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海洋渔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海洋渔业;统计;制度
1.引言
现代社会上,海洋渔业发展速度飞快,做好海洋渔业统计工作,对统计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海洋渔业统计工作水平已经成为发展海洋渔业的重要内容。只有对现有的海洋渔业统计工作进行改革发展,适应现代化海洋渔业的形势,才能保证我国海洋渔业稳定持续的发展。本文对海洋渔业统计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2.海洋渔业对统计工作的要求
海洋渔业经济对于农村经济非常重要,是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内容。海洋渔业经济在生产、经营与分配中有自身的特点,与其他农业活动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对于海洋渔业的统计方法与制定来说,也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
首先,海洋渔业在经济地位上具有强大的主导性。沿海城市自身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特点,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使得海洋渔业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地方的主导型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海洋渔业的统计方法与相关制度进行改革需要考虑的具体的经济情况,需要适应当地的实际特点。其次,海洋渔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由于渔民没有固定的土地,生产主要是利用渔船在海上进行,生产位置随着渔场的位置而变化。在进行统计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统计资料获取的难度,需要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结合,保证资料获取渠道。海洋渔业具有多种作业形式,作业技术含量较高。海洋捕捞与养殖作业方式多样化,在改进统计制度上,要针对不同的作业方式进行调整,提高针对性。最后,海洋渔业的分配主体与其他生产活动不同,大多以股份制为主体,调查工作要对生产进行相应的核算。由于海洋渔业的收入具有偶然性,并且渔民的投入与技术水平也影响了收入水平。在进行统计时,要做好调查工作,保证抽样的合理性,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3.现阶段海洋渔业的统计方法分析
我国的海洋渔业统计工作具有特殊性,在调研上,我国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在统计工作中,在对沿海部分渔业农户进行调查时,建立了抽样调查制度,对整体的渔民的收入进行了抽样与计算,充实了全国范围的调查网络数据。在调查工作中,建立了养殖的统计制度,并进行实施。我国目前渔业的年统计具有不规范的地方,在统计调查中,规划调点,有序的建立统计方案,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果。调查制度将渔业的经济效益作为调查的重点,采用一次性的调查方式,对渔业收入进行调查,并进行计算,最后作为评估渔业产业情况的重要依据。
近些年渔业统计工作的改革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对于渔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改进渔业统计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统计工作对行政的干扰,使统计工作保证了统计数字的质量,提高了统计工作的准确程度,为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统计部门进行统计时,提高了自身调查工作的灵活性,加强了实效性,保证了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统计方法的改进使得统计数据更加规范,对渔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引导意义。
4.改进海洋渔业统计方法制度的措施
4.1提高发展思想与发展原则
在渔业统计工作的发展上,要建立完善的渔业统计制度,通过相应的报表、调查、分析等工作的进行,提高对渔业统计数据的管理能力,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进行决策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在进行渔业统计方法以及制度的改革上,要建立完善的调查网络,完善渔业经济的核算结构,适应现代化渔业不断发展的行业需要,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实用的统计制度,以满足现代渔业生产中对于各方面的数据要求。在统计工作进行中,要通过完善的报表制度,对渔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统计和调查,建立相应的专题,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调查,提高统计工作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在进行渔业统计上,要建立客观的统计制度,对渔业生产中的各项内容例如投入、收支、水产价格等多方面数据进行统计,利用立体的调查网络对整体渔业产业进行调查与统计。
4.2统计方法的改革
4.2.1对渔业捕捞进行抽样统计
在统计工作中,要建立捕捞统计制度,从而对水产品的实际数量以及价值进行准确的反映。首先对渔业生产的数量进行调查,在对样本进行抽取。抽查过程要分阶段进行,突出各阶段不同的作业形式,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抽查。再得到原始数据之后,进行记录,对数据进行定期的汇总与整理,并通过专业人员进行数据的计算与录入,从而得到最后统计数据。
4.2.2对生产效益的统计
海水养殖也目前发展迅速,对养殖业进行全面并且准确的统计,掌握生产情况是保证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统计工作进行改进的重点内容。首先,在调查过程中要明确调查范围与调查对象。在进行统计中,由专门人员进行协调,对统计数据进行收集与审核,最后逐级进行汇总。建立对生产效益的统计可以有效的对当前渔业的实际生产效益进行统计,从而为日后渔业的发展方向作出相应的数据参考依据,为增加日后的效益作出良好的准备。
4.2.3对捕捞效益的统计
渔业的捕捞是渔业效益的重点内容,建立重点统计制度可以对捕捞的效益、投入、产出等情况进行有效的掌握,并且为渔业的发展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首先,对调查对象进行明确,对样本的抽取进行明确的规定。渔业的作业形式较多,为了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可以对渔业的重点效益地区进行,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在统计过程中,根据渔业的效益核算工作进行设置,对相应的渔船基本指标进行统计,并将分配中的报酬、税金等进行计算。对于调查资料的渠道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数据的来源准确,原始记录健全,保证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对于调查频率的掌握上,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平衡统计工作的强度与统计结果的要求。
