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科学专业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我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中,与海洋研究相关的一级学科有:海洋科学类、海洋工程类、交通运输类、水利工程类、水产类以及公共管理类。
要出海首先我们得了解海,海洋科学类专业研究对象就是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生活于海洋中的生物、海底沉积和海底岩石圈,以及海面上的大气边界层和河口海岸带等。其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分别是: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相关专业有: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管理、海洋技术、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等。由于海洋本身的整体性、海洋中各种自然过程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主要研究方法、手段的共同性,使海洋科学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了解了海洋我们就可以改造使用海洋资源了,海洋工程类专业正是为此而生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把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等专业归入了海洋工程类。前两个专业主要涉及船舶的构造、航行原理、安全性设计及建造法规和国内外重要船级社的规范等知识,解决船舶设计、建造、使用和管理中的问题。后两个专业则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主,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化学、药物资源开发技术等。
如果你想与大海有个亲密接触的话,那么交通运输类的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则是你的不二之选。前者培养的是具备海洋船舶驾驶、船舶运输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在与海洋运输相关的各企事业单位从事海洋船舶驾驶和营运管理工作,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高级航海人才。后者则是培养具备机械原理和轮机系统等方面知识,能在与海洋运输相关的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造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简单来说,这两个专业就是培养海员的。需要注意的是航海类专业毕业后如果要上船工作,需要通过《交通行业标准海船船员体检要求》,具体内容可查阅交通部网站。
要是你喜欢海,但却不敢下水的话,你可以考虑学习水利工程类专业,这类专业有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这两个专业是与土木建筑类专业相交叉的学科,主要以江河治理、防洪工程和流域规划管理为重点,兼顾水利水电工程和港口航道工程。培养的是具有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能力的专业人才。
当然如果你和香吉士(路飞船上的厨师)一样喜欢大海的美食的话,你的选择面又增加了水产类专业。这类专业中的水产养殖学、水产养殖教育、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都是与海产品息息相关的。就业方向一般可以到水产部门工作,也可到海洋、海运、轻工、外贸、环保等部门从事科研工作。
关键词: 海洋管理专业 课程设置 思考
一、开设海洋管理专业的时代背景
2001年,联合国正式文件中提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海洋的世纪,也是海洋高科技发展的世纪。21世纪人类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挑战,其根本出路在于向海洋开发。研究海洋、规划管理海洋、综合开发利用海洋,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濒海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普遍重视的问题,也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日益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发展海洋科学、开发海洋技术、加强海洋管理、维护海洋权益是各国政府的共同选择。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我国可管辖的海域有300万平方公里。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以占全国13%的陆地面积养活了全国40%的人口,创造了60%的GNP。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基于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我国沿海地区的许多省份都将发展海洋经济提到了战略高度。如,90年代初,辽宁省首先提出了建设“海上辽宁”战略,很快,山东省提出了“海上山东”的战略思路,随后,从北到南,一个个“海上”经济发展战略相继出台。
然而,我国的海洋问题严峻、令人担忧。首先,就总体而言,全民族的海洋观念薄弱。国人对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刻骨铭心,但对于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却茫然无知。其次,由于缺乏高层次的海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我国的海洋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海洋权益得不到应有的维护,“蓝色国土”正在受到周边一些国家的觊觎。最后,中国已经加入WTO,如何按照WTO的规则来管理、运作海洋,也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海洋科学技术,又懂海洋经济管理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同志指出:没有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海洋管理,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海洋事业,要抓紧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鉴于我国海洋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青岛海洋大学受国家海洋局委托于2002年向国家培养输送了第一批海洋管理专业人才,并于2002年按教育部正式批准的海洋管理专业向全国招生。
