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教育,就是在当前我国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而产生的一种培养实践性好、动手操作能力强、面向基层的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在进行职业教育时,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就业”的思想,以提高人才实际应用技能为目标,优化培养质量。因此,相关专业人士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职业教育的特点,努力改革并找到一种最合适的教学方法。笔者以近几年在国内外应用较多的几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为切入点,进而指出改革古老职业教育模式的必要性与意义,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并培养出更多实践性人才。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解决策略
一、引言
章学诚曾说过,“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它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想要学有所成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在教育上也要有正确的方法。显然,好的教学方法在取得优异的教学成果背后起着决定性作用。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必须首抓、狠抓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否认的是以往的教学方法在长期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人们所预想的效果还相差甚远。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道路上不可一意孤行,应与教学资源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职业教育开创的时间不长,办学经验匮乏,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困惑
第一,缺乏理论研究。理论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表现在对教学手段等专业名词的认识不清上,更有甚者出现了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二者混淆的情况。其二,没有详细地划分教学方法,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视而同,使得选用的教学方法与所教育的对象之间出现脱节现象。职业教育可分为所谓的“高职”与“中职”,两者在生源质量、培养目标方面都存在着很大不同,所以必须采用适合各自的教学方法。而现行的教学方法在分类时却没有针对性,使得老师不知所措,实为给本就枯燥的教学过程增加了难度。其三,没有做到认真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案例,缺乏深入性。比如说在引导学生行为时,对其内涵和典型教学方法的论述缺乏新意且与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特点结合不够。其四,对国内现行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分析程度不够,只是对教学方法泛泛而谈,而深度不够。主要表现在研究门类过与简单,无法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研究。第二,改革实践过少。首先,教学方法改革没有得到重视是产生困惑的首要原因。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改革重心都在科目等环节上,忽视了最应该改革的重点,即教学方法。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所谓教学相长,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势必受挫。其次,人们守旧的思想制约了新方法的产生。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采用大班集体授课,多数为老师简单机械的传授,以课堂教学为主,这极大地违背了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再次,职业院校的老师大都来自一般院校,自身学术能力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方法的改革。比如大部分高职教师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教学技能无法达标,而且理论水平也不过硬,无法保障基本的教学质量。第四,当前中国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新教学方法的实施带来了很多需要承担的高风险,这些风险无疑会成为阻碍教学方法改革的无形力量。这就导致了现在没有职业院校敢于冒着高风险大胆尝试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只能通过教学实践中的极小部分逐步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来达到对以往教学方法革新的目的。
三、困惑的解决对策
第一,定期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国外优秀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做到,从而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特点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道路。具体的步骤为:第一步将现存的职业教育学科进行分类,讨论得出适合各学科发展的教学方法。第二步吸取优良的教学经验,摒弃过时的教学方法,即做到“去其糟粕,用其精华”。值得强调的是,必须注意学习借鉴的程度,杜绝“拿来主义”形式的生搬硬套,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时刻考虑到国外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我国实际情况的相容性国情。第二,花更多的时间、精力、财力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上,统筹兼顾并实时监控教学方法改革。不但要避免忽视教学理论研究的情况出现,而且还要坚定不移地不断去摸索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把目光放的长远,避免因只顾短期效果而使得长期利益受到损害。第三,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第一是采取培训上岗制度,只有通过专业的教学技能培训才能使得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第二要对职业教育教师的遴选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严格把关教师的选拔过程。根据大多数的成功经验,更符合职业院校教育理念的老师应为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而不是师范类大学的毕业生。实际上,伴随着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全方位提高,其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会驾轻就熟,教学质量必然也会突飞猛进。第四,改革以往教学评价方法,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比如说采用项目教学法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全新的教学方法。运用项目教学法时,应该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课程设置等内容做出结构性变革;否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评价指标就是学生的升学率与就业率,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考核指标则是某一固定时间段内学生的考试分数与成绩,这阻碍了新教学方法的发展与推广,为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因此必须改革以往教学评价的方法,以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绝对不是自成一派,而是与各个教学环节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所以也可以说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带动了整个中国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则关系到职业教育相关院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要从培养适应新时期职业人才的高度,着眼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能力素质的目标,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卢立涛.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式的变革[J].教学与管理,2007(11).
