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旅游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着力推进全面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总要求
二、着力推进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三、着力推进创新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四、着力推进优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硬保障
文章不仅为我们企业方指明的方向和道路,更将对乡村旅游的未来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环境下,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创新举措,增添动能的直接工作指导下,湖北乡村旅游产业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针对乡村旅游的具体实施方案,我有以下建议,请区委区政府给予考虑:
乡村旅游是利用乡村农业景观(非传统景区)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旅游形态。合理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满足乡村振兴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乡村规划和建设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政府强化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实行城乡一体规划管理模式,严格控制乡村开发建设。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加强对土地、水、空气和土壤环境问题的监督管理;保持乡村活力与可持续性鼓励乡村采取多样化的特色发展模式;大力扶持乡村企业发展,创建有活力和特色的乡村社区
一、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阶段是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始终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建设优美适宜的生态居住环境,要优先将学校、医院、图书馆、广场、公园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纳入规划建设,不断改善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及能源供给设施,以满足居民的生活与工作要求。在加强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要与之并头齐驱,加强乡村人文环境建设,倡导农民自觉抵制各种社会不良现象,加强乡村民主法制教育、国民伦理道德建设。
第二阶段是从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综合推进的转变,乡村规划要适应信息化发展形势,不断完善乡村互联网,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农产品销售、人才培训、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等提供服务,全面普及农业信息化。
第三阶段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政府扶持功能,改善农民生产条件目标一致。明确了农民为乡村建设主体,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各种措施,发挥农民积极性,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二、注重可持续的规划管理
乡村规划设计中,要围绕“生态”和“以人为本”两个中心,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规划的权威性,规划一旦得到批准,就必须按规划实施,不能随意更改,同时也要重视规划的综合性、超前性、科学性和务实性。
规划要注重夷陵区地方特色,保护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尊重乡村差异性,避免特色消失,出现“千村一面”的问题。在规划建设同时,要加强保护管理,在基础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方面研究长效管理机制,避免引发污染问题,影响生态环境。
三、注重社区优质服务
乡村规划和建设必须要有长效管理,通过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化解乡村老龄化问题等举措,解决居民发展遇到的问题,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不断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水平,发展现代化、规模化、数字化农业,完善社区支持农业、金融服务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模式,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振兴乡村经济,促进乡村旅游业繁荣,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四、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制度保障体系
政府积极倡导,在政策、资金、制度等各方面提供大力支持:
1、对农业项目发放政策性贷款;
2、成立乡村发展中心,建立财政资助体系保障乡村的发展;
3、重视财政资金项目的审核,将乡村公共设施、乡村住宅房屋、乡村休闲设施等三大类纳入“乡村发展财政资助计划”,以促进乡村社区快速发展。
4、制定和推广关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性鼓励政策,如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三农、支持就地发展农村产业配套项目、支持外出人员回原籍居住创业、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等
5、重视非政府组织和居民在乡村规划和建设中的作用,让居民参与到乡村管理,护乡村生态环境。
五、注重发展乡村旅游业
今天,全省发展乡村旅游与建设旅游村工作现场会议在安康召开了。这个会之所以放在安康开,一方面是因为安康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乡村旅游发展得富有成效,特点突出;另一方面是安康市委市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工作高度重视,在这里开会,我们可以切身感受这里发展乡村旅游的氛围,交流抓乡村旅游的经验体会。刚才,安康、宝鸡、延安三市就乡村旅游发展工作进行了大会经验交流,省旅游局、省农业厅、省建设厅领导同志就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特别是宪民同志就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总体情况、主要工作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与旅游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及要求,讲了非常重要的意见,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首先,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为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地促进当地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能带动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加工、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由一产为主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实现农民生活富裕。