4.3加强对渔业统计人员的培养
现代海洋经济形势下,海洋渔业的发展速度较快,相关统计工作与制度需要进行及时改进的同时,对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渔业统计人员要积极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当地统计地区渔业发展水平的研究,通过自身的研究提高统计工作的水平。统计部门在对于人员的培养上,要通过定期的培训与组织学习,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并且与渔民进行积极的交流,及时的了解与掌握渔民的实际生产情况,更好的进行统计工作。在对于调查对象的研究上,要进行合理的选取,通过对渔业形势的把握,提高抽样对象的代表性,规范可靠的完成渔业统计工作,为政府与社会各界提供准确的统计结果。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加,统计人员要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统计工作的技术含量,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渔业统计数据的分析能力,加强统计工作的效果,真正的体现渔业统计工作对于渔业发展的意义。
5.结束语
海洋渔业的统计工作对于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行统计工作方法与制度的改革有是促进我国渔业统计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统计工作改革时,要对统计工作中的矛盾进行及时的解决,完善统计工作,为统计工作的改革与调整建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进行方案改革时,要进行相应的细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摸索,建立审核自身实际特点的统计制度。只有切实的做好海洋渔业的统计工作,才能客观准确的对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掌握,并且为渔业管理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保证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科跃,贺金昌.海洋渔业统计方法制度研究与探索[J]浙江统计.2002(11)
进入20世纪以来,全球化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面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带来的生态恶化,人们开始重新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仍然肯定人在与自然关系中的优越性,但不再一味的强调其主宰地位,主张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承认其他物种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人类与自然互相需求的角度上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观正是人类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这一环境伦理价值观指导下提出的解决当代生态困境的一种理念,其基本要义是“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到20世纪90年代,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性共识,它要求渔业管理必须在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通过平衡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平等目标,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参与,特别是渔民的支持和参与,来实现渔业资源利用的社会效率最大化目的。
1.1基于权利的海洋渔业管理理念政府集权管理会带来效率损失,并不是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公地悲剧”的唯一办法。随着海洋渔业资源衰退,世界各国从19世纪末开始逐步引入产出控制措施,其理念是基于权利的渔业管理理念,主张依靠市场机制,通过权利的买卖来确定谁有权参与渔业、分配总可捕量(TAC),主要包括总可捕量(TAC)、个别渔获配额(IQ)、个别可转让渔获配额(ITQ)及渔船渔获量限制(VCQ)。实施个别可转让配额(ITQ)制度就被认为是确立个人财产权的第一步且是重要的一步,将有助于利用市场机制克服政府集权的渔业管理模式所遇到的问题。个别可转让配额的理论本质就是在政府管辖权范围内对海洋共有资源所实施的“私有化运动”。TAC制度是指在一定时期、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对特定的鱼类品种和资源设定所允许的捕捞努力量的最大值。ITQ是在TAC的基础之上,为避免渔业生产的过度投资和渔业资的过度捕捞,将渔业资源总可捕量(TAC)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捕捞配额分配给个别渔业生产单位,包括渔民、渔船、渔业公司等,渔业生产单位可在获得的捕捞配额内自由捕捞,并且这些配额可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买卖、交换与转让,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这种制度下,每个渔业生产单位获得了特定的渔获份额,而且只能在自己所获得的捕捞配额范围内进行捕捞,减少了渔民或渔业公司之间的捕捞竞争;这种制度还可以使配额拥有者自行决策捕捞多少与如何捕捞,他们把自己当做资源拥有者,会主动与渔业管理部门合作并同一些渔业违法行为作斗争,渔民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励;另外,由于配额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易,使配额转向生产效益好的渔民或渔业公司,从而有助于调整渔业生产结构。作为一种产出控制制度,ITQ制度在渔业发达国家也得到广泛应用。ITQ制度在许多国家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引发渔业生产单位的不正当经营,副渔获物的丢弃、谎报渔获量都将降低渔获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从而严重影响了渔业资源的养护效果;其次,可能会出现一些投机行为以及高效益的渔业生产单位大量购买捕捞配额,控制市场,形成行业垄断,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进而引发一些社会公平问题;再次,这一制度实施成本高,执行起来较复杂,并且主要适用于捕捞单一种类的鱼类,对多种鱼类的混栖性资源管理有相当难度。
