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专业和护理学

护理专业和护理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专业和护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专业和护理学

护理专业和护理学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8-068-1

专业价值是指专业团体所认同的特质[1],是护生必备的职业素养(美国的护理教育标准是:普通基础、专业价值观、核心能力、核心知识、角色发展)。健康模式的转变对护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要求,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和职业素养,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不断学习完善和发展的人才[2],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实施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1专业价值便于在护理专业课贯穿

护理专业课教学中便于贯穿专业价值观,培养学生专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应用。护理专业课讲授具体疾病护理,可以视为“某病病人的护理”。通过讲解护理评估时既可了解认识该疾病患者病人的价值观和嗜好(有效沟通是认识了解患者价值观的关键的第一步)。

2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贯穿

2.1在教学目标中陈述:教学目标使教学对象(学生)通过教师教学行为(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所以专业价值的形成和培养不但在教学目标中描述,而且应使用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词来陈述。如常用“准许、理解、宽容、包容、接纳、尊重、保护、引导、澄清”。如中专版“妇产科护理学”,中“第三章;第一节―影响分娩的因素”,在教学目标针对态度目标(专业价值),教师贯于陈述:“具有博大的爱心,陪伴产妇顺利分娩”句子结构,内容都没有错误。但“爱心、耐心、关心”是通过专业行为诠释出来的,因此在专业价值观目标陈述时使用,无法测量和评价。

2.2在教学内容和活动中体现:在教学目标中规范陈述后,不能停留在书面上,应结合正在讲解的疾病、见习的病例、模拟实践等教学中有效贯穿和体现,陈述准确不仅可以便于贯穿,而且提高教学效果。同上例如:分娩是一个正常生理过程,产妇因阵阵宫缩而疼痛,表出,甚至叫喊,这时如果你不能“准许、包容、接纳病人”而采取另外一种态度。“有医生、护士在,喊什么,吵死了”病人更加紧张恐惧。在这种情况下,既是产力、产道、胎儿三个因素正常,同样会影响到产妇的正常分娩。这样既贯穿了专业价值,又把精神心理因素影响正常分娩与产力、产道、胎儿同等地位(平行)讲解清楚了,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2.3与病人价值观存在差异:个人价值观形成受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影响。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因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不同存在差异,贯穿时强调与交谈有密切关系的文化背景的问题,以体现理解对他人文化信念、观点的专业价值观。

2.4个人价值与专业价值观决策[1]:护士在护理一些特殊病人时,如某吸毒者因毒瘾发作,无法得到注射而自残小指。面对这样的病人,护士看到他疼痛难忍,的确很同情。注射止痛针,不是一针两针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引起毒瘾,虽然一再强调已戒毒,但又不相信病人。这说明了护士的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发生了冲突。这种情况常在特殊病人,如艾滋病病人、精神病病人护理时遇到,贯穿时应融入,以体现公正和没有歧视护理的专业价值观。

3小结

护理专业教师应具备贯穿专业价值的教学能力。贯穿专业价值于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具备《护理伦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我校护理专业课教师大多是来自高等医学院的医疗专业毕业生,在医疗专业课程设置中没有设置《护理伦理学》,所以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贯穿于教学的能力。通过继续教育不断的来弥补和提高。

总之,素质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当今社会赋予老师的重任,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如果所有老师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就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和护理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功能的拓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推广,核心能力在护理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必须从护理专业学生着手[1]。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随着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普及,如何对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国内外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1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相关知识

1.1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masterofnursingspecial-ist,MNS)硕士研究生教育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科学学位侧重于理论和学术研究;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2]。1924年美国设置护理硕士研究生,包括护理科学硕士(masterofscienceinnursing,MSN)和护理硕士(masterofnursing,MN);1992年我国开始了护理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2008年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率先开始了临床型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3];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2011年我国护理学升级为一级学科。MNS作为专业学位的一种,以强调实践能力为主,注重临床思维和技能的训练,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和综合性3个基本属性[4-5]。

