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法治教育课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也更加注重综合性,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尤为重要。本文对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问题做了简单阐述,并提出一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新思路,希望对大学的体育教学工作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赋予高校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各大高校的重视,但在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上仍存在应用性较低的情况,教学方法上也有待创新,并以此来推动大学体育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升级。
一、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一)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现状
1.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主要是以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和方法工具等基础课程为主,体育教育课程术科的设置主要是竞技运动,另外,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设置自己的课程。
2.在专业选修课程上,各高校特色明显,但都是基于自身的教学资源设立的。
3.术科和学科课程设计比例不太合理。在大多数高校,在学时方面,g科的学时高于学科。在学分方面,术科的学分比重也高于学科,客观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学习和发展。
(二)应用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问题
1.教学内容落后,应用型不足。在绝大多数高校中,基础理论和一些经济项目是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点,体育教育课程偏少,不能全面的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学生毕业后的从业趋势决定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教育方面要有很强的应用性,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大多数高校在体育教学上过于敷衍,教学内容都比较落后。
2.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不统一。高校根据自己的地方特点和实际教学资源来决定自己学院的专业选修课,大多学院的专业选修课比较片面单一,对体育产业经营等方面的专业课程较少,不利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和综合性培养。
3.术科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在术科方面,课程内容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真个体育教育的进步。
(三)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路
1.根据社会需求设置教育课程。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不光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更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素质培养。高校要不断的巩固基础专业课,同时提升选修课的质量;要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以便学生在从事教育行业时能得心应手;根据社会发展特点来增加相关课程,以促进实用型大学体育教育的科学性发展。
2.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实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要加强学科和术科的紧密联系,将两者的比例合理搭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美结合,由此及彼,深入学习。
3.理论结合实践,优选课程内容。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育课程内容较为死板,实用型较低。在选择课程时,要深刻剖析当前课程内容是否革新发展的要求,同时要结合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需求,去旧迎新,使课程内容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不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注重教育者的地位和作用,在课程教育中,老师缺乏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大多是为上课而上课,为完成学业而上课。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是为了培养实用型的体育人才,但人才的培养却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单一的讲解说明教学对培养实用型人才无益。
2.没有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理念。应用型大学在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体育运动本身,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观念,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这一方面都比较欠缺。
3.缺乏沟通交流。高校之间、高校教师之间、高校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都缺乏沟通交流,不能扬长避短,合理的共享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方法。
4.学生缺乏实践。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为了学生走出校门后的实践,但如何将实践引入到在校教育中,提高体育教学的应用型是高校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改进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建议
1.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高校不仅要因材施教,更要因才施教,以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实践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突破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束缚 ,着重创新方法与技术。
2.科学进行教学管理。采取开放式的教学管理,促进高校之间。高校教师之间、高校学生之间以及同校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同创新教学方式,对教学方式踢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学生创造自我发展的空间。
3.注重综合性的实验教学。高校应注重将理论与实践能力想结合,积极引导并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应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完善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同时将体育教育充分融入其中,为学生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理念,并引导学生自主开发,自主学习,真正融入体育教学的事业中来。
三、结语