江苏是海洋大省,有945公里的海岸线、2.44万平方公里的浅海、占全国1/4的滩涂,海洋区位优势明显。江苏海洋资源密度指数列全国第二,丰度指数列全国第六,综合指数列全国第三,海洋自然资源的分布在我国处于重要地位。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已成为江苏跨世纪的战略举措。“九五”以来,江苏海洋产业的产值年平均增长24.6%,大大超过了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000年已达到360亿元。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十五”期间,江苏的海洋经济增加值预期年平均增长15%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工业将成为沿海地区的支柱产业。
江苏虽然是海洋大省,但是海洋高等教育却比较薄弱,至今既没有一所独立设置的海洋大学,又没有主要面向海洋的高层人才的培养基地,海洋科技与管理人才的短缺已成为江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海洋人才的缺乏,江苏这个海洋大省却是海洋经济的弱省,江苏海洋产业的总量仅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3.9%;江苏“九五”规划中海洋产业的产值目标,实际完成量不到规划目标的50%,只占广东海洋产业产值的14.1%,山东的19.8%,辽宁的44.7%。这一“大”一“小”的数字对比,向人们发出了强烈的呼吁:要把江苏建设成海洋强省必须构建人才高地,实地调研表明江苏各地海洋管理部门迫切需要高层次的海洋管理人才。
二、开设海洋管理专业的优势
1.有江苏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强力支持。淮海工学院地处江苏沿海的连云港市,面向海洋办学是我院办学的特色定位,我院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大力发展海洋学科,建设江苏海洋大学。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对以淮海工学院为基础建设海洋大学寄予了厚望。早在1998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就曾对以淮海工学院为基础创建江苏海洋大学的课题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专门议案。2003年10月,在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联席会上,季允石同志指示我院要借鉴国内外海洋大学的办学经验,加快相关专业建设。《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指出,把淮海工学院列为江苏海洋人才的培养基地,要求为江苏海洋经济培养更多的人才。
2.淮海工学院在设立海洋管理专业、培养复合型海洋管理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江苏连云港市是江苏“海上”战略实施的重点地区。《中国21世纪议程》、《全国海洋开发规划》和《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都将连云港市的海洋开发列为重点,连云港市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也为海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与课题研究和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在淮海工学院设立海洋管理专业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二级学院――海洋学院,前身是隶属江苏水产局的一所老牌学校――江苏省连云港水产学校,有着50多年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以“海洋、水产”为主的办学特色。海洋管理专业依托的经济管理系,其工商管理学科是我院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法学本科专业近年正式招生,该系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课程的教学基础扎实,且有相当成熟的办学经验。因此,我院培养复合型、高层次的海洋管理专业人才具备凸显的办学优势。
3.淮海工学院的师资力量能够满足海洋管理专业的办学要求。首先,淮海工学院属于多科性的工科院校,涉海专业较多,海洋管理专业所需要的师资队伍在专业知识结构上能基本满足教学要求。专业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绝大部分教师都由本院师资提供。教师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比较合理。现有教师中,教授8名,副教授30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22人,硕士学位教师20人。为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从有关部门聘请从事海洋管理实际工作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并同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湛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相关院系建立了横向联系,尤其是与比邻高校、国内第一个设立海洋管理专业的高校――中国海洋大学的相关院系在教学计划制定、师资培养、教材建设等资源共享上达成了合作意向。
4.专业师资学术水平较高、科研成果颇丰。自1985年建校以来,淮海工学院一贯重视科研工作,院系两级建立了多种科研基金以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并把教师的科研成果与教师考评、职务聘任直接挂钩。近五年来,教师开展科研蔚然成风,教师的学术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科研成果。承担海洋管理专业教学任务的全部教师,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4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30余部,已开展的各类课题140余项,其中,有35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市级和院级科研成果奖励。
5.教学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学生高质量地进行学习、研究与生活的需要。我校有馆藏图书近百万册,中外文期刊报纸1400余种。图书馆已链接清华大学学术期刊光盘镜像站、万方数据库镜像站等多家专业网站。馆藏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图书10余万册,中外文专业期刊报纸130余种;馆藏海洋学科及相关图书资料14余万册,订阅海洋学科专业期刊20余种,建立海洋认识和调查的校外实习基地6个。
