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资的文化素养

小学教资的文化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教资的文化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教资的文化素养

小学教资的文化素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途径

数学素养是人们对数学的认知论和方法论的结合,数学素养体现了一个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数学素养不但包括了教师自身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更包含了其运用丰富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的能力.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今天,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做好数学教师的岗位培训,夯实教师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构建“学习型”社会. 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数学素养,以适应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首先,要对教师及时进行数学知识的更新. 可以从高校邀请数学专家,为小学教师重温数学基础知识,拓展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专家培训中,可让教师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进行分组学习,激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动机,全面提高数学知识水平. 其次,要提升教师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的能力.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使教师能够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启发、探究等教学方法,构建合作型学习模式,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形象化,着力改善数学教学效果. 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全校的数学教师“再学习”、“再教育”. 要改革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摒弃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培训方式,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可邀请省、市级优秀教师进行观摩课,积极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分析教材,品评教法,提高教学能力. 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校园网这一平台进行教师培训,把优秀的数学课上传到校园网,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 建立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论坛,为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探讨的平台,把日常教师中存在的问题与全体教师共同探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抓好数学教研工作,为教师提供研究的平台

一要做好教研组的管理. 对数学教研组管理措施进行强化,实施教研组长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安排教研活动. 在学科教研组内部应设立备课组,大力实施集体备课、说课模式. 要努力做好教研组与备课组统筹协调,使两个层面的教研组织形式都能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 选用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和相应待遇. 二要丰富教研组活动形式和内容. 要组织教师仔细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对单元、模块、例题、课后习题进行仔细研究,认真推敲,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转贴于 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情境式、体验式教学,提高教师使用整合教学资源、掌控课堂全局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拓展课堂空间. 积极组织实施调研课题研究,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吃透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规律,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和充实数学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拓宽教师知识视野,丰富文化底蕴. 学校要提高对课题研究的重视程度,与上级教育部门联系,与其他兄弟学校建立起交流、合作关系,大力承接省级、市级数学教学研究课题,把课题研究与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把课题研究与实际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锻炼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打造一支“研究型”、“学习型”的数学教师队伍. 三要改进教研方法,创新教研活动. 例如:可探索数学课的“一课两教法”,培养教师的发散教学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要建立健全教研组的评价机制,努力做好“教学评价”,要让“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贴近学生. 例如:沈阳和平小学将学生引入数学教研组的备课、听课、评课中,使学生积极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数学教学管理,为教师提供工作动力

一要利用好当前正在实施的“绩效工资”制度,对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指标进行量化,促使教师主动进行自身数学素养的提升. 目前,绩效工资制度已在我国许多中小学广泛开展,但是一些学校仅限于按“课时”进行绩效分配. 课时多的教师工资高、课时少的教师工资低. 同时,由于教师的“数学素养”这一概念比较抽象,量化起来较为困难. 在新形势下,必须对这种机械的绩效分配方式进行改革. 把教师的“数学素养”进行细化和量化,方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数学素养的提升. 从大的方面,可将“数学素养”量化为“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数学教学效果评价”等部分,再进一步将这些指标进行具体的细化,并设置相应的权职. 例如:数学效果评价,又可细分为教师听、说课评价和学生评价,将学生引入评价过程,让学生和听课教师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打分. 在数学教学方法创新中,可细分为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教学新方法的应用等方面. 二要实施好教学常规管理,要为每位数学教师设定岗位责任,设置相关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考试等目标,把责任落实到每位数学教师. 教研组、年级组、教务处等部门要积极进行监督,做好常规考核,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效能.