1.2核心能力

能力又称为胜任力,分为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6]。核心能力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Pra-halad和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中首先提出并应用于企业管理,指一个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它来自多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7],本身具有综合性、独特性、价值性、可评价性、动态性、长期性等特征[8]。核心能力在不同专业领域有不同的诠释。核心能力于2000年在我国护理领域首次提出,2003年在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指南中正式提出[9]。綦盛楠等[10]将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定义为护理硕士研究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态度、知识、技能以及人际交往等的能力综合。谭静等[11]将MNS的核心能力定义为在护理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并形成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特质的综合体,是护理教育者应着重培养的、学生将来从事高级护理实践活动、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所必须拥有的最基本、最主要的能力。

2国外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

2.1培养目标

在美国,学生本科毕业后一般工作约2年~3年后,根据临床发展和爱好选择专业化硕士课程,课程内容与本科课程不重复[12]。其专业型研究生旨在培养具有各专科临床护理实践专长的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practicenurse,APN)[13],毕业后可成为护理专家、担任临床护理指导,保证和监督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措施、担任护理教师[12]。APN包括高级全科护士(nursepractitioners,NP)、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nursespecialist,CNS)、高级助产护士(certi-fiednursemidwives,CNM)、高级麻醉护士(certifiednurseanesthetist,CNA)、高级个案管理护士(ad-vancedpracticenursecasemanager,APNCM)等专门人才[14],其中CNS是发展最快、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15]。

2.2课程设置

美国护理研究生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其课程设置的范畴和主要内容有所不同,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发展方向上紧密结合,形成概念化模型,课程分为硕士学位核心课程、高级护理实践核心课程、专科课程3大模块,学制一般1.5年~2年[16]。英国与澳大利亚的课程设置相似,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研修科目,主要包括核心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涉及循证医学和健康照护研究等[3,17]。日本的护理硕士教育以研究能力培养为主,课程属于学年学分制,学制2年,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共同科目以及其他专业研究领域课程[18]。总的来说,国外护理硕士教育方式灵活、实用,课程设置强调护理专业特色。

2.3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1999年,美国护理学院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AACN)就已经提出APN必须具备6种核心能力:满足临床护理实践所需要的能力、建立和维护专业关系的能力、承担教育/辅导任务所需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能力、管理与协调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的能力、监督及保证专业服务质量的能力[19]。Hamric等[20]于2005年提出APN应具备直接提供临床护理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伦理决策能力、专家指导能力、临床科研能力、提供咨询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能力7种核心能力。英国护理硕士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专科护理能力、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领导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21]。加拿大主要培养学生的高级实践技能、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22]。

3国内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

3.1培养目标

2010年国务院明确MNS的总体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和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2]。

3.2课程设置

现试行的MNS指导性培养方案中提出了MNS的课程设置,包括:①公共课(政治、外语等);②专业基础课(病理生理学、医学统计学等);③专业课(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④学术活动[23]。而我国部分院校的课程直接套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护理专业课程开设过少或者基本没有,难以体现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24]。与国外课程相比,我国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强、尚未形成自身特色。阮小丽等[25]针对护理研究生的各个核心能力提出了提高核心能力所需要开设的课程。综上所述,护理研究生教育应该增设相关的临床护理专科课程[13];课程设置应体现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核心能力为指引的教育原则[26]。

3.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我国学者大多是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讨论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各指标进行筛选,经过两轮咨询后建立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谭静等[11]建立了6项一级维度23项二级条目;陈语等[27]建立了8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孙宁等[28]建立了7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所含的能力维度基本一致。另外,刘冬玲等[29]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3.4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综合国内学者研究[1,11,28,30],护理临床实践能力所占权重较高,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所占权重仅次于临床实践能力,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并与沟通协作、专业发展能力被视为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而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护理管理能力所占权重较低,是应努力去培养的核心能力。

3.5影响因素

综合国内报道,对护理专业的态度、是否参加护理报告会和研讨、导师的指导时间和力度、婚姻状况、入学成绩和学校性质[31]以及医院与学校培养脱节、专科方向不明确和交叉学科边缘不明确[3]是影响护理专业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因素。

4启示

“培养什么样的护理人才”以及“如何培养护理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必须研究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方面,借鉴国外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开展我国研究生核心能力培训课程并规范教材;另一方面,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确立核心能力标准的量化评价指标以及评价体系等,建立科学规范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薛美琴,曹洁,张玲娟,等.我国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45-48.

