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观念创新 行为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
1 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我党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更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法宝。一直以来,高校都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主要工作内容。但是从高校教育实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创新观念与行为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
2 创新高校思想教育观念
在新形势下要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要工作就是创新观念,也是强化与改进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因此要创新观念就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创新观念
在新形势下,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目前以人为本成为了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同时也是时展及社会进步之迫切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必然需求。但是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就需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目的性及功能性。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重视政治教育自身社会价值,忽视了完善人格目标价值。这种思想和当代精神存在差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受教育者从客体转变为主体,但是传统教育中教育者属于主体性,受教育者并不被重视。这样忽略了差别性及学生的个性发展。
2.2创新体制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构建出多维立体的教育与管理模式,发挥全方位、全员的育人功能。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已经得到一定发展,但是在新形势下必须要针对招生规模快速增加,一定要采取相应措施发挥个各个管理部门作用。其一要所有教师参与进去,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在生活上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在生活与思想上给予解惑。其二要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之下,各职能部门与每个教职员工,必须要依据不同工作性质,将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及服务育人作为责任目标。
2.3创新内容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具备针对性与实效性,就需要合理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选择相应显性课程和浅性课程两种课程并重。
1)在安排思想政治课程时,要制定出计划性显性课程,安排内容上要具有预定的内容、目的及作用。
2)相关教学人员要多选择校内外的德育工作或者活动,也可以在各个场合实施道德谈话。通过这些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要实现全面参与方式,各个教师都要参与进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课程中隐涵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这几种方式都属于显性课程教育方式,高校也必须要重视潜性课程教育方式,必然某一些学校在校园环境中设置一些节约为本的园地,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节约的重要性。
3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行为创新
各个高校要创新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要创新观念,还必须要将这种观念落到实处,从行为上体现出真正的创新。
3.1创新工作方式
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保障就是要创新工作方式,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黑板方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模式。因为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在各种因素影响之下学生的思想越来越难控制,现在很多思想工作者根本不知道学生到底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因此这样极难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必须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工作中大力调动学生教育的主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走出教室,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与实践领悟先进政治思想,在学习中树立自己的世界观、道德观及人生观。
3.2通过多姿多彩实践活动创新技能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实践就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如果学校不重视教学活动必然让学生创新思维枯竭。因此各个高校必须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对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探讨和实践。大学阶段学生自身主体意识不算增强,并且他们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掌握世界各个地方信息,接受事物比较容易。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参与到社会各种问题中去,鼓励他们注定参与到社会实践去,在实践中树立学生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比如针对事情,学校中各个学生观点不一,学校就以中日是否该开战进行辩论赛,最后给予正面引导,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3将单一教育目标转向全面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高校学生不但具备政治观,还有价值观、道德观、心理及爱情等各种复杂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教育者帮助学生认真思考,并且采用科学态度去对待。通过思想教育工作给学生塑造时代精神,包含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及进取精神等,通过全面发展来树立学生理想、坚定信念,只有学生的都了全面发展才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培养出综合型人才。
3.4将封闭性教育朝着开放性教育转变
21世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越到新要求,不仅仅要做好日常教育还要重视社会实践、人文科学及校园文化几个方面建设。如果只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与人生是不够的,还要从意志上、情感上去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了学生自身情感,充实学生精神生活。现在各个高校比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来陶冶学生情操,可以净化、激励及升华学生的精神,同时学校也比较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达理、激情及明志,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学生思想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要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高校必须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而创新教育必须要从观念和行为上入手,将学生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活动最根本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创新教育目标,才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释放他们自身潜能,成为现代化所需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艳琴.新世纪必须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5).
[2]李丛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更新浅识[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9(11).
