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素养的培养

文学素养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学素养的培养

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化”的倾向变得越来越明显。从我国所通行的各类语文教材来看,儿童文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课文总数的80%。故此,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认识到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如今,在许多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着较大的分量,对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是由于儿童文学的这一教育价值,导致其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服务对象一致,都是为儿童服务,它们的价值取向也一致,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儿童文学对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所以也就没有提升自己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2.儿童文学知识较为缺乏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上学期间,虽然也学习了一些关于儿童文学的相关课程,但是与他们所学习的古代文学相比,或者是与现代文学相比,儿童文学课程无疑更少,这就导致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对所学习的儿童文学有所遗忘[1]。而在执教之后,他们也没有利用业余的时间去充实自己,去进行培训学习。这样一来,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会较为缺乏。

3.儿童的本位意识较为淡薄

在农村小学中,教师与儿童在一起的时间较长,与他们的接触机会也更多,这就有助于教师对儿童进行仔细的观察,进而了解儿童的性格特点以及生活方式。这对于后期教师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帮助。然而,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差,所接受的先进教育思想也较少,许多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模式化,进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策略

1.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的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切实认识到儿童文学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他们才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去提升自己,去阅读一些关于儿童文学的作品[2]。因此,在选拔语文教师时,就可以将儿童文学素养作为其中的考核项目,这就会让大多数的教师加强对儿童文学的学习。而对于已经选的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儿童文学的知识培训,如这样一来,就能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

2.加强儿童文学作品阅读量

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融入儿童之中,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教师就需要去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因为透过书籍,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愿望,了解儿童的内在想法。故此,教师要利用课外时间,不断去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在农村,许多语文教师都将自己的业余时间用到了自己的家庭之中,或者是用到了批改作业上,这样就不利于他们专业素质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认识到儿童文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要多利用课外时间去提升自己。

3.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

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相比,农村教育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在教育方面更为落后。但是,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开展富有农村特色的师生活动。例如,农村的教师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所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的在校时间,为教师创造一片阅读天地,可以将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带入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如学校可以举办一些阅读比赛活动,让教师去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让他们通过演讲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教师创造属于他们个人的舞台,将自己在儿童读物中的感悟通过演讲传递给大家,以营造整个学校的儿童文学阅读的氛围。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着儿童文学素养缺失的现象,因此就需要他们加大儿童文学的阅读量,不断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继而促进双方的儿童文学素养都有着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繁.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6):40-42.

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培养;英美文学;素养

随着我国经济及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在日益提升,教育部门也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问题。提升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水平,一方面能够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还会为日后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提升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水平的作用

实际上,我国大学开设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从而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所以,在大学开设英语课不只是让大学生获得比较优异的学科成绩,也不只是让大学生能够顺利获得毕业证,而是要有效丰富当代大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储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强化国际文化交流,最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所谓的英美文学素养从根本上看则是当代学生在文学方面展现的素养。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要想提升当代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则一定要让学生尽量接触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从而更好的丰富知识储备。语言为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且文化和语言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语言一定不会脱离文化,文化也必须通过语言进行展现。所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有效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能够很好地提升大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只有阅读到大量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才有可能说出比较流利的英语,因为文学作品当中不光有大量书面语,还有一些日常交际用语及方言俚语。所以不难看出,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能够像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及素材。阅读大量英文作品可以有效丰富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不断积累词汇正式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及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阅读相应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分析文学作品当中的语境及情感,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英美文学素养。和我国文学一样,英美文学作品当中同样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美和人性美,所以能够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成长及发展。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根据大学生实际特点,制定出适合的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的教学方法。

二、提高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方法

(一)课前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较好的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大学英语教师就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大学生兴趣着手,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实际英语教学前,大学英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合理的,趣味性较高的有关英美文学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带着相应的问题搜集有关文学作品。然后在进行正式讲课以前,教师让大学生将自己搜集的相关英美文学作品内容加以展示和分享,也可以学生们共同阅读。另外,教师还要在教材基础上不断丰富英语教学内容,有效延伸英语教学的内容,选取那些同教学主题有密切关系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时候充分感受英语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培养其英美文学素质也就水到渠成了。此外,大学英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在班内组织一些活动,例如排演英美文学当中的话剧,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表演,从而使其充分感受英美文学及英语的魅力。

(二)有效利用大学第二课堂

目前,为了满足大学生们广泛的业余爱好,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大部分大学都开设了第二课堂,而英语教师则可以适当地将英语课堂同第二课堂的活动进行有效连接,为大学生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受到充分的英美文学熏陶,从而一方面提升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另一方面还能有效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另外,有条件的大学还可以聘请一些教授或专业人士在学校举办英美文学的讲座,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英美文学知识浇灌,这是有效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重要方式。

