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科学相关课程

动物科学相关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物科学相关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动物科学相关课程

动物科学相关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铁路;航空;港口

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当以企业的需求为基础,与企业展开充分深入的合作,通过对企业工作流程的认知和对企业岗位需求的了解而对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行动导向教学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创新点。

一、针对课程内容设计进行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设计首先应当考虑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以助理物流师和物流师考试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依据,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对知识性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对实务性内容采用任务导向模式,通过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物流综合素质。

1、教学项目化

教学项目化,即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要形成一次完整的作业操作。

项目教学具有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发展性、开放性等特点,可以通过课程的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目标的认知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物流项目为载体,通过完成各个项目锻炼学生的职业素质。

2、学习自主化

为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必须终身学习。而现代化教育以自主学习能力为终极目标,因此亟需物流专业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化学习能力,自主化学习的培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在物流配送当中,采用何种配送路线为最优,因环境、距离和时间的不同都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大胆创新,发挥才智解决随机出现的问题。

3、实践职场化

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共同搭建“职场化”的实战环境,实战过程覆盖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全过程,实战技能标准覆盖物流企业技术标准,形成“一站式”学习平台;按照实训流程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岗位职责,依据岗位标准组织学习、开展职场体验的岗前培训、择优选岗、定岗定职及量化考核评比。让学生以一个物流企业工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现与企业的零对接。

二、形成多维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完成了物流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教学评价体系正是对学生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的一个检验。课程教学评价要形成完备的考核体系,可以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成绩的评定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同时运用激励手段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考核内容可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物流实务、物流软甲操作、企业实习实训评价等各个方面。

三、以“职业能力递进”为核心打造实训平台

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可依托于相关的物流实训室和校外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将实训分为不同的模块。

首先,可以在物流实训室内设置相应的仿真设备,针对物流的基础要求和基本技能,与教学内容同步。包括仓储作业管理、自动化分拣、电子分拣、货代、包装打包及供应链的相关实训。通过形式多样的仿真实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可以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实训,如采购订单的制作、GPS优化路线、装载配送、物流信息系统、等难以通过实训室硬件设备实现的实训项目。

动物科学相关课程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 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教学范式,指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和行动产生与维护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其核心是把行动过程和学习过程相统一。

行动导向教学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已经被普遍接受和推广,目前在中国多家职业院校试行,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笔者认为,行动导向教学在中国职业教育同样具有普遍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于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积极采用并付诸实践。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形式在课程中的应用

1.小组学习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培养学生的磋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合同磋商能力和合同签订能力的三个职业能力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分组来学习。通过小组模拟谈判,学生掌握进出口合同交易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国际惯例和法律法规。分组具体要求是:

(1)每小组3—4人,必须男女搭配,一般分成16组;

(2)每个小组选定一种商品(大豆D、荔枝L、运动鞋Y、微波炉w)进行谈判磋商;

(3)每4个选定同一商品的小组成为一个单元组;

(4)每个单元组中分别2个进口商,2个出口商;

(5)每小组都选定商品,并确定身份和谈判对手后,开始进入课程学习。

2.小组成员身份

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不同身份,并随着学习任务的不同而轮换。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尝试各种角色。

(1)主谈判:谈判过程的主要谈判手,负责代表小组意见对外发言人:

(2)谈判助理:协助主谈判查询资料,对主谈判的发言进行补充;

(3)记录员:记录谈判主要过程。并根据谈判内容填制《谈判记录表》:

(4)展示员:代表谈判小组汇报和展示谈判结果,以及谈判过程的协调工作;

(5)观察员:脱离小组成员身份,记录所在谈判组成员的考勤,观察每次谈判中各个成员的表现,并根据打分标准对对每个成员打分,认真填具《观察汇报表》。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实施

秉承行动导向“先行后知,做中学”和“教、学、做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本课程组教师共同创设了“四主八步”教学模式。其中,“四主”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主线,以能力为主旨”,即教师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设计出旨在训练和提升职业能力的项目任务。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以及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督导下,学生先行后知,在执行项目任务过程中,不断巩固专业知识、提升职业能力和养成职业素养,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而这“四主”教学理念具体体现在单元教学活动实施的八个步骤里,即:能力目标一任务导入一任务分析一任务实施一成果展示一评价反馈一理论导入一总结提升一能力目标。

