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谈谈对教学艺术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语文学科正由单一的“工具性”向“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方向发展。这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价值的真正回归。这种转变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帮助。而本文即以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谈谈文学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学教育;领路人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文学科中文学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在不断增加。语文学科正由单一的“工具性”向“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方向发展。这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价值的真正回归。这种转变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帮助。可以让孩子们在生动形象的文学作品中获得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提高感悟生活的能力,净化他们的心灵。然而,要想真正能够达到上述目的,在现阶段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其中有很多原因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最关键的应该是完成这个链接的人——语文教师。这样以来语文教师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教学方法、智商情商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决定了文学教育的成败。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总是能够自觉地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从而一步一步地走向文学艺术的殿堂。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所充当的应该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
那么如何才能当好这个引路人,帮助学生进入文学艺术的大门呢?首先,应该加强语文教师自身文学艺术修养。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想帮助一个弱者,首先自身应先成为一个强者。这是前提和基础。因此提高语文教师自身文学修养就显的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对文学教育是何等的重要。自觉地加强文学修养,加强文学理论学习,从理论上武装自己的头脑。广泛阅读文学作品,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经常练笔,丰富自己的文学实践。尤其对于那些自身对文学就不感兴趣的教师,更应该从培养自身的文学兴趣开始,然后才能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走上文学之路。在这里教师也应该很好地把握文学教育和现行教育的关系,使之和谐统一。
有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和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并不一定能够当好这个引路人。还应该时时注意引导的方法,这一点也很重要。有的教师文学素养不可谓不高,但是,学生就是听不进去,总觉得枯燥无味。究其愿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方法不得当。有的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一一开列出来,一股恼地端出来,塞给学生。学生没有动手动脑的机会与过程,自然也就感觉不到文学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因此,教师应该放开胆子,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品味、去思考。在读---品-----思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享受到文学作品对其内心触动,灵魂的震撼。在此,要多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学生只要认真去读、认真去思考,从中品出一定的东西,对学生来说就是成功的。至于东西的多少,质量优劣,其实并不是很重要,我们看重的应该是这个过程,而不单单是这个结果。当然这里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老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适时引导,时时点拨。引导学生去听、去读、去品、去分析、去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学艺术的奥妙所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目的。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注意。由于篇幅的限制,教科书中所选的文学作品大多是节选的某一章节。这个事实也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作品理解的困难。这个事实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内,放眼于课外。在引导学生赏析课内内容的同时,引导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读整部的文学作品。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都会不同程度地得到提升。这对学生自身的文学修养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青年教师;外语课堂
一、对大学英语教学艺术的认识
新《辞海》解释“艺”的第一条义项是“才能、技艺”。能刺激人的感官的兴奋、愉悦并能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语言叫艺术语言,创作艺术语言的技艺就叫语言艺术。在希腊语中,“艺术”一词就兼有“美的作品”和“创造、技巧、技艺”两种涵义。所以有时人们会指着艺术作品或听到艺术语言说这就是艺术。因为艺术作品是看得见的,艺术语言也是能听得见的,而艺术是抽象的,看不见的。艺术作品或艺术语言是有限的,而艺术是无限的。为此,美是艺术的真谛,创新是艺术的精髓。英语教学是教师用英语教英语,这就更要讲究语言艺术了。如果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不能刺激学生感官的兴奋和愉悦,那么就谈不上艺术了。大学英语教学如果没有语言艺术,无论教师使用哪种教学方法,采取哪种课堂形式,师生都不会互动起来,学生的热情也不会激发出来。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教师不仅用说话来工作,而且他的口头语言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为此,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语言艺术是一种高级的美的创造活动。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真)、教育性〔善)和艺术性(美)的辩证统一。大学英语教师更要在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严谨性、易解性、广博性、生动性、趣味性、愉悦性、启迪性、幽默性、真挚性、含蓄性、悬念性、适听性、教益性、励人性、修养性、时代性以及个性等方面狠下功夫,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学点外语教学理论,熟悉各种外语教学方法,懂得英语教学规律,掌握各个教学环节的艺术,做一名优秀的外语教师。[1]
二、大学英语教师备课的艺术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有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去追求英语教学艺术。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在备课时,大学英语教师要适当运用一些教学理论,如,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等,整体设计教学方案,大胆探索教学方法。在备教材时,要考虑到教材的基本结构和整体结构。认知主义认为,人脑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基本结构相结合会产生强大的学习效益。为此,大学英语教师就必须熟练掌握开课的全部内容,了解开课的基本结构和整体结构,分清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保证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的最大概括性。构建主义认为,认识不是人脑对事物直接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成。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是主体能动选择、主动建构的构成,其中心在于学生的“学”。主张在教学活动中,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为此,在备学生时,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习惯、学习方法以及思想状况等,采取适当方法,确保英语课堂四个有利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与提取。然而有些大学英语教师教了学生一年英语课还叫不上几个学生的名字,更谈不上对学生深入了解了。另外,在备课时,更重要的一条是要备自身。大学英语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几种教学方法,围绕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将教与学融入师生互动之中,使其达到最佳结合。