总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今天,对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只要做好数学教师的岗位培训,夯实教师基础,抓好数学教研工作,为教师提供研究的平台,加强数学教学管理,为教师提供工作动力,就一定能够使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教资的文化素养范文第2篇

基础教育对于孩子学业和成长都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简要探讨了时下农村教育的主要问题,然后详细地讨论了改进农村教育现状的具体方法。旨在为农村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小学;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改进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正在全力进行。农村小学教育在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上,存在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家长配合等多个方面的困难。2016年两会中强调了创新对于各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农村小学教育改进也需要打破常规改革思想,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改进方法。

1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1.1硬件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农村小学教育也在按照新课程的标准在进行改革,但是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健全就是最显著的困难,没有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材料,图书馆也没有海量的图书为学生们提供学习资源。因此,很多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和调查研究活动都无法进行。农村小学的音体美教学设施落后,这对发掘并培养学生的特长方面设置了障碍。

1.2师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师资质量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受制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还没有转变过来,面对新课改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材,其在教材的解读和使用上还存在较大偏差。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教师在过往的教学中形成了固有的教学模式,对教材的研究能力和对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能力有待于加强。科教兴国和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过往的农村教育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重视,而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和品格形成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1.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未关联:

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与家长的联系,从而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学校学习五年,收获了知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经过周末两天,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消失了,知识也忘记了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方式不科学造成的,农村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科学的指导。如果学校忽略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就容易造成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起到不同程度副作用的现状。

2农村小学教育改进的具体方法

2.1完善学校的基础教学设施:

完善农村小学学校的基础教学设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完善学校教室教学设施的建设。互联网时代下,课堂的教学容量大幅增大,学生的视野需要通过互联网平台来与农村之外的世界达成平衡。农村学校教室要安装多媒体设备,能够在课堂上随时使用计算机来查看互联网上的资源。教室多媒体化,不仅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还能够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新闻联播的观看,从而强化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第二,完善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是进行各项学习和生活活动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还有利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来培养自己的毅力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自强不息品格的形成。第三,完善学校的图书馆设施。农村小学教育中数字图书馆的普及存在很大困难,所以要加强对农村小学实体图书馆的建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书中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2.2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

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组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对农村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的专业培训。关于教师职业能力的培训要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紧密结合,从而有利于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关于教师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要强化教师对“育人”职业功能的认识,摈弃传统的教师是“教书匠”的意识,要充分发挥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此外,加强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的研究能力,从而进行创新性教学也非常重要。第二,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来吸引优秀的人才来农村小学工作。农村教师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需要优化,聘请青年优秀教师来农村工作能够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来,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

2.3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

在农村教育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比较少。教育是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下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学校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从而保证家庭教育能够对学校教育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方面,具体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第一,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教师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对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方式进行优化,将科学的教育方法讲授给家长,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第二,组织亲子运动会。在运动会中能够拉近孩子与家长的距离,从而也让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方式有所了解。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对家长和孩子互动的行为进行观察,从而找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正确的指导。第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家访。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家庭教育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家访的方式来与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从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教育中现存的主要问题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为了解决农村教育中的问题以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地方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优化在职教学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要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来引进优秀的师资;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从而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童年时的经历对于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对农村小学教育予以极大关注,通过从小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建设的境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工作要落到提高农村物质生活质量和教育质量上,只有科教才能兴国。

作者:路海霞 于佩丰 单位:德惠市同太乡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教资的文化素养范文第3篇

沿京港澳高速一路向西,向西,再离开高速左弯右折。就在你越来越担心已经驶出了北京,甚至担心导航会迷路时,就看到了那个很有趣的名字――位于房山区河北镇河南村的河北中心小学。

这次采访的三所学校分别是:河北中心小学、阎村中心校、坨里中学。走完三所学校,记者只有一个感觉――别有洞天!

环境:巨石、国旗、希望之树

走进河北中心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学楼前那片翠竹,竹间掩映着一本打开的竹简,上书“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竹简下是一块很大的山石,山石植根于土地之中,将“朴朴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心意蕴含其中。山石后面,国旗旗杆拔地而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警示着孩子们牢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进入坨里中学的校门,就见路的一侧矗立着一面巨石墙,上面雕刻着“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巨石墙正对面有一条道,沿道而行100米,有两座大楼映入眼帘。一是明志楼,一是致远楼,两栋楼的名称取自诸葛亮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阎村中心小学的大厅里,一抬头就看见“希望树”。每年开学初,学校都会在“希望树”下给一年级新生举行隆重的开学礼,并让家长把对孩子的期望写在树叶上,大厅两侧柱子上雕刻着学校的育人目标:勤学雅识、勤养雅习,勤行雅健,勤修雅艺,与树叶上的寄语相呼应,不断提醒每个学生明确目标,努力前行。

