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建筑的认识

绿色建筑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建筑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建筑的认识

绿色建筑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节能;形势;任务

前言

建筑是人们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即为大量的建筑群,但建筑更重要的作用是创造城市空间与组成环境,因此,建筑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建筑形态的发展密切联系着社会生活形态的发展,势必会随着社会生活形态的变化而变化。而目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现实情况随着工业、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而日益严峻,因此,绿色建筑成为了世界建筑业的自然发展趋势。绿色建筑不仅能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内部生活环境,还能为人们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外部环境,具有可持续性,以实现人、建筑、自然环境这三者的和谐统一[1]。而就目前的国情来看,绿色建筑业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文章则主要阐述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下,绿色建筑业应该采取怎样的活动才能有效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1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社会上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绿色建筑就是高科技、高成本建筑,因此限制了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普及。很多建筑商甚至以“低碳”“绿色”等作为炒作热点,实际建筑却完全不能算得上是绿色建筑,另外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将推广绿色建筑工作放到改变现代建设模式,改善民生经济的战略性高度来认识,因此缺乏主动性。还有一些建筑师、设计师对绿色建筑的内涵不够熟悉,设计出的建筑严格上来说并不能算是绿色建筑。此外,建筑开发商也不清楚投资绿色建筑的市场回报预期,影响到建筑项目的决策,而消费者则对绿色建筑的效果体会不深刻,影响市场需求[2]。这些都是影响我国绿色建筑业发展的因素。

1.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完善

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并不完善,不但覆盖面不足,而且评价体系中部分指标的设置不够合理。首先,绿色建筑中涉及的环节和学科非常多,各专业学科都有各自的评价标准体系,相互之间难以有机协同;其次,我国绿色建筑的工程建设标准大多为效果评价标准,而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评价标准与其技术标准并不完全相符;最后,相关工程标准中缺乏绿色建筑相关的工程标准,因此难以有效引导和约束绿色建筑的建筑工作。

1.3 绿色建筑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系统性不足,尤其在建筑法、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等法规中没有设置明确的绿色建筑定位。且绿色建筑的寿命周期建设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政府对绿色建筑的监管力度仍不够,尤其是绿色建筑质量监管问题尚未解决。同时缺乏一些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激励政策,现行的与建筑节能节水、环保等相关的财税激励政策,并没有针对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标准进行定义,缺少绿色建筑的相关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给予房产开发商相应的开发绿色建筑在土地、审批、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的相关优惠政策,以拉动市场需求力[3]。此外,现有的绿色建筑设计收费标准普遍偏低,难以激发建筑设计者的积极性。

1.4 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市场支撑力度不够

现在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基础的研究仍不够,绿色建筑的重点和难点技术尚未突破,也没有形成符合地理特色,以及相关建筑功能的技术体系。而且缺少绿色建筑的咨询、规划、设计、评估等相关人才和机构。此外,绿色建筑材料市场发展缓慢,难以跟上建筑业的发展速度,材料市场中各类建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到绿色建筑业的发展。

2 加快绿色建筑发展与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

2.1 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的管理力度,提高城市新区建设以及旧区更新中绿色建筑的比例,将生态环保、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等内容融入相关的城市总规划中,并制定相关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修建性详细规划,还可以将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作为土地使用权竞拍的前提条件。另外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比如:对不同星级的绿色建筑给予相应的不同奖励;要求各大城市的新建保障房能够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以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2.2 加强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

随着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比例的加大,建筑能耗所占社会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也再持续增加,因此应该在各城镇中加强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改变目前公共建筑能耗大的现状。采取有效的节能改造措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充分考虑低成本以及居民适用性,并借鉴和总结国内外节能改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采暖通风、供配电、节能照明以及监控系统等节能改造,一方面推广人们对绿色节能建筑优势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降低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的能耗,而改造费用完全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节能成本而完全回收,可见节能改造的前景广阔[5]。只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取得成效,全国建筑能耗才能大幅度降下来,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3 加快改造供暖计量的速度

在我国,民生方面是用能大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建筑的能耗增长远远高于生产能耗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北方供暖系统,每年消耗的能源成本非常高昂,若不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势必会限制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该推行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的改造工作,在保证室内散热器整体数量和室温质量的前提下,改造民生建筑中的采暖形式,以有效降低城市总耗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并在供热计量节能改造中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绿色节能技术、材料、产品,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4 开展绿色建筑实验点