1.2基于社区的海洋渔业管理理念无论是基于政府还是权利的方式来管理公共资源都无法阻止“公地悲剧”的广泛发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政府集中管理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私人管理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理念出现并发展起来。社区是一个社会功能相对完整,能够满足居民生活基本需要的一种介于政府与家庭之间的组织形式。社区居民往往有相似的价值观和生活习俗等,渔民社区组织也是如此。社区渔民作为渔业资源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在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与资源养护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基于社区的渔业管理是指,渔业资源的使用者积极主动参与渔业资源管理,同政府渔业管理部门共同承担渔业资源管理的权利与责任的一种渔业管理理念和制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基于社区的渔业管理理念:首先,该理念主张政府把权力下放到社区和使用者团体,使其能获准参与渔业资源管理,渔民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资源管理与养护,有效弥补了政府资源管理的局限性,并且渔业资源使用者可参与当地渔业政策的制定,对政策制定过程比较了解,又能增强渔民对政策的认同感,这种赋权化的管理方式能节约渔业管理成本,调动渔民积极性,增强其为改进渔业资源系统这一共同利益而作出努力的责任感;其次,由于渔业资源使用者长期从事渔业生产活动,掌握了当地渔业资源比较全面和详细的信息资料,能给研究者带来启发并产生解决当地渔业资源管理问题切合实际的方法,社区成员共享信息、相互监督,社区的各种条件、技术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能增强社区渔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基于社区的海洋渔业管理理念及其衍生的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政府官僚机构不愿向当地社区转移资源的控制权,即使进行了权力的转移,社区公共机构也不一定拥有政治权威性、社会合法性、管制资源利用的行政水平和技术能力;其次,地方性社区具有在抵抗外部风险上的脆弱性(如投机性投资,渔业资源退化等)和较小社区所拥有的管理资源的有限性(如科学的研究、监督、服从及强制等);再次,渔民社区组织对产权制度和政府管理制度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组织的过度自治化及对组织内成员的行为产生的“软约束”,会削弱制度实施的综合效果。这些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与研究,激发专家学者们不断进行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
2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理念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经过修正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都坚持人类主体地位。虽然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表面看已开始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但这仍是人类为了长期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而作出的选择,这种价值观主导的海洋渔业管理理念必然会存在前文所述的种种局限性。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科学、全面,人类越来越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中心论起源于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主张把道德关怀扩展到整个生命系统,承认自然有其“内在价值”,其关注的则是生态系统本身的完整与和谐。它把生态系统当作一个整体,强调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以及由各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这样,自然资源利用伦理观由“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中心伦理”转变,带来渔业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是基于科学的生态系统知识,强调人类行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结合渔民知识、渔民权益、生态科学知识等因素进行综合治理。
2.1背景与内涵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随着生态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以及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新审视,在传统的环境管理中逐步引入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大量研究著作问世,该理念开始在国外一些国家得到认可。直到20世纪90年代,关于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新的热点。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发首脑会议,对生态系统给予充分重视,自此,考虑生态系统方法的海洋渔业国际文书陆续颁布,一些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开始采用生态系统方法来管理海洋渔业。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联合国粮农组织(2003)给出的定义是:为了平衡不同的社会目标,渔业生态系统方法通过考虑生态系统内生物的、非生物的以及人类的知识和不确定性,并同时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在生态学范围内所采取的一种综合渔业管理方法。虽然学界关于该理念的定义不同,但大多是在生态系统理念基础上阐释,主张环境背景下的渔业资源管理。笔者认为,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是基于对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及其结构和功能可靠的科学知识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和生态过程了解基础之上,为恢复和维持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而采取的对人类的渔业活动的一体化综合管理。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管理的概念为开展渔业管理提供了最佳视野,其目的在于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的同时使其能够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利用的产品和服务。