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英语课堂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如果说备课是艺术构思的话,那么教学活动就是一种艺术实践了。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元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细致的双边活动,大学英语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师生间的互动之中。互动是学生直接获得学习和掌握英语实践的极好机会。爱因斯坦曾说:“教学中无论是运用课文中美的东西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将学校规定的功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我们可以从爱因斯坦这句话中领悟到,大学英语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从师生互动中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把学习英语的过程变成美的享受。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课堂上强调“学”而不偏重“教”,所以课堂讨论以及各种活动比较多,教学常以学生而不是教师为主体。西方这种教学方式就有利于外语学习者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巴甫洛夫学说指出,人脑的优势兴奋中心不是长期固定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而是随着刺激物的变化而不断转移的。因此,“激发学生热情”就要求教师的英语要纯正优美、明快流畅、抑扬顿挫、幽默生动,以优美的声音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优势兴奋中心,使学生不断保持兴奋和学习热情,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心心相印”。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赞扬的话语,可以让我愉快地生活六个月。”马克思也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劳和痛楚。”“激发学生热情”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所作出的努力或成绩加以真诚的表扬和赏识,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正确运用赞美是激发学生热情的一把金钥匙,学生会从赞美中受益无穷。约瑟夫•特雷纳曼提供的一项数据表明,学生在听课最初的15分钟,能记住所讲内容的41%;听课30分钟之后,则只能记住最初15分钟内所讲内容的23%。根据这一规律,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尽职尽责,使出浑身解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恰当运用具有表义功能和审美功能的体态语,如微笑的面容,温暖的目光,稳健的站姿,充满自信的步伐,落落大方的风度举止,随情感自然流露的手势等,都会给一堂课定下一个轻松愉快的基调,把英语学习与愉快、满足、兴奋等情感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潜力和能力,使学生把学习英语化苦为乐,化紧张为轻松,化枯燥为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结束讲课时,还要注意结束语的艺术,结束语的作用在于对讲授的内容给以综合概括或条分缕析或重复引申,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诱发新感觉和新情趣。对结束语的艺术设计,要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作用:提纲掣领,整体梳理;引发思考,激发想象;高昂激越,催人奋进;情真意切,真实感人;融入情感,汇入心声;巧妙联系,推测延伸,使整个英语教学过程达到让学生“悦耳悦目”、“悦心悦神”。 [2]
四、大学英语教师应对策略
处于当今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面对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实现大学英语艺术化,就必须积极采取应对策略。首先,要与时俱进,有一种事业心、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上好每一节英语课同我国的整个教育事业结合起来,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学习和实践外语教学理论,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适应教育创新的要求,主动更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尽快掌握全新的教学模式,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其次,要树立新型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学习就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建构。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生是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主动发现者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构建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是我们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我们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其三,大学英语教师还要从艺术的角度和高度,创新教学方法,使师生在教学互动中都获得艺术的享受。英语教学艺术就是师生合作的艺术。教师的心境是一个幅射源。教师要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教室,就像说唱逗笑的相声演员一样去感染听众,激起听众的热情,你乐我乐大家乐。当你走出教室时,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在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环境中,教师用英语而教会了学生英语,学生用英语而掌握了应用英语。其四,每个英语教师都要不断学习,认真总结,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艺术风格。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也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我们要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做一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
作者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参考文献:
一、备课是教学艺术的创作过程
要切实增强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先备好课。首先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材的根本目的是充分了解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难点、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体中的地位、应选择的课型和基本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演示实验及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方式。课后评估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习题类型、数量等。接着就是仔细阅读参考资料,要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授课的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及课堂讲演水平,课前就必须大量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我们在阅读各种资料时,应当区分资料与教材在知识水平之间的差距,有选择地取舍,不要盲目搬用,此外应当做好摘录,可根据化学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分门别类,便于查阅。最后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可采用课前、课后测试,下班辅导谈话,学习骨干反馈等。把这些做成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能很好地复习旧知识;预习并掌握新知识。