通过乡村旅游,可以把一部分城市居民收入转移到农村,增加农村就业岗位,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据测算,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景点,可直接和间接安置300位农民从业,直接和间接为1000个家庭增加收入。有的地方农民还可以通过乡村旅游项目的入股分红增收。三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旅游通过人流带动了物流和信息流,把城市的许多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带到农村,对农民素质和乡风民俗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四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和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带动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建设,有利于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五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管理民主。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村引入了现代管理理念,一些地方在基层组织的引导下,纷纷成立各种协会,农民自主决策、民主决策,促进了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发展乡村旅游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扩大内需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旅游业的带动系数最大,在拉动内需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总理特别指出:“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推动城镇居民下乡消费,而且能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扩大农村居民总体消费规模,提升国内消费的总体水平。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带来对基础设施投资、产业投资新的需求,从而扩大投资规模,形成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乡村旅游是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是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约有70%的旅游资源集中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和产品开发,能壮大我国旅游经济规模。二是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广阔,增长潜力巨大。乡村旅游市场,既有少年儿童的乡村科普教育、青年人的农事体验与乡村娱乐,又有中年人的娱乐与身心放松、老年人的健身疗养和休闲以及外国人的观光游览和民俗体验。从过去“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旅游黄金周的统计情况看,全国城市居民选择乡村旅游为出游目的地的约占70%,无论是从地域面积还是从旅游市场群体的广泛性来讲,乡村旅游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三是发展乡村旅游是丰富我国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内容。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届时,国内旅游人数可达28亿人次,旅游客源市场总量将超过30亿人次。巨大的市场需求要有相应的产品供给支撑,乡村旅游产品不仅包括传统的观光产品,更多的则是集度假、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数量庞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丰富我省旅游产品体系,扩大旅游产品供给,提高我省旅游业总体接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尊重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规律
首先,要准确把握乡村旅游的内涵。近年来,我国的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但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人们对此的理解和阐述还不乏差异。结合专家学者的意见,我认为,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或是依托农家乐、一村一品形成的一地一色的农业及生态条件开展的旅游活动;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观生态化”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应该紧紧围绕发挥农村生态、农业等资源优势,围绕增加农民就业、增 加农民收入来进行。强调这一点,是针对目前低档次“农家乐”遍地开花的现象,许多“农家乐”只能提供吃喝、打麻将等简单的服务,除了价格低廉以外根本谈不上有任何乡村旅游的色彩,虽然也有其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它根本不是乡村旅游的代表和发展方向。
其次,要充分认识乡村旅游乡土性、参与性、休闲性、自然性四个特点。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最基本的特征,优美绚丽的乡村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风情、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风格迥异的乡村民居建筑、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形态各异的农用劳动器具、乡土气息浓郁的农事节气活动、生活感强烈的农产品现场加工等,无不体现出乡村性。参与性是指能使游客在农耕农忙中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全新生活体验,游客既能观赏到优美的田园风光,又能满足参与的欲望,最后还能购得自己劳动的成果,很好地融观光、操作、购物于一体。休闲性,无论是游客在乡村的游憩、娱乐、采摘、农作、垂钓、烧烤、食宿,还是在环境优美的乡村度假山庄避暑、避寒,都能够体验乡村文化、了解乡村生活,达到放松身心、休闲养身的效果。自然性是指乡村旅游的设施和环境自然,设施一般采用天然的木头、竹材、石材等环保材质,环境的营造依山傍水、较少粉饰,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游客的行为也轻松自然,提高了旅游的质量。
