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康复指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术后康复指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康复指导范文第1篇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共29例58个关节。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1~56岁。其中退行性骨性关节炎1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关节结核3例。均为双膝,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待麻醉生效后,取膝前正中切口,自髌骨内侧缘切开关节囊,切除滑膜,松解平衡内外侧软组织,将髌骨翻向外侧,清除半月板叉韧带组织,股骨诸面及胫骨之截骨,试关节屈曲间隙与伸直间隙相等,内外侧软组织平衡适中,搅拌骨水泥,安装假体,固定后修整髌骨,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髋骨是否转换,放置引流1枚,逐层缝合。同法行另一侧膝关节。

术后康复训练:术后早期(手术当日~术后第2天):抬高患肢,膝关节伸直以防止屈曲挛缩,同时防止患肢外旋和足跟受压,并保持足高髋低位。此期可行股四头锻炼、直腿高举锻炼、踝泵动作及伸膝动作。

术后中期(术后第3日~术后第2周):术后第3~7天,此期锻炼目的是加大关节活动度,其次是恢复肌力。此期可行膝关节主动贴床屈伸训练及膝关节被动屈伸锻炼。术后8天~2周,此期重点是加强患侧肢体不负重状态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

术后3周:进行患肢行走步态锻炼和患者平衡能力训练,同时增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此期患者可拄助行器在平衡杠内行走,亦可行有支持的屈膝锻炼,或固定自行车蹬车运动。

术后第4周~3个月内:在轻度坡面上独立行走,除屈膝功能训练之外,还应进行伸膝功能训练,同时尽量独立完成穿裤、袜等日常生活活动。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①锻炼的疼痛与水肿:锻炼活动后,可能会有疼痛及水肿发生,可将冰袋包于毛巾中冷敷,再抬高患肢,锻炼仍继续,同时应予病人心理支持。②由于患者的年龄承受力不同,因此术后功能锻炼的进程也应有所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③康复训练期应注意增加饮食营养,合理休息,每日功能锻炼的强度以次日不感觉疲劳为度,预防假体松动,告知患者术后2个月内避免坐矮凳,体胖者劝其减肥,应避免跑、跳、背重物等活动,防止膝关节假体承受过度压力。④

出院后仍需坚持康复训练。

讨 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各种骨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及强直或屈曲挛缩等疾病的有效方法[1]。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医护人员及时全面的指导,深入细致的康复护理,病人有效的配合功能锻炼是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手术疗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术后康复指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系统规范个体化 康复指导

随着骨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人类寿命的延长,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中老年人重症膝关节疾病的最有效最成功的手术之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目的是:切除病灶,缓解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性关节,恢复和改善膝关节的运动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例(单膝8例,双膝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合并严重畸形2例。年龄72~78岁,其中合并高血压、心脏病7例。

方法:全麻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及术后系统规范个体化的康复指导。

结 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

术前指导

心理指导:由于此类患者病程长,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术后康复训练又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阶段,同时又害怕手术失败将带来更大的痛苦,所以不同程度的存在紧张、恐惧和矛盾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在训练的每个阶段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其讲解同类患者康复训练的经验,耐心解答疑问,认真详细的示范,指导鼓励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术前训练:指导病人练习股四头肌静态收缩、直腿抬高及踝关节主动运动,训练呼吸有效咳嗽及床上大小便,有助于避免术后坠积性肺炎、尿潴留及便秘发生。

术后指导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可预防患肢肌肉粘连、挛缩,消除肿胀,促进伤口愈合和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原则: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全面训练,术后2周内膝关节屈曲达120°,一定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功能锻炼。

⑴术后第1天,给予患肢抬高,患肢关节给予强迫过伸位,垫高足部,使膝后悬空。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每次10~20分钟及踝泵运动。伤口处给予冰块冷敷消肿止痛,减少伤口渗血。

⑵术后第2天,除按以上训练外,还应进行CPM被动训练。CPM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训练工具。活动范围从0°~30°开始递增,每天增加10°,做到循序渐进,切勿过度,2次/日,每次30分钟。训练必须循序渐进,对活动受限关节进行牵伸,但又不损及正常组织,在无痛患者能够耐受的条件下进行,可在口服关节止疼药:塞来昔布1~1.5个小时后开始。因为疼痛可使患者对训练产生恐惧、紧张而用力过度,容易造成假体损坏、关节脱位甚至人为造成骨折等严重并发症。所以训练过程中护士在旁协助以防发生意外,同时给予激励,对训练中的不规范动作给予及时指导纠正。

