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统疾病诱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范文第1篇

第十六届、十七届世界猪病大会有许多关于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专题,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已成为影响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头号疾病。类似这种由多种病原、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将是今后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猪的呼吸道疾病被认为是困扰猪场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从病理学上,按其发病部位,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鼻炎、肺炎、胸膜炎。不同病原侵袭不同生理部位,造成靶器官损伤或全身各系统病征。在生产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1)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MH),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猪链球菌病(SS),进行性萎缩性鼻炎(AR),猪肺疫等;(2)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PRRS),猪伪狂犬(PR),猪流感(SI),猪瘟(HC)等;(3)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4)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二.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

猪呼吸道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传染性、环境、管理以及遗传因素等。

1传染性。 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包括购猪、人员和物品等在猪场间的流动,也可通过空气在不同猪群中传播。引起PRRS的病毒可通过传播。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PRCV)等经空气传播,其传染性可达数公里。许多气候因素,如风向,风速,可以促进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

2环境及发病的季节性。 周边地区有屠宰厂及肉食品加工厂,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猪舍小环境控制不良,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0 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2%等,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有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Bille等(1975)发现冬季仔猪肺炎发病率远远高于夏季。丹麦屠宰场的资料证明,气候对呼吸系统疾病有影响,胸膜炎在夏季发生率最高,冬季最低,萎缩性鼻炎在秋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最低。但总体来说,在秋末、冬季、初春时,猪舍空气干燥,粉尘大,换气与保温的矛盾处理不当,常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3管理。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外引种猪有时会引起整个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猪舍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混群应激,非全进全出(AIAO)的饲养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消化道疾病可降低机体对肺炎的抵抗力,据屠宰发现,曾患有肠炎的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Aalund等,1976)。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猪群免疫程序是否健全,保健是否科学,免疫水平,营养状况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4.遗传。多数研究表明,呼吸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影响。有临床观察表明,纯种汉普夏猪(Hampshires)比约克夏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低(LundehEim和Tafvelin,1986)。约克夏猪比长白(Landrace)猪对萎鼻(AR)的易感性高(LundehEIm,1979;Smith,1983;Straw等,1983)。中国编辑。

有资料表明:去势公猪对肺炎和胸膜炎的发病率比母猪高10%,可能是去势造成的应激及其引起的激素变化导致了这种差异。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确诊呼吸系统疾病应依据病史,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和尸体剖检包括屠宰时检查等做综合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

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制

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应在整个猪群中消除病原或降低猪群的感染压力,同时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能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订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猪群的保健等。

2.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 。饲养人员应极大限度地减少流动。减少出入场频率,禁止串舍串栋。

3 .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 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

4 .科学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加强和改善猪群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提高猪群对疫病的抗病力。

5.预防性用药,防患于未然

五 .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猪群的治疗对策

(1)有些呼吸道疾病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 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来控制其它病原的继发感染。

(2 )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饲养,精心护理,防止病原扩散。对于治疗无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僵猪,及时淘汰。

(3 )药物群控防止继发感染:可在母猪围产期饲料、仔猪料、育成猪料中定期添加敏感药物。对某些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可采用脉冲式给药。常用的药物有支原净、加康、氟甲砜霉素、泰妙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等,根据病情选用单一或联合用药。注意:对于即将屠宰上市的猪只,考虑好药物的休药期。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真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

随着空气环境的不断恶化,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生机率越来越高,在真菌感染中,呼吸系统的感染最为常见[1]。我院专门成立疗效研究小组为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肺部真菌感染特点以及相应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中,年龄31~71岁,平均53.7岁。所有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2例,肺心病25例,哮喘21例,肺癌15例,支气管扩张13例,肺间质纤维化9例,肺脓肿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在住院过程中都有肺部真菌感染发生,所有患者负荷《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2](由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06年)中的相关院内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疾病类型的真菌感染特点以及对应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易感因素、病原菌情况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痰培养3次均为阴性,胸部X线片结果显示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痰培养3次均为阴性,胸部X线片结果显示肺部阴影有所吸收;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肺部阴影上都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超过半数的患者合并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42例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中无特异性表现。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放化疗、低蛋白血症和肿瘤是疾病的诱因。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其他病原菌包括光滑假丝酵母菌,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曲霉菌以及隐球菌酵母菌。疾病的确诊需要结合痰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所有患者采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痊愈64例,有效12例,无效9例(见表1~3)。

3 讨论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的范畴,往往在机体的免疫功能较差时或菌群失调时才会发生感染情况[3]。患者大多数都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几率最高,经研究,发现患者有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气道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增加了受感染的可能[4]。在易患因素中,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低蛋白血症所占比例最高。所有患者中平均年龄偏高,中老年人的体质因素也有一定影响,这部分患者呼吸道防御屏障受到破坏,呼吸功能不够健全,免疫功能较差,有菌群失调的现象存在。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