开展绿色建筑重点实验点要注意:第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总规划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以管理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体系;第二,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污水废品处理系统,以确保供给水系统、道路系统、绿化设施等都能实现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第三,建立先进的三网合一通讯网络,这在大城市较难以实现,但在人口较少的乡村城镇却可以尝试开展试点;第四,在试点内建立起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的供应系统,将能源体系向清洁环保的方向进行改造;第五,在试验点内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内需,比如建设连锁超市等;第六,根据实验点的实际风俗习惯等制定出相应的绿色建筑模式,以增强当地公共建筑的居住功能以及服务功能,提高人口的集聚程度,推动经济发展。

2.5 推广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和推行

首先,要成立绿色建筑相关技术发展的研究专项,以支持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的突破;其次,要成立绿色建筑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基金,支持研究发展;再次,中央要从财政、政策等方面支持绿色建筑的示范性建设,增强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最后,要重视高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加快绿色建筑节能、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2.6 绿色建筑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明确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既要树立理想的绿色建筑观念,又要基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建筑特点设立切合实际的分阶段目标,并向理想的绿色建筑方向迈进。其次,完善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和法规制度。加快制订适合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完善绿色住宅、办公楼、商场、宾馆的细化评价标准。并对现有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条款进行补充完善,在我国的建筑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中统筹制定绿色建筑的有关规定。再次,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建立绿色建筑的财政、税收、金融优惠的激励机制,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最后,建设起严格的绿色建筑监管体制。在现有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基础上,逐步建立绿色建筑审查制度,加强各个施工环节的管理。

总之,我国绿色建筑业正面临着一次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克服传统传统工程建筑模式,再辅以有力的激励政策,来创造我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玲,魏向辉,李明.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综合均衡优化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19):185-187.

[2]刘文源.关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4(11):247-249. [3]廖欢.绿色建筑主体博弈、市场约束及治理路径[J].绿色科技,2014(5):328-329.

绿色建筑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问题;解决方案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s strong push, the green building will be entering the scale of development stage. The only fly in the ointment is China's green building developing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o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Problem;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的前期推行,各项相关政策法规在逐步完善,政府推行力度也在逐渐加大,我国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在这之前,需要先对目前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关于绿色建筑的认识,目前人们在认识上存在三大误区:

1.绿色建筑等于高房价和房屋使用高成本,由于地产商的广告和概念炒作,给人们形成一种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的感觉。在中国老百姓收入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对房价和房屋使用成本是相当敏感的,于是对于绿色建筑难免不易接受。

2.绿色建筑仅限于新建筑,人们想像当中,绿色建筑只是采用新材料、新设计、新技术建成的新建筑,而原有建筑不属此列。

3.节能只是政府的问题,虽然人人都懂得节能环保的道理,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

(二)经济效益的问题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经济效益永远是商人的第一驱动力。绿色建筑的建筑成本较普通建筑的建筑成本要高,这一点将会对开发商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失,面对利益受损时开发商可能会做出的反应有两种可能: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绿色建筑采取阴奉阳违的策略,甚至有可能催生新一批的伪绿色建筑;二是将成本转嫁到购房者身上,必将造成房价的再度攀升,届时不仅是对绿色建筑抵触的问题,还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不管是哪种可能都是政府不希望发生的。

(三)制度上的问题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制度还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如果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加以规范引导,在绿色建筑推行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四)绿色建筑标准的问题

当前对于绿色建筑的标准并未统一,执行起来存在许多的漏洞,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不仅民众对绿色建筑无从识别,行政部门也对此难下定论。

(五)环保问题

目前在绿色建筑的推广中,虽然对于环保问题非常重视,但仍没有达到足够的高度,没有将环保问题与绿色建筑切实结合在一起,而仅仅是体现在使用一些新式建筑材料,选择环境比较优美的环境。

(六)具体实施的能力问题

目前我国在绿色建筑实施能力方面还有所不足,难以有效实施绿色建筑的规模化推广,且品质难以保障。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与不足,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扫清绿色建筑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规模化发展才能实现。

三、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于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分别对待,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

