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文化艺术节应急预案

校园文化艺术节应急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文化艺术节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文化艺术节应急预案

校园文化艺术节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一)是落实高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

高校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是否安定稳定,直接影响到社会是否和谐与稳定。因此提高高校安全生产工作,不但是高校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保障高校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的需要,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是强化高校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涵盖了增强师生安全素质、提高装备设施水平、改善教学环境、强化岗位责任落实等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有利于全面促进高校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三)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够进一步规范总务部门、保卫部门、高校物业公司水电工等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促进现场各类隐患的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发生,促进校园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二、新形势下影响高校安全生产的不安定因素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校园各类人员不断增多,治安环境日趋复杂,高校的安全生产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通过总结大学新区安全隐患情况,影响高校安全的不安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宿舍高功率电器增多,建筑施工存在有害因素

在多次的安全检查中发现,学生在宿舍中使用电脑、电磁炉、电饭煲、电吹风、热得快等高功率电器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电器设备正常运行时发热和温度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一旦产生异常温度,就容易引发电线短路,因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在学校建筑施工中,粉尘、生产性毒物,如苯、锰、一氧化碳、废水都容易造成师生中毒。

(二)校园及周边流动人口多,治安管理复杂

现在大学新区各类高校近十所,据调查了解,在高校及周边存在相当多的流动人口,主要分三类:一是原始居民;二是外来经商人员;三是校内基建施工人员。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自身文化修养低,法制意识薄弱,但都对高校内外地理环境、师生生活环境十分熟悉。这些人中有部分居心叵测的不法之徒,往往利用对校园地势及情况熟悉这一有利条件作案。

(三)社会环境堪忧,导致道德失范

来自社会的、家庭的、特别是各类传媒所传递的多元化的人生观,冲击着当今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不少高校学生崇尚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物资享受。因此,少数高校学生在面对社会上形形的诱惑时,认识错位,是非不辨。而面对高校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一些不法商家云集,黑网吧、游戏厅、幸福旅店、钟点房、路边无证酒吧等场所,在高校周边迅猛发展起来。不少学生发生酗酒打架、夜不归宿、非法同居等地点均是在这些场所。

(四)法纪观念薄弱、缺乏自我保护及自我防范意识

高校中,虽然学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但由于教育上对法制教育的欠缺,缺乏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薄弱,财物丢失和被盗、轻信陌生人,财物被骗案件屡屡在高校发生。更有一些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不知法,不守法,贪图小利,做出盗窃学校、同学财物行为,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五)心理自我修复能力差,情商思维薄弱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竞争的加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增加紧张和压力。高校大学生因爱情失意、理想受挫、家庭变故、自尊心收伤害等原因,导致心理扭曲,无法与他人、组织、社会正常沟通,往往因小事采取极端手段侵害他人,或者自杀的事件频频发生。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六)大学新区地理环境不利,水灾隐患重重

由于不少高校地处地洼地带,地势整体低于水平面,附近又有江河支流。甚至因为选址不当,在溪、河的泄洪口,一旦遇到雨季和台风季节极易造成水灾隐患,曾经在“龙王”、“圣帕”台风时,洪水台风都曾经给福州各高校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对师生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七)各高校安全物防、技防水平还无法完全达到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需求

由于大学新区高校面积大,覆盖面广,不少区域存在安全盲点,没有监控设备,执勤保安人员,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近几年来,各高校发生各类精密贵重设备被盗案件数起,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

三、提高高校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一)把高校校内综合治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对危险、有害因素与环境影响因素辨识的作用,广泛听取师生对建筑施工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还可征求监理单位、专家的意见。二是学院依托社会环境的整体力量形成社会合力,会同当地公安机关、综治部门对影响高校治安秩序及师生人身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采取有效措辞集中整治。对学校周边的无证摊点、黑网吧、无证旅馆等配合综治部门进行整治。加强校园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登记和管理,及时和公安机关互通信息。加强对在校学生上下课,晚自修期间,重点路段的巡逻控制。三是聘请当地公安局同志为高校法制辅导员,为学院师生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法律法规讲座。专门设立24小时警务室。让当地公安局同志随时办公,随时处理各类安全事件。保卫部门负责人定期定时参加由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安全会议,反馈工作,沟通信息,交流意见。四是加大对学生宿舍的检查力度,杜绝学生使用违规电器。

(二)重视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正气之风

在社会转型期,新旧体制交叉并存状态下,社会正评价和社会正义感受冲击,社会公德的导向力和传统美德的约束人弱化。例如高校校园内,像攀爬围墙、贱踏草地、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现象时有发生。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要重视发挥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通过学生社团和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精神。