(三)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新课标在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一定要充分认识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及能力的意义,不断增加对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抛弃传统的无效培训,从而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英美文学素养及综合素质,只有不断丰富教师教学经验,才会有效满足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水平。大学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教学,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则要有效借助猜题,引导学生通过载体去充分揣摩并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文化内涵,《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因此教师就可以从这些主题当中充分挖掘人文素质教育因素。另外,大学还要积极从校外聘请一些专业英语教师,不断壮大高校英语教师的队伍,并且要利用老带新的培训模式不断培养新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英语教师。

结语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英语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而要做到这点,大学英语教师就必须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大力拓展学生知识面,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敬.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郭金秀,周卫军,周霞.大学英语泛读中的英语短篇小说教学[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

[3]郭金秀.理工科类学生英美文学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

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第3篇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1.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仍旧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权,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参与翻译实践活动的机会非常少,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

2.英语“双师型”教师缺乏

当前从事英语翻译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不是翻译专业出身,对于文学翻译理论知之甚少,更不能够拥有丰富的翻译实践操作,同时还没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批评功底,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和“引导”作用。

3.英语课程系统设置欠妥

英语课程系统设置不够合理、科学,致使大学生双语基础不扎实,汉语知识欠缺,更不会有相应的补救措施。

4.翻译学科评价体系单一

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翻译学科评价单一,不科学,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翻译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二、从文学翻译培养的角度看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及对策

1.注重中国文化和文学,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汉语功底

当前,大部分师生都认为英语翻译理论知识和英语翻译技巧才是学习的主题,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至于我国民族文化学习被忽视,造成了当前中国文化被边缘化的现象却被忽视了。当代大学生能够用英语将西方节日说出,却不能够运用英语将中国的端午节表达出来;会用英语说出汉堡包、麦当劳,却不能够用英语将中国的主食馒头、米饭等表达出来,概括来讲就是患上了“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注意,通过查阅文献,关于“中国文化失语”相关研究非常多,且都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作为当代英语教师,要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时,要注重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渗透,为中国培养出具有文化素养的翻译人才。

2.构建科学英语翻译课程体系,渗透中国文化素养

(1)保证学生语言输出与输入的平衡与互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都较为注重学生的输入性教学,而忽视学生的输出性教学,导致学生张口说英语的能力低下,不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英语翻译教学就是输出性教学的一种,因此将中国文化渗透进来,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还能够补充英语语言文化的不足,为学生营造“讲英语”的氛围。

(2)构建“问题式”的翻译教学模式

大多数学生反映翻译教学较为枯燥,且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翻译教学模式,始终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恰当的翻译任务,选择典型的范例,使学生进行自主翻译,而教师给予及时点拨和点评,促使学生的翻译水平得到提升。

(3)完成“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换

评价对于师生来讲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讲,因为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肯定。因此,教师要构建科学、合理、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促使评价完成由“终结性”向“形成性”转化,加大学生平时翻译实践的分值比重。翻译实践要侧重向文学翻译倾斜,引导学生欣赏“英”“汉”两种语言的美,掌握两种语言表达的特点和区别。

3.构建高质量的“双师型”英语翻译教师队伍

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学根基;文学内力;文学功夫;文学土壤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大背景下,在新课改不断推向深入的形势下,社会正赋予学校教育更多的职能和希冀。当今社会物质虽然越来越丰富和繁荣,可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的精神世界已然显得有些惨白,而文学作为“精神食粮”的主要“谷物”,在这样的环境下首当其冲。如何使青少年在成长的道路上形成科学的文学素养,就成了摆在每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笔者以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空谈,而应从基础开始。因此,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基础和开端。这是因为初中语文课是学生真正接触文学的开始,它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以教材为依据,夯实学生的“文学根基”

1.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很多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样的饕餮盛宴无疑是供学生尽情享用的文化大餐。古代诗词、散文,无不昭示着中国古代文学的繁荣;现代散文、小说,无不蕴含着当今文学的智慧。在英语教育日益泛滥的现在,在外国文化不断入侵的今天,初中语文就要担负起振兴中华文化的光荣使命。君不见,当今文学界文风日益浮躁,抄袭和剽窃之事屡有发生,当代文学的发展道路曲折,前景堪忧,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势必会给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端正学生的文学态度

众所周知,文学是不同于生活的艺术,但是不要忘了,文学先是来源于生活的,正如“青胜于蓝”却“出于蓝”。因此,生活是培育文学并促进文学生长繁殖的天然土壤。借助于教材的文章,语文教师要注重端正学生的文学态度。君不见,现今小学生的日记胡编乱造,中学生的作文虚情假意之象时有发生。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做好端正学生文学态度的工作所造成的。课本是数十位专家学者苦心孤诣的成果,利用这些文学素材端正学生的文学态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只有端正了学生的文学态度,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华而不实的败笔出现。