(一)对于人们在认识上的误区,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一方面要在行政上采取一定措施,迫使地产商的伪绿色宣传现形,以纠正人们的错误认识,同时对日常生活中的能耗如电、水、暖等加以控制,按照电、水、暖等使用量实行单价递增策略,促使人们提高节能意识,长期下来,人们便会成为节能的切身受益者,对节能的重要性的深刻体会会让人们从内心深处建立起节能意识,从而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二)正视经济效益的问题,建立健全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优惠制度,充分调动市场各方参与积极性。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对绿色建筑各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开发商、消费者、承租者、节能服务公司等服务系统的积极性,形成鼓励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绿色建筑的财税政策体系。从美国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经验来看,具体激励政策主要有税收优惠、奖励、免税、材料折扣、快速审批、特别规划许可等。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鼓励政策,按照绿色建筑的不同等级进行等级制的奖励,以消除绿色建筑高成本的影响,从而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与运用。例如激励高星级的绿色建筑发展。对于二星以上的绿色建筑,由中央政府给予相应补贴,具体标准是,二星级绿色建筑奖励45元/平方米,三星级绿色建筑奖励80元/平方米,以此来弥补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增强建筑业主建设绿色建筑的积极性。除此以外还有节能方面的相关政策,我国已经针对开发商如实施太阳能、地源热泵、外遮阳卷帘等措施中的任一项均可申请节能补贴,上海补贴为80元/平米。

(三)需要对绿色建筑的各个环节进行专业详细地调研,结合具体情况,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规范与引导,以保证绿色建筑健康稳步发展。

(四)关于标准的制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为每个地方的政策、气候和文化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对绿色建筑的解读,最后导致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幅员辽阔,绿色建筑要在不同气候条件的地区均得到发展,必须要有针对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及经济条件的相关标准予以规范和引导。

(五)绿色建筑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全球气候问题。根据各国气候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 年建筑运行碳排放约占总排放的 28%。因此在全球范围发展绿色建筑无疑成为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又必须把环保问题上升到一个绝对的高度。因为我们发展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到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上。

(六)绿色建筑的规模化还需加强绿色建筑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能力、技术整装能力、工程实施能力、运营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我国正处在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推进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另一方面必须克服工业文明的传统模式:即大规模、集中式、单一化和长程循环模式,而应因地制宜、多样化示范,再辅之以有力的激励政策,来创造我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大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赵川.中国绿色建筑必须正视经济效益[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4.

[2]文月.绿色建筑规模化还需制度保驾护航[N].中国建设报,2012,5.

绿色建筑的认识范文第3篇

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不健全

目前,世界各国对绿色建筑的评价和推广普遍很重视,很多国家和相关组织都制定了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比如美国的LEED、由加拿大发起的GBC、我国的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这些标准无疑都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但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缺失。以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例。首先,从内容上看,条款中定性的比较多,而定量的比较少,这样一来,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和随意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估的结果。其次,我国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例如:一线城市的发展明显快于二、三线城市。而现有评价标准并没有考虑到这种的差异。采用统一标准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评价,必然影响最终评估的结果。最为重要的是,传统的绿色建筑评价主要是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对环境的保护,而忽略了建筑的经济性及舒适性的评价。但经济性恰好是房地产开发商和使用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市场最为敏感的问题,这种缺失导致了对绿色建筑经济性认识的误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全面推广。当然,想要进行指标的计算,所需参数都只能从大量实际工程的数据中得到,而现阶段绿色建筑的发展毕竟还比较有限,可供使用的数据并不充足,所以才使得大多数国家的评价体系中都缺少经济性评价。但随着绿色建筑在全球及我国的推广,实际数据资料会逐渐完备,这将给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