⑶主动训练、被动训练后,患者要巩固已获得的活动度,就应进行主动练习,两者相结合。术后第2日,即可仰卧位,双手支撑床面,伸直膝关节,将肢体抬离床面,交替进行。不要求抬起的高度,但要有10秒左右的滞空时间。日常生活中需要膝关节弯曲的动作较多,所以患者比较重视屈曲训练而膝关节的屈曲畸形又很容易形成。

讨 论

因此,患者应有意识的加强伸膝训练。①伸直练习:患者坐于床上,伸膝关节在足跟部垫一个10cm高的厚垫,双手放在膝上,双肘伸直,身体前倾,按压膝关节,力量不能过大,每次按压都应使膝关节完全伸直达0°,并持续5秒,100次为;1组,每日做3组以上。②屈曲练习:患者坐于床上,双手抱住患侧小腿,用力弯曲膝关节。扶助行器立于地面,做下蹲运动,利用重力弯曲膝关节。坐于床边,小腿自然下垂,膝关节向后屈曲,若达不到90°,可用健侧小腿置于患侧小腿前,向后压患侧小腿,使膝屈曲至90°,进而达到90°以上。这一方法相对省力方便,每次屈膝动作都要尽量达到被动活动时已达到的角度。每天训练3组以上,每组2节,每节50次,每次动作保持屈膝5秒。

⑷组合练习、患者可选择卧位、坐位、站立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反复练习膝关节的屈曲运动,达到康复目的。

⑸术后第6天,可于床边站立。第7天可使用助行器部分负重行走。术后2周可完全负重行走。非骨水泥型术后3周完全负重行走。

出院指导:膝关节置换术后及恢复期一些注意事项,须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并进行示范,嘱其坚持练习膝关节伸曲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活动过度,造成关节肿胀、积液,下地负重及行走练习时,应避免摔伤。出院后定期复查。我们每周进行电话随访患者本人,并要求患者有任何不适及时复诊。

经过系统规范个体化的康复指导使患者能顺利康复,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服务的满意度,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术后康复指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腰椎 爆裂骨折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274.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脊柱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尽早手术治疗可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恢复椎管内径,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合植骨融合术,不仅起到了早期支撑固定的作用,同时减少了内固定的应力,防止后期的内固定松动和矫正度丢失,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腰椎爆裂骨折51例,均采用经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分期进行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51例患者,男38例,女13例;年龄25-54岁,平均年龄35.7岁。 致伤因素:交通事故27例,高处坠落21例,重物砸伤3例。受伤部位: L119例,L221例,L39例,L42例。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A级,2例,B级12例,C级18例,D级16例,E级3例。

2术后康复训练

2.1术后早期(0-4周)

2.1.1预防早期并发症的康复指导术后平卧24小时预防刀口血肿,同时进行双下肢向心性按摩,每次按摩5、6回,间隔5到十分钟。待麻醉消失后即进行双下肢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十组/日,5-10 回/组,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指导直腿抬高运动3次/日,3次/组,抬高角度30°逐渐增加角度和抬高时间直至抬高70°以上,以预防神经纤维粘连。术后24小时协助患者平衡翻身预防褥疮发生。截瘫患者被动完成上述训练。

2.1.2增加肌肉力量和四肢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术后第一天开始指导进行四肢肌肉的静力收缩运动和各关节屈伸运动,如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运动。术后一周加强四肢各关节活动康复训练,如肩、髋关节外展内收运动。术后二周进行腹背肌静力收缩运动,如双手拉吊环做引体向上运动。上述功能锻炼均在腰椎不负重,椎体各关节不活动下进行。

2.2术后中期(5周-12周)在巩固和加强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治疗性的站立,步行训练,维持脊柱、骨盆、下肢的应力负荷防止骨脱钙。方法:患者先戴腰围俯卧于床上,然后上肢支撑跪于床边慢慢退下床,起身站起。逐步进行站立平衡练习,步行练习。上床方法则采取“爬上床”的方法。

2.3术后后期(13周-1年)X线复查显示骨块达到骨融性后进行以下康复训练:

(1)腰背肌的锻炼方法:

①挺胸法:患者仰卧,用双肘支撑胸部,使腰背部悬空。

②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和双足支撑全身,使背部尽量悬空后伸;