6.为开设海洋管理专业做了充分的论证。我院从2001年7月就开始筹划海洋管理专业。在2001年暑假、2002年暑假召开了两届海洋特色专家论坛,邀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江苏海洋渔业局等单位的专家与领导,为我院的海洋特色出谋划策。为提高现有涉海专业师资的专业水平,派教师到有关院校调研、访学和进修,并从青岛海洋大学、省海洋渔业局、省海洋研究所等单位聘请资深人士任我院海洋管理专业的客座教授,这样既有利于拓展专业的办学空间,又有利于利用社会高质量的人才资源。
三、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的依据
海洋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领域和构成部分,是随着人类海洋开发活动的展开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活动,是指政府和海洋开发主体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海洋权益等进行的调查、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海洋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海洋开发主体,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海洋的管理主要是宏观管理和执法管理;海洋科技机构和海洋企业等海洋开发主体,主要是对海洋开发利用活动和海洋科技活动进行微观管理。海洋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环境管理、海洋经济管理、海洋科技及其产业化管理、海洋信息管理、海洋权益管理、海洋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因此专业定位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海洋科学、海洋管理基本理论和规律,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在海洋管理相关管理部门从事海洋管理、教学和科研的专门人才。
专业定位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围绕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五个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哲学原理、思想概论、法律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学科基础教育模块(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管理通论、管理信息系统、海洋调查、海洋资源与利用、国土规划学、海洋资源与利用等课程)、专业必修课模块(海域使用管理、海岸带管理、海洋监察管理、行政管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专业选修课模块(生物海洋学概论、海洋化学概论、环境海洋学概论、海洋生态学、海洋政策选讲、海洋科技发展动态等课程)和实践教学模块(海洋调查实习、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课程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
在课程设置上还需体现实用的原则,根据学生生源状况女生和文科生较多,以及学生就业与考研深造等实际需求,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原则和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原则,加大了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即在原有专业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现代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和《财政与税收》等专业基础选修课程、专业方向和特色选修课程。通过《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产业经济学》等课程的设置,拓宽了学生的经济学科知识面,而《金融学》和《管理学》等应用型课程则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且知识结构体系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体现科研能力培养的原则上,改进相关课程教学环节,在课程设置中安排科研讲座和毕业论文写作环节,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四、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挑战
经过多年专业建设及发展,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海洋管理专业从专业定位到课程设置,从教学到实习都创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毕业生在国家海洋与渔业局的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海管031班的胡永歌同学在公务员考试中以笔试和面试双第一的成绩被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录取。二是毕业生在研究生考试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历年来的录取率都在50%以上,如海管031班的冯炜同学以408的高分考入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郭境同学以342的高分考入厦门大学海岸带综合管理专业,张珍宝同学以325的高分考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管理专业,黄康宁同学以375的高分考入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专业,等等。三是毕业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其中海管041班的张飞同学取得200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赛区一等奖,杨倩同学取得2006年第十届希望杯全国师生书画印大奖赛大学组三等奖,赵青同学获得2005年中央电视台第六届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江苏赛区大学组优秀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级二等奖,等等。四是课程设置专业满意度逐年上升,不满意度逐渐下降,如满意度从2003级的81.25%上升到2004级的87.76%,而不满意度从2003级的18.75%下降到2004级的12.24%。总之,成绩是主流,但随着社会行业的发展,对海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挑战,有了新的知识技能要求,因此海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吴建新,李谷祺,方涛,李玉.如何提高海洋管理专业《海洋调查实习》的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1,(6).