2)对绿色建筑经济性的认识存在误区

a.高新科技的误区。以前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只单纯的在建造时使用过多的高科技产品,使得建筑造价非常高,而且能耗量同样也很高,这并不是智能建筑正确的发展道路。而这种现象也导致了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误区。当前的绿色建筑,应尽量使用最简单的方法,尽量减少工程成本和环境代价,营造最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建造过程中,运用一些节能技术,使用一些节能设备、智能系统等,但使用这些技术最终是为了减少能耗和污染。如在南方,安装空调主要是为了能在夏季减少室外的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如果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设备,一旦阳光强烈超过某一温度时,室内的遮阳帘能够自动关闭起来,这样就能减少阳光的进入,从而减少空调能耗,同时增加的成本也比较小。再比如,现在可以通过安装特定软件,实现用手机来控制家中供热的目的。出门以后,可以利用手机关掉家中的供热系统,在回到家之前的半个小时,利用手机开启家中的供热系统,这样回到家时,家里已经很温暖。这种智能系统,节省了家中无人时的供热,能省近1/3的能源。像这些花费不大,却能极大减少能耗的智能系统才是符合绿色建筑长远发展的。所以,只有通过节约成本、减少能耗将绿色建筑的未来定位于大众化的层次上,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而定位在高端化的层次上是无法取得成功的。b.高成本的误区。目前市场对绿色建筑经济性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沾上“绿色”,建筑的造价一定会增加很多。即便是房地产、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员也将绿色建筑的成本估计的过高,有的甚至可能高达300%。这是目前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目前,相比普通建筑,我国“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大约在100元/m2~400元/m2不等,而这部分增量成本只能通过提高住宅的销售价格来抵消,绝大部分由消费者来买单。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来看,第一,绿色建筑的前期投入费用比普通建筑大,成本相对较高;第二,目前我国城市房价逐年上涨,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持续,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所以绝大多数开发商都比较谨慎,不愿意增加建筑的成本;第三,由于提高了成本,建成后的投资回报率有所降低;第四,由于售价提高,产品的市场需求风险会较大。所以,即便是开发商有资金和技术实力,都会考虑有意识地避免建设绿色建筑。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第一,大众目前还比较缺乏主动节能的意识,又没有迫切的需要去购买节能住宅,所以消费缺乏动力;第二,绿色建筑的售价比普通建筑高10%左右,这个因素成为消费者选择绿色建筑的最大阻碍;第三,由于采用新型的技术和设备来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消费者每年需要为物业管理与设备维护支付更多的费用。所以在我国,绿色建筑的意识还只是停留在少数的精英阶层,还没有成为普通消费者的共识。事实上,绿色建筑并不就一定意味着高成本的建筑。比如延安的窑洞冬暖夏凉,只需要适当的做些内部和外部的改造,就可以成为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再比如,新疆当地有一种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秸秆制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具有当地传统特色的屋顶,进行简单改造后就是一种典型的绿色建筑,造价也不高。

2对策

1)正确认识增量成本

对于绿色建筑的成本,人们普遍关注的不是整个建设过程所花费的全部成本,而是相比普通建筑所增加的成本,即增量成本。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就是指绿色建筑与基准建筑两个成本之间的差值。以目前国家或地方节能标准来设计的方案为基准建筑,以当地的材料和设备市场定价的产品为基准建筑的成本,项目实际设计中因为采用了更先进技术、更高效设备而增加的成本就是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其实,虽然绿色建筑的前期投资成本高于普通建筑,但是在全寿命周期的范围内,绿色建筑会带来收益。这种收益除了经济效益,还有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这样一来,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并没有那么高。因为:a.运营期节约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用的经济效益。根据目前国内已有的绿色建筑大致估算,这些绿色建筑在整个寿命期内都能极大的节约能源和费用,能带来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比如,一项建筑对外墙、门、天花板进行改造,对供热、智能化和水循环等系统也进行改造,每户总投资7000元左右。改造后,由于能耗的降低,住户一年就能降低3000元以上的开支;b.绿色建筑对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很好的改善,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带来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c.经过估算,其实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能够负担的,因为大多数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静态回报期都小于10年,而绿色建筑寿命期是远远大于这个期限的。

2)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

所以,建立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不仅要考虑到增量成本,还要考虑到增量效益。增量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首先,对于开发商或消费者而言,最为关注的是经济效益,而对于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因为难以量化,可以暂且忽略。所以,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要从资金成本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来考虑。其次,要在全寿命周期内分析绿色建筑的成本和收益,才能正确反映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全寿命周期是指从建设项目构思开始到建设工程报废的整个全过程。所以,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可以分为决策设计、施工建造、使用维护、回收报废四个阶段。因此,可以分别研究每个阶段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收益,以此建立适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建立健全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一方面引导市场正确而全面的看待绿色建筑。看到前期投资增加的同时,也能看到全寿命周期由于能耗的大量减少所带来的可观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到哪一栋建筑更经济、更划算;可以指导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兼顾经济性,有效控制成本;也可以指导投资者选择最经济的设计方案,做出正确决策。这样可以极大的鼓励房地产企业进行绿色建筑的生产,也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绿色建筑的优势,更好接受这种新型产品,促进绿色建筑在我国快速长远的发展。

