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教育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从对象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不尊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和不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的问题。本文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学生为核心的,因此把研究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的关键。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考,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和方法的总结,可以不断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与时俱进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
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内涵
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对象,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对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并不是包含体力、智力、伦理、情绪等所有方面,而是侧重于学生的情感、态度、道德等方面,以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总而言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指的是身心不断发展,需要学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等引导和帮助的大中小学生。
2从对象的角度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不尊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目前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注重规范制度,而忽视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作为学校的一门公共课,师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走过场,忽视了学生品德的培养,这种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是低效能的,容易使学生依赖规章制度约束自我,形成被动性甚至是强迫性的人格,最终导致学生丧失主体意识,不会从内心去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违背社会公德或自身意愿。
(2)不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大多采用强行灌输的方式,单向地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惰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也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抵触情绪,自然失去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愿。
3从对象的角度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1)着力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观念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知识的内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视角,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需要,从对象的行为特点、身心基础出发,将国家、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对象自身的需要和要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增强对象对国家意识的适应性,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2)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首先要认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内涵、价值、地位,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对象的情感特征、行为特点和发展需要;其次要系统地认识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因素;最后还应着眼于现实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适应性。从现实出发,系统认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必由之路[2]。
(3)深化认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只有系统地认识和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诸多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地认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对象,对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力和指向中心,从对象这个中心发散研究联系其他要素就可以更加深刻全面地认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研究教育对象是探求教育规律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了解教育对象,与教育对象沟通,分析教育对象遇到的种种问题,从实际工作中去认识对象的成长发展特点,从而深化认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总之,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只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才能不断强化文化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一、国企员工党政思想教育工作实施的意义和现状
1.国企员工党政思想教育工作实施的意义
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员工们的社会价值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员工们的社会价值主要就是员工们为企业所做出来的贡献,其努力程度会直接决定其能够为企业所带来的价值。为了能够提高员工们所创造的价值,必须要积极的调动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其中党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提高员工们积极向上的思想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国企改革和发展的主体就是员工,员工是保障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条件,所以,员工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要做好党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经济层面来讲,为了能够提高国家的竞争能力,必须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大中型国企,其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命脉。
2.国企员工党政思想教育工作实施的现状
我国目前正在处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阶段,其发展阶段具有诸多特点,比如社会生活多元化、多样化等特点,社会就业结构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相应的组织形式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变化,社会利益也不在是传统的单一模式,逐渐的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趋势发展。进而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会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能够轻而易举的接受到各种文化,进而给国企党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国企员工会受到各种经济体制的影响,从而导致员工们的思想出现一定的变化,必须要做好党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将员工们的思想务实,调动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且不断的提高员工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保障员工们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二、提高党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1.健全岗位竞争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我国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了能够保障国企员工们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岗位竞争机制,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岗位竞争机制,从而能够为企业培养后备力量,给员工们的晋升提供机会,不仅能够充分的挖掘企业内有潜力的员工,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提升理论素养