总之,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需要不断革新,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法都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不断创新,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程评价;对口评价;效果分析;教学设计;方法;标准
课程评价是一个边评议、边改进、边提高的过程,是加强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科学客观的评价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科学的教学设计评价标准和方法是保证科学客观评价的基础。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方案评定与效果综合分析是客观评价课程的保障,教育理念决定设计思路、课程整体设计核心是职业标准,课程单元设计要点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规律,这是制订评价标准的要点。
一、常见验收或评比中存在的缺陷
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模式、以德国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及“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工程教育(CDIO)模式等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得到试点。课程改革中都有立项和验收或者是全面改革层层评比选优。常见验收或评比中往往存在如下缺陷。
1.组织仓促,只评方案质量,不测学生效果
学校为了申报示范校或试点专业等内涵建设活动,急于推出课改典型,决定组织课改试点或教学设计比赛,多数是学期初发文,本学期验收或评比。验收或评比的措施包括听课(1~2次)、提交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和部分单元设计(教案)、说课(专家评议)等环节,对课程教学学生能力培养效果缺少测试分析。也就是说,评价方法注重了方案本身的质量,而忽视了方案执行效果的评价。
2.急于求成,评价侧重模式,项目任务欠缺考究
推行“做中学”为基本思想的行动导向的课程以来,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CDIO课程等在高职院校教师中从学习领会到具体应用需要“模仿—改造—优化—完善”的过程,一门课程教学至少一个学期,从模仿到完善至少需要进行两轮教学。在课程评价中多数是在形式上模仿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CDIO课程等课程模式的初级阶段。课程的项目和任务的典型性缺少职业岗位实践专家们的考究。也有模仿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以失败而告终,不得再进行课程改造的例子。
3.偏重形式,标准可操作性差,专家专业不对口
验收或评比需要标准,多数学校采用对应项目课程、学习领域
课程、CDIO课程等模式的评价标准或精品课程标准的简化,形式
上似乎严密,但由于评委本身对专业岗位的不对应(如项目和任务设置是否合理,对应任务教学安排的合理性等),造成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差,强行操作势必误判。
二、建立科学评价系统,客观评价设计成果
时常听到企业抱怨高职毕业生职业意识差、动手能力弱、业务上手慢,根本原因在于课程设计。课程评价和建设缺乏企业专家参与是高职教学受累不讨好的关键,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是科学评价课程的基石,充分准备与层层把关是优秀课
程教学设计产生的途径。
1.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消除跨行误差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无论采用什么模式,企业一线人员、教学人员、教研人员共同开发课程是基本方式。在对课程评价时本行业企业专家、本专业教育教学专家是评价实施的权威。现行的课程评价评委组成多为教学、教研等岗位负责人,由多个跨行业(专业)人员组成,同时对一门课程按同一个标准评价,难免对课程组成的项目和任务开发结果的典型性以及教学特性做出不公正的评判。
我们认为,课程评价程序应当由典型岗位的实践专家(不少于3个同类企业的7个专家)和同门课程其他教师(不少于3所学校的5名教师)一起考究项目和任务的典型性和合理性,根据确定的典型项目和任务分析评价;应当由教学和教研专家评理念,根据设计者的说课汇报评价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业导向、做中学和做中教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应当由同类课程
专家根据听课和对学生测试评价教学方案中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技能”三大要素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安排的科学性。以上三种措施构成多元专家对口评价,消除跨行误差,综合评价方案质量。
2.方案评价与实施效果综合评判,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对方案良好以上的教学设计经过效果实测进行进一步评价。一般进行2~3个单元的教学效果(随堂测验和抽检)和课程完成时教学效果进行评测(书面知识的测验、30%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项目的抽测、综合能力考核三项,按课程设计目标命题)权重按40%、60%计算效果分数。课程设计的综合得分按方案和效果各50%计算。
3.科学组织,分级选送,确保优秀设计的示范作用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开发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是新任务,理
念需要变,开发条件需要创造,思路需要不断优化,方案不断修改和完善。所以不管哪个层次的试点和比赛都需要给教师足够的时间,至少是期初通知,期中开始验收评价。选送的程序应该从“课程组—教研室—系—学校”层层选送,逐步优化,确保优秀设计的示范作用。
三、制订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突出设计成果重点
制订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突出“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的设计成果重点是学校级课程评价的必需。
1.教学和教研专家评理念的标准应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方式两方面评定
课程内容评价从课程与专业的关系、项目和任务的开发过程是否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来评判。教学方法与方式从“教”“学”“做”的关系处理是否得当,显性知识传授是否高效,隐形知识和技能采用的训练是否科学,综合评价课程设计中传统教法和行动导向教法选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来评判教学过程的科学性。
2.实践专家和同门课程教师评项目和任务的标准要从项目的典型性、任务的合理性来评价项目和任务开发质量
实践专家精通的是项目和任务的实际工作过程,课程教师明白的是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本课程中典型项目和任务的教学实施。二者权重各50%。
3.同类课程专家评教法的标准是设计的教学过程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传授是显性知识获取的最高效方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多
媒体手段应用将传统的传授效果大大提高。隐形知识和技能的取得必须通过“做”的过程去领会和获得,动作技能往往需要反复的“做”才能掌握。即评价教法必须从“教”“学”“做”的活动安排的科学性和实训室、车间、多媒体、网络、教材和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两方面综合评价。二者权重各50%。
4.实施效果的评判标准就是其单元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重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整体教学目标描述中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在单元教学目标中描述中的层次则应为对知识、技能、能力的具体描述,必须可以度量。
课程设计的评比或验收是课改中的经常性工作,随着理念的
改变,课程评价的标准也在变。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模式[EB/OL].财经教育资源网,2008-11-24.