2.2优势与缺陷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理念有诸多优势:多层次的合作;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信息共享;科学和政策之间的弥合,克服单学科的局限性;基于共识的决策。该管理理念不仅重视海洋科学所提供的海洋物理、生物等知识在科学决策过程中作用,也同样重视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等社会因素的作用。该理念力求在掌握海洋渔业生态系统各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保持生态系统的活力与健康发展,并同时获得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但这种管理理念在具体的实践中并不理想,很大原因在于海洋渔业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社会、经济和体制给渔业管理、渔业资源以及水生环境自身带来许多复杂问题,如:存在多个相互冲突的目标;渔民和捕捞船队多个捕捞单元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复杂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影响;经济体制结构、渔民和政策法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冲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由于生态系统存在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容易降低外界因素对其有益的影响,降低管理效率。
3对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启示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之一,渔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近海资源过度开发,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为了更好地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加强海洋渔业管理理念研究,创新海洋渔业管理体制迫在眉睫。前文论述的世界海洋渔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与演变对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理念研究和制度构建有着丰富的启示,具体如下。
3.1加强科普宣传,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海洋生态伦理价值观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以及此起彼伏的环保运动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仅仅从技术层面并不能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转变人类的价值观。海洋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海洋渔业管理方面,我们应该强调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人类行为与海洋系统的相互影响,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海洋生态伦理价值观,加强对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的必要性认识,追求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新媒体等传播媒介,组织科普宣传,对渔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努力宣传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理论和制度。
3.2加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措施研究,先试点探索后推广实施目前,一些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已经开始应用生态系统方法来管理海洋渔业,中国仍采用传统的海洋渔业管理措施。在传统渔业管理措施中,海洋伏季休渔以及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在客观上属于生态系统方法的范畴,但是这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理念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应当积极组织力量,在加强生态系统渔业管理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根据我国近海渔业和远洋渔业现状加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措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试点,及时反馈,汲取经验,然后再根据各地实情组织推广实施。
3.3近海渔业发展社区管理,远洋渔业加强行业协会管理我国现行的海洋渔业管理体制主要由政府来制定政策,具有明显的“控制与命令”式特点。这种管理方式容易导致政府和渔民之间的二元博弈,渔民千方百计规避政府约束,增强捕捞强度,最终导致政府管理成本增加,离最初的目的相去甚远。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借鉴世界海洋渔业管理理念研究和实践经验,由单一政府管理转向政府、渔民、渔业合作组织、科学家等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对近海渔业实施社区管理,充分发挥社区管理的优势,改善渔民和政府的关系,使渔民有权参与政策制定过程,增强渔民的政策认同感;我国渔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还应当加强渔民和渔业研究专家之间的合作,提高渔民的劳动技能。对远洋渔业可大力发展渔业合作组织,分担政府职责,加强远洋渔业的行业协会管理,充分发挥其在政府和渔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降低渔业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通过以上渔业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创设新的管理模式。
3.4积极跟踪国际海洋渔业管理理念研究前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国际海洋渔业管理研究的热点包括社区管理、共同管理、生态系统方法等。我国应加强对这些新的理念和方向的跟踪研究,把握发达国家和专家机构渔业管理研究的新动向,为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理念研究和实践探索注入新的生机。另外,由于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的研究相较于世界而言起步较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国际性会议和重大研究项目,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共同应对海洋渔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5完善相应的渔业法规,保障渔民权益目前关于渔业的相关规定,大部分是从农业的视角加以规定,缺乏特殊性。另外,关于渔业管理的法规意见制定年代久远,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管理需要。由于渔业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健全,渔业管理缺乏依据,渔民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为此,应当适时修订《渔业法》,确立渔民的渔业权,使之更好地保障广大渔民的合法权益,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这其中,要准确界定和区分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捕捞群体和以捕捞为谋生手段的传统渔民的身份,从立法上确立传统生计渔民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通过立法程序使其持有的捕捞许可证可以继承和流转。
