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隐形教育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185-01
1 隐性教育的特点
在日常的生活中,隐形教育方法主要表现在其可以让受教育者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受到思想政治的教育,通过遇到各种事情和物件体现形态进行教育,因而对隐性教育法的特点做出一些简要的研究。
1.1 教育过程的非强制性和愉悦性
一方面,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以社会、学校、家庭生活的各种因素为学习内容,在自然、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自己的直观思维和情感体验来使大学生接受教育内容,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另一方面,由于隐性教育的目的和内容隐藏于各种活动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给大学生以任何明确的、直接的外部强加意图,使大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自愿、自主地选择和参与教育活动的自发状态。由上可以看出来隐性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是轻松,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相对而言是不抵触的。
1.2 教育效果的独一性与长久性
大学生的隐形教育是通过生活中的体悟观察起到教育作用的,在此,高校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与平常的教育方法是根本的不同,不像其他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只注重当下的教育水平,应付高校的年终考试。隐性教育就具有着独一性,和长久性是特点,对其学生的教育非一日之功,教育时间的长使其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对其教育的理论也就更加深刻,影响也就更加长久。
1.3 教育目的和内容的隐蔽性与暗示性
在教育方法中与显性教育相比较,隐性教育中关于教育的主客体、教育的目标与教育的内容都是比较隐蔽的,即将这些因素都隐藏与教育主客体的日常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教育主客体的日常接触来形成一定的诱因,让其受教育者自觉的通过一定的思考,自我意识的接受教育的内容。
1.4 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与接受教育的自主性
对于教育的各种方式,隐性教育就是一种自主性的教育方式。在对高校学生进行隐性教育的过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变成了服务于教育对象的主体,教育的内容和准则就成为了生活中需求的信息,这样让高校学生可以在教育活动中不在感到那么的被动。学习实践的过程已经成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参与的活动进过,在一定的教育过程中可以好好的满足了高校学生的自主和自尊的需要,在一定形式上对学生的观念和行为进行了教育和规范。
1.5 教育途径方式的间接性与渗透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渗透式的教育。教育的形式是间接的,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是通过灌输式的教育方法直述道理,而是采用迂回、渗透的教育方式,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借助一定的教育载体间接地对大学生进行渗透,使大学生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进入教育者所创设的教育环境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内容,达到教育的效果。
2 隐性教育的主要方式
在隐性教育的方式中主要是根据教育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其隐性教育的以下的三种方式进行一些浅显的研究。
2.1 教育者人格相结合的隐性教育方式
在隐性教育中,虽然对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做出了一些简要的要求,但是对其人格的要求还是存在的,教育者的人格整体形象包括其观念,教育形式方法,心理素质与知识的广博等相关的内容。在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切入研究:第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通过各方的素质培养来增加自己本身的人格魅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完善自身素质,才可以形成一定的教育气场,然后与受教育相互的接触,通过平常的交往去引领和指导受教育者。第二,高校的根本就是学生,教育工作的重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学生的一切,解决学生在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并给与帮助,让其学生对教师形成信任感和尊重感,从而对教师产生依赖。第三,高校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以身作则,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对道德观念与价值标准作出带头作用,以自身为标杆引导学生,增强教育的说服力。
2.2 与微观环境相结合的隐性教育方式
在这里饿微观环境指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在的工作、学习和娱乐的一些社会小环境,主要指的是日常接触的社会组织层面的社会环境。在隐性教育与微观环境想结合的主要方法有:第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相结合。这种隐性的教育方法要根据学生个体的自身发展的特点和个体之间彼此的异同点,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个体日常生活学习的环境中的过程。这种教育方法与一般的方法比较没有那么系统,但是这种方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做更容易达到预计的效果。第二,将教育内容与日常的管理相结合。这样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表现了教育管理的准则和要求,另一方面,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接受价值理念教育思想。第三,对待校园文化建设要跟随校园文化的方向,并与之融合。校园文化是在学校长久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思想的沉积,这种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是及其重要的。校园文化建设则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它对文化载体的起到重要饿作用。当一个学校要使其校园文化气息增加时,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对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然校园文化体现在周围环境上,通过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2.3 与宏观环境因素相结合的隐性教育方式
相对于微观环境来说,与宏观环境的相融合产生的隐性教育具体方法主要有:第一,把教育思想寄托在物质环境上,在物质环境建设中融入教育思想,形成环境育人的教育方式。第二,教育思想与校园整体建设相结合,体现制度育人的局面。校园整体环境的建设要时刻的体现出文化制度的规范作用,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第三,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活动要体现教育思想,这样可以让良好的文化环境成为隐形教育方法成长的重要土壤。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三种教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在其日常的学习中三种教育方式同时对高校学生起到了隐形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中之,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一、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
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一般主张教授、灌输、启发和诱导相结合。课程教学、学校实践、社会政治教育、宗教教育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方式。
