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文化的建设

精神文化的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神文化的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神文化的建设

精神文化的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新区 精神文化 建设

1 当前我国大学新区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

1.1 与老校缺乏交流,文化传承上出现断层

首先,新校区缺少专业教师。很多教师都居住在老校区周围,距离新校区较远,教师下课就忙着赶校车,无法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学生不能形成文化归属感。其次,新校区缺少“成熟”的学生。这里的“成熟”是指那些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以及学术能力强的研究生。这些学生入校较早,对学校的办学历史及校园文化理解更深刻,这些学生大多集中于老校区,因此,造成了新老校区学生的隔离。最后,新校区学生对学校的校风、校史没有形成认同感。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风、校史。优良的校风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精心培育和凝练而成的,是一个学校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的直观反映。校史反映了一个学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校风的形成与传扬。

1.2 盲目追求“大而美”的校园,忽视文化的特色

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它对于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起着推进作用,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映照。新校区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很多学校在建新校区时往往只重视做表面文章而忽视内部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次,新校区建成时间短,缺少历史积淀,我们所能见到的都是新的宿舍、新的图书馆、新的教学楼……从一个学校的新校区到另一个学校的新校区,难以让人们感受到精神文化上的差异。

1.3 犯了“拿来主义”错误,对文化进行简单移植

大学的新校区由于建校时间短,其精神文化建设必须要经历一个借鉴和内化的过程。但现在一些大学在借鉴老校区的精神文化的时候将其等同于把文化进行简单移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和潜质,没有突出文化的个性。

1.4 新校区“郊区化”使大学与城市社区缺乏精神文化交流

中国大学的郊区化,造成校校间资源的壁垒阻隔、校地间资源共享路径的不畅,影响了大学与城市精神文化的健康发展。“郊区化”引发城市的空间变动,不可避免地给城市精神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迁。第一,各大学新校区校校相连形成“大学城”,与原城市社区生活疏离,直接导致大学的封闭,大学与社区、城市缺乏精神文化交流。第二,大学与城市社区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造成大学“公共性”的缺失。

2 新时期大学新区精神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2.1 新校区精神文化建设要加强与老校的交流与互动

(1)新校区精神文化建设,关键是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的参与。专业教师参与新校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有利于把老校区优良的精神文化带到新校区,并促进师生对新校区的新物质文化、新制度文化在心理上的认同。

(2)加强新老校区学生的交流。例如,经常组织一些新老学生交流会。由高年级学生向新生介绍学校的办学历史、精神文化、校风校训等,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让“新生”更快的了解学校的情况,从而形成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3)形成优良校风,强化校史教育。建设优良校风,首先要注重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带头作用;最后要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强化校史教育,推进精神文化建设应遵循三条基本路径:第一,建设校史馆,为校史教育提供了初步的平台;第二,开设校史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在传播校史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教育;第三,组织编写年鉴、校史。学校要积极搭建校史研究平台,鼓励师生从事校史研究,在经费方面加大投入,在课题方面给予支持。

2.2 新校区建筑应凸显人文特色

(1)传承老校建筑的“文脉”。所谓校园“文脉”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精髓和脉络。它是一所大学在较长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和精神特征。传承老校建筑的“文脉”, 我们既要借鉴老校区整体格局和校园特点,又要沿袭其组群特征与空间特色。将老校区经典的校园格局、建筑形态应用到新校园的规划建设中。

(2)建设能够反映校园精神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一所大学的图书馆,教学楼等是一所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在设计上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视觉上要形成冲击力。校园建筑要凸显人文性,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3)构建校园文化场景。校园文化场景是包括物质文化在内的一切人文自然景观。它体现了校园精神文化的良好氛围。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名人塑像、艺术雕塑等来塑造这种文化氛围,通过“由景入情”至“由情入理”的升华来让师生感受校园的精神文化。

