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统的症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吸烟;肺通气功能;小气道阻力
[中图分类号] R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c)-0067-02
众所周知,吸烟危害健康。香烟里面有400 多种有毒物质,危害着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研究显示吸烟是引起困扰中老年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危险因素[1]。因此有必要对无症状的吸烟中老年人进行肺功能评估,早期发现异常,从而进行早期干预。为探讨吸烟对无呼吸道症状的中老年人肺功能的影响,选取该院2010年9月―2011年6月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12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年龄≥45岁)120例,年龄(57.68±18.56)岁, 其中吸烟者80例,非吸烟者40例,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肺通气功能结果。所有受试者均为正在吸烟或从未吸烟中老年人,排除戒烟者、有慢性心肺疾病史者,近4周无感染及服药史者。
1.2 方法
收集入选者的年龄,吸烟年包数,肺功能测定采用JAGER masterscreen IOS 脉冲振荡肺功能仪,符合ATS标准[2],肺通气功能测定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最高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其中小气道指标: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75%)、用力呼气 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50%)。
1.3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 t 检验,肺功能与吸烟量的关系采用两变量相关分析。
2 结果
吸烟组与非吸烟组肺功能的比较,见表1。吸烟组MMEF%、FEF75%较非吸烟组明显降低(P0.05)。
3 讨论
引起 COPD 的最大风险因素就是是吸烟,但吸烟的危害性在无症状时不能被多数吸烟者认识到。长期吸烟,香烟中的烟焦油、烟碱(尼古丁)、一氧化碳、亚硝基胺等多种有害可以使肺泡T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激活,炎性介质释放,肺组织结构受到破坏,共同作用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充血、痉挛和分泌物增多,最终导致管腔狭窄和阻塞的发生[3],并易引起反复感染, 加重肺组织损伤[4],反复损伤致周围气道纤维化和结构重塑,气流受限不可逆。另一方面,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释放的氧化物, 烟雾中的氧化剂,共同氧化抗蛋白酶球蛋白上的甲硫胺酸基,使其结合蛋白酶的功能丧失, 破坏了蛋白酶与抗蛋白酶平衡,导致COPD[5]。
该研究通过对吸烟与非吸烟健康人群肺通气功能进行比较,发现在患者无症状时,吸烟对肺脏的损害已经存在。 该研究显示,吸烟者相比于非吸烟者,FEV1、FVC、FEV1/FVC变化不明显,而FEF75%、MMFE%等小气道指标均降低明显,并且两组间相比小气道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迄今为止,无任何一种药物可以阻止COPD患者的肺功能下降进程,戒烟是已被证实的有助于减缓肺功能损害的有效措施[7-8]。 因此,中老年吸烟患者作为COPD的高发人群,应提高对疾病早期的认识,早期行肺功能检测,及时发现肺功能损害变化,提高戒烟意识,减少 COPD 的患病率[9]。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9.
[2] M acN ee W. Oxidants/antioxidants and COPD[J].Chest, 2000,117(5Suppl 1):303S-317S.
[3] 庄远丰,管淑红.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钠尿肽水平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7):520-521
[4] Chung KF, Adcock IM. Multifaceted mechanisms in COPD: inflammation, immunity, and tissue repair and destruction[J].Eur Respir J,2008,31: 1334-1356.
[5] 赵伟,郝青林.蛋白酶与抗蛋白酶失衡在COPD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1(3):163
[6] 王波.吸烟对健康者肺功能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0,7(9):42-43.
[7] 张钰,王军.戒烟干预对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及预后的影响观察[J].医学前沿,2013(6):135.
[8] 张铮瑜,杨冬.吸烟对成人哮喘控制及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3.20(2):138-140.