4结语
[关键词]海洋 渔业 港口 旅游 前景
一、引言
宁波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形成以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沿海港口业三足鼎立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不断加大海洋开发的力度,海洋经济发展很快,不仅主要海洋产业快速增长,也改变了传统的海洋产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海洋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二、宁波海洋经济的现状
下面主要从渔业、港航运输、滨海旅游三个产业来分析宁波海洋经济的现状。
1.渔民收入增加,海洋渔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07年至2010年,宁波市海洋渔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海洋捕捞面积基本上保持了稳定,还略有增长;海洋养殖产量和海水养殖面积基本上没有变化;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改变了仅靠海洋捕捞的海洋渔业发展局面,这个变化有利于渔业资源的恢复和渔业产量的稳定,同时也改善了海洋渔业的构成比例,从而使海洋渔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宁波渔民收入自2008年开始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2009年,因为气候和禁渔期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渔民收入出现了小幅的下降,但是总体来说渔民的收入是逐渐增长的。
休闲渔业是集渔业与游钓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兴产业。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休闲渔业已成为渔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作为海洋大市的宁波,渔业经济占农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但休闲渔业还只是刚刚起步,且大多仅以垂钓为主,海钓发展也很缓慢。为了实现 宁波渔民的收入的持续增长,休闲渔业是重中之重。
2.海洋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港口吞吐量急剧上升
2010年,宁波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4亿吨,完成4.1亿吨,比上年增长7.4%,集装箱吞吐量连跨3个百万台阶,突破1300万TEU,同比增长24.8%,增幅位居我国8大港口和全球30大港口之首,集装箱吞吐量排名打破了连续6年位居大陆港口第四的格局,首次跃居第三位,并进入世界港口前6强。在集疏方面,宁波港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等全方位立体型的集疏运网络。2010年航线航班数量创新高,全年净增航线12条,航线总数达到228条。在港口建设方面,2010年宁波港梅山集装箱码头1#2#泊位顺利投入试生产;大榭实华二期45万吨原油码头已具备试生产条件。宁波-舟山港甬舟集装箱码头1#2#泊位顺利投入试生产,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按计划推进。
3.滨海旅游规模扩大,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宁波滨海旅游的总收入逐年递增,并且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年增长率,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广阔。近年宁波市不断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投入,投资领域不断扩展,加强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等系列产品的建设,并逐步由东海滨海向象山港、杭州湾、三门湾等陆海兼备的区域推进,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三、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模式
宁波的海洋经济应该遵循以港口建设为中心,以滨海旅游和海洋渔业为发展重点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在港口建设方面:加快海铁联运建设,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我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将获得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离不开对外商品的运输,这为宁波港发展集装箱铁路联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宁波现货即期交易市场方面,主要经营品种为塑料原料、液体化工、煤炭、钢材、金属材料等,基本上覆盖了大宗生产资料商品,具有典型意义的交易平台主要有余姚中国塑料城、镇海液体化工交易市场、镍金属交易市场、镇海煤炭市场、镇海钢材市场等。建立一体化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推进第四方物流市场与港口物流信息平台、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网站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无缝对接与共享合作,提供网上查询、网上交易、网上订舱、仓储管理、商管理、运输方案咨询、电子支付等功能一体化的服务。
在滨海旅游方面,以象山县的滨海旅游为发展重点。促进海岛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影视、开渔节等特色旅游,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形成以重大项目支撑、精品特色主导、乡村旅游配套的滨海休闲产业产品体系。
在渔业发展方面,调整捕捞发展战略,积极拓展远洋渔业。在发展远洋渔业中,要以公海大洋性渔业为主,过洋性远洋渔业为辅,加大保护和恢复近海资源的力度。积极调整捕捞生产布局,巩固完善休渔制度,根据捕捞强度研究进一步制定出近海海域年度捕捞量和配额制度,恢复海洋生物的自然再生产能力,以达到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实现近海渔场农牧化。
四、宁波海洋经济发展中政府的定位与作用
