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制度的制订过程也是大家形成认同感的一个过程。
一所学校,要想有活力,要想有发展,就要让成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就必须具备“兼容并包”的方针。所以,学校制度的制订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最大限度解放人的精神和制度最大限度严格”原则。在此原则下,尽可能地挑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在不与国家政策法规相违背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实际,自下而上,充分酝酿讨论,让大家尽可能地参与进来,对意见的不合理部分,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到最后形成全体成员认同的一种制度。这是一个制订过程,也是对大家的一个教育过程。
另外,制度的制订不应该仅仅涵盖对师生的“控制”,还要体现学校的传统和历史,让大家知道学校的历史与现在,自觉去思考学校的未来;还要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让大家可以感受到制订不是为了“限制”;同时还要体现与时代相和谐的价值观,调整学校的教育方向。.最后,制度要注重协调各方利益。学校的管理层,必须也应该持中立的、公正的立场,密切关注各个利益群体的实际生活状况,切实维护所有员工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各利益群体之间才能在一个公认的秩序下,通过协调和妥协而达成和谐共存,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制度的宣传。
制度制订之后,必须加强宣传力度。让大家明白制度制订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是为了维护了大家的合理权利,是解放人的活力,更确切地说,制度通过约束人而解放人。制度制订的出发点是让学校走一条依法治校之路,走一条明主治校之路,它可以保障学校朝着正确方向健康有序发展,避免个人在管理中的情绪化和随意性,制度可以引导大家的力量朝着共同的目标出击,使所发生的一切良好的变化持续下去。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大家明白违反制度的后果是严重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共同制订出来的制度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去违背。从而使大家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得到提高。
三、制度的执行
订出一套相对完整的书面制度,其难度不见得有多么的高,而制度的执行才是最难得一件事情。那是因为“人情与原则”、“职责与利益”等东西交错不清。
1.1有利于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美誉度、识别度和认知度如何让阅读推广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脱颖而出并且更有实效,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实施品牌建设策略是有效的解决途径。因为,好的品牌具有向心力、识别力和辐射力的强大作用。其中,向心力可以增加工作团队凝聚力,提高员工素质,使全体团队成员为提升竞争力而共同努力,有利于提高活动美誉度;识别力可以使活动与其他校园活动有显著差异,增强读者参与活动的识别度;辐射力则是一种扩散力,好的品牌使读者热切关注、向往,不仅提升活动价值,还能吸引学生精英,能够有效集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活动认知度。
1.2有利于促进形成校园阅读文化一般而言,每项读书活动都有一个生命周期,经历从推出创意到退出读者视线整个过程,包括投放、成长、成熟和衰退4个阶段。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实施品牌策略有利于跟进读者群体特性变化,通过改进措施或创新内容来保持品牌个性始终如一,延长活动生命周期。同时积累读者对它的认同和偏好,使品牌从开始依附在活动身上慢慢地发展到与具体活动相对独立开来,逐渐形成一种无形资产、一种师生共同的阅读价值取向和阅读行为方式,进而积淀形成校园阅读文化。
1.3有利于提高阅读资源利用率大量资金投入到高职示范校建设使校园阅读资源(包括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阅读学习场所、网络化数字化设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已从外延式发展(如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等)向内涵式发展(如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等)过渡。顺应内涵式发展要求,高职阅读推广工作也应从“以提高馆藏文献资源利用率”的单一目标过渡为“提高校园阅读资源利用率”的多元目标,从“为人找书、为书找人”过渡到“为人找阅读资源,为阅读资源找人”。品牌阅读推广活动可以吸引并引导师生发现并利用校内阅读资源,实现阅读资源的合理有效调配,提高阅读资源使用效益,为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2以品牌建设为推手的高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策略
2.1采用项目管理模式凸显图书馆的核心作用和主导地位阅读推广活动具有系统性、时限性和目标性等特征,符合项目管理特性。阅读推广项目管理模式即组建以图书馆为主导,以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体,校领导、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上下交互、纵横联动的工作团队,通过论证主题、控制过程、协调资源、监控质量等手段实现全校阅读资源优化整合和调度调配,有效降低活动成本,提高活动效益,为构建示范性高职校园阅读文化提供后勤保障。实施过程中,图书馆采用“资源发现、服务展现、智慧闪现”的工作思路主导活动发展方向。“资源发现”即整合全校阅读资源并引导学生发现及利用,促进提高资源利用率;“服务展现”即为活动提供“一对一”跟踪指导和信息服务,将活动主题贯穿始终,展示馆员信息服务水平;“智慧闪现”即馆员与主创人员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闪现智慧,鼓励学生大胆设问引发信息渴望,不断完善措施,提高活动质量。
2.2“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充分调动团队工作人员和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图书馆在学校机构设置中长期处在“教辅单位”序列。因此,即使有了组织机制保障,但在实际动员和调度二级学院群工办老师、团队工作人员和学生干部方面仍有较大困难。而这些群体又恰好是阅读推广工作的主要推动者和重要参与者。挖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规定动作即由图书馆提出某次活动主题,并对主题内涵和外延进行明确表述;制定活动有关要求和评价标准;为参与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和跟踪指导;同时对划拨活动经费有决策权。“自选动作”则是指各二级学院团总支、参赛单位、社团组织、班级等活动承办单位(参与者)根据活动主题自行拟定活动方式,对划拨经费有自主使用权。“自选动作”给予承办单位很多想象和发挥空间,符合“80后”“90后”年轻群工、团队工作人员“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特点,切合了“00后”学生喜新、怕约束的性格特征,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持续保持活动新颖性和吸引力。