第三,要认识到乡村旅游的类型丰富。乡村旅游类型丰富,国家旅游局推荐了10种发展模式,分别是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依托景区发展型、旅游城镇建设型、原生态文化村寨型、民族风情依托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现代农村展示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生态环境示范型、红色旅游结合型。应该说,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各种乡村旅游都有其市场需求。如在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国家重点开发以远离城市的农村传统文化和田园风光为资源特征的乡村旅游。20世纪80年代后,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开始走上集观光、度假、体验、环保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与景区、都市并列的三大旅游目的地之一。上世纪90年代前后,国内一些靠近城市和景区的农村自发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节庆活动,逐渐开办一些观光休闲农业园,开展采摘、钓鱼、野餐等旅游活动,吸引城里游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休闲旅游需求日益强烈,一些注重亲身体验的“乡村农事游”、注重环境保护和融入自然的“乡村生态游”、注重绿色食品消费和乡村疗养的“乡村健康游”、注重农业科技教育的“乡村科教游”等逐渐兴起,国内的乡村旅游也开始向具有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的方向发展。
第四,要认识到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很多。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各式各样,有学者总结了:村民独立发展、“村支两委+村民”、“政府+村委+村民”、“政府+旅行社+农民协会+村民”、“外来企业经营”、“外来企业+农民协会+村民”等六种模式。不论什么模式,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农民、市场、资金、管理这些基本要素,离不开农村特色。具体采用什么模式,必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以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组织模式,平衡各方利益,提高乡村旅游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基础。
第五,旅游村建设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是把农村资源再次利用的有效方式,而作为乡村旅游核心吸引物的旅游村,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抓旅游村建设应该大致有个标准,我认为,旅游村建设要坚持五化理念,就是“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餐饮本地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以此来指导旅游村建设。
三、紧扣乡村旅游薄弱环节,解决实际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的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应该说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起步晚、历史短,尚未形成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态势,需要我们在以下8个薄弱环节下大力气做工作。
在乡村旅游管理方面。乡村旅游涉及农村发展、小城镇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涉及面广,事无巨细,需要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但目前政府的主导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各地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协调与管理,并且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在遇到问题时无人管理或互相推诿,许多不科学的开发行为和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治理,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在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方面。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涉及集体、旅游企业和农民的利益分配问题,如何妥善、合理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协调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对于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发展经济,无论是政府、经营者或是农民,都希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从中获利,追求经济效益是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共同目的。然而,乡村旅游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和利益关系的复杂织在一起,给乡村旅游的收益分配带来诸多障碍,造成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因而,如何准确处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关系,是推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在乡村旅游开发理念方面。目前有的地区在乡村旅游发展理念上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有的认为旅游应是风景名胜区与大都市的事,乡村地区没什么可游的,未能认识乡村旅游与农业生产的互补性和功能优势,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的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正确认识,忽视乡村旅游应该保持的“乡村性”,出现建筑城市化、活动商业化等趋向。有的对开发乡村旅游所需的条件缺乏充分的分析与认识,对乡村旅游资源分析不够、评价过高,导致对乡村旅游开发过于乐观、期望过高。往往简单认为,对现有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的开发利用就能建成乡村旅游区,对开发建设乡村旅游所需要的其他资源条件如农业资源基础、乡村自然景观、区位条件、旅游基础、投资条件等认识不足。
在乡村旅游规划方面。总的来说是缺乏统一规划。有些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没有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大系统,任由经营者进行盲目的投资与开发,甚至出现了遍地开花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资源开发的特色不强、形式单一、水平不高、档次低下,从而缺乏对客源市场的/文秘站-您的专属 秘书,!/吸引力。
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当前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地方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例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低下。客房、餐厅等主要食宿设施卫生条件差,难以让人接受,难以留住游客。
