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的基础知识

护理的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的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的基础知识

护理的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临床应用护理基础知识的调查问卷》,对来自全省不同的5所护理专科学校的学生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调查,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及分析。

结果: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护生对操作知识的掌握水平(掌握率88.89%)明显高于对护理理论的掌握水平(掌握率22.22%),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护生自觉温习护理基础知识积极性不高(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的经常温习率分别为35.80%和44.4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护生对操作知识的掌握水平高于护理理论,现阶段临床带教仍局限于临床治疗本身,对病人整体关注不够;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有待增强,带教能力有待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认识态度有待端正;实习期间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关键词:护生 实习阶段 护理基础知识 掌握水平 数据收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74-02

护理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两部分等。随着医疗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尤其是整体护理概念的提出,要求临床护理工作不仅仅强调治疗操作本身,更要注重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整体护理关怀。实习阶段护生是将来临床工作的中坚力量,对他们进行有关护理基础的调查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护理临床带教的现状,为护理教育和临床带教提供可商榷的建议和帮助,以期最终提高课堂教育质量和临床带教能力。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12年3月至4月对来自全省不同5所护理专科校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0名,女生80名,本科生60名,专科生40名,年龄20~25(22.4±2.4)岁,均为高中起点,在院实习时间2~10月不等。

1.2 方法。自行设计《临床应用护理基础知识的调查问卷》并通过护理专职教师审核,内容包括三组,每组由分别针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的两部分问题组成:①第一组问题调查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的掌握情况(分别由多个问题组成,调查结果取各问题正确答案数算术平均值);②第二组分别调查带教老师是否经常强调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的应用;③第三组分别调查护生本人在实习期间是否自觉温习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问卷发放后在规定时间内收回。发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1份,有效回收率81.0%。数据分析采用统计描述和X2检验。

2 结果

2.1 护生对操作知识和护理理论和掌握水平调查。见表1。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操作知识的掌握水平明显优于对护理理论的掌握,但同时结果也显示,临床带教老师对这两部分内容的强调率均不高,护生温习基础知识的积极性亦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实习阶段护士急于学习临床各项治疗操作和护理技能而忽视了对护理理论的再学习。

在医院实习过程中,笔者感到做基础护理的机会远远大于对病人自身病情发展的观察。由于临床工作中病人较多,而护士人力资源不足,因此临床护生在临床工作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大部分时间是从事基础的护理,参与治疗操作实践机会多,而且技术操作重复性强,长期锻炼下来,轻车熟路,对操作规范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但同时,正由于这种情况的处理,护生临床观察病人病情进展和评估病人状态的时间将大打折扣,加之某些带教老师对护理理论的重视程度不够,护生耳濡目染,会潜移默化影响到自身对护理理论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片面认为只要会操作便能做好护理工作,评估病情和心理状态的作用不大,因此护生不大主动去学习,这样便没有了理论学习的途径和动力。长此以往,护生对护理理论的认识也就逐渐模糊起来。

(2)临床一线由于护士缺编,部分带教老师护理理论掌握不扎实,导致临床带教计划不能落实。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士缺编,带教教师自身工作任务繁重,即使想认真带教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护理实习教学过程容易出现教学计划不落实[1],护生很大程度上机械听从老师的吩咐去做各种琐碎的事情,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自主学习。另外,由于部分带教老师学历层次较低,自身的护理基础知识尤其是护理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和丰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带教水平。

(3)部分护生对自身职业认可度不高,主观上不愿意主动提高理论修养。

由于历史原因影响(护理工作被认为是低学历、低技能、简单而琐碎的服务性工作,护理工作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2],许多护生对护理工作有抵触情绪,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因此自主学习护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去翻阅书本,很少温习基础理论知识。

随着医学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我国经济建设与卫生保障事业的发展,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护理队伍以中专学历为主的现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3],因此,我国正大力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力争同世界护理教育接轨。与传统护理教育相比,高等护理教育的优越性就在于它不仅仅教会学生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要以病人为中心,要求学生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尤其包括对其心理和情感的关怀,这不应只停留在科研阶段,更应该体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护理的价值和作用。而此次调查结果以非常明确的信息告诉我们,现阶段的临床护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仍以护理操作本身为主,以护理评估和护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个性化护理仍徘徊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以致于带教效果欠佳,护生对自身职业认可度也不高,结果十分令人担忧。

