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旅游新趋势

文化旅游新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旅游新趋势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第1篇

一、文化旅游发展观念的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建设,首先要创新发展理念,做到“十破十立”。一方面要解放思想,破除束缚我省文化旅游发展的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拓宽发展视野和思路,树立开放意识、国际意识,立足于长远、放眼于世界,建立开放的大文化、大旅游发展和服务理念,大胆先行先试,抢占新一轮文化旅游发展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树立创新意识,不能照搬照抄其他省市的开发模式,要结合贵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进一步全面挖掘文化旅游的潜能,把创新理念贯穿于整个文化旅游规划设计、项目开发、管理、市场运作的全过程,把创新、科技、产业、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提升旅游附加值,拓展市场空间,通过文化旅游的融合创新发展促进旅游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和模式。

二、旅游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创新

文化旅游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旅游地文化本身的创新,即文化内涵自身的不断丰富、扩展、创新:二是旅游地文化内涵的外化创新,通常是指其产品形式,主要是产品元素和组合的创新。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其中,文化内涵创新是文化旅游创新的核心环节。这两方面的核心主体主要是当地群众与旅游相关企业。在文化内涵的创新中,当地群众是主体,出于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而自发进行文化创新活动;在文化资源商品化的过程中,旅游企业是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进行文化旅游表现形式、体验形式的创新,如在一些具有历史沉淀的文化资源和一些古城遗址的基础上,可融入一些物质载体、故事和一些社会生活的元素,进行开发和利用,促进旅游资源的升级。当地群众文化创新可以为企业的文化旅游创新提供原料,而且企业的创新有时也需要当地群众的参与;企业的文化旅游创新带来的经济及文化价值也可以提高当地群众的文化创新积极性,为其进一步的文化创新带来灵感。因此,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建设,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当地群众与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在文化旅游的开发中兼顾企业与当地群众的利益,特别是要切实维护当地群众的正当利益。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旅游的积极性和文化的创造性,从而实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应放弃对文化旅游经营活动的过度干预,真正在社会文化方面为当地群众和企业的创新提供支持和指导,促进文化旅游的创新和发展。

三、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的培育

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和新业态培育是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建设重要的内容和途径之一。在新兴旅游方式、消费观念和市场需求下,我省要重新审视和评估自身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瞄准新市场,抢占先机,抓住独具优势的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气候、山地休闲度假等条件,推进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生态、医药保健等行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通过嫁接优势,培育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不断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和价值链。按照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在进一步做好现有文化、旅游产业、产品、品牌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全方位打造我省发展前景可观的新兴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新业态、新品牌。

四、文化旅游产业增长方式的创新

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建设目的在于整合旅游资源,形成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创新:一是文化旅游发展“产业链”的拓展。旅游产业具有无边界的特点,从而能够产生极强的关联效应,完全可以实现许多产业之间的无缝链接和良性互动。一方面,文化旅游产业可以横向与各产业部门进行广泛的融合,从小旅游产业链向大旅游产业链转型。即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拓展要与我省一、二、三产业结构紧密结合,以大旅游产业链的整体价值为目标,把文化旅游创新作为产业成长的投入要素和增值资本,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形成有机联动,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文化旅游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要纵向互相渗透和融合,以文化旅游消费带动产业诸环节转型升级和良性互动。目前我省的旅游产业整体尚处在“产业观光”阶段,需要不断研发文化旅游产业的上游产品,延伸产业下游的品牌销售渠道,以旅游消费需求引导产品的设计和功能的优化。二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链”的延伸。文化旅游发展要注重区域整体价值的提升,在旅游资源、旅游品牌、旅游标准、旅游市场和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实行一体化。通过在空间上的延伸,在更大的区域范围配置旅游资源,形成跨越区域界限的旅游产业链,实现跨行政区域的联动。三是文化旅游产业“价值链”的铸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建设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新以及文化旅游价值链的不断铸造,要以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创新不断增色现有文化资源,抢占文化旅游价值链的制高点,为我省文化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五、文化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创新