校园景观是学校外在的形,学校将办学目标和教育理想蕴含其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滋养人、激励人、成就人。

课程:森林、果实、文化遗产

与本地区的特有资源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这是记者采访房山区三所农村学校之后的突出感受。

阎村中心校借助校园石榴和山楂成熟的契机,开发“秋实”主题实践课程。学生在收集石榴和山楂知识以及相关传说典故的过程中,知道了石榴的文化寓意和山楂的药用价值;在亲手采摘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不易和丰收的喜悦。最后,各个学科以不同的方式开展“秋实”课程,如美术课画果实、劳技课剪果实、英语课学果实的单词、音乐课学习秋天的歌曲、语文课诵读秋实的古诗美文等。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程,因为他们所学的就是生活的东西,他们所画的、所剪的、所唱的、所读的就是自己的生活。

在如何利用好乡土资源这方面,坨里中学也有自己的想法。学校在专家的指导下,研究和思考怎么才能把这个地方的乡土资源利用好,让学生受益。比如学校附近有青龙湖森林公园,学校就开发了研修课程,让学生实地去考察地貌、植被,体会做中学的感觉。北沟的植被非常丰富,学校就在这里开发课程,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家乡有什么、还缺什么,以后有能力了回矸床缸约旱募蚁纭

河北中心小学则把高跷和太平鼓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了校园,开发成高跷校本课程和太平鼓校本课程。因为下午有表演,我们恰好看到了孩子们的带妆彩排,看着他们娴熟地表演大翻身、大蹲、背剑、怀中抱月、拉骆驼等绝活儿,我们忍不住鼓掌叫好。孩子们颇为自豪地告诉我们,他们都是因为喜欢才来学习的。也是因为喜欢,他们练起来不怕吃苦,进步特别快。从去年年底开始,他们经常被邀请到各种活动中去表演。晋校长说:“在踩高跷的体验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高跷精神,而且锻炼了身体,还学会了团队合作。”

理念:勤雅、博观、守朴求真

在当前背景下,农村学校得到了更多的政策优惠,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尽管如此,一所学校的发展,还是离不开学校自己的谋划。学校对自身使命的认识,对自身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办学的质量、发展的速度和呈现的状态。这一点,在三所学校的采访中不断被证实。

阎村中心校在梳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积淀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勤雅教育”的概念,并将“勤雅教育”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勤”是过程,“雅”是结果,始于勤,立于雅。具体来讲就是培养“勤学雅识、勤养雅习、勤行雅健、勤修雅意”的自信少年。

河北中心小学把“博观教育”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博观教育”以“览群书,观天下”为核心价值观,培养“正心洁己、博观约取”的自强少年。“览群书”意为要博览群书,“观天下”指的是要增长见识,开拓眼界。

坨里中学则把“守朴求真”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守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而“求真”则是探求真知,培养科学精神。围绕这样的核心理念,学校把育人目标定为培养“身心强、有主见、善表达、勇担当”的现代合格公民;坚持整体育人的课程构建思路,倡导师友互助,合作学习;课堂改革聚焦互助合作、学科表达、精神成长三个核心点,最终实现以人育人,和谐共生。

基于顶层设计的发展,使三所学校的活动、课程和其他工作虽然形式丰富,却始终围绕着学校的核心理念。例如,坨里中学的四大工程,青苗工程指向学生素养,亮蓝工程指向教师素养,智慧工程指向信息化建设,亮丽工程指向校园环境建设。所有的工程最终都指向学校的育人目标。

收获:成长快、工资高、考入名校

整个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教育“深综改”后,北京市对农村和山区学校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这种发展变化带来的好处,山区的老师、校长、学生、家长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意外的惊喜让他们在表达中出现了两个高频词――“想不到”和“没想到”。

殷剑明(体育教师,房山区河北镇河北中心小学):