虽然改变护理现状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然而若能够在方法和态度上改进,相信上述现状会有所改观。笔者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①合理安排实习进度。可适度减轻临床带教老师的工作强度,有时间和精力为同学讲授基础知识。②提高带教老师的学历层次和能力,做到自身有丰富的理论资源向学生传授。③正面引导护生,增强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同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定的专业信念和出色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对护生施以正向引导[4]。④提供机会让护生参与查房,详细了解病人进展情况,带教教师可适时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理论联系临床,献计献策,对护理方案的实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 彭向阳,王曾全,何秀花.本科护生对临床教学策略反馈性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6,21(1):27-28

[2] 黄白桦,尚春秀.护理大专本科学生职业态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9):662-664

护理的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一、上好绪论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好绪论课至关重要。绪论课要给学生讲清三个问题:一是为何开设这门课,二是如何学习这门课,三是怎样学好这门课。

授课中,笔者努力做到教态和蔼可亲、语言风趣幽默、比喻形象生动、板书规范艺术,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第一印象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上课是一种乐趣。

授课的基本原则是把难的内容讲浅,把易的内容讲精。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一堂课把基本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在哪里。比如在微生物绪论部分,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吃的馒头、面包、酱油以及喝的酒,都是微生物赐予的,没有微生物我们将食不甘味。同样,如果我们经常不洗手,吃不洁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通宵上网,生活不规律,容易感冒;食物保管不好会腐烂。如此种种,都是微生物在“捣鬼”,微生物无处不在。

护理人员学习致病微生物的特点、致病性,对临床护理操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在免疫学绪论部分,告诉学生: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会受各方面的不良刺激和干扰,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大量的“垃圾”——有害有毒物质;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要保持健康状态,必须依赖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

第一堂课用身边的事讲专业的理,通俗易懂,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自然形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相应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中职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能力差,对物质结构的空间想象力差,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些是造成学习兴趣低的主要原因。

在授课中,笔者精心设计选择能突出微生物及免疫学重要基础理论的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厌氧菌一节——破伤风梭菌时,从大家常见的现象入手,提问学生如何处理被钉子或玻璃扎破的伤口,激发学生思考,引出破伤风的发病条件、发病过程以及预防原则,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关系到人的生命,不可儿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三、按照培养目标取舍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按照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的重点讲授内容。

例如在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课上,让学生学会不同部位细菌的检查方法,掌握常用消毒灭菌法,并通过实验掌握操作技术,验证细菌在空气、头发、皮肤以及呼吸道均有分布,告诉学生在临床中穿戴隔离衣、隔离帽和无菌手套,不仅保护病人不被感染,也保护自身。

再如,进行器官移植时为什么会发生排斥导致手术失败?血型不符的人为什么不可以输血?注射青霉素时为什么要做皮试?结合临床,系统地讲授,让学生有深层次的理解,增强了趣味性和实用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求知欲。

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降低教学难度,融洽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流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笔者采用的教学法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

因免疫学基础教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可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讲授,并及时归纳总结让学生前后照应。

2.引导式教学法

教师注重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认识、理解临床实际问题,比如怎样避免或减少超敏反应的发生?器官移植为什么要做组织配型?SARA的危害大吗?如何预防艾滋病?把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临床课挂钩,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对学生进行学习分组,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一人发言,大家补充,通过组内讨论和组间比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系统更全面。

4.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合理搭配,能将抽象的变为直观的、静态的变为动态的、繁杂的变为简单的,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观察思考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利用狂犬病的现状、天花疫苗的发现、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和艾滋病人临床表现等视频资料,让学生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兴趣。还有情境教学、讨论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等也经常用到。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不断学习,总结对比,找出适合每一个章节的授课方法。

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一食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让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由于免疫学需要理解、记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多,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必需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的体会是: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主战场,讲授是主渠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个积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根本,方法是关键,听懂是前提,重点要笔记,复习要及时,总结有条理。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应用图示、提纲、列表、对比等方法,归纳整理,强化记忆。

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横向比较,加深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如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补体活化经典途径,MHC—Ⅰ和MHC-Ⅱ类分子的区别,病毒与细菌的主要区别,致病性葡萄球菌与链球菌在致病因素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各有何特点?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哪些?青霉素可以引起的超敏反应有哪些等。通过对比,学生才能加深理解,更好地记忆,完成由学懂到学会到学好的转变。

护理的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基础护理; 护理服务; 服务质量; 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61

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旧的医疗体制和护理模式也逐渐不能被接受,2010年初,卫生部适时提出在全国进行护理优质服务示范工程评比活动,通过引导、示范、推广,夯实基础护理,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水平,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笔者所在医院将开展优质护理以来的体会总结如下。