[2]杨风梅.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教学交流,2008(8).
[3]张清东,王成端.教学方法改革特点和矛盾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3(4).
【关键词】教学方法 改革 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企业体制的改革,中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中高级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的重点工作,但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在的教育中存在诸多弊端:
一、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受普通教育的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都是辅助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从而导致了:
1.课堂缺乏活力。教师讲的十分投入,又是比划,又是实物模拟,而听讲者却廖若星晨,通常教师提个问题,应声者没有几人,还有的根本就无人响应,弄得教师十分尴尬。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不适应职教学生,每个职教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差异很大,基础好的学生可能“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就在听天书,一脸迷茫。可是,我们的教学模式还是原有的,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内容,这种大统一的教学模式根本不符合学生现在的实际。二是硬性的管理制度,又使学生不得不坐在课堂,压抑着自己的个性,去遵守课堂纪律,使学生愉快的课堂变成许多同学受罪的场所。课堂上,除睡觉、看课外书、小声说话之外,还有许多目光呆滞。无论是教师讲课,还是组织其它活动,他们都毫无参与的欲望,没有丝毫的热情,认为一切事情都与他无关,更不要谈生气和灵气了。
2.学生缺乏自由发展的空间。现在的职业教育各专业的学制基本上都是2-3年,其中最后一年通常安排实习。这样一来,真正学习的时间就只有1-2年。学生一入校门,在被划分到某个班级的瞬间,他的专业、作息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授课老师、实习教师都已经固定,学生根本无权选择。从来没有人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必须得按部就班,老老实实地坐在规定的教室,听教师讲课,哪怕这门课根本听不懂。如此多的管制,导致了学生根本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如此稳如泰山、撼之不动的管理方式与教学模式之下,老师和学生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老师上课累,学生学习也很痛苦。
3.课堂教学中技能操作较少。职业教育载体具有明显的普通教育的特性,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技能操作较少,很多基础差的学生其实动手能力很强,但是他们的特长却得不到施展。在许多职业学校中,实训设备投入不到位、实训场地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实训实验设备比较欠缺,学生只能听老师描绘着最新的仪器、元件等等。虽然很多职业学校为学生安排了半年到一年不等的实习,但是我国许多工厂、企业还处于工业经济时期的标准化生产时代,许多工作就是重复一次又一次的机械式的操作,这就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学习无用的错觉,使学生认为专业对口率低下,学不学习都无所谓。
二、现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如下弱点:
1.师资队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系统的、严格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不是经过严格的考核,而只是经过常规的认证。
2.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不能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
3.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职教学生也随之增多,职教老师短缺现象浮出水面,很多老师辛苦的代课,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和深造,知识老化,不能跟上现代企业的要求,造成理论和实际的脱节。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时提高职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满足新时期学校和社会的需要。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分层次教学给课堂注入活力。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实施分层次教学,是由职业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它决非权宜之计,而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2.多样化的课程、弹性制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课余生活,给学生一块自我发展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学生入学后一定时期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申请调换专业,选择课程,学校配合开设多门选修课程供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发展自己的长处。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开设实训课程,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更深层次的课程,学校要给与表现突出的同学适当奖励。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比如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栏、广播台、校报等,及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国际、国内新闻,教育新思想、新动向及校内的新人新事,还要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艺术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每学期可以通过开展技能汇报、歌咏比赛、书法展览、法制讲座等活动来煅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尽管面对的学生基础比较差,但是他们思维开阔,动手能力强,与其死板的坐在课堂上听课,他们更喜欢实训课,在校外参观学习。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考虑增加某些学生的实际操作课程,并且配备足够的教师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虽然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在工厂里实习的机会,但是进厂后他们都被限定在一个工种或者一个车间里,没有全面认识工厂的机会。因此学校在教学中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在工厂、车间进行参观实习,并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今天全面的学习知识是为明天更好的选择工作做准备,只有知识丰富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而不是终生只干一种行业,只干一个工种。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有学习无用的感觉。
总之,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不可以一蹴而就,它还需要教学各个环节的配合,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的支持,这样才能使整个职业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趋势;实践要求
作者简介:于萍(1987-),女,山东烟台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徐国庆(1971-),男,江西高安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33-0016-04
