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公共设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公共设施;地域文化;设计
本文为南阳师范学院校级项目《南阳城市公共设施现状与发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N201202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2月6日
作为城市构成元素的城市公共设施,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城市公共设施这一工业产品看作城市的“家具”。可见,城市公共设施是不可缺少的。
现今,由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起步较西方晚,因此城市公共设施开发与设计起步较迟,城市公共设施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现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城市内涵及地域文化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影响,因而看到的是不同城市的公共设施都大同小异,不能体现出城市公共设施的独特性。城市的地域文化是贯穿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脉络,是城市独特性的根本所在。因此,作为城市重要构成元素的城市公共设施,也要从地域文化出发,领会城市内涵,掌握设计的重点,从而改善我们身边的设施环境,对提高整个城市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设施的关系
1、地域文化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影响。不同城市会有着不同的文化、政治、经济及社会背景,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地域性是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特征,要设计出富有内涵、个性化的城市公共设施,可以从传统的地域文化中寻找设计因素。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俗风情、审美风格;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气候特征、生活习惯,不同地域和民族对城市环境公共设施的需求也就不尽相同。如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城市公共设施就很有特色,如西安回民街的路灯都采取古代“马灯”的造型,让游客在观景的同时有穿越之感。再如,新修的前门大街,设计上采用了“拨浪鼓”形路灯,体现老北京历史文化韵味。以上都是从造型上加以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影响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色彩上,南方、北方气候特征、生活习惯不同,我们看到的是北方城市公共设施多用冷色系,南方城市公共设施多用暖色系。
2、城市公共设施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城市文化可以体现城市特色,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及发扬城市文化有着积极作用。城市公共设施是为广大市民服务的,人们通过城市公共设施感受到城市的文化气息。城市公共设施的造型、色彩、材料都可以很好地反映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如现在的大唐芙蓉园,就很好地传承了西安的地域文化,园内亭、台、楼、阁、榭、桥、廊,一应俱全。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早在历史上,芙蓉园盛名四起的皇家园林。现今的大唐芙蓉园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体验生活”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
可见,作为城市外在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设施可以直接反映城市的气质、城市特色。城市公共设施可以很好地协调人、环境、文化三者之间关系。好的城市公共设施对于传承地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也出现了很多个性化的、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公共设施设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要素分析
1、造型要素。设计通过占据一定空间的造型才能具体实现。这一过程被称为“造型设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造物观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先人造物,不仅考虑到了实用功能,也考虑到审美性,注入个人情感。我国著名的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有精辟的论述:“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担负着特定功能的一厢一盖、一轮一辐也就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传达着无边的深意、无限的深情,而上升为“有意味的形式”。同样,公共设施造型也要从当地特有的文化元素、历史遗迹中去寻找灵感,如城市长期积累下来的古迹、雕塑、文物、文献、绘画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民族风情,倾注着人们的情感,如北京四合院、云南小镇、广州沿街雨廊等不同的公共空间因风土人情的不同有着风格各异的城市公共设施。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我们可以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恰当地运用传统元素,使城市公共设施与城市相融洽。
2、色彩要素。城市公共设施的色彩要与整个城市环境协调一致,可以在与城市色彩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根据周边景观及建筑做出适当调整。这里的城市色彩,是指被感知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外部色彩的总和。如,罗马给人的色彩感知是热情的橙色,巴黎给人的色彩感知是地中海气息的蔚蓝色。城市色彩是系统化存在的。因此,在进行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时,要使其与城市风格取得一致。因为不同城市风格各异,有现代感十足的城市,有历史韵味浓的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特色。这就要求设计师作针对性的设计。
3、材料要素。材料是造型设计物质基础,每种材料都有其自身属性,不同材质质感不同。质感有温暖、寒冷、粗俗、高雅,等等。每种材质的属性也是不一样的,有皮毛、木材等自然材质,也有橡胶、玻璃等人造材质。不同材质会有不同的设计感。材质的创新对造型设计有很大影响,如史密斯“钢管椅”,丰富了家具造型,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材料设计时,设计师应根据不同的方案要求,选择不同质感的材料。