我觉得我是政策的受益者。作为一名山区薄弱校的小学体育老师,我怎么也没想到,2015年,我竟然能参加北京市组织的名师名校长发展工程。要不是政策上对农村学校老师的倾斜,我很难得到这样的机会。这让我和我的同事都更加相信,只要好好干,在哪里都能得到荣誉。待遇上也提升了,原来同周边的人比起来工资是低的,现在挣得越来越多,周边很多人都羡慕我们了。

晋卫民(校长,房山区河北镇河北中心小学):

提高农村学校工资待遇对教师来说有好处,对校长也有啊。最直接的好处是现在留得住老师了,也能引进好师资了。上周六我们招了一位音乐老师,她是中央音乐学院的研究生,本科的时候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会主席,是一个非常棒的小孩。此外,我们的大石窝学校招了一个人民大学的研究生、一个林业大学的研究生。这样的名校毕业生,过去我们是招不来的。

小学教资的文化素养范文第4篇

1 新时代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素养需求

第三次工业革命渴求大批量的创新复合型人才。世界各地为了补充和培养这类人才,通过教育加大培养力度,进行各种教育形式的革新,开辟新的领域。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也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不仅是教学的载体,也是更新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注重课程设置,要充实内容、创新形式,需要安排一些前沿的信息技术学科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可促进学习效率,同时可以引发中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去积极探寻这些先进的学科信息。比如,3D打印技术的案例分析能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并逐步开始探究相关课程,这将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之外,学生在探寻求知的过程中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互合作学习,探寻事物的角度和时空也将随之扩展。凡此种种,要达成上述目标,无不要求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甄选,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要有较大的提升和转变,这一提升和转变的过程是与传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不同的,是一个扬弃和创新的过程。

2 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与困惑

首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从事的日常工作性质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校园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都已经走进广大中小学校。许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规划并指导了这一建设过程,随之而来的是日后的日常设备管理和维修却似乎又自然而然地成了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工作岗位的性质阻碍并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容易导致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不够完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旨在提高技术素养和培养信息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途径。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所使用的教材各不相同,各有所长。但其中存在着一个主要问题也是反映比较大的问题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重点不够突出,许多课程关联度不明显,比如小学学过的课程内容到了高中又要拿出来复习,学生的学科兴趣点较少,信息技术学科的考试评价体系不能完全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的均衡发展。

此外,信息技术老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各不相同。很多老师在竞赛辅导中获得专业成长,这些竞赛活动涵盖了各级地方组织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平台机器人活动、电脑作品制作活动、科技创新大赛、课外活动等,但是从参与的广度和普及度方面来看则呈现出不均衡态势: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省市级城镇地区,活动的参与度普遍较为广泛,其中存在着的问题是一些地区教师参与这些活动的初衷甚至大多是为了增加职称评定材料。另外,信息技术教师往往重技术轻理论,在课题研究方面仍然处于弱势。

3 重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素养的策略

重新构建信息技术教育文化环境 针对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群体中出现的技术化误区,需要理性思考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科定位的正确方向。不能认为信息技术老师理所应当兼职设备维护技术人员、网管员等岗位。信息技术教师的主体功能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组织构建者,建构新的信息技术教育文化环境,营造一种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构建信息文化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引领者,应该首先成为这种文化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建立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来促进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实施。针对一些学校的重建设轻应用的弊病,要从基础教育实践出发,去除行政化的阴影。在一些环节的设置中,比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称评聘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要件、工资绩效等方案要和其他一些升学考试科目区别对待,让信息技术教师这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出潜能。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主动积极参与这些考核体系的修订,并对管理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信息技术教师营造构建快乐积极的教育文化环境,这对于解决信息技术教师的流动性大问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稳定信息技术教师队伍。

不搞形式主义,在微观教学中发力创新 积极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素质教育。当许多中小学纷纷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的时候,信息技术教师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可是当学科面对考试的时候,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重要性很容易被忽略,导致了一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信心缺失。