2.3构建阅读推广效益评价与反馈机制构建阅读推广效益评价与反馈机制有利于了解读者阅读需求、文献资源需求和设备需求,有利于合理制定阅读推广工作方案,增强阅读推广自我发展能力;有利于降低阅读推广投入成本,为打造高效益的品牌阅读推广项目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帮助工作人员总结经验,找准不足、改善管理、越办越好;阅读推广效益评价主要内容包括:①反映阅读推广规模的保障条件指标(如经费来源、活动场地及设备等);②反映阅读推广运行机制的指标(如活动组织结构、人员配备、二级单位合作程度等);③反映阅读推广宗旨的指标(如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标语及写真设计);④反映阅读推广成效和影响力的指标(如参与人数、参与深度、图书借阅量、到馆人次等);⑤反映阅读推广发展的指标(如占用经费比例、资源利用率等)。
3案例分析
3.1活动背景自2006年起,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始终坚持“宣传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和优质服务项目,帮助同学们树立‘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理念,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和内涵”的活动宗旨,共组织了包括9届大型读书节活动、8届新生读书报告会和1届诗歌朗诵比赛的阅读推广活动。共举办了读书沙龙、检索技能竞赛、书海拾贝、有奖征文等56项读书活动,因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效互动,全校师生广泛关注并踊跃参与。在2011年,随着活动深入开展,该校阅读推广活动出现“创意迭出、种类繁多”的现象,部分读书活动进入“生命周期”中的衰退期,个别活动则遭遇“悄悄地,活动结束了,不带走一本书”的尴尬境地。因此,如何持续活动影响力和吸引力,如何沉淀活动精髓使之成为大家认可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如何促进形成校园阅读文化等问题成为深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亟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图书馆在众多读书活动项目中进行筛选和评价,选择个别项目给予更多品牌建设经费支持和资源保障,促进产出校园阅读文化精品。“盛享好书”读书沙龙活动即是校园阅读文化活动品牌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3.2活动概况“盛享好书”系列读书沙龙活动是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举办的56项阅读推广活动中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的校园阅读文化精品活动。它在2011年作为第六届“好书伴我行”读书节子项目首次亮相后,立即成为了校园文化热点,得到广大师生的积极评价。此后,在“由创意到品牌,由品牌到精品,由精品到阅读文化”的阅读推广工作发展思路指导下,经过4年品牌淬炼,该活动脱颖而出成为一项校园阅读文化精品,为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阅读文化起到了示范作用。该活动以“盛享好书”为主题,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通过经典话剧、原创话剧、情景朗诵、舞台剧、小品等活泼的舞台表演形式演绎读书心得、传达读书乐趣、强化“读好书、爱读书”意识,共同营造校园书香氛围,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寝室,走进图书馆,迈向健康、向上、乐观的学习生活轨道。如果说读书报告会、读书演讲比赛等常用读书活动项目是通过口语表达的形式让读者感受演讲者的读书心得,体会读书乐趣,引导文明阅览,引发读书渴望,那么读书沙龙活动则是通过更加灵活多样的舞台表演形式向读者传达同样的意图。4年来,共有近60个参赛剧组(不含海选)、千余名学生演职员和两万人次学生观众直接参与了读书沙龙活动,为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厚的色彩,也给参与其中的学生留下了难忘的青春记忆。
3.3活动优势与经验
3.3.1组织机制灵活有效按学校“精品意识、精准措施、精细管理”的“三精管理”工作要求,以项目管理方式,设置了以分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为负责人,以党委办公室(宣传部)为指导单位,以校图书馆、校团委为主办单位,以二级学院和各学生社团组织为协办单位的组织机制。该机制采用了突出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体,各单位上下交互、纵横联动的团队合作组织方式,确保活动始终贯彻“盛享好书”的主题,营造书香校园氛围,保障了活动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3.3.2“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使沙龙活动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持续保持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规定动作”即是围绕“盛享好书”的主题,将读书心得、读书趣事、读书感想等通过舞台表演形式演绎出来,万变不能离题,彰显活动的知识性。“规定动作”要求主创人员要认真思考活动主题,在收集、筛选和评价大量信息后创作演出脚本(剧本)、设计舞台动作、合成音乐效果,最终形成知识产品通过舞台展示出来。“自选动作”则是由参赛单位根据活动主题自行拟定题目和选定舞台表现形式。题目自拟,使选材范围广泛,鼓励原创但也允许演绎经典;自选舞台表现形式则包括了话剧、情景剧、小品、相声、诗文朗诵、歌舞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方式。“自选动作”给予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可以将知识、趣味、时尚、潮流各种现代元素融合到舞台表演中,发挥学生在文学创作和表演艺术方面的潜能,持续保持活动关注度和影响力。
3.3.3开展“一对一”跟踪指导和信息服务,保障活动主旨落到实处活动期间,图书馆围绕“资源发现、风采展现、智慧闪现”的工作思路,整合馆藏信息资源、场地资源、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为各剧组提供了“一对一”跟踪指导和信息服务,显著地提升了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资源发现:即引导学生发现并利用馆藏信息资源、场地资源和设备资源,促进提高资源利用率。如,在剧本创作期间,通过“走进信息空间”资源培训和系列专题图书展示引导学生发现本馆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在排练期间,整合图书馆场地资源和设备资源吸引了大批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场地资源进行剧本讨论、排练和彩排。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共有105个团队、216场次、11240人次使用了图书馆场地资源开展读书活动。风采展现:图书馆派出馆员与参赛队建立“一对一”联系,为各剧组提供信息咨询、节目指导等服务,负责贯彻落实“盛享好书”活动主题,鼓励学生使用QQ、微博等微媒体平台与图书馆进行互动,促进了馆员和读者融洽沟通,展示了馆员少为人知的另一面,尤其是在文艺方面的风采,提升了图书馆美誉度。智慧闪现:馆员有意识地和主创人员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碰撞火花,闪现智慧,激励学生大胆设问引发信息渴望,小心求证,提高信息筛选和评价能力,在不断完善剧本、提高节目质量的过程中提升了综合素质。