2.3 新校区的精神文化建设要注重创新

在新校区精神文化建设中要“移植”老校区的精神文化,让师生产生文化认同感。但是难以移植的是老校区那种无形的“氛围”,这主要依靠师生的言行传教,在平等交流中“培植”。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大学精神文化建设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既要继承传统又要突破创新,既要与时俱进又不能猎奇,形成既具有中国特色又顺应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校园文化。

2.4 促进新校区精神文化与城市社区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大学精神文化与城市社区文化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前者为社区居民营造了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氛围造的高品味的精神文化氛围时刻影响着社区居民,后者为大学精神文化提供独特的文化环境,并为大学文化打上自己的文化印记。因此,搞好新校区精神文化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融合与发展的路径。

第一,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法律。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与法律条文,鼓励大学新校区与城市社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大学参与社区文化发展的积极性。国家应该把大学与社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作为高等教育评估的一项内容,推动学校和社区的融合与发展。

精神文化的建设范文第2篇

一、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融合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群体意识,培育新的价值观念,并有效优化企业产品质量。在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其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也促使企业全面的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在此基础之上,供电企业制定的发展规划,会更加适合自身的发展,并不断提升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供电企业应充分重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

二、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策略分析

为了更好的促进供电企的发展,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策略,对于实现供电企业的长期规划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策略有:健全企业发展制度,明确规范工作纪律;结合实际工作,找准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的切入点;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充实文化生活;积极弘扬企业精神,促进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健全企业发展制度,明确规范工作纪律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促使供电企业实现高效运转,工作人员有序的进行工作,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基础,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用以规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健全企业发展制度,明确规范工作纪律,可以有效的约束工作人员的不良工作行为,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发展,并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供电企业发展中,应重视健全企业发展制度,明确规范工作纪律这一发展策略。

(二)结合实际工作,找准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的切入点

在供电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结合实际工作,找准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的切入点,也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策略之一。在供电企业的发展中,结合实际工作,找准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二者融合的切入点,增强供电企业的向心力,确保企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为企业的发展增加活力。因此,结合实际工作,找准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的切入点,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并切实的实施到具体工作环节中,可以有效的完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

(三)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充实文化生活

为了有效的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充实文化生活,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及经营目标,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充实文化生活,作为供电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策略之一,可以促使供电企业管理者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方案,不断优化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需要供电企业重视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充实文化生活这一策略,并定期开展一些专项的活动。

(四)?e极弘扬企业精神,促进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在实践工作中,积极弘扬企业精神,促进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以充分展现供电企业发展的健康活力。积极弘扬企业精神,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体系的构建,对于实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促进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都具有积极的发展意义。积极弘扬企业精神,重视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并制定完善的发展方案,将有效的提升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推进其向前发展。因此,供电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充分重视积极弘扬企业精神,促进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这一发展策略。

精神文化的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校校园文化建设;职业精神;核心要素;意义;途径

校园文化是每个学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一种需要全体师生恪守的理念,它是校园文化的最高目标,对全体师生的语言、行为等进行综合性的规范,代表的是整个校园的学风学貌,以及学校的办学水平等。职校在办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校园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在当下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学生对“职业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严格遵守。但是在职校学生进入工作后,“职业精神”的遵守存在一些误区,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中研究的是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特色的路径,以下是本次研究报告。

一、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的意义和核心要素

(一)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的意义

职业精神是需要长期的实践磨炼而来的,职业精神是职业界对该职业的一种认可,也代表着该职业的人文风貌。职业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较为普遍,首先关系着职业学校的教育发展,职业学校想要发展就必须形成自身的“职业精神”,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宣传和教学水平,这样职校才能得到长期发展;其次是企业的持续良好发展,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人才实力的竞争,更是职员整体“职业精神”的竞争,近年来,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重要的是对“职业精神”的考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高职学生自身的发展,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精神”要求逐渐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精神”进行培养和提高,使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更加出色。