(三)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落实依法治校方略

要有针对性地在高校师生中开展以刑法、教育法、道路交通法、消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在高校师生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要根据这一群体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也可以结合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增强普法宣传的现实性和效果,以达到引导师生学法、知法、用法,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目的。

(四)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学生眼前和今后应对激烈竞争,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校期间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此,高校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学会排除心理压力,进行自我调适。对个别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要建立危机干预机制。高校特别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预前教育:一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在校期间的情感问题;二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性问题;三是要关心贫困大学生,并健全帮助机制;四是要尊重和爱护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自尊心;五是要根据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信心。

(五)分清权责,下力气整治水患

大学新区的水患问题,上级部门应该组织协调相关职能机构进行整治,及时修建水库,堤坝。改造路面渗水条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及防汛防洪流程。

(六)高校树立高度意识,重视提高物防、人防建设

新形势下犯罪活动隐蔽性越来越强,日益向团伙化、智能化、多样化发展,高校的人防、物防必须要得到发展和补充。一是增加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编制名额,招入各类型的人才,比如:熟悉电脑网络监考的、侦破案件经验丰富的等等。二是增加资金投入,在高校防范范围内按照一整套高科技防范系统,如摄影机,闭路监控,微型摄像机等等,形成覆盖式的技防体系,对整个校园每个角落实行监控,利用系统存储功能,进行分析取证。只有依靠科技力量,向科技要安全,才能提高高校安全生产工作效率。

(七)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管理防范水平

高校安全部门应突出“制度管理、按规章办事”、“防范于未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制定并不断完善如《消防细则》、《应急逃生疏散预案》、《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预案》、《抗洪涝灾害预案》、《车辆管理细则》等文件,有针对性地把安全防范作为校园平安的重中之重。

(八)建立健全及落实高校安全工作责任制

各校应进一步明确各系、各部门、各岗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责任,促进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的落实,维护校园治安秩序,保证教学、科研、生活的顺利进行,对学院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追究应遵循“四不放过”的原则,每年各高校领导分别与系部、处室、中心、馆、科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状,每年按“安全目标责任奖惩细则”进行综合评定,对工作责任心强、完成任务好的进行奖励,对完不成目标,责任心差,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理。

校园文化艺术节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2013年,全区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围绕公平和质量两大主题,通过加强和创新教育管理,进一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优质发展和均衡发展,全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和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评估,创建成为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优秀区和市健康促进行动达标区。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区教育“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的深入推进之年。为进一步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经研究,决定今年全区教育工作主题为“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具体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1.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是贯彻十精神的要求。党的十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党和政府将更加关注包括教育在内的民生改善,进一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通过夯实教育基础,补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薄弱领域,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构建均衡、公平、优质、协调的教育品质,正是回应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工作举措。

2.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是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的要求。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均明确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时间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最强音。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正是作为推进全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新抓手。我区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对照省教育现代化区评估指标的要求,有一些凸显矛盾和薄弱环节还需通过夯实教育基础来加以解决和加强。

3.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是适应我区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推进“六大战略”、全面建设“六个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作为民生之基的教育将得到更加优先发展。区“两会”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育更加关切。区行政中心的搬迁、全域城市化的推进,将对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和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有利的契机。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呼唤教育以更加务实的思想和实践,在发展中解决我区教育累积的若干制约性因素,在发展中奠定真正现代化的基础,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实惠。

4.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是推进教育自身科学和谐发展的要求。目前教育自身改革发展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后续发展受土地资源制约严重,需要加快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办好每一所学校,鼓励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发展,需要加快完善教育的评价体系和督导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均衡资源配置,推进教师有序流动,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平受教等方面需要加快完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只有夯实教育基础,才能深化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

二、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任务和措施

(一)围绕教育优先战略,加快“两个建成”步伐

1.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夯实学前教育普惠规范基础。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任务,加大财政投入,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达到8%,年度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安排2000万元(不含国家补助资金)。制定《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办法》,修订《区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使用办法》,进一步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支持力度。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市级试点项目,编制学前教育布局专项规划,推进骆驼街道中心幼儿园、九龙湖镇中心幼儿园等建设,力争每个镇(街道)新建1——2所较高水平的村(社区)中心幼儿园。加快提升等级幼儿园儿童覆盖率比例,力争达到85%。开展准办园达标验收,准办园达标率达到80%以上。推进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鼓励镇(街道)创建市学前教育示范镇(街道)。制订学前教育招生意见,完善学前教育登记卡制度。通过严把入口关、加强培训考证和提高持证教师补助等举措,提高学前教师持证上岗率。