[2]戴士弘.职教课程评价标准的创新:“6+2”基本原则[EB/OL].财经教育资源网,2008-11-24.
作者简介:
郑春禄,男,1963-,河北沧州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关键词:设施病虫害防治;项目教学;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203-02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取与培养,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随着高职教育课改的深入,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广泛开展着,在教学中都贯穿工和学的有机结合。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在教学中不断被采纳与实践,通过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现将设施病虫害防治项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实施进行总结。
一、项目课程的顶层设计
课程的顶层设计是通过对课程调研及现代设施农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进行分析,确立课程在现代设施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地位。设施病虫害防治课程是现代设施农业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为植物及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农业气象、设施栽培调控、作物栽培技术基本知识等。课程的目标是学生具备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所必需的防治病虫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开展科学地综合防治工作,有效防止病、虫的危害。为今后从事现代设施农业的生产、科研、技术推广服务和经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的能力目标为学生掌握当地主要设施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掌握合理安全农药使用技术,初步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生产上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课程调研和论证,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项目,围绕具体事件进行教学组织,同时厘清每个项目所必需具备的知识内容及能力目标。项目教学中打破了原有的章节,只是根据完成该项目学习必要的知识,有时还需多个课程知识,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二、项目设计及分析
根据对应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按照能力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起不同项目单元若干,并根据每个项目的内容特点,制定要求。在构建的各个项目中,突出单项能力训练到综合能力训练的能力形成过程。课程中每个项目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根据设施病虫害防治课程的特点,共提出若干学习单元,分别为:辨识螨类与昆虫、诊断植物病害、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制订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案、农药使用技术、苗期病虫防治技术、设施蔬菜病虫防治技术、设施花卉病虫防治技术、食用菌病虫防治技术、设施果树防治技术。
根据不同学习单元内容,以相关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按照能力渐进的学习规律,设立子项目,同时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制定具体的项目目标。现将各个学习单元的内容列表展示。
三、项目教学的分工
1.教师导学。在项目教学的实施中,一般来说,教师主导非常重要。尽管项目教学常见模式是设计情境、呈现项目、自主协作完成项目、总结评价等这样一个过程。在现阶段的项目教学中,依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引导非常必要,也可根据项目任务的需要对学生有针对性进行基础知识讲授或基本技能的演示,同时也可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引导性帮助,因此在本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中都设计有知识讲授环节。此举的作用还可使学生建立自信心,以避免出现因为对学习任务无从下手而完不成项目,或因此丧失对课程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设施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通常具有一定的难度,集理论性、知识性和田间实践经验于一体,如果不重视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到的仅仅是单一技能、片段知识,不能够形成综合运用和综合判断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抓住基本内容,理清思路,渗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2.学生分组。按照学生不同特点、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民族、不同实践经历等进行分组。小组学习中注意学习任务的均衡分配,小组中每位同学分工明确,注意完成目标需清晰,且在考核中有所体现。
四、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1.制订计划。为完成项目任务而制订工作计划,其实也就是学前资讯。小组通过文本、课件、网路等各种形式的学习,针对具体的学习目标,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及项目的实施方案。由小组成员的每个人制订计划到小组成员充分的讨论方案内容,到小组成员明确的工作任务分工,再到要求小组每个成员明晰项目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及每个成员各自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等。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答疑,教师对这些问题只是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要充分发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仅为主导和一定的监督工作,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计划制订、思考问题或探究中有所创新。
2.小组实施,学生实践。按照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在本课程中的不同内容中,学生需查阅资料文献、网络搜索、资源库、开展试验、生产调研或生产实践等多种形式完成相关的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会提出各种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协作、查阅资料、向人请教等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最终完成项目任务。
在项目教学的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及时跟进,对各小组进行指导和检查,教师的教学活动是针对不同小组活动、不同学生来进行的,会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难题,教师辅助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采用引导说明、通过问题,而不公布答案的做法,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和工作的能力。
3.考核与评价。较传统教学的考核相比,项目教学的考核形式是多样和多个角度的。项目教学的考核不再以单一知识和技能为考核目标,而是注重项目完成的过程和效果。在考核中分别以自我评价、小组或他人评价、教师评价等三个方面。首先,在项目及子项目中都设定有明确的目标及考核内容。其次,学生是项目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课程知识技能的运用、解决困难的对策、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沟通等多个方面,学生自身都获得了充分的体验,因此在自我学习中获得的自我评价是项目考核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五、问题与思考
通过以上项目的形式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互相协作等都有明显的提高,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进步。目前项目课程的教学仍在积极的探索中,还有很多教学细节待改善,如学生个性化差异、教学情境的设计和选取、不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等,都还需要有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姜宗庆.高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5,(Z1):153-154.
