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文化的功能

旅游文化的功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文化的功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文化的功能

旅游文化的功能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翻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翻译现状却不容乐观。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使译文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多种翻译策略对译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处理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旅游文本;文化差异;功能翻译;翻译策略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数千年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旅游资源,不仅有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更有蕴含着民族气息的人文景观。中国特有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大批国外游客来中国旅游观光。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届时将有1.4亿人次来中国参观、访问和游览。令人欣喜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考虑随之而来的问题和挑战。大多数海外游客对我们的语言和文化知之甚少,中国文化要走出去,翻译工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旅游翻译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海外游客的旅游兴致,而且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整体形象息息相关。

二、旅游翻译现状

虽然近年来一些学者不断致力于旅游翻译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国内现存的很多英文旅游文本中仍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错误,严重损坏了中国的对外旅游形象,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极不相符。文军等人(2002:1)在对当前旅游翻译的一项调查与分析中总结出了中英旅游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错误,即拼写、遗漏、语法、中式英语、用词不当、表达、累赘和文化误解。除了拼写和语法外,其他几大错误或多或少是由中西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旅游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陈刚,2004),其本质是如何把当地的地方特色展现出来,应该是文化的传播,而不仅仅局限于语用学和译学范畴。中西文化差异,不可避免会在局部发生冲突,给旅游翻译带来障碍和困难。

三、中西文化差异和旅游翻译

正如翻译家尤金·奈达所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此译者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还要掌握两种文化,保证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笔者从心理差异、审美差异、思维方式差异三方面来探究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翻译的要求。

(1)心理差异。中国人历来崇尚谦虚美德,对自己的价值判断通常以自贬的形式出现,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自我价值上的心理定势。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普遍强调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独立性,对个性的尊重甚于社会性,因此英语中没有与此相应的谦称词语,翻译时汉语的这种语用意义往往难于表达而造成语用失效。语用失效源于语用冲突,而语用冲突又源于民族心理上的文化冲突。对于这种由心理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冲突,在翻译时必须通过适当的语言手段,依据语境进行文化调节,译出其语用涵义,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误解。

(2)审美差异。中国自古以来注重“ 天人合一”,喜欢将主观与客观交相融合,注重艺术感受。而西方哲学只是对客体进行冷静的分析,直面物体本质特点,再现事物原貌。受审美观的影响,在语言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对节奏韵律、词汇选择、句型结构、修辞技巧、篇章布局等方面的接受或排斥、认可或否定、爱好或拒绝、欣赏或反对的心理趋向。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考虑不同民族的审美差异,适当调整语句结构以达到较好的审美效果。

(3)思维方式差异。人类的思维方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长期以来,东方民族习惯于具象、综合型、本体型和顺向思维,而西方民族见长于抽象、分析型、客体型和逆向思维,并由此导致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调整语句结构,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四、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一)功能翻译理论

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明确指出仅靠语言学是不能解决翻译问题的,给国内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它以翻译目的为总原则,将翻译的焦点从对源语文本的再现转移到更富挑战性的译语文本的创作,给翻译,尤其是实用文本的翻译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必不可少且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翻译策略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观点,旅游翻译一定要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策略与方法,同时要考虑译文的可接受性,采取灵活的方法有选择性地翻译原文的信息。下面以绍兴旅游文本为例简单介绍一些常用的翻译策略:

(1)增译。中文语言简洁凝练,浓缩大量信息,往往两三个字,或代表一段历史,或暗指一个典故。这对中国游客而言不是问题,但外国游客看了却一头雾水。因此有必要在翻译时适当增补一些词。

如:“禹陵左侧是禹祠,祠前一泓碧水,名曰‘放生池’。”

译文:“To the left of the Mausoleum is the Shrine of King Yu, where his descendants and admirers offered sacrifices to him. And in front of the memorial temple lies a limpid pool called Fang Sheng Pond at which believers in Buddhism freed small animals they had bought from their captors as a philanthropic act.”

译文对原文中的“禹祠”和“放生池”分别作了增译。“禹祠”是大禹的后代子孙为了祭祀他而建造的一个祠堂。“放生”则特指那些信佛者把别人抓住的活的小生物买来然后放掉的善举。如果按照原译,外国游客将不知所云,增译之后就一目了然了,从而也能增加游览的兴趣。

(2)减译。在中文旅游文本中我们常可看到四字成语,但若翻译成英文,则原文的结构和过多的修饰语会使西方读者认为华而不实,因为他们的审美心理崇尚行文结构的简洁美。因此,翻译时必须考虑西方读者的这种审美心理,对原文四字结构的语义进行提炼概括,以使译文简洁明了而又通顺达意。

如:“(鲁迅公园)……徜徉期间,但见白浪激礁,松林覆坡,红岩嶙峋,沙滩如银,景色如画如诗。”

译文:“Strolling in the park, you can enjoy a scene full of poetic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waves, rocks, white sands and pinescovered slopes.”