[2]冯士.海洋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海洋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生物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国家发展计划,把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确定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领域。1996年,中国也非常及时地将海洋生物技术纳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标志着我国海洋生物技术走向了新的阶段。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的需求,盐城师范学院新设立了海洋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是为海洋开发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改革了教学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中,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 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采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设置课程体系。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大量吸收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压缩了理论课时,相应地增加了应用型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的比例。
我们取消了纯理论性的“海洋科学导论”,新增加了应用性的、跟盐土农业有关的课程“滩涂增养殖学”。更改了“海洋生物技术”课程中理论内容和实验内容,将课时比例调整到了2:1。开设了多个个性化课程和海洋生物技术前沿科技的专题讲座,让学生能够实时的了解该专业的发展现状。
二、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也应更新教育理念,将过去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向开放式课堂教学转变,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将单纯的传授知识发展为传授知识和培养创造力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启发式、互动式、现场式等教学方法以活跃课堂,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教室多媒体,在抽象的理论知识讲授中多插入图片、动画和影音,做到图文并茂,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教”和“学”的统一,改善教学效果。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开拓双语教学,鼓励学生养成查阅外文文献和阅读外文原版教材的习惯,实时了解国外海洋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做到与世界接轨。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注重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第二学位,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此外,从考查学生能力的方向出发,改革考试形式,在试卷设计上减少客观题目的数量,加大主观性、设计型和综合性题目的比例;在考试总成绩计算方面,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通过改革考试方式,改变学生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做到彻底领会知识的内涵,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途径
海洋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活动, 需要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推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完善教学实习基地,实行产学研教育的科学培养模式。
第一,完善实验课程建设,建立具有研究特色的海洋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构建技术平台,系统合理地安排实验课程体系,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有机融合在一起,加大自主设计型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减少验证性的实验,模拟全真的操作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操作环节,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第二,搞好校企联合,创建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联合办学模式。教学实习是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从而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强化实践教学,我校已与盐城大丰海洋生物产业科技园进行了合作,作为我校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在海洋生物的生物周期内安排学生进行实习,鼓励学生将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还要注重用企业文化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另外,校外企业也可以作为教师参与实践锻炼的基地。我院每年暑假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参加企业的生产和研究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教师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明确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及时修订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做到专业建设跟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使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够形成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三,要实行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不能仅限于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还要洞悉海洋学科的发展前沿,以该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以科研方向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科研促进教学”的理想局面,提升教学质量。另外,还要搭建科研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过程。一方面,指导他们申请省级和校级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的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让学生亲身参与科研项目选题、申请、开展、结项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参加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动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在导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文献阅读、方案设计、数据处理、总结分析、论文写作等方面得到有效锻炼,为将来的就业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四、强化第二课堂建设,提升学生文化素质修养
海洋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将来主要是为海洋开发服务,因此,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学校也注重文化素质教育,加强文哲史、艺术等人文知识以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定期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比如我院已成功举办了读书节活动、青春风采大赛、音诗画朗诵比赛、生态美环保服饰大赛、通讯报道比赛、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上述这些措施和活动的实施,可以锻炼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修养,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五、积极推进人才联合培养的办学体制,加强合作交流