[2]何美仙,杨卫韵,刘忠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实施[J].职教通讯,2012,(15):17-19.
[3]段明革.高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大家,2011,(16):102-103.
[4]刘新晶,徐国柱,潘攀,刘海龙.头脑风暴法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3):91-92.
[5]郑凤婷.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项目教学研究与实践[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6]张莹.浅谈高职院校的项目教学模式[J].江苏高教,2008,(01):137-138.
[7]于利.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职创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
关键词: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网页设计与制作;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或者个人通过网站进行交流或信息推广成为现代社会个人必备的技能,网页设计与制作也因此成为IT类学生必修的基础技能课。《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关系。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是课程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
1. 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将教学项目进行分解并示范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单独处理一个独立的项目。学生通过对项目处理的全过程参与,掌握了这个过程中遇到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课本和课堂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以学生、项目和实际经验为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被普遍采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大有裨益。
《网页设计与制作》学习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对工具软件命令的使用灵活掌握,并能运用软件独立进行网页设计和制作。项目教学法通过分析各种项目展开教学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并进行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提升自身能力。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作为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大的自主权。总体说来,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堂,有以下优势: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⑵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⑷项目的主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项目的实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在运用目教学法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并遵循学生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以项目选取作为关键;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等原则。
2. 项目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探索应用
2.1 确立项目任务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实施时应首先确立切实可行的项目。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立项目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应具有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特点。项目的设计不应过于具体或者太复杂,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设计,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项目的难易程度;其次,应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内容能否引起学生兴趣,而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搜集资料并投入其中;再次,应确保项目的内容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确立项目的知识和技能;最后,项目的完成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和团队精神。可以设计制作一些网站项目,如展示班级风采性质的“班级网站”、宣扬个性的“个人网站”等。教师把网站设计的要求告诉学生,让他们根据提供的素材或者学生会自己搜集的素材进行设计和制作。制作的要求主要包括网站的功能、总体布局框架、logo、网页内容及使用的框架和表格、相关链接和动态脚本、后台管理、网站的和维护等。这类贴近生活的项目,在设计上容易理解,有利于学生明确目标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项目的开发上。
2.2 项目的实施
项目实施的课程,应当分阶段进行。
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项目示范。如教师提供自己设计并制作出的“个人网站”,学生在浏览网站的过程中,了解版面的布局、网页内容、网页的色彩搭配等,了解并体会网站的后台功能。对于网站项目多需要完成的模块,以及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Javascript和数据库的功能作用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这样的示范,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能够更深切的感受到使用者具体需求,在接下来的项目学习中能够明确目标。
其次,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应注意对每组人数的控制,以3~5人为一组最好,并设立项目组长,由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分组时还应注意学生的互补,根据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技能水平等合理搭配。如站点的整体规划由理论功底扎实的成员负责、版面的布局设计由美工基础好的成员负责,网页的设计应由计算机操作水平高的成员负责。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自主和合作学习,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会对学习产生有效地影响。在教师和项目组长的组织下,确定练习项目并开展分工协作。
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好监督指导,督促各组成员及时、高效的完成项目计划的各个环节。对于学生遇到的难题,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及时给予合适的指导,并鼓励学生以协作的形式分析问题。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受个性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也需要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最后,对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的工作要及时进行总结。各阶段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收获和经验,也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项目结束之后进行总结能够发现存在的不足,以便在下次项目的实施中再次犯错。
2.3 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指根据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对各小组项目完成情况的评定、小组成员的互评以及学生本人的自评。在评价时,应注意科学公正性,对于网站项目的评价应从主题突出、结构清晰规范、色彩搭配合理和具备后台管理功能等等反面综合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客观正面的进行互评、并做好平时检查和最后结果检查的结合,多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对于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可以将其到校园网上,让学生因自己的设计成果受到肯定而产生成就感。
3. 项目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堂的应用体会
通过教学项目的实施和探索,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 ,项目教学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首先,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将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了知识的系统性。项目教学中,学生通过各方面信息资料的收集,学会了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将网页设计的知识与图形图形及编程等知识结合运用,形成了知识的系统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多角度地解决问题,促进了思维的深化。其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网页设计要求新颖、独特,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遇到的各类问题作出判断并想办法解决。因此能够帮助他们开拓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沟通并能自主学习。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自己查阅并搜集相关资料开展项目,并与小组成员交流协作完成任务。这个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必须齐心协力、互相扶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并督促他们自主学习以保证在小组任务中不拖后腿。最后,项目实施的过程,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4. 小结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确立项目任务、实施项目和项目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自主性,培养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方面在于,项目的设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完整的项目参与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项目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让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延水. 项目教学在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06(15):4037-4038.