译文充分考虑了西方读者的审美情趣,灵活处理了中英文在行文习惯上的差异,调整句子长度并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华丽辞藻,以简洁明快的语句表达了原文中公园如诗如画的美景。

(3)释义。旅游文本中有些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产物,如果逐字译成英语,对理解原文并无多大帮助,甚至外国游客根本看不懂,翻译时应在忠实原文内容的前提下,用释义的方法,利于游客理解。

如“同志曾赋诗称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原文中的诗里用了两个转喻“鉴湖”和“越台”来指绍兴,译文中直接译成“Shaoxing”简单明了,但如照词直译成英语,外国游客却不太容易理解。

五、小结

在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往往使译文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灵活采用增译、减译、释义等多种翻译策略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使得译文既能被西方读者所接受又能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 贾文波.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7(2).

旅游文化的功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旅游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贵阳市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公众的注意力越来越成为稀有资源,旅游文化产业是典型的注意力产业。旅游环境的营建和产品的打造,是为争夺更多的市场关注,旅游文化产业的一切离不开展示、少不了关注。旅游文化产业极具商业化个性、人性化品格、文化性内涵,包容了来自几乎整个世界的注意力。 

文化既是旅游业的特质资源基础,又是它的精神动力和支撑。谁拥有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谁就掌握了旅游业发展的主动权。同时,又因为旅游产业能够为社会带来庞大的就业机会和生产总值,人们又将旅游文化产业看作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旅游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以自然历史文物景点观光服务为核心,以享受人类文明成果、开发快乐精神资源和获取自然历史知识为动机,带动饮食、旅馆、交通、商业、娱乐等配套发展的大型文化产业群。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持续快速提高,国民旅游消费迅速兴起并呈现爆炸式增长,满足多层次的国民旅游消费需求成为旅游业重要的功能和任务,进入本世纪以来这一趋势进一步增强。 

在旅游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同时,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旅游业发展,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09年以来,随着《贵州省旅游产业知识产权工作意见》的出台,寻求对我省旅游产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开始迅速升温,逐渐形成热潮。 在各地旅游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以景区景点名称为核心要素进行商标申报,探索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手段,通过打造地理标志农特产品,丰富和提升我省旅游商品成为强化我省旅游知识产权保护的三条重要路径。 

1.1.1文化产业及其分类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1] 

文化产业功能:经济增长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满足人的需要、引导舆论宣传、防御文化殖民)、文化传播功能、审美与评价功能。 

图1.1 

如图1.1所示,文化产业主要分为三层,分别是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外围层和文化产业相关层。 

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包括了新闻书刊、音像制品、文艺表演、电影电视、文物保护、博物馆、文化研究、会展等行业。是文化产业的主要行业,作为核心行业而存在。 

文化产业的外围层是服务于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中的互联网、旅行社服务、休闲娱乐服务、文化产品销售等行业均服务于处于核心层中的核心行业。 

文化产业的相关层,是文化产业核心层和文化产业外围层衍生和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主要涉及到了服务于核心层和外围层的产品的生产和加工。 

1.1.2旅游文化产业及其分类 

旅游文化产业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旅游经纪、旅游食宿和旅游交通等为外围产业和相关产业而向外不断辐射的综合性产业。 

一是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亦称“自然景观”,这是指能够使人们产生美感,并能构成景观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地域组合,所突出的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及其对人的心理产生的新奇别致的美感,注重的是官能感受、切身体验和心境快乐。 

旅游文化的功能范文第3篇

为了深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我国的旅游市场开始走生态化建设道路,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已经逐渐成为了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现阶段旅游和文化这两大产业的结合,还依旧滞留在文化和旅游景点的结合上,未对旅游文化产品这一关键要素给予高度重视。

一、目前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存在的缺陷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的旅游文化产品在设计上还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首先是工艺较为毛糙并且质量不好,对成本的过度控制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也是近些年来旅游产品制造商惯用的伎俩。其次是外形不美观,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旅游产品都是非专业设计者设计而成的;再次是偏离了市场的实际需求,因为缺乏对产品的创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随着旅游文化产品实用价值的缺失而流逝了。最后一点则是旅游文化产品过于单调,缺乏特色,一项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必须涵盖丰富的民族文化以及鲜明的地域风格,才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二、现阶段旅游文化产品市场的实际需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设计要求也在持续提升。当代旅游文化产品的市场需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产品的功能,即对产品的实用性的需求,设计者可以拓展原有的思路,将更多的使用产品作为媒介;其次是技术,设计者可以充分借助先进的科技对产品材料进行优化创新,紧随时代步伐;再次是外观,大众开始追求流行元素以及新鲜文化,广大旅游产品设计师们可以凭借二次设计,对以往旅游产品的固有形态进行深加工或进一步完善。