【摘要】:男性尿路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现象。泌尿系统感染多与卫生不良有关,致病菌是男生殖系感染的先决条件。当泌尿、男生殖系统存在病理基础时,既减弱了机体的防御机制,而易于诱发感染。男性泌尿系统感染通常是由性病所引起。非特异性尿道炎及淋病两种性病最可能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可见泌尿系统疾病很常见,那么如何做好男性常见泌尿系统的护理工作成为一个重要的医学问题。
【关键词】泌尿系统疾病护理 症状
男性尿路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多与卫生不良有关,致病菌引起的泌尿、男生殖系统炎症称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致病菌也是泌尿、男生殖系感染的先决条件,当泌尿、男生殖系统存在病理基础时,既减弱了机体的防御机制,而易于诱发感染。男性泌尿系统感染通常是由性病所引起。非特异性尿道炎及淋病两种性病最可能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可见泌尿系统疾病很常见,那么如何做好男性常见泌尿系统的护理工作成为重要的医学问题。
一、 常见症状:
1 排尿异常:尿路感染常见的排尿异常是尿频、少尿、尿痛,也可见到尿失禁和尿潴留。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可有多尿,后期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2 尿液异常:尿路感染可引起尿液的异常改变,常见的有细菌尿、脓尿、血尿和气尿等。
二 常规护理
1. 少尿或无尿护理 无尿或少尿是因为肾功能减退,常伴有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增高,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现象。临床对于少尿或无尿病人要密切关注电解质变化和有无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必要时予以纠正。护士对少尿或无尿病人的尿量记录要准确,须记录病人的一天的出入量。在少尿或无尿期间,严格限制液体入量,防止液体过多引发肺水肿、心衰,注意给予低蛋白饮食,防止氮质血症。补液原则:少尿或无尿的病因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肾前性少尿是由于休克、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导致血压下降、血容量减少或肾血循环障碍,以致肾血流量突然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导致肾前性少尿或无尿。临床护士在发现病人尿量减少时要分析原因。对于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尿液减少,应及时补充胶体液,提升血压,增加循环血量,补液速度要快。少尿或无尿的病人,补液原则是出多少补多少。同时要嘱咐病人适当控制入水量,限制钠和钾的摄入,防止发生心衰。
2 去除慢性感染因素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全身抵抗力低,易发生尿路感染,应给予积极治疗,是平素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措施,也是尿路感染的治疗护理的重要环节。
3 多尿的护理。男性多尿病人在排出大量尿液的同时排出大量钾,易出现低血钾症,患者感到疲乏无力、心慌气短,
应注意补充液体的同时适当补充钾,多吃些含钾高的水果如香蕉、橘汁等,防止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
二、 排尿异常的护理
尿频、尿急、尿痛,急性泌尿系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常见于男性急性膀胱炎。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嘱病人多饮水,坚持大量饮水肾脏排泄的尿液,对膀胱和尿道起着冲洗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排出,每天大量饮水,2~3小时排尿一次,能避免细菌在尿路的繁殖,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这是预防尿路感染最实用有效的方法。男性尿路感染的护理方法是在疾病的发作或缓解阶段,每天大量饮水,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饮茶水或淡竹叶代茶饮也有一定的尿路感染的治疗护理作用。同时应注意性卫生,保持外清洁,勤换内衣裤。对于年老男性病人,应做好生活护理,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三、 排尿疼痛的护理。
疼痛部位及性质:疼痛是泌尿系各种疾病常见的症状,肾区绞痛是由于肾输尿管结石所致,疼痛比较严重;病人常难以忍受,需给予解痉止痛药才能缓解。膀胱区疼痛旱烧灼或切割样疼痛,排尿或排尿终末时加重,常伴有尿频、尿急出现;尿道疼痛多与排尿有关,呈烧灼样。阴囊部疼痛多为胀痛、坠痛。临床护士应学会区分疼痛部位及性质,有利于临床观察。处理和护理要做到:
(1) 解痉止痛:在诊断明确后,结石病人可给予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时,疼痛较轻者可给予山莨菪碱10mg肌内注射。应避免反复大量使用毒麻药,以免成瘾。在使用山莨菪碱或阿托品后可出现口渴症状,是药物的正常反应,可嘱病人多饮水。有青光眼病人禁止使用阿托品。
(2) 注意事项:膀胱区疼痛常伴有膀胱刺激症状,嘱病人多饮水,起到冲洗作用,帮助减轻症状。肾外伤病人引起的肾区剧痛在诊断未明确之前禁止使用止痛剂,以防掩盖病情。
(3)根除病因:在对症处理同时,病因治疗是解除疼痛的根本,应积极检查找出病因,及早治疗。要向病人做好疾病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对疾病了解得更加清楚,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应用止痛剂,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分散病人注意力可以帮助减轻疼痛。
4 尽量避免使用尿路感染器械和插管尿路器械。男性患者易把尿道远端的细菌带入膀胱和上尿路,尿路插管后易发生持续性菌尿,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必须使用尿路感染器械和插管尿路器械时,严格消毒,在尿路器械使用48小时后,宜作尿培养,以观察是否发生尿路感染。用尿路器械检查之前,已经有细菌尿的病人,宜先控制感染。有些患者当时虽无细菌尿,但以前曾有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史或有尿路异常,在尿路检查或前后48小时宜服用抗菌素以预防感染。在留置导尿的头三天,给予抗菌药可预防或延迟尿路感染的发生,但3天以后给药则无预防作用。另外,密闭式的引流系统连接尿路留置导尿管,可使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 方妙君,邱秀环,孙肇玢.