根据“与外商商订进出口合同”这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按照“磋商准备——合同磋商——合同签订”三个过程细化成九个学习情境。“四主八步”教学模式在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过程中应用如下:

第一步,在导入学习情境的任务之前,教师先提炼出本学习情境的能力目标;

第二步.教师描述本学习情境里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并提出执行任务过程的具体要求;

第三步,教师对任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尽快进入专业知识的讨论和应用;

第四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督导下开始实施任务,各个角色各司其职,教师在学生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观察学生表现,提供帮助;

第五步,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后,每一对谈~EId,组的展示员上台展示所在小组的最初谈判成果。

第六步,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的成员交叉互评,并提出问题要求展示员解答。同时教师也参加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为后面的理论导入做铺垫;

第七步,在成果展示和评价反馈的铺垫下,教师适时导入本学习情境应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该部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第八步,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系统介绍后,教师通过大量举例,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的应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谈判结果进行修订。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的采用

行动导向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针对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特点,本课程组教师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拟法、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和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

项目教学法:本课程设计了三个项目,其一是课堂上围绕进出口合同各个条款的内容设计的串行项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老师的要求逐步完成,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其二是课后根据课堂所学知识配套完成并行项目,即在阿里巴巴国际站进行实战训练,目的是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提升单项能力;其三是期末设计的综合性商务谈判项目,目的是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

任务驱动法:本课程设计了九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又设计了相关的工作任务。在这些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开始自主思考,动手操作,一边体验“进出口合同商订”工作过程,一边掌握工作要点并提升职业能力;

角色扮演法:本课程设计的项目任务需要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是通过扮演主谈判、谈判助理、记录员、展示员和观察员等角色来执行工作任务的。小组成员在轮换角色的过程中,得到大量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情景模拟法:本课程导入了4个进出口公司和设计了4种交易商品,每个公司都有其特别的背景和资料,每小组可任意选择一个公司和一种商品进行情景模拟,以该公司业务负责人的身份开始收集客户信息和商品信息,并与外商依次就进出口合同条款内容的模拟谈判和签订合同,切身体验“与外商商订进出El合同”这个典型工作任务;

头脑风暴法:在成果展示环节,展示员会代表本谈判小组展示谈判结果,让其他小组的成员点评和提问。这个开放性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案例分析法:为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要点,教师在理论导入环节增加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通过鼓励学生发言、辩论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培养自信心;

演示法:通过利用精美的电子课件、图片、黑板、纸质材料、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生动演示了大量的业务运作流程、课程学习内容和视频资料。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四、行动导向教学在课程实践中的体会

1.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本课程引入行动导向教学后,一改传统学科教育模式中教师大量灌输理论知识和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而是让学生一边练,一边学。学生就是在课堂上体验“合同条款磋商”和课后实际“网上磋商”的过程中得到大量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机会,使职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学生在小组学习和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均明显加强,职业素养养成的速度明显加快。

2.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高

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后,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以学生为主和由学生掌控的。学生在课堂和课后项目任务的双重驱动下,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人翁精神,不再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而是开始主动思考和学习,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3.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学生在实施任务时需要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督导,这个过程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接触和交流的机会。教师从原来“高高在上”的感觉中走出来,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咨询员和朋友。这种转变让学生更加大胆地与教师接近,使学习变得轻松。随着教师对学生了解程度的加深,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就更加公平和客观。

4.对教师的执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动物科学相关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动漫专业;动物艺用解剖;课程建设方式

动物解剖学是研究动物的器官形态、位置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应用于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等相关领域。动物艺用解剖学是揭示动物的外形变化规律、说明动物物质结构对外形影响的一门学科。然而,动物艺用解剖学在动漫专业课程中的开设却极其缺失,导致了精通动物结构动画创作人才的匮乏。本文就如何在动漫专业课程建设中开设动物艺用解剖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对其相关开设方法进行了论证。

一.开设此课程的必要性

1中国动画片中缺乏以动物为题材的优秀作品

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成为世界文化建设领域不可回避的主题。然而,仅仅依靠现有的传统传播途径并不能够使保护动物的思想深入人心。动画片作为一种新的传媒体已成为传播社会主流信息、反射主流文化理念、传播科普知识的一种重要媒介,成功的动画作品可以使有关动物知识深入人心。如《功夫熊猫》系列、《冰河世纪》系列,都使动物知识和影视作品达到完美结合,使人在娱乐的同时了解了大量的动物知识。