③三点支撑法:双臂置于胸前,以头及双足撑在床上而全身腾空后伸;

④四点支撑法:以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一拱桥状;

⑤背伸法:患者仰卧,抬头,胸部离开床面,双上肢向背后伸,两膝伸直从床上抬起两腿。上述方法应逐步进行,以患者能耐受为限度,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猛。

(2)功能性步行训练 方法:可做起下床进行家中活动,术后16周取下腰围进行户外活动,应避免久坐,腰部剧烈运动。截瘫患者此期逐步离床坐轮椅继续康复训练。

二、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10-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后8个月出现螺钉松动,主要因过早负重有关。51例患者均达良好骨性愈合,其中2例截瘫患者借助轮椅恢复部分生活自理,49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按ASIA损伤分级平均提高

1-2级(见表Ⅰ)。

三、讨论

腰椎骨折分为单纯压缩性骨折和爆裂骨折。单纯压缩性骨折多采用非手术治疗。要求手术早期进行腰背肌锻炼。而爆裂性骨折由于手术相对复杂,骨性愈合时期长,术后的康复训练则是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是造成植骨块移位,内固定物松动,腰背肌萎缩的主要原因。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不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病情的观察者,更是康复训练的指导者,健康行为的促进者。为患者制定并指导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康复训练方案是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全面履行护士职责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费俊梁,王黎明,蒋纯志,王大林.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可注射型人工治疗严重腰椎爆

裂性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8,3:10•3.

[2] Marino RJ.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ds for neuroagiral classfic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5th.ed.chicago.American.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2000

术后康复指导范文第4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完善,我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该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长,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对护理的要求高,难度大。我科自2005—2007年共收治46例高龄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及术后康复锻炼,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72~90岁。其中摔伤32例,车祸9例,自发骨折2例,其他3例。骨折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10例,肺部感染5例,心脏病3例。入院时有褥疮1例。

1.2 治疗及结果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伤肢皮牵引或骨牵引,其中经牵引3~5天内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25例,行股骨头置换8例,保守治疗6例,所有病例出院后随访2年半,股骨头置换的患者术后功能满意,内固定术后的骨折基本愈合,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2 护理体会

老年人身体差异很大,有的老年人还伴有各种老年性疾病,因此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制订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做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指导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尽早的护理干预及手术干预,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1 术前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排便练习,嘱患者在床上练习使用大小便器。备同型血以便术中用血,术前一天给患者备皮;同时洗澡、剪脚趾甲,术前半小时遵医嘱予抗生素静脉滴注,预防术后感染。

鉴于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骨折后患肢疼痛,不能活动,卧床时间长,医疗费用高,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给治疗带来困难,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必须及时了解老年人的特殊心理和患者在各治疗阶段的心理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老年人心理负担重,对预后缺乏信心,因此做好心理护理保持乐观的态度尤为重要。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2.2.1.1 生命体征的观察 因老年人多合并心血管疾病,经历手术后易发生脉搏、呼吸、血压、体温的变化,应及时检测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同时注意液体滴数,不可过快以防肺水肿的发生。

2.2.1.2 饮食指导 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含钙丰富食物以利骨折愈合。

2.2.1.3 导管护理 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时要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压迫、脱出,一般放置48~72h拔除。另外还需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湿度及足背搏动等情况。

2.2.2 对于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患者 常规卧床采用牵引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止后脱位10~14天。抬高患肢15°~30°,以利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一周内屈髋不能超过60°,2~3周后可坐卧位但屈髋不能超过90°,避免关节过度内收或前屈防止脱位,需要严密观察手术切口渗血情况(按照卫生部髋部骨折手术抗栓指导方案,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如出血较多时应更换敷料,监测出血倾向[1,2]。

2.2.3 并发症的护理

2.2.3.1 防止褥疮 (术后常规使用气垫床)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定时在患肢适当保护下翻身或抬臀一次,对尾骶部及受压部位进行按摩,避免局部皮肤潮湿。摩擦等物理刺激,若有破溃用2%的碘酊每2h涂搽一次至表皮老化脱落为止。本组发生褥疮1例护理后痊愈。

2.2.3.2 肺部感染的护理 老年人呼吸机能低下,气管分泌物不易排出,因此鼓励患者加强呼吸练习,多做深呼吸、咳嗽动作,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如分泌物较多难以咳出时可给予雾化吸入,并定期做痰培养,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保持口腔清洁。

