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教学的目的不止是让学生了解和记住知识点,还要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因此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显示出探究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在初中科目中加入生物这一门学科,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办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疑问和问题。并且初中生的年龄一般介于13-15岁,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生活的判断力,这时需要他们为未来积累生活经验。除此之外,此时他们对于一件事物的看法、评价、解决方式,都是来自自己对于生活经验的见解和总结。因此,在学校内正式学习生物@门学科之前,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接触到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他们已经在生活中有一些直接或者间接的生物学基础,只是在脑海中没有形成知识体系而已。由此,在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个知识点的实际运用方法教授给学生。

将教学的讲解生活化,给学生的生物学习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能够更加具体的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主动的联系自己生活的经验来理解一些知识点。

例如在“如何明白吸烟的危害”这个课题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一些吸烟危害的实例展示给学生,将吸烟会引发肺癌的概率、吸烟成瘾的表现告诉给学生。

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好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生活素质,还能够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育,通过传统教学实例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会很快产生疲劳感,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的效率并不高。

但是,在教学中引入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互动起来,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一改为“交互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要想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生活运用能力,这就给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将教学活动生活化。具体的做法就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入课外实践活动。

在课外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两个问题,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寻找答案。例如,学习“食品的保存方法”时,我们活动前可以提出“你能想到的食品保存方法有哪些?”,然后学生通过自己在家的实验来寻找答案。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够减少生物这门学科学习与生活实际运用的距离。

所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任务活动,并尽量尝试将任务活动布置得更加有趣味性和调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同时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教师的“填鸭”。

三、布置生活化课题作业

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题作业的主要目的就是延伸整个生物教学于课后,并且巩固学生对于所学生物知识的掌握。传统的教学策略中,课题作业的布置更多偏向于书面作业,要想优化教学策略,让生物教学更加生活化,所布置的课题作业应该具有实践性和实验性。由于生物这门学科含有大量的理论知识,每一个知识点的含义也较为抽象,书面的作业也大多是对理论知识的考察。因此,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的过程中,还是可能对理论知识不理解,并且还会认为生物的学习是枯燥的。

总而言之,布置生活化的课题作业,能够巩固学生课后的“生活化”学习,能够增添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的趣味性,也能在课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原因

1.增加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经验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很强。也正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才会使他们对于学习逐渐厌烦起来。因此,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增加他们的成长和学习经验。从而,让他们能够独立的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2.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原因,正是大量理论知识的枯燥学习,这也表明了,学生提高学习运

用能力,自己体会在生活中体验,也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

3.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寻找自我

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给予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机会,也是一种对于学生的尊重。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了解的知识,树立自己的目标,引导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寻找自我。

4.在生活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任务进行中,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干扰,教师应该担任好引导者的角色。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和互动活动。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还能保证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初中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难以集中注意力,这就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联系了起来。

结语

本篇文章对于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和作用,也从中凸显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生活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卢灶明.浅谈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课外拓展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8期

[2]齐方瑞.将生活融入初中生物课堂的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5年05期

[3]魏青松.李宁丽.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浅谈[J].生物技术世界.2015年02期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策略

2012 年1 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别强调了要“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在内容标准的10 个主题中筛选并呈现了50 个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概念内涵或命题的方式做了具体描述[1]。例如,细胞的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种概念表述方式的变化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少而精”,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围绕重要概念组织教学,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重要概念”的解析

此次颁布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重要概念”一词与以往我们理解的“概念”有很大的区别,这里的“重要概念”不仅包括了概念的关键语词,还有概念的本质内涵,甚至概念的拓展。因此,生物学上的“重要概念”是一个陈述性语句,是对概念本质的一种深刻认识,也明确地指出了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程度和教师教学要突破的目标。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对于生物这门学科来讲,它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在概念的前面加上“重要”两个字,特别强调这些“概念”是处于生物学科的中心位置,非常重要。新课标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对生命的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的理解和阐释。重要概念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内容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策略

1.组织课堂活动,丰富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感性认识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接受和理解需要以一定的事实或感性认识为基础。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常常也是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接受需要以具体的事实或者感性的、直观的材料作为基础[2]。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这些事实或者感性材料融入课堂活动,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对重要概念产生充分的感性认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重要概念。

例如,关于学生对器官概念的形成,教师可以先给出实物菜豆的叶和果实,并指导学生按顺序去观察,利用光学显微镜,分别找到叶和果实中相应的组织。然后教师再给出实物生活状态下完整的菜豆植株,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观察分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由于成熟的菜豆植株的六大器官比较明显,并且来自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熟悉的常见植物。所以,学生经过对菜豆植株的观察和思考,就容易对植物器官的功能和分类产生直观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这些事实性知识进行抽象或概括,进而建立起“多种组织构成且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即器官”这个概念。

