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工程就业

农业工程就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工程就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工程就业

农业工程就业范文第1篇

取消现有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接触教育和行政的捆绑,放权高校,各招生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和招生人数。选拔的中心思想是侧重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以及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科研潜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加强平日知识的积累和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现在的考前突击和应试能力。引导学生选择本校作为继续深造的高校,这样可以提前熟悉研究室和导师,大大提前进入研究状态的时间,研究生的学制也不必是现在多数高校执行的3年制,2年研究生培养以及本科在研究室的前期培养已经完全可以。学生在大三下学期以及大四上学期的考研备考时间也被省去了,减轻了考研压力,解放了学生的时间,更多的时间可以用于思考未来的发展道路以及学术研究。与考研相应的各大考研机构也随着考研制度的改革烟消云散了。

2.培养目标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业工程类的研究生培养除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勤奋进取的工作精神。掌握农业生物学、机械学、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与使用评价的基本知识之外,至少还要掌握一门外语,能进行简单英语交流,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与翻译能力。还必须要了解本专业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具有机械化生产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控制装备的科研、开发、运用评价、营销等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具有基本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成为农业系统等领域从事研究与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教学管理方法改革。

教学管理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着手建立全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构了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评价三者结合,互相推进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①全面教学工作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中期教学工作检查,了解和把握教学活动的进程,监督和指导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以使教学活动产生预期的结果。教学检查采取学院检查和系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内容主要是选择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风气,教学配套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等。根据每一学期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每一次的教学检查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检查的途径主要有通过系汇报、听课,召开教师或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在教学上,教师均有完整的讲稿、教案、讲义、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学院和系里不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②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定期进行评教、评学,开展听课活动,召开师生教学座谈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抽查学生作业和试卷,对测验和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研究。及早发现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扬长避短,发扬先进,总结经验,在学生培养过程起着监督和促进作用,以保证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运行。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不定期到课堂听课,了解师生的教学情况。③领导听课。院系教研室领导每学期至少听课5次,不定期检查授课情况,了解师生的教学情况。④建立年轻教师培养制度。指导教师带新教师,主要是学习指导教师的教风、学风、作风,指导教师要定期考核新教师;同时新教师要听指导教师的讲课情况,掌握讲课的技巧、方法和驾驭课堂的能力。⑤解放导师繁杂事务,注重导师的继续培养。解放导师的繁杂事务,以便可以潜心进行科学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而此项工作的前提是研究项目申报和职称评定合理化、规范化、简洁化。这些方面的改革将会对导师的工作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导师的在职培养首先采用国际院校交流项目、学术会议参与等多种渠道让导师在学术上进行继续深造,保持所在领域学术上先进性,其次要对导师的管理水平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培养,可以采用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行讲座、各导师互动交流等形式。最后,建立相应的研究生导师考核制度,规范和要求导师知识结构和学术上的创新。⑥加强学术交流。在经费允许的范围内,应当特别加强研究生对国内学术会议的参与,国际会议也要尽力支持,对于语言和多元文化的熏陶都有重大的意义。

4.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首先转变培养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创新型综合人才为目的,研究项目只是培养的载体,导师只是培养过程中的领路人。在强调导师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其次要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要加强基本理论培养,同时更加注重讲授学科领域的前沿科学以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上课的形式也要多样化,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舞台,也是为学生提供表达思想和锻炼能力的舞台,使课堂成为讨论的会场,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总结。考核方式上,摒弃现在应试考试的方式,采用阶段性总结报告以及学术前沿课题的研究报告等形式,尽力挖掘学生独立思考、推陈出新的潜能。再次,以最近发行的英文期刊为主,研究生一个学期至少进行2次发表演讲,以PPT展示的形式,向导师和研究室的其他人员进行讲解,附带有学生和导师的提问,由导师进行总结和指导分析。最后,引入多导师制度,定期开研讨会,加强师生交流。根据高校实际情况,确定导师团队,最少应该有2名导师,以便学生吸取不同导师的精华,并弥补导师外出时,研究生无人指导的空白。定期召开以研究室为单位的研讨会,副担当导师也同时参加,给予指导和建议。形成制度,加强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避免学生一个学期只见到导师几次的状况。

5.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军事训练、体育选课、金工实习、金属工艺生产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拖拉机驾驶实习、测量实习、新能源工程实习、毕业实习等。这其中有农业工程类学生所必修的实践教学,如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驾驶实习等。也有专门针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新能源工程实习。这些实习实践都能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自身能力。开设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要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知识特点,增强感性认识,实践操作,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让学生深入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将所学过的知识与实际相比较,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同时为就业奠定基础。

农业工程就业范文第2篇

为帮助返乡农民工春节后尽快再就业,永城市人口计生委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再就业工作。一是提供信息帮助。深入了解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再将信息告知返乡农民工。二是开展技能培训。会同市劳动、人事、社会保障部门,开展技能培训,让他们有更多的创业再就业机会。三是协调资金支持。对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农民工,积极协调支农贷款,让他们走上创业致富之路。 (闫莉)

安阳市北关区洹北街道写春联送温暖

春节前,安阳市北关区洹北街道计生协在碧水社区开展“迎新春、写春联、送温暖”活动,免费为居民写春联,并向居民宣传婚育新风、计生优惠政策等,受到群众好评。活动当天,共为群众书写春联100余副,赠送优生促进知识、流动人口服务手册等宣传资料180余份。 (文图/尹琳 刘素灵)