1.课程教学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美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级学校开设美国历史、政治等课程,以培养受教育者的爱国主义精神。美国学者博耶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要回答如下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的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1]思考这些问题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促进大学生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
2.学校实践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美国大多数高校积极支持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美国高校鼓励学生创立管理自己的社团,培养大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和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观念。在参与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促使自己成为优秀公民。
3.社会政治教育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依靠学校进行,美国的家庭、学校、政府以及各种社会机构相互协作,充分利用整个社会政治环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政治环境整体渲染、熏陶。从博物馆、历史文物到历史名人传记皆展现了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也成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政府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等渠道,不仅向美国人民也向全世界人民渗透其价值观念。
4.宗教教育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一大辅助。宗教在培养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重要作用,美国许多大学都为宗教活动支持和帮助,并且允许大学生学习宗教文化接受宗教教育。美国许多大学都有教堂且宗教活动丰富多彩,各教派的牧师更是尽心尽责传播其宗教文化。学生可以去学校专门的牧师办公室与牧师交流。可以说美国宗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对上帝的信仰,他还承担了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责任。基督教的信仰培养了良好的公民意识,圣经中对统治者尊重的要求也起到维护统治的作用。
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特点
1.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齐头并进。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有诸多流派,教育方法也层出不穷。各学校可根据各自教育思想确定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一是教师通过分析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而不先入为主地把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二是通过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了解其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引导学生的到的选择,提高认识层次。三是创办通俗易懂的杂志,出版个人传记,文化小说,拍摄影视资源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多种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多元方法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把主流社会意识搭载于各种教育手段之上,借助各种实践活动尤其是日常社会生活来进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极具隐蔽性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填鸭式的灌输,而大多采取隐蔽渗透的方式。一方面,它利用纪念馆、博物馆资源形象生动地传播文化,渗透价值观。另一方面它通过社会志愿服务向受教育者渗透各种价值观。美国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种类繁多,囊括环境保护、敬老爱幼、公益募捐等等,参加社会服务活动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美国大学还注重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渗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3.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宗教色彩宗教信仰是人们灵魂慰藉的方式,作为“精神鸦片”为信徒提供思想动力。“宗教的道德教化从一个人的童年开始,以各种形式不断强化这些规范。当一个人成年后,与基督教价值观相连的道德规范又成为衡量和监督人品行的终生不可改变的标准。”[2]美国虽然早已实行了政教分离,但仍然对宗教教育极为重视,并将其作为培养公民道德意识、倡导主流价值观、凝聚民族精神、维持社会团结稳定的主要手段。通过宗教信仰教育,树立人们的宗教信仰、用宗教填补人们内心,用信仰的力量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制度的稳定。
三、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信息的接收和传播渠道也变得纷繁复杂,这加剧了价值观统一的难度,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了更大挑战。为了改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有必要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成功经验来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1.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蔽性,注重柔性灌输随着民众文化素养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要求也越发挑剔,直接枯燥的灌输必然引发人们的抵触情绪。而柔性灌输是在研究人们身心规律的基础上,让人们自觉自愿地接收思想政治教育,并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感使得人们将教育理论变为自觉行动的方式。针对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片面的强制灌输导致事倍功半,引起了民众反感的问题,柔性灌输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把人们的思想行为统一到预定的目标上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管齐下增强效果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理论灌输和说服教育展开,形式单一,缺乏趣味。课程设置,教学形式等都由国家统一规定,政治色彩浓厚很难给人以亲切感。单调的形式也使得受教育者产生厌倦甚至排斥感,教育活动难以深入。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将理论教育法与实践教育法相结合。除开设专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外,兼顾利用传媒、影视及文学艺术作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鼓励受教育者参与社会实践,让受教育者在各种实际工作中受到教育;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受教育者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增强信仰