由于肺部真菌感染往往在临床中没有特异性表现,容易混淆,造成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困难[5]。目前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表现,然而有部分患者在X线和CT的检查结果中显示同普通细菌性肺炎比较类似,鉴别比较困难。而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面,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药物包括三唑类和多烯类,例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以及5-氟尿嘧啶等,然而此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在用药上需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适当静卧休息,饮食注意热量和蛋白的摄入,积极控制原发性疾病[6]。在呼吸道传染病的治疗及防治中,相关卫生知识的传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要尽量减少聚会等,从而起到防止易感者和病毒细菌携带者流动的目的。

综述,由于肺部真菌感染往往在临床中无特异性表现,并且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因此对呼吸内科肺内真菌感染需要重视并消除一些诱发因素以及治疗疾病的原发病,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参考文献:

[1]陈琦,曹红霞,梁万年.22例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7):208.

[2]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10,4(5):86-87.

[3]李金梅,周以玲.120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08,12(7):667-668.

[4]吴素玲,杨大锁.168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2,14(4):79-80.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猝死;中青年;原发疾病;诱发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R4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038-02

猝死是指在24小时内没有任何死亡迹象的、自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猝死是由于机体潜在的疾病或重要器官急障碍导致的意外的突然死亡。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猝死时限不超过24h。后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近年来,中青年人猝死比例不断上升,由此对中青年猝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避免和减少中青年猝死的发生,对提高中青年猝死的防治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学院2001年至2011年之间收集到的猝死病例进行分析。年龄在18-59岁的中青年猝死患者14例,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33.9岁。有高血压病史2例,明确冠心病史2例,心肌病史2例,先天性心脏病史1例,有大叶性肺炎病史1例,支气管哮喘病史1例,有脑血管血栓病史1例,脑出血1例,无明显病史3例。

1.2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

1.3诱发因素14例猝死病例中,引发猝死的诱因有多种,其中剧烈运动后2例,夜间睡眠起病1例,过度劳累起病2例,过量饮酒起病2例,争吵起病1例,感冒起病1例,无明确诱因5例。

2讨论

2 .1 中青年猝死原因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沉重的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中青年猝死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由于中青年自恃身体强壮,忽视自身保健,过度透支健康,不注重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病易患因素的预防,在不良生活方式如过量饮酒、过度熬夜、劳累、剧烈运动等诱因的刺激下,机体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从而导致猝死的发生。

2.1.1 原发疾病分析 中青年猝死的病因构成较为复杂,各系统疾病都有引起猝死的可能性,本文资料显示中青年猝死的原发疾病中心血管疾病居于首位(6/14),其中心肌缺血导致心电不稳定是引起猝死的基本原因,呼吸系统疾病次之(3/14),神经系统疾病位居第三(2/14),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心血管疾病中以冠心病心肌梗死最为多见。冠心病猝死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心力衰竭或心室纤颤所致的心脏停搏,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脏病也是导致猝死的常见原发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猝死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最为多见,呼吸系统疾病中肺炎是猝死的首要原因。

2.1.2诱发因素分析本研究显示剧烈运动、过量饮酒、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是中青年猝死的主要诱发因素。

①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猝死多有明显诱因,尤以劳累、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过量饮酒等最为常见。上述诱因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压急剧升高,加剧心脑血管负担而致猝死。中青年是猝死发生的高峰年龄。究其原因可能与中青年生活负担重,社会活动多,承受的精神压力大有关。

②过量饮酒过量饮酒是中青年猝死的常见诱发因素。研究发现,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心肌的损伤而致心律失常,发生猝死。同时,还会诱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及冠心病而猝死,增加脑血管出血而致猝死的机会。

③剧烈运动大量研究发现,剧烈运动是猝死的诱发因素之一,其可能机制是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机体需氧量急剧增加,代谢速度加快,此时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诱发严重心律失常而导致猝死。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范文第4篇

“妙手仁心”,是他的毕生追求

王德起从小就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天津医学院毕业后,由于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他又考入天津中医学院继续深造。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服务于政法系统、公安干警、同时面向社会广大患者的天津公安医院工作。经过长期的钻研和努力,王德起主任担任了医院哮喘科主任,并总结出一系列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妙手仁心”,是他在医学生涯上的毕生追求。在其40余年的工作生涯中,他荣立过个人三等功一次,而他所带领的团队也多次获集体奖。王德起主任以他的敬业精神和出色医术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被患者亲切地称他为“妙手神针”。