温县岳村乡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宣传活动

温县岳村乡抓住务工人员返乡时机,积极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宣传活动。一是张贴宣传画,大力宣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优惠政策,让“科学生育、民族兴旺”观念深入人心。二是举办培训班,重点讲解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对象、内容、注意事项等。三是入户宣传。组织计生服务人员入户发放《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手册,讲解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益处。 (郭新艳 原树武)

漯河市召陵区人口计生委开展廉政教育活动

1月26日下午,漯河市召陵区人口计生委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结合“廉政月”建设,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蜕变》。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使机关党员干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自我约束力,正确行使权利,履行职责,促进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环境。 (段慧娟)

正阳县强力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春节期间,正阳县不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强力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是突出宣传教育,营造流动人口服务氛围。利用人口文化大院、阳光计生宣传栏、墙体宣传画等,大力宣传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内容。二是突出技术服务,开展流动人口慰问关怀。落实返乡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康检240多人,关怀慰问流动人口贫困家庭、“失独”家庭、病残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120户,送去慰问物资和慰问金共计1.5万元。三是突出信息共享,扎实做好流动人口信息核查。以返乡流动人口为重点,组织开展流动人口基础信息核查,及时更新全员数据库。 (徐泽钧)

郑州市经开区计生协春节慰问暖人心

1月17日上午,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计生办主任王旭带领区计生协工作人员到14名计生贫困家庭中进行慰问,向每户家庭送上了食用油、大米、面粉及200元慰问金。这次慰问的贫困家庭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体现了经开区计生协对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同管理、同服务、同投入,加快了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实现了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机制。 (王旭 荆凤萍 赵庆彦)

中牟县郑庵镇便民服务方便群众

走进中牟县郑庵镇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大厅,廉洁高效的服务让前来办事的广大育龄群众赞不绝口。刚刚为儿子办理完生育服务证的朱浩杰竖起大拇指说:“现在到计生办办事真是太方便了!”

服务围着窗口转,打造窗口机关。该乡计生办将涉及广大育龄群众切身利益的服务项目集中起来,统一到乡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大厅办理,育龄群众只进“一个门”就基本上可以把有关计划生育的手续办好。

窗口围着育龄群众转,打造便民机关。该乡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大厅通过首问责任制和考核、评比等制度,接受育龄群众监督,实行阳光操作,减少办事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广大育龄群众。 (王敏)

农业工程就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双重负效应

中图分类号:F2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4)06-0069-10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4.06.007

The Employment Stability Differentials between Migrant Workers and Urban Workers:

The Doublenegative Effect for Female Migrant Workers

ZHOU Chuang

(Center for Econometric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China)

Abstract:We distinguish the stable employment as signing over one year contract with employers and investigate the employment stability difference between migrant workers and urban workers applying the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to binary outcom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e ratio of stable employment in migrant worker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urban workers and the difference in education and in experience contributed to the ratio gap most; the ratio gap explained by discrimination is lower than that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difference in human capital; the multiple levels of discrimination due to being a woman and a migrant at the same time intersect for female migrant workers, but the doublenegative effect is also smaller than the effect explained by the difference in human capital. In addition, the lower coverage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in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employment industry can also explain the ratio gap modestly.

Keywords:migrant workers; employment stability; the doublenegative effect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逐步显现。在人口红利得以最大程度发挥的过程中,向城镇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频繁出现的“用工荒”现象则清晰地预示着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减弱。在人口红利减弱的背景下,城镇劳动力市场却仍然存在着对农民工的歧视现象,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与城镇职工相比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除收入之外,农民工在就业机会、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一直无法享受与城镇职工相同的待遇。户籍歧视的存在制约了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已有的关于户籍歧视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农民工在工资收入上所受到的歧视,使用微观调查数据,通过量化分析方法刻画农民工受到的歧视程度[1~5],而对于农民工在就业稳定性、就业后福利等方面所受歧视的量化研究则较为鲜见,这使我们无法系统地理解户籍歧视的全貌。

户籍歧视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工资收入方面,其原因在于以瓦哈卡-布林德(OaxacaBlinder)方法为代表的对连续因变量差异进行分解的方法为工资收入的户籍差异分析提供了基础[6~7]。当因变量为定性选择变量时,需要将分解方法向非线性领域拓展,由于非线性模型本身的特征,这一领域的进展较为缓慢,但是这类分解方法却是分析诸如就业比例差异、就业类型差异等问题的基础。较早在这领域进行尝试的是哥穆尔卡(Gomulka)和斯特恩(Stern),他们将OaxacaBlinder方法拓展到了受限因变量模型中的Probit模型[8]。随后,尼尔森(Nielsen)则将OaxacaBlinder方法拓展到了Logit模型[9]。费尔利(Fairlie)对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分解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将二元离散变量的组间差异进一步分解为解释变量组间差异的贡献和不可解释部分[10]。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分解方法拓展了歧视研究的范围,国外已有学者采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分解方法对就业歧视开展了量化研究,比如莫汉蒂(Mohanty)分析了美国就业的性别歧视[11];阿卡德(Arcand)和比阿特丽斯(Béatrice)研究了巴西劳动力市场中就业的性别歧视[12];利瓦诺斯(Livanos)等对希腊和英国的就业性别歧视进行了对比分析等[13]。