党政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国企党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了能够保障国企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要积极的配合国家相应的政策,提高企业的生存空间,所以,在进行党政管理队伍建设的时候必须要保障队伍成员能够重视国家的相关政策,不断的加强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3.促进经济效益
国企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党政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也是保障经济效益,必须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内容,以科学、合理为基本原则,在保障效率的前提下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党政管理工作,从而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4.调整管理队伍结构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党政管理队伍结构进行调整。其一,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党政管理队伍的数量以及人数,如果党政管理队伍的人员比较多,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们的思想和心理,所以必须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人数方面的调整。其二,年龄分布的调整,由于中层领导本身具有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态度比较稳定,所以必须要保障中层领导,逐步的增加青年领导的数量,两者相辅相成,从而才能够保障党政管理队伍的活力。
5.做好员工人文素质建设
对基层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现有的教育目标,还是教育体系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势必会使教育效果打折扣,所以公交企业还要采取对应解决措施。本文主要针对基层公交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措施进行分析。
一、基层公交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不符实际
对基层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长期工作,所以制定的目标业要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在短期目标的循序渐进下得以完成。虽然都是基层职工,但也是有层次的,所以制定的大小目标,都要达到所有职工的接受点。但在实际中,基层单位总是照搬上级只是精神,没有制定出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的教育目标来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这就使得有些职工无法正确看待思想政治教育。
(二)教育内容一成不变
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普适性太高,缺乏对不同职业阶段,不同层次的针对内容,并且内容有待更新,所以这些内容只适用于部分人,对于大多数的职工来讲,教育内容的一成不变也反映了公司的敷衍态度,所以他们很难在教育材料中汲取到需要的内容。所以教育内容还要针对公交企业职工的职业阶段设计一套系统性的教育素材。
(三)教育机制有待提高
教育内容的敷衍,教育时间不足等,都给人营造一个企业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象,所以针对教育,企业并没有建立一个健全的机制,所以教育活动组织随意,教育场所不固定,教育时间缺乏经常性,教育经费欠缺,教育管理不到位。这些都使职工无法心甘情愿接受某种思想,或主动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己的实际需求相矛盾时,职工更无法去认同教育内容。
二、基层公交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解决措施
(一)准确定位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公交企业的作用在短期内看不出来,甚至它的作用效果是无形的,但不能否认确实能将企业的一盘散沙凝聚成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基层职工不同岗位、不同入职阶段的职工内心所追求的不一样,对于思想方面的觉悟也会有差异,所以教育目标在一开始就要做准确定位。教育目标在大方向上看是一致的,即有着共同的长期目标,但对于短期目标的制定,不仅要使其和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外界社会的实际状况相一致,还要和每个职工的发展目标一致。对于公交职工来说,还未正式上岗的实习员工以及上岗多年的老司机、快要退休的职工教育目标都是不同的。对实习员工来讲,教育目标为促进其快速掌握职业技能,早日正式上岗,然后在工作中清楚认识工作实质,完成从待业青年向公交职工身份的转变。而对于老司机来讲,教育目标是在岗位时,能兢兢业业,提高对公众的服务质量。
(二)教育内容要贴合实际
对于公交职工来讲,刚刚入职的职工和快要退休的职工以及工作经验丰富的职工在思想层次以及状态方面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教育内容就要有针对性,使每个职工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能符合其思想水平,符合其工作特点。比如教育素材要规范、系统、健全、活泛,使职工享有提供建议的话语权,教育内容不要脱离实际,重点应放在职工的某些重要精神和品行的培养上。
(三)健全教育机制
只有健全的教育机制,才会使教育工作有条无紊的一项项进行,才会形成比较全面的教育系统,使无论什么时间,教育工作都能开展下去,使处于教育工作中的每个人员都能在岗位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首先要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部门,组建比较先进、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并且对其组成的团体进行职务划分,以方便他们能更好的团结合作[3]。对于基层职工的教育工作,还要建立管理部门,辅助教育部门,确保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下去。对于职工的思想教育效果也要由专门的考核机制,使之成为评判职工素质的标准之一,如此基层公交职工会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实际中,给公众提供自己的服务,努力做贡献,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向企业制定的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靠拢。此外,企业还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使教育资源和教育设备有条件更新换代。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由于互联网的火速发展,自媒体这一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新媒体,由于其门槛低、交互性强、传播快速等特点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自媒体的应用使大学生视野更为开阔,价值观更为多元,思想更为成熟,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则提醒着高校需要正确使用新媒体。为避免大学生受到自媒体的负面影响,如何更好利用自媒体平台,高校加大对学生媒体素养教育成为首要问题,而积极抓住新媒体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做出应对措施成为首要任务。
关键词 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措施
0概要
我国在2005年开始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媒方式,近三年由于自媒体的普遍运用,也使得研究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的国内学者也开始增多。如何发挥自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确引导,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1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1.1定义的区别
传统媒体:被称为平面媒体,这里的平面最初起源于广告界。确切来讲,传统媒体是相对于网络媒体而言的,是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交流活动的媒体,包括电视、报刊、广播三种传统媒体。