2.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深层探究在产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剖析现象背后的规律,帮助学生把重要概念从大量的生物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逐步达成对重要概念的建立。在学生建立起重要概念之后,教师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点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本质和内涵进行深入地探究,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深层理解,实现主动探究和重要概念传递的“对接”。

3.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迁移运用教师向学生传递重要概念的最终目的是想让学生运用重要概念来解释与生物学有关的现象,解决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经验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学生构建起重要概念后,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迁移运用。

例如,学生在建立起动物的先天和学习两个重要概念之后,教师提供“印度狼孩”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根据先天和学习的特点,分析“印度狼孩”的一系列行为。在解读狼孩行为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先天是动物生下来就有的,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而学习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印度狼孩”这一现象,促进了对“动物行为”这一重要概念的迁移运用并加深了理解。

4.建立概念体系,完善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分解整合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范文第3篇

一、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重要概念”的解析

此次颁布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重要概念”一词与以往我们理解的“概念”有很大的区别,这里的“重要概念”不仅包括了概念的关键语词,还有概念的本质内涵,甚至概念的拓展。因此,生物学上的“重要概念”是一个陈述性语句,是对概念本质的一种深刻认识,也明确地指出了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程度和教师教学要突破的目标。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对于生物这门学科来讲,它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在概念的前面加上“重要”两个字,特别强调这些“概念”是处于生物学科的中心位置,非常重要。新课标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对生命的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的理解和阐释。重要概念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内容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例如,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光合作用”这个关键语词包含的重要概念是: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也就是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这个重要概念不仅指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即只有绿色植物才有光合作用,还指出了光合作用的前提——光照,还有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把握住了“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的本质内涵和要点,对于后续开展光合作用的实验,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策略

1.组织课堂活动,丰富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感性认识

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接受和理解需要以一定的事实或感性认识为基础。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常常也是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接受需要以具体的事实或者感性的、直观的材料作为基础[2]。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这些事实或者感性材料融入课堂活动,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对重要概念产生充分的感性认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重要概念。

例如,关于学生对器官概念的形成,教师可以先给出实物菜豆的叶和果实,并指导学生按顺序去观察,利用光学显微镜,分别找到叶和果实中相应的组织。然后教师再给出实物生活状态下完整的菜豆植株,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观察分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由于成熟的菜豆植株的六大器官比较明显,并且来自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熟悉的常见植物。所以,学生经过对菜豆植株的观察和思考,就容易对植物器官的功能和分类产生直观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这些事实性知识进行抽象或概括,进而建立起“多种组织构成且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即器官”这个概念。

2.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深层探究

在产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剖析现象背后的规律,帮助学生把重要概念从大量的生物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逐步达成对重要概念的建立。在学生建立起重要概念之后,教师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点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本质和内涵进行深入地探究,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深层理解,实现主动探究和重要概念传递的“对接”。

例如,在初中生物《动物的行为》这一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动物的行为这个重要概念时,以猎豹捕食为例,提问学生:“如何描述猎豹的捕食过程?怎样分析捕食过程中的动作或活动?”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可以从整体的角度总结出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教师接着提问:“猎豹在什么情况下捕食?猎豹的一系列捕食活动需要身体哪些结构配合完成?”由此,学生可以回答出:“动物行为由外界刺激或体内的生理变化引起,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由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配合完成。”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猎豹有哪些身体特点利于捕食?这与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形成重要概念:“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学生初步形成动物的行为这个重要概念后,教师再进行提问:“猎豹捕食时,发现猎物后静止不动,等猎物靠近时,再发起攻击,那么猎豹静止不动,注目凝视,凝神谛听,这是动物的行为吗?”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辨析,对动物行为这个重要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3.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迁移运用

教师向学生传递重要概念的最终目的是想让学生运用重要概念来解释与生物学有关的现象,解决学生在学习生物科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经验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学生构建起重要概念后,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迁移运用。

例如,学生在建立起动物的先天和学习两个重要概念之后,教师提供“印度狼孩”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根据先天和学习的特点,分析“印度狼孩”的一系列行为。在解读狼孩行为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先天是动物生下来就有的,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而学习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印度狼孩”这一现象,促进了对“动物行为”这一重要概念的迁移运用并加深了理解。