日本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与包括宁波在内的东南沿海相隔较近,因此在很多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 其任何一项具体实践都有前期的相关立法和规划做指导。宁波海洋发展应该借鉴此经验加快统一标准的制定。我们在借鉴日本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政策制定的可操作性及灵活性,及时修正法律法规以形成指导反馈调节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机制。
在宁波港的建设中政府目前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宁波列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承担打造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的重任。
2.2010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提出,作为长三角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宁波要发挥产业和沿海港口资源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国际港口城市。
作为宁波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港口的发展必须依靠政策导向,同时要抓住时机,加快把宁波建设成为一个世界性大港。同时政府在制定政策目标是要积极干预,防止因近海资源而形成垄断,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同时在一些海洋经济发展项目的投资方式上尽可能的采用官民合股的方式,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减少垄断,提高竞争,提高国有资本的运用效率。
五、总结
海洋经济是未来宁波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经济增长的模式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能生搬硬套,因此任何发展模式的执行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良,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宁波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宁波日报,2001―02―20
[2]脒新军,周应棋.关于如何实施近海捕捞产量“零增长”的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9,(6):28
[3]扬宁生.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我国渔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9,(6):12
[4]赵世养,於粜奋.宁波渔业产业化现状及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8,(2):19
一、浙江海洋产业发展态势
(一)海洋产业总产值呈上升趋势,三产结构日趋合理
经过长期努力,浙江省在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海洋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特别是21世纪以来,海洋经济增速显著。1997年,浙江海洋产业总值为313.58亿元,而到2010年,浙江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到3883.5亿元,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
2010年海洋产业产值占浙江省GDP的14%。据1997-2010年资料分析,1997年浙江海洋产业第一产业比重为83.27%,第一产业比重占绝对优势。但是随着浙江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2010年第一产业比重仅为7.38%。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第二产业呈现了先快速上升后有所下降的趋势,2003年第二产业比重已达到54.1%,到2010年比重为45.4%。第三产业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为47.2%,成为目前三产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产业。可见浙江海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二)海洋产业门类较为齐全,三大主体产业发生变化
浙江省海岸线全长2660.71公里,海洋资源类型丰富,为各类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目前浙江省海洋产业已形成以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海洋主要产业为基础的门类较齐全的产业体系。而在各种海洋产业中,海洋渔业(包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逐渐减少其在浙江海洋产业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56.6%降至2010年的8.5%,逐渐失去四大支柱产业的地位。海洋旅游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呈现快速发展,2010年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产值约为870亿元,与海洋船舶业、滨海旅游业分列前三,其总产值分别约为841.3亿元和720亿元,而前三大海洋产业总产值约占全部浙江海洋产业总产值的62.6%。因此,传统三大主体海洋产业即海洋捕捞、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旅游业逐渐被新的三大主体产业即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业和海洋旅游业所取代。
(三)传统海洋产业内部发展速度呈现差异化
传统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运输业、海洋船舶业。浙江渔业产量2000—2010年浙江海水产品产量均保持在400万吨左右。海洋渔业发展总量上趋于稳定。海洋渔业在海洋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弱化,从2000年的第一位降至2010年的第七位。海洋盐业在浙江海洋产业经济中的比重非常低,总量上变化不大。而海洋运输和海洋船舶业在近十年发展迅速。1999-2010年浙江省海洋运输业、海洋船舶业产值年均增长率20%以上,2010年海洋船舶业产值是1999年的57倍,分列浙江海洋产业的前二位。传统海洋产业中的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业发展迅速,传统海洋产业内部发展呈现差异化。
(四)新兴海洋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迅猛