关键字:思想;智慧;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决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和能力。“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2]。我想这里的“教什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素养。数学思想方法是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高于具体数学内容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 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也是数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最鲜明的标志。我国建国以来的小学数学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从1950年的《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到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再到今天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1]是一部部描述重视数学思想,开发学生智慧主张轨迹的教育史。在新课标中数学思想做为十大核心概念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小学数学知识教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多,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基本的数学思想有三类:抽象、推理和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基本数学思想、积淀学生的数学素养、启迪学生智慧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
下面,本人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立足于一线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探究基于数学思想的智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一二,探讨如何构建思想、厚实、智慧的新型数学教学景观。
一、着眼数学思想 智慧预设学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内容和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教师以较高的观点分析处理小学教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似一张无形的网分布于数学知识的每一个章节,由点成线,连线成面。智慧预设学案就要是根据教学目标,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充分的挖掘数学思想,有效地渗透在数学教学的环节之中,形成教与学的预案。如小学一年级《6、7的认识》中教材呈现了六名小朋友和一位老师做卫生的情景图,情景图下面左边是六位小朋友的头像六个小圆片数字“6”六根小棒;右边是六位小朋友的头像加一位老师的头像七个小圆片数字“7”提示用7根小棒摆,教材的设计从实际情景引入,选择信息图片数学符号解释符号,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横向数学化地过程。教师要读懂教材,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利用教材,渗透相应的符号化思想、让孩子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有些数学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在解读教材时不能很好的参透教材的意图,随意的简单化,造成了孩子表面上学会了,但隐性的能力和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启迪和开发。
王永老师提出“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材中呈现的是由横向数学化,并通过让学生数,填写表格来认识长方体的各种特征。能否改变一种思路,由概念出发,通过演绎和推理,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特征(12条棱,分3组,每组4条;8个顶点)?”如果能在横向数学化的同时,进行纵向数学化的渗透,在学生观察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由发现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图形,这6个长方形两两相连,形成共同的边即棱,因此24条边演变成12条棱,3个长方形有一个共同的顶点,也就24个顶点变成8个顶点。这是不是能让我们的数学多了一笔绚丽的思维色彩,更有数学味!
综合上述两例,在教学前,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特别是关注和解读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凸显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加工预设,使三者有机结合,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彰显数学思想的预设、加工与提炼。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厚实而灵动、凸显数学味的、有利于智慧的启迪。
二、关注数学思想 智慧驾驭课堂
具有浓郁数学思想的数学课堂是学生智慧生长的良田沃土。以数学思想为主线的智慧地教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恰当适时地运用类比联想,给出生动的陈述;科学组织课堂活动并注重引导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以利于学生进行抽象和推理;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建模;创造科学、艺术、高效、充满张力与活力的课堂,与学生进行智慧互动。
1.有机渗透数学思想 启迪智慧
南京师范大学数科院教授刘云章教授认为:“不讲数学思想方法的课,不是好课。”“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将能唤起数学学习者潜在的数学天赋,提高其数学素养,从而提高学习效益和质量。”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就相当于抓住了小学数学知识的精髓.小学数学每一堂课中,要不失时机地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将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有效的进行渗透性教学 ,启迪智慧,积淀数学素养,以实现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这节课中,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下教学内容。首先出示
(1)课件出示例1图,你能根据这幅图列一个方程吗?学生列出:χ+3=9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画天平图来表示这幅图。
(3)反馈: (学生用小正方形来代表皮球,天平左边摆χ加3个正方形,右边摆9个正方形,天平两边平衡。)
师:要得出χ的值,在天平上应如何操作?(①一个一个拿掉的,两边各拿掉3个正方形,这样天平的左边只有χ,右边是6个小正方形,这样就得到了χ的值。②从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正方形,也能知道χ是多少)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中表示出来。
(4)让学生把图上意思在方程中表示出来?独立练。反馈
引导学生说理由。
(5) 比较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6) 解方程要注意什么呢?(①要先在左上角写上解。②解方程的过程每一步都是等式,而且等号要对齐。③要判断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应该验算。)
(7)自学课本第58页,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尝试进行验算。
以上教学片断一改过去方程教学的传统教法,重视由算理到算法的抽象和概括过程,让学生立足于数形结合,自己探索,自主发现,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到对比、优化的过程,渗透了模型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抽象思想(优化思想)等的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也实现了智慧的启迪。
2.彰显数学思想地设问 点燃智慧
智慧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是引发学生剥丝入茧,进行深层次思考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碰撞思维,点燃智慧火花的添加剂。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设问的智慧型设问应是针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的引导,如怎样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取信息、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迁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面对问题如何分析,面对困难如何解决,促进学生辨析、帮助建模、提升思考、培养能力。上述案例《解决问题》在课后练习时通过以下三个追问帮助孩子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渗透模型思想。“第1个4是谁?第2个4是谁?问题求什么?”