本文将分析的焦点集中于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差异上。稳定的就业能够强化雇主和雇工之间的信任,使雇主有动力对雇工进行职业培训,进而能够提升雇工的人力资本水平,为雇工带来更高的收入。此外,稳定的就业能够稳定雇工未来的收入预期,促进消费水平的提升。当前,关于就业稳定性的研究并不多见,有代表性的研究是罗楚亮和黄乾的工作,前者得到了城镇住户稳定性就业和非稳定性就业间工资差距扩大,并且歧视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的结论,后者则分析了农民工内部稳定性就业和非稳定性就业间的工资差异,得到的结论是约40%的工资差异是由个人禀赋差异引起的,而剩余的60%要归因于就业差异[14~15]。影响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因素与影响城镇职工就业稳定性的因素存在怎样的差异,农民工在获得稳定就业机会上与城镇职工是否相同,人力资本因素和歧视因素能够对就业稳定性的户籍差异给出多大的解释?现有的研究并没有对这些问题给出清晰的答案。明确这些问题不仅能够丰富我们对歧视的认识,而且能够为制定增强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促进其城镇融合的公共政策提供启示。

二、分析框架

为分析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就业稳定性差异,首先应构建农民工和城镇职工是否稳定就业的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假定决定农民工和城镇职工是否稳定就业的潜在因素pjki线性可加地取决于可观测因素xjki和不可观测因素εjki。其中,j和k用来标识个体i的身份:当个体i为城镇职工时,j=u;为农民工时,j=r;当个体i为男性时,k=m;为女性时,k=f。在这种情况下,个体i是否稳定就业的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可以表示为:

pjki=xjkiβjk+εjki

yjki=1pjki>0

0pjki≤0

Pr(yjki=1)=Pr(xjkiβjk+εjki>0)=F(xjkiβjk)(1)

其中,βjk表示可观测因素的系数向量,yjki为标识个体i是否稳定就业的二元变量,当个体i稳定就业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Pr(・)表示个体i稳定就业的概率,F(・)表示-εjki的累积分布函数,如果εjki服从Logistic分布,(1)式为Logit模型,如果εjki服从标准正态分布,(1)式为Probit模型。

进一步,男性城镇职工和农民工稳定就业比的差异可以分解成由可观测因素差异所能解释的部分E^和不可解释的歧视部分D^:y―um-y―rm=[F―(Xumiβ^um)-F―(Xrmiβ^um)]E^+[F―(Xrmiβ^um)-F―(Xrmiβ^rm)]D^(2)

其中,F―(Xumiβ^um)=[∑Numi=1F(Xumiβ^um)]/Num,F―(Xrmiβ^um)=[∑Nrmi=1F(Xrmiβ^um)]/Nrm,F―(Xrmiβ^rm)=[∑Nrmi=1F(Xrmiβ^rm)]/Nrm,β^um和β^rm分别表示男性城镇职工和男性农民工稳定就业方程的回归系数,Num和Nrm分别表示男性城镇职工和男性农民工的样本数量

女性城镇职工与女性农民工稳定就业比差异y―uf-y―rf、男性城镇职工和女性城镇职工稳定就业比差异y―um-y―uf以及男性农民工和女性农民工稳定就业比差异y―rm-y―rf的分解方法与此类似。。对于Logit模型,(2)式严格相等;对于Probit模型,(2)式并不严格相等,但非常接近

本文认为在没有户籍歧视的情况下,农民工可以获得与城镇职工相等的稳定就业机会,而在没有性别歧视的情况下,女性可以获得与男性相等的稳定就业机会,因此,在对城镇职工与农民工稳定就业比差异进行分解时,可解释部分的权重采用城镇职工稳定就业方程的系数,在对男性和女性稳定就业比差异进行分解时,可解释部分的权重采用男性稳定就业方程的系数。。

在将城镇职工和农民工稳定就业比的差异分解成可解释部分和不可解释部分后,根据费尔利的方法[16]可以进一步对可解释部分加以分解,最终确定每个可观测因素的差异对就业比差异的贡献。为阐述方便,假定男性城镇职工和农民工的样本数量相同,即Num=Nrm,并且方程中只有两个可观测因素,即Xi=(1x1ix2i),依据β^um对男性城镇职工和农民工中每个个体稳定就业的概率进行预测,并分别对两个群体中的个体按照预测的稳定就业概率进行排序,再将两个群体中处于相同排序位置上的个体进行一对一的匹配,对预测的稳定就业概率求差后,再对所有个体求和,可以得到由可观测因素x1的组间差异所引起的稳定就业比的组间差异,具体为:

E1=1Num∑Numi=1[F(β^0um+xum1iβ^um1+xum2iβ^um2)-F(β^0um+xrm1iβ^um1+xum2iβ^um2)] (3)

由可观测因素x2的组间差异所引起的稳定就业比的组间差异为:

E2=1Num∑Numi=1[F(β^0um+xrm1iβ^um1+xum2iβ^um2)-F(β^0um+xrm1iβ^um1+xrm2iβ^um2)] (4)

现实中,Num和Nrm并不相等,如果Num>Nrm,可从Num中随机抽取Nrm个样本,依据上面的方法得到一次分解结果,将这一过程反复进行多次,并将多次得到的分解结果进行平均。此外,为解决路径依赖问题,在每一次抽取样本进行分解的过程中,随机化可观测因素的排序,再将多次的分解结果平均,最终得到稳定就业比差异中每个可观测因素差异的贡献。