数字技术和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也为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增减了许多的信息传播途径,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勇于探索和创新。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未来教育,信息技术教师能否在课堂中留出更多的时间跟学生沟通,能否与学生在课堂上竞技,能否增强教学知识点的游戏性等,都是教学创新的发力点。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并能尽快地选择吸收新的信息理论,将其运用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

专业成长需要持之以恒,贯彻终身学习理念 持续的专业研究和学习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让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从“厌教”转化为“乐教”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近年来,中国教育创新的意识不断加快,各级各类的校本培训教育都在大力发展中,应该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工作,增强有效性管理,重塑教育理念并担当起领跑者的重任。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为自己的教育事业终身学习,只有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推陈出新,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快乐起来。学校要在新教材、新教法、新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上下足功夫,对于信息技术教材的修订上,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参与,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信息化教育道路任重而道远,只有尽快打造一支高素养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才能适应新时期的信息化需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与技术能力,永远站在技术学科的最前沿。只有不断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素养,才能构建信息化引领能力。只有重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素养,才能加快完善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敏.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EB/OL].[2012-7-30].http://.cn/.

[2]顾学雷.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 推进教育信息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6):

81.

小学教资的文化素养范文第5篇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形势下中小学体育精神文化建设进行研究。根据当前具体的实际情况,我国中小学精神文化弱化,体育教育思想理念单一化,德育未生活化,中小学体育教师精神文化出现困惑,体育教师自身精神文化素养需得到更新。根据这一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体育教师是中小学体育精神文化构建的主力军,加强体育教师精神文化素质的培养;让体育精神育人价值生活化。

关键词:

体育精神文化;中小学体育;生活化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人类行走的方式受文化的引导,文化影响着生活,同时也指引着生活。体育一直在发展,一直被认为是“强健体魄、增进健康”的作用。但体育“育人”精神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体育现象来诠释其体育精神文化的“育人”价值,让体育“育人”的思想理念成为指导中小学生人生理念的一种精神文化。实际的引导中小学生的学业、生活和人生,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中小学教育上,促进中小学综合素质的发展。从基础教育抓起,坚固中小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化的健康发展,实现真正的“文化强国”。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当前形势下中小学体育精神文化生活化。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万方数据库、互联网检索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的重要精神。并对此进行整理,为本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支撑。

1.2.2实地考察法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置身于贵州省、湖南省地区的大、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其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并对学校的相关领导、体育教师、家长及学生进行访问、交谈,获取真实的数据和情况,为本研究提供实际的参考价值。

1.2.3逻辑推理法

对收集的相关资料和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对当前形势下中小学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情况进行推理和分析,并对目前中小学体育精神文化如何生活化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中小学精神文化功利化、个人化程度偏重

如今家庭、学校都将物质条件看得更为重要。家长为孩子准备更多的是衣食住行,学校更为注重的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完善。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看到的是我们的家长用手机、电脑和网络。刚刚懂事时就有不停的作业、补习、培训,从他们刚刚认识世界的时候,似乎就觉得有比运动更让人快乐的存在:手机、电脑和电子产品,还有他们无法承受的压力——学业。甚至就已经给孩子刻印“我该如何变得更加优秀,让教师、父母都喜欢我,承认我的人生理念”。因此,如今的中小学课上课下玩手机的现状并不是出现在高校里面,而是在中小学就已普遍存在。再则就是学校、家长的教育更多的是集中在高分教育、荣誉教育,阶段性的目标教育,即努力考上高中就好了,考上大学就好了,只要达到那个目标,人生就会变好。关于责任心、使命感、奉献精神、爱国情操和民族意识却偏弱。因此,如今的中小学学生责任心、使命感和奉献精神不足,缺乏公平意识和正义感,个人主义盛行。这样的思想意识形成了一种精神文化,盛行到学校、社会,并影响着这个时代。

2.2体育教育思想理念单一化、德育生活化薄弱

对小学的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小学生都觉得体育课好玩,能锻炼身体。极少部分的孩子会举例说明体育对他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有什么特别的影响。更多的只是觉得好玩。在中学,大多数的学生都将体育的意义定义为能结交朋友、能为中考体育考试奠定基础,即为了更好的应付考试,获取高分,排解孤独。因此可以看出,中小学体育育人的精神理念并没有灌输到学生中。到大学生时期对体育的看法就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应付体质监测。并没有让体育教育的思想理念成为如今大中小学生的生活理念、人生理念。