“我们要求的是哪一部分
要求这一部分也是先求……”
“要解决问题你用了几步?(两步)第一步求?第二步求?
之后在练习中不断的通过设计了这样教师引导的问题帮助孩子进行建模:问题:
(1)“该怎么求,先求什么?”(2)“为什么先求 ?”(3)这里的 “ ”这像例题中的 ?
有效的提问步步为营,彰显了教师引导建模的数学思想;有效渗透了对解决问题思考方法的巩固和深化,充分的体现了教师独到的教育智慧。
再如小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在学生初步的探索认识了长方体后教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果想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什么材料?至少需要几根小棒?(12)”;“是不是任意的12条棱就可以搭出长方体的框架呢?带着这个问题,先在四人小组中讨论怎么搭才能又好又快的搭出长方体框架,和其他小组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快制作成功。(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揭示长、宽、高的定义。然后展示学生拼出的长方体框架,交流做法。师再追问:“如果现在老师拆掉其中的一条棱,你能想象出这条棱的位置和大小吗?比划一下。依据是什么?”“如果再拆掉一条棱呢?你还能想象出这条棱的位置和大小吗?”“还能再拆吗?如果老师一直拆下去,想一想,至少要剩下几条棱的时候,才能保证可以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3条。哪3条呢?)动手试试看。”(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大组进行质疑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要剩下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就可以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
课件演示,长方体框架的形成
师:像这样的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在长方体中,它们还有各自的名称。
(看大屏幕) 课件显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件演示:长、宽、高,并告知学生一般情况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提问: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长、宽、高?(4组)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验证
小结:长、宽、高这三条棱很重要,缺一不可,它们直接制约着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这个教学环节在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后做长方体框架,这既是对长方体特证认识上的加深,也是让学生在体验中进一步探索出长方体12条棱之间的关系,接着在拆棱的过程中,引出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通过辨析、想象等活动中明白长方体长、宽、高的重要性。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步步深入,实现学生智慧间的深度交锋、引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并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和动流,在思考中辨析、抽象、概括和归纳,渗透数学思想、习得方法、积淀素质。
3.凸显数学思想方法地练与评 形成智慧
有效的练习设计是智慧课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一般化的过程,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问题的具体过程,也是学生知识深化和巩固的环节。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更能让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作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有效的练习不仅应注意练习设计的层次性、科学性、构造性、发展性,而且要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思想方法的反馈和引导,精选题目、提炼方法,让学生具有运用技能娴熟解题的能力,才能达到提升学生智慧的预期目标。如《解决问题》练习设计:
出示小兔庄园的综合情景图
(1)指导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开展一个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解决问题游戏: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老师想给提出问题的同学一个权力,你想请谁来解答你的问题就请谁!
(3)一个学生提问题全班解答:你能提用两步解答的数学问题吗?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选择性的板书、全班齐练。选择板书问题:
兔爸爸和兔哥哥共拔15棵白菜,他们对兔妈妈说“我俩的总数比你多5棵”,“三只兔子共……?”
方法:齐练反馈: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巡视,反馈正误两种方法。追问“为什么有‘多’却用减法算呢?”想的时候可以借助画草图。复习“知道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的解题步骤。
15-5=10(棵)
15+10=25(棵)
菜园的周围种了桃树和苹果树2种果树,桃树有8棵,苹果树比桃树多12棵,一共种了多少棵果树?
方法:齐练展示不同做法,借助草图帮助学生思考本道题除了可以根据前面的做法还可以有什么方法?
