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纠纷;人文素质;途径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211-02

1 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1 医生的职业使命

在我国古代,医学人道主义思想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医乃仁术”,“仁者爱人”,说明医家应成为仁人之士,孙思邈撰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意义命名,主张医家必须具备“精”和“诚”两个方面,其中所谓“诚”就是指医生应具有高尚的医德,明确提出了学医的人首先要具有仁爱的“大慈侧隐之心”,“好生之德”,要廉洁正直,不得追求名利,对病人要“普同一等”、“一心赴救”,认真负责,不得浮夸自吹,诋毁别人等。《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无论至于何处,遇男遇女,贵人及奴婢,我之惟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也指出要以病人的利益为重。这些都表明了前人重视医德教育,尊重人的价值,弘扬医学人道主义的思想,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物欲的冲击,社会上已经出现了部分道德滑坡的现象,因此现阶段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医德教育,弘扬人文主义精神。

1.2 医疗纠纷的预防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作为特殊的民事主体,在和诊疗相关的民事活动中所产生的纠纷,泛指发生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病人及病人家属之间的所有纠纷,据2007年我国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中被杀害的比率为6.67%,被挨打的比率为63.33%;被侮辱的比率为74.50%;被谩骂的比率为82.67%;被恐吓的比率为69.80%;被威胁的比率为69.80%;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医患关系呈现比较紧张的局面,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医患纠纷愈演愈烈呢?有学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一是医德医风确有滑坡现象,二是群众的法律意识在提高,三是媒体的误导,媒体不切实际的将大量非医疗事故或纯属医疗意外的医疗事件渲染成了医疗事故或严重医疗事故;四是最高法院的错误的司法解释,无限扩大了医疗纠纷的受案范围与赔偿范围,也有学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医患之间沟通不足导致缺乏信任;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缺少人文关怀;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等,而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郝希山院士则认为,传统的医学教育方式是为生物医学模式服务的,这一模式从根本上漠视病人作为人的尊严,仅仅把病人视为有病生物体,背离了医学的人文本质,这一模式之下,医学教育只重视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医学生应具有的奉献和仁爱精神的养成,最终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很多医疗纠纷不是治疗水平引起,而是沟通能力差引起的。

综上观点不难看出,医生人文素质的不足是造成医疗纠纷的一个显见的原因。

那么提高医生人文素质、就成为预防医疗纠纷的一个必要途径。而医学生,也就是将来医生的储备力量,他们在学校中,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养成,加强对他们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也就是提高将来医生的人文素质,就是有效预防医疗纠纷的必要途径。

1.3 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全面的发展。医学从来就是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一门科学,医学教育除了传授医学知识、学习医学技能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同样重要。医学人才的全面发展,除了身体素质外,就是指既要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医学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良好而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就不可能有医学的卓越成就。

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愈发显得必要。

2 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医学人文科学是研究医学科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和规律,研究医学领域中人际关系的学科群,由医学伦理学与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等组成,医学人文教育就是使学生对有关的法律、伦理和医学社会学等人文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具有依法行医的观念和一定的人文精神、职业道德,能从医学科学的双重属性、医学目的、医学模式的转变等高度上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对国家宏观管理机制的关注和参政意识显著增加,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对患者的关爱之情。但是,目前我国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现行课程设置上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

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中,我国的医学院校片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片面追求纯技术水平的提高,严重忽略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并且该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在医学生的教育中占主导地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的分化,医学课程门数不断增加,这样,不断加剧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课时冲突的矛盾,直接冲击到人文课程的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面,人文课程类型单一,没有形成多种课程类型并存和互补的局面。在课程内容上,许多院校人文课程设置存在重复的现象,而且没有很好的把现代、国际化的科学知识与传统思想文化结合起来,把培养基本素质的公共性人文课程与培养专业素质的专业性人文课程结合起来。

(2)医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相对薄弱。

医科学生大多是理科生,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使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先天不足”,而大学阶段繁重的专业课学习及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致使一些学生汉语水平偏低,应用能力较差,另外,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宠爱造成一些学生自我倾向比较严重,缺乏爱心与同情心,导致在参加工作后不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与社会问题,思考与处理问题片面。

3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3.1 与国际接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在“二零零八北京国际医学教育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在当前世界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中,唯独医学教育制定了全球性的教育标准。而相对落后的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若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较高水平,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与引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才能全面提升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整体实力。