[关键词]教育观念;工作内涵;职业培训;全员教育
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以育人为宗旨,以实践为依托,以高效为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1 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内容、形式、体制、方法等归根结底都是教育观念的反映,科学先进的教育观念不仅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树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观、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观,以人格魅力和真情感染学生,是切实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育人能力的首要之举。体现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真诚赏识、良师挚友、言传身教”。
1.1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辅导员、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需要、权利,关心学生的切身利益,工作中尽可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中学生成长的氛围和环境,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最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工作方法上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励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把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来。
1.2树立“真诚常识”理念:“真诚常识”就是肯定中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中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育者在工作中坚持人人可教育原则,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优点和进步,用发展的观点对待每一名学生,充分肯定学生自我发展的个体需要,改变学生长久养成的依赖、等待的思维定势,把老师期望转化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建立一种有效的内在教育激励机制,将中学生激发为积极需求发展、渴求进步的“自主人”,并进而建立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3树立“良师挚友”理念:“良师挚友”就是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这就要求辅导员、班主任要爱生如子,做到以爱子之心去爱生,以教子之诚去育人。毫无疑问,爱是“贴近学生”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教师的爱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教师的爱不仅是达到教育目标的手段,也就教育总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1.4树立“言传身教”理念:“言传身教”就是辅导员、班主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和激励学生进步。尤其是德育教师不仅要言德,还要信德、行德,要求学生品德高尚,自己首先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为人师表,笃志励行,以身作则,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育学生,成为青年学子的榜样和楷模。
2 强化育人职能
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一个重要症结是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弱化,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使他们的工作重心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向。主要原因在于辅导员工作职责、权限不清,因此,强化育人功能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2.1 明确工作职责:目前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严重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偏离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成了纸上谈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能进行重新梳理和科学划分,大刀阔斧为班主任、辅导员减负,逐步实现与其教育职能、教育角色相匹配的职责体系,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能回避的一个严峻课题。
2.2彰显育人功能:当今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任务、新情况、新课题,辅导员能否站在时展的高度,把握育人方向、提高育人能力是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保证。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应落实在“四育人”上:一是思想育人,以培养爱国主义为中心;二是德行育人,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框架,以“舍利取义”为楷模;三是人格育人。以自信、友善、合作、进取为中心;四是行为育人。以“言行一致”、“重信轻诺”为中心,结合“八荣八耻”教育,实现全方位的育人功能。
2.3彰显服务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功能的折射。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实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树立“服务育人”的理念.扎扎实实做好三个辅导:一是学习辅导,包括求知态度、科学思维、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习惯的辅导;二是心理辅导,包括人际交往辅导、自信心提升、压力疏解、成功训练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要在提升教育者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上下功夫,打造高素质的育人队伍。
3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职业素质
职业培训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直接关系到队伍的质量、教育的成效。培训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革除以往培训空泛虚无的弊端,坚持以实践为依托,即培训内容来源于实践中的要求,培训结果解决好实践中的问题,做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职业培训。
3.1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素质培训:随着时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面临新的拓展和整合,如学业辅导、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综合性的学科。提高教育实效,队伍的科学素质是关键。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生事务管理学、教育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领导学、信息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已成为重中之重。在培训中要打破学科界限,围绕实践需求,落实培训内容,要在“精”和“管用”上下功夫。
3.2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素质培训:辅导员、班主任要为中学生做好人生导航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成熟的工作经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素质培训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能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
3.3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培训:高超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触动人的灵魂、转变人的观念、打动人的情感、改变人的行为,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培训可以借鉴“案例教学”法。即对典型案例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参与研讨,大家一起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专业背景出发对安全进行分析研究.集思广益,制订最佳解决方案。案例研讨培训切实提高了辅导员、班主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4 打造全员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形成合力,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疲软的一个主要因素。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打造全员教育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4.1 专职辅导员与班主任结合:班主任工作一般是由专
业教师中选拔的优秀教师承担,其优势体现在个人魅力和专业背景上,容易和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能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但同时也存在着班主任科研、教学任务繁忙,投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精力有限和专职辅导员业务职责交叉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做好四件事,并以此为基础建设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一是班主任的选拔坚持科学严谨原则;二是给班主任工作折算合理工作量;三是细化班主任职责,明晰专职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制订《班主任工作实施细则》;四是坚持表彰鼓励原则,将班主任绩效作为其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
