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治教育内涵

法治教育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法治教育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法治教育内涵

法治教育内涵范文第1篇

>> 高职教育发展的内涵式发展解读 郑州地方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实训基地建设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以党的十精神引领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的关键要素及其特征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指标研究 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综述 有效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职图书馆内涵式发展与信息文化建设 论湖湘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 浅谈学校文化积淀与内涵式发展 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特色学科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走内涵式发展教育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内涵、特征与作用研究 文化育人 绿色管理 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浅谈基于高职内涵式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 浅议陕西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04-04.

[3]余祖光.培养具备工业文化素养的劳动者[N].中国教育报,2011-05-09.

[4]童学敏.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0).

[5]陈章龙.大学应成为文化的引领者[N].光明日报,2012-02-21.

[6]邓耀彩.论高职院校的文化定位[J].高教探索,2005(4).

[7]潘懋元.金融危机应引起高等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9-04-06.

法治教育内涵范文第2篇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经济建设为目的。它的有效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区域发展中与经济的关系最密切,在与企业互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伙伴。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已经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又必须服务于生产劳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方式、表现、特征是不同的。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要与区域良性互动,必须产生新的教育与经济关系和互动模式,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驱动、共同发展的,它们的互动模式是产学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模式,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人才培养、提高能力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与经济之间存在着互动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企业等多种功能,存在着这种教育与经济内在互动关系,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高质量的有效发展,特别是在与区域经济发展中更加紧密结合与互动。

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有很大的相关性,高等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影响区域经济进行的再生性要素、牵动性要素和制动性要素等,直接对区域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对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次产业革命就给人类历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很快,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是要求扩大受教育对象的范围,要求普及初级义务教育,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受教育的机会,都有受教育的义务和权利,这是由机器工业大生产所决定的必然趋势,加快了整体教育的发展水平。20世纪初期到中期,以电气化为代表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对劳动者的脑力劳动的要求大大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开始兴起,普通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把生产力的水平推向了更新的高度,现代教育的经济价值越来越显著,人们思维逐步定位于科教是发展未来经济的关键,科学技术与教育成为经济竞争的核心问题。然而,在工业经济时代,教育作为经济不可缺少的生产力因素,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力量,但由于这种力量的潜在性、附着性、能动性等特征,影响了人们的认识视野,在较长时期内,人们只把教育看成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外在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经济的成熟并逐步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知识经济到来,知识的价值作用显示出来,教育以经济因素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教育在经济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与经济互动过程中更为密切,更为广泛。三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发展的步伐,促进了教育的大发展。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与教育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改变了人们已经把教育看成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外在因素,重要的是教育与经济之间存在着内在互动需求,双驱、相吸关系更加密切,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劳动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企业需要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加强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构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互动注入新的内涵。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世界制造业转移、工业化转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严峻挑战,不能满足世界制造业转移带来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无法满足对劳动者素质的技能要求和城镇化带来对新市民职业的要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机遇也是挑战,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智力支持,离不开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证明了现代经济发展对教育的依赖关系,它们相互间的互动更加频繁。高等职业教育要发挥职业教育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师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在办学的教学、实践等各个方面实现与区域经济互动、对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要对接,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要对接,实现学校办学效益与企业效益互动双赢,教学模式与企业管理互动。一是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明确办学定位和特色,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和面向企业需求,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根据行业、企业岗位对人才规格、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市场需求设专业,以企业需要定课程,为社会、企业、家庭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等,最大程度地满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高职院校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构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实践实训基地为核心,建立起学校与企业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更好为社会、企业培养一线生产、服务、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与发展。三是高职院校必须改变现行的办学模式,注重教育公益性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走集约化办学之路,不断调整和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企业资源,进行规模化、集团化、集成化办学。四是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外开放办学力度,树立国际意识,充分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通过开放办学尽快学习先进的质量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运营机制,把学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探索出借鉴、创新、共赢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更好、更快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法治教育内涵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从20世界80年代开始,社会上出现了职业大学这种新的办学形式,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兴起、发展到成熟走过了30年的时间,且已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这种新的教育类型在我国还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范例,这就要求中国高职教育界不断总结办学的成功经验,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科学判断高职教育发展形势

1.发展高职教育要有国际视野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依靠的是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但是,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让中国环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经济高速增长必备的资源和能源需求仍将保持较高增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中国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要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工业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很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与之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因此,如何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大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将发展职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摆在全体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因此,发展高职教育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树立国际视野。