遵循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精神,加强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的交流,是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学院相关领导和教师曾先后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研究所等涉海类科研院所和高校参观、学习,获取宝贵的办学经验。通过学校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此基础上,我校与中国海洋大学确立了合作关系,生科院每年都会选取一定数量的学生到中国海洋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合作培养,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我校也有合作项目。
六、以就业为指导,掌握人才培养的方向
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我们强化了就业指导,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首先,将就业指导课或讲座以及考研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对学生积极开展择业指导、求职指导及创业意识的培养。在招聘季节鼓励学生走出校门,亲身参加招聘会,提前感受就业形势,端正心态,做好去艰苦的环境中锻炼的心理准备。其次,将企业的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相结合。按照用人机构的要求来定向、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和类型结构, 或者安排专业合适的学生去企业实习,并择优录用。再次,在学院里成立就业指导中心。由专职教师负责就业工作,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搜集并建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的需求资源信息库,设置并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市场体系架构,为人才资源配置做好准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另外,积极利用学生资源。聘请往届成功就业和考研的学生跟在校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他们的经验和体会,帮助在校学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279-02
天然药物化学是高等院校在中药学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同时也是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工作时必备的基础知识。现阶段,从天然药物中发现的结构新颖、生物活性显著和不良反应小的先导化合物已经成为新药开发的重要资源库,国内医药企业对中药新药研发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因此,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对于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就业竞争力上应该能够提供非常开阔的学术视野、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和极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尤其是沈阳药科大学的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在国内药学类高等院校中开设较早,并且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同时作为我国第一个天然药物化学专业博士的培养单位,在教学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教材和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建设方面都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然而,近年来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是很乐观,很多的毕业生反映所学专业知识面相对狭窄、自主设计实验能力欠缺、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通过对以上问题分析不难发现,一方面,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在内容设计上仍然固守几十年前的大纲和思路,而没有引入近十年国内外该领域最新、最热点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拓展学科领域外延,设计交叉立体的教学内容,扩充学生知识面并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我们将此归结为应该让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大多反映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之外,不能较快地寻找到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学习方法,不能很好地理清思路和重点内容,并对课程学习产生懈怠,这说明教师在授课中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将此归结为让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针对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学什么”的问题,国内一些教学工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建议[1,2],但缺乏在本科生教学工作中的教学实践。针对如何提高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国内药学工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3],并且在《无机化学》等基础课程中开展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实践[4],但缺乏在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中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因此,我们提出在本科生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尝试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着力解决目前课程教学内容与该领域研究进展脱节、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度不高的问题。
一、精选专业研究热点,提高学生浓厚学习兴趣
在色谱学和波谱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不断促进下,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等天然药物化学传统研究内容已经逐渐变成一种成熟的研究手段,而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已经转向和中医药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等学科高度交叉之后产生的一些新的范畴,如中药复方代谢组学研究等。如果能够在本科阶段就引导学生对这些新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可以借此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对未来选择就业方向或读研方向进行提前准备。
根据国内外天然药物化学近年来主要的研究热点方向,结合课题组目前的主要研究内容,我们选择了十个专题向学生进行了介绍,包括其和中医药学交叉后产生的:(1)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2)天然药物化学在中药炮制研究中的作用;(3)天然药物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的作用;(4)天然药物化学在中药GAP研究中的作用;(5)中药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其和生物学交叉后产生的研究;(6)代谢组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7)代谢组学在毒理学中的应用;(8)代谢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其和海洋科学交叉后产生的研究;(9)海洋药物研究的机遇与挑战;(10)天然药物化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这些专题的介绍使得学生在书本知识外,对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许多同学开始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并在课下查阅资料。