借鉴萨莫苏丁(Shamsuddin)在工资分析中的双重负效应分析思想[17],本文将费尔利方法[18]加以拓展,分析女性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双重负效应。男性城镇职工与女性农民工稳定就业比的差异可以分解为户籍差异(男性城镇职工和男性农民工)和性别差异(男性农民工与女性农民工)两部分:

y―um-y―rf=y―um-y―rm+y―rm-y―rf=F―(Xumiβ^um)-F―(Xrmiβ^um)E2+F―(Xrmiβ^um)-F―(Xrmiβ^rm)D2+

F―(Xrmiβ^rm)-F―(Xrfiβ^rm)E1+F―(Xrfiβ^rm)-F―(Xrfiβ^rf)D1(5)

双重负效应由户籍歧视成分D1和性别歧视D2两部分构成。作为另一种可选择的分解方法,男性城镇职工与女性农民工稳定就业比的差异可以分解为性别差异(男性城镇职工与女性城镇职工)和户籍差异(女性城镇职工与女性农民工)两部分:

y―um-y―rf=y―um-y―uf+y―uf-y―rf=F―(Xumiβ^um)-F(Xufiβ^um)+E2F―(Xufiβ^um)-F(Xufiβ^uf)D2+

F―(Xufiβ^uf)-F(Xrfiβ^uf)E1+F―(Xrfiβ^uf)-F(Xrfiβ^rf)D1(6)

同样,双重负效应由户籍歧视成分D1和性别歧视D2两部分构成。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的选取

1.数据来源

本文分析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家庭收入项目2007年的调查数据,该项目对城镇住户、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住户分别进行了调查。数据包括了家庭成员的基本特征、身体健康情况、教育和培训经历、就业状况、孩子的教育情况、社会关系等信息,为就业和工资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数据。本文采用城镇住户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调查数据。城镇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类型包括“固定工”、“长期合同工”、“短期合同工”、“无合同的临时工”、“领工资的家庭帮工”、“自我经营者”、“打零工”和“其他”,从就业稳定性来看,“固定工”和“长期合同工”最为稳定,因此,本文将这两类就业定义为稳定就业,而将其他类型的就业定义为非稳定就业。将样本限制为年龄在16~60岁之间的个体,并剔除未就业和信息缺失的个体,最终得到城镇职工就业样本6912个,其中男性样本3880个,女性样本3032个;农民工就业样本7017个,其中男性样本4112个,女性样本2905个。表1给出了城镇职工和农民工稳定就业和非稳定就业的样本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农民工稳定就业比要明显低于城镇职工,男性农民工稳定就业比低于男性城镇职工36.46个百分点,而女性农民工稳定就业比低于女性城镇职工38.54个百分点。此外,男性稳定就业比要高于女性,男性城镇职工稳定就业比高于女性城镇职工4.72个百分点,男性农民工稳定就业比高于女性农民工6.80个百分点。稳定就业比无论是在户籍间还是在性别间都存在差异,然而这种差异是由禀赋差异引起的,还是由歧视因素产生的,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2. 变量的选取

个体能否稳定就业是市场需求和供给意愿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市场需求角度看,企业是否提供长期合约,主要取决于个体的人力资本水平。从供给意愿来看,除人力资本因素外,个体的家庭因素也会影响其寻找稳定工作的意愿。此外,个体寻找工作的途径、所处的行业以及区域经济环境也会对个体获得稳定工作的概率产生影响。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首先在稳定就业方程中包含了年龄、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和健康四个变量。同时为检验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是否存在二次效应,在回归方程中引入了年龄的平方项[19]。经典的明瑟方程认为工作经验对个体工资水平的影响具有二次效应,多数经验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理论,但工作经验对个体获得稳定工作的概率是否同样具有二次效应则尚待检验,为此本文在就业方程中引入经验的平方项。其次,考虑家庭因素对稳定就业概率的影响,本文在就业方程中包含了婚姻状况、学龄前孩子和家庭其他人收入三个变量。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经验研究都强调家庭因素对个体的就业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家庭因素对个体获得稳定工作的概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分析。最后,本文在稳定就业方程中包含了就业途径、行业和区域变量。在就业途径的分类上,本文将通过政府、社区和商业职业介绍中介机构获得工作的方式统一归为“社会中介”,将通过招聘广告和直接申请获得工作的方式归为“自己寻找”,而将通过家人、亲戚、朋友、熟人介绍及其他途径获得工作的方式归为“关系网络及其他”。在行业的划分上,本文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归为行业1,将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服务业三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归为行业2,将第三产业中的其他行业归为行业3。在区域的划分上,按照调查样本所在的省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

表2给出了变量的统计描述。可以发现,城镇职工的平均年龄要明显大于农民工,男性城镇职工的平均年龄比男性农民工高9.2岁,女性城镇职工的平均年龄比女性农民工高7.2岁。从教育水平来看,城镇职工的教育水平要高于农民工,男性和女性城镇职工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教育水平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1.7%和41.2%,而男性和女性农民工中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5.4%和54.9%。从自评健康状况来看,农民工较低的平均年龄使其健康状况要好于城镇职工,男性农民工和女性农民工自评身体状况为“好”或“非常好”的比例分别为88.3%和82.2%,而男性城镇职工和女性城镇职工则分别为75.6%和74.3%。从工作经验来看,城镇职工从事当前职业的年限显著高于农民工,男性城镇职工和女性城镇职工从事当前职业的年限分别为13.8年和10.7年,而男性农民工和女性农民工则分别为5.3年和4.3年。从工作获得途径来看,男性城镇职工通过社会中介获得工作的比例最高,而自己寻找和通过关系网络获得工作的比例要低于通过社会中介获得工作的比例,