我国的职业教育历程跌宕起伏,新世纪的大力推进使其在内涵发展的新生中昂首阔步。其中,课程与教学是内涵发展的两翼。当下,工作过程本位的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行进中,但是,教学领域的革新之旅却仍步履蹒跚。为了保证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稳健有力,教学研究,尤其是教学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明晰职业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指明其教学方法的几大趋势,希望能为职业教育教学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抛砖引玉。
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构建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的特点
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切入口是什么?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在普通教育及学术教育领域,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这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有一个很好的借鉴启示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常会出现借鉴过度,即生搬硬套的问题。为了规避这一问题,本文决定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在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学术教育的特殊土壤中培育出其独特的教学方法体系,勾画出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的前景蓝图。
职业教育存在的基础是工作体系相对于学术体系的独立存在[1]。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的紧密联系及其技术应用性赋予了职业教育不同于学术教育的独有基因。职业教育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教育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特点
首先,所学知识的性质具有特殊性。在职业教育中,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都很重要,前者尤为重要。这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能实际“做事”的人,而不是善于进行理论思维或设计与规划的人才[2]。
其次,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的表征方式具有特殊性。职业性学习的三种表征方式是:(1)片段式的、情境性的――表征是基于个人的、情境的或是情感的体验,属于个人知识;(2)概念性的或语义性的――指概念和原则以及他们的定义解释,相当于命题性知识;(3)行动性的――指在以上两种表征方式的作用下可以做些什么,即程序性知识。基于此,我们可以说,职业性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个体的亲身体验,把一定的概念原理用行动表现出来。在职业教育中,这三种表征是相互联系、共同服务于技能的获得的,学习可以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开始。一些学生喜欢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而另一些学生则更善于从实践经验中学习理论和概念。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更倾向于行动表征,他们的智力并不低于学术体系里的学生,只是普通教育没能提供给他们把行动表征体同概念表征联系起来的方法。所以,他们在职业教育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二)学习内容的选择方式和组织方式的特点
职业教育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的原理和方法与学术领域中的不同。学习内容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学习者和知识体系外,更要满足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当然,普通教育或学术教育也要考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两者的满足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职业教育更讲究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断深化校企合作。
目前,工作世界对职业教育课程的影响存在着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以德国为代表,坚持职业性原则――提倡对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分析。第二种,以英国为代表,课程内容的组织是以能力本位培训框架内独立分散的工作场所胜任力为根据的。最后,基于对严格行为主义或认知主义的不断批评,出现了不同于前两者的第三条道路。它的学习观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这种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的启示是:(1)过程性――个体不断建构自己的意义性知识,获得渐进式发展;(2)社会性和情境性――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3)整体性――依赖于构成能力的整体观念,利用职业中关键任务整合知识。这种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要求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和卓越性,同时教师要有高水平的专业化。
(三)学习场所的二元性特点
与普通教育或学术教育以教室、课堂为主要学习场所不同,职业教育牵涉到学校和工作场所或实训基地的同时性学习,这种双元性的安排类似于学徒制,但更强调结构化的工作经验项目。在工作场所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供了通过真实工作进行学习的机会,又称为“真正的学习”。
这种二元性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一是不同学习场所间学习迁移的问题。二是教学过程如何提供最好的互补性活动,以使职教学习者能够反思和整合从不同场所和经验中学到的知识。这强调了发展“学会学习”和有效利用非正式学习事件能力的重要性。职教教师也因此多了一个“联结专家”的重要角色,要帮助学习者有效地联结他们所经历的多种学习形式。
(四)职业教育学习者的特点
与普通教育学习者相比,职教学习者有不同的特点。
首先,从社会学看,职业教育的学习者是一定社会的弱势群体,如妇女、儿童、中高考失利等社会处境不利的人群[3]。这就强烈要求一些支援,如针对有特殊需求学习者的读写、计算和咨询服务等。所以,职教教学要做好充分的服务准备以应对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其次,从心理学看,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不同于学术课程的学习者。正如我们所见,他们更倾向于活动性、经验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方式,视觉图像学习优于口头言语学习,同时,又更依赖于教师的用心指导。这些特点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应对教室和工作场所的不同学习风格,如何处理教师与学习者学习风格不匹配的问题等。
至此,已初步论证了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或学术教育的特殊之处,这就为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法奠定了逻辑基础。
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的核心内容
为了使教学方法更好地突显职业教育的特点,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一直在努力运用心理学、系统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并形成了教学方法的以下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教学趋向以学生为中心
身处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工作环境不断变化、终身学习以及学习型社会的脚步一步步逼近,这些必然影响着人们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如今,好的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有效传递,而更多地被理解为促进学生优质化学习的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职业教育教学也正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更加追求自我导向学习――学生有权决定学什么、怎么学、在哪里学。教与学的责任逐渐被教师和学生所分担。因此自我导向和学会学习的技巧需要被教授,教师需要给学生们提供能促进这些技能发展的教与学的体验。简言之,职业教育教学的焦点正从教师转向学生,学习者正在从被动接受者变成整个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4]。