笔者发现,中国与美国的动物题材动画作品相比欠缺写实或动物形象的夸张和动作的生动。这些在排除市场定位等元素外也侧面反映出创作人员对动物结构驾驭能力的欠缺。

据调查,中国艺术类高校动画课程建设里,很少开设涉及到动物解剖方面的课程,这直接导致了创作人员对动物结构知识的不了解,严重影响动物题材动画片的产量和质量。

艺术类院校课程建设中该课程的缺失所带来的弊端并不仅体现于此,也体现在博物体系中复原图绘画人才缺失和动物题材画家对于动物结构认知的不足上。

2博物馆体系中缺乏对古动物和近现代灭绝动物复原的复原图绘画人才

我国蕴藏了丰厚的古动物化石资源,就以恐龙为例,大量的恐龙骨骼,成窝的蛋,以及足迹印痕被陆续发现,研究以及复原装架展示,至今已经有超过100个恐龙的种名被登陆发表。如何把这种古动物活生生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再现亿万年前古生物的生存场景,为科学家的研究提供科学严谨且直观的佐证,也为广大公众提供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这就需要一些专门从事科学美术的画家来完成,然而,正是因为艺术类院校课程建设中动物解剖学课程的缺失,没有培养出充分了解动物结构知识的专业复原图绘制人才,这就间接地阻碍了科学成果的传播和科普知识的普及。

3在艺术行业体系中相关人才的缺失,也使得开设此课程变得非常必要。

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那些专注于图式化、符号化的群体创作已成过去。艺术家们更倾向于打破求同的稳定模式,转而强调高度个人化、原创和多元的语言,或者说提倡创作语言的异质多重本质,创作的视角不再仅仅局限于关注人类的社会生活,而相继的扩展到对生态维护、对自然世界动物保护的关怀层面。动物画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类画家在绘画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对于动物形体的理解和诠释,如果没有对动物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剖析,想要创作出造型严谨、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就是天方夜谭了。纵观从事绘画创作和研究的艺术家行列,大多是艺术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所以此现象又要归结于艺术专业院校课程的不足上。

4从传输人文价值观和传输环保意识层面看,开设此课程的必要性。地球本来是个有机的统一体,一切生物都生长、繁衍、进化在这个统一体之中,但因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动物灭绝数量却在飞速增长,物种的失衡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而生态的失衡必然会引起人类生活的失衡。所以,不管是从传播人文价值观的角度还是单单的倡导保护动物的角度上讲,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是吸收和传输社会文化价值观的主导群体。

二.实施操作论证

哲学提出,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开设此课程同样也有它的两面性: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

有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我们拥有丰富的资源、强有力的支撑平台、权威的专家:

1中国存在大量的古生物资源,能够轻松猎取大量一手材料。

我国蕴藏了丰厚的古动物化石资源,以恐龙为例,在过去五十年间,大量的恐龙骨骼,成窝的蛋,以及足迹印痕被陆续发现,研究以及复原装架展示,至今已经有超过100个恐龙的种名被登陆发表。动物解刨学已经有了一定发展,现有动物解剖资料较多。可以为我们开设此课程提供科学,严谨的参考资料。

2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和后备团队为支撑

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成立于2006年,目前设有动画专业(影视动画、动漫读物与立体产品设计、互动媒体/游戏专业方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动画场景设计为特色)、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动画编剧及影视动画编导为特色)等3个本科专业及5个专业方向。建立了一支教学科研与创作实践互为补充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800平方米的二维动画、三维动画、互动媒体、动漫产品、演播、录音、摄影教学实验室,以及1000平方米的“动画实作教学基地”,影视动漫高清技术公众平台。年产量达到3500分钟,产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在行业中位居前五。作品陆续在全国数十家电视台播出。2012年教学成果《课程项目化、实验实战化、作品产品化》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奖项是建国以来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的第一个一等奖。

3相关专家对艺用动物解剖学已经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有开设相关课程的条件。

以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周宗凯院长为代表的专家一直从事动物艺术研究相关工作,熟悉动物解剖和分类学、生态学相关知识。编著过关于动物解剖学、动物分类学等相关的著作《走进动物王国》,并负责人完成了大量的古生物和绝灭动物的复原。并成功申报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与科技创新工程《绝灭动物数字化复原及开发运用工程》项目。