二、讲究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增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艺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教学的情境艺术、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艺术、教学中教师随机应变的艺术等。下面主要谈谈如何注重教师的语言艺术,来增强化学课堂效果。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语言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驾驭教学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若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好教学语言,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好的教学语言可以做到生动、形象、幽默机智,它能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对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在教学中若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艺术,灵活多变的设置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必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课堂语言的技巧,必须注意经常训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注意把握课堂语言的科学性。化学的一些定理、定律是十分严密的,教师必须严格给予界定。例如:阐述电解质定义是“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若其中“或”字误说成“和”,则概念全非;如在讲氧化物时,氧化物指氧和另一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而不能理解为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2.注意课堂语言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定义、公式、例题把握系统性和逻辑性及语言的层次性,使学生由浅入深地逐一理解并掌握。深入理解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的本质属性,而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一切对象和范围。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正确应用概念的基础。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其内涵应包括三个方面:(1)电离条件: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2)电离主体:化合物本身(不是与水反应的生成物)。(3)导电原因:电解质在电离条件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外延:具有以上共同属性的化合物。这样就容易理解并掌握。
1 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理论性、思想性较强,而趣味性、艺术性较弱,这容易使思想品德教学陷入枯燥无味的境地,降低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法,在教学中注意增加文学艺术的含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漫画、寓言、故事、动漫、小品等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若在教学中恰当地加以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学习“善于认识自己”一课时,仅靠教师说教式地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也很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授课时,我借用《两只小花猫》的漫画来辅助教学。本来两只小花猫是一样的,但分别找了哈哈镜之后,一直被歪曲得非常高大强壮,于是自以为了不起,叼上了烟斗,变得趾高气扬起来;而另外一只在哈哈镜中,则显得非常瘦小虚弱,于是产生了自卑心理,变得畏首畏尾,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由此要把善于客观、全面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道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情感得以升华。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奥苏泊尔的有意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见,教师如何设置问题情境直接关系到学生问题的发现,关系到探究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教学中,针对课堂所讲授的知识,我尽可能运用学生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放飞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如果课堂上敢于解放学生的“手脚”,善于搭建思维的平台,换思考的权力于学生,相信学生、欣赏学生,能从心灵深处唤醒学生的,那么他们的奇思妙想不亚于一个高明的老师,何况我们这些平凡小卒?
4 加强学科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课堂教学触合了其他学科内容,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思想觉悟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将思想品德学科与历史、地理、语文等其他学科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践证明,思想品德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 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它所提供的不是外部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可以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要素的优势,进行有机整合;创设与讲解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是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实效。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自己站在教育一线,深刻感觉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从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课改实践中,我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语文教师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储备,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潜质,了解学生的实际,展示个人的教学能力,才能将课堂实施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深入浅出,只有这样课堂活动中才能游刃有余,讨论在点子上,一语道破。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创造性教学。
比较扎实的独立教学能力,比较独立的教学个性特征,使得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增强,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比较强烈的创造性劳动的意向和行为。教师从自己的个性特征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艺术的创新,会显现出教学艺术的独创性特色,使教学艺术进入个性化的阶段。个性化反映的是教师自己的教学艺术与他人的不同,也意味着超越自己。教师在这一创造性教学阶段的实践过程,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创造进入了个性化的阶段,自身教学艺术开始呈现出与他人的不同,意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对周围同事或以往经验的超越。课堂上教师除了能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其复杂的教学现象进行反思,并不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具备有效备课的能力。
我们提倡备课要备两头,即一备教材,二备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情况,力求制定出明确、具体而又符合生情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要以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安排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既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又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学生怀着这种宽松愉悦的心情上课,何尝课堂有效性不能提高?
我觉得“阶段智能建构学案”无疑就是比较好的一种备课内容的有效性的体现。它分为:一、我回顾、我成长。二、我纠错、我进步。三、我巩固、我快乐。四、我早行、我先得。只有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面向大多数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应有的提高,真正让学生每天都有进步,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习惯的、固定的课堂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五、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尤其在处理学生问题上,要善于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话、一个小小的玩笑话、一个对学生善意的揶揄、一次轻轻地抚摸,这样使紧张的空气得到缓和,使学生能直抒胸怀,感受不到压力,既有助于问题的处理,又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信任和尊重。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有了这样的能力,课堂教学,何尝不会有效呢?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