职业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表现在学生角色的转变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中心,并且与学习促动者、学习情境和必要的学习资源相关联。必须意识到,作为整个过程的中心,学生的知识、态度和自我导向学习的技能是整个学习过程得以发挥功能的关键。而教师作为关键的学习促动者,要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帮助学生了解哪些资源是必要的、哪些资源是可获得的、哪些是缺失的,还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情境、认清情境中的支持因素和学习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新考虑并放弃珍视已久的传统的实践经验,比如作为“舞台的权威”以及其他一些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
(二)职业教育教学趋向以活动为中心
教育大师陶行知这样看待教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所以,要想把学生教好就必须诉诸于“做”,坚持以活动为中心。在职业教育中,这种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原因有:首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就是实际“做事”的人才。“做事”的能力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培养。其次,如前文所述,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以动觉型和互动型居多,他们的知识表征方式以行动表征为主。所以,他们会更倾向于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教学的活动中心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解放学生的身体,使其成为教育经验的有机参与者。这就需要克服身心二元论,促进身体活动与理解意义的精神活动的整合。同时,要教育学生有意义地、雅致地运用身体,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与心智一起在尝试与承受结果的联结中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其次,活动类型多样化并保持彼此间的持续互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很多类型,例如,问题―解决式、课题―研讨式、游戏―参与式、社区―服务式、科学―实验式、事件―调查式、技能―操作式、劳动―体验式、任务―合作式等[5]。但是教学的活动中心化并不是追求活动类型的多样性,重要的是多样的活动要彼此联结互动,共同服务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职业能力的发展,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三)职业教育教学趋向整合性
职业教育致力于职业能力的培养。罗日叶在《整合教学法》中将能力界定为“对于个体而言,能力是为了解决某一情境族,以内化的方式调动一套整合了的支援的可能性。”由此可见,职业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整合的方法来实现。尤其是当职业教育的学习兼顾学校和工作场所时,这种整合的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
那么,职业教育该如何实现教学的整合化呢?首先,教师要有“联结”、“整合”的本领,帮助学生做好不同学习场所知识的合理迁移和整合,彼此补充。同时,教师队伍要善于利用团体组织来整合教学智慧与教学资源。其次,为了整合学业的获得,要积极开发支持工具(一套呈现给学生的物质因素)、“背景化”教与学的过程、构建具有整合功能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知识网络、同化新的学习经验、结构化学业的获得[6]。最后,可以借助项目统合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获得项目成果的过程中提高能力。项目教学在职业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青睐,它在促进知识学习、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和产品制作的整合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四)职业教育教学倾向于采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与学的方法
在职业世界里,由于工作组织形式的变化,团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合作力的发展,而且,实践证明,团队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期许。
教与学方法团队化趋势的具体表现有:首先,这意味着教师团体需对学习经验持一个更加整体全面的视角,需要知道使这些学习经验互相补充、彼此增价的方式。这些团体需要吸收一些不是教师但一起工作的人和可能提供丰富经验的学习者加入。这些“他者”可能包括学校的后勤人员和工作场所的导师。这是一个趋向于多学科和跨组织的方式。其次,在学生中间,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尤其体现在项目教学中。项目教学以学生在项目小组中的自我组织和自主学习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项目小组是区别于常规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特殊的教学集体,小组内部每个成员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必须明确,小组成员要自我负责、共同协商、共同组织,不仅以团队的形式出现,而且以团队的文化来保障每个项目成员都能够在项目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学习,注重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和其他工作生活中的关键能力[7]。
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要求
教育体系中的任何因素从来都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发展离不开课程、教师、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撑,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其他教育因子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要求。
(一)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是教学的主要实施载体。只有建立在课程改革基础之上的教学改革才会是有力和有效的。因此,为了完成教学方法的突破,必须勇于突破基于学科逻辑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加快建设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为:课程体系的开发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以项目为单位;课程类型的设置要坚持选修与必修、活动课程与核心课程等多元并举的准则等等。
(二)教师能力的建设
教师在课改和教改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趋向性发展迫切要求更新教师的能力结构、扩充教师的能力领域、丰富教师的能力词条。例如,要更加重视发展教师的社会联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等等。总之,要顺应教学方法的变革趋势,开发多因素、多层次、多领域的教师能力模型。
(三)教学资源的建设
要提高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性,优化教学资源是基础。教学资源指教学所需要的所有材料、手段、器具、设备、场地等的总和。为了给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丰厚的物质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教学资源的建设:一是建设书本教材及配套练习。在教材结构方面,采用螺旋式和范例式相结合的教材结构类型,以项目或探究性活动为主线、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整合的编排序列;在教材内容方面,内容的选择坚持前沿性、实践性、多元性、丰富性、趣味性等原则。二是建设多层次的实训基地。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起头并进,共同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景和职业情景,使学生能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提升从事并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三是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职业学校要加强建设针对性强的网络教学资源如专业图片素材、虚拟仿真课件、实况操作视频、情景视频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新技术知识和各种最新动态、相关职业背景前沿等。