2.2.3.3 泌尿系感染的护理 有留置导尿的患者鼓励其多饮水,以达到间接冲洗尿路的作用,保持会清洁干燥,尿道口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2次和更换引流袋1次,还可用0.02%的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早晚各一次,每两周更换导尿管一次。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后拔除尿管。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加强泌尿道护理。

2.2.3.4 保持大便通畅 既往有便秘的应尽早给予排便药物,必要时灌肠,术后多食用粗纤维食物。

2.3 功能康复护理

2.3.1 及早进行等长收缩锻炼 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主动或被动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辅以被动按摩促进静脉血回流。

2.3.2 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 术后第二天,除了肌肉收缩锻炼外,协助患者或使用CPM关节康复机辅助进行关节被动活动,先从0°到30°缓慢锻炼,逐渐加大角度,一周左右可达到功能位角度(90°),每次1h,每日3~4次。

2.3.3 对于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要指导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 术后第1天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练习,如深呼吸、上肢外展、扩胸,上身可抬起45°,由被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小关节的主动运动,做收缩股四头肌训练时先做健侧练习,再移向患侧;此后不断增加下肢伸展。术后1周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每天被动活动髋关节6~8次,加强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为下地负重做准备。术后2~3周可扶拐杖下地进行部分负重功能锻炼,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防止摔倒。

3 出院指导

加强营养,注意补钙。可以多吃虾皮、鲜牛奶、骨头汤、芝麻酱、鱼等含钙较多的食品。以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老年人户外活动少,容易缺少维生素D,不利于钙质吸收和骨折或骨裂处的愈合,可以给病人注射一针维生素D 1500~3000U,每1~2个月注射1次,阿仑膦酸盐70mg,每周一次。指导患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告知患者股骨颈愈合需要4~8个月,为预防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嘱患者不能过早负重,3个月以后至一年内扶单拐轻度负重行走,一年后弃拐行走。对于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患者嘱其不要盘腿,不宜下蹲,不要爬坡,3~6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时逐渐加大活动量直至正常行走。

参考文献

术后康复指导范文第5篇

方法:对2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和康复锻炼指导。

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充分肯定护理人员做好术后护理和指导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49-01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中老年人重症膝关节疾病最有效最成功的方法之一,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创伤关节炎、膝部肿瘤等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外科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其目是切除病灶,缓解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一个稳定的关节,恢复并改善膝关节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我院2010~2012年共收治2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对其实施科学的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56~77岁。术前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0例,创伤性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术前症状为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伴跛行;术前患膝活动度为30°~100°,膝关节HSS评分为23~55分。一期双膝置换5例,单膝置换15例。

2 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切口均I/甲愈合,未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3年,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膝关节活动度为95°~120°。膝关节HSS评分为83~92分,患者生活均可自理,效果满意。

3 术后护理措施

3.1 病情观察。术后24h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保持膝部引流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或血块堵塞;密切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肢体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注意患肢保暖。术后接好导尿管,并记录尿量,保证尿量在每小时60ml以上。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2 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故术后6 h多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持续低流量吸氧;术后患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适当抬高患肢,一般是高于心脏水平面30°,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2]。膝关节取伸直位,股四头肌给予约4kg重物,以利于膝关节伸直,关节周围持续冰袋冷敷24h~48h,减少切口出血并减轻疼痛[3]。

3.3 疼痛的护理。术后疼痛不但使病人痛苦而且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防止病人焦虑烦躁,还可以减少术后应激反应,促进组织创伤后修复,有利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肺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4]。为了患者早日康复,术后常规放置镇痛泵2―3d。镇痛泵撤离后给于西乐葆口服。指导患者听音乐、看电视使其转移注意力。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

3.4 饮食护理。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宜进糖尿病饮食,高龄患者适当补钙,如排骨汤、牛奶、豆浆等。

3.5 心理护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暂时失去自主活动能力,以及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正性的心理疏导,及时消除患者心理障碍,适时施行健康教育,使他们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患者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对护理服务态度和自身病情了解的需求,又有对疾病治疗护理方法了解的需求,还有对医疗护理技术的需求。因此,要满足患者的需求,仅靠躯体的护理是不够的。心里护理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反应,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还能改善护患关系。