女性城镇职工通过三种方式获得工作的比例相当;农民工获得工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关系网络,这一比例接近于60%,通过其他几种方式获得工作的比例较低。家庭因素中,农民工具有学龄前孩子的比例要高于城镇职工,而已婚比例和家庭其他人平均收入要低于城镇职工。在就业的行业分布上,城镇职工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比例最高,在第三产业的劳动密集行业就业的比例次之,而农民工则在第三产业的劳动密集行业就业的比例最高,而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比例次之。从统计结果来看,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在人力资本水平、获得工作的途径、家庭情况以及就业的行业分布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就业稳定性的差异给出解释,还需要通过分解方法来确定。最后,从性别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城镇职工内部还是农民工内部,男性的年龄、自评健康状况和工作经验都要大于女性,而男性的教育水平与女性相当,男性家庭其他人收入低于女性,而婚姻状况和学龄前孩子比例与女性相当,男性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比例要高于女性,而女性更多地在第三产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同样,各变量差异对稳定就业比性别差异的解释程度需要进一步通过分解方法来确定。

四、结果分析

表3给出了男性城镇职工、女性城镇职工、男性农民工和女性农民工四个群体稳定就业方程的Logit回归结果。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城镇职工稳定就业的概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正U型趋势,拐点大约出现在45岁左右,而女性城镇职工以及男性和女性农民工稳定就业的概率则随着年龄的上升呈现下降趋势,并没有体现出二次效应。教育水平对于四个群体稳定就业的概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从边际效应来看,男性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教育回报要高于城镇职工,女性城镇职工就业稳定性的教育回报略高于农民工;无论是城镇职工还是农民工,具有相同教育水平的女性获得稳定就业的概率都要大于男性,说明教育在女性获得稳定就业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健康对四个群体获得稳定就业的概率均具有正向作用,对男性农民工获得稳定就业概率的正向作用要大于男性城镇职工,对女性农民工获得稳定就业概率的正向作用则小于女性城镇职工,对女性城镇职工获得稳定就业概率的影响要大于男性城镇职工,但对于女性农民工获得稳定就业概率的影响要小于男性农民工。工作经验对于男性城镇职工和女性城镇职工获得稳定就业的概率具有正向作用,但由于二次项的系数为负值,说明这种正向促进作用呈递减趋势。并且从系数估计值的大小来看,工作经验对女性城镇职工获得稳定就业概率的正向作用要大于对男性城镇职工的作用,然而工作经验对男性农民工和女性农民工获得稳定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表2的统计结果表明农民工从事当前职业的年限较短,这种较短的工作年限并没有体现出其促进就业稳定性的作用。

从工作获得的途径来看,男性城镇职工通过社会中介获得的工作最为稳定,自己寻找获得工作的稳定性次之,而通过关系网络获得的工作最不稳定,女性城镇职工通过社会中介和自已寻找获得工作的稳定性差别并不明显,同样通过关系网络获得的工作也是最不稳定的;对于农民工来说,通过社会中介以及熟人介绍获得的工作要比自己寻找获得的工作更为稳定些,然而,表2的统计结果表明农民工通过社会中介获得工作的比例是较低的,说明政府应该有意识地将就业公共服务向农民工倾斜,帮助农民工获得更为稳定的工作。表示家庭因素的四个变量中,婚姻状况和学龄前孩子对城镇职工和农民工获得稳定就业的影响并不明显,家庭其他人收入对城镇职工获得稳定就业没有影响,而对农民工获得稳定就业具有负向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农民工中从事非稳定自主经营就业的比例较高,这种自主经营就业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并且能够获得比稳定就业更高的收入,因此,回归分析中显现出了家庭其他人较高的收入降低了就业稳定性的作用。从行业变量的显著性来看,无论是城镇职工还是农民工,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在第三产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的稳定性是最低的。最后,区域变量对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体现出了不同的作用。