护理程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45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消化系统症状;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83-01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对86例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患者,男71例,女15例,年龄24~86(平均50.6)岁。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89.65%)、呕吐(80.23%)、恶心(39.42%)为主,其次为腹泻(7.73%)、腹胀(9.3%)。其中心电图提示下壁AMI患者占75.49%,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1.2 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实施环境护理、心理护理、消化道症状护理、溶栓护理、饮食护理、吸氧护理、低血压状态护理、便秘护理、液体管理、早期安全康复锻炼,使患者在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环境中治疗、康复。
2 结果
79例患者好转或治愈出院,2例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5例死亡,其中心力衰竭合并严重心律失常3例,心源性休克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均于入院3天内死亡。
3 护理体会
3.1 病室环境 舒适的环境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适宜的声响、光线、气味、温湿度能提高环境的舒适,适当的感觉刺激环境,对健康是有益的,舒适护理可减轻疼痛,从而减轻心理负担【1】。保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一般保持室温22~24℃,相对湿度在50~60%,通风1~2次/d,30 min/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房间光线柔和自然,避免强光刺激,尽量用遥控式中央监护仪,以避免监护仪噪音及护士的频繁巡视对患者的干扰。
3.2 心理护理 患者发病时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应激性负性情绪,从而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冠状动脉供血、供氧进一步减少,心肌坏死范围扩大。同时,还可引起脂肪、糖原分解,增加血液中脂肪含量,加重动脉硬化。所以应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因人而异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
3.3 消化道症状护理 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AMI,以下壁梗死多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肠胀气,严重者发生呃逆等。其机制为:①心脏感觉纤维进入脊髓后与上腹部脏器的感觉纤维共同聚合于同一脊髓神经元,经同一途径上传,因而心脏感觉冲动传人丘脑和大脑皮质后产生腹痛的感觉;②迷走神经的传入感觉器几乎都位于心脏后下壁表面,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刺激迷走神经产生腹痛、腹泻,其临床表现与急性胃肠炎相似【2】;③心肌坏死刺激迷走神经和心排血量减少或休克,引起胃肠系膜血流速度下降,胃肠道缺血,从而出现胃肠痉挛,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3】。因此,腹痛时采取必要的止痛措施,静脉推注奥克以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呕吐后及时用温开水漱口以减少异味刺激。
3.4 静脉溶栓护理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文献报道AMI发病后2~6h内,溶栓每提前1h,病死率降低1%[4] 。应做好以下护理:①溶栓后由于梗死血管再通,梗死处坏死组织及白细胞团随血流进入冠脉血管,从而影响心电稳定,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因此,溶栓前床边应备好除颤仪、心电图机、阿托品、利多卡因等抢救仪器及药品;②溶栓期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心律变化;③密切观察心肌酶峰值、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④并发症防治:出血是溶栓最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可局部出血,重者可全身出血,甚至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危及生命。故溶栓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和体征,如局部血肿、呕血、便血、低血压、神志意识的变化、皮肤粘膜颜色及大小便变化等;溶栓时避免进行动脉穿刺及肌肉注射。
3.5 饮食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前3日进食流质,待症状减轻后逐渐改为半流质、软食、普食【5】。宜进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严禁饱餐及暴饮暴食。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水肿者,要根据病情采用低盐、无盐、低钠饮食。多食蔬菜水果,戒烟忌酒及刺激性食物或饮料。
3.6 吸氧护理 为使氧气流量均匀,吸氧管以多孔为佳,开始以4~6L/min为宜,如疼痛减轻,可调至2~3L/min维持,病情稳定后给1~2L/min。吸氧过程中应经常巡视,避免氧气管折叠、扭曲、脱落,每日更换灭菌蒸馏水,保证氧气充分湿化后吸入,减轻氧气的干燥及刺激作用。
3.7 低血压状态护理 低血压状态系AMI发病后因疼痛、迷走神经反射、低血容量、严重心律失常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有低血压表现,但无微循环衰竭征象的一种血压状态,一般用多巴胺和间羟胺持续静滴,严密监测血压,根据血压高低调节滴速,并加强液体管理,以免因多巴胺外渗而致皮下组织坏死。
3.8 便秘护理 按照患者排便习惯,按时排便,训练排便反射。多食水果、蔬菜以增加食物中的纤维素,促进肠蠕动。沿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1~2次/d,15min/次,以增加肠蠕动,利于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通便灵或开塞露等通便药。
3.9 液体管理 24h液体总量不超过1500ml,滴速
3.10 安全实施早期康复训练 对无合并症患者于发病第2周即可开始下床活动。研究表明,早期活动锻炼可扩张冠状动脉及形成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增加心肌供血,减慢心率,降低动脉压,改善葡萄糖耐量,降低血脂,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莉,黄萱.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J],2009,l5(15):51.