3)奖励措施和税收政策

绿色建筑各项技术的开发需要众多参与方的合作,涉及面很广。又因为初始投资较大,经济及社会效益需要长时间才可以看到,所以,对这些技术研发进行投资风险是比较大的,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意向。因此,需要政府的积极配合,运用各种方法,对节能技术的开发提供适当的政策优惠。a.财政补贴。由于生产绿色建筑产品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应该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和消费者进行补贴。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降低开发商成本,鼓励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另一方面,减少绿色建筑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在计算补贴值时可以依照某些指标来进行,比如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绿色建筑一般这两个值相对较高,可以按照这两项指标来计算补贴值。b.税收政策。由于普通建筑相对绿色建筑来说,会消耗较多的能源,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所以对建设普通建筑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征税,促使他们向绿色建筑转化。国家征税的数额应该不小于该企业给环境造成的损失。例如对普通项目可以征收能源税,其数值可以不小于比绿色建筑多消耗的能源费用。又或者,对固定征税的项目,可以对绿色建筑项目少征税费,而对普通建筑项目适当多收取税费,这样进一步降低绿色建筑的运行维护期间的费用,引导市场行为,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c.奖励政策。可以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中评价的星级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直接奖励;也可以对达到一定绿色建筑规模的城市给予直接的资金奖励,这样,可以不同程度的抵消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过程中的大量前期投资,减少风险,极大的鼓励开发商去建设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3结语

绿色建筑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模式

在建筑行业,近几年对于资源的浪费较为严重,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当前建筑行业对于施工管理的要求。绿色施工管理模式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建筑企业中国逐渐受到关注。虽然应用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建筑施工企业越来越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尚不成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正确分析、科学决策,力求实现把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效果真正发挥出来,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现状

绿色施工管理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在改进和继续发展的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对于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仍然有待完善,很多建筑企业对于绿色施工管理模式仅仅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无法将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效果真正落到实处,实现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目标。对建筑企业的绿色施工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绿色施工管理意识不到位

对于绿色施工管理的概念和具体措施,很多企业都不是很明白,对于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大概知道”的层面上,这是绿色施工管理意识不到位的表现,对于绿色施工管理作用的真正发挥是不利的。同时,我国建筑行业对于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宣传严重不足,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样一种管理模式的存在。而且,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多是农民工,文化水平偏低、施工技术有待提升,对于绿色施工理念自然缺乏足够的理解,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能源浪费等行为。绿色施工管理意识不到位,是当前我国建筑企业中的普遍问题,要想让绿色施工管理模式这样一种先进的施工管理模式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开花结果,就必须对绿色施工管理的概念、意义、方式方法等进行大力普及,提升建筑企业人员的绿色施工管理意识,形成共识。

(二)绿色施工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多数建筑企业都一心一意地把重点放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上,所以对于绿色施工管理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应该看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沉淀,只有具有了雄厚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能力的建筑施工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远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对于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经费投入不足,其实是建筑企业对于绿色施工管理模式认识不到位和目光不够长远的表现。建筑施工企业应当认识到,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开展虽然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短期内会给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损失,但是长期来看,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且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给企业在管理方面和竞争力方面带来的提升是实质性的、长远的。绿色施工管理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应该引起相关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视,谁先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关键性,谁就能在企业的发展上占得先机。

(三)绿色施工监管力度不足

绿色施工监管力度不足情况的发生,其实有企业的关系也有国家的关系。现在国家在绿色施工监管方面的法律还有待完善,不能对建筑企业的绿色施工管理工作行程足够的指导和约束。比如,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管更多地放在了定性监管上,监管的内容多是安全施工等,而对于一些废弃物排放的监管则缺乏定额的标准,监管力度不足。另外,建筑企业对于绿色施工的监管工作也多是走形式,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不能将绿色施工管理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绿色施工监管力度不足,会导致绿色施工管理模式无法真正发挥其提升建筑企业综合实力的作用,相关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意识到这一点,重视起来。

二、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提升策略

(一)建设绿色施工管理小组

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目前在我国建筑企业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重重阻力,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由高层领导直接领导的绿色施工管理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要严格选拔,一方面要对绿色施工管理模式和具体管理方法有足够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当然小组成员还应当对建筑施工的具体行为有足够的了解,最好是有施工经验。对于绿色施工管理小组成员的高要求,可以保证小组成员能够真正地把绿色施工管理工作做到位。让建筑企业高层领导来直接领导,是为了绿色施工管理小组和相关施工部门脱离,在保证具有足够的管理权力的同时,保障管理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真正使绿色施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起到作用。绿色施工管理小组的工作,可以使建筑企业的各项绿色施工管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真正执行到位,让绿色施工管理模式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二)完善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在绿色施工管理中,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相关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深刻地认识到绿色施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把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提上日程。对于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应当结合工程实际和绿色施工管理理念来科学制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的内容应该包括成本、质量、安全、资源利用率、环境污染程度等,要细化规则,形成体系,让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具备足够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对于建筑企业绿色施工管理工作的约束作用。绿色施工管理制度制定完成后,还应当注意将其在施行过程中落到实处。对于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以保证制度的威慑力,对于制度在施行过程中的不足,应当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保证制度对于工程实践具有足够的指导性。

