绿化风景等,都可以称之为学校课程资源。

图书馆之所以是美术教学资源,是因为教师备课或是学生学习都会用的图书馆收藏的美术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美术类教育杂志等与美术学科相关的书籍。此外,可以开展有关美术的文娱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橱窗、走廊等,展示学生的作品,这样既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又能营造艺术氛围,对于学生的审美创作以及鉴赏能力都会有所帮助。

2.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课程资源

美术欣赏是美术学习的内容之一,由于学生美术基础和课本内容的限制,使学生对于名作欣赏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受到了限制。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路已经成为教学以及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美术资源,以此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在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时,一方面,教师可把课本上的作品更清晰地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这种清晰而且色彩也更鲜明的作品,能更真实地反应原作品,更具欣赏价值,对学生的理解也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相同风格的不同美术作品,让学生比较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名作,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3.利用人文景观、公共文化设施等

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适用于美术教学,因为美术教学具有开放性特征,它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交流与联系,这就需要学生做出校门,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学习,博物馆、美术馆等人文景观以及公共文化设施是很好的选择。

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拥有很多美术名作、文物、美术文献资料,这就为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参观浏览美术作品,能够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从名作中得到启发,对自身的创作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当地的园林、名人故居等文物资源,自然景观,以及现代城市建筑、雕塑等都可以称之为美术课程资源。根据课程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以及文物资源来设计教学内容,传授美术知识。

4.利用丰富的民间美术

民间艺术博大精深,民间的美术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以及历史沉淀。参观美术家的工作室或者美术作坊,可以从中了解美术作品的制作工艺以及美术家的生活及思想。例如,刻纸艺术,它涉及了剪纸、木雕、建筑、彩绘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而且对于构图、意向、线条等方面很有讲究,通过对描、剪、刻、剔的综合利用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这对美术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启示。

二、课外美术资源对美术教学的促进成效

1.有效整合了美术教育资源

由于美术教学具有开放性,很多美术教育资源不能完全地在课堂教学讲授出来,因此只是进行传统课堂教学不利于美术教学的发展。把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合理地整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课外美术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美术素养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因为课外教学资源的伸缩性较大,这可以使教师以及学生在更大范围内吸纳优质教育资源,教学效果更好。

2.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美术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陶醉于艺术,在艺术的殿堂自由遨游。通过不同的课外活动,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美术优秀作品,对于丰富的美术知识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这样能增强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活动中。

3.有效延伸了美术教学课堂

画室不是美术教学进行的唯一的场所,课外活动所在的大空间、大环境也是美术教学课堂成为大课堂,课外美术教学资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地延伸美术教学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园,又从校园走向生活,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周围环境中、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美,从而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绘画、手工等方面技能,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学事物有兴趣,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入课外美术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闪光点。美术课外活动的开展,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以及特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尤其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添加了课外美术教学资源,并使两者合理有效地配合,为培养美术方面的特长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于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教学,能使他们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总之,充分地利用课外美术资源,一改传统课堂教学的美术课程形式,把美术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等,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1]余宁.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资源的利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163-164.

[2]张玉平.甘肃当代美术资源的利用和价值取向[J].美术大观,2010,08(3):200-201.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本管理;人力资源;煤炭企业

0引言

我国煤炭行业仍处于寒冬期,煤炭价格下降、产能过剩等造成煤炭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1]。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煤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基本建成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2]。煤炭企业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煤炭行业不断深化的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不断开发人力资源,企业才能获得持久的创新能力。“地面机关部门冗员严重,生产辅助部门超员超编,采掘一线部门缺员且流动频繁”[3],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现状,注重人才发展和企业共同发展的人本管理,成为煤炭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1人本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1.1人本管理的概念

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万事万物的开端和落脚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在企业的管理中,人本是一种经营者或者管理者的领导方式或者理念。有别于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本管理不是将人作为一种简单的劳动力或者成本,进行资源整合和配置,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而是把“人”以及人的能动性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最重要的资源。在管理中更重视人的需求和发展,更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个人更好地参与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以达到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1.2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本思想,即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企业要把人的发展放在企业发展的前面。首先,把人作为管理的对象,就要注意到人与物质的区别,因为人具有与周围环境和事物相互作用的能动性,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从而带动企业发展,反之则阻碍企业发展。其次,员工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不是对立的,相反,两者是可以协调的,企业为员工创造一个学习氛围的组织,则可以让员工在实现企业的目标同时也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要了解员工的需求,让员工目标融合于企业目标中,让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