浙江海洋电力、海水利用、海洋生物、海洋工程和海洋矿业这些新兴产业是从2001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起步较晚,但是像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这些产业发展迅速,短短10年时间,产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均达到30%以上。如浙江海水利用业从最初2001年0.34亿元的产值,发展至2010年浙江海水利用业产值约为255亿元,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居全国海洋地区首位,发展速度尤为迅猛。浙江海洋生物医药业生产逐步形成规模,呈现快速的发展态势。从起步之初的产值仅为8.16亿元,到2010年全年产值达到约150亿元,仅次于山东省。
二、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但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重复建设问题较严重。浙江海洋经济地位弱于山东、广东省;浙江省主要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还不平衡。
(一)浙江海洋经济地位弱于广东、山东省
浙江海洋经济在这十年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发展速度总体不如山东和广东两个海洋大省。2010年浙江海洋生产总值为3883.5亿元,占浙江地区生产总值的14%,在全国11个沿海地区中位列第4,海洋经济在浙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是2010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为8253.7亿元,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为7074.5亿元,与广东省、山东省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浙江与其他海洋大省之间存在一定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海洋新兴产业的起步较广东、山东晚,科学技术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中海洋科技的贡献率依然较低。在传统海洋产业如海洋渔业中,存在着渔船升级改造等问题,需要提高其产业化水平。港口和海上运输综合管理水平还有待加强,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仍需加快等。
(二)浙江海洋产业总体发展较快,但存在地区间的不平衡
浙江近年来海洋产业的产值平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总体发展较快。但是浙江海洋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不平衡。在地区产业结构中,从总体上看,宁波、舟山两个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较快,如2000年舟山海洋经济占全省海洋经济总值的比重为24.66%,而到2010年该比重上升到38.15%。嘉兴和台州两个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远不如宁波、舟山,其海洋经济产值反而在浙江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有所下降。因此,浙江海洋产业的发展要注重一般地区与重点地区的协调发展。
(三)主导产业不够明确
浙江目前的海洋产业门类齐全,但主导产业不够明确。浙江海洋产业经历传统海洋产业发展阶段、传统向现代海洋经济过渡阶段、现代海洋经济阶段以及海洋知识经济阶段。海洋高新技术将全面进入海洋开发中,人类对海洋的利用真正进入海洋知识经济阶段。缺少对浙江沿海产业中哪些已有产业要逐步淘汰,哪些已有产业要限制发展,哪些已有产业要优化升级,哪些新产业要培育和发展的认识。与海洋渔业、滨海砂矿业、海洋盐业等海洋产业相比,浙江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旅游业比较发达,在海洋产业总产值中占有较高的比重,且属于第三产业,具有较高的后向产业带动作用,适合作为浙江海洋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一些新兴的海洋产业如海洋医药业、海洋工程业、海水电力业等,随着海洋高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也必将成为浙江新兴主导产业。
三、浙江海洋产业演进分析
从国内外海洋经济的发展态势以及考虑浙江省自身具体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浙江海洋产业演进呈现出以下规律性演进特点:
(一)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电力业构成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
目前在浙江海洋产业中,海洋交通运输业的产值居首位,其次为海洋船舶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业和海洋渔业等。结合浙江旅游资源丰富以及优良的海岸线资源,已形成四大浙江海洋支柱产业,即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电力业。在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保税港区设立的背景下,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业、海洋旅游业必将成为浙江海洋经济的支柱与主导产业。
(二)一、三、二次产业结构顺序正在向三、二、一次产业结构顺序发展
浙江海洋产业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顺序正在向三、二、一次海洋产业结构顺序发展。1997年浙江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84.7:0.9:14.4,第一产业占据绝对的比重,到2010年浙江三次海洋产业结构之比为7.4:45.4:47.2,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顺序。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海洋产业的演化过程,也反映出当代海洋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浙江海洋第一产业主要是海洋渔业,到2004年为止都是浙江省第一大海洋产业,但其在浙江海洋经济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2005年被海洋旅游业取代,目前仅位列第七大海洋产业的位置;而浙江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船舶业、海洋电力业和海洋矿业等,这些产业迅速发展,已在海洋经济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海洋第三产业的海洋旅游业、海洋运输业和海洋服务业等也进一步发展起来,并且在海洋经济产值中的比重已上升到第一位。因此,三、二、一的海洋产业结构基本上反映出浙江乃至全国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律。
(三)形成不同地位的海洋产业群
根据2000—2010年浙江主要海洋产业产值,考虑到海洋产业之间的相互连带的关系,必然产生数据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运用SPSS软件采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关键词:互联网+;海洋休闲渔业;新业态发展;路径探析
引言