总之,对职业教育教学法的研究要深深扎根于职业教育特点之上。本文尝试着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初步探讨了教学法的一些发展趋势,并简述了教学法改革的实践要求,旨在为职业教育教学法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
[2]徐国庆.工作体系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本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
[3]卢洁莹.生存论视角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8.
[4]Hugh Guthrie, Roger Harris, Michele Simons, and Tom Karmel.Teaching fo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TVET)[J].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and Teaching.
[5]余陈营.浅谈中职教育课堂教学和教学法[J].福建建材,2009(5).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趋势;探讨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备某项专业技能为教学目的的教学形式,其本身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具备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也应具有一定的不同之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单一型人才,已经远远一、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正在不断的凸显。如何通过教学方法这一载体的改进来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从业者必须要表面的课题。
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滞后的原因分析
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滞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外部环境层面的因素,也有教学主体层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工作作用,导致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落后,具体分析如下:
1.教学目的不正确
教学目的引领着教学方法的开展,教学目的的不正确必然会导致教学方法与教学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等有很大的区别,职业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从事某项专业的技能,其实践性比较强,而目前职业教育中教育教学仍然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堂课”的教学模式占主体地位。虽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方面还是在教学能力方面都很出色,但学生的整体反映并不是很好,出现一种老师在台上讲的很辛苦,学生在下面听得很费劲的现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之间不匹配所导致的。
2.教学条件比较差
教学条件差也是目前职业教育中教学方法是教学要求不符的另一个原因,很多教学方法的实施都需要良好的物质条件来加以支持,没有物质基础,很多教学方法也就没有办法开展。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财力支持正在不断加大,但是依然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很多职业学校的物质条件还有待于仅有一步的提升,举例而言,计算机设备已经成为辅助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很多职业学校在此方面存在不足,不仅仅没有专门的机房供学生进行实习,甚至教室里也没有基本的计算机设备,这导致很多老师在教学方法运用中捉襟见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学生素养有待提升
相比高等教育的学生,职业教育学生素养偏低是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职业学校总是被认为坏学生才去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破罐子破摔,根本就不服管教,由此导致很多老师也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耐心,反映到教学方法层面就是老师应付了事,根本就无心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这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从发展阶段上正处于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这客观上要求职业教育从业者应从职业教育方法的改进层面为突破口,通过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匹配来实现整个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制约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因素进行探讨的进出纸上,认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应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
未来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应朝着实践的方向发展,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以及目的所决定的,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某项专业技能,而专业技能的掌握仅仅依靠理论层面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更需要实践的不断配合才能加速学生技能的掌握。鉴于此,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应树立实践导向的基本理念,通过多多开设实践课程,采用实践教学方法来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国家以及学校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方法的开展,通过在财力以及物力层面来进行大力支持,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创造基础。举例而言,职业学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己建设实践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学校的实践平台中能够通过不断地实践掌握到相关技能。如果学校没有能力进行实践基地的建设,那么可以采取和企业进行合作的办法,通过利用企业的实践平台可以达到一个双赢的结果,一方面是学生得到了实践锻炼,提升了技能;另外一方面是企业获得了劳动力,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能够直接留到企业,有利于企业获得充足优秀的人才。