[2]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学信息网.硕士专业学位全解读[EB/OL].[2012-04-25].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gjjl/.

[3]杨巾夏,陈翠萍.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现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4,14(6):71-75.

[4]苏博,刘鉴汶.高等医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26-240.

[5]邹碧金,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21(5):49-52.

[6]赵戎蓉,吴瑛.护士核心胜任力界定工具的编制和评价研究核心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485-488.

[7]王辉,闫德平.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6(6):68.

[8]沈若玲,朱海利,任小红,等.国内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545-547.

[9]沈宁.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12.

[10]綦盛楠,于兰贞.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40-42.

[11]谭静,朱京慈.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11C):3196-3199.

护理专业和护理学范文第3篇

1 分析男生在学习中的心理

1.1 男生学习的环境不利于激发奋进 由于护理专业的大部分学员均为女生,在我校2007护理5班学生总数为37人,男生2人,2008英语强化班学生总数28人,男生1人。基于这种环境大大降低了男生的学习动力。

1.2 学习内容上有些男生产生回避心理 我校2006、2007、2008届学生中,男生均在学习给女患者导尿内容时,不参加学习,他们认为当着女生的面学习女性生殖器官的护理不好意思,感到没面子,所以采取回避的态度。

1.3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由于许多年来护士一直为女性,男生在选择专业时大部分有家长安排或其他原因,而非自愿,所以自身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不热爱护理专业,即而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2 端正男生在护理学习中的态度

2.1 对男生进行思想教育,改变其对护理专业的看法,这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2.1.1 让男生了解男护士的发展历史 在国外,1994年全美180万注册护士中男性占4%~5.7%[1],相当20名护士中就有一名是男性。2002年英国男护士占比例10.2%[2]。在我国,1977年开始招收男生,男护士的队伍逐渐扩大。可见男护士的前景尤为乐观。

2.1.2 男护士的出现是临床发展的需要

赵明珠等[3]对瑞金医院患者的调查中发现,男性患者中81.25%表示可以接受,认为同性之间的沟通更为方便,有利于心理健康,被调查的女性患者中64.4%表示可以接受。目前医院的手术室、骨科、急诊心电监护室、重症监护室中98%的患者愿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

2.1.3 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优势 在生理方面,男护士精力充沛,耐力持久,体格强壮,比女护士更加适合在急诊室、手术室和精神科等部门工作。在心理方面,男护士胆大心细,心理沟通能力和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比女性护士更能胜任现场抢救仪器操作和重症护理方面的操作[4]。

2.2 改进男生的学习环境 基于男生数在所在班级比例少的现状,所以建议改变班级中男女生的比例,男生数尽量接近女生数,如在校生男生数量少,可将其安排在同一班级共同与女生学习。

2.3 在学习内容上、方法上改变男生的学习态度 如在学习女性生殖器官的护理中,尽量将男生安排为一实验小组或增多实验小组中男生的数量。

基于以上几点,应当会改变在护理专业中男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护理专业知识,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Boughn S.Why do men choose nursing.Nursing and Health care,1994,15(8):406-411.

[2] Marsh.More men than over word as hospital nurse.Daily mail, 2002,(10):5-6.

护理专业和护理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学 研究生 临床能力考核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34-02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这是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使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由过去的培养重科研、轻临床的学术型人才向直接服务于临床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转变。但由于时间过短,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考核评估体系和量分标准,各院校只能各自为政,边实践边探索[1]。因此,构建符合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客观、科学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对实现培养目标和提高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校作为浙江省第一个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点,对此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现报告如下。

1 考核对象

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院2012级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3名,年龄22~32岁,其中4名在入学前有两年或以上医院工作经历,其余9名为应届生。临床实习时间为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

本次临床能力考核为中期考核,集中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此时学生已经进入临床一年,完成了8个月的基本护理实践能力训练和4个月的医疗实践,即将开始专科护理实践能力训练。

2 考核的组织实施

2.1 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为保证考核质量,我校成立了由分管院领导、校内及附属医院专家组成的“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委员会”,负责制定评价指标和考核方案,组织、设计、实施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