海洋渔业是指从事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生产事业。而在海洋渔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服务业,是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业,积极发展海洋休闲渔业,可为人民提供大量的动物蛋白质,为外贸提供重要商品,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对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过程中,传统的经营模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要借助网络技术,通过直播以及其他形式来提升行业服务质量。
1海洋休闲渔业新业态发展的趋势
作为新型产业之一,休闲渔业势必会成为未来海洋渔业发展的大趋势,该产业在维持传统海洋渔业养殖的基础上,还拓展了第三服务产业,打造成一个新的行业模式,渔业养殖和服务产业可以相互影响,并逐步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根据相关研究报告的结果显示,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呈现出“微笑曲线”式的发展状态,该产业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异常火爆,有取代传统渔业的趋势,但是由于缺少行业规范,世界各国的经济又处于一个低迷期,从而导致了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开始走下坡路,而中小型从事海洋休闲渔业的企业均由于经营成本问题而限制养殖规模,此时海洋休闲渔业经受着挑战。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式提出要根据海洋渔业目前发展的态势,打造一套完成的海洋休闲渔业体系,确保海洋经济能够切实得到发展,而正是国家的支持,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海洋休闲渔业春天的到来。作为海洋休闲渔业的企业,宣传途径丰富,不再仅仅依靠电视广告来推广自己,而是可以借助直播平台以及自媒体来宣传,而且借助国家有利的优惠政策,可以更好的开展海洋休闲渔业。不仅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海洋养殖业由于经济来源过于单一,经营成本较高,所以大部分养殖企业也会抓住机会,借助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实现企业转型。
2新型业态发展路径解析
新型业态发展,需要合理使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对行业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而在服务方面,为了让客户有一个流畅性更高的体验,需要采取定制化服务的思维模式,利用网络技术打造一套服务系统,客户在手机上就可以预定服务项目,而相关的服务人员在接收到任务之后,也可以提前做好准备[1]。
2.1借助互联网平台宣传海洋休闲渔业
互联网+大背景下,电子产品以及相关科技行业发展迅速,对于海洋休闲渔业来说,网络平台资源丰富,用户基数大,是宣传行业的一个良好的机会。所以对海洋休闲渔业而言,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宣传使推动传统行业完成转型,以及海洋休闲渔业是根本途径之一。首先,行业需要和大型网络直播平台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请其为自己的企业和服务项目进行宣传,而对于直播平台而言,可以获得企业独家的直播权限。这样对于两个行业来说是双赢的。其次,企业需要根据自己服务的特色,在网络上一系列短视频来吸引群众的关注,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知名度。
2.2搭建电子服务平台,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服务质量,是决定海洋休闲渔业发展核心要素之一,如果行业无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确实会导致客户群体的流失,而且会对行业本身的影响力造成影响,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借助网络技术打造专属服务系统,是最好的选择之一[2]。首先,系统的组成方面,基础部分由操作模块和服务评价模块组成,以上两部分主要为客户提供操作的页面,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服务项目,而在一个服务项目结束之后也可以在相应页面对所接受的服务给出评价。而为了解决系统的服务盲区,还要设定人工服务模块,当客户在服务期间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由人工服务为其解决。当然,系统中还会有推送模块,定期会给客户推送一些和产业以及服务相关的文章和建议,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客户的体验。其次,服务系统运行的流程是,第一步由客户在系统上预定服务,并点击提交,选定时间,然后后台会将客户的信息以及其所选定的服务发送至服务部门,服务部门再预先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准备,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直到客户在系统上做出评价,一个服务项目才算完成[3]。在电子服务系统的支持下,可以切实提高客户的体验,让每一位客户都能够享受到顶级的服务,而在手机上安装了服务APP的客户会成为潜在固定客源,经过后期维护可以发展成长期客户。所以,为了推动海洋休闲渔业发展,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发出具有个性化的服务系统[5]。
2.3大数据采掘,分析行业业态
数据采掘对行业来说至关重要,除了海洋休闲渔业外,对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的,所以借助大数据采掘分析行业业态,可以推动海洋休闲渔业更好的发展。数据开采技术从一开始就是面向应用的。它不仅仅要完成面向特定数据库的检索、查询、调用,而且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和推理,以指导实际问题的求解,发现一件事和其他事件的相互关联,甚至利用已有的数据对未来的活动进行预测。数据开采技术的目标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隐藏于其后的规律或数据间的关系,从而服务于决策。数据挖掘一般有以下四类主要任务:数据总结、分类、关联分析和聚类[6]。在具体开展数据采掘工作的时候,一方面需要保障采集讯息的全面性,除了导出电子服务系统中的客户信息以外,还要积极调查行业动态,确保信息的种类齐全;另外一个方面,在于对分析结果的利用上,要根据数据采掘分析工作的最终结果,适当调整发展战略,并且要对各类信息提起足够的重视。其中,要格外重视对所采集数据的关联分析,确保各类数据的分类准确恰当,能够为行业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结果。当然,在对客户的评价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也要切实提高分析质量,要做好对评价信息的分类工作,并根据最终分析得出的结论,对整个服务工作进行调整,从而确保服务质量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够有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