1 基础护理

1.1 基础护理的内涵 一般人认为,基础护理就是简单的日常生活的料理,其实患者病情变化或者出现并发症,多数是通过一线护士为患者做基础护理时及早发现、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才会避免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基础护理是提升整体护理水平的基石,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平台。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应该贴近患者,服务于患者。医院很早就提出“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只有护士弯下腰来踏踏实实为患者做好床上擦浴、洗头、翻身、洗脚、喂饭、拍背、剪指甲等患者住院期间切实需要但自己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才能真正打动患者,感动患者,才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很好的服务于患者,及时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好相应的治疗。同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需要,才能做到身心双方面的护理。

1.2 基础护理工作的现状和落实 基础护理实施的主体是临床护士。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主观和客观原因,影响着基础护理的质量。客观上,临床护士人员缺乏,仅繁重的治疗工作都无暇顾及,更没有精力和时间做细、做实基础护理工作;主观上,部分护士主观能动性较弱,认为基础护理的技术含量低,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基础护理是否收费亦存在着不同的偏见。在大医院中,患者的病情重、变化快,治疗方案调整变化多、手术多、输液多、检查多,各种监护设备多,使护士应接不暇,而忽视了基础护理。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各科根据本科情况,由护士长排班,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执行,以自查和小组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护士的理念,这就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由被动变主动的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

2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

2.1 思想更新、转变观念,营造人文氛围 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内涵和工作目标,调整心态,把原来做得很熟练但也存在一定不足的给药、处置、护理技术、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康复工作做得更规范、更具体、更细致,把原来被忽视的生活护理抓起来,竭尽全力的去做,让护士真正理解基础护理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体现人性情感关怀,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另外,仅仅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还远远不足,优质护理服务应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这要求护士职业素质高尚,专科知识扎实,护理技术熟练,生活护理到位,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应变及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同情心与责任心等,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笔者所在医院的大部分科室均分成了三级,即一级助理护士为低年资、不满3年的护士,主要负责基础护理、辅助治疗,并参与夜班的倒班工作;二级执行护士一般为工作3~6年的护士,主要负责临床各项治疗、医嘱处理、辅助带教,并参与夜班倒班工作;三级为高年资、6年的护士,负责危重患者的管理、健康教育、护理质量把关,负责培训和带教工作,并定期参与夜班的倒班工作。形成阶梯式的护理,使各级护士都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也更利于调动护士的积极性[1,2]。

2.2 重视细节,保障安全 优质服务“始于细微,见于平凡”,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倍加关注。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注重每个细小的工作,看似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恰恰是帮助患者实现生理、心理满足和康复的第一步,是为患者提供系统化、全方位照顾的基础和核心,是观察病情最佳的途径,是护患沟通的最好桥梁,是护理工作者贴近患者最直接的体现。例如,为患者准备的便民服务袋(有针、线、笔、剪刀、一次性杯子),微波炉,为新入患者倒一杯水,节假日为患者寄卡片,这些看似小小的细节,却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方便,使患者感到温暖和体贴。当为患者进行洗头或者全身擦浴等基础护理时,常常能感到患者的感激和温暖,这样就建立了很好的护患关系,更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3 满意度

笔者所在医院对22个科室开展的护理优质服务,每星期进行1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现在通过1年的实施,临床各科的满意度都在95%以上。

另外,还要强调对基础护理的督导检查,逐步将基础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使以前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积极为患者着想,把患者的需求时刻放在第一位,将基础护理和人文关怀护理优质服务贯穿于护理全过程。

参 考 文 献

[1] 郭燕红. 转变护理模式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4.

护理的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难点;处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in our country, the pace of city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accelerate, excava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more and more, in addition to ensure the foundation itself and the supporting engineering stability, must also ensure the safety of nearby buildings. The authordiscusses the support difficultie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deep foundation pit.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treatment;

TU74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也随之增多,在不影响毗邻建筑物沉降的施工方法中,深基坑支护已经成为首选的施工方案。由于深基坑支护包括挖土、挡土、围护和防水等项目的施工,任何一个中间过程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施工事故,因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深基坑工程的内容分析

1.1 在施工现场进行量测与在适当位置安装监控。根据及时的数据反馈,在必要时加强工地施工人员的管理,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方式,方便管理监督。

1.2 勘察施工现场。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并不是简单易行的,需要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施工步骤,因而在勘察施工现场的时候更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对基坑的尺寸,面积,大致结构,岩石图层的密度条件,设计者及研究者均要了熟于心,所以说勘察现场是深基坑工程的重中之重。

1.3 基坑结构设计。我们一般意义上所了解的基坑结构包括:挡土墙围护结构(如连续墙、柱列式灌注桩挡墙)、支承体系(如内支撑、锚杆)以及土体加固等。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必须与现场的实际情况相一致,精密性要高,设计者要考虑到实际的土壤特质,地下水环境,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否会对工程施工产生直接影响。