(二)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

职业不同,相应的职业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但是职业的基本核心要素是一致的。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主要有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诚信精神、责任精神、吃苦精神。“职业精神”中最关键的是敬业精神,既是对学生的一种要求,也是对学生自身的一种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但是合作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分职业需要的是默契的协作精神。诚信精神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道德素养,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职业都需要有一定的责任,有的职业对职员的责任感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虽然社会水平在提高,但是人们的吃苦精神不能改变,任何时候都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特色的路径

(一)增加系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由于职业院校的院系众多,专业数量更甚,因此,建立统一的“职业精神”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在统一“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增加各院系自己的“职业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1]。各专业从自己的专业性质出发,针对性的总结出自己专业的“职业精神”。但是“职业精神”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培养的,需要长期的实践训练,因此,需要职业院校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学生牢记学校的“职业精神”以及自己专业的“职业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学习和领悟,甚至是创新。学校要求学生要养成使用“职业精神”来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充分认识到“职业精神”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并以此不断进步、发展。

(二)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激发学生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的学习离不开优秀的案例,“职业精神”在生活中才会更加真实,学生的感受才会更加深刻。在校园“职业精神”的学习中将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职业精神”的领会[2]。同时将社会职业中典型的具有“职业精神”的人物事迹给学生进行讲述,在学生心中塑造“职业精神”的良好作用和形象,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感染和激励。这也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学生会按照教师的一言一行来对自己要求,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周围的典型的具有“职业精神”的人物进行观察,向他们进行学习,并不断激励自己。职校也可以适时举办校园活动,增加各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各院系对学生“职业精神”的指导和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职业精神”的陶冶,从而提高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和感悟。

三、结语

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对职校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系着学生以后的发展和“职业精神”的提升。本文中对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特色的意义和核心要素进行详细介绍,然后根据“职业精神”的特点,提出了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特色的路径:增加系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激发学生的职业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作者:丁怡 单位: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精神文化的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战斗精神;军营文化;棘轮效应

1.棘轮效应的概述及问题的提出

棘轮效应(Ratcheting effect),又被称为制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棘轮效应是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提出的,他认为由于消费习惯的存在,绝对收入水平变动不可能直接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动。理解和运用棘轮效应,重在从以下三个特点来把握:一是棘轮效应的核心是消费的不可逆性。消费固然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不易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即当收入增加时低收者的消费会赶上高收入者,但收入减少时,消费水平的降低相当有限。二是棘轮效应强调消费水平决定于相对收入而非绝对收入。绝对收入强调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而实际收入是指短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三是棘轮效应重点研究短期内收入和消费的关系,说明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收入与消费大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或减少,消费水平相应地提高或降低。

2.战斗精神培育与军营文化建设的棘轮效应模型

2.1军营文化建设作用下战斗精神培育的不可逆分析

战斗精神培育的不可逆性,是指战斗精神形成之后,易向上调整,而不易向下调整。战斗精神培育与军营文化建设在简单的经济学视角下均有正相关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先进军营文化帮助广大官兵筑牢理想信念,树立忠诚于党的坚定信仰。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先进军营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对官兵坚定信仰、激发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先进军营文化帮助广大官兵明确使命任务,深化献身国防的道德责任。我国军人自古以来有精忠报国的优良传统,传统的军事文化对当前军营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道德基础。三是先进军营文化帮助广大官兵扎根本职,增强敢打必胜的信心勇气。先进的军营文化在和平时期对官兵形成一种思想引导,培养军人意识;在战时,突出表现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