贵州一些旅游景区目前一方面存在分属多个部门多头管理的突出问题,同一景区中有旅游、规划、文化、林业、水利、国土等多个部门的管理内容,造成许多景区在资源挖掘、产品开发等方面缺少合力。一些跨区域的旅游资源还存在区域间的相互争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许多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权责不明,管理单位存在政企不分的情况,不少景区主管部门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愿投入开发和资源保护资金,也忽视对景区资源的监管,一些具有公共资源性质的旅游景区资源遭到破坏,环境受到污染。因此,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要加快推进有条件的重点景区进行旅游经营管理综合改革,变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旅游管理模式,克服种种障碍,大胆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新型模式,借鉴和推广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等管理模式。尝试采取以下路径:重构景区旅游资源的行政管理体制,包括调整相关政府部门职能,重组资源管理机构等。尝试把重点景区管理处与市州旅游、广电、文化局合并,成立文化旅游管理委员会,对重点景区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明确利益分配格局,处理好不同区域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各部门之间、政府与旅游企业之间、政府与群众之间、企业与群众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制定支持景区旅游资源整合与一体化管理的土地政策、财税政策、用林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支持景区旅游资源实行“三权分离”制度,放开各类资本进入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各种限制。以统一的旅游规划、旅游品牌、旅游标准等整合旅游资源,落实一体化管理。

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机制的创新

建立有利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理顺发改、文化、旅游、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职能,消除瓶颈制约,加强协调联动,一是突破部门的行业边界。可以成立专门的文化旅游管理部门,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担当文化旅游产业链的“链接者”。打破归属垄断、行业垄断、部门分割、条块管理的格局,减少各种行政管理障碍,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围绕文化旅游发展的目标、任务,密切配合开展工作,将以前分散的市场、人力、资本、文化、自然等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合力,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融合发展,激发文化旅游创新的大量产生。二是建立相关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可以由发改委牵头,定期举行旅游联席会议。重点在行业发展规划衔接、扶持政策制定、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统筹管理,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同步。特别是文化、旅游系统之间要建立起及时高效的沟通渠道,加强工作的协调与配合,努力实现各区域文化旅游部门、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三是突破空间的行政边界。可以在现有的管理框架下,成立区域旅游合作中心,作为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常设职能部门,并定期举办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的“论坛”,为跨区域旅游发展出谋划策。四是建立开放性的跨越产业边界的行业协会如会展旅游行业协会,或各产业之间的行业协会协调机制,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管理和指导,协调产业间的各种关系,增强企业抵御市场融合风险的能力,促进文化旅游创新的产生;鼓励不同产业间企业家的沟通,支持不同产业间创新成果的交流,促进文化旅游创新的扩散。

结束语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第2篇

>> 创意旅游: 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新趋势 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黔东南地区苗族建筑元素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风水学说中的科学理念对黔东南民族古村寨的审视 城镇化背景下黔东南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大数据时代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开发研究 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黔东南要开启“智慧旅游”新模式 增权理论在民族村寨生态资源扶贫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探讨 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 预警原则:民族村寨旅游预开发的实证研究 基于社区参与的海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关于黔东南民族山区耕地闲置问题研究 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旅游导游问题系统研究 基于黔东南地区“行”概念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视觉设计研究 广西少数民族石饰艺术元素在传统村寨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巴泽尔产权模型在少数民族村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re=sph.

[2] 邬贺铨.信息化与城市建设和管理[J].信息化建设,2010(6):12-13.

[3] 张凌云,慧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

[4] 吴平,吴文清. 侗歌大歌之乡――黎平中罗村[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6(3).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产业;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59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1―7740(2009)07―0005―02

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旅游产业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日渐庞大的产业,它正以我们所不曾预料的速度快速发展,一个规模巨大、发展迅速、充满机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大市场正在形成。在我国旅游产业高速发展、旅游需求持续增长、社会经济和人民收入水平稳步上升的今天,发展旅游,是一个需要仔细思考和认真实践的大课题。

一、当前我国旅游产业的新趋势

当旅游逐渐变成一种大众的生活方式,当旅游者开始从近途走向远途,从国内走向国外,当饭店从简单的住宿接待转变成特色鲜明的主题服务,当国外旅行社与国内社开始在同一个餐桌上抢蛋糕……旅游产业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不断涌现。