实施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不利的方面:

1此课程在不同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定位问题。

因为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一样,那么不同专业开设此课程时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如何确定该课程在整体课程建设中的定位,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综合考量的问题。

2相关教学教材的缺失,相关T队建设的不足,必然导致此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重重难题。

教材的缺失必然会影响教师在授课时思维脉络的清晰度,对于本课程教学目的的完成度、授课过程中知识传达的准确度:阻碍学生在吸收知识时所获得知识的系统性、规范化、完整度,从而导致知识转化为成果的不理想。这无疑会影响该课程在全国高校内的推广和社会涉猎范围的收缩。

3该课程的推广活动及社会接受度。

如该课程没有的都有效的推广,势必会影响该课程对大学生知识普及效果、在各高校的示范作用、创建其他附带产业的可能性预想。

三.解决方法和路径

1在艺术类院校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此课程的开设方式上可采用两种方式:把此课程针对单个专业进行单列课程开设,即:对于在学习、应用过程中会大量涉及到动物艺用解剖知识的专业(如:动画专业和动漫产品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可以把动物艺用解剖课程设为单列课题进行课程安排;针对其他非必须开设此课程的专业(如:油画、雕塑等专业),可把此课程融合成为各专业基础课程辅助内容的一部分进行设置,置入到造型基础课程的一部分。

针对不同专业而进行不同课程设置方式的优势是课程设置弹性比较大,可扩展,可收缩。

2建议在研究过程当中,单列该课程为研究主题,展开以下相关建设:

(1)储备师资力量,培养相关人才:该课程人才队伍建设分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本身课程运行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创业技术人才培养,课程运行人才队伍建设可充分利用课程实验单位条件和优势,以产学研模式启动“课程课题化、教学实战化、作品成果化”运行机制,集聚机构骨干,培养骨干级助手和班子,以便推进课程顺利运行。在行业人才培养方面,借助本课程,来启动相关课程或子课题,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层面展开技术人才培养和研究生人才培养,进而实现技术推广,带动人才培养的目标。

(2)教材建设:可把多年的相关文献,技术资料和研究成果汇聚成册,由出版社以教材的方式进行出版,

(3)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除了出版有正式的教材外,也可制作多媒体化的三维立体演示

(4)可建构相关的实物立体演示模型,强化学生对结构的认知和把握,为课程转化为成果做积累。

(5)创建教学多个示范案例并使之集结成库。

3该课程应该有相关的推广和宣传活动。

(1)教学实现的推广:

首先是把该课程设置为动画学院动画专业和动漫产品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而扩展到动漫影视产品专业进行实验教学,同时连动西南地区一些高校同步展开相关课程的教学实验,逐步实现在全国各艺术类高校进行教学推广的目标。

(2)宣传活动:已列为《漫・影・游艺术实用工具箱丛书》系列丛书专册之一,可把此专册纳入动漫专业的通用基础课程辅材料教材,通过出版渠道进行高校内广泛的增订和介绍。

(3)研究层面:通过培养相关专业人才达到逐步拓展动物艺用解剖知识在教学领域和相关应用领域的普及。

四.成果预想

(1)已经在川美作为实验性课程展开,如动画、动漫产品专业。

并获得良好反响和效果。如在此基础上加大在全国各高校、社会相关行业领域的推广力度,可逐步实现全国各高校此课程的相关建设。

(2)如能逐步实现在各高校此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输出动漫专业的专业人才,亦能为社会输出大量的博物体系动物复原图绘画人才,从而创建体系庞大的科普内容和文化产品,经过文化和艺术的包装转化为一种知识财富转化为知识产权。

(3)该课程已作为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绝灭动物数字化复原及开发运用工程》项目的子课题《绝灭动物数字化复原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展开研究。且相关研究成果已被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列为《漫・影・游艺术实用工具箱丛书》系列丛书专册之一出版且已纳入动漫专业的通用基础课程辅材料教材。可借助此平台构建中国本土的独立、唯一的关于动物知识的资源库,创建系统化文化知识产权。(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注释:该论文为重庆市科技攻关(科普类)项目