在对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之后,我们采用费尔利的方法对城镇职工和农民工稳定就业比的差异进行分解。表3的估计结果表明,年龄的平方项仅对男性城镇职工就业稳定性具有二次效应,并且表示家庭因素的三个变量对城镇职工获得稳定就业概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在分解的过程中去掉了年龄的平方项和表示家庭因素的变量,表4给出了分解结果。男性城镇职工和农民工稳定就业比的差异为0.3646,可观测因素差异解释的稳定就业比差异为0.2429,不可解释的差异为0.1217,不可解释部分占比为33.38%。在可解释部分中,尽管年龄和健康对稳定就业比差异的解释能力较低,但却对其给出了负向解释,说明男性农民工的年龄优势和较好的身体条件缩小了其与男性城镇职工稳定就业比的差异。其他可观测因素差异对稳定就业比的差异都给出了正向解释,其中教育和经验这两个人力资本变量合计解释了0.1606的稳定就业比差异,占总差异的44.05%,就业途径和就业行业的差异合计解释了0.1031的稳定就业比差异,区域差异对稳定就业比差异的解释能力较弱。女性城镇职工和农民工稳定就业比的差异为0.3854,略大于男性城镇职工和农民工稳定就业比的差异,但稳定就业比差异的不可解释部分占比为19.20%,小于男性城镇职工和农民工稳定就业比差异中不可解释部分的占比。如果将不可解释部分全部归为歧视,则女性农民工在就业稳定性上受到的歧视要小于男性农民工。与男性农民工类似,女性农民工较低的年龄和较好的身体条件成为其获得稳定就业的优势,但其与女性城镇职工在教育和工作经验上的差异却对稳定就业比差异给出了更高的解释,教育和经验合计解释了0.2030的稳定就业比差异,占总差异的52.67%,而就业途径和行业合计解释了0.1369的稳定就业比差异。从分解结果来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不可解释部分对城镇职工和农民工稳定就业比差异的贡献都要小于人力资本差异对稳定就业比差异的贡献,这说明与户籍歧视相比,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人力资本差异更应该受到重视。

为度量女性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是否受到户籍与性别的双重歧视,本文对城镇职工稳定就业比的性别差异和农民工稳定就业比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解。男性城镇职工和女性城镇职工稳定就业比的差异为0.0472,其中可解释部分为0.0295,不可解释部分为0.0177,不可解释部分占比为37.50%。在可解释部分中,年龄差异对稳定就业比差异的解释为负向的,而其他因素对稳定就业比差异的解释都是正向的,工作经验的性别差异对稳定就业比的差异给出了最大的解释。男性农民工和女性农民工稳定就业比的差异为0.0680,大于城镇职工稳定就业比的性别差异,其中可解释部分为0.0353,不可解释部分为0.0327,不可解释部分占比为48.09%,在所有可观测因素中,行业差异对稳定就业比差异给出了最大的解释。将城镇职工和农民工进行对比来看,农民工内部就业稳定性的性别歧视程度要大于城镇职工内部就业稳定性的性别歧视程度,而将性别歧视与户籍歧视对比来看,就业稳定性的性别歧视程度则要大于户籍歧视程度。

从表4给出的分解结果可以发现,女性农民工在就业稳定性上不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户籍歧视,而且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即女性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存在着双重负效应。根据(5)式和(6)式对男性城镇职工和女性农民工稳定就业比的差异进行分解,可以度量女性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双重负效应。表5给出了分解结果,其中左侧是根据(5)式得到的分解结果,而右侧是根据(6)式得到的分解结果。可以发现,双重负效应解释了男性城镇职工和女性农民工稳定就业比差异的20.20%~35.69%,并且由于稳定就业比的户籍差异要远大于性别差异,导致户籍因素产生的负效应要大于性别因素产生的负效应,前者约为后者的4倍。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采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分解方法对城镇职工和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差异进行了分解。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男性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教育回报要高于城镇职工,女性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教育回报略低于城镇职工,然而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在教育水平上的显著差异,使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显著低于城镇职工;农民工较差的工作稳定性导致其从事当前职业的时间较短,这种较短的工作经验不仅使增加就业稳定性的效应没有得以显现,而且加大了其与城镇职工就业稳定性的差距;户籍歧视导致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就业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男性就业稳定性的户籍歧视程度要高于女性,但歧视对就业稳定性差异的影响已小于人力资本差距的影响;女性农民工是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就业的弱势群体,其就业稳定性受到户籍与性别的双重歧视,但这种双重负效应对就业稳定性的影响仍然低于人力资本差距的影响;政府或职业介绍机构等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的帮助能够显著增加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就业稳定性,但农民工通过公共服务部门获得工作的比例较低,这种获得就业服务上的差距对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就业稳定性差异给出了一定的解释;农民工更多地就业于第三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城镇职工更多地就业于第一和第二产业,这种就业行业差异所产生的行业隔离对就业稳定性的差异也给出了一定的解释。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稳定性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人力资本的差异上,户籍歧视因素对就业稳定性差异的贡献相对较小,说明尽管城镇劳动力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由于制度因素所导致的效率损失,但这种损失已经小于人力资本差异所产生的竞争效率。稳定的就业能够使农民工的人力资本通过“干中学”不断得到提升,并且能够使农民工对未来的收入形成稳定的预期,由此避免频繁的变换工作而收入却无法增加的低收入陷阱。当前,除了要着力破除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制度障碍外,更应将关注的焦点转向农民工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上,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缩小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人力资本差距,增强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的积累包含两个方面:迁移前在农村接受教育形成的积累和迁移后在城镇工作形成的二次积累。基于此,一方面应加大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投入,使农民工在迁移前能够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为其在迁移后城镇就业的议价能力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应为农民工在城镇进行人力资本的再次积累提供条件,比如可以采用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教育培训机构有意识地向农民工倾斜,降低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成本。此外,应扩大城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农民工的覆盖范围,这不仅能增强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而且能够降低用工企业和农民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增强用工企业和农民工间的信任,促使用工企业对农民工进行在职培训,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

参考文献:

[1] Meng, X. and Zhang, J. The Twotier Labor Market in Urban China: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and Wage Differentials between Urban Residents and Rural Migrants in Shanghai[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1,29(3).

[2] 邓曲恒. 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基于OaxacaBlinder和Quantile方法的分解[J].中国人口科学,2007,(2).