由于课堂教学时数有限,而由教师逐个深入讲解又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因此我们将课堂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入了专题的讲解。
二、合理安排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
小组讨论式教学在国内外专业课程教学中一直得到广泛的认可。该方法不仅可以将教师和每一个学生都置于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而且打破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固有角色,让学生尝试扮演课堂组织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学生在思想交锋之下碰撞出的火花,也是学术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课堂讨论具体实施方案包括:①对于参与此次教学改革的四个班级的学生我们进行了5~6人的分组,然后由学生选择专题内容并进行组内任务分解,包括前期文献资料搜集、组内文献讨论、幻灯片制作和讲解等;②教师对课程学时安排进行调整,将部分章节内容进行压缩后调整出3次课,共6学时供学生进行专题汇报和讨论;③组织教改组成员对学生专题报告情况和每位组员的现场表现进行考评,最终以20%的比例计入期末最终成绩;④对学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和制作的幻灯片进行整理归纳并存档。由于在前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并且教师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因此课堂讨论收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①学生参与度高――在每组汇报人讲解完毕后,其他组员都会针对幻灯片中的某一个问题进行详细解释或者阐述自己的独到观点;②问题讨论比较深入――通过汇报发现部分学生能够比较系统而又多方面地对一个问题进行讲解,说明其对文献的解读能力得到了提高;③学生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在集体讨论中,一些聆听讲解的同学会提出针对性很强的问题,而这些往往就是该研究目前的瓶颈,有些学生还会提出自己有创新性的解决办法。
课堂讨论在学生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气氛,也充分激发了每位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这也为下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模式作了很好的铺垫,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通过师生互动平台的建设来发挥的。
三、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在传统的本科教学中,师生的交流仅限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而在课下,教师忙于科研任务而疏于主动和学生进行课程内容或教学方法的沟通,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知识难点或学习方法上的困惑也没有向教师及时请教的渠道,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教师在本科生自主学习模式建立中应起到如下作用:①在课堂教学中,应向学生说明该课程的作用,使学生遇到知识难点时,知道阅读哪方面的资料;②在一章节讲解结束后,应该用简略的图示将重要的知识点串联整理,使学生对其内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③应该将有联系的各章节内容穿插整理形成练习题,及时发送给学生并且能够对学生解答的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展开有针对性的讲解。而这些作用的发挥,都需要依赖课下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网络平台。如授课之初即建立了师生公共邮箱,通过这一平台,教师在结束一章节内容的讲解后,即将自己总结的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以及思考练习题及时上传,学生可以通过邮箱向教师传送思考题解答情况或提出自己在本章节学习中的难点,教师针对这些反馈及时回复邮件进行解答或针对有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统一讲解。
在2~3章的讲解之后,该邮箱已经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利用率不断攀高,而授课教师也从学生的反馈中受益,课程的讲解越来越有的放矢。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课下和教师的沟通,已经逐步找到了天然药物化学学习的窍门,建立了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课堂听课时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课下自主学习针对性更强。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实践,我们基本形成了在中药学专业学生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该领域各研究方向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模式的方法,基本解决了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这两个问题。该项实践活动在学期中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而在学期末也收获了可喜的教学成果。中药学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四个班级学生的天然药物化学课程考试及格率达到了95.8%,而优秀率(≥90分)则达到了16.7%,而在之前,天然药物化学一直是中药学各专业学生及格率较低的一门课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天然药物化学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初步构建了本科生自主学习模式,而这为中药学和药学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可贵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刚,裴月湖,吕阿丽.特色化天然药物化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药学教育,2011,27(5):8-10.
[2]陈刚,吕阿丽,裴月湖.搭建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生多学科交叉培养平台的实践与构想[J].高等药学教育研究,2011,(2):1-2,6.
淮海工学院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市,主校区坐落在国家4A级风景区、《西游记》文化发源地花果山西麓。学校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为响应国家进一步加快沿海地区改革开放,1985年在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创办的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世纪之交,根据全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均具有50年以上办学历史的江苏省盐业学校、江苏省水产学校和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淮海工学院。2013年8月,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学校占地1956亩,校舍面积56万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546人,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6039人。下设18个二级教学单位,开办62个本科专业,专业门类覆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框架、工科主体、海洋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3个专业被评为特色专业,9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5个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学校拥有海洋科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硕士授权学科和农业推广、测绘工程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建有江苏省优势学科“海洋科学与技术”、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江苏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文化产业研究院、江苏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省级大学科技园等一批省级科研和产业孵化平台。