3.4活动评价“盛享好书”系列读书沙龙活动主题明确,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工作思路清晰,切合了校情、学情和馆情。随着活动品牌影响力持续扩散,4年来活动经费预算从5000元逐年增加到15000元;参赛规模从仅校学生会和校级社团组织参与发展到12个二级学院团总支全部参与;评奖方式从直接决赛评比发展到要分为班级海选、二级学院初赛到校级决赛3个阶段进行;产出了《图书馆之夜》《时间都去哪了》《我们约会吧(书籍版)》《逃课奇遇》《听,花开的声音》《卖火柴的小女孩》《与书相伴共同成长》等众多学生津津乐道的原创优秀节目。“盛享好书”系列读书沙龙活动以其新颖性和灵活性使之成为每届学生热议的话题,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有着良好的口碑,为校园阅读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示范作用。
3.5不足之处该活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些参赛单位对活动主题解题不够到位,相对放小了知识性,放大了娱乐性;在剧本(脚本)编写中出现个别雷同现象;学校现有灯光、音响、幕布等设备相对落后陈旧,不能很好展现剧本想要表达的意图;缺少专业老师对表演艺术方面的指导,节目表演质量有限。
4展望
【关键词】独立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是科学文化交流和思想观念膨胀的前沿地带,纵观历史,民主自由思想、科学理想等一系列先进文化精神总是在大学萌芽。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化交流异常频繁,大学校园较之以前显得更为开放,多元化、包容化思想层出不穷,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接触紧密。这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独立学院是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办学模式,其发展时间短、发展模式尚不成熟、发展机制不尽完善;社会对独立学院的研究不够深入、大众对独立学院的认可度有待提高。基于种种因素,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多的投入。
独立学院是高考成绩第三批次招收学生。与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也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只有结合学生的特点,走出一条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线,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独立院校学生。
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1.学习特点——学生内部异质性强,偏科现象严重;绝大多数同学自觉性差、缺乏主动性。部分学生属于高考发挥失常才进入独立学院学习,这与原来的理想差距甚远,直接导致缺乏学习和生活积极性,一时丢失自己的目标与理想。
2.行为特点——学生普遍家境优越,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学生自律性差,生活没有规律,用于上网和其他娱乐活动的时间较多;他们爱好广泛却很难坚持。
3.思想特点——学生思想意识最大的特点是呈现多样化,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相对淡薄;政治态度趋向主流,政治动机多元化,缺乏独立的政治思考。
在新时期学生思想多元化、信息爆炸化的情况下,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与措施显得软弱无力,直接导致学生失去课堂教育的兴趣与积极性。对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进行反思;转变思路,着眼于挖掘校园潜在资源,加强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效应与社会效应。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契合:
1.文化环境与思想教育结合
大学校园本应像伊甸园一样引人入胜,浓郁的校园文化和校园底蕴将给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同学带来深深的吸引力。作为年轻的独立学院,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缺乏浓厚的历史感,学校可以通过校友事迹展示、伟人名人雕塑、教学宿舍楼文化命名等方式增加学校文化底蕴,以名人、伟人的思想观念和品德情操来影响学生。
2.文化氛围与思想教育结合
健康文明、崇德向善的文化氛围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人向善、存真、求美。目前,独立学院社团种类繁多、活动形式多样,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运行模式相对不成熟,活动多以娱乐性质为主不能真正体现大学生的精气神。独立学院在校园活动的开展上,应增加知识讲座、文化科技服务、志愿者服务等人文素质活动,将道德教育、奉献协作精神融入到愉悦、高雅、富教于乐的活动中。
3.文化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
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课”开展,教师通过课堂管理、灌输、训练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外部道德影响,这种说服教育效果不甚理想。事实上,决定大学生道德行为的首要因素是内因,大学生需要更多自主思想以对事件作出道德评判与选择。为此,学校应加强教师、辅导员、后勤服务三支队伍建设。
(1)完善思政教师个人素养、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的思想品德、专业水平、个性特征乃至言谈举止都具有较强的示范性。独立学院教师主要以中青年为主,社会阅历与处事能力略显不足,思政教师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应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以促使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思政课程以理论说教、知识灌输为主,学生自身道德观、政治观得不到展示,对时事、政治接触十分匮乏。新时期下,思政教师可适当结合社会热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在展示自身道德观的同时对社会价值、社会道德有更加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2)提高辅导员事件处理能力
辅导员在工作中会因为学生差异遇到各种问题,这要求辅导员除了掌握学生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还需要必要的社会、人文知识以丰富自己的内涵。学校可通过组织辅导员经验交流会、辅导员-教师交流会、师生座谈会,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处事能力、丰富辅导员工作经验。
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方式也需要个性化,摸清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上取得成绩。