(一)我国旅游者的新特点

旅游者对旅游的要求已经从能看,转变为能玩,能讲,值得回味。我国成熟、理性的旅游者群体已经形成。我国旅游者的新特点:一是旅游者的多元化。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我国的旅游者呈现的是多层次共同发展的特点。已经具有比较丰富旅游经验的旅游者,开始寻求出境旅游和具有特色的旅游方式,刚刚步入旅游者行列的旅游者则对观光旅游更感兴趣。二是旅游者消费的多样化。当前的旅游市场中既有团队旅游的需要,有自助游、自驾游的要求,还有会展旅游的蓬勃发展,也有修学旅游,体育旅游等主题旅游的不断出现。三是旅游者行为的动态化。旅游者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旅行社的行程安排,希望更多地参与到旅游地的各项活动中,亲身体验,甚至亲自设计自己的旅游活动。四是旅游者的休闲化。我国的旅游者已经从最初的跑景点,单纯追求到过、见过,逐步转变为追求对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个环境的体验。五是生态化的观念。旅游者开始日益关注健康、关注环保。近年来,养生保健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日渐兴盛。

(二)我国旅游供给的新特征

一是从重单体吸引到重整体形象。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越来越成为决定旅游者流向的重要因素,所以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营销开始逐渐转向对整体形象的建设。二是从重硬件建设到重环境营造。在对于旅游服务设施的选择中,旅游者会将某个酒店完善的硬件放在,周边环境,交通便利程度等系统中去选择。三是从重数量增长到重内涵提升。更多的旅游经营管理机构已经从单纯的统计旅游的人数,开始关注旅游者的人均消费水平,旅游者的平均滞留天数。四是从只要经济效益到要综合功能。政府已从只关注计算旅游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转向了关注由旅游所带来投资,旅游所带动综合经济效益的提升,旅游地形象的转变,旅游地文明水平的提高,以及发展旅游所带来的对当地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五是从重政府主导到重资源整合。很多地区从一地政府的旅游发展,转向了旅游资源整合下的旅游发展区域合作。六是从旅游目的地的供给来看,旅游的竞争已经从产品、服务的竞争转化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人们正在赋予旅游更多的意义和内容。

(三)我国旅游需求的新变化

一是旅游主体,从少数的公务体验到大众百姓的日常消费。而今,旅游已经成为大多数小康之家的基本生活需求之一。在有闲,有钱的时候去旅游成为了一种大众的需要。二是旅游动机从只求经历到重视体验。三是旅游目的地从热点到新点、奇点。四是旅游方式从盲目到自主。人们对于旅游活动的安排从听命于旅行社的安排,到开始自己策划安排行程。五是旅游时间从集中到分散。随着带薪假期的增加,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避开旅游高峰期出游,更有人选择反季节旅游等方式出行。旅游的时间正逐步从集中到分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旅游业尚处于井喷的初期,一个规模巨大、潜力可观、追求多样、日益挑剔的市场逐步形成。

(四)我国旅游形式发展的新趋势

短途旅游和长途旅游需求同时发展,高消费旅游和低消费旅游都有需求。国内旅游市场即有短途的如农家乐、一日游等休闲旅游市场的持续,又有长距离的观光、度假游的不断升温。

观光旅游是主体,度假旅游将蓬勃发展。我国旅游群体庞大,国内旅游目的地众多,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国内的旅游市场仍将以观光旅游为主。与此同时,度假旅游正随着我国带薪休假制度的不断完善而不断发展。

文化和生态旅游是近阶段热点。随着对健康的逐步关注,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新的旅游概念被各旅游目的地广泛开发、使用,旅游者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旅游者对文化的体验与寻求逐步成为旅游的新热点,而对文化内涵的开发与宣传也正成为不少旅游目的地的新卖点。

个性化旅游需求推动旅游业走向主题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正向如探险游、生存游、极限运动旅游等主题化方向发展。

从旅游形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不同层面的旅游需求同步快速发展,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个趋于理性和成熟的经济产业初步形成。

二、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我国具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上彰显旅游资源和文化优势,建立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规划与机制,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出路所在。

(一)明确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要秉承“市场+政府"的原则,从市场标准出发定位旅游产业发展基调,从市场需求出发确定旅游发展格局,在政府的主导下发展旅游产业。在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定位,针对客源市场的要求,对不同的市场应用不同的开发形式。对旅游发展的研究要超前,从而对旅游发展形成指导和修正。从资源出发,集合资本家的财力、知本家的智力开发、设计旅游产品,实现主题化、生动化、现代化的旅游产品供应体系。强化宣传推广,选择最合适的途径、形式,将硬宣传与软报导结合,推广旅游形象。着重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以旅游经营服务留人、留钱、留心,提升赣州旅游的品质。