在乡村旅游市场促销方面。目前,旅游开发已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但乡村旅游本身存在地域分散、经营规模小的特征,致使乡村旅游经营者无力从事全面的市场调查研究,无力进行市场开拓,加之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市场份额的扩大。
在乡村旅游市场管理方面。一些乡村旅游景点管理滞后,服务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卫生状况不好,存在“脏、乱、差”现象;二是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破坏了古建筑、古村落的古朴风格,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三是少数景点游览线路组织不好,标志不明显,有的还要走回头路;四是有的景点工商户太多,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或宜人的自然风光被花哨的商业气息所冲淡,让旅游者找不到“回归自然”的感觉。
在乡村旅游产品与效益方面。目前许多乡村旅游产品单一雷同,难于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有些乡村旅游产品只是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参与性不足,难以提高旅游者的旅游感受。由于产品单一,档次不高,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高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乡村旅游效益不明显,而乡村旅游发展对环境保护等一些负面影响则有所加剧。
四、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的领导,促进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明确责任。全省各市、县、区党委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与管理工作当中,要切实履行好战略制订、整体谋划、统一规划、打造品牌、积极动员、分工合作的职责。具体来说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在深化对乡村旅游与旅游名村名镇建设工作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当地乡村旅游的资源与发展环境,围绕总体发展目标,制订好发展战略;二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统一规划好本地乡村旅游的发展蓝图,统一编制好本地的乡村旅游规划;三是要抓好群众发动工作与管理协调工作。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农业、林业、水利、建设、旅游和发展改革、财政、税务、扶贫等相关部门,要根据本部门的职能,针对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旅游名村名镇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切实做好有针对性的扶持工作,充分利用好当前党和国家所制定的各种现行政策,解决好乡村旅游发展和旅游名村名镇建设中的实际困难。要针对当前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和旅游名村名镇建设与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管理与服务工作,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培训、强化服务等各种有效举措,促进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与旅游名村名镇建设工作提高水平、提升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要抓规划。目前乡村旅游开发基本处于农民自发阶段,存在着小、散、乱等问题,缺乏整体规划控制和科学的发展依据。一定要贯彻“先规划,后开发”和“统一规划,分级分步实施”的原则,一手抓规划编制,健全乡村旅游规划体系;一手抓规划落实,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按规划要求促进村镇改造,建设宜居宜游村庄。同时,要抓跟踪,及时反馈信息,不断修订规划。乡村旅游规划要从“规模化、规范化、特色化、国际化”的角度去审视,要针对旅游市场的需求,从方便游客的角度,建立健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齐备的旅游产业链。
三要抓融资,抓项目。一是争取国家扶持。抓住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民生事业大幅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扶持,重点抓水、电、路等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二是设立专项经费。加强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保障性资金投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一定金额的乡村旅游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乡村旅游规划、形象宣传、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厕所、路牌标识建设、服务人员培训等公共服务投资;三是通过贷款贴息、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引导当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农户等个体投资者积极投资当地的乡村旅游;四是加强招商引资,鼓励和吸引外来投资者向乡村景区、乡村度假村等投资。
四要抓营销,树立形象。在鼓励乡村旅游企业进行自我营销的同时,各级政府应着重在乡村旅游的品牌打造和整体形象营销上下功夫,为本地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优良的市场环境。一是多点结合抓宣传。各级宣传、文化、新闻部门要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公益性宣传,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多种手段,开设乡村旅游专版和专栏,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二是组织策划抓促销。各级旅游部门要指导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组织和包装,把乡村旅游促销纳入旅游促销计划,帮助设计和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形象,推动分散的农村旅游产品走向市场;三是抓乡村旅游精品建设,积极培育开发一批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乡村旅游新产品,提升本地乡村旅游整体形象,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的休闲度假需求。