自媒体: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新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人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1.2传播方式和教育的区别
自媒体现在以论坛、推特、博客、微博、手机短信等为主要形式的自媒体技术发展迅猛,大量的信息和资讯被个体自主传播,与更多的人共享。随着自媒体不断地冲击着传统媒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由传统媒体的“自上而下”、“由点到面”、“一对多传播”的教育模式开始向平等关系转变,学生不再是简单的受教育者,而是可以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2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状
2.1智能化电子产品普及率增大
根据数据统计,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率达到81%,电脑使用比例达到65%,平板达到20%,未使用电子设备的学生0%。
2.2大学生各类交流平台日益增多
QQ、微博、微信、人人等一些列自媒体的交友平台深入渗透大学生生活,各类自媒体平台每日都传播数以万计的新鲜热点和国家大事,学生联系方式变得多样化,花费在交友平台的时间更是日益增多。大学生注册了QQ、微博、维信、人人中注册任意账号的比例达到95%以上,注册两个达70%,注册三样及以上的达到了58%。
2.3学生留意信息种类偏向于娱乐
经过调查,69%以上的学生浏览网页优先关注明星、娱乐等新闻,23%的学生优先关注学习有关知识,8%的学生优先关注国家新闻。
3自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自媒体不断地冲击着传统媒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自媒体对成长中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成才产生了一定影响。
3.1正面影响
自媒体拥有强大信息流,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和世界,相对于传统媒体时期的大学生,学生的眼界、思维都更开阔和成熟,例如新浪网等。90%以上学生可以利用手机通过自媒体平台获取国内最新消息,比从电视或报纸上获得消息更为方便快捷。
3.1.1快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正面的网络信息促进大学生思想成熟,通过网络了解国情、就业信息、价值观引导等都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积极的帮助。自媒体上的传播者来自社会各阶层,网络的曝光性和互动性强,公众人物可以利用微博扩大民众对国家、政府官员的关注度;国家利用自媒体公布政务信息,并为百姓参政议政搭建良好的平台,有利于政府倾听百姓之声;噤声于传统媒体的敏感信息在自媒体平台上也可以得到迅速传播。大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能更为亲密地接触到真实社会,使其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成熟,而不再是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
3.1.2丰富课余时间,学习新知
自媒体平台上可以有更多个人展示的机会,也能够开放表达自我观点,例如新浪微博和人人网等。75%学生表示他们喜欢在各类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并从中得到放松,且自媒体工具让人沟通交流更加快捷,73%的学生认为自媒体工具能够提供学生所需的各类信息,54%的学生认为他们可以在自媒体平台找到对学业有帮助的资料,比图书馆更加方便,38%的学生认为从网上可以学到很多“攻略”和冷常识非常有用。
3.1.3加强公民意识,提升爱国主义精神
开阔视野的大学生会更加关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动态,潜意识中自主加强了公民意识。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占领着话语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而自媒体提供了一个自由便捷的传播环境,公民的话语权得到了保障,网上公民的话题也从日常琐事到国内外时事热点全面覆盖,公民意识的加强使得大学生普遍具有极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关注时事的同时也积极对事件表明看法、提出意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及公共决策中。
3.2负面影响
3.2.1信息混杂,影响学生三观正常发展
消息的泛滥使得学生容易随大流或对事物的认知产生迷茫,学生可能作为者或接受者,在网络中接触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有待考证。调查发现,32%的学生在转发消息的时候并未考虑真实性,42%的学生在思考后凭个人想法决定是否转发,23%的学生会在确认真伪后才进行转发。以此看出自媒体上的信息传递存在一定隐患,甚至会对学生个人价值观产生错误的引导。自媒体信息传播的便捷、言论的自由,这些要素无不使得网络道德问题愈发严重,网络骂战也是此起彼伏,如公众人物方舟子及韩寒之间的网络暴力,煽动了网络公民的群战,掀起一片波澜。有些网友没有自己观点但乐于围观网络“热点”新闻,这样的行为易使大学生的三观发生偏离、对事实认识不透彻、道德意识淡漠,进而会造成在网络上甚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失范。
3.2.2减少沟通,加大思想教育难度
过度使用新媒体进行沟通,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沟通能力减弱,甚至有些学生出现交流障碍,在现实中难以与人进行正常沟通,学生不善于沟通,也就变得不善于吸取知识,更难以接受正确的思想引导,这无疑是加大了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3.2.3带来便利,带走思考
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3.3%,高于其他设备的使用比例,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
时代的发展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时尚方便、娱乐性高且功能强大的电子设备,甚至一些贫困生也利用助学金换上了智能手机,追求潮流的步伐偏离了政府的初衷。自媒体网络的便利,使得学生学习、生活变得简易,减少了学生思考和动手机会。通过调查得知,到图书馆阅读图书的学生仅约25%,目前学生较少到图书馆阅览书籍,而是通过网络浏览文字,图书文化因此也正逐渐淡出我们的世界。
4应对措施
4.1利用自媒体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价值观
网络传播信息的快速性超乎人们想象,“快餐文化”备受热议,学生容易产生跟风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可以开展正能量的传递活动,宣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校必须重视正确使用自媒体平台,利用网络舆论这一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发挥其正面作用。例如运用自媒体平台宣扬推广身边乃至国内外的具有代表性作用的人或事,以此推动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和培养。在这之前,高校还应该开展“识别网络真假”的主题活动,以增强大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引导学生重视正能量,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2搭建符合学生兴趣的综合性自媒体平台
加大校园内自媒体平台建设,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正能量传播的新载体,通过利用微信平台、人人主页、微博墙、主题帖等符合时代大学生的传播形式打造全新校园文化传播平台,摆脱传统媒体平台,传递更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个人素养的有用知识,例如提供就业信息的网络平台、提供师生交流互动的聊天平台、提供学生意见反馈和学生参与校制度的讨论的公开平台等,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远离网络,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3提高思想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具备前沿性和专业性,思想教育的专任教师应该具备深厚、前沿的综合理论基础知识和坚定明确的政治立场,才能够更加正确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应该自行鉴定网络不良舆论,避免被错误思想引导,正确分析、看待网络舆情和时事政治,不盲目夸大、无中生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刻意回避社会矛盾和夸大问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和理性的方法综合、正面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新时代大学生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和灌输式教育极其反感,因此运用讨论式、沙龙式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大学生的目光,提高掌控开放式课堂的能力也因此越发重要,这也要求了教师既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课堂掌控能力,也要有能够接受学生质疑和反驳的大度。
参考文献
[1]李云生.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2).