三、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注意事项
作为城市“家具”的城市公共设施,是服务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的。时下,随着精神文明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越来越向往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富有个性的城市形象受到推崇,城市的公共设施要具有其自身特点,这样才能被人们所熟识。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系统性。城市公共设施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作为设计单体,它是占据一定环境空间的三维物体,但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来看,它是公共设施系统的一分子,在完成自身功能的同时是整个系统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设计城市公共设施时,无论从造型、色彩还是功能、风格,同一城市的公共设施要具有相同的设计因素,使其协调地存在于城市中。这样可以很好地烘托城市特色,使城市面貌整齐有序、焕然一新。
2、功能性。产品设计要遵循“形式追随功能”,在设计中,不论造型、色彩等外在形式多么新颖,功能性始终是第一位的。不同的公共设施可以满足公共场所的不同使用功能,在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公共设施的功能性。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人们在公共场所的活动形态,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更还得完善公共设施的功能性。
3、注重设计品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设施品质,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对象是大多数的社会民众,所以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时,要考虑社会民众的共同美感、社会习俗等,使所设计的公共设施具有积极向上的主流审美。设计师可以从公共设施的形状、材质、色彩、体量等属性作为出发点,设计更为新颖的公共设施,影响大众。城市公共设施具备了一定的时代和时代审美,这样,公共设施就成为了城市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不仅仅是占据空间的形体。
4、人的因素。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是环境的主体,因此在设计中,要以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做到以人为本,因而设计应以人为本。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该要考虑到不同使用人群的需要。尤其对老人、儿童及残障人士的活动形态充分了解,才能更好地满足其使用性能。设计师要进行人性化的设计风格,就要使不同人群都可以感受到公共设施安全、舒适、方便等良好的性能。公共设施作为城市“家具”,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在满足其本身使用性能外,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总之,城市公共设施对城市空间有很大影响。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体现在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的发展水平。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系统、合理、创新的设计,使其符合城市形象,从而烘托出该城市的风格特征、文化形象,进而提升城市面貌。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慧,付孝勇.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城市文化发展的作用和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2.8.
【关键词】设计文脉;要求;重要性;手法;案例
1 设计文脉主义
1.1 文脉和城市的文脉:所谓文脉,英文即Context一词,原意指文学中的“上下文”,在语言学中,该词被称作“语境”,更广泛的意义上,引申为一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与他事物的关系,设计中译作“文脉”,它更多的应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
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阶段留存下的历史印记,是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的根,是城市的灵魂,有往日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有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城市文脉的真正载体是生活,所有的历史遗迹不过是它的寄存之所,所以只要生活继续,文脉就能流传,但只有被充分理解、利用、改造、传承,文脉才能实现它的最大价值。
1.2 公共设施的概念:关于“户外公共设施”,这一词产生于英国,英语为“Street Furniture”,直译为“街道家具”,简略为SF。在欧洲被称为“城市配件”,在日本理解为“步行者道路的家具”或者“道路的装置”,也称“街具”,在我们可以理解为“城市环境设施”或“户外公共设施”。从功能意义上来说,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1.3 城市公共设施文脉设计含义:城市中公共设施的设计,必须要遵循各个城市的历史文脉来进行,这是因为:每个城市的生存发展,都要建立在它自身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历史文化上,失去了历史文脉的城市将会成为一座没有灵魂的“空城”。城市的历史文化首先要通过一定的文化基础设施来体现,每个城市的文化都是通过各种文化设施、建筑风格等区别于其他城市。我们对一个城市的印象,首先是来自于我们所看到的带有文化韵味的传统建筑、迅速发展的商业建筑构成的大量建筑群的视觉形象,在此之中,当然也包括了构成城市环境的有特色的公共设施。所以,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加强街区中的基础设施、特色景观建筑物等硬件建设,体现出特定的文化意蕴和历史街区个性,是我们城市设计工作者所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让城市公共设施的形象符合历史文脉,把能表达城市意象的诸如文化、政治、经济、民俗、审美、艺术等抽象的概念图形化,融合到公共设施的设计形式当中,并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痕,对其贴上特殊印记的标签以示与其它区域或其它城市的区别。这种留存在我们头脑中的城市公共设施文脉的集体记忆,反过来又影响对未来城市设施形象的塑造,在代代传承中,将主导城市形象设计的历史文脉通过物质形式的文化符号保存下来。
2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文脉要求