4 预防并发症

4.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DVT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它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40%以上[5],DVT 的后果不尽相同,轻者引起下肢肿胀、疼痛,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功能康复;重者可因肺栓塞而导致死亡。DVT的基本预防措施:鼓励病人尽早开始足、踝的主动活动;尽可能早期离床下地活动,下肢可穿逐级加压弹力袜;足底静脉泵、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力袜;抗凝治疗:抗凝血疗法是现代治疗DVT 形成的主要方法之一[6],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钠、利伐沙班等,若发现患者有下肢疼痛、小腿水肿、浅静脉充盈等循环障碍现象,应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4.2 预防肺栓塞肺栓塞。肺栓塞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之一,是因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的疾病。急性肺栓塞常见的症状有突发的呼吸困难、胸疼、咯粉红色痰、晕厥等,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吸氧、止痛、控制心力衰竭,抗凝和溶栓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①术后6h 即可适当摇高床头,使患者半坐位。尽量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上肢运动及扩胸运动,鼓励患者咳嗽,如有痰不易咳出时,应采取叩背、雾化吸入等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②遵医嘱给与抗凝治疗,术后即可进行患肢被动运动,如足背伸、跖屈运动和被动的向心性按摩。

4.3 感染的预防。注意保持切口外敷料清洁干燥,出现渗液、渗血应及时更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4h测体温一次,观察体温变化并遵医嘱合理安排抗生素。患者在术后1~3d体温略高,多在37.5℃~ 38.5℃(腋温),为吸收热,无需特殊处理。如体温持续在38.5℃(腋温)以上,关节疼痛明显且活动时加重,关节肿胀充血则提示有感染征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鼓励患者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4.4 防止假体脱位。功能锻炼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基础动作开始,由易到难,不能急于求成。防止过度训练导致假体松动脱位。

5 术后功能锻炼

为了预防和治疗膝关节活动障碍,早期康复锻炼很重要。患肢肌肉收缩可促进肢体静脉及淋巴回流,减少关节粘连与关节外肌肉粘连、挛缩、消除肿胀、促进伤口愈合和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锻炼:麻醉完全清醒后即可指导病人行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宜。术后1d~3d,病人疼痛较重,一般不主张活动关节,可抬高患肢,继续主动行踝关节背伸跖屈练习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每天3组~5组,每组10次~20次,循序渐进,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血栓形成[7]。中期锻炼:术后3d~14d,病人疼痛明显减轻,此时康复锻炼的重点是促进膝关节活动,使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达0°~90°,术后第3天进行持续被动运动(CPM),首先CPM训练范围为0°~20°,每次进行1 h,每天2次,训练量由小到大,以患膝无不适为宜,每次逐渐增加5°~10°,1周内尽量达到90°,CPM训练强度和频率可逐渐增加,对早期迅速恢复关节功能有很大帮助。不适用CPM训练的病人,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膝关节屈伸活动,床边膝关节屈伸锻炼,床上侧身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下床站立下蹲锻炼等,可在医生帮助下被动活动。晚期锻炼:术后2周~6周,主要进行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并保持关节活动度训练。指导病人坐在床边,主动伸直小腿多次;坐在床上,膝关节下垫一小枕,使膝关节屈曲,然后主动伸直。逐渐增加活动量,同时配合全身关节运动,如散步、上下楼梯等。

6 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前,护士教会病人及家属训练方法,指导病人可在家做一些家居运动,来继续增加肌力和保持人工膝关节的活动幅度;嘱病人出院后多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不可搬运重物,站立或行走时间不宜太长,以减少膝关节负重;同时配合全身关节的运动,如散步、上下楼梯等,这样不仅使膝关节得到锻炼,同时使全身得到锻炼,增强体质训练,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做跳跃和急转运动,防止关节的挫伤,卧床休息时将双下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定期门诊复查,检查膝关节功能及下肢的功能恢复情况。

7 小结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较大,对病人的心理反应、机体能力、手术耐受性有比较高的要求。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掌握全膝关节置换各环节护理方法和康复指导理论,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总结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经验,为病人制订系统的康复训练计划,最大限度地调动病人康复锻炼的积极性,以尽早恢复患肢肢体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贾勤,朱红英.4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这的康复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6

[2] 陈天艳.预防和治疗下肢肿胀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28):2753―2754

[3] 曹淑慧,张继萍.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术后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增刊1):34

[4] 鲁昕,邱贵兴.围手术期镇痛在骨关节手术中的新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4):1873-1874

[5] 赵定麟.现代骨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