[2] 廖丹,王海龙.不典型症状急性心梗46例诊断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J],2007,7(16):3871~3872.
[3] 朱从飞.以腹痛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12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8):3476.
关于宣传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规定》的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一九九0年三月九日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一九九0年五月一日起施行。这个《规定》是我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第一个地方性法规,是我区各族人民特别是三百多万老年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规定》的颁布实施,对于巩固和发展我区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落实计划生育国策,发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促进四化建设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为使宣传贯彻《规定》的活动扎扎实实地进行,现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一、认真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自四月十五日起至五月十五日止,为全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宣传月。各地各部门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规定》,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及其重要意义,明确贯彻执行《规定》的必要性和责任感。增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在学习宣传中要采取多种形式,运用报刊、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发表文章,请领导同志讲话,召开座谈会,印发《规定》和有关宣传材料,悬挂横额,张贴标语等进行广泛宣传,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宣传贯彻《规定》要以正面思想教育为主,把宣传与表彰敬老、爱老、养老的先进典型事迹结合起来,把宣传《规定》与普法教育,精神文明建设,评选“五好家庭”,为老年人做好事等活动结合起来。要反复强调敬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份。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是每个公民的共同职责,是每个成年子女应尽的义务。要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法制观念,造成敬老、爱老光荣,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树立敬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宣传贯彻《规定》的活动要紧密联系实际,切实为老年人办实事。各地、市、县,各部门、各单位,要制定实施《规定》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乡(镇)、村(居委会)可根据《规定》精神制订乡规民约。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目标,作出发展老年事业的规划,同时结合实际尽可能解决老年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农村重点解决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的问题;城镇以老有所为为重点,逐步实现“五个老有所”的要求。
四、要以《规定》为准绳。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检查。对不赡养老年人,侵犯老年人权利,虐待摧残老年人的行为,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对积压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有关部门要进行一次清理;对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部门处理。以教育广大群众,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五、培训骨干,抓好典型。各单位在开展宣传工作前,要培训好宣传骨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宣传内容,研究宣传贯彻的具体方法步骤。抓好典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总结交流经验。
六、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各级政府要重视对《规定》的宣传贯彻,切实加强领导。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统筹安排。各级老龄工作机构、民政、人事、劳动部门要密切协作,与司法、公安、新闻、卫生等部门联系,邀请宣传、老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参加,组成临时领导小组,研究宣传贯彻《规定》的具体措施;指导、督促、检查《规定》的宣传贯彻。大、中型企业、街道居委会,农村基层组织也可建立相应的领导组织,要发挥基层老龄群众组织,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协会的作用。广泛开展活动。
贯彻执行《规定》,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全社会每个公民和各个方面,任务很艰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抓好这一工作。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适当拨款解决,以保证《规定》的实施。
关键词:小儿; 呼吸系统;护理; 咽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53-02
1对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
小儿在不同年龄段其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也各不相同,这些特点都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预后及防治密切相关。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指的是鼻、鼻窦、鼻腔、咽、咽鼓管、喉等部位;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1.1上呼吸道
1.1.1鼻和鼻窦:在婴幼儿时期,鼻腔相对短小,后鼻道狭窄,鼻粘膜柔嫩,富于血管组织,感染时黏膜肿胀,易造成堵塞,从而会引起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另外,小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侵犯眼结膜,引起结膜炎症。由于新生儿的上颌窦和筛窦极小,2岁后才开始发育,至12岁才充分发育。额窦在1岁以前尚未发育,2岁时开始出现。蝶窦3岁时才与鼻腔相通,6岁时很快增大。由于鼻窦口相对较大,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筛窦及上颌窦最易感染,所以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易发生鼻窦炎。