2.1 结合城市主流文化:首先,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必须要结合城市的主流文化,尊重城市的历史文脉。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个城市中不同的历史街区,都具有它特定且突出的地方文化和传统历史。而公共设施作为一种传达文化的载体,在设计中,必须通过其恰当的形式、色彩、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逐步形成与城市的建筑、景观风格相统一的设计风格;这种设计风格沉积在建筑与环境中,并与它相结合,形成一个由不断传承的观念、文化和审美角度所制造出的“形象集合体”,即一个城市中人们对自己生存空间的集体记忆。它以物化的形式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隐藏在人们心中的、驾驭其行为并产生地域认同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引起人们的共鸣,进而产生文化的认同感,使城市的风貌与特色在历史的雕琢中不断延续与传承。
2.2 融入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必须要与城市的生态环境相融“合”。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生态环境,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必须考虑其存在空间的生态环境。我们知道:自然环境有其复杂性,地球表面是形态不同的层面,由于日照、气温、风向、降雨、湿度以及地形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些城市四季如春,有些冬夏分明,有些常年冰雪覆盖。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诸如周围绿化用植被随时间、季节变化的规律,以及材料用色、抗寒性、耐腐性等先天因素的限制,否则,设计师千辛万苦设计出来的城市公共设施再美,还未经得起人们的驻足,就已经寿终正寝了。由此看来,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确要与城市的生态环境很好地融合才行。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环境的改变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价值观,对公共设施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对于公共设施的建设来说,色彩设计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影响人们对公共设施看法和态度的因素之一。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概述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包括公共汽车站、电话亭、指示牌、邮筒、垃圾筒等,如果把城市还原成一个构成体,那么这些公共设施可以看成是点的元素,他的色彩可以做为城市整体色彩的点缀色,是城市色彩环境的点睛之笔,对城市的人文色彩环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是从细微处体现城市色彩设计的别具匠心。城市整体色彩体现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和主色,整体色彩包括了建筑物色彩、公共设施色彩和自然景观的色彩等,其中点睛的色彩就是公共设施色彩。美学性、区域文化性和协调性是城市色彩设计必须重视和强调的,应该在认真研究色彩的情况下,通过灵活的运用和创新的设计来满足公共设计的色彩要求。优秀的公共设施色彩设计,首先应该满足的就是合理性。确定城市公共设施色彩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一是美学设计,体现出城市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特点;二是整体协调性,建筑物和公共设施都要体现出人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三是区域文化协调性,要保证城市色彩和文化的连续性,不仅需要时间连续还需要空间连续。公共设施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色彩分布规律和色彩发展历史,某种颜色很可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例如对色彩相当重视的城市——印度,在印度西部有四座城市可以分别用四种颜色代表。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的原则分析
1规划原则
人们的心理活动通过行为体现出来,我们应该着重分析人们的心理特征和胜利特征,才能真正让城市公共设施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在人们休息时坐下,这是一种生理需求,而在休息是人们会有意无意的与其他人隔开,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因此在设计休息空间中的公共设施时,可以将设施的高度设计得略微不同,又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
2整体协调性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和其色彩都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的色彩空间与城市公共设施相互影响、共同生存又相互融合,公共设施的定位决定了城市色彩的设计标准,而城市色彩的协调性又影响着公共设施的具体设计。目前城市的公共设施主要包含卫生系统、交通系统、信息系统、照明系统、休息系统和活动系统等,每个系统下又包含了多种公共设施,根据不同公共设施的作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色彩,能够体现出公共环境的人性化和情感化,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
3区域文化协调性原则
区域文化对于城市公共色彩设计至关重要,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色彩是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途径之一,因此在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中,应该重视区域文化协调性原则,用色彩来宣传城市文化,体现城市和人们的情感,因此城市公共设施色彩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还有着深刻的思想含义。
4美学性原则
对于不同功能的公共设施,采取不同的色彩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其辨识度,还能确保公共设施的功能性。对于儿童座椅,应该选择比较鲜艳的颜色如红、黄、蓝、橙等,针对儿童的身体特点应该适当降低座椅高度,并且减淡座椅颜色,方便儿童识别,对于城市街边的LED路灯,应该根据区域不同选择不同的颜色设计,而对于公园或者小区的路灯,应该选择绿色,会让居民眼前一亮,城市中的健身器材,颜色应该选择鲜艳活泼的颜色和红色,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也能给人们带来健身的动力。
城市公共设施色彩设计的策略
1完善色彩标识系统