五要抓环境保障。一是制定标准。要根据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按照服务标准化、制度化的要求,提出乡村旅游标准化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制定行业的地方标准,对乡村旅游环境、旅游交通、住宿条件、餐馆、乡村娱乐、公共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等提出明确标准要求。二是规范市 场。公安、工商、旅游、物价、卫生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乡村旅游景区点的餐饮、运输、商贸、住宿、卫生等进行检查。三是基层组织建设。要促进乡村旅游协会建设,促进管理民主化,保证公平,让更多农民受益。四是监控监管。借鉴可持续旅游指标体系,建设监控乡村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过程的指标体系。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建立在乡村区域范围内,利用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开展起来的旅游活动。而青川大坝乡民风淳朴、民俗较具特色,乡村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同时在灾后重建的之后,由于政府的有力支持,当地老百姓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有一定的信心,且在南溪村、大屋村等处已经有本地住户零星的办起了农家乐,但总体来看,整个大坝乡乡村旅游还不成气候,有赖引导。本文在对青川大坝乡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坝乡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及建议。
二、青川大坝乡现状分析
位于四川省青川县的大坝乡,辖4村19个农业合作社,交通、区位具有一定的优势,境内有有空(桐树)大(坝)公路穿过,90%以上的社通公路,距县城23公里。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0.8%。
大坝乡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作物的种植主要有玉米、小麦、茶叶、木耳等,当地也产乌药、天麻等中药材。在整个大坝乡的范围内,当地居民、政府广植银杏林,形成了大片的银杏林,在大屋村、南溪村更有年代较为久远的大银杏树,当地居民有些以卖银杏叶子来增收,但规模不大。大坝乡的民风民俗也有一定的特色,“薅草锣鼓”独特的山歌文化、川北民居建筑为大坝乡增添人文色彩,但开发力度欠缺。
同时位于青川大坝乡周边的有较为知名的景区如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阴平村、青溪古城等,对于大坝乡发展乡村旅游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大坝乡可以与当地有名气的景区共享客流,但其较高的知名度对于大坝乡易形成遮蔽效应。
大坝乡是政府扶贫的重点乡,乡政府同时在不遗余力的引导大坝乡居民通过农旅结合来实现村民致富,但其产业较单一,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度不高,其规模化、立体化农业不成形,同时其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地貌地形的制约,小而散的山区丘陵分布使其难形成大规模的景观农业效果,总体来讲,大坝乡发展乡村旅游优势不明显。
三、大坝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策略探讨
就现状而言,大坝乡的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大坝乡乡村旅游开发发展的策略探讨尤为必要。
(一)大坝乡乡村旅游与周边景区景点抱团发展
大坝乡乡村旅游发展要与青川以及广元等地知名旅游景点联动起来,如青溪古城、阴平古村等,形成旅游组团,通过各方旅游资源的整合,整体营销推广,形成合力,为大坝乡乡村旅游的发展分享名气、带来客源。同时当大坝乡乡村旅游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之后,应深入挖掘多种资源,深度发展,打造出青川地区具有有一定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二)大坝乡乡村旅游与本地产业联动发展
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元素,目前大坝乡产业较为单一,立体的、综合性农业发展不足。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农业资源优势,将银杏、茶叶、中药材种植以及养蜂、养羊业等加以鼓励带动,加大投入,为现有的基础产业润色,提升整个大坝乡的综合吸引力。
(三)大坝乡乡村旅游与扶贫事业共同发展
大坝乡作为贫困乡是政府扶贫的重点乡,其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更需要依赖当地的农村劳动力。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在政府的规划引导下,积极吸收当地劳动力,并且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提供经营管理、技术上的支持,带领当地居民通过旅游的发展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四)大坝乡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健康、生态之旅已经成为时下旅游业的发展潮流,大坝乡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较好,山青水秀,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生态环境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是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也了造福当地百姓,为当地居民创造了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四、现阶段大坝乡乡村旅游开发的建议
大坝乡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开发规划、经营管理等,才能使当地的旅游资源发挥其吸引力,打造出一定的知名度,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发展过程,因此,从如下角度出发,对大坝乡乡村旅游发展的提出一些建议。
(一)进行大坝乡乡村风貌塑造
大坝乡在旅游资源方面虽然具备一定的优势,山清水秀,环境质量较好,但其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却并不集集中。而在现阶段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中,观光市场依旧占据较大的比重,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种植适宜的经济与美观兼有的作物来美化环境,营造乡村氛围的同时,打造景观亮点吸引游客,同时发展当地的经济。
(二)开发特色化大坝乡乡村旅游产品
大坝乡的乡村旅游的发展要依托其乡村特色旅游资源,比如大坝的田园风光、银杏林、蒿草锣鼓的山歌文化、传统川北民居、茶叶木耳等农产品,营造出具有大坝鲜明特色的乡村意境。在当地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以原汁原味的大坝乡土文化为依托,以生态休闲体验农业为亮点,打造具有大坝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在其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中,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如依托银杏产业可以开发出爱情、长寿、家庭等特色文化产品,并可开展一些列的乡村银杏文化节等来吸引游客眼球。
(三)加强大坝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大坝乡目前基础设施体系不完善,虽然境内已通公路,但受到山地地形的限制,急转弯多、路况差,空大路仅为宽约4米的水泥路,因此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宽或增设会车点,保障通行顺畅。此外,大坝乡境内环卫设施、标志系统、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缺乏,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五、小结