《动物肌肉解剖教学模具及三维演示模具开发计划――初、高中及艺术院校通用解剖教学模具开发》项目成果内容初案

受理编号:cstc2012gg-kp1B0073

动物科学相关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动物外科学;教学改革;网络;辅助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的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教学与网络相结合,形成了网络辅助教学的新教学方式。网络辅助教学不仅实现教学资源最大范围的整合与共享,而且增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1]。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方法[2]。

网络教学是借助网络这一现代信息传媒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3]。推广和普及网络教学,加强素质教育,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我们在动物外科学教学中试行了网络辅助教学,并探讨该方法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 动物外科学网络辅助课程的建立

1.1 确定动物外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网络课程应以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为准,与课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实习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为主的基础上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1.2 确定动物外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以课程选用的主讲教材为主体,课程学时数要求所设的授课内容为基础,适当补充扩展一些相关内容。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气氛。如教材中主要介绍常规的动物外科疾病治疗方法为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在网络课程中增设与之相关的国内外临床中常用的一些改良的新技术、新方法。另外增设临床中常见的动物外科学疾病的病例资料介绍,丰富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国家执业兽医考核中的动物外科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通过网络在理论上增加学生的临床经验。这样在拓展了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1.3 掌握授课学生的基本情况

掌握学生已修课程的状况、计算机技术的水平及上网条件等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地修订网络课程相应部分的内容,对需要辅导的重点和难点做出评估。同时,认真分析学生在学习动物外科学网络课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建立预案。

1.4 搜集和制作动物外科学网络课程素材

主要包括网络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大纲、教学计划、实践教学、临床病例、疾病图谱、习题集与讲授教材。每部分的内容都要按照网络课程要求的格式进行加工、整理,准备上传。其中,多媒体课件与临床教学录像资料是核心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将教师授课的影音结合授课幻灯[4],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讲授教材为授课及临床诊疗过程中自行录制的素材。此外,临床病例资料来源广泛,所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材料均可积累录入。网络教材、电子教案、课程大纲、教学计划和讲授教材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所用教材,要求规范、严谨,重现课堂内容,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1.5 建立动物外科学网络课程

以校园网服务器为主要载体,申请管理员权限,进入指定位置,建立动物外科学课程网站[5]。配置适当的电脑硬件系统,用于相关素材,尤其是讲授教材的编辑整理。待各项素材准备到位后,按照建立的课程网站,分别上传各部分内容。开通校园点击进入客户端。

2 动物外科学网络辅助教学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2. 1 网络辅助教学的实施

动物外科学网络辅助教学网站建成后,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多次调试,不断更新与丰富网络课程内容,配合动物外科学教学进行全程试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随时接受学生的反馈,对课程内容及组织形式做出适当调整。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不署名书面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网络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以往班级未使用网络教学手段的学生进行比较。

2. 2 网络辅助教学的测验和考试

使用网络课程作为辅助教学后,我们将学生在网络课程中的表现列入期末总评成绩中,占权重的20%。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考核形式,一是教师根据授课进程定时在线作业,作业的内容与理论课相关、知识覆盖面较大,属于拓展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寻找书本以外的知识,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二是开展在线论坛讨论,鼓励所有学生就课程相关内容相互提问、回答,根据参与度累计积分。最后,根据完成在线作业的质量及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做出评估,并计入考核分数。结果显示,在课堂提问和论坛讨论中,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度超过85%,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对理论的吸收、理解程度有显著提高。

2. 3 学生问卷调查

课程期末考试结束后,对全体学生做了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本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工作持肯定态度者达100%。一部分学生认为,通过网络辅助教学不仅使他们开拓了眼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在线学习与交流,使他们的课余时间得以从分利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开拓了思维,使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 4 教学督导组的评价

在网络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学督导组随机抽查听课,对教学效果给予充分的肯定。督导专家认为网络课程教师备课充分,设计合理,课堂互动好,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提供的信息量大。网络教学合理运用了多种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 5 校内同行专家的评价

动物外科学辅助教学网站增设了病例分析、实践教学录像、疾病图谱、习题集、在线交流等与课程相关资料和学习方式,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思维,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抽检了学生的调查问卷、听课及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各位专家教授一致认为动物外科学辅助教学方式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讨论