目前我国的城市色彩标识系统仍然不够完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城市标识色是一个整体和宏观的色彩,而城市色彩标识系统能够丰富人们的视觉效果,并且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心理暗示,人们会对城市的街道、建筑和其他设施产生深刻的印象,实际上城市色彩起到了城市名片的作用。设计者应该给城市色彩划分不同的种类和层次,并赋予一定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在城市范围内普及色彩设计。
2明确公共设施标识色
目前城市标识色可以分为两类,即现代标识色和历史标识色,城市的不断发展让城市色彩具备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内涵,因此要做好色彩规划工作,首先要根据不同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确定城市标识色,但是色彩标识系统并不仅仅是确定城市标识色。城市的整体色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城市自然景观、建筑外观和气候条件等,设计师在明确公共设施标识色时应该全面且充分的考虑。
3色彩标识系统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色彩可以分为节点色彩、界面色彩、流动色彩、标识色彩和分区色彩,例如河流、廊道和道路系统属于界面色彩,分区色彩则是根据城市的不同分区来确定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节点色彩,在城市中公共设施实际上是一个个节点,城市标识色与节点色彩密切相关,但是也不应该太过凸显节点色彩,色彩的连续性和辨识度才是最重要的。
结束语
关键词 城市公共设施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城市广场建设发展速度惊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已逐渐开始扮演城市的客厅的重要角色,成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功能单元,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板块之一。城市广场也因城市的经济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城市广场是重要的公共福利和重要的生态文化空间。随着国家科技技术的革新,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同时改善了人民生活质量,为了满足人们在城市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之下需要实现的基本需求。城市公共空间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不仅需要给人们提供功能性的使用,还是对城市文化以及精神传达的物化方式的表达,有着跨时代的意义,是城市社会面貌的全面提升。
公共设施为公众提供了休闲娱乐时的使用,又能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等而受到重视,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多少、品质的优劣水平以及放置位置的合适与否等,都影响着城市综合景观的整体效果,同时,也将直接反映市政建设的得力与否。因此在全世界的各个城市都不约而同的将城市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了首要工作重点,而这些想法的具体实施表现为在各种建设、规划以及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凸显城市文化特色。
1城市公共设施的内涵
城市公共设施是指有由政府提供的为社会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城市公共设施是指道路、桥梁、港口、广场、路灯路标路牌、城空防空、公园等等。从空间布局来分,有全市性公共设施、区域性公共设施、邻里性公共设施三种。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最能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精神品质,优秀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能强烈地突出城市的地域感,增进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城市公共设施数量多少、品质的优劣以及摆置位置是否合适等,都影响着城市综合景观的整体效果。随着株洲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余暇时间的增加,城市公共设施以它独有的功能特点,遍布整个城市。伴随着株洲市城市功能的深化,公共设施已经逐渐落后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2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城市因为发展而生活速度加快,导致城市中人情冷漠的问题日益凸显,人们缺少交流、缺少理解,我们需要慢下来。户外公共座椅恰恰可以起到使高速运转的人群静止下来的作用。城市中人情冷漠的问题虽然不能完全由户外公共座椅来解决,但却能很好得表达城市的一种关爱,带来一份温暖。
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株洲市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快城市发展步伐,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株洲市“十五”规划期间,以行政、文化、商务、休闲为主的河西新城初步形成,河东中心区商业贸业的功能得以巩固强化,荷塘、田心和石峰原有城市组团迅速扩张,栗雨、枫溪两个新的城市组团初现雏形,城市空间结构趋向合理,城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不断增加,必然增加对城市公共设施的需求。
城市公共设施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株洲地处中国中部,这里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而且株洲是全国的交通枢纽,交通发达带来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公共设施的使用率和损坏率都很高,维修和报废量都是巨大的,调查发现城市主干道、商业街以及广场等处的市政公共设施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公用电话、交通标识牌、指路牌、健身器材仍然存在缺损。
2.1公用电话亭“徒有其表”
在公共广场等地,一些公用电话亭根本打不了电话,还有一些电话亭“徒有其表”,连电话机都没有。在人民南路西侧,公用电话亭总共不超过10处,有4处只剩下空架子。在天元区湘依路口的一处公用电话亭,电话线已被扯断。不仅如此,公用电话亭的卫生状况也很糟糕,用手一摸,手指上便有一层灰。此外,乱划乱刻的现象也很严重。
2.2休闲座椅成了“不倒翁”
为了方便市民,城区不少道路边安装了休闲座椅。在天元区牛形山路,座椅普遍陈旧,外面一层漆都已脱落,有的甚至成了“不倒翁”,坐上去摇摇晃晃的。附近的爷爷奶奶说,以前散步时可以随时休息,很方便。但现在,只能小心翼翼地坐在座椅边缘,生怕座椅翻倒。 在牛形山路,还有两处交通标识牌已倾斜。新华西路国美电器前,一处指路牌的外壳已经破损,手都能伸进去。中心广场家润多附近的一处直饮水机也漏水严重,直饮水机下湿漉漉的,全部流到旁边的花坛里了。