【关键词】乡村旅游;区域特色;新农村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我国乡村旅游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旅游扶贫、农家乐、农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2006年国家旅游局曾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给出了“农村旅游”的概念。2007年又提出了乡村旅游,二者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一是因为这类产品依托的是“三农资源”,农村或农业不足以全面地反映其内涵;二是国际上基本已通用“乡村旅游”的概念,其内涵也是比较广泛的。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它是依托“三农”资源发展起来的旅游项目、旅游活动和旅游经济。
二、陕西乡村旅游的现状
1.旅游资源丰富。陕西地处黄河流域,农业文化发达,它位于世界上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的黄土高原的中心,这里有我国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山脉,以秦岭为依托的沿线村镇成为周边城市居民短期外出的好去处。关中是周秦的发祥地,气候适宜,生态环境优越,长期以农业为主,民风古朴、厚重、平和;陕南地处秦巴山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农业占主导地位,其文化形态较为古老,居民乐于接受外来事物,注重发展自己;陕北大部处于黄土高原和草原沙漠,属于农牧业经济,其文化形态粗犷豪放。这些都成为了陕西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
2.季节性明显。这里的季节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季节;二是旅游季节。陕西地处我国西北,具有极强的季节特征,这里的乡村旅游大多集中在比较适宜户外活动的春秋以及夏季,冬季的乡村旅游活动表现得相对就比较弱一点。
3.旅游形式多样。陕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乡村旅游业随着政策的倾斜迅速发展,村落民居、风土民情、田园生态以及综合旅游形式层出不穷。除了传统农家乐形式的吃农家饭、钓鱼等,另有一些有很强吸引力的独特的休闲方式。
4.乡村旅游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的增长点。乡村旅游是我国乡村发展的主题之一,它可以拉动整个农村经济的有效增长。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的客观要求可以推动乡村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人流、信息流、观念流、文明流等软环境的建设,加快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三、陕西乡村旅游取得的成果
1.增加了旅游地农民的收入。发展乡村旅游最直接的一个作用就是直接地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为旅游目的地的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当地农民通过开设家庭旅游、提供餐饮服务、出售农副产品、门票收入分成等,直接从中获取收益,相当一部人已经脱贫致富。
2.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剩余的问题。2008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的数据表明: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点,可直接或间接安置300个农民就业。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参与到旅游相关产业的服务中来,许多农民不用出门打工就可以获得一个比较高的收入。
3.促进了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使他们重新审度自己所在的环境和资源,提高了他们对环境和本土资源的保护意识,自觉加强了对生态环境、历史遗迹、民族建筑、传统工艺的保护。例如韩城党家村,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其明显的建筑特色凸现出来,当地村民也意识到资源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村落建筑实施了保护和修复。
4.促进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大量的游客涌入,促使旅游地农民主动地学习旅游知识。从学习普通话、外语,到学习有效的管理方式,许多地方的农民已经有了强烈的市场意识,而且文明礼貌、法制观念明显提高。乡村旅游以其特有的方式促进着各地“新农村”工作的快速有序发展。
四、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乡村旅游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阻碍着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正常、科学发展。
1.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没有形成特色品牌。陕西地域广阔,陕北、关中、陕南地域特色各异,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地方多。从陕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旅游形式依然比较单一,游客对乡村旅游的理解也比较单一,大部分只集中在吃饭、爬山、钓鱼等层面上,真正特色产品的挖掘比较有限。建议要开发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就必须依托经济作物和民俗物产,进行土特产品加工,开发参与性较强的项目,增加民俗旅游、健身旅游、劳动休闲旅游在乡村旅游中所占的比重,提高乡村旅游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这样才能让乡村旅游永葆活力。
2.交通问题亟待解决。由于乡村旅游大多是短线旅游,集中在节假日,加之许多都是全家出行,有老有少,许多城市居民为了避免坐车难的问题,在出游的交通工具选择上以私家车居多。私家车出游虽然极大地方便了游客,但是同样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交通拥堵,停车难,乱停乱放,乱收费等。以西安为例,在2010年和2011年清明节两个小假期中,环山公路上的车流量达到了饱和状态,甚至在一些时段还出现了堵车现象。建议在旅游宣传上可以考虑到交通的因素,提供不同地区相同类型的项目供游客选择,达到一定的分流效果。
3.服务人员素质较差,管理体制不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服务质量的不断优化。目前一些地区由于是一家一户式的经营,管理跟不上,短期行为主义盛行,参与服务的居民自身综合素质较低,自律能力较差,无法形成独立的行业组织,缺乏有效合理的统筹效能,这些都制约着乡村旅游中的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进行。建议在乡村旅游中,一定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进行,进行在职人员的有效培训,给游客以“新农村”、“新风尚”的全新感受。与此同时,要加强村镇政府管理职能,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进行宏观规划,规范市场,这也是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