[3] 郭凤鸣,张世伟. 教育和户籍歧视对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工资差异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11,(6).

[4] 王美艳. 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外来劳动力就业与报酬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5).

[5] 章元,高汉. 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户籍与地域歧视――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11,(5).

[6] Oaxaca, R. MaleFemale Wage Differentials in Urban Labor Markets[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973,14(3).

[7] Blinder, A. Wage Discrimination: Reduced Form and Structural Estimates[J].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973,8(4).

[8] Gomulka, J., N.Stern. The Employment of Married Women in the United Kingdom 1970-83[J]. Economica,1990, 57(226).

[9] Nielsen, H. Discrimination and Detailed Decomposition in a Logit Model[J]. Economics Letters,1998, 61(1).

[10] Fairlie, R. An Extension of the BlinderOaxaca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to Logit and Probit Models[J].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Measurement,2005, 30(4).

[11] Mohanty, S. Do US Employers Discriminate against Females When Hiring Their Employees?[J]. Applied Economics,1998, 30(1).

[12] Arcand, J., H.Béatrice.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the Brazilian Labour Market: Wage, Employment and Segregation Effect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4,16(8).

[13] Livanos, I.,C. Yalkin, and I.Nunez. Gender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Greece and the United Kingdo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09, 30(8).

[14] 黄乾. 城市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及其工资效应[J].人口研究,2009,(3).

[15] 罗楚亮. 就业稳定性与工资收入差距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2008,(4).

[16] 同[10].

农业工程就业范文第4篇

1.1地膜覆盖技术的基本概念

地膜覆盖技术是目前面向旱区农作物节水工程作业的针对性技术,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有效减少土壤内部水分蒸发与无度流失,最大程度实现农田保墒。其具体做法就是在地表覆盖塑料薄膜,保证土壤中水分不会轻易被蒸发到空气当中,切实确保塑料薄膜内湿度,进而实现对土壤耕作层中温度、湿度、水分、肥料等外在条件的有效保护,同时也能做到对土壤内部物理环境的良性改善,在这种综合保护环境下,农作物就能实现正常生长,达到增产增收的农业发展目的。相比于农业机械旱作节水技术操作方式,地膜覆盖技术不但是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的一种全面革新,也是对技术操作简易性、高效性的有效改善。它能够适用于多种旱区农耕技术,以确保地方达到农作物增产增收的目的。当然,该技术方法也存在一定缺点,比如它由于长期覆盖薄膜就导致了农田无法实施大面积灌溉,可能影响到农作物的后期种植处理工作。为此,许多地区也将农业机械工程技术与地膜覆盖技术有机融为一体,希望达到再一步的技术革新,确保新技术对旱区农业节水作业的进一步改善[1]。

1.2某地区的玉米地膜覆盖农业机械工程技术应用

以某地区的玉米耕作为例,该地区整体上光温资源相当丰富,但年均降水量仅有317.9mm,蒸发量却达到2500mm,为年降水量的8倍左右,属于典型的半干旱地区。该地区由于受到春季干旱及早霜影响,所以在露地条件下玉米种植存在一定阻碍,难以成熟,在特别严重干旱年份还容易遭受大量的玉米减产甚至绝收问题。自2015年开始,该地区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综合技术,希望达到玉米旱作综合节水目标,到目前为止,该地区已经通过该技术覆盖了全地区32万亩的玉米耕种面积,并取得了良好农业成效。下文将主要介绍该地区利用地膜覆盖综合节水技术配合农业机械工程技术所实现的玉米良性种植过程。1.2.1精细整地技术玉米种植前的精细整地技术主要在春季进行,考虑到春季昼消夜冻问题,所以选择坡度为15℃~20℃左右的地块来进行扦插作物残留根及秸秆的情理工作,同时也要做到有效清理残留地膜和破碎田间土块,做到田间表面平整。1.2.2耕地覆膜技术利用大型耕地机械在春季昼消夜冻时期进行玉米农田的全面起垄覆膜,同时实施机械化复式作业,达到最大限度保墒目标。在机械设备操作过程中,要保证起垄覆膜中小垄的两面沟距离在40~50cm左右,而大垄两边沟则要保持间距在80cm以上,可以考虑在垄后两角位置各加入一个浮土器,进而提高覆膜技术效果及作业效率。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地膜的宽度在1.2~1.5m左右,而厚度保证在0.01m左右。如此操作可以保证膜厚度保墒提温效果良好,且更利于残膜处理。一般来说,耕地覆膜技术要在春季4月中旬到下旬前完成,在覆膜之后利用打孔机配合细铁丝头为垄沟做成集雨渗水孔,确保播种过程中将无效降雨转化为有效降雨。再者,可以考虑利用改制后的铺膜机对玉米耕地进行W型沟垄雨铺膜,并同时在此基础之上来辅以高效立体化玉米作物种植模式,也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工程的节水效应,大幅度提升耕地覆膜技术效率和旱地玉米种植效益。2016年,该地区全年采用了“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其玉米亩产普遍达到900kg以上,其中核心攻关技术田亩产量更超过1200kg,实现了地方旱作玉米地膜覆盖综合节水与全程机械化、标准化高效生产双目标[2]。

2机械化深松技术应用分析

机械化深松技术目前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种的关键内容,它也是目前我国农业部与地方各省所重点推广的农业机械化技术。