2.3健身器材“伤痕累累”
那些供市民休闲锻炼的健身器材也很“受伤”。在泰山广场,部分健身器材已是“伤痕累累”。有的器材油漆已经脱落,有的器材还存在断裂的情况,使用者如不注意,很容易受伤。其中一个滚筒状的健身器材,锈迹斑斑,中间还破开一个大洞,在城区其他公共健身器材点,也存在器材破损的情况。
3造成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对公共设施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很长时间里缺乏对城市公共设施有效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存的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公共设施设计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城市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滞后于公共设施开发建设,另一方面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设计观念保守、落后,前瞻性不强,滞后于现代“以人为本”的理念。
经过调查发现,我国的各城市在公共设施设计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3.1缺乏整体规划
我国的许多城市公共设施缺乏标准化、系统化的设计规划。城市公共设施因为各种原因只能实现基本功能而忽视与其他设施的关联建设。
第一,城市公共设施布点不合理,既有规划建设方面的原因也有现行标准的不合理方面的原因。
在规划部门严格控制容积率的情况下,开发商将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到用地条件不好的位置,致使公建配套不合理。
第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滞后,而原来的城市建设和规划未给予预留,致使公共服务设施多选址在社区边角地段,区域位置较差;
第三,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没有及时作社区调整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选址没有系统规划布点,致使规划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对城市建设用地作出调整,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腾出用地。
3.2配套辅助设施不完善
我国的许多城市公共配套辅助设施严重短缺,对居民人性化关怀不够,这与凸显城市良好形象特征不符。如公共厕所、街头路标牌、交通指引牌及行人休息处等。
3.3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体制不完善
公共设施管理主要是指游览景区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公共设施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公园管理等。还有的观点认为,城市公共设施管理项目包括:供电设施、供水设施、消防设施、机动(含非机动)车停车场、垃圾站、垃圾桶、北方的供暖设施、南方的制冷设施等。
由于缺乏城市公共设施维护经费,没有形成规范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队伍,市民素质低,导致城市公共设施管理较难,目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实行的管理体制主要有:统一管理、分级管理、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三种。统一管理易于集中现有资金,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重点维护。分级管理却易于对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则兼备两者的长处。这三种管理体制中各有利弊,在选择实行何种管理体制时,除了要从所在城市的公共设施管理实际出发,更关键的是要对管理的权限划分进行合理的界定,否则,管理效果也不理想,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出现不少问题。例如,在处理挖掘、占用道路违法行为和道路工作上,由于管理权限界定不清楚,不少道路的处理挖(占)权由城区行使,维修道路工作则由市一级负责,这就影响了罚没款直接用于维修用途的落实,致使对挖掘、占用造成的城市公共设施损坏的恢复工作难有资金上的保证。
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最能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精神品质、以及成为提高生命趣味的重要环节。公共设施设计的品质不仅是城市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在对其所设置的地点安排也更是对人们心理需求的实现,这些要素都决定了该公共空间的质量。每个户外公共空间都需要特定的设施来达到空间和环境的相互融洽。构成的环境氛围体现着不同的功能与文化气氛,为人们提供更为轻松、舒适便利的空间环境。
相对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对公共设施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甚至在很长地一段时间里缺乏对它的建设。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唤起了人们对公共设施的重视。现代城市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对功能上附加实现时代感和艺术性相结合所作出的努力,无论在设计前进中各城市所跨出的一大步还是一小步,都将为城市增加魅力指数,都将成为中国工业设计进步的体现。
关键词:地域因素;城市公园;共设施
一、解读公共设施
1、城市公共设施的概念
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定义,由于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因研究方向和着眼点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公共设施这种叫法最早出现在欧洲,“罗布.克里尔认为:城市公共设计就是指城市内开放的用于室外活动的、人们可感知的设施,它具有几何特征和美学质量,包括公共的、半公共的供内部使用的设施。我国学者认为:城市公共设施是指向大众敞开的、为多数民众服务的设施。不仅指公园绿地这些自然景观,城市的景观、广场、庭院等都在公共设施范围内。综合分析以上相关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公共设施主要是为了提供公众某种服务或某项功能,装置在都市公共空间里的私人或公共物件或设备的总称。“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是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是城市的细部设计,它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城市的使用功能,满足共公环境中人们的生活需求,方便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2、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