4.建立概念体系,完善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分解整合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3]。一个重要概念可以分解成多个层级的次位概念,教师在备课中需要理清这些次位概念与重要概念间的关系。那什么是次位概念呢?次位概念即相对于重要概念来说,在重要程度上,地位要低一层级,从结构上看,次位概念比重要概念更加注重细节,内容更具体,由于知识的难度系数降低,从而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如果说重要概念是一个整体,那次位概念就是化整为零,逻辑关系上互为补充,两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课上,教师从传递次位概念开始,通过次位概念的整合,最终形成一个以重要概念为核心的完整概念体系,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细致全面地把握重要概念。

例如,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是标准中规定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师可以根据多细胞生物体的分类,把它分解为“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人体的结构层次”两个次位概念。在“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统领下,还可以继续分解成“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形成组织”、“多种组织构成能行使一定功能的器官”、“植物体各器官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个体”等次位概念。学生学习完这些次位概念后再进行系统地整合,会很轻松地建立起以“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核心的概念体系,使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更加充实具体。

以上关于“重要概念”教学的四种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已经证明是非常有效的。重要概念的突破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极力倡导的,也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改进的教学方式,它使初中生物教学变得精简、流畅、清晰和高效,更明确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意义和内涵。通过对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策略的探析,相信我们的生物课堂一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生物学教学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在教学中实现主动探究学习与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对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思路和要点.生物学通报,2012(3).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范文第4篇

堂教学中贯彻好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让学生

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是教学中的难点。要想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

师应该采取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组织课堂教学。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对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进行

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提出了

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遍观初中生物新教材,寓教于乐,激发

了学生学习兴趣;匠心独运,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耳目一新,激发了师生的合作热情,有利于教师教

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支撑

,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以下是笔者从课堂教

学策略的探索上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同时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和创造

性呈正比关系。由此可见,要提高教学效率,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前提。

1、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具有直观形象、鲜明性的特点,而且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如果能较好地运用这一教学方

法,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与初中生物学相比,高中生

物学已经明显不那么具有可触摸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初中阶段有所减退,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挖掘教

材,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教学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简单

演示实验:将一新鲜枝条的下端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茎的纵切面呈红色,从而直观的让

学生意识到"植物体内的水可以往高处流",这样就自然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探究新知

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2、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

中生物新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之一。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向学生展示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可以激发和维

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生产、生活、社会实践的问题日益增

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联系现实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化的讨论

,不仅能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所学知识与社会

生活问题联系起来,起到了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

1、通过巧妙的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每节课开始的时候,通过巧妙的导入,往

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渲染课堂气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很自然的接受新内容

。根据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征、心理需求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温故知新导入、创设问题

导入、图画导入、事例导入、讨论导入、悬念导入等方法。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始环节。

2、寓教于乐,使和谐、快乐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学生信任、热爱教师,才能对学习感兴趣。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产生不断上进的有效动因。反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情感,降低学习的动力和情趣,产生厌学和对抗情绪。

心理学家盖兹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

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室气氛,必须要有下列行为:理解

学生所表达的内心感受,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即满意的、快乐的、或是对教师和其他课堂内的事情不满

意和不快乐的。对学生要使用"答得好"、"对"、"不错"、"这样好"、"试试看"、"说下去"这些使课堂气氛

缓和或产生欢乐的语言。接纳来自学生的意见、建议,把学生的思想整理后再重述出来。

3、用好学案,练习到位,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学生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阶段,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

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用好学案,练习到位,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必要的。练习题要

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选择,选题的原则一:少而精,有明确的练习目标,针对学生易错点有的放矢

。原则二:难易适中,做到不选难题、偏题、怪题等,所选题的难易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双基。通过课堂上

同学展示,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矫正。

第三、构建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

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

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

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

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

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

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还应掌握并运用好激励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

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

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

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改善分组

方式,对小组学习加强指导,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小组围坐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可以让学生自愿组合、综合优化,即自由选择合作的对象,可以按性别分组,可以按学生能力分组,也可

以按选择的相同的学习方法分组,组长也由小组成员轮流做。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

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十分关注小组讨论,对最先结束的小组,

要进行必要的扩充思维训练,对讨论相持不下或者不深入的小组要及时点拨,确保信息交流的质量,尽量

做到防止时间空耗。

第四、讲究"授之以渔",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有效。因此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

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

,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

教会学生学习"(陶行知语),"一个优等教师教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等都说明学法指导的重要。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自

主学习的观念。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会观察、会思考、会自学、会应用,才能学会学习。