2.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国家专门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1991年10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2002年8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5年11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2010年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些关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端技能人才需求增加带来的机遇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的产业结构特征呈现出知识化、高级化、复合化,其职业岗位要求劳动者的素质、知识、技能和专业综合能力也会越来越高。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淘汰高能耗的低端落后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发展国家规划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依赖高级生产要素维持其竞争优势。根据研究结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到后期阶段,到2011年,我国的人均GDP超过了5000美元,进入到工业化成熟阶段,这个时期将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所以,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将对人才结构提出新的要求。这一趋势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面临的是重大发展机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机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能力。

4.发展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

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中发现,高职教育还存在许多挑战,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概括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影响了高职教育发展。二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机制不健全,社会吸引力不强。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合作动力不足,政府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等政策也不够完善。三是制度不活。高职院校领导改革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学校基础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科学的职业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制约了校企合作机制、发展创新机制的建立,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四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有待提高,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还需要强化,教师应该深度参与企业研发、新技术推广、技能培训。五是专业与产业脱节,职业教育必须紧跟产业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六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职业教育应该建立企业与学校共同协商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或选用教材、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等适合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七是学生成长的“立交桥”体系还不畅通。

二、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1.由“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

十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截止到2010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246所,招生数、在校生稳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为广大学子接受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发展片面追求数量,导致高职教育无序招生,恶性竞争。此外,在招生数量扩张的同时,一方面,领导对高等教育研究不够,导致管理出现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实习实训设施等基本办学条件跟不上办学规模的扩张速度,造成了高职教育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的现象。

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不是单纯地提倡扩大招生规模,重点应该是大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由重数量转向重质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性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才会增强其社会吸引力,才能做强高等职业教育。因此,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由“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必须抓住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永恒主题。当然,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理念的更新、体制模式的创新、评价机制的引导、基础能力的保障、社会环境的营造等,必须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科学研究为基础,社会服务为方向,文化传承创新为引领,才能形成高职院校各项功能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办学质量整体提升的新格局。 转贴于  2.由“单一发展”向“多元化发展”转变

高职教育通过十多年的大发展,已形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健康发展道路,办学成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但是,由于高职教育过去办学途径较为单一,市场观念落后,体制创新难度大,办学经费缺口较大,制约了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十二五”开始,随着国家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必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职教育将会面对一个新的办学环境,高职教育仅靠提供学历教育的“单一发展”道路是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须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高职教育多元化发展战略包括:在办学方式上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并重,逐步建立现在职业教育体系。重视产学结合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技术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开展技术改造、技术研发和新技术推广活动,鼓励教育为行业企业提供广泛的服务;高职院校要顺应产业发展的要求,适时建立一批产学研结合创新基地,积极地搭建产学研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建立科技服务长效机制,增强高职院校科技服务与科技创新能力。

3.由“自我发展”向“开放发展”转变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初期主要是着眼于“自身发展”,随着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国家教育部提出了高等教育“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要求办学条件好的高职院校要加强国际间合作,积极组织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试行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同时,在国内积极开展地区、城乡、东西部之间的校际交流与对口支援,与中西部院校建立对口支援和交流合作关系,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此举措,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视野,拓宽办学思路,提升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高职教育的市场观念、社会意识、开放理念必须与行业对接,与企业对接,与市场深度对接。做到“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课程设置,合作培育学生”,“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由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利用好当前的办学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创新办学体制与机制,进一步通过参与行业企业的项目和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把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紧紧联系起来,积极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建立新的高职办学体制机制,在社会服务中找准定位、促进改革和自身发展。

4.由均衡发展向特色发展转移

均衡发展是事物发展中的理想状态,但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事物发展中会出现不均衡、不稳定的状况,这是完全正常甚至必要的。但是,当系统处于相对静止、缺乏活力、徘徊不前以至发展落后的均衡状况时,必须大胆地打破这种均衡,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才能激发其活力,促进其发展。在高职教育发展初期,均衡发展对于确保其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已陷入“办学大而全”、“专业同质化”怪圈,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培育出自己的强势专业、特色专业,其办学水平、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就得不到社会认同,学校发展就难以持续。因此,高职教育在坚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在特色发展上做文章,专业设置一定要深入分析产业、就业需求,尤其是分析劳动力市场需求;办学定位要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要凝炼特色,奠基未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高职教育有必要及时地、有步骤地实施特色发展战略。

5.从适应发展向促进发展转变

法治教育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民办教育;情感投入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102-01