城市公共设施的物质功能
(1)休息功能
公共设施可以营造出温馨、亲切的生活空间,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息和交往的场所。
(2)安全功能
利用公共设施对场地边缘的处理,避免居民在公园里发生安全事故。
(3)便利功能
垃圾箱、公厕、电话间、指示牌、座椅等公共设施的设计,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的服务。
(4)遮蔽功能
如亭、廊、公共汽车站等公共设施的设计,在空间环境中起到为人们遮风挡雨的作用。
(5)城市公共设施的精神功能
公共设施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符号,除了使空间环境更加舒适、有趣外,还增加了空间的可识别性与地域性,同时,兼有装饰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二、地域环境影响下的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
自然的地域特征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础,也是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需要尊重的前提。自然特征不仅是塑造城市景观的依据,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元素。当我们在描述一个城市时,人们时常都是把本城市的自然特点作为参照来介绍,是“丘陵城市”、“海滨城市”、还是“平原城市”?作为当今的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适当的强调城市的地域特征是展现城市特色的基本方法。
1、自然因素
城市的自然环境是塑造城市景观的基础,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在一定阶段的地理环境中发展的产物。不同的自然环境塑造的城市布局、功能结构和面貌也都是不同的,例如大连的老虎滩、杭州的西湖、重庆的洪崖洞等,这些城市所特有的名胜古迹都与本城市所特有的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地貌特征丰富。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地理环境都给城市带来了不同的自然资源。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时,我们需要充分的利用这些地域特色的自然资源。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竹资源丰富,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些竹子做一些家具、手工艺品、指示牌等。
不同城市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城市家具的设计。例如,我国南北纬度跨越大,南北温差悬殊,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就必须考虑到南北方功能的特殊要求,南方要求遮阳、防雨;北方保暖、防风。另外,不同地区有其特有的材料,在公共设施设计时,注重对本土材料的运用,即可以节约成本,又在侧面呼应了地域文化。
2、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又称人工环境、人文环境。人们不断地以自己的力量改变着自身生活的环境,力图为自己营造安乐、舒适的生存条件,形成了人和自然的生存环境。
三、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
1、人文因素
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城市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社会学的理论,生活方式是指同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相适应的人们生活活动的典型途径及其特征的总和。这就是说,生活方式是由两个因素组成的:一世客观方面的,即人的生活活动的社会条件;二是主观方面的,即人对这些客观条件的态度和活动途径。通俗的说,生活方式是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时间和金钱的消费途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总要求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时代对家庭生活方式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西方之间、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存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会受到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例如,在我国一线城市,由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的加快,这些人群所需要的设施或者产品,使用功能是第一位的;而在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1.5县级城市,没有那么强的工作压力,那么快的工作节奏。这些人群对公共设施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使用功能,精神功能同等重要。
2、民俗因素
除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外,一个地域特有的文化与习俗,都是地域性不可缺少的组成。
民俗文化是社区与社区共存关系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每一代人都需要从上一代人那里承接民俗文化的遗产,并把它传继给下一代人,使民俗成为一个不问断的连续存在。因为风俗习惯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感情而且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俗的体现是全方位的,从衣食住行,处处都有民俗文化的烙印。它产生自历史,同时又具有强烈的地方特征。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的特征。这种特征也可以叫做地理特征或乡土特征。因为这个特征是在民俗的地域环境中形成并显示出来的。俗话说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是这种地方性的很好说明。民俗的地域性具有十分普遍的意义,无论哪一类民俗事象,都会受到一定地域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地缘关系所制约,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地方色彩。例如,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庙会和民间社火。同时,带有地域性的民俗具有很强的传承性。这个特征对于民俗事象的存在和发展来说,是一个主要特征,具有普遍性。民俗在发展过程中有相对稳定性。即使民俗事象有了某些改变,往往也可以找到这种传承特点所显示的继承与发展的脉络。
参考文献
[1]孙树楠,地域文化在城市主题公园中表达研究—以邯郸赵王城遗址公园为例,河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