[2]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2):134-138.
[3]陈传枝.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江大学学报,2012,10
[4]方步青,陈登.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3).
关键词:嫉妒心理;影响因素;引导措施;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大学生嫉妒心理具有嫉妒主体的虚荣性、嫉妒对象的针对性、嫉妒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存在方式的隐蔽性的特殊性,使其相对于其他心理状况更不易被察觉,从而对嫉妒主体与嫉妒对象,甚至整体的校园风气带来强烈危害,因此对其嫉妒心理的准确归因与正确引导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
一、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影响因素
1.个体人格因素
大学生嫉妒心理的产生从其根本上来说是由个体的人格因素所决定的。
(1)自我意识强烈,自我调控能力缺乏。长期处于顺境中的独生子女大学生形成了过多关注自身需求的“自我中心主义”。而且大学生缺乏自我调控与自我教育的方法。
(2)价值观偏激,归因方式错误。大学生习惯于通过网络对社会进行间接了解,由于其自身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与审视力不足,使其在长期负面信息的感染过程中产生了较为偏激的价值观,引起对社会的消极仇视心态。
2.环境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①家庭教养方式不当。首先,如今家长望子成龙对子女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使其形成了只有在与他人对比的过程中才能产生优越感。其次,家庭养育方式多采用“核心养育法”,大学生长期处于家庭核心地位,从而形成了狭隘的个人主义思想。
②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性。在社会多元文化冲击下,一些大学生经历了家庭结构由“核心家庭”到“联合家庭”甚至“单亲家庭”的转变,在这种家庭环境结构的转变下,其个体心理易产生包括嫉妒心理在内的多种负面情绪。
(2)学校因素:①教育体系的缺憾。高校教育体系中相对缺失对心理健康教育地位、方针、性质、内容等方面的明确指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缺失对嫉妒心理的指引。②育人环境的污染。大学校园的攀富比美等不正之风为大学生嫉妒心理的产生提供了沃土。③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缺位。嫉妒心理的产生与恶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师资源、组织资源、课程资源、制度资源等方面的缺位与疏于指导。
(3)社会因素:①较高的社会期待与自身能力水平的差异性,使大学生产生基于对社会生存的不安全感进化为对已满足社会期待的人群的嫉妒倾向。②社会舆论与社会价值的错误引导。社会舆论倾向于对成功、富裕的大力渲染,由此形成的群体嫉妒心理的错误导向使大学生对成功急于求成。
3.社会支持系统因素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体在自己的社会关系体系中,由他人提供的物质与精神支援的总和。据研究,大学生的嫉妒心理同社会支持系统的强弱呈显著负相关。由于嫉妒心理受社会道德体系的约束,因而当大学生产生嫉妒心理时,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会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情绪调节与情感感染;较少的社会支持使嫉妒者缺失来自外界的关心与支援,更容易产生有悖于社会道德的思想行为,嫉妒心理难以消除。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引导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格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1)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人格教育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与个别指导对其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定位的具体指导,以预防嫉妒心理的产生。
(2)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控制,时刻谨记“中国梦”的崇高理想。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大学生克服嫉妒心理时,一是要引导其正确地认识外部环境,使其在辨别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增强个体意志力。二是要学会自我监督,在出现嫉妒倾向时,学会克服消极
情绪。
(3)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试,掌握正确的自我调节办法。嫉妒心理萌发后,大学生应积极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对其调节方法进行相关指导:①正确比较法。教育学生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将人之长补己之短。②注意转移法。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在产生嫉妒倾向时,不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被嫉妒者身上,让自己投入有意义的事情中。③自我满足法。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大学生在嫉妒心理产生后,多进行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在充实的生活中克服嫉妒心理。
2.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引导大学生辩证看待嫉妒心理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计划,在《思想道德修养》中科学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于嫉妒心理,开设课程中应融入其产生的原因、危害、表现及抵御措施等内容,引导大学生辩证看待嫉妒心理。
3.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利用新媒体扩散“正能量”。大学生的主要信息渠道在于网络广播等新媒体,因而应规范其宣传内容,树立校园文明榜样,同时构建网络互动教育平台宣传“正能量”内容,净化嫉妒心理产生的舆论氛围。
(2)搭载校园活动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①在校园活动中开展相关讲座与社团活动,增强其对嫉妒心理的认识。②加强团结教育与社交活动,扩展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消除嫉妒心理,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新旺.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