3.教授学生科学的文学创作方法

每一件文学作品的出现都是作者精雕细琢的成果,而这个雕琢的过程是有方法可循的。若要帮助学生打好“学文根基”,对科学的文学创作方法的传授不可或缺。比如写景时的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移步换景等;写物时的由部分到整体、由结构到作用(功能)、由现象到本质等;叙事时的正序、倒叙、插叙等。同时,教师要切记,文学高于生活,文学语言有不同于生活化语言的特点,所以教师要注意借助于教材中的文章向学生传授科学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象征等,从而使得学生的“文学根基”日益深厚。

二、以阅读为辅助,拓展学生的“文学内力”

在基础相当的情况下,文学素养的高低差别则是取决于学生的“文学内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将文学鉴赏力归于其中的代表,而开展阅读课就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力的好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章读得多了,欣赏水平自然也就不同于一般了。开设阅读课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文学的另一扇窗,从而让学生发现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在文学的海洋中尽情地游弋。教师在开展阅读课的时候要注意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筛选出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从而在潜移默化间不断推动学生文学鉴赏力的提高和发展。另外,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试着让学生理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要给予学生深刻的文学思想教育,要引导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不断发展服务。同时还要让学生涉猎文学的多种形式,比如散文、小说、歌剧、戏曲、杂文等,拓宽学生的文学观念,丰富学生对写作对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文学内力”不断得以增强。

三、以作文为补充,检验学生的“文学功夫”

作文是学生文学素养的外在表现,通过学生的作文可以了解到学生文学方面的薄弱环节。比如有的学生表达方式单调,有的学生描写角度不妥,有的学生则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频频出错。这些修为上的不足如果不是通过作文这种途径,教师又从何得知进而做到有的放矢呢?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作文教学,这样才有助于查漏补缺,发现学生文学素养上的不足,进而便于教师在教学上予以补足。

对于作文教学,有一点值得教师注意,就是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多着眼于学生作文中的长处和优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这样教师才可以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使得作文这一教学工具和内容的价值无限扩大。

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和发展,促进新文化的发展,进而为促进祖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学素养的培养范文第5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一、更新观念,创设民主的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做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被动,个性发展受到压抑。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人文关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断唤醒学生蛰伏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师生的交往活动也应当充满尊重、宽容与关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欣赏课文,领略课文中作者流露的真情实感。摆脱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和课文说“我不理解”“我认为应当这样”,还学生质疑权和商榷权,让学生有更多的勇气和胆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根据课文进行二度创作,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体悟人文精神。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要让学生变为被灌输的容器,而应该让学生以生活体验来理解文章。建立平等对话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才能与教师、与作者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精神共鸣,而原来机械式的学习也才能回归到诗意的、审美的语文教育。

二、利用好语文教材,仔细品味,透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本中佳作连篇,几乎每篇中都包含着人文精神,如果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发挥,把人文精神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有意的熏陶。日积月累,无疑会逐步形成学生的人文意识,养成良好的人文习惯。

1.反复品味,激活情感体验,透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叶圣陶说过:“辞的情味,可从好几个方面去辨认,有的应从字面去推敲……”可见语言蕴含的情味。教材中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只有在反复品味中才能体验。

课堂上对美文佳作进行讲析时,抓住精彩段落、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人文内涵,只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别是人文性有了感同身受的认识后,才会油然而生认同心理,进而被其中的人文精神所感染。

2.多读、熟读,在联系延伸中培养人文素养。 佳作美文,往往渗透着作者不可遏止的感情:或者热爱祖国;或者热爱人类;或者热爱大自然;或者热爱人类文化与文明……虽然语言风格各不相同,但人文性却是明晓的。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懂得了什么是爱,怎样善待生命,如何关心他人他物以后,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谈感想,然后形成书面文字,使人文精神深留学生的脑海中。如学习了《藏羚羊的跪拜》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结果学生们所叙述的都是母羚羊对自己孩子的母爱,这时,教者就为学生揭示了课文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对“爱”的渴望,不光是母爱,还有对一切自然生命的热爱。这样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认识上的欠缺。

三、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在扩展阅读中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把握好课堂资源外,更要开发课外语文学习资源。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因此学习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课外资源,如课外书籍、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以让学生充分地受到文化的熏陶与启迪。

1.引导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展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语言文字运用之妙,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扩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人文精神也必将厚积而薄发。这样的学习既是我们语文课堂的延伸,又是孩子们培养阅读习惯、感受文学魅力的契机,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大量阅读中获得了发展。看的东西多了,积累在“肚子”里,能慢慢地发酵。在适当的时候,它会自然地通过言语倾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