2.1机械化深松技术的基本作用

机械深松主要利用不同动力机械配套设备来完成农田整地工作,做到土壤疏松、犁底层打破,实现对雨水入渗速度与数量的有效增加,同时做到径流及水分蒸发损失有效减少。考虑到机械深松只是松土而不是翻土工作,所以作业后也能确保耕层土壤不乱,拥有着相当小的动土量,非常适合于那些浅层土及不宜耕翻作业土壤的有效深松。在旱区耕作作业中,机械化深松的蓄水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它能够做到有效改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并大量接纳天然降水,甚至可以建立土壤水库,解决旱区农业生产中各种问题,以下具体阐述以下机械化深松在旱作节水耕作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点。

2.2机械化深松作业的技术要点

2.2.1作业标准阐述

一般来说,机械化深松作业的作业方式主要利用大型机械配合复式整地机组带深松铲来实现对土壤的深松与深翻作业。而在作业质量标准方面,则要求深松达到深、细、平、实4大效果。通常深松整地的实际深度都要达到30~40cm左右范围,且深松整地一定要做到土壤细碎和田面平整,确保没有漏耕、耕地深浅不一致(上实下虚)等问题的出现,要确保播种状态始终保持良好,以切实达到旱作保水保墒目标。

2.2.2作业技术要点分析

首先,机械深松作业一定要根据实际的土壤墒情、耕层质地来进行针对性调整,基本要确保耕层下无石头、树根等硬物,如果耕层质地条件合适,可考虑适当的深层深松,反之则要进行浅度深松。其次,要根据旱作节水作业季节来分析土壤含水量程度,如果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且土壤相对较为粘重,如此地块是不适合深松的,更不能采取全方位深松作业,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第二年耕作出现耕地坚硬板结垄条结构。深松深度要依据不同的耕作、节水目的和不同的土壤来展开并确定。比如说在渍涝地排水、盐碱地排盐洗碱方面,其机械化深松松土深度就应该保证在40~60cm左右为最佳。一般土壤耕层可以选择30~40cm的松土深度,且这一标准不能小于25cm,这样也有利于土壤水库的形成。最后,机械化深松作业主要提倡在秋季全方位展开,确保耕层深松具有一定深度,而夏季则主要以局部深松为主,不宜对大面积耕层进行整地深松[3]。

在旱作节水农业作业实施过程中,传统技术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因此地方农业一定要做到敢于突破创新技术,基于传统技术基础上结合新技术,并配合农业机械设备来促进旱作节水作业的合理化,以达到最终的农业旱作的经济高产化成果。

作者:高云峰 单位:莱阳市河洛镇农机站

参考文献

[1]高继平.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工程技术创新[J].北京农业,2014(33):228-228.

农业工程就业范文第5篇

1水利工程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水利工程建设,健全的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有利于更好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各种各样的粮食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中有足够的水资源进行灌溉,国家统一修建水利工程,有利于降低广大农民群众农业生产的成本,防止农民在开渠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帮助他们避免了自己开渠灌溉的麻烦,降低他们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成本;保证农业生态环境中生物的多样,而且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国家中的水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中的河势,改变农业灌溉的水质和水温,使其变得更加有利于自然灌溉。健全的水利工程更有利于为各种鸟类和水禽类提供更好的栖息地,提供更好的避难所,而各种鸟类又是许许多多农业害虫的天敌,进而更好地保证农业生物链的正常运行,而这则有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进而实现农业的绿色生产,更有利于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于此同时水利工程的部分环保技术措施有利于各种动物的快速成长,有利于各种植物的快速生长,从而有利于维持农业生态平衡,大大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2防止农业生产遭受洪涝灾害

作为产生农业生产研究人士或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我们都知道农业生产最怕各种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力巨大,而国家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水利工程措施,不断建立比较完善的防洪体系,而与水利工程有关的各种措施都这些有利于防止农业生产遭受大型的洪涝灾害,在枯水期或干旱季节的时候,水库可以放水为农业提供充足的灌溉水,防止大片农作物枯死;而在洪水期或将于充沛的季节,水库可以贮蓄多余的雨水并对洪水进行拦截,以更好地防止降水过多或洪水泛滥而淹没大片田地,造成农业破坏,同时贮蓄在水库的水更有利于在旱季的时候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更有利于保证广大农村地区的安全。

3有利于提高粮食的产量,实现粮食生产的多样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从而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要求更高,在粮食方面也要求五谷杂粮都要吃,在蔬菜方面也要求进行绿色生产和多样化生产,以保证身体的健康,而这无形中要求农业生产的多样化,要求农业生产的高产量,而作为促进农业生产高产量的重要因素—水利建设便显得更为重要,不断加强水利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防止和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产生的破坏,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害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水利基础的保障,为各种粮食生产和蔬菜生产提供安全保障,改变广大农民群众靠天吃饭的消极现象,提高他们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粮食的产量,实现我国粮食生产的多样化。

4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经济来源

我们都知道一个行业的发展会带动许多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水利工程的发展当然也不例外,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短暂的时间性的就业,增加他们的额外经济来源,而这不仅有利于自己他们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更有利于使他们有更多的资金来投资于自己的农村生产中,为农业生产提供所需要的种子,化肥,农药以及各种农业生产工具,而这些都有利于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而粮食产量的提高又再一次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经济来源,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其余的则用于农业生产,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以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