国际医学教育联合会颁布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GMER)”中列举了职业态度、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七大基本要求,其中与医学人文课程直接相关的就有四条。我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与之相对照,相吻合度较低。

国家要尽快出台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医学教育的标准》,并且对人文类课程的设置制定可操作的具体措施。这是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制度保障。

3.2 课堂教学方面,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熏陶和培养

我国的医学院校很多都是和综合性大学合并了的,在这些合并后的院校里,人文学科有的较强,而有的相对薄弱,针对这些人文学科较弱的合并院校。以及本身人文学科较弱的医学院校,要加强人文学科的师资力量配给,引进入文学科方面的人才。已有人文学科背景知识的教师,可以通过进修、留学、外出学习、经验交流等各种渠道提升自身素质,加强人文学科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这些人文素养较高的教师,传授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人文底蕴。当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的教化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的自我教育,努力内化知识,自觉提高自我修养。

3.3 丰富教学形式,引进情境教育

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性是教改的内容之一,在医学人文素质的教育中,进行情境教育,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悟,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它能促使学生依据情境信息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对医学生,可以采用伦理学教学馆或模拟法庭等形式,通过情境教学,以情达理,启迪学生的思维,砥砺他们的志向,为他们走上正确的从医之路奠定重要的思想和道德基础。

3.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社会实践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素养 基本途径

随着各国医学发展之间的联系的日益密切,各种医学类学术交流逐渐增多。我国也从其他国家医学发展中认识到一个问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重视,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医学院校都开始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被合并进入综合性较强的大学,从而获得了较强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但是,我国的医学人文科学还不能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总结出了几点措施,希望可以帮助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理论结合实际,关注社会、医疗问题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师要重视社会和医疗问题,并把这些实例纳入教程,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对过去那种空谈理论的革新,改变了以往坐而论道的局面,真正使医生能够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增强了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能力,使医学生能够解决医疗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理论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医学院校可以利用周末以及节假日的时间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深入到各个领域进行社会考察,职业体验以及勤工俭学等活动;另外,还可以到敬老院以及社会福利院等慈善部门参加义务劳动,体会社会生活的艰辛。当然,尤其要重视医德医风方面,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医德医风交流研讨会,不断更新学生的观念,共同进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纪念馆,如九・一八纪念馆、纪念馆等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在真实、惨烈的场景面前自然会激起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醒学生们勿忘国耻。除了这些惨烈的场面,学校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一下新科技的产生及发展,让学生们领略到祖国的发展进步,为祖国的强大、腾飞而欢欣鼓舞,激发学生们成为国家栋梁的决心。

仅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不够的,学生们还要深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各级医疗机构调查研究,对村民进行健康普及教育,实现人人了解健康知识。学生们深入基层,能够了解到基层医疗卫生状况,树立正确的三观,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切实缓解基层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情况。另外,医学生在基层能够了解最真实的社会,有利于他们培养医学人文关怀的情感,自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基层的医疗条件也同时提醒他们医学生的就业机会并不都在大都市,在基层医院一样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教育不仅包括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医生对心理健康的要求极高,想要做医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此外,医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还有承受挫折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些都将列入医学生培养的课程。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他们要解救的不仅是患者生理上的病症,更重要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障碍,所以,不能忽视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各医学院校应该重视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其纳入授课体系,针对学生的心理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指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学校应积极推广心理健康,为医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在校园内成立学生工作中心和心理咨询处,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在各个层面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机制,降低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几率。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心理咨询,同时心理咨询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有效地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说,心理咨询是高校必备地基础设施之一,是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心理咨询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处,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定期进行专业讲座,使学生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在此基础上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改革临床医学教学内容,探索和寻找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帮助医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增强医学院校的知名度。

三、改革考核方式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考核模式仍然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在评价的过程中,考核分数为主要的评价依据,但是,人文素质教育注重的是思想教育,考核无法对其进行评估。因此,要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创新考核模式。因此,在考核的过程中采取了四六分的新制度,即将学生的专业素质考核总分数的60%记为总成绩,将日常的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纳入40%的考核成绩。有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采用的是开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因此,在设计试卷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将分值侧重于案例分析、简述等题型,侧重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开卷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学生无法从课本中寻找到标准的答案,只能自己归纳总结,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考察的难度。这种考核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使教育真正地落到了实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这将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院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并不是理论的简单教育,还需要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更多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实践。应当充分发挥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育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名称职的医生。

参考文献:

[1]王超.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02).