(二)发展区域旅游经济联盟

随着越来越多的区域旅游经济联盟的建立,旅游一体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地区已经认识到发展旅游靠一己之力是事倍功半的,协同起来共同发展是实现地区旅游发展的优选路径。旅游的区域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取消旅游社地接的限制(可以建分社)、给予旅游大巴市民待遇、区域联盟内的各地区旅游规划相互搭接、联盟内各政府信息的沟通渠道顺畅、共同出版区域性的专业旅游宣传资料、共同研究旅游形象塑与开发、联盟内的各个政府联合进行共同的推广活动。事实上对于旅游者出行的选择来说,旅游者希望在一个旅行周期中能够以最舒适的方式、最节省的开支体验最有特色的景色与风情。各区域相互封闭的格局显然不能适应这样的要求,共同发展是一种共赢的最佳模式。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趋势;酒店管理;创新路径

当今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旅游消费能力,旅游已经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一项休闲活动。同时,旅游活动在文化繁荣的今天亦逐渐发生着转变,游客们对酒店管理工作寄予了更高期望,希望获得更为人性化的服务。这对于旅游酒店行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实施管理创新十分迫切。因此,对旅游趋势下的酒店管理创新进行分析论述,来寻求其合理创新路径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我国旅游酒店行业的长足、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旅游趋势的主要表现

第一,旅游群体的需求上差异性日益凸显。旅游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故消费者会结合自身经济能力,来进行旅游方式的选择。这其中主要分为:工薪阶层、白领阶层、中老年群体、学生群体、农民群体,他们在旅游消费中各具特点,如工薪阶层更加青睐于一日驾车游、农家乐等形式,且在旅游时间较长时,愿意参与旅行社或合适团队。白领阶层是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注重旅游品质,且愿意支付相应费用。

第二,旅游方式的多样性是未来旅游经济重要的发展方向。旅游方式主要集中在家庭旅游、主题旅游、自主旅游,且不同群体于不同时期在选择旅游方式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旅游趋势下实施酒店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旅游业与酒店业的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尤其是对于旅游城市或一些景区来讲,游客就是酒店的主要服务对象。当旅游趋势发生改变时,也就象征着酒店的服务对象出现了变化,结合市场供需理论内容来看,在需求方发生改变或出现新的需求时,要求供应方应当做出适时的改变和调整。对于旅游酒店来讲,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旅游经济,故顺应旅游趋势,来就酒店管理工作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就成为当前摆在旅游酒店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如自驾游、生态游等新型旅游的出现,就需要实施旅游管理工作上做出调整,对于自驾游消费者,需要对其众多物品提供具体的安全保障服务。对于生态游消费者,则需要在其中途休息时,为其所采果实提供保鲜服务。

三、旅游趋势下酒店管理的创新路径分析

(一)树立“以员工为核心”的管理经营理念

优质服务是酒店获得消费者信赖的关键与核心,这就需要在选择和培训员工上下功夫,并保证员工合理待遇。在实际的酒店管理当中,管理者应当微笑面对员工,保持同员工间的和谐相处,使酒店处在一个融洽、和谐的氛围之中,从而给游客以亲切之感。在服务行业中,员工不满意,顾客就很难满意,相应的,管理者也不会满意。因此,管理者应当深刻到“员工是根本,顾客是上帝”的深刻内涵,在经营决策制定、管理方案实施、奖惩措施落实及教育培训实施当中,应对员工想法及时了解,积极听取和吸纳员工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从而在员工目标的实现框架内,就员工要求尽量地去满足和适应。

(二)建设个性化的服务内容

不同旅客对于酒店的要求也存在着差异性,对于每位旅客的要求,来进行针对性的服务是难以操作和难以完成的,但作为“服务至上”的旅游酒店来讲,应在服务内容上力求做到个性化、多样化。在服务内容上,旅游酒店可考虑基于旅游这一活动要素,通过专门策划部门的成立,来将旅客入驻酒店相关的休闲放松、旅游方案制定、信息供给等需求进行统计,由专门策划人员来对旅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相应解决方案的设计,这样,旅游酒店就极易形成自身特色,从而依靠独特的增值服务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三)推进合理科学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