(3)完善行政后勤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发挥以身作则表率作用
行政后勤部门是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提高部门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服务育人”的表率作用,以自身行为影响感染学生,我们才能培养出不冷漠、不拒绝、不避责的高素质大学生。
4.校园文化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契合
相对普通高校,独立院校学生自身差异性更加明显,这要求独立院校将校园文化心理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完善学生心理关注、辅导与疏通。学院可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工作室、网上心理咨询平台等方式,供学生倾诉道德困惑、心理想法。以辅助学生摒弃错误、极端的道德观,养成健康、文明的世界观、人生观。
总之,新时期下独立学院要得到长足发展,需要结合当今时代特色,不断完善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路线和方式,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契合,加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文化教育、文化心理的建设,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席强,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浅议[J],高教研究,2006(11):15-16。
[2]陈娜、张彦通,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4-65。
[3]王会金、况广收,挖掘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探索学生管理新路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3):98-101。
[4]周德才、邹丽阳,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质量提高途径[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2):11-14。
[5]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3(8):1-4。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16—01
校园文化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和风气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和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笔者在此对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首先,只注重校园文化的外在形式,忽视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顾学校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档,过分讲究形式;在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执行规范与张扬个性、刚性管理与人文关怀之间的辩证关系。
其次,忽视普通师生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校长和骨干教师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动员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加校园文化建设,让广大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实现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再次,盲目模仿,校园文化特色不鲜明。校园文化既要有共性的一面,也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正是校园文化具有无限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影响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因此,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各校一定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校园文化。
二、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那么,如何实现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呢。
1.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涵盖很广泛。农村中小学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有良好基础的前提下,可以从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着手。
(1)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师生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2)从精神文化层面来讲,要建立学校的文化传统,经常性开展主题教育以及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展示师生在绘画、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才能和特长,帮助学生形成广阔的思维方法,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定期表彰奖励先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鼓励学生立志成才。丰富学校的课余生活,发挥宣传栏作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室环境,使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才能的土地,成为激励学生勤奋好学、追求上进的无声力量。开展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2.个性塑造,彰显特色文化。有专家说:“有个性的东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因校制宜,不要盲目攀比,力求突出特色。学校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要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关系,形成各自独特的学校文化气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个性塑造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照搬,避免千校一面;三是特色设计应凸显学校办学理念,凝练学校的文化精神,形成新亮点。