2.努力巩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成果,夯实义务教育优教乐学基础。总结全区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基本经验,进一步推进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校际和人群之间的教育差异,建立比较健全的均衡保障机制,实现较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加强薄弱领域的整改与提升,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就读问题,落实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助学体系,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进一步规范班额管理,小学、初中新招生年级班额分别控制在40人和45人以下。严格学籍管理,努力实现“零择校”。

3.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夯实普通高色示范发展基础。抓住全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契机,推进“12341”创新项目。大力推进选修课程开发和建设,鼓励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开发选修课程,探索引进国内、国际精品课程,加快形成涵盖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具有本校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改革条件保障,加强选修课程师资配备与培训,优化选课走班所需设施、设备。推进中学创建省首批特色示范学校,加快龙赛中学、蛟川书院高中部创建省特色示范高中进程,进一步探索龙赛中学分类教育特色,加强对龙赛中学教学的指导与监测。促进中学和龙赛中学教育教学合作交流。

4.不断完善服务型教育体系,夯实职业教育区域特色基础。结合区域经济特色,构建全市港口工业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汽车商务、数控操作、文化创意等专业建设。巩固提升区职教中心创建成为省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成果,继续实施适度扩招政策,加快技能型教师引进。抓住职教提升工程列入区政府2014年实事工程契机,推进职教综合楼开工建设,田径场投入使用。加强校企合作深度,新增一个实习基地和一个实训场所。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通过校舍租赁、整合等多种方式,加快成人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通过省标准化乡镇成校验收,力争2所成校成为市高标准示范成校。深化学习圈建设,积极推进镇(街道)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街道),开展30学时培训4000人以上,通过“双证制”人口达到常住人口0.1%。迎接市、区人大对我区终身教育工作情况调研。

(二)围绕育人为本根本,推进“轻负高质”教育

1.深化“三有”、“三声”课堂建设,抓实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加强德育统领作用。加强德育文化建设,开展“中国梦”教育、“践行校训”、“弘扬孝德”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加强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时代课题研究。加快城市(乡村)少年宫、四点钟学校等校外德育基地建设,鼓励将学生军训引入社会实践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继续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工作。深化“体艺2+1项目”和学校“业训”工作,开展区体艺特色示范学校认定。继续深化“三有”、“三声”课堂探索,打造有序、有趣、有效和充满笑声、掌声、辩论声的特色课堂。举办“三有”、“三声”课堂展示活动,举行全区教学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实施“局领导推门听课”、“教育质量飞行抽测”等制度,严格执行“减负”要求,落实“减负”责任。加强教育科研,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实际问题的破解。鼓励校长进课堂,担任本专业学科教学。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抓实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推广中学“教育自觉”文化,努力培养事业精神富有的教育人才。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开展查处有偿家教专项行动。出台《加强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名优教师激励机制。加快建立教师区域培养为主、有序引入为辅的人才培养体制。结合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和岗位设置改革,加强教师区域内有序流动制度建设,推出若干教师流动岗位试点。深化教师培训制度改革,保障按教师工资总额3%和日常公用经费总额10%列支教师培训经费,通过省定课程培训、校本培训、邀请优秀教师示范指导、跨校培训、弹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完成培训任务,提高培训效果。进一步加强以青年教师成长为主体的教师梯队建设,启动区青年教师起航工程,评选起航奖,实施市青年教师“曙光工程”和“卓越工程”。启动区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工程和拔尖人才培养领航工程。充分发挥岗位设置、绩效改革的正能量作用,调动教师积极性。强化编制管理,加强音体美教师配备。

3.深化校园体育艺术活动,抓实“文化强校”工程。适应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时代要求,积极倡导文化强校。通过典型培养和区域整体推进,努力构建先进的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加快形成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大力倡导“合格+特长”、“规范+特色”的学校发展方式,发挥教体合一优势,加快培养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加快培养一批知名度高、条件成熟的学校特色创建为特色学校。分类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加快义务段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建设;结合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和省特色示范学校评比,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大力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化;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三创”特色文化。结合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景观,实行学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举办第二届区校园文化艺术节。