1.4 注重周边工程保护。如果遇到预测的变形超过允许值,必须立即修改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必要时对周边的重要工程设施采取专门的保护或加固措施

二、深基坑支护施工常见的问题

2.1、设计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在深基坑中需要支护施工时,会用到深层搅拌桩,但其水泥掺量会不够,这就影响水泥土的支护强度,进而使得水泥土发生裂缝。设计者最初的设计理念如若与施工时技术水平达不到一个平衡点,就会导致工程的质量产生问题,不能完美的切合在一起。另外,基坑挖土是支护受力与变形显著增加的过程,设计中常常对挖土程序有所要求来减少支护变形,并进行图纸交底,而实际施工中往往不管这些框框,抢进度,图局部效益。

2.2 工程监理不到位

大多数事故工程都没有按规定实施工程监理,或者虽有监理而工作不到位,只管场内工程,不管场外影响,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建筑基础必须要满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规范要求,因而建筑结构主体越高,其埋置深度也就越深,对基坑工程施工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3 边坡修理并不完善

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管理的不到位以及机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人工修理时不可能深度挖掘,只能就机挖表面作平整度修整,在没有严格检查验收就开始初喷,在深基坑施工中经常存在挖多或挖少的现象,人工简单修坡后即开始挡土支护的砼初喷工序。使得机械开挖后的边坡表面的平整度和顺直度不规则。

2.4 工人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很多农民工的人身安全总是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还有待于完善,很多施工单位不具备技术条件,为了追求利润而随意修改工程设计,降低安全度,这样就会导致现场管理混乱,以致出现险情,未做到信息化施工和动态化管理。

三、深基坑支护的处理方案

3.1 更正原有的传统支护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

现如今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已经跻身于世界的领先水平,许多成功的经验都可以相互借鉴,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主要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程设计不应该再采用以往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这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在基坑支护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现场监控设备的安装。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控项目、监控警报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控点的布置、监控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

3.2 及时跟进施工进度,在发生状况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及时补救

通过对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并及时了解土方开挖及支护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研究其存在的偏差便可以及时的了解基坑土体变形状况和土方开挖影响的沉降状况还有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

深基坑工程是土体与围护结构体系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仅依靠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是难以把握在复杂条件下基坑支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破坏,也难以完成可靠而经济的基坑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大的变形或滑动,立即展开调查,直接做出可靠有效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方案,使加固工作快速而有效,防止变形或滑动继续发展。

深基坑工程作业一定要具备有关维护结构,用来阻挡水土。所使用的维护设备一定要安全有效。深基坑大多数情况下是运用现场浇灌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排桩式灌注桩结构,同时加以混凝土搅拌桩或树根桩止水。在进行开挖的时候,一定要将坑内的地下水抽取出来, 7~15m深的基坑,在其中间一定要加入二到三道水平支撑,水平支撑运用钢管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维护结构只有安全可靠才能够保证工程作业在一个安全的状态下进行。从经济方面来分析,高质量的围护设计应当达到相关安全标准,然后通过对现场检测后所反应出来的动态信息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有关调整,以便于更好的运用到工程当中去。

3.3 每个工程环节都要全程调控,做到严谨,完美,一丝不苟。

岩土深基坑支护施工重在于过程控制,一旦在施工过程的控制环节出现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都会比较困难。开挖过程中及时核实土层地质,当开挖土层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院、监理共同处理。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做出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和环境的安全

四、深基坑支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4.1 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时代特点的岩土工程课题,放坡开挖和简易木桩围护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要想达到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基础就应该按照地下埋深嵌固所做出的具体要求。人们做了很多的努力,然而在现今的实际施工中面临着基坑会逐渐变深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绿色生态环保理念要求逐渐日益提高的今天,一定要严肃的对待深基坑支护的问题。

4.2 目前,为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时间效应的影响,以前在有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中,基坑开挖大多以人工挖土为主,效率不高,今后必须大力研究开发小型、灵活、专用的地下挖土机械,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3 为减小基坑工程带来的环境效应(如因降水引起的地面附加沉降),或出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需要,有时基坑采用帷幕型式进行支护。除地下连续墙外,一般采用旋喷桩或深层搅拌桩等工法构筑成止水帷幕。目前,有将水利工程中防渗墙的工法引入到基坑工程中的趋势。

4.4 目前大部分专家认为土方开挖的顺序和具体开挖的方法必须与设计的工作情况应该相一致,要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的先决条件,最后进行分层开挖,坚决禁止有“超挖”现象的发生,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减小基坑开挖卸荷后没有支撑的在外的时间,使用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的理念。这是未来深基坑支护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岩土深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挠动基底原状土的方式进行支护。