摘要:高中校园文化对高中生成长和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如何理解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对探索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充分发挥高中校园文化的积极引导作用,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现象;校园文化建设
高中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体现。高中校园文化是指以高中校园为载体并通过校园这个载体来反映、创新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如何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对探索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充分发挥高中校园文化的积极引导作用,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按其类型,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
一、 高中校园物质文化的内涵以及建设意义
在高中校园文化中,物质文化建设是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和载体。它是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外显建设,它的表象往往使人们对学校有个直觉判断,即第一印象。完善的校园设施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有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二、高中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及建设意义
高中校园精神文化是高中校园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是高中校园文化的最高级别,也是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它主要包括高中校园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故高中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具体的建设上。
(一)校风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学风、教风以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学术探索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等形式上。如郑州一中“实事求是,团结创新。精雕细刻,养之有素” 这个蕴涵传统文化和体现时代精神的校风对学校成员具有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对于品性的培养意义非凡。
良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的干扰,是高中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
(二)教风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
教风建设的主要包括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树立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高效严谨、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教风。优良的教风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和发展。
(三)学风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优良的学风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做事都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如河南实验中学“志存高远,勤学善思”的学风,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四)学校人际关系内涵及建设意义。
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氛围,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使得学校的发展更加的辉煌。
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校园制度文化是在校园范围内必须严格执行和遵守的文化类型,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教风。但是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四、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目前在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人们往往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中生发展成长的价值意义而从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没有太过重视,使得良好的学风没有发挥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整个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消极的影响。
(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校园物质文化是高中校园文化的显性文化,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为此学校既要加大投入,重视各种教学设施的建设和合理布局,不断充实、更新专业化教学设备,扩大校园网络,使育人环境专业化、现代化;又要精心设计校园人文景观,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文思想。
(二)精神文化作为高中校园文化的内在核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进行精神文化建设时,要注重积极开展高品位的高中校园文化。一是要注意高中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性和深刻的教育意义。二是要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角度,通过加强人文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校园文化三个层面的内涵和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不忘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与核心,始终不忘校园物质文化是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始终不忘校园制度文化是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代安琼.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J].医学教育探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