(8×2+12=28)说思路。
以上练习通过设置综合情境,培养学生善于从多元信息中选择有用得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由“两能”顺利的过渡到“四能”。先开展“一个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解决问题游戏”在课的后半段时间里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活跃气氛,培养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是为底下的提问题活动提供示范。学生在这一环节提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多半为一步的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学生解答时能比较顺利,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里中间问题的解决。第二个环节的提问题活动让学生去除表像掌握本质,进行建模,巩固已学知识,并尝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画草图解决问题;突破定势思维,学会举一反三,类比推理。此练习设计融趣味性、实效性、开放性、层次性、思想性于一体,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能力。
三、基于数学思想 智慧探究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任何数学课堂应共同遵循的准则,基于数学思想的智慧课堂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供探究的平台和空间,引导孩子积极的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进行类比,尝试解决问题。
1. 运用数学思想经历数学化
智慧的课堂中应实现温柔地翻转,通过个体的探究和同伴的交流使学生深入到知识的本质进行数学化的思考,运用归纳、概括、总结进行横向数学化思考;运用类比、推理、联想进行纵向数学化的思考,从而让学生习得数学思想、积淀素养、培养后劲 。孙晓天教授曾经说过:“没有数学化的数学教学、没有给学生提供自己探究和思维空间的教学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一开始便复习商不变的性质,为学生的迁移、类比(纵向数学化)埋下伏笔。接着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有一天,唐僧拿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徒弟吃,他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2块,分给孙悟空1块。八戒见了说:“我要比大师兄多。”唐僧第二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八戒2块。八戒嫌少不要,于是师傅把它给了沙僧。接着唐僧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八戒4块。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悟空为什么笑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事先准备的三个大小相等的圆形纸片来,分别用阴影部分表示每个圆片的 再引导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进而推出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板书出示: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借助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节,引出数学问题,实现横向数学化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引导观察对比,组织小组讨论: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大小完全相同,这里会不会藏着什么规律呢?仔细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
小组通过讨论,相互评价补充,归纳和概括出这三个分数的变化规律。
进而教师再引导孩子举例验证 (这里的“相同的数”不但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之后让孩子自己将这两个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全班反馈交流。学生通过抽象、归纳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再引导反思:你认为在这个性质中哪个词最关键?学生观察发现关键字:“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并进行自发式的交流说理。最后将它与商的不变规律的建立联系,再举例说明。最后让学生运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数。
以上环节中教师巧妙地借助原有的知识基础——商不变得性质让学生进行类比演绎,再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概括,实现认知上的飞跃,实现纵向数学化,获得新知。整个过程是经历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地过程,凸显数学思想,具有足够的思维容量,课堂显得厚实又不失灵动。
2.立足基本思想,促进形式化
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实践活动或重要的教学环节之后,引导学生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发现,经历形式化的过程。有意识地创设问题促进学生的反思,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解题思路,使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及语言表达进行思考并加以修正,让学生运用抽象、推理、建模三大基本思想建构数学知识与能力体系,这样的数学学习也才能真正触及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才能使学生在比较、辨析和反思中,把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把知识和方法内化为可灵活运用的系统,促进结构化,发展智慧。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在出示例题24×12= 时可以让学生试着求得数,再反馈交流,学生的方法可能很多,方法一:24×10=240,24×2=48,240+48=288;方法二:24×6=144,144+144=288;方法三:24×6=144,144×=288;方法四:24×4=96, 24×8=192,96+192=288;方法五:用列竖式的方法(略)。有智慧的教师会一一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的理由,当用竖式计算的孩子说完理由之后,会适时地提问其他的孩子“你听清楚他说的理由吗?你再来说以说”,这样的提问可以重复一至两次,让孩子通过倾听同伴的话语理解本节课的知识重点——竖式计算的算理,然后再比较这些方法当中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在算法多样化地基础上引导优化。促进学生进行反思和比较,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方法一”和“方法五”的算理是一样的,只不过书写的方法不同而已,然后让全班的孩子都用列竖式的方法算一算,再进行反馈和讲解,以保证全班80%的孩子都能掌握这一基本的计算方法。紧接着让孩子进行模仿练习并反馈,再引导孩子观察板书中的例题和练习,反思整个计算的过程,并和同伴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进行抽象和概括,推理和建模,获得算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设计引导学生反思和对比的环节,让学生在和自己对话、和同伴对话的过程中实现经历算理的探索和算法的概括和提升,学生在扎实掌握算法的同时三大基本思想也得到有效地渗透,思维能力和水平将获得长足发展,积淀数学素养,习得智慧。
构建思想、厚实、智慧的新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景观是广大数学教师的美好心愿。在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应大胆地实践,小心地求证,善于用智慧的眼光分析教材,备课,在课堂上尝试和学生进行智慧地对话,让孩子善于用数学的方法思维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努力促进学生的数学智慧、数学素养等的提升,实现师生共赢,福慧双增!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张奠宙 赵小平﹒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学》2007年第10期