1.1.2咽部:小儿咽部较狭窄且垂直,鼻咽部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其中包括鼻咽扁桃体和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在4个月即发育,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如增殖过大,称为增殖体肥大。腭扁桃体在1岁末逐渐增大,14-15岁时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
1.1.3喉:以环状软骨下缘为标志,小儿喉部相对较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带及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由于喉腔及声门都狭小,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
1.2下呼吸道
1.2.1气管、支气管: 小儿气管和支气管管腔较成人短且较狭窄,软骨柔软,血管丰富,缺乏弹力组织导致了支撑作用较差。因黏液腺发育不良、分泌不足而气道较干燥,因纤毛运动较差而清除吸入的微生物等的能力差。所以,婴幼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引起呼吸道狭窄与阻塞。左支气管细长,由气管向侧方伸出,而右侧支气管短而粗,较直,异物就比较易进入,随之会引起右侧肺段不张或肺气肿。
1.2.2肺: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肺泡数量较少且面积小、弹力纤维发育较差,但是间接的发育较旺盛,也造成了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易于感染。感染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及坠积性肺炎等。
1.3胸廓:小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圆桶状。肋骨处于水平位置,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狭小,但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充满胸廓。在呼吸时,肺的扩张受到限制,能充分地进行换气,因此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2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2.1肺炎患儿的护理:肺炎是由不同的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也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冬季、春季以及气温骤变时比较多见。另外,支气管肺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治疗时应该先控制好感染范围,对症治疗。
2.1.1护理评估
(1)致病因素
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呼吸道免疫功能差、在气候骤变及护理不当的诱因下,病原体容易侵入到呼吸道,从而引起感染;还有的是营养缺乏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时易发生,且较重。
(2)身心状况
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出现鼻翼扇动、唇周发绀,更为严重的还会出现三凹征、点头样呼吸或抽泣样呼吸;全身中毒症状;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和心力衰竭;神经系统常表现烦躁或嗜睡,重者出现脑水肿;胃肠道功能紊乱;患儿可有焦虑和恐惧;家长可能产生忧虑、抱怨等心理反应。
2.1.2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护理诊断有:活动无耐力;清理呼吸道无效;体温过高。
(2)常见的合作性问题:心力衰竭,也就是潜在的并发症。
2.1.3护理的要点
(1)保证有足够的营养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呼吸困难较重者,喂哺同时应给氧;
(2)保持生活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清新,和适宜的温度,避免病人哭闹,以减少氧的消耗;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积极处理腹胀缓解呼吸困难;
(5)减少刺激,处理好心力衰竭,避免小儿患者用力;
(6)听从医生建议,介绍疾病防治知识及护理配合。
2.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侵犯鼻和咽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季最多,病毒感染后常继发细菌感染。婴幼儿的症状较重,以全身症状为主。一般病程3-5日,如体温持续不退或病情加重,应考虑发生并发症,如:中耳炎、结膜炎、咽后壁脓肿肺炎等;年长儿有可急性肾炎、风湿热、病毒性心肌炎、脑炎等。治疗时可以以抗病毒和对症处理为主,如有细菌感染发生,应选用抗菌药物。
2.2.1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各种病毒和细菌引起的,病毒为主。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的有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营养障碍性疾病,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都将引发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使病情加重。
2.2.2临床表现
(1)一般类型上感
首先,症状方面。局部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干咳、咽部不适等;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烦躁不安、全身不适、乏力等,一部分患儿还伴有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状。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较轻。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
其次,体征方面。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是正常的。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首先,咽结合膜热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同时还伴有消化道症状。体检时易发现咽部充血,白色点块状分泌物;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合膜出血,病程1-2周。
其次,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易发生于夏秋季。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厌食、呕吐,体检可以发现咽部充血,病程为1周左右。
3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体温过高。常见合作性问题是潜在并发症:惊厥。
护理要点:室内要安静、空气新鲜;保证休息和营养,多喂温开水,食物宜清淡,少食多餐;发热时酌情给予物理降温,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严密观察有无传染病征兆及严重的并发症;教家长做好家庭护理,加强儿童的抵抗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与多个方面因素都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研究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方面也会做到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