2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2.1人力整体素质偏低,与机械化、现代化生产要求不符

煤炭企业中生产一线工人占企业员工总数的大部分,而这些采掘一线的生产工人中,固定员工比例越来越少,绝大部分来源于农民工,他们中多数文化学历水平不高。随着煤炭企业规模的集约和扩大,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一线生产工人单纯的体力劳动已经不能适应煤炭企业现代化的生产发展。即使经验丰富的老技工受限于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对新型设备及技术无法完全掌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经济增长和长远发展。

2.2人力资源规划不够长远,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多数煤炭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开发投入不够,没有长远、整体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人员供给总量增长速度超过实际需求增长速度,出现了隐性失业情况与人浮于事现象”[5],造成大量优秀的人才流失,而积余的平庸人员不仅不能为企业增加效益,反而影响企业发展。煤炭企业是劳动力密集的企业,虽然劳动力众多,却存在人力资源配置及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例如,井上生产生活辅助部门员工人数众多,超员超编情况严重,而井下一线采掘工人紧缺,其中技术熟练的工人更是凤毛麟角,井上井下员工数比例极其不协调。在煤炭企业中,员工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并不高,因此,技术熟练并且有一定学历的技术人员,往往因得到提拔而脱离生产一线,无形中增加了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现在的煤炭企业正在向“以煤炭为主,兼营发电、焦化、建筑、商贸、运输等多种非煤产品的综合性企业”转变[3]。这让煤炭企业人才结构的短板愈加凸显,有些企业为了应急,招聘高校毕业生,或者开展职工培训,收效都不尽如人意,高校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无法胜任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企业内部培训由于时间限制以及培训内容系统性差,缺乏实际操作锻炼,效果甚微。

2.3人文关怀不足,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工作

煤炭企业在经营困难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如何提高企业效益,缺乏对员工的关心尊重,很多煤炭企业只是片面的认为员工的身体健康、做到按时体检就是人文关怀,而没有认识到员工对企业继续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真正的人文关怀不是只有物质的关怀,更需要在实际行动中对员工嘘寒问暖、雪中送炭,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变化,及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煤炭企业人文关怀不足还体现在考核激励工作这一环节上。很多煤炭企业在考核工作中,很难做到公平、公正,激励机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欠缺。随着经济发展,煤炭企业普遍的工资水平有所增长,但是员工并没有因这一正激励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3煤炭企业人员分类及特点

要准确的运用人本管理实现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就要清楚了解煤炭企业的员工分类及特点。煤炭企业员工可按照部门职能或者人员职能来分类,为了便于分析各个类型员工的特点,本文采用人员职能的方法对员工进行分类。按人员职能可粗分为操作工人、核心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类[4]。

3.1操作工人特点分析

我国煤炭企业的一线操作工人主要由长期合同工和农民工组成。农民工成为操作工人主力军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我国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其现实需求仍处于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水平。二是煤炭企业对多数井下操作员工的学历要求并不高,同时井下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农民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对环境较强的适应及忍耐能力,使得他们成为煤炭企业一线操作工人的合适人选。一线的生产工人作为煤炭企业的主力军,他们需要有熟练的技术和完备的知识储备,同时要有很强的心理和生理素质。他们也是人员流动频繁的群体,其原因主要和企业的福利待遇、发展前景以及工人自身因素密切相关。

3.2核心专业技术人员特点分析

煤炭行业是一个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瓦斯检测、通风、掘进等诸多环节都要求技术人员有很强的专业性。而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没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是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煤炭企业的核心专业技术人员来源于外部招聘和从操作工人中跨类选拔两个渠道。两者各有特色,前一种技术攻关能力较强,后一种对于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容易上手。不同于基层的生产工人,核心专业技术人员对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对大,成就动机强,有创新的愿望,希望获得技术领域突破的满足感,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他们最关心企业的竞争环境是否公平公正,而不在乎企业的管理政策如何。

3.3管理人员特点

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主要由核心技术人员层层选拔或者外部招聘而来,他们多数有一线生产工作经验,主要为井下工作经验。作为管理层,他们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善于解决矛盾,能够很好的解决各种纠纷。他们更多需要的是企业员工的拥护和社会的认可,追求更多行使权力的空间,挑战自我的价值,来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增长。