4.缺乏有效宣传。目前在陕西地区所进行的乡村旅游的宣传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虽然宣传铺天盖地,但是宣传的效果不甚明显。通过笔者的调查,50%左右的人是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选择旅游地点,40%的人是通过媒体的宣传选择旅游地点,剩下的少数游客表示对旅游地点的选择有一定的随机性。这说明我们的宣传环节还比较薄弱,许多网络上的宣传仅限于几张图片的展示和寥寥无几的文字的介绍,剩下的就是联系方式,而这种介绍都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并不能凸现当地的特色。建议结合当地的节日、独特风俗等民俗节庆活动举行一些旅游展示会,展示乡村旅游的浓厚气氛,采用声、光、电展示的方式,或发放乡村旅游资料、光盘,旅游图片,展示特色乡村工艺品和农产品,让与会者认识乡村旅游、了解乡村旅游、参与乡村旅游、宣传乡村旅游,达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结论:在陕西这样一个地域条件丰富、民俗风情多样化的地区来说,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无疑是得天独厚的。在政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之际,乡村旅游必须要从管理体制到服务质量进行完善和改进,结合陕西地域民俗特色进行合理开发,使其能够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本省农村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田际遥,游澜波.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不足与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6.
[2]高海亲.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J].农村经济,2009,12.
[3]唐代剑,黎彦.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就业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12.
[关键词]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042-01
旅游业是河南省一项系统的产业,是多项产业的综合。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促进乡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新的有效途径。
一、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河南乡村旅游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3月公布的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中,河南省有两个县区及三家单位榜上有名。如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宁陵县刘花桥村等(尤瑞玲、于丽丽,2009)。201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镇包括:禹州市神厘镇、镇平县石佛寺镇、西峡县丹水镇、淅川县荆紫关镇、郏县广阔天地乡、嵩县车村镇。随着2009年河南省政府在全省推出“百村万户”富民工程,河南的乡村旅游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二、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旅游开发雷同,缺乏特色
多数乡村旅游业的经营者目前对乡村旅游的内涵、本质归属尚不十分清楚,在开发经营中缺少对生态环境营建和对传统文化恢复与保护的意识。不重视对乡村生态环境及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只重视经济利益,对旅游资源过度利用。
(二)科学规划缺位,管理不规范,不良经营问题严重
大部分地区的乡村旅游缺乏长期科学规划。法律法规制定滞后以及管理职能缺失,一些乡村地区出现不良经营问题。尚未建立起一元化的乡村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使管理职能履行面临困难。
(三)基础设施不健全,功能不完善
交通设施不健全,饮食卫生、公共卫生及垃圾处理不同程度存在问题,配套设施不健全,这些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接待的质量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限制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
三、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对策及建议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乡村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规划必须先行。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组织专家对乡村旅游景点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规划设计。将特色旅游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使特色乡村旅游成为品牌,将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挖掘当地资源特色潜力,引入旅游创业产业项目
重视当地特色产业的支柱和引导作用。将产业特色发展成为当地的旅游特色,成为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的要素之一。深度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将文化的发展潜力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力,促使乡村旅游能够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工程中,将旅游创业产业引入到开发旅游产品中,将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教育平台对当地旅游经营者进行培训与引进较高学历的知识人才相结合的方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融入创业产业。实现附加利润和赚取、品牌效应的建立、旅游经营者与旅游消费者的双赢。
(三)发挥政府管理职能,政策导向和市场调节作用
实行政府扶持、企业经营、专家指导、农民参加的运行机制,四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增强项目生存与发展的活力。制定积极地鼓励政策,支持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当地的交通、文化、卫生、通信等设施问题。按照省、市、县三级建设一批代表地区特色的精品项目,克服旅游成长发育期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推行旅游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措施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的旅游企业。引入多元化的经营方式,采取合作开发,共同受益的新型开发模式,引入现代企业化的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旅游接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