三、旅游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

(一)旅游文化产品的功能创新

1.功能的嫁接所谓的嫁接法,就是将民间传统文化这个“芽”嫁接到新型产品这一“根”上。比方说,图1所展示的是七夕烘鞋装置,其是把七夕节传统文化融入于现代烘鞋产品之中,把烘鞋器双双对对、带来温暖的特点和七夕文化寓意结合起来,为广大恋人之间情感的传递设计了一个新型产品媒介。嫁接法的使用可以让民间艺术以及现代产品均发挥自身的优点,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慎重选择传统艺术,嫁接“根”要区别于传统旅游纪念品的现代产品。图1 七夕烘鞋器2.技术组合金砖过去是运用于重要建筑之中一种高质量铺地方砖,造型呈四方状,平淡无奇,审美价值不高。但是聪慧的设计师们把金砖工艺和中国的书法文化融合在一起,创新设计出了金砖书写板(见图2),用清水便可以练字。此产品运用了组合的设计方法,也就是把两种毫无关联的传统工艺结合在一起,取得夺人眼球的设计形式。

(二)旅游文化产品的技术创新

所谓的技术植入法指的是在原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植入一种全新在旅游文化产品的技术创新方面,通常会采用技术植入法,的技术,让产品的外表及作用均获得显著的进步,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有效方式。马特•传奇公司设计了一款独特的青花瓷共振音响,这一新产品是将陶瓷制品的共振发声原理植入于青花瓷工艺品之中,设计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青花瓷音箱,突破了以往人们对音响的常规认知。

(三)旅游文化产品的外表创新

旅游文化产品的外表创新通常是实施重塑形象法,也就是根据当前群众的审美需求,对过去的人们心中的经典形象进行再创造,重塑经典。例如“金陵十二钗”主题的明信片,著名设计者李冬根据这十二个人物的具体性格特征以及身份地位,把传统符号以及当代的流行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并且推陈出新,缔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形象。但是在用重塑法设计旅游文化产品是要尤其注意,被重塑的文化对象一定要包含浓烈的民族地域风格,并且在经过二次之后,艺术形象必须拥有较高的识别性,切忌和大众心中的文化形象相差过大。

(四)创新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理念

旅游文化的功能范文第4篇

1.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我们苏北旅游资源丰富,每个旅游资源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且地域性较强。旅管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对本地旅游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旅游文化的积极性。此外,旅管专业教师要通过地方性旅游文化资源的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以实现素质教学的目标。

2.旅游市场的需求。

旅游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导游的讲解和展示,因此,旅游文化教师要针对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旅管专业学生来说,不但要深入挖掘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内涵,而且要全面了解地方文化的起源及历史渊源,为以后的职业发展作好铺垫。旅游文化不仅仅是一门专业理论课程,更是一门富有指导意义的实践性课程,教师在教学时既要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及时向学生传播本地的旅游文化,又要为学生以后的发展考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地方旅游文化资源下旅游文化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1.旅游文化教学现状

(1)旅游文化教学理念模糊,基本没有利用信息化进行教学。

旅游文化课程内容涉及历史、建筑、艺术等多个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传统的旅游文化教学中,教师简单地给学生介绍某个地区的历史建筑、风土人情和民俗风情,教师未对一些旅游文化现象的历史渊源和空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讲解,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旅游文化教学理念不够明确,没有准确地对课程进行定位。同时对于大量的旅游和地方文化知识,教师仍一味地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兴趣,更难帮助学生感受旅游和地方文化,进而爱上旅游和地方文化。

(2)旅游文化教学内容中缺乏地域文化。

关于旅游文化教学的教材种类众多,教师的选择性很大,但这些教材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没有融入到旅游文化教材中。大多教材只介绍了我国典型的区域文化特征,很少涉及具有地方特色建筑、宗教、民俗等方面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本土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没有把地域性文化资源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当地旅游业的需求。

2.地方旅游文化资源下旅游文化教学改革措施

(1)合理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的文件,也是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旅游文化学科来说,要在面向旅游业需求、顺应本地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制定适应人才需求的教学大纲,从而真正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总之,旅管专业教师要不断对地域性旅游文化进行深度提升,把本地旅游资源合理的融入到旅游文化教学中,并重点讲解与分析旅游文化主题,真正实现提高旅游业学生文化素质的教学目的。

(2)把地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

地域性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游客可以从中直接感知到该地区的本土文化,这是旅游文化教学的核心内容。旅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练地掌握本地旅游文化,有利于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游客的认同感,出色的完成旅游相关工作。因此,旅游文化课堂教学一定要让地方旅游文化资源融入教材,加深学生对本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认识。此外,旅游文化教材中还应该涉及本地旅游现状研究和旅游发展规划等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旅管专业学生的职业潜能。