(三)围绕促进公平取向,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1.抓住区行政中心搬迁契机,做实教育资源配置。积极破解土地资源制约,会同区规划分局编制全区教育布局专项规划。抓住区行政中心搬迁契机,以满足城市发展、人口集聚和品位提升为要求,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项目建设。推进逸夫小学一期、启绪小学二期、骆驼实验学校迁建、九龙湖中心学校扩建、中兴中学和古塘中学教学楼、骆驼中心学校综合楼等建设,实施职教综合楼、澥浦中心学校教学楼、澥浦中学综合楼等项目,启动新城中学(暂名)、庄市小学(暂名)、蛟川外国语小学和骆驼中心学校体育馆建设前期工作。建立局领导联系项目进展责任制度,通过人大、政协对学校布局和建设专项督查。进一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镇(街道)的支持,推进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改造。继续做好校安工程后续工作,定期检测抗震未达标校舍,有序推进改造工作。

2.发挥“区教学测定云服务平台”作用,做实智慧教育。巩固图书、数字、科技等投入“三个一百万”工程成效,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数字校园”、“科技校园”建设。加大图书配置力度,发挥与大学园区图书馆资源共享优势,大力推动师生读书活动。依托大学科技园区智力支持,引进“区教学测定云服务平台”,建立在省市处于领先的学业档案系统、学生学习分析系统、区域教育资源库和评价体系。加快推广电子书包、电子班牌等应用,大力推进网络远程教学系统应用。加快标准化实验室建设,鼓励学校积极创建省标准化实验室,在小学开展科技特色项目试点。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积极参加市与教育部的教育国际化合作项目,推进区中心学校、骆驼中心学校、蛟川中心学校等参加“千校结好”项目。

3.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做实教育均衡。全面贯彻落实区政府新修订的《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暂行规定》,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条件,规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操作办法,科学、公平、公正、稳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招生工作,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接纳率达到85%。进一步发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专管员作用,规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办学行为,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就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进一步做好帮困助学工作,加快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帮困助学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学业成绩后20%学生和行为有偏差学生的帮扶工作。进一步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办好景和学校,建立区支持性资源中心,实施特教三年行动计划。

(四)围绕提高质量核心,落实“宜学”目标

1.全面推进科学质量观,落实提高质量核心目标。科学总结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抽测试点区经验,分类确定教育质量监测目标。加强义务段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监测,切实提高初中升普高水平和质量,提高学生健康体质和体艺素养;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和创新素养水平监测,切实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和升入普通高校水平,重视高校新生体质测试;加强职业中学学生技能水平监测,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双证率”与就业率。进一步推进学校、学生、教师发展性评价,加快学校自主发展,加快建立完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师德、专业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机制。强化教育督导、营造素质教育的舆论导向和宽松的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2.努力建设和谐校园,落实平安校园建设目标。全区“平安校园”100%通过复查评估,90%等级幼儿园通过“平安校园”评估认定。推进第二批“食品安全示范学校”评估工作,完成全区义务段学校食堂管理改革工作,所有食堂收回承包权,大宗物资实行集中采购。加强安全管理,推广学校安全痕迹“三专管理(专人负责、专柜管理、专本记录)”新方式,建立班级安全委员制度,推广班级“安全日记”制度。强化“生命教育”理念,探索学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根据环境变化分阶段实施消防、防溺水等主题教育。认真贯彻国务院《校车安全条例》,积极加强沟通,创造条件,进一步增加投入、优化线路、改善车况、严格制度,构建完善“专车接送、公交运行”模式,提高学生接送运力和安全运行水平。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强化综合治理,聘请教育系统法律顾问,确保教育安全稳定发展。

(五)围绕改革创新动力,深化“三思三创”活动

1.贯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做实各项改革工作。全面贯彻十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将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动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校制度、考试评价制度、管理体制机制等建设和改革,积极总结各类改革试点经验。深化课程改革,发挥好中学的省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作用,使我区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占得先机。关注中考改革,保持义务段教育质量。总结我区承担的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试点经验,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改革完善考试招生制度,进一步优化龙赛中学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方案。总结和提升立人中学小班化教学试点经验和水平,为全区加快小班化进程奠定基础。深入实施国家、省、市提出的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设置、职称评定等人事制度改革。

2.深入贯彻十精神,做实党建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静心教学、潜心育人、尽心尽力做好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继续深化“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六大战略”,全力建设“六个示范区”目标,积极开展“连心解忧”活动,着力解决一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维护教育系统良好形象。大力促进作风建设,为增进民利、改善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必须把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各校(园)领导班子要带头学习十精神,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动员组织教职工深刻领会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创先争优,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开拓创新,进一进夯实各项教育基础,重塑新优势,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