科学、合理规章制度的建立,是酒店各项工作和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对于旅游酒店来讲,虽然应在管理工作中对人性化进行强调和凸显,但其并非是一种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管理形式。恰恰相反,人性化的酒店管理对于规章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有着更高的要求。酒店管理的传统制度,采取“管、压”形式,以对员工的惩戒作为主要手段。而人性化的酒店管理则要求员工及管理者应当将规章制度进行内化,上升为自身准则,让员工明确自身义务的同时,对所享权益也应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员工对规章制度的意义深有体会,对规章制度自愿遵守,这样,就由被动的管理向主动管理进行转变。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规章制度酒店管理中的一般行为准则,在实际的订立与落实当中,应多融入一些活化因素,且对酒店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现状,各岗位要求和特点,员工个性化特征和素质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虑,积极征求和了解员工建议,从而在集思广益中实现制度化与人性化的统一,使规整制度更具合理性、科学性。

结语

旅游趋势下,不但强化了旅游酒店的业内竞争,也对其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酒店要想保障自身经营业绩,保持自身的市场份额,实施酒店管理创新十分必要,借鉴上述内容,结合自身管理工作实际,有的放矢地加以开展,从而保证酒店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许云龙.浅谈旅游酒店的绿色管理[J].中国商贸,2012.5

文化旅游新趋势范文第5篇

暑期来临,给家人最好的休闲方式,莫过于带上银联卡,和他们一起去看看世界。6月24日,银联国际“2 015暑期出境游趋势”报告显示,中国游客出境游呈现规模大、频率高、目的地分散、消费行为理性等新特点。针对暑期出游新趋势,银联国际还宣布启动“欢乐暑期游世界”特惠计划,为银联卡持卡人提供更周到的出行体验,同时丰富银联卡全球特惠体系。

趋势:从团游到自由行,从线下到线上

报告称,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旅游输出国,国人出境游仍以近程目的地为主,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香港和澳门,而亚洲则占洲际市场之首,其次是欧洲。中国游客正从团游向自由行转变,从线下门店转为线上预订,住宿从连锁酒店向定制化、家庭化的酒店式公寓转移,航空公司选择更国际化。游客在旅程中还越来越注重当地历史文化及艺术氛围体验。

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数据,2014年中国人出境旅游消费115 0亿美元(约合72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20%。目前,银联卡支付已经成为中国游客出境消费首选,银联卡境外交易笔数增速超过交易金额增速,说明持卡人更频繁地使用银联卡。出境游消费也从购物为主转变为购物与度假休闲并重,越来越多游客喜欢在日常百货、超市、特色小吃等场所消费。

暑期是出境游旺季,主要为海岛避暑游、主题公园亲子游、游学游等类型,长线旅游更受青睐。与家人出游,普遍更看重旅程舒适度,对交通、酒店等要求较高。带长辈、幼儿的持卡人偏爱娱乐休闲,带青少年出行则更注重寓教于乐。

优惠:8大旅游胜地逾百家商户暑期“放价”

近日,银联国际推出“欢乐暑期游世界”特惠计划,突出“实用、趣味、便利、多元”特点。即日起至7月31日,持卡人可在香港、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8大暑期旅游胜地,在逾百家商户享受最高50%银联卡优惠。合作商户有商场百货、免税店、餐厅,还有书店、游乐场、文艺演出等体现合家欢主题的商户。部分机场免税店仍保持现有优惠,没有充足时间购物的家长可在“最后一站”补货。

去年以来,银联国际结合自由行、深度游等旅游趋势,先后打出机场免税店、核心商圈、旅游目的地三大特惠“组合拳”,除此之外,还在春节等出境游高峰时段推出“时令套餐”,不断丰富银联卡全球特惠体系。

特色:新颖形式全方位服务持卡人

此次“欢乐暑期游世界”具有三大特色:

一是优惠商户全面覆盖线上和线下。在线上旅游预订、机票及酒店在线预订、交通在线预订等领域推出银联卡优惠, 包括A g od a、阿联酋航空、希尔顿酒店、AVIS租车、台湾高铁等。

二是用银联“闪付”享受专属优惠,在韩国东大门Doota购物中心、澳门新八佰伴等商户,使用银联“闪付”服务可享返现、返券等优惠,最高折扣为30%。

三是携手多家旅行社,为团游持卡人提供银联卡优惠。银联国际联合国旅、中青旅、中旅、凯撒、春秋五家旅行社推出境外消费最高享5%用卡奖励,中行、建行、北京银行及旅行社推出多条“银旅合作线路”,可获最高万元的团费立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