(三)引进绿色施工技术

当前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各种绿色施工技术被开发出来。建筑企业应当认识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合理引进和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对于建筑企业绿色施工管理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好处的。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污染、减少施工成本、减少施工人力,可以说是利远大于弊的。建筑施工企业不应只看到引入技术设备给企业造成的资金损失,而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从发展的角度和绿色施工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总而言之,绿色施工技术的引进和充分应用,给建筑企业带来的施工能力、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是不可估量的,建筑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把绿色施工技术的引进工作落到实处。

三、总结

绿色施工管理模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积极意义在当前已经非常明了。但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真正发挥出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应有效果,主要是由于企业对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够和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力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国建筑企业的绿色施工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应当应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予以解决,进而才能实现建筑企业绿色施工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阳.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研究[J].门窗,2013,10:73+77.

[2]於斌.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研究[J].门窗,2014,06:439-440.

[3]郝薇薇.建筑工程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4:320.

绿色建筑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经济理念;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化的生活中,人民群众更加追求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然而美好的生活不能建立在地球的痛苦之上,如果人类牺牲了美好的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那么势必会被自然反噬[1]。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才能造福于子孙后代,让青山绿水更加久远。人民向往的生活是回归绿色、回归人文的健康状态,因此建筑经济也要坚持绿色、健康、环保、智慧,成功打造创新发展的绿色道路。对此,本文围绕绿色经济理念下的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展开研究。

一、将绿色经济理念渗透到建筑经济中的意义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行建筑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创造安全持久、生活方便、节约资源、环境宜居的良好生存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专注于建筑经济的高品质,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只有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才能达到生态与经济的相互融合和互利双赢,实现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面向未来的绿色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成为全社会与行业发展的共识。住区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性内嵌“基因”,在推动城镇区域绿色可持续化协同发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生态环境得不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就得不到改善;如果没有给生态环境预留充足的空间,那么人类也会失去发展的空间。因此将绿色经济理念渗透到建筑经济中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在新时代中遇到的新挑战。在建筑经济中,经济利益固然是一个建筑企业生存下去的重要基础,但是追求高品质的建筑质量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原则。而遵循绿色经济理念是唯一的保障,毕竟生态环境优劣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在考虑自身经济利益提升的同时,也必须提高对质量的保障和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让建筑行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认识不充分我国许多企业对绿色经济理念认识不充分,有些城市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较欠缺,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是项目总量的6%,绿色建筑设计与建设运行存在脱节的问题。虽然经济发展是衡量一个企业和一座城市的重要标准,但不能当做唯一的标准。城市化的不断推进造成了建筑行业对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导致了诸如建筑质量不合格、居民缺乏安全感等问题[2]。虽然绿色经济理念在不断推行,但是许多企业只把绿色经济理念粉饰在表面,没有深入去执行。企业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致使建筑经济中产生了许多严重的污染物。企业虽然成为了一时的受益者,但环境污染埋下的定时炸弹随时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企业不但要在表面上宣扬绿色经济理念,而且要将绿色经济理念实践到建筑经济中,为人类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添力。

(二)缺乏环保意识有些企业严重缺乏环保意识,甚至存在浪费资源的问题。比如对于一些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如果接下来的工程还可以再利用就应当合理回收,而有些企业却没有建立这样的回收机制。另外对原材料的使用没有进行严格控制,不但导致成本增加,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在无形中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受损。有的建筑企业为了尽早完成施工任务,会降低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忽略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缺乏防治污染的措施;没有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机器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会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工业垃圾污染等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如果企业不实行环保措施,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3]。有的企业没有实施有效的减排措施,而且减排工作的不合理也会导致污染严重,同时员工也缺乏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建筑工程比较庞大、复杂,而且存在高耗能的问题。如果企业对原材料和废弃物不进行管控,对污染物的排放不加以限制,那么环保可能只是一句空口号而已。