[2]谭宗梅,张小健,陈霖柏.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文素质课教学内容科学体系构建的思考――兼谈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文素质课教学内容的改革[J].大家,2012,(09).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文校园建设 高职高专 医学生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06

医药类高职高专学制短、专业性强、任务重,人文素质课程设置有限,课时严重不足。因而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施途径,主要是人文校园建设。人文校园建设可从人文校园环境设置、人文活动、人文素质拓展课程等三个主要方面入手。笔者以本校大一学生200人为调研对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50份,有效问卷100份,覆盖中医、药学、护理、临床医学等四个专业。现结合人文校园建设现状来分析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为探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创新途径打下坚实基础。

1 人文校园建设有力促进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1.1 校园环境布置能够彰显医学院校人文气息

“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1]营造优美和谐而富有医学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是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建设人文校园与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必由之路。环境育人,自然环境更能让学生零距离地感受到学校之风。校园环境布置对于营造客观人文环境至关重要,环境设置科学、设施安排合理,会让人第一时间感受到人性化与医学人文的气息,“蕴含人性化的设施,富有人情味的环境,是孕育人文精神的水分土壤,弘扬人文精神的阳光雨露,这是弘扬人文精神的基础。”[2]

近三年来由于各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高度重视,精心筹划,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校园的绿化、道路、楼宇、名医雕塑等设施基本完善,校园充满了绿色生机与尊重生命的医学人文气息。据调查,在回答“该校的校园环境布置能够彰显医学人文气息”这个问题时有63%的学生认为“能够彰显医学人文气息”,有37%的学生认为该校的环境设置“不能够彰显医学人文气息”。由此可以看出校园环境布置基本能够彰显医学院校的人文风貌。

1.2 人文校园活动有利于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

据目前学校开展的人文活动而言,其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医学生基本肯定了人文校园活动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提升还是有作用的,有7%的医学生认为“我校征文、演讲、文艺等校园活动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有作用,且作用明显,认为有点作用,但并不明显的占79%,认为没作用,不明显的占14%。丰富多彩的人文校园活动、学生对其作用认识的提升,是人文校园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为其过程中有效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创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1.3 人文素质拓展课程打开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所谓人文素质拓展指的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等拓展训练、外展训练,使受教育者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其相对稳定的内在素质。”[3]高职高专院校理论学习时间只有2年,而医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学习量及压力较大,医学专业与专业基础课程填满了正常教学课时,人文素质课程开设较少,大都被政治理论课挤满。因而,人文素质拓展课程是人文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

医药类高职高专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尝试实施学分制人文素质课程,在规模、参与度、正规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渐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人文素质拓展平台。笔者就“您选择的学分制素质拓展课程的出勤率”、“您听取学分制素质拓展课程的态度”、“您对讲授课程教师的评价”等三个问题进行调研,结果表明70%的学生全勤、不迟到,15%的医学生全勤、偶尔迟到,13%的医学生偶尔缺课,2%的学生基本没去;有64%的医学生听课认真,4%的医学生十分认真,30%的医学生偶尔听下,2%的医学生完全没听;有12%的医学生对教师授课情况十分满意,55%的医学生基本满意,33%的医学生认为还行。从学生出勤率、听课态度、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来看,人文素质拓展课程教学初见成效,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打开了新局面。

2 人文校园建设困境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2.1 校园自然环境缺乏足够的魅力

物质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人文校园环境必须营造和完善的重要工作,目前学生视野中的人文校园外观环境不足以给人以美的熏陶,人文气息不够浓厚。由笔者调研情况来看,在做答“我校校园环境是否优美、赏心悦目”这个问题时,有61%的医学生认为该校校园环境的优美、赏心悦目程度为一般, 46%即仅有不到一半比例的医学生认为该校的校园环境是优美、赏心悦目的,甚至还有3%的医学生感觉该校的校园环境并不优美,不能够给人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医学人才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医学教育中,必须强化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社会里,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医学生培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专业的医学人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我国现代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1.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文明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友爱、友善、诚信、守法、爱美”等,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优秀的精神成果,是进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丰富思想资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我国现代医疗事业培养专业、素质高的医学人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医学人才质量。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医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熏陶医学生,从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着直接的关联性。