[2] 李文,刘小凤,陈小飞. 项目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实践[J]. 美术教育研究, 2011(9):121-122.
[关键词]中职法律课;案例教学;主题确立
中职法律课的教学中,以案说法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以案说法的核心是案例。中职法律课上使用的案例,应当体现法律课教学的特征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因而在案例主题的确立和环节设计的处理上有着特别的要求。
一、案例主题的确立要求
案例的主题就是案例所要体现的教育思想,是案例设计者所表达的基本思想观念。中职德育课法律教学案例的主题应该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服务,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
1.助力学生的专业成长
案例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说明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往往对一些反面的实例做过多的渲染,这样固然提高了案例的趣味性和真实性,但是,学生从中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社会的阴暗面,进而对社会和未来产生恐惧与失望的心理。比如,在讲授环保法的时候,如果教师侧重讲我国的空气污染现状及其危害,学生就会在恐惧中感到无助,这样就不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正确的引导。反之,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把重点放在我国政府下决心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上,就会让学生内心产生希望,进而为专业发展和职业行动提供信心动力,产生在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遵守环保法的思想。
2.切合学生的专业实践
中职院校的学生对所学专业都有着一定的实践,尤其是打过工的学生对法律有着更直接的认识,比如在快餐店打过工的学生对食品安全法有着一定的认识,在生产企业打过工的对劳动法有着一些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对与自己专业所涉法律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只是他们的思维相对简单片面,对相关法律的理解有时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些是错误的。为了适应他们的实践需求,帮助他们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案例主题的设计除了要关注他们的思维特征外,更要突出他们的专业性。
二、生成积极的法律情感
中职法律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为达成这一目标,让学生生成积极的法律情感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用以案说法的教学方法来体现法律倡导的正义、效率、安全和秩序时,每一个案例都必须体现法律的精神追求,突出道德的呼唤。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过程中就能产生对法律的积极情感,为自己将来处理各种关系提供理性的选择。比如,在讲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时,特别要通过案例让学生体会社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帮助与关怀,尤其是国家“保护与教育相结合”政策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对他们成人成才的殷切希望,进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树立热爱社会、奉献社会的理想。
三、案例具体环节的设计要求
案例具体环节的设计就是案例内容的呈现技巧,环节的设计必须从提高教学的效果出发,体现中职院学生的认识特点。
1.注意案例开放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案例法律要素的完整性
开放性法律案例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其思维空间,这种在设计上突破常规案例的表现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如果教师忽略了课堂上对法律要素的全面分析,就会导致学生无法沿着正确的思考路径看问题,影响其对法律严密性和严肃性的认识。比如:王同学在一个夜晚把李同学的手机抢走,请问王同学要不要负刑事责任?这就是一个开放性的案例。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时,既要考虑到王同学的年龄问题,还要考虑其抢手机的目的。小王年龄的两种情况和抢手机主观目的的合法与否,使得案例的结果会有多种情况。这时,教师的说法,就得从刑事法律案件的四要素中寻求解决的方法。主体、客体、主观目的和客观行为这四个法律要素在分析案例时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使每一种分析思路清楚,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法律知识,把握法律的实质。
2.追求案例趣味性的同时,不能忘记案例教育价值的指向性
案例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阅历的制约,使得教师注重提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这些案例大多是从媒体上摘取,而媒体为了吸引读者,往往用详细的情节甚至夸张的手法来渲染过程。如果把这些新闻故事放在课堂作为案例使用,往往把学生聚焦到“案”上,而冲淡甚至遗忘了对“法”的认识。更有甚者,学生因为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可能对案例中违法犯罪的行为产生崇拜思想。因此,教师在设计案例时,必须明确趣味性只能定位在学习积极思想的角度上,不能为了趣味性,将低级趣味的东西带给学生,更不能为了迎合学生将消极落后的思想带入课堂。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所有案例都必须有正确的教育导向,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