三、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坚持以满足人类的实际需求为主要目标,追求绿色建筑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这个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社会带来更高的价值。对此,下面将探讨绿色经济理念下的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具体包括完善政策与机制,引领绿色经济理念践行、建立科学创新体系,实施新技术新工艺、高效综合绿色化改造模式,最大化减少污染等措施。

(一)完善政策与机制,引领绿色经济理念践行绿色经济理念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基础,只有坚持绿色经济理念的建筑经济,才能逐渐形成生态文明绿色化的发展方式。以绿色经济理念引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单是时代中急需落地的重点,而且是一个鲜活的命题。因此要集合全体的智慧,凝结社会各界的共识,聚集每一个人的力量。政府要推动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重要政策,深刻认识到绿色经济理念是改善民生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其次要加强对绿色经济理念的宣传力度,让建筑行业的主体和每一个建筑者认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只有发展绿色建筑经济,践行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因此要牢固树立绿色经济理念,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一条生命线来守护。作为民生发展的一项高质量基础工程,要科学规划和坚持正确导向,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要完善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资金投入、环境评价、生态补偿等机制,通过制度机制的制约推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规范建筑经济中的各种行为。比如河北、天津、黑龙江等地相继出台各种措施,拿出“充满诱惑力”的举措来鼓励发展绿色建筑。具体而言,天津市专门设立了每年3000万元的绿色建筑奖励基金,青岛提出对具备示范作用的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奖励,奖励资金最高达500万元。只有每个城市都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政策倾斜力度,才能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让绿色发展理念拥有更强的生命力。

(二)建立科学创新体系,实施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绿色经济理念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建立科学创新体系,不断实现超越与发展。在建筑物改造及拆除方面、新建建筑精细化设计方面、降低建筑能耗方面、优化清洁采暖方面、室内装饰方面、运营管理方面、装配式建造方面践行绿色经济理念,实施共性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以加强成果转化。在建筑方面实施新技术和新工艺,比如GPS测量技术和顶管坑组合护壁安拆技术。其中的GPS测量技术可以应用于较长的道路建设方面,过去常用的全站仪测量比较浪费时间和人力且测量精细度、准确度不够高。使用GPS测量技术可以提高测量精准度以及放样效率,加速建筑进度的推进,同时大量节约成本。另外,顶管坑组合护臂安拆技术在护臂的第一节先采用拉伸钢板桩护臂开始挖坑,在坑的四周依次放置拉伸钢板桩。然后在拉伸钢板桩中央放置工字钢并加以固定。在顶管完成之后用吊车将拉伸钢板、工字钢取出,循环利用,这样可以节约工期和能源,降低综合成本,避免污染环境。

(三)高效综合绿色化改造模式,最大化减少污染我国现在有许多的建筑存量,但这些建筑大多没有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建造,对各种能源的消耗水平比较高,在建筑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建筑垃圾和建筑噪声,也造成了各种对环境的污染[5]。因此在实施绿色经济理念进行建筑的同时也要结合节能改造、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以期减少城市中的污染和垃圾,科学合理规划建筑方向,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探索更加高效更加综合绿色化的改造模式。在建筑经济中要注重能源的有效利用,比如应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清洁能源或者可再生能源,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可能产生污染的能源;将可回收物质进行再利用,制定可回收材料管理方法,优化废旧材料再利用的途径。比如半砖头、短木方、废密目网、小块模板、隔夜砂浆、短钢筋头、旧砖等废旧材料都可以再利用。在建筑中最大限度保护大气环境和场地环境,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保护土壤和大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植被和及时恢复原有植被并进行全面的绿化。另外也要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及时维护设备、减少噪音排放。在污水排放方面符合国家的标准,减少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推行建筑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节约资源绿色建筑在节地、节材、节水、节能方面都要格外重视,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正在勃然兴起,为深度践行绿色经济理念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还需要强化绿色经济理念,采用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设计,以此来实现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的目标[6]。如制定节材措施,对结构材料、周转材料、钢材、混凝土等进行合理利用和节约,制定材料节约措施、废弃物管理措施、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节能与能源利用措施等。尤其水资源不可再生,而且存在全球变暖的问题,如果水资源一再被污染或被浪费,将会使全球陷入用水危机之中。因此在建筑经济中一定要重视节水和避免水污染的问题,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