[3] 梁秋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小学数学教育﹒2012﹒3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的兴起引起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革,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可以借鉴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经验,利用互联网思维,及时完善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 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2013 年 11 月 3日,《新闻联播》作了题为“互联网思维带来什么”的报道,公开使用了这个词,使得互联网思维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定论。互联网人士普遍认为互联网思维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1]学者董立人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嵌入互联网特征的新的思维方式,就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全面审视、系统化的一种思考方式。”[2]我们认为互联网思维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具有互联网特征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方法、规则、精神、价值对生活和工作的内容、环境、价值等进行重新审视、思考、创新的一种系统化思维方式。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联网时代事物的本质和社会规律,这种思维方式不应仅仅局限于互联网企业和产品上,它的更深层价值在于推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完善和进步,也就是用互联网模式来思考并且解决问题。
二、 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课堂宣讲、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等等,大多数教育者都采用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取得了显著了成果,但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它的局限性日益突显,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依据其权威、知识素养有意识、有目的地搜集符合我国教育方针和社会规范要求的教学材料,并通过课堂集中讲授。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兴起,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多元,并且学生拥有对信息的选择与判断的自主性,在接收信息的同时,能够主观、独立地评判是非对错,使得教育者传授的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接受过程中受到阻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内容抽象单一,脱离实际,尤其是哲学部分晦涩难懂。而互联网上传播的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语言描述通俗易懂,相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方法更具吸引力。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玩手机、看闲书、走神、睡觉等消极且普遍的现象也在侧面反映了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环境下的教育要求。
传统的思想政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师权威面前,学生不敢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兴起,学生可以在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上匿名发表消息,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满足。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匿名性,使得学生对教育方式有更强的民主诉求,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产生了更多的抵触情绪。
三、 互联网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启示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在这种新的背景下,必须应用互联网思维对其进行完善和创新。有学者将互联网的精髓概括为九大思维,其中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对我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 活用用户思维,注重学生个体教育体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消费者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市场由原来的厂商主导转变为消费者主导,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必须注重用户体验,提高服务质量。
在互联网商业中,注重用户体验,才能生存。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应活用用户思维,确立和体现“以生为本”、“学生主体”的观念。近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佳,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教育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无论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进度的把握以及师生互动基本都是由教师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是被动接受,情感无法抒发、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整体参与权和体验感没有得到保证。因此,在新的背景下,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依据学生的教学体验的反馈,及时调整教育方式,注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个体教育体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以大数据思维为指导,客观分析学生的思想行为,实施个性化教学
大数据思维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获得巨大的价值来指导、服务实践的一种思维方式。
以往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只能通过短期的观察和成绩的高低来评判,主观而且很不全面。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先进的技术使得教育者利用大数据指导教学成为可能。教育者以大数据思维为指导,根据数据分析即时性获取学生思想行为动态,不仅能克服基于经验或主观的推断缺陷,而且能科学分析学生的思想行为,并根据数据分析呈现出的问题,对学生群体或个体进行针对性教育,并利用互联网实现师生线上线下、即时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体构建多向互动教育平台
平台思维指对商业模式、组织模式的理解,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
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灌输式的教育课堂,将教育的载体扩展为电脑,手机、网络等,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教育形式的发展,应积极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将传统课堂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通过微信、微博、邮箱等交互式通信手段,构建起互动教育平台。教育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深入性,受教育者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与教育者及同辈群体的互动交流中,加速对教育内容的内化过程。通过平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能够即时、互动沟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共赢。
(四)应用跨界思维,思想政治教育应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