(3)提高地方社会服务能力。

目前,旅游文化的教学一般以课堂理论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达不到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满足不了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把旅游市场需要与地方性旅游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提高旅游文化教学的综合功能,不仅要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而且要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实习、实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本地旅游文化资源的认知,提高旅游文化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4)提高信息化利用的概率和水平。

旅游文化的功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文化内涵 形式 意义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提高,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加快了脚步,各种大型节假日旅游套餐,特色旅游线路,经典旅游行,红色之旅等词汇纷纷出现。旅游无疑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放松心境的一种方式,旅游不仅是观光,其实也是一种文化,是地域性、多元性、民族性、艺术性等多方面因素融合的特色产物。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发现旅游文化,剖析深层内涵

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1.1文化资源的体验过程

旅游文化存在地域差异,以文化的交叉互动相互融合,并具有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征。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的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也是感受旅游文化的一个独到之处,它给人一种特殊的文化感受,这种文化感受以承载着旅游文化的内涵,并以景点为媒介,体现了审美情趣的激发功能、教育启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托功能。

1.2文化活动的再现过程

旅游文化也指鉴赏异地传统文化、探求文化名人古迹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特色文化活动为特定目的的旅游。这种文化活动在现行的旅游中还较为时尚。这种文化活动是一种传播过程,是一种旅游文化重复再现过程。具有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强、带动性强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宗教等内容。其涵盖性强,几乎可以囊括所有相关的产业。

1.3文化背景的还原过程

旅游的项目包含众多,但是近些年来,人们更加注重其中旅游的文化背景和深层次的内涵,在相应的历史遗迹条件下,真是重现当时的历史情景,展现历史文化风貌,还原历史,扣人心弦,在这一过程中,把文化背景的作用突出的展现出来了,这一特点也与游客的需求息息相关。其目前较为普遍的是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特色旅游。也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2 研究旅游文化,区分内在层次

2.1历史文化,重现历史

历史文化文物所展现的历史风貌,其中所包含历史知识更具文化内涵,对曾经的社会关系,文化风俗很好的展示,是旅游者所关心和进一步了解的,历史文化旅游就更注重这一方面的导向,及时的给民众以历史教育,真实反应当时社会的情境,影响人们珍惜历史文化,树立民族感和对历史的继承感。

2.2现代文化,展现风范

现代文艺作品给人以陶冶情操,养心凝神,提升欣赏境界,在旅游活动中广泛存在,新的科学技术展览、令人惊叹,从而在旅游文化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旅游者对科技的追求,追求环保高新等科技,促使创新发展得到继承。这也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积极方面。展现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是提升国力,凝聚人心的过程,不仅展示的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民族的向心力。

2.3民俗文化,陶冶情操

旅游景区中还包含着一种类型,就是以当地的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为主要特征的民俗文化。这种文化所展现的是当地地域特色,一个区域或者说是一个民族特有经历所保留下来的独特的生活习惯以及节日的特性,其中包含着这个民族的所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独有风范,让人回味,值得纪念,这也是吸引旅游者的一个特有现象,能够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历史文化,起到传承和融合民族情感的作用。

2.4道德文化,树立文明

旅游文化所展现的人际交流、历史故事很大层面上展现的了道德文化的追求,给旅游者一个真实的教育启迪的过程,一些从古至今的道德情操,以及文化理念,并非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褪色的,反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认知。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给人们重现历史场景,并进行道德层面的一次洗礼和加深的过程,是旅游文化的突出组成部分。

3 弘扬旅游文化,推动文化发展

3.1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繁荣,对于人们的消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近些年来,旅游的人数增加,无论是小长假、假期、蜜月旅游、红色之旅等旅游线路,都是异常的火爆,一定程度上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也说明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进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旅游产业上就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人数的增加也说明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提升,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

3.2提升价值观念

旅游文化的发展,旅游产业的进步,对旅游者的认知有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可谓是较为深远,能够对历史有进一步清晰的认识,对科技有更深层次的追求,对民族文化有更清楚的了解,对价值观念有进一步的方向。旅游文化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不仅放松心情,还能学习和领会文化内涵,推广文化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从历史中归纳总结,从现实中反思自己,无论对青少年的成长还是历史观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3尊重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的发展,让我们看到过去,尊重历史也让我们铭记历史,旅游文化也真是历史在现实中的反应,让我们清醒认识过去,有惊叹、有奇迹、有悲欢、有更替。也正是这些历史故事、历史遗迹还在默默发挥着他的独特魅力,也真是这种魅力,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物;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现代的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追求正确的文化价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旅游文化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陆仁柱.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文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11).

[2]王丽梅.论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影响[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