学习方法的指导应注重生物学科的特点,这是生物课学法指导的关键。也就是说,学法指导应着重指导学

生学会理解生物知识,学会解决生物问题,学会阐发自己对生物现象的认识与理解并学会与同学们互相交

流。教师应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会听

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等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

法指导。

第五、精心设计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

课堂小结是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

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

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教师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

方式使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增强记忆,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如

:在小结初一生物第五章《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时,我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流的方式:

你认识了光合作用吗?你知道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对知识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课

堂小结的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应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尽可能

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把学生思维吸引到这一环节上来,使学生乐学,切忌从头到尾简单重复。因此

,精心设计课堂小结,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老

师都忽视了这一环节以单一的练习代替课堂小结,甚至没有进行小结,这不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为此,教

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小结时不单要把本堂课的知识体系设计好,还要仔细分析上下两节课间的联系,结合教

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一些技能训练,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让学生课后观察思

考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

穷。

在新课标下的课堂究竟应该怎样进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于强调接受学

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

、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

合作的能力。所以,只有把教师的最优化与学生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

过程。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61-01

长期以来,所有的教学模式都是一成不变的,初中生物教学也不例外。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根本就调动不了教学的积极性,所以也就导致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困难。在新时期,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开始侧重培养新型的科学型人才,培养新型的科学型人才就必须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并完善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策略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一、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教师方面

教师方面对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教师的提问技巧、课堂的管理能力、重视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的掌握和重视联系生活实际解释生物学知识。对于这些方面,教师只需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其自身提问的技巧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管理能力;重视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的掌握及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来向学生解释生物学知识[1]。

2、学生方面

学生的学习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表现出缺乏学习动机、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这三种情况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影响。所以要让学生拥有学习动机,加强学生的动手及观察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有效改进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的教学策略

1、教师进行充分准备

侧重科学性的初中生物课程除了对教师具备一定的生物专业技能知识外,还有具备生物知识迁移转变能力。目前,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对生物课程知识仍然是以口传授为主要来源。所以,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和自身的个人素养非常重要。初中生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授之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物专业知识技能并完善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如:在对八年级生物“生命的起源”的课程准备中,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将“自然发生论”和“神创论”产生的背景和区别带来的影响解释给学生听。并让学生逐步对生命的起源加深认识和理解,以完成教学目标[2]。

2、理解并探索教学改革的目标,完善教学特色

为打造各具特色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师在教学改革要求下要不断完善个人授课方式。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跟紧时展的脚步。并总结实践经验,将授课方法不断创新,有利于学生提高生物课的集中力和学习的兴趣。如:“生命的起源”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反复列举实例,联系实际生活,并收集相关的影像资料,向学生解释生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自然发展生产的。将知识教学转化为情感教学。从而让学生重新认识生命,促进学生珍爱生命、热爱情感。

2.1、注意学生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为情感的变化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在课堂中,学生会根据时间的流逝、教师的引领而产生不同的情感变化。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情感特征进行充分了解,并做好教学安排。如:开课的20分钟左右,学生的状态是对新知识感觉良好,注意力也非常集中。所以,教师可以抓紧这20分钟的时间将难度大、重点程度高的内容传授完。在之后的20分钟内,则是做收尾工作,也就是总结。除此,初中生物教师还要学会倾听。如:学生在回答课堂问题时,如果答案不正确或者是不完整,教师不应斥责学生,而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醒。如果回答正确,则可以鼓励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完善教学方法

3.1、对教材进行探索调研

教材是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重要主题,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其教材也不例外,是贯穿整个学习的主体,且其对教材的应用还停留在传统的照搬照抄模式上。在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下,二次开发和深入探究调研教材已经成为了一个必要的过程。如:在七年级生物课程“皮肤与汗液分泌”中,其中除了固有的皮肤知识是教师必须教授,教师还可以充分将这些知识扩展到人体学、医学等相关领域中。使学生了解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及教材的重要性。

3.2、拓展教学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信息、多媒体、互联网等也快速发展并普及,它们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多媒体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认可。其不但具备便捷、快速等功能,同时还能够以视频、图片、音频等可以向学生直观展示典例和教材知识。如:七年级的生物课程“人体的营养”,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人体部位的实验,但在课堂教学上,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更好的消化知识点。多媒体教学方式非常适合不能进行实验的学校。并且,其还能第一时间引起学生的关心和注意,从而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高教学效率[3]。

新型人才的需求在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越来越大,在教学改革环境下,为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其教学方式要形式新颖、内涵丰富。从而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开创新途径。结合时代化、科技化、现代化,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并结合,为学生获取丰富生物知识的来源[4]。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及保证往常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从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