2.2相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决定战斗精神培育的效果

棘轮效应认为,消费水平取决于相对收入的变化而非绝对收入的变化。同样,战斗精神培育的效果取决于相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而非绝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绝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是指军营文化建设投入量上的绝对增加、范围的绝对扩大和方式的绝对统一。相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是指在前期军营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质的相对提升、形式的相对丰富和效果的相对增强。相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对战斗精神培育效果的影响,是军营文化建设投入增量对战斗精神培育效果的实际影响,更加强调的是一种变化过程和投入与产出的相对比例关系。战斗精神的培育效果的增强,并不在于用军营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单纯的设施改善和流于形式的活动开展情况等要素来加以评价,而是要效果增量的基础上加以比较。因此,绝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的变化不是战斗精神培育效果变化的必要条件,而起决定作用的是相对军营文化建设质量,集中体现为一种增量的改善。

2.3短期与长期军营文化建设对战斗精神培育的影响

棘轮效应着重分析了短期内消费习惯的不可逆性,也对短期与长期的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界定。战斗精神培育与军营文化建设在长期来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军营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必然促进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也就是在长期内,军营文化建设与战斗精神培育的正相关关系是稳定的。在短期来看,军营文化建设的具体变化,对战斗精神培育的影响大于在长期内的影响。通过说明短期与长期军营文化建设的对战斗精神培育的影响,一方面是进一步肯定军营文化建设对战斗精神培育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强调短期军营文化建设对短期战斗精神培育的现实意义,即具体性文化建设活动对具体性战斗精神培育、阶段性文化建设活动对阶段性战斗精神培育的积极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建立健全军营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军营文化建设对战斗精神的培育具有长期的推动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军营文化繁荣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规范军营文化建设的组织机制。组织领导,对于工作的开展有着把握方向、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加强军营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建设,把握以铸魂工程为核心的军营文化建设方向,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推动军营文化建设,促进战斗精神的培育。二是规范军营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规范的文化运行机制包括规划建设好军营文化设施、挖掘军营文化发展动力、发展文化服务项目、注重文化活动质量等内容,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合成为实践效益高的运行体系。三是规范军营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完善的军营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工作评价考核制度对军营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将军营文化建设的过程与结果、内容与形式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形成作用效果明显的激励机制。

3.2努力提高军营文化建设的相对质量

战斗精神培育的效果取决于军营文化建设的相对质量,提高军营文化建设的相对质量,也就是摒弃对绝对质量的依赖。一是从纵向上来看,在对传统军营文化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新发展军营文化,是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之上,对传统军营文化的总结和继承。只有既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才能我们的军事文化与时俱进、永葆先进。二是从横向上来看,在对我军军营文化坚持的基础上,有所借鉴。我军的军营文化,是我国传统军事文化和我军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坚持我军军营文化的基础之上,奉行“拿来主义”,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军事文化中的合理成分,着眼于世界军事文化的发展前沿,充分体现军营文化的世界性、时代性的特征。

3.3注重发挥军营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

军营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是在短期内,文化建设政策、措施和行为的变化,对军营文化建设效果的影响程度。有效运用军营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操作性的建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的近期效应,转化为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重大的事件和活动,特别在短时间内,对人的直接影响是极大的。因此,发挥军营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应当以重大事件和活动为契机,挖掘事件和活动的内涵,进而采取相应的举措,进行军营文化建设,以达到短期效应的预期效果。二是战争或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进行及时、即时的宣传鼓动,实现文化建设的短期效应。战时或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军营文化建设短期效应,是战时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对遂行军事任务,用文化的力量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遂行军事任务的同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的文化内容,从中可以进一步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宽战斗精神的内涵和外延,达到增强战斗精神的最终目的。 [科]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1.

[2]路加模.战斗精神培育[M].出版社,2005.05.

[3]李明辉. 先进军事文化对官兵战斗精神的影响[J].政工学刊,2009.07.