2.3中小学体育教师精神文化出现困惑

当前形势下,由于就业压力、生存压力的现实情况,高校的教育更多的是教导学生毕业之际如何更加顺利的找到工作,对如何去教育更加健康的孩子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困境。因此,工作压力早已覆盖了自身的使命,即工作之后是为了培养国家人才,是为了培养祖国的花朵。在当今形势下,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职称、自身的工资待遇、自己的家庭问题等。由于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体育“育人”价值的发挥。体育教师是一个学校体育精神文化传递的主角,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自身精神文化的缺乏也导致学校体育精神文化得不到切实的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精神文化生活化不够,中小学教育本质上更加突出学生的升学率,忽视基础的精神文化教育影响终身的重要价值。体育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有待提高和更新,体育教学中真正进行体育精神文化教育的较少。社会认识对体育精神文化的认识较为单一,更多的是认为体育仅是强身健体的一种思想理念。

3.2建议

3.2.1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精神文化素养的建设和提高

体育教师的培养是从体育院校开始。在当前形势下,体育院校自身精神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使命。体育院校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主角,因此,体育院校的教育理念至关重要。另外就是在职体育教师精神文化素养的提升。在我国许多农村连专职的体育教师都没有,只是让喜欢体育的教师去教学生,因此,给学生们留下的体育课印象就是玩。而体育便成了许多中小学学生、教师观念中仅是“玩”的思想文化。体育育人的价值在中小学无法体现,更无法实施。因此,体育教师自身的精神文化境界至关重要。体育教师若能抛弃自我的利益,真心为了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真心为了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明天考虑,体育教师又怎么会懈怠在体育教学中的责任。体育精神必会通过学生的生活和人生体现出来。精神萎缩、体质下降、手无缚鸡之力的悲剧也不可能再重演。因此,国家应重视体育教师自身精神文化素质的发展。

3.2.2让体育精神“责任心、使命感、民族感、爱国主义等”生活化

为什么我们需要健康的体魄?有力量?今天的家长、教师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是为了防止疾病,不受病魔的痛苦和折磨,为了过得更加幸福美好。这样回答看似十分正确、合理,仔细一看,却都是为了“自己”,即只要我好了就没有问题。如果我们体育教师、家长强调得有力量,不是为了显示我们的肌肉有多美、比别人强,而是有力量去学习、去帮助别人。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是为了长大后更好的服务家人、奉献社会、献身于国家,从而振兴民族,繁荣国家。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国家给的,有了我们的国家,才有我们的小家,也才有我们个人的幸福。如果国家精神不能振奋,那么我们的健康也显得毫无意义。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学生必会具备责任心、使命感和爱国情。不会因为考不上大学,得不到家长、教师及他人的承认而选择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甚至是自杀。而是心怀使命,无论艰难与否真的要为了家庭、民族和国家奉献而不断奋斗。倘若这样的体育精神文化在校园兴起时,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成功后被人承认,是看到自己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有理由学习。不再看到同学是我的竞争对手,而是看到同学的优秀不是我们嫉妒的对象,是我们值得欣慰的事,因为他们是和我一起携手共建美好祖国未来的同工。我们是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共同前行的人。这样的体育精神文化要成为我们中小学生的生活,运用到生活的点滴当中。

3.2.3加大校园体育精神的宣传

在教室、校园的宣传栏上不断更新体育明星、体育名言、体育新闻和图片。让全体师生每天都能刻印心中的体育文化。让体育是美、体育是正义、体育是勇气、体育是进步、体育是和平真正的生活化、文化化。

3.2.4中小学校领导应重视校园“体育硬件”设施的配备

体育精神文化属于“软件”设施,体育软件的发展需要硬件的支撑。因此,在当前中小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精神陨落的形势下,中小学校领导应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制定促进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配备相关体育器材、完善校园体育建筑物,加大校园体育经费的投入,让中小学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成为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