3.1 网络辅助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学正成为现代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网络辅助教学具有教学过程的交互、学生地位的中心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情景的虚拟化等功能[6],是创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7]。它的应用为解决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时不足或大班教学,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无法在课堂上充分展开;自主性学习、交互性学习不足等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8]。与此同时,通过开展网络教学可以将传统的基于课堂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转变为通过各种途径而实现不受时间、地点等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水平自主选择学习进度,从而开展个性化学习。因此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来满足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于2000 年启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以来,我国各高校的网络教学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

3.2 网络教学的优点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手段,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主要研究的方向之一。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应用,具有授课效率高、师生交互性好、教学资源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的优势。网络辅助教学具体有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2.1 课程教学应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优势

由于某些专业课程的性质,传统授课时教师需要大量板书、挂图、模具及病案分析等因素,使教学效率较低、授课极为不便。例如:《动物外科学》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实践技术操作步骤、临床病例的引入等,如果仅仅依靠文字举例描述,学生难于理解,且影响了授课进度。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教研组采用多媒体结合网络教学手段。教师针对网络教学资源库补充大量的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操作、病例分析与治疗等视频资料,这些大量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强化理解。在这基础上,教师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再作进一步的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网络教学平台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3.2.2 网络平台教学资源丰富

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与课程相关的新技术材料等资源。例如:《动物外科学》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中包括网络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大纲、教学计划、实践教学、临床病例、疾病图谱、习题集等资源。通过平台建设,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解决教师少课时教学的很多问题;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的能力,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视野,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热情和参与程度。

3.2.3 教师授课效率及学生自学积极性提高

由于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的。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主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得者。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可能,自主地投入学习,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3.2.4 教师与学生互动增强

网络辅助教学中以网络为媒介进行的交流,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学生不仅可以和自己的任课老师进行相互交流,而且可以提出问题,可以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网络学习活动中来,从容不迫地各抒己见,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获得了对学习活动越来越多的控制权,交互平台成为学习的关键过程,学习不再是消极的过程。实时交互的顺利开展,对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3 网络教学的缺点及本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应用,增加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有利于对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当然,利用此平台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对网络的驾驭程度不足,导致网络辅助教学的利用率不高;课程只建设而缺乏管理现象的存在,课程教师没有及时对本课程的前沿知识及时更新,缺少对交流平台的关注和管理;课堂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缺少相互渗透;网络课程的设计不够合理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使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运行中没能发挥他的最大优势,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这几年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下列问题。第一,学校教学网络条件的影响,部分学生不能保证时常登陆到平台中进行学习,往往错过与大家一起交流解决问题的时机;第二,网络系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需要改进,如对学生登陆次数、提出问题的次数、解答他人问题的次数、在线交流参与的积极性等的统计分析需要完善;第三,由于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访问量较大,课程组教师数量不足,很多时候教师不能够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数学生认为如果所提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答案,便失去在线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慢慢淡化;第四,由于在本校实行网络辅助教学属于新生事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自律性不强, 在以“学”为中心的网络辅助教学中, 学生参与热情、积极性不高, 也缺少积极参与解决其他同学存在的疑惑, 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随着我校教学网络条件的不断建设,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技术的不断改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动物外科学网络辅助教学一定能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珍, 游智, 李战怀. 基于.NET 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6, 27(18): 3640-3642.

[2] 裴新凤, 詹涛, 尹令平, 等. 网络教学辅助系统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 电化教育研究, 2007, 4(3): 42-44.

[3] 刘秀杰, 苏志达, 由振东, 等. 网络教学在神经生物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 12(6): 658-659.

[4] 王德盛, 窦科峰, 李开宗, 等. 外科学多媒体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制作[J]. 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 2002, 24 (3): 180-182.

[5] 朱震. 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设计[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6, 105(3): 51- 53.

[6] 刘殿国, 聂真新, 刘玖占.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网球理论课实施网络教学的实验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31(1): 111-112.