4以人本管理提升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时刻牢记人本的理念,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努力从制度规划、考核激励、培训开发、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管理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氛围。

4.1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

在人力资源规划中人本的思想体现在,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员工的个人发展要放在企业的发展前面。但是如果只考虑其中之一,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会一损俱损。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员工的发展,则会有损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6]。利用人本管理,制定优秀的人力资源规划,需要让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企业和员工的长期利益都得到保证。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需要根据对企业短期、长期发展的预判,将企业的目标转化到人力资源的管理中,例如,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配置、升迁等计划,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4.2建立切实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

人本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尊重人的需求。因此,在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方面,煤炭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类型的员工,完善绩效考核,实施不同类别的激励。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必须坚持公开、公正,根据客观实际,针对管理人员,其绩效考核结果应该直接体现在兑现报酬上;对操作员工和技术人员,要实行简单实用、覆盖全面的考核方式,依据考核结果采取更多的激励或者惩罚。这样避免现有煤炭企业绩效考核定性、定量、权重等诸多不明确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保护员工的个人利益,同时也让员工更愿意参与到企业目标的实现中。在激励方面,根据不同类型的人员,激励侧重也应有所不同。对中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是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和空间,同时可以利用长期激励,如股权、期权等,更多以精神激励来满足他们对社会认可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对基层管理人员或者核心技术人员,优厚的报酬和福利是基础,多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以满足其对尊重、认可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而对一线操作工人,物质激励的效果最为显著,以薪金和奖励为主,来满足他们对提高物质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

4.3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

在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中,更要体现“以人为本”,必须以满足员工和企业实际需要出发,不能任由培训管理人员闭门造车、主观决定。在煤炭企业中,各个类别的员工教育背景和岗位要求不同,他们在培训中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在培训之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深入生产和工作中,进行深入的调查,同时要与员工进行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也要以能够挖掘员工潜能为主,采取互动式、开放式、研讨式、启发式等灵活的方式,这样才能有助于提升培训与开发对象“学习理论、重视实践、学以致用”的自我学习能力[7]。对操作员工和技术人员,培训与开发课程的教学方法就应突出实操性;对管理人员,培训与开发课程的教学方法则应突出分析、思考的特性等。

4.4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经常被忽视,但是它的作用却不容小觑,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软实力,也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更是一个企业吸引人才的至关重要的因素[8]。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拘泥于传统的文体活动上,只有形式的口号,而没有真正在员工的价值理念中扎根,也不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共同实现企业目标的工作积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其企业文化没有真正体现个人的意愿,没有把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相结合。因此,煤炭企业要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首先应把人的因素摆在企业管理的突出位置,围绕“实实在在为职工谋福利、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的理念,建设企业文化,不仅注重维护员工的物质利益,也要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更要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满足员工对安全感、认同感、被尊重感的需求。其次,吸引员工参与企业文化的民主管理,一定要及时同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合理化建议和自主管理活动等形式,增强员工的士气,加强企业凝聚力。最后,在企业内部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为职工建立“快乐工作”的环境,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业绩。

参考文献:

[1]王开刚.煤炭低迷背景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6(11):113-114.

[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改能源[2016]2714号[EB/OL].(2016-12-22)[2017-11-18]

[3]王翠,王传旭,王佰顺.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山东煤炭科技,2008(1):157-158.

[4]梁顺霞.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测评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

[5]聂金良.大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与创新研究[J].中国煤炭,2012(38):39-41.

[6]李丽,曹炜.浅谈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3):102-104.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升降机;PLC

中图分类号:G43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针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的深刻影响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改革。

1 自动升降机原理课程的特点

自动升降机原理课程是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关程度较大,而自动升降机作为大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涉及的复杂技术专业性强,系统自身结构庞大而又分散,在使用过程中,结构封闭,从外部很难了解整个升降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自动升降机内部结构的设计过程,以及总体模型和控制系统的实现原理是非常必要的。

自动升降机因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不同可以将其模型分成两类:一类是静态模型,用以描绘自动升降机结构组成的,将系统结构进行抽象,反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另外一类是动态模型,即动态的模拟过程,采用发光二极管等模拟显示元件描述自动升降机的启动、加速、稳速运行、减速制动、平层停靠等过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上两种模型使学生对升降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有了较为形象的认知过程。