十一五规划草案里提到,要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实现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既然是共同发展的格局,最少要占20%到30%,多了,可能是40%到50%,半壁江山。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各种民办机构一共有25.6万余所,仅占中国教育总规模的8.5%。按照实际情况来看,把这些民办学校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假民办学校”。这类学校一开始搞所谓公有民营或公有民助,借当地名校之名,行招优等生之实。此类民办学校,在出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打上了政府包办的烙印,这种名校办的民校,我们只是希望,在管理上少一些公办学校的霸王性,多一些民办学校的民主性。

第二类是“转制型学校”。这种民办学校都是由私人与当地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合作的结果。这类学校,既有现代学校的硬件设施,又有示范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平民接受的收费标准。打破垄断,培育市场,引入竞争,多元办学,应该是推进中国教育事业健康成长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的民营化和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

第三类是“三穷型学校”。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农村穷、学生穷、教师也穷。这一类学校的生存环境也比较险恶,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只有变政府职能,为这类学校保好驾、护好航、服好务,“三穷学校型”的学校定能还政府一个惊喜。

第四类是“贵族型学校”。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风景相当优美的地方,一座座贵族学校“横空出世”。招生范围动辄全省,乃至全国,甚至有的把招生工作做到了国外。他们胆子极大,只要有钱,几乎来者不拒。一时间,“人人上得起的好学校”似乎遍地都是。

然而,不管你是哪一种类型的学校,都要接受评价和考验。

因为现在的学校,不管你是公办还是民办,中考、高考成绩好的就是质量高的好学校。尽管有不少人对现行的高考制度颇有微词,但无论新课程改革还是新教育实验,高考都是一条绕不过去的“坎”。面对招来的这些学生,到底怎么教,才算是对学生负责和对家长负责呢?才能让民办教育的路越走越宽呢?这必须是一条内涵发展的道路,才能树起民办教育的旗帜:

一、多样化的服务目标――赢得学生

“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意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全面且富有个性发展的学生。其次,在服务项目上,我们必须“想家长所想、思家长所需”,对于周末需要留校的学生,学校要为他们开展丰富的课余生活,同时,应当开设多样化的课程,为那些不同层次的孩子能享受不同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方能“有的放矢”。如此一来,我们会赢得教育市场中许多潜在的生源。

二、科学合理的人才发现和激励目标――赢得人才

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 一位知名企业的总裁曾这么描述过企业团队的力量:“如果你能够让一个组织中的所有成员齐心协力,那么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市场情况下、任何行业中纵横驰骋,战胜挑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最根本的竞争优势既不来自资金、战略,也不来自业务的强弱,而是来自于一个优秀的团队。那么怎样的团队才是最优秀呢?

其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个团队(组织)中的所有成员能够齐心协力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个共同的目标

就是衡量一个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民办学校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以人为本”的管理设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强调关心、理解、尊重教职员工,鼓励、支持教职员工积极、创新地工作,为他们创设一个开放式的工作环境,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让他们在工作中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在努力实现整体目标的同时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 “以人为本”中强调的是管理者能用一种“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实实在在、时时处处为教职员工着想,“以心换心”从而赢得教职员工的拥戴与赞誉,从而有效地推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三、注重情感投入,营造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

在民办学校的管理中, “一个稳定的团队”在学校的发展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然而,这样的一支团队的形成不是靠几句好听的话、几句空洞的承诺就能完成的,教师的培养不是“作秀”、优秀团队的形成不“炒作“,只有真心爱才、用心育才,为人才营造一个宽松平等的、富有机遇和挑战的发展空间,才能真正赢得人心、赢得民办学校的整体、长远的发展。

(一)重视员工待遇,做好“暖人心工程”

(二)注重民主与平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交流

(三)注重学习、重视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

1、加强团队的业务学习,如:采用参与式培训,改变单调沉闷的传统业务学习模式,增加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拓宽各成员的视野和知识面等。

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这一媒介,让教师通过工作效率,促进教师多维度学习和发展。

(四)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机制

法治教育内涵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从20世界80年代开始,社会上出现了职业大学这种新的办学形式,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兴起、发展到成熟走过了30年的时间,且已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这种新的教育类型在我国还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功范例,这就要求中国高职教育界不断总结办学的成功经验,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科学判断高职教育发展形势

1.发展高职教育要有国际视野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依靠的是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但是,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让中国环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经济高速增长必备的资源和能源需求仍将保持较高增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中国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要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工业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很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与之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因此,如何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大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将发展职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摆在全体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因此,发展高职教育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树立国际视野。