动物科学相关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动物遗传学 动物科学 遗传检测 细胞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50

动物遗传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遗传学具有基础理论抽象、逻辑思维强、知识面涵盖广等特点,是动物育种的理论基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来自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实践,遗传学实验是遗传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近些年,随着遗传学的不断发展,取得了很多的进展,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遗传学进入了全新的分子遗传学时代,较之之前的形态遗传学、细胞遗传学而言,分子遗传学更为抽象,因此,长期沿用下来的经典遗传学实验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遗传学快速发展的需求,从而对遗传学相关实验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我校动物科学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创新,我校动物科学学院近年来开始开设了实用遗传检测技术课程,学时120学时。主要通过实验制备和观察,使学生从细胞、分子及群体水平上掌握遗传学的实验操作方法;学会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技巧;了解遗传学研究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操作和创新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操作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将就本课程的设置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学科今后在遗传学相关实验课程的开设方面提供借鉴。

1 细胞遗传学篇

细胞遗传学是研究细胞中染色体遗传规律的学科。 同时也是在细胞层次上进行遗传学研究的遗传学分支学科。着重研究细胞中染色体的起源、组成、变化、行为和传递等机制及其生物学效应。

围绕细胞遗传学,设立了如下实验项目:①细胞培养。主要讲解细胞的体外培养原理、条件、技巧和注意事项。主要通过采集动物外周血培养2个周期,用以观察培养细胞在体外分裂情况;②培养细胞的同步化处理。主要讲解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同步化处理的原理、条件、技巧和注意事项。处理培养细胞分裂中期同步化;③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收集细胞低渗处理固定涂片染色观察;④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过程:秋水仙素处理取管状骨冲取骨髓细胞低渗处理固定涂片染色观察;⑤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过程:培养果蝇三龄幼虫解剖分离唾液腺水解处理染色压片观察;⑥染色体显G带。主要包括以下过程:制备染色体标本片胰蛋白酶处理染色观察;⑦各种显微镜的调试实用实践。主要包括熟悉普通研究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场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的光路合轴、聚光器调焦、滤镜选用等操作;⑧染色体标本的观察照相。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显微镜下观察制备好的染色体标本片统计分裂相的比例数细胞染色体数选形态良好数目占众数的分裂相拍照;⑨染色体核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染色体照片photoshop软件裁剪整理同源染色体配对排序测染色体臂长计算相对长度和臂比。

2 分子遗传学篇

随着遗传学的迅猛发展,分子遗传学已经渗透到了遗传学的各个角度,分子遗传学也因此在教学中已经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也成为研究者使用得最多的分析手段,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的实验教学也要适应遗传学的发展。

围绕分子遗传学,设立了如下实验项目:①动物组织(肌肉)中DNA的提取。主要包括以下过程:采集动物组织材料破坏细胞膜和核膜白和DNA分离抽提纯化DNA乙醇沉淀DNA检测DNA纯度和量;②动物性别鉴定。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提取动物组织DNAsry特异引物PCR扩增电泳判断;③DNA酶切电泳。主要包括以下过程:λ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④动物来源物种鉴定。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样品采集基因组DNA提取PCR-RFLP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判断;⑤动物组织总RNA的提取。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样品采集RNA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⑥Total RNA质量的检测及cDNA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过程: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Total RNA质量反转录cDNA检测;⑦microRNA指纹图谱技术(MTFP)在肉品质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样品采集总RNA提取及检测cDNA的制备及检测PCR反应及检测PAGE电泳检测和分析;⑧PCR-RFLP鉴定ABO基因型。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毛囊(毛发)中总DNA的提取及电泳检测糖基转移酶基因片段扩增及电泳检测扩增片段限制性酶切及电泳检测。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随着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遗传学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基础学科之一,而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索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提供重要途径,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遗传学实验技术和方法是遗传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如今现代的遗传学实验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并正在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本文通过数名长期工作在遗传学本科教学一线的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动物科学专业设置的特色,摸索了一套适合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实际的实验课教学体系,旨在为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高素质动物科学方向的本科生做出一定的贡献,也期望为国内同行遗传学教学相关实验课的开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玉华,曹敏建,曹秀云等.农业高校遗传课印证实践教学的新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3,(6):73-75.

[2]李婉涛,王文静.遗传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3,(6):61-62.

[3]易乐飞,王萍,程汉良等.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93-94.

[4]闫绍鹏,王秋玉,王晶英.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75-277.

[5]杨友才,刘目前,王水莲.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3,(4):81-83.

[6]任大明,吕淑霞,张立军等.改革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5):60-61.

作者简介:苏蕊,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科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

张燕军,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科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