五、结束语

总之,深基坑工程施工尤为重要,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必须对方案进行认真审核,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充分理解设计意图。这样才能在施工时确保各个施工环节、各道施工工序协调有序。业主也要认真审查设计、施工单位,选择社会信誉好、技术力量强、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安全。

参考文献:

护理的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有效配合 处置紧急事件 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310

资料与方法

2000~2008年我院普通病区护理人员共配合抢救紧急事件共50多起,共80人次。其中,重大交通事故5例,化工厂爆炸1例,跳楼自杀2例,群殴事件2例,手术后如厕致心跳呼吸停止3例,检查途中病人出现呼吸停止2例,严重气胸时误松胸腔引流瓶上血管钳致纵膈摆动引发肺水肿4例,儿童异物引起窒息1例,误拔气管外套管2例,气管插管堵管3例,手术或抢救时突然停电15例,坠床3例,家属烫伤3例,盗窃10例,火灾1例,病人短时走失2例。

护理对策

改变观念,提高风险管理意识:①将急诊护理的理念引入到普通病区中,因为急诊护理涵盖了所有临床专科的急诊处理[1]。②制定紧急事件的处置方案。③经常模拟紧急事件的发生,检验护理人员对紧急事件的处理方案。④进行护理安全教育,确保风险意识深入人心。风险管理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一部分,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应与护理质量保证计划同步实施[2]。

紧扣安全主题,细微处求成功。①急救物品、药品班班交接,随时处于完整无缺、备用状态,做到五定、一及时(定人管理,定时核对,定点存放,定时检查维修,定时消毒,及时领取补充)。②严肃工作纪律,抢救器械一律不外借。抢救仪器三级养护,明确责任,保证仪器完好。③院内后勤供应及时,随时能保证人、财、物到位。

建立有效组织,关键时快速出击。①各科室根据人力资源情况成立两个护理应急小组,首要组、第二小组。人员组成:组长、抢救者、协调者、护理者。首要组:护士长任组长(护士长外出时由主班护士兼)。成员由经验丰富的住在医院家属区的人员三名组成,抢救者负责协助建立各种通道(静脉、气道)、配合医生做好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各项抢救工作,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各种抢救记录。(在这位抢救者来之前,当班护士即为抢救者)。协调者负责协调保证各种物品的准备等后勤供应及与相关科室联系。护理者负责各方面的护理,保证病人及家属的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舒适护理、生活护理等。当班护士在遇到紧急事件时,第一时间通知护士长,护士长通知相关人员5分钟内到达急救现场。护士长对小组工作负全责,并有解决技术难题和护理质量控制的责任。若出现突发事件如特大交通事故伤员较多等情况时第二小组成员加入,保证不影响抢救与处置。②平时工作中,加强临床观察,把发生紧急事件的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全面兼顾,多角度多方位服务。①病人入院时重视宣教。②住院期间加强宣教。③患者经确诊需要作进一步检查时,医生先与病人或家属通报病情。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病情及运送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运送过程推车要平稳,尽量避免颠簸,注意保暖和防止暴晒,防坠床。遇到特殊病人或病情危重者转运时,带上常用的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如备简易呼吸囊一个,并由医生护送到相关科室检查,预防检查途中出现的心跳呼吸骤停等意外。

多方有效沟通,化解不测。①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②护护之间的有效沟通。③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④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⑤营造医护、护护、医患、护患、患患之间的良好沟通氛围,给病人及家属一个家的感觉,预防因不信任而导致的心结,化解不测,严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培养,保护自己。①加强新知识学习。②进行突发事件相关知识学习。③加强专科知识学习,对特殊的知识护士长要反复讲,重复讲,定时考核,每人都要掌握。④加强相关知识学习,提升保护自己的能力。⑤重视护理文件书写,善于保护自己。

讨 论

统一制定院内各种紧急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组织每位职工学习预案,因为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减少了急救时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3]。

紧急事件处置中的护理管理:对于紧急事件病人来说,决定急救成功的关键是急救时间问题,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早期的有效处置,不仅关系到病人的安危,更重要的是能使恶劣后果降至最低程度。按制定的“预案”执行可以有效克服一些弊端。

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成立护理应急小组,可使护理人员技术力量均衡分配、成组护理,保证患者抢救及时到位。

护理安全教育落实在常规工作中。

平时加强三基知识和急救知识的培训,发生紧急事件时有计划、有组织、有管理、有配合、有落实。

参考文献

1 张亚卓,韩悦容,冯洋,等.我国急救护理发展的现状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5,21(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