2.2 细化培养方案

在《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实施细则,规定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医院实习的2年时间内,轮转不同科室,分别进行基本护理实践能力、医疗实践、专科护理实践能力训练,并要求在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科室轮转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并于第四学期初组织临床能力中期考核。

3 考核方法

3.1 考核内容与工具

参照复旦大学[2]和南方医科大学[3]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安徽医科大学[4]和第三军医大学[5]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框架和指标,我校中期考核主要通过整体护理查房综合考察学生的护理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满分为100分,其中护理基本技能40分,临床思维能力60分。具体内容和分数构成见表1所示。

3.2 考核方法和程序

考前3天考核委员会成员集中培训,就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评分标准等达成共识。考核当天,专家赴实习医院现场考核,每场考核有5名专家参与评分,设考核组长1名。病例由专家在学生实习医院临时抽取,临考前10 min考核组长告知学生本次考核的病例、考核目的和方法;学生利用10 min时间做好相关准备,并与患者沟通取得合作;考核以整体护理查房作为基本框架,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简要病史进一步收集资料、护理评估、病例分析、制定护理措施、开展健康宣教,完成一项由考核组长指定的适合该患者的护理操作;最后回答相关问题。每位学生考核时间为2 h。

4 考核结果

本次中期考核,13名学生平均成绩为82.60±6.34,各项目得分如下:护理评估11.87±1.28;基本操作22.13±1.32;病史采集8.09±1.01;病例分析及护理措施31.06±2.83;护患沟通9.45±0.81。经标准化处理后,得分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护患沟通、基本操作、病史采集、护理评估、病例分析及护理措施,且除基本操作外,其余3项标准化平均分与护患沟通平均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5 讨论

5.1 临床能力考核评价反映的问题

中期考核各项目得分存在较大差异,护患沟通得分最高,病例分析及护理措施得分最低。所有学生在查房过程中沟通解释到位,处处体现对患者的关心和尊重,可能与目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形势下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步提高的氛围有关。而病例分析与护理措施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该项目得分在学生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入学前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应届生,表明临床综合思维能力需要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逐步积累和提高。

5.2 对提高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思考

5.2.1 改革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制度

根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热爱护理专业,具有一定临床科研能力,能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6]。这就意味着学生毕业后将主要从事临床专科护理工作。现行招生制度规定: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或具有同等学力,并已通过注册护士资格考试者,而对于是否具有临床工作经历没有规定。恰恰目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大部分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些学生除了本科阶段的临床见习和实习外,对专科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书本概念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7],甚至某些学校为了追求考研上线率让学生放弃实习为考研做准备。这些学生入学后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同时因为缺乏临床经验使他们在专业学位的学习中难以理论联系实践,尤其是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较为困难。对于在入学前就有工作经历的学生而言,已积累的临床经验在专业学位的学习中不断得到升华,同时用专科知识指导临床实践,必将事半功倍,这在我们的中期考核中也得以证实。另一方面,随着护理本科教育的普及,能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在职护士越来越多。因此,建议招生制度规定报考护理专业学位者应具有两年或以上工作经历。

5.2.2 建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标准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目前国家对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只有原则性和指导性的要求,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具体的专业标准和要求,各个培养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也参差不齐。为确保培养质量,国家应制订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标准,尤其是应尽快建立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核心的临床能力标准,以便对正处于摸索阶段的培养院校起到定向和指导作用。

5.2.3 健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体系考核是保障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风向标;完善的考核机制可以为导师和学生提供如何培养临床能力的指引,调动培养对象努力达标的主动性[2]。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框架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体系,如科室轮转业绩考核、中期考核、毕业考核等,每次考核都必须有特定的指标和要求,任务难度也应循序渐进,学生只有通过考核,才能进入下一培养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研究生在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夏欧东,何沐蓉,陈爱华,等.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考核体系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6):44-47.

[2] 刘哲军,胡雁,苏颖,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2,9(8):254-356.

[3] 陈媛,李亚洁,高云,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评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54-57.

[4] 刘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216-218.

[5] 秦永杰,赵坤,王云贵.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3):1644-166.