精神文化的建设范文第5篇

文化是文明的灵魂,文明是文化活动的凝结,将两者有机地融合,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互为一体,形成的将是一种合力。而在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企业内部和谐关系的重要体现,是建设又好又快的物质、精神利益的载体,将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融会贯通.对于推动企业发展、职工和谐必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共建的意义

生活中,我们把知书达理的人称作”有文化的人”,把文明礼貌的人称为”有道德的人”,除此之外,中国人还总结提炼了茶文化、酒文化等享受于物质之上的精神理念.优秀企业文化亦如此,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品牌、弘扬企业精神、展示企业形象、传播企业声音,将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一致,从而实现集团化运作,继而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到文明建设。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感召力。企业文化是全体职工所认同、能信守的内部文化氛围,是使职工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工作甚至生活的目标,增强使命感,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的精神文明建设。它具有引导观念、凝聚思想以及激励行为等”功能”,所以,我们在企业管理中,积极地营造健康向上、和合奋进的企业文化,在氛围环境上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染,都是为了使职工对企业文化做到入眼、入脑,之后才能入心、入行,变成职工的文明行为,企业的文明状态。所以,有人把企业文化誉为“静悄悄的文明变革”。

(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涵盖率.企业文化注重以人为本,是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职工思想实际出发,它具有群众性的这一特点,使它独具了“走群众路线”的特色,所以,企业文化常常依靠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使职工在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的过程中自觉自愿的享受着精神境界的提升,丰富折职工的精神生活.也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搭桥铺路,落地生根的作用。所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优势、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企业文化既是理念,又是行为表现,所以它是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我们常说的“文化力”就是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力结合后,在企业形成的良好效果.同时,企业文化中的思想、观念、意识、道德等精神文化的内容,既是职工的精神食粮,又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可见,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既能出物质产品,又能出精神产品,在实际工作中,更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共建的途径

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使两者相融共建,必须着眼于其共融的主要方面,寻找有效的途径,实现最佳结合,确保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一)把培育企业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切入点,内化于心。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关键在“统一”,尤其是实现企业基本价值观的统一。文化的统一决定着行动的统一,文化的离散意味着力量的耗散。通过大力宣贯活动,把和谐文化的体系建设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文化载体阵地作用,大力宣传、诠释企业价值观,使广大职工耳熟能详,牢记于心,落实于行动,领会其精神实质,使企业文化内化于心。一是广泛动员。将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二是广造声势。采取各种宣传手段,通过网站、报刊、宣传栏和各类载体,广泛宣传;三是广辟途径。运用展览、文体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教育,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目的。四是广泛普及。通过报告会、讲座、培训班、研讨等多种形式普及企业文化理论知识,宣传企业文化理念,使之成为企业和职工的精神指南.形成公司上下一盘棋的向心合力。

(二)把打造企业形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外化于形。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是企业文化的标志。近年来,公司为加强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以抓环境为重点,实现了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外化于行.一是抓落实,重实践。办公文化环境建设以走廊、会议室、办公室等为重点,张贴文化挂画;生产文化环境建设以变电站为重点;除此之外,还有营销文化、社区文化,以及基建工地文化等等,通过浓郁的文化环境延伸国家电网企业文化覆盖面,从而提升职工精神文明程度。二是建载体,创环境。近年来,公司举办了职工文化艺术节,建设了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全面展现了国家电网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体系和公司广大干部员工践行国家电网公司基本核心价值观的风采,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使职工的精神得到充实,思想受到熏陶,进一步塑造品牌形象和公众形象,把“国网品牌”标识与精神文明的主题充分融合,成为公司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单位的阵地。

(三)把加强职业道德规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立足点,固化于制。职业道德规范是职工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抓规范”为立足点,实现建设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固化于制.一是要建立规范的运作机制。试点先行、分步实施、融入中心、整体推进等工作方法,统一领导、归口管理、齐抓并进、分工协作、全员参与等组织措施,为固化于制强有力的保障。二要建立指导检查机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督察组;对各部门、开展实施情况和工作进度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坚持分类指导、重在实效,保证活动稳步推进。三要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突出评价指标的导向性、科学性、全面性、实效性。通过以先进的思想武装人,以良好的形象带动人,以严格的制度规范人,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