2 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升降机原理教学的应用的必要性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自动升降机原理的教学,是以自动升降机的相关理论知识、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为授课对象,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系统的、科学方法,遵循教学目标和授课对象的特点,完成课程内容与媒体方式的有机结合,形成优化的教学系统结构。根据实验教学目标设计的、展现特定的实验内容的教学媒体,是按照呈现信息、具体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果的教学思路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呈现信息主要是呈现实验内容的教学信息,对学生进行感知。具体实验操作主要是是对实验内容进行实验操作和演示说明,加强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理解和在虚拟实验环境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得出实验结果是对所作实验内容归纳与总结,以便让学生对所作的实验内容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自动升降机原理教学过程中,输入波形、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电路和输出波形之间的关系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很难阐述清楚,学生很难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实验环节中,教师通过演示教学,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时根据输入信号和变化点找出输出信号的对应点以及信号频率、幅值变化的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将先前所学的抽象概念更好地理解,做到理论与时间在具体操作中难以紧密结合,根据课程的自身特点,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真正做到化腐朽为神奇,比如:在电路的特点、信号的物理性质很多同学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机械地记忆,并没有消化吸收,但是,如果进行高度概括将电路图用实物部件取代,电路信号转变为声音或可随输入信号变化的动态波形。一方面以一种简易的方式展现了众多理论知识的,缩短了理解时间;另一方面增强了演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和深入的钻研精神。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中采用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很多,如:PPT、Director、3DS Max、ToolBook等为实现多媒体演示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

3 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升降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一部分是利用软件的演示教学。

3.1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展示教学。在教学当中利用PPT展示教学是最为常见的,可以将各种媒体文件如: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格式。教学中所用素材可以通过专业软件自行设计,也可以从网上搜索下载,比如从某部影视作品中截取一段来展现课程的中心思想或书本中的所学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然后利用PPT多媒体制作工具将文本的输入、编辑、排版和修饰能力将文字、生效和动画效果编排成一个整体。不仅提供了大量生动、形象、直观的信息,还能够生动地展现事物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对学生来学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2 实验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模拟设计。在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详细、逼真的课件讲解之后,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在一起,首先利用Visio软件对升降机的结构进行设计,如下图1所示:

画出以上系统结构图之后就可以利用PLC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呼叫信号控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若施工楼体层数多,以楼体30层为例,主体高度近百米。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对上下呼叫按钮独立布线,则信号线就需要60根,而采用二进制数字编码技术,即26=64,则只需要6根信号线,再加上两根电源线就可以满足要求,信号线的减少,大大降低了成本。另外由于楼体每层的高度基本相同,将信号线可制作成标准长度,呼叫按钮可拆卸,随着施工楼体的变化,只需增减或减少标准信号线的段数就可以了,组装、拆卸也比较方便。呼叫信号控制器采用MCS-51单片机组成的控制系统,控制器将为所有呼层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将呼层信号传送到吊笼主控制系统。(2)自动选层及平层。由于施工升降机为齿轮、齿条传动,运行位置十分准确,在施工升降机吊笼内传动机构蜗杆轴端部同轴安装一个旋转编码器,随着轴的转动,旋转编码器提供一组与楼层高度成正比的脉冲数,通过对脉冲的计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吊笼的运行位置,系统从而能够进行可靠的平层控制。(3)系统存储器。施工过程中随着工程的进行对应的层高和楼高脉冲计数不同,系统选用现场对方便的EEPROM作为系统的RAM和ROM,因此,可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新工程开始时,设定初始值,随着施工进行楼高也在不断升高,需要将施工最高层数不断修正并存储防止丢失。(4)Watchdog看门狗电路。看门狗电路从硬件的角度保证系统在施工现场环境恶劣,对系统的干扰因素多的情况下能够的正常运行。(5)LED显示。系统设计8位LED显示器,分别显示吊笼的重量(前四位),呼叫楼层(中间两位)和吊笼实际位置(后两位)。学生在分块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利用专业所学有针对性地应用于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4 结束语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自动升降机原理教学过程中,能够在课堂中将自动升降机的结构和功能真实地展现出来,呈现效果直观富含信息量大。在设计好的模型中采用PLC控制对真实的升降控制进行了仿真教学,运行在不同的方式下,实现诸多操纵方式的模拟,实现了在脱离现场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软件编程,提高了实际调试的成功率,克服了教学模型功能单一,仅以演示为目的的局限性,因此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志新.电气与PLC控制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09).

[2]孙文迁,王波.高速物料提升机自动控制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