护理专业和护理学范文第5篇

>>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护理专业的学院与医院双赢策略 PBL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探讨 高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汽车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国贸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焊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电子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高职护生的管理体会 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探索 高职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试论高职铁道通信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汽车整形技术专业中的实践探索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国际经验对高职保险专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的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体会 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体会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学生实践与课堂学习穿行。这种教育模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又是中国的职业教育特色;既是中国历史的产物,又是当今职业教育的亮点。这种教育模式可使学生与职业岗位近距离接触,使之在真实的职业环境熏陶下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使职业能力符合行业岗位需求的目的。本文介绍我校将工学结合模式运用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实践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护理人才 培养模式

1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

2006年教育部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为适应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需求,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护士总量不足、护理队伍学历层次偏低、专业方向单一的状况,尽快实现护理队伍从中专向大专为主的转变,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加快技能型紧缺护理人才的培养步伐[2]。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校也积极加入到护理教育改革的行列中。

2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

2.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2.1.1 打造“双师”型专业课教师队伍 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护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对临床教师进行培训,帮助其领会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环节,把握教学过程,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支持教师考取“执业护士资格证”和“执业医师资格证”、学校教学与附属医院临床工作定期轮岗、定期到医院见习调研、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医院进修提高教师临床实践能力[2];对临床教师明确职责和要求,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教学培训和召开经验交流会来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2.1.2 打造高水平的临床带教队伍 医院要求带教教师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医德高尚、有带教能力的护理人员担任。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坚持“放手不放眼”的原则,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同时,不放松对学生的监督、指导。临床带教工作具有一定的责任,对带教老师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教学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所以,带教教师必须热爱护理专业及教育事业,愿意从事带教工作及较强的教学意识和带教责任感;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较高的护理理论水平和相关知识,业务技术过硬,临床实践丰富;我们体会到临床教师的持续培训的重要,故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教学展示、教学比赛、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带教教师教学水平,适应临床教学的需要。

2.2 实行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环节 实验实训条件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在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上根据办学规模增加投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护理实训室应尽可能与医院现实情况相贴近,建设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等模拟实训室,以保证每名学生都有足够的动手机会为指标。改革实验室管理机制,对一些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训练的实验实训室如解剖实验室、护理实训室等,课余时间可向学生开放,对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效果明显。

2.3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2.3.1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的难易程度,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例如:以技能操作为主的课程,如《护理基本技术》,多在校内仿真实训基地上课,等于把真实的临床工作情景搬到课堂上来,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高仿真效果;《内科护理学》、《外科护学》等临床课程,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的资源优势,每讲完一个病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到医院针对性地选取病材,带学生实地进行床边教学[3]。

2.3.2 见习实施方法 护生入学开始分组安排到附属医院各个病区见习,体会真实的护理操作环境。实践方式是每个带教教师带教3~5名护生,带教教师都是经过培训,按照护理教学要求进行实践教学,从护生进入医院第一天开始熟悉医院环境,从仪容仪表到礼节礼貌,从无菌观念到管理病区的卫生,从关心患者到与患者和谐沟通,带教教师言行影响着学生,护生带着对无菌操作和医院环境的初步印象回到教室上课,护理基础理论和护理技能操掌握快。为保持教学的连续性,《基础护理》课程学完的学生再次分组进入医院,由临床教师带教,可以参与护理工作,教师放手不放眼,利用我附属医院身处大学城的优势,每年有约1万人的体检任务,学生参与到测血压,测身高,测视力,做心电图等工作中,护生在见习实践中体会到了掌握技能后成就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3 学生管理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建立健全一整套学生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每周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其明白在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前,不具备独立工作的权力,不可擅自处理病人、操作医疗器械等;要重视护理文书的正规书写,保证其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并应维护病人的权力,尊重病人的隐私,维护自己和医院的合法权利。任命见习队长、副队长,负责见习学生组织协调及护生管理工作,随时督促检查护生的行为规范和考勤情况,并随时了解护生的见习情况,根据见习中遇到的问题随时调整见习安排,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3 总结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践行了校院合作的职业教育理念,将护理理论教学与护理临床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将一部分时间用于学习,一部分时间参与临床实践,边学习边工作,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真正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是一种有效的培养途径。

(注:此论文为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论文,课题编号为2012GJJG286)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高第16号令.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