2.差异导向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是未来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的又一趋势之一,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偏好都是不同的,这一点职业学校学生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职业学生的个性更强,这客观上要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应做到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的学生特长与特点来制定差异性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教学效果的提升。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对于职业学校来讲是一件比较耗费成本事情,需要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学者下大力气来推行。差异导向的教学方法的确定应走出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学生感兴趣的就是学生擅长的,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需要老师在参考学生兴趣、个性的基础之上对其指导,从而制定出更能够发挥学生特长与潜力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3.互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基本上就是老师主导,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却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感受以及接受程度,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效果极差,应在教学活动中加以摒弃。互动导向教学方法是改变目前职业教育教学现状的又一对策,互动导向的核心内容就是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老师应逐渐弱化自身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增强自身引导者的角色,要更加关注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从未为期以后从事工作奠定基础。具体来讲,加强学生对课堂参与性与互动性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把握,选择与学生就业相关、兴趣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二是在课堂氛围的营造上应注意生活化以及趣味化,让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参与性。三是在学生考核方面应注意引导,避免分数至上的评价模式。
职业教育是未来我国教育体系中重点发展的部分,无论是职业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学者都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立足于职业教育的实际特点,结合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使得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庆刚.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下旬) ,2010 (8).
[2]徐国庆.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发展趋势研究[J].职教论坛,2011(33).
[3]赵京丹.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08(20).
[4]李焉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之浅见[J].科技创新导报,2009(26).
[5]高凤丽.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J].商情,2010(20).
“入世”十几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已经驶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轨道,要求职业教育也要面向世界。职业教育面向世界的理念,突出表现在职业教育资源的全球配置与人才的自由流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至今仍处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应大力引进先进、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提升办学质量。在这方面,可以向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学习,诸如德国、美国、日本等,加强同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交流活动。
二、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现状
为了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我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教材等方面的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还不足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向现代职业教育的转变。因为这些改革的成果最终还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发挥作用,但是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进展速度缓慢,至今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亟需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认真研究实践经验,深入探索基本规律。我国的职业院校大多数是由普通教育院校改制而成,仍沿用普通教育教学的传统方法。目前诸多职业院校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虽然不少高校实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落后教学方法,这对于文化基础水平低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上课听不懂、学不会,实在是了无兴趣。就读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对书本知识缺乏学习的兴趣和耐心,他们喜欢动手操作,更适合实践教学,在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的过程当中适当穿插理论知识的讲解。然而,尽管很多职业院校每学期都开设了四周左右的实训课,但是理论课堂教学的时间仍占据80%,即理论与实训分段进行,实训只占次要地位甚至辅助地位。且由于我国缺少政策激励和法律规范,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工作人员很少相互沟通,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目前也很难实现。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法以协作教学、现场教学、能力分组、开放教学等组织形式为主体,显然,我国目前采用的职业教育教学法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要求相去甚远。
三、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需要建立新的教学方法体系
(一)由教师讲授为主转向学生学习为主,培养自主学习的理念
课堂设计与教学活动应重视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可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诸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等,由学生通过行为活动获取新知识和技能,教师从旁引导与辅助,实现师生教学关系的转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由重理论轻实践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的重要地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又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在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理论课与社会实践课的时间安排比例为2:3或3:2,而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的比例是1:4。应缩短理论课,延长实训课的时间,使二者的比例符合以实践为重的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上应由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转向多样化,多采用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以简单直接的方式输送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校企联合共同培养职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