跨界思维指的是对产业边界、创新的理解。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使得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跨界竞争很激烈。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学校、课堂,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解决新背景下的矛盾。此外,影响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因素很复杂,单一、书面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在思想上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而无法改变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应用跨界思维,打破教育的壁垒,将教育渗透到家庭和社会,将学校教育的集中灌输与家庭环境的积极影响和社会风气的正面引导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一体的系统教育方式,使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得到立体、连续、系统化的道德影响,真正构建起科学的思想道德体系,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大一新生 专业思想教育 问题与方法
高校有必要从大一新生入学之初就开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思想教育问题,并实施持之以恒的全程化的专业思想教育,以稳定新生的专业思想,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一、大一新生专业思想问题的表现
(一)上进心松懈,学习意识淡漠
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来,普遍有“解放”的感觉,加之有个别高中教师错误地引导“大学60分万岁”,致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了懈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观念淡薄,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游戏娱乐、沉溺网络风气盛行;学习纪律意识松懈,缺勤、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学习干劲持久力差,高中时期优秀而进入大学后成绩平平甚至很差。有些学生厌恶学校的规章制度,总想冲破纪律的束缚,要求取消晚自修、学生宿舍24小时供电,好像没人管、自由自在才是大学生活。
(二)迷茫与困惑导致的厌学心理
新生入学后,普遍对所学专业缺乏认识和了解,总认为自己的专业比别人的差,专业思想极不稳定,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容易造成学习的盲目和茫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入校门的那种新鲜、好奇、兴奋也被无聊、郁闷和迷茫所取代,学习不安心,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成绩不理想,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如有的学生一入学就要求转专业、退学;有的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没有动力。
(三)学习焦虑与盲目
部分大学生对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内心十分地失落,这种失落往往伴随着自卑感。还有些同学在入学前对大学十分地神往,他们往往带着挑剔的有色眼镜观察校园的环境变化。但学校的现实与学生的理想总会有些差距,这种差距调适不过来,就会导致学生情绪失落。同时,大学以自我管理为主的学习模式也让很多习惯了“一切由老师安排,学生照做就行”的新生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一进校门就参加了好几个社团或者去竞选好几个学生组织,每一天都忙于参加各种学生活动,根本没时间进行专业学习,等到发现要期末考试了,才突击复习,效果可想而知。
(四)就业焦虑
近年来,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想到大学毕业以后面对的就业形势,在各种复杂情况面前表现出难以把握、无可奈何,也使部分同学处于焦急和忧虑之中,以至于得过且过混日子。
再之,尽管近些年来各高等院校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一直突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但却忽视了专业思想教育,一般只在新生进校后的几天和应届毕业生快离校时的几天突击做一下,这种流于形式的专业思想教育是没有效果的。
二、专业思想教育的若干对策
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变化规律,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对大学专业思想教育从内容、层次、时间上都作一系统的计划安排,从学生进校直至毕业不间断地进行。
(一)根据大一新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思想教育
针对大一新生,我们的专业思想教育要结合就业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和职业的关系,了解职业演化、发展、分类及职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转变角色,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大学是又一次新竞争的开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大学几年美好的时光,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二)把握专业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入学教育是专业思想教育启动的最佳时机,没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加强大一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是关键。刚刚入学,他们思想尚未稳定,对学校和所学专业不甚了解,有的还没有目标和追求。在入学教育中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不仅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确立远大职业理想,激发学生新的生命激情。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我们应该认识到位,管理到位,在“细”、“广”、“深”三字上下工夫。首先,专业思想教育要“细”。要通过查档案和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其次,专业思想教育要“广”。组织专业知名人士、专业老师、高年级同学给新同学做报告,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和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使新生从一入校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目标。再次,专业思想教育要“深”。专业思想教育要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让学生充分认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就业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相结合,做到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得益彰
许多学生存在专业思想问题,主要是担心将来找不到工作,对自己择业的惧怕心理造成的、我们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常识、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教育,逐步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意识,使学生对未来的专业前途充满信心。一是可以邀请校外的专家、经理人到校就就业观念、求职方法和人才需求信息等进行讲座,解除学生的疑惑;二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大中型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完善自己;三是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从事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见实习、自主创业等,并在实践中找准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四)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不同,大学生存在的专业思想问题也千差万别。如果带着思想问题去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如邀请学术界知名的专家、教授,通过学术报告会、专业座谈会,外出参观或组织同学结合本专业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明确和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专业方向、专业优势、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