2.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国家专门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1991年10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2002年8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5年11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2010年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些关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端技能人才需求增加带来的机遇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的产业结构特征呈现出知识化、高级化、复合化,其职业岗位要求劳动者的素质、知识、技能和专业综合能力也会越来越高。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淘汰高能耗的低端落后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发展国家规划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依赖高级生产要素维持其竞争优势。根据研究结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到后期阶段,到2011年,我国的人均GDP超过了5000美元,进入到工业化成熟阶段,这个时期将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所以,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将对人才结构提出新的要求。这一趋势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面临的是重大发展机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机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能力。

4.发展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

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中发现,高职教育还存在许多挑战,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概括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影响了高职教育发展。二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机制不健全,社会吸引力不强。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合作动力不足,政府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等政策也不够完善。三是制度不活。高职院校领导改革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学校基础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科学的职业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制约了校企合作机制、发展创新机制的建立,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四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有待提高,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还需要强化,教师应该深度参与企业研发、新技术推广、技能培训。五是专业与产业脱节,职业教育必须紧跟产业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六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职业教育应该建立企业与学校共同协商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或选用教材、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等适合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七是学生成长的“立交桥”体系还不畅通。

二、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1.由“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

十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截止到2010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246所,招生数、在校生稳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为广大学子接受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高职教育发展片面追求数量,导致高职教育无序招生,恶性竞争。此外,在招生数量扩张的同时,一方面,领导对高等教育研究不够,导致管理出现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经费投入、师资力量、实习实训设施等基本办学条件跟不上办学规模的扩张速度,造成了高职教育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的现象。

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不是单纯地提倡扩大招生规模,重点应该是大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由重数量转向重质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性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才会增强其社会吸引力,才能做强高等职业教育。因此,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由“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必须抓住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永恒主题。当然,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理念的更新、体制模式的创新、评价机制的引导、基础能力的保障、社会环境的营造等,必须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科学研究为基础,社会服务为方向,文化传承创新为引领,才能形成高职院校各项功能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办学质量整体提升的新格局。

2.由“单一发展”向“多元化发展”转变

高职教育通过十多年的大发展,已形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健康发展道路,办学成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但是,由于高职教育过去办学途径较为单一,市场观念落后,体制创新难度大,办学经费缺口较大,制约了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十二五”开始,随着国家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必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职教育将会面对一个新的办学环境,高职教育仅靠提供学历教育的“单一发展”道路是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须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高职教育多元化发展战略包括:在办学方式上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并重,逐步建立现在职业教育体系。重视产学结合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技术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开展技术改造、技术研发和新技术推广活动,鼓励教育为行业企业提供广泛的服务;高职院校要顺应产业发展的要求,适时建立一批产学研结合创新基地,积极地搭建产学研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建立科技服务长效机制,增强高职院校科技服务与科技创新能力。

3.由“自我发展”向“开放发展”转变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初期主要是着眼于“自身发展”,随着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国家教育部提出了高等教育“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要求办学条件好的高职院校要加强国际间合作,积极组织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试行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同时,在国内积极开展地区、城乡、东西部之间的校际交流与对口支援,与中西部院校建立对口支援和交流合作关系,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此举措,扩大高职院校办学视野,拓宽办学思路,提升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高职教育的市场观念、社会意识、开放理念必须与行业对接,与企业对接,与市场深度对接。做到“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课程设置,合作培育学生”,“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由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利用好当前的办学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创新办学体制与机制,进一步通过参与行业企业的项目和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把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紧紧联系起来,积极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建立新的高职办学体制机制,在社会服务中找准定位、促进改革和自身发展。

4.由均衡发展向特色发展转移

均衡发展是事物发展中的理想状态,但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事物发展中会出现不均衡、不稳定的状况,这是完全正常甚至必要的。但是,当系统处于相对静止、缺乏活力、徘徊不前以至发展落后的均衡状况时,必须大胆地打破这种均衡,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才能激发其活力,促进其发展。在高职教育发展初期,均衡发展对于确保其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已陷入“办学大而全”、“专业同质化”怪圈,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培育出自己的强势专业、特色专业,其办学水平、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就得不到社会认同,学校发展就难以持续。因此,高职教育在坚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在特色发展上做文章,专业设置一定要深入分析产业、就业需求,尤其是分析劳动力市场需求;办学定位要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要凝炼特色,奠基未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高职教育有必要及时地、有步骤地实施特色发展战略。

5.从适应发展向促进发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