让王德起主任医师记忆最深刻的是他曾随中国医疗队赴非洲支援的那两年经历。“1993年,我去了非洲内陆国家刚果,当地的饮食、卫生条件非常落后,可以说是缺医少药,所以我们去了确实给当地百姓带去了福音。我是医疗队里唯一的中医专家,用针灸疗法治愈了很多的患者。当地人对针灸治病疗效之好都连声赞叹:中医真神奇!”谈起援外有过的种种酸甜苦辣,他一笑了之:“中国医术博大精深,为患者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罐、熏、针、穴、磁”,标本兼治

哮喘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种。一千多年前中医学者就提出过“哮病”“喘病”这样的名词,朱丹溪首创“哮喘”这一病名,并提出“宿痰伏肺”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可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而触发,发病机理则是由于痰阻气道、痰随气生、气因痰阻,相互搏结、拥塞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而发病。导致咳嗽、喘息、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每年的5月第一个周二被定为世界哮喘日。

王主任说,看看手就能知道病情,扎根针、拔个罐就能治哮喘,是有科学依据的。哮喘病的主要致病产物“痰”的产生是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主要可以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水湿,所以治疗当中温肺化痰、健脾除湿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哮喘病的主要症状为“喘”,症型为“本虚标实”之病,发作期以痰阻气闭,邪实为主应该攻邪以治本,首选豁痰降气,平喘为主,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宜清化肃肺;哮喘病的日久发作脏腑虚弱,应以治本为要,“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就咳,肾不伤不喘”,也就是说在临床治疗咳喘类疾病时一定要配合“补肺、健脾、益肾”调理脏腑功能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在治疗哮喘病时除了口服用药,根据我40余年的临床经验还提倡结合外部治疗。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是我们应当传承的瑰宝,在人体内部脏器出现病变时,相关脏腑的经络和特定腧穴也是壅滞不通的,这就不利于病邪也就是致病产物的代谢,甚至致病产物堆积日久,在一些典型的哮喘病人身上可以发现其体表反射区会有特殊体征,如在特定腧穴出现结节、僵硬、疼痛或颜色改变,利用外部治疗方法加以治疗后,往往可以加速哮喘病的好转,所以我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整理出一套以‘罐、熏、针、穴、磁’等多种中医古法进行综合调治的治疗体系,定名为“外埋内疏”系列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外埋内疏”疗法。每一项都有特殊作用

王主任介绍,“外埋内疏”系列综合疗法是倡导中医、中药的绿色疗法,整个治疗体系不含激素类、气管扩张类、抗生素类药物,在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以“罐、熏、针、穴、磁”为主的治疗体系,其中包含“磁药叠加调节”、“经络药罐”、“穴位熏蒸”、“穴位介入免疫激活”、“三穴五针”等中医系列古法,其中每一项都有特殊作用:

1.磁药叠加调节:有效调整自身磁场,调整机体生物电,疏通经络、治血淤、促进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增强机体抵抗力。达到纳气平喘,止咳化痰的能力。2.免疫激活法:采用特效生物免疫制剂选取肺经穴位介入治疗,起到增强自身免疫功能,促进肺泡及气管黏膜的活性,自动修复病变组织,激活机体防病抗病能力。3.经络药罐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肺经,加快药物吸收,并有效调整自身磁场,调整机体生物电,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耐受力及巩固远期疗效。4.穴位熏蒸法:通过物理方法结合药物作用于发病部位及巡行经络,解除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肺功能达到止咳平喘作用,增强肺部功能以防止疾病复发。5.三穴五针:通过专家组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呼吸疾病特效穴位,采取特殊手法通过简单的针灸、韧针等手段起到刺激穴位,调节脏腑神经传导功能的作用。

治愈好患者。自己最感幸福

“外埋内疏”新疗法能帮您走出哮喘老顽疾。王主任介绍,1—5次治疗后,咳喘、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明显减轻。7一10次治疗后:肺泡及气管黏膜上的病菌被杀灭,炎症基本上消除,气喘咳频率明显减少,呼吸顺畅,夜间睡得安稳。一个疗程后:有效裂解酸基DNA结构,肺泡及黏膜细胞全面更新等。2、3个疗程后,咳嗽、咳痰、气喘、气短、呼吸困难完全消除,基因复制链被剪断;自身免疫抗体产生,各种功能恢复正常。

谈话中,王主任提到一位一年前患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病例:一位60岁左右的男士,到院就诊前已患支气管哮喘十余年,每次发作时只使用喷来剂缓解症状,直到三个月前因感冒引起急性发作,咳嗽痰多,白痰量多为泡沫状,伴有明显的胸闷憋气,呼吸哮鸣音,走二百米就喘憋严重,要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所以患者基本无法出门,更为痛苦的是由于夜间不能平卧,导致患者长时间缺乏睡眠,导致精神状态涣散,王主任接诊患者后,通过详细的诊查,对症给予口服汤药调理,并安排患者做

专家简介:

特聘呼吸科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王德起。从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和研究工作40余年,为呼吸病中医特色“外埋内疏”系列疗法专家组首席专家,临床治愈患者数万倒,尤其擅长采用“特色手诊”、“三穴五针”、“外埋内疏”系列疗法诊断治疗: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病、肺气肿、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老慢支、小儿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问质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在消除表面症状的同时,调理自身机体肺、脾、肾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疗效显著,被患者亲切的称为“妙手神针”。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

寄语读者:

颐养心性,平和的心态是养生的关键所在。“外埋内疏”系列疗法治疗,治疗三次后患者的咳嗽、胸闷、憋气症状均有减轻,痰量减少,呼吸痰鸣音消失,可短距离自行外出散步,夜间睡觉比较安稳,患者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持续治疗七次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王主任一再叮嘱患者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康复锻炼的方法,跟踪随访一年来,该病人没再次复发,患者非常感谢。“它不光是针对哮喘病,针对大到支气管炎、肺纤维化,小到鼻炎、咽炎这样的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治愈好患者,我自己最感幸福。”他说。

呼吸系统疾病诱因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呼吸衰竭;护理要点

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它在许多方面优于有创通气。其使用方便,患者痛苦小,舒适乐于接受,院内感染机会少。研究显示NIPPV对部分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有肯定的治疗效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尤为重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其中男28例,女2例,年龄61~79岁,平均62岁,其中COPD合并呼吸衰竭28例,重症哮喘1例,重症肺炎1例,均为呼吸衰竭。

2 护理要点

2.1  病室环境的要求:保持病室宽敞、明亮、通风,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50%~60%。

2.2  加强教育,重视护患交流:患者在进行NIPPV治疗前,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NPPV的目的、重要性、要领、无创呼吸机结构、漏气接口的作用、排痰、进食及鼻面罩脱卸和佩戴的方法。这对初始NIPPV的成功至关重要。??

2.3  操作技术规范正确是NIPPV实施成功的因素之一:需要对使用者进行适当培训,在进行NIPPV前,护士应准备1台性能完好装置正确完善的呼吸机置患者床旁。将患者安置于舒适,一般可取半卧位或坐位,但均要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头略向后仰,保持气道通畅[1]。防止枕头过高,使呼吸道压窄,影响气流通过,降低疗效。协助医生给患者佩戴口鼻/面罩接氧气吸入,待患者适应5~10 min后再连接呼吸机,将已设置好的呼吸机打开。上机后指导患者行深而慢的节律呼吸,用鼻吸气嘴呼气,可对患者喊“吸-呼-吸-呼-”口令,教会患者随机送气而吸气使自已呼吸与呼吸机同步,减少人机对抗。

2.4  NIPPV使用过程中需要严密的临床监护: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神志状态。并监测患者呼吸肌运动情况,观察辅助呼吸肌运动,是否存在矛盾呼吸运动,是否存在人机对抗[2]。

2.5  气道压力的观察与处理:气道压力骤降时常提示脱管、管道泄露或气泵故障,气道压力升高及使用呼吸机后仍有严重缺氧者,应寻找原因,如痰栓、呼吸对抗等。予以积极处理。

2.6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无创呼吸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胀,可指导患者减少吞咽动作和讲话,以免气体进入胃肠道。上机时采取半卧位,可减轻腹胀和避免发生误吸引起吸人性肺炎[3]。正压通气对胃肠道会产生影响,使患者出现消化吸收不良,饮食摄人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不易控制。因此,应选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免加重CO2潴留[4]。

2.7  做好基础护理:避免口腔内滋生细菌,做好口腔护理,协助患者擦浴、翻身、拍背,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防止发生压疮和坠积性肺炎。

2.8  停用呼吸机后的护理:当患者病情好转,按医嘱及时停机,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神志的变化,根据病情给予鼻塞吸氧,并加强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同时注意营养支持。

3 小结

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疗效明显,无创伤,被临床广泛使用。护理人员要掌握其作用原理、操作方法,密切观察和护理,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监测各项指标以及有效的防止不良反应措施,保持气道通畅等护理要点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成功的关键环节。呼吸衰竭的预后不仅与其严重程度的抢救是否及时有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原发病和诱因。急性呼吸衰竭时,如能及时去除原发病和诱因,则急性呼吸衰竭可完全缓解[5]。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虽然也经过抢救,多数只能缓解病情,因而关键问题在于预防其发生,如积极防治COPD、肺结核、矽肺等。治疗休克、创伤和严重感染时,应注意输液的速度和量,避免输入大量库存血,避免长时间使用高浓度氧,是防止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坚持呼吸功能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可延缓或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金  乔.中华护理全书·呼吸系统疾病[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0.

[2] 刘又宁.呼吸衰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86.

[3] 顾菁华,张继英,徐进珍.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