2.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就当前医学教育工作来看,过重的强调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人文素质,以至于所培养出来的医学生难以满足医疗事业的需要。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医疗服务事业的从事者,医学生人文素至关重要。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指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还包括了医学人文精神修养,要求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气质,要具备人文关怀意识。随着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满足现代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在进行医学教育的同时,就必须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道德观,从而为我国现代医疗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性医学人才。

3.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

3.1树立科学的医学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

传统的医学教育理念中,对人文素质教育还不够重视,偏重于专业技能的教育,从容使得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了制约他们发展的一个短板。现代社会里,对医学生人文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所教导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现代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况,针对医学生的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医学教育理念,要在继承中国传统医学人文精神的基础上,以“人的全面发函理论、人文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医学教育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合,积极构建完善的人文教育体系,从而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前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3.2树立文化自觉意识

所谓文化自觉意识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文化的一种合理认知,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对一种文化的产生、形成过程、特色以及发展趋势都有一定的认知,能够在文化环境下增强自主地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P重要的精神财富,能够只一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应当自觉树立文化意识,将传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医学人文精神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来进行教育,将人文精神贯穿落实于医学生培养之中,从而不断提升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引导医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

3.3加强医学人文师资建设

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人文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医学生而言,他们深受教师的行为举止的影响,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让学生耳濡目染地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反之,教师人文素质差,就会影响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为此,在医学生认为是指教育中,要加强教师的培养。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中国文化的学习,让教师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医学精神,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医学人文素质。同时,要强化教师专业知识的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不断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服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

3.4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环境十分重要,好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为此,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要想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必须重视环境的营造。针对校园环境,学校应当要突出医学特色,在建设校园文化中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人文元素融入其中,突出医学特色。在教学楼、科研楼、科学馆等建筑以及道路上可以以中国传统医学文化来明明,如扁鹊楼、华佗路等,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充满传统医学人文精神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3.5开展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实践活动

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开展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实践活动注重的是参与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医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医学实践活动中提升人文素质。因此,学校应当集合人文素质教育要求,积极的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实践活动,如邀请知名的教授、专业来校就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人文素质进行专题讲座,通过讲座的形式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人文素质的认识。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提升人文素养。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范文第5篇

近年来,尽管医学的人文属性和医学人文的回归越来越多地被倡导,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断被肯定[1]。但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①改革更多是形式上的改变,没有根本上改变对医学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缺失,部分医学院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作医学人文素质课程,没有考虑二者课程教育理念、教学目的和知识体系的不兼容[2-3],没有用科学的态度建立正确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③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④医学人文教育仍以学校教育为主,临床教学阶段医学人文课程开设数量很少,缺乏课程设置的整体性和全程性考虑;⑤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4];⑥医学人文教育缺乏实效性,忽视了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环节。

2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探索

2.1完善必修课程体系

首先,在临床医学专业增加《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等医学人文课程的课时数,丰富教学内容,严格控制教学质量。注重早期临床人文素质教育,在初期增设《医患沟通》和《医学导论》等课程,使学生能够较早接受临床医学人文教育,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以便日后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想政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分阶段方式进行授课。改选修课《大学生心理教育》为必修课程,强调人文素质课程重要性。为人文类课程设立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学以致用,加强教学效果。

2.2拓展选修授课途径

与各类网络课程平台开展合作,增设部分人文选修课程,扩充课程资源库,以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部分课程采用网络课堂的方式进行授课,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接受更多的医学人文教育。同时,要求学生人文类选修课程至少达到一定学分。

2.3注重专业课程中的渗透

组织专业课程教师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培训,使其在专业课程授课的同时,将人文知识一并传授给学生。结合课程自身特点,探索医学人文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方式。如:人体解剖实验课程授课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向捐赠的尸体标本鞠躬等。专业实习、见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医学人文融入到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当中,从多个角度给患者以温暖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有效地完成与患者及家属之间沟通,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更好地践行医学生誓言。

2.4营造课外人文环境

举办一些高水平的人文素质讲座,开设名家讲坛。组织高品位的校园人文活动,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课外实践、激活社团、举办各种人文竞赛,让经典文化活动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品牌和特色。专设校园人文网站等活动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人文品位。总体规划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布局,充分发挥校训石、文化广场、校史馆等校内人文设施的作用,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5]。

2.5发挥校内媒体作用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微博、QQ、微信等社交平台在大学生中的应用基本普及。学校有校内网站、校园广播、各类微信公众号,各专业期班、群团组织都有属于自己的网络社交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精神的思想和内容,赏析优秀的诗词歌赋等,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