面向未来,全体淮工人正坚守“经世致用、明德至善”的育人理念,传承“严谨、求实、团结、献身”的校风,立足苏北,服务江苏,辐射全国,为争取早日建成海洋特色鲜明、区域优势显著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艺术学院是淮海工学院富有特色的二级学院之一。设有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四个专业。学院遵循开放办学、兼收并蓄、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注重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基础教学扎实、专业教学规范、学生素质好的办学特色。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和总结大类培养的基础上,从2014年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即学生统一按设计学进行招生,前三学期不分专业,按同一教学计划学习,第三学期末再根据个人的兴趣、条件选择所学专业(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艺术人才。学院拥有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建有综合材料工作室、模型工作室、数字艺术工作室、动画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一批校内实践场所,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产品设计专业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构成、工业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人机工程学、力学与机械设计基础、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产品设计原理和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通识与专识有机融合的教学理念,在专业教学上,面向地方旅游城市定位,从传统产品设计向旅游产品和海洋特色产品设计转变,实行教师工作室和学生工作室相结合制度,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带入工作室,强化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现代意识强,在产品设计方面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环境设计专业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设计艺术学、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构造及施工、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制图、工程管理与预算、设计管理与务实、建筑设计、室内陈设、室内设计、景观艺术设计、模型制作与空间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通识与专识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紧扣“服务沿海经济、注重区域文化、强调设计创新”的主题,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在日常教学与毕业设计中结合本市景区规划、历史街区和建筑的保护与改造,以及西游记文化主题空间进行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艺术学、互动媒体设计、版面设计、字体设计、图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设计等平面形态、系统、类型设计及数字媒体设计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通识与专识有机结合的教育理念,立足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与研究,将本土特色文化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与毕业设计创作中,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专业紧随信息时展,积极开展新媒体视觉形态研究,拓展了专业研究方向和人才发展口径,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本专业培养基本理论扎实、专业技能好、设计能力强、专业口径宽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互动媒体设计、数字摄影、摄像基础、视听语言、动画原理、网页设计、非线性编辑、数字音频制作、视频特效设计、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虚拟现实、影像专题创作、交互专题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艺术创新,坚持将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及现代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与艺术创作,推行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接受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基本训练,能提高数字媒体艺术修养,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动画、虚拟现实等现代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以及专业艺术设计机构、文化传播机构等部门,从事相关创意策划、作品制作等工作。本专业培养专业基本理论扎实、富有艺术创造力、实践操作能力强、专业口径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各省招生计划
省份
山西
广西
江西
河北
山东
湖北
江苏
计划
30
15
30
30
30
10
105
三、省外专业考试、报名
类别
省份
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美术类
山西省
太原师范学院
1月12-13日
1月15日
广西区
广西师范大学
2月19日~2月20日
2月22日
江西省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网报
1月26日
河北省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2月29日-3月1日
3月3日
山东
潍坊市招生办
网报
2月22日
湖北
使用联考成绩
1、校考报名时应办理手续
(1)交验本人身份证及相关省2016年普通高校美术专业考试准考证明。
(2)缴纳报名费、考试费150元。
(3)领取《淮海工学院美术类专业考试准考证》。
2、专业考试科目
(1)素描(8开画纸,人物默写)(满分150分)
(2)色彩(8开画纸,静物默写)(满分150分)
3、考生食宿自理,自备画具、用具。
4、考生须持报考我校的《淮海工学院美术类专业考试准考证》及《身份证》进入考场参加考试,考生须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5、我校于4月15日前公布美术类校考专业测试成绩。考生可登陆淮海工学院招生信息网查看自己的成绩,网址:zsxx.hhit.edu.cn/。专业考试成绩不查卷。
四、文化考试
考生按所在省(区、市)招办公布的《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简章》及其它有关规定参加高考报名及全国(省)统一文化考试。
五、志愿填报
获得我校《美术类专业测试合格证书》(所在省专业统考成绩须合格),符合填报志愿基本条件的考生,方可报考我校。
六、录取原则
(一)合格分数线确定办法:专业分数线由我校按照不超过各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确定;文化分数线执行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部门划定的美术类专业本科文化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二)录取办法:
1、对报考我校,文化成绩达各省美术类专业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并取得我校《美术类专业测试合格证书》的考生,将根据文化统考成绩与专业校考成绩相加后的总分从高到低顺序择优录取。当投档分相同时,专业分高者优先录取。
2、如果在“文化成绩达线、校考专业成绩合格”生源范围内征集志愿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则在“文化成绩达线、该省美术类专业统考(联考)成绩合格”生源范围内征集志愿,直至完成招生计划。
3、非美术类专业校考省份,则在“文化成绩达线、该省美术类专业统考(联考)成绩合格”生源范围内,按照各省录取办法录取。
七、学费标准:6800元/生.年
八、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淮海工学院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