4.2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目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学生的理论教育,负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行为教育,指导和规范学生的道德实践和日常生活行为。二者的严重脱节势必造成中学生思想道德知、情、意、行教育相脱节。对此,我们要因势利导,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角色: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思想政治教育观察员及时发现、反馈学生思想动态等,亲自承担班主任工作,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和办法;让辅导员负责承担实践课程和学生平时行为表现的评价,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4.3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是教育者的活动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任何外在的教育都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内化才能发挥作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就是要发展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的需要。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时应注意:①引导认识自我,增强自我教育的愿望和动机;②引导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实现“观念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③引导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自我管理意志力;④引导自我锻炼,实现在教育直接指导下的自我管理。另外,除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社团作用外,心理健康制度是当前中学生教育的有益赏识,它能够使学生释放一定的心理压力,在心理上成熟和健康。
参考文献
[1] 夏科家.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口].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只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说教,或针对学生现实行为进行相依的理论知识灌输,难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取得一些显著的成果,但是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是当前各大高职院校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不良现象,再加上各大高职院校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观念、教育思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与其基础目标存在过大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对策
2.1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最具导向作用的目标体系,其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内容以及方法的创新与实践,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经费供给、物质供给以及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无法满足其发展要求。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是当前各大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思想观念形成中的导向作用,所以本文认为高职院校要通过人才招聘机制来组建一支高素质教育队伍,确保每一个任课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均能满足该项工作开展要求。
2.3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不仅要遵循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基础性教育方针,同时也要将“以学生为本”这一核心教育价值观贯穿到整个工作中,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打破“教师为主体”这一思想壁垒,而是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来与学生间展开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准确把握住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诉求,彻底打破传统“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举止得到自我约束,确保现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体现出人文关怀。
【关键词】高校 人格教育 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2)02-0151-03
一、“以人为本”理念下人格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近几年教育观念的更新,改革和创新的焦点在“以人为本”。在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关键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直接塑造学生思想素质的主要环节,凸显“以人为本”理念,就能够为学生的成才提供最为广阔、最为宽松的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空间,也能够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这些客观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实,迫切需要高校尽快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并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出发点和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宿和根本。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其本质就是育人。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充分表现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确立“以人为本”理念。
(二)人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革新的践行
大学生正值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也是自我发展和个性彰显最活跃的时期。加之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受到父母、长辈的呵护关爱,乃至是百依百顺,形成—个普遍的性格特点,是以自我意愿为核心,凡事强调自我,突出自我。与此同时,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方思想观念的渗透,个人主义在大学生中具有较高的认同度,讲究个性的张扬、个人欲望的满足,但却普遍缺乏一种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更不善于从他人角度去思考问题。另外,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经济状况、社会背景的家庭,不同的成长经历、自身的心理特点,使得每天朝夕相对、全面交往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较为激烈的冲突。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确立一种正确的观念,调整好心理状态,提高思想境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真正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切实重视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的增多、智力和技能的形成,而且是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人格教育与传统教育是有所区别的。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人格教育着眼于人格的全面发展与培养。它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保持对周围环境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解决自身问题,从而自立、自助,形成健全人格。
人格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从而为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个人主观条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人格品质修养为前提条件,在良好和健康的人格品质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思想政治品质。但是,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偏重于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认知的灌输,忽略了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良好的心理基础,失去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社会效应,从而偏离“以人为本”理念。
二、高校“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人格教育的导入
人格教育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对学生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是一项综合施教的系统工程,是将特定的目标内容渗透到德、智、体、美、劳诸类教育活动中的一种融合性教育。因此,在“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导人人格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价值的科学定位,不是定在专业知识上,而是定在人的全面发展上。传播知识,增强生活及生存能力,只是教育的部分使命,并非全部。教育肩负的更为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如果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将可能是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这是十分危险的。因此,教育者应该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把自己和学生置于同一个平台上,除了自身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外,还要以大学生的视角不断调整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真正起到楷模和表率作用。
(二)品德认可向道德教育的转变
“品德认可”是浅层次的引导、激励,“道德教育”是深层次的责任、指针。德育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束缚人,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于大学生中的道德失范现象,不要完全否定,而是否定下的引导教育,变否定为激励。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把大学生学习活动量化成分数。高校不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习惯把成绩、积极性、能力等作为评价一个大学生“好坏”的标准。对此,我们的思路应跳出一味的“量化”,而是寓教育于各种有益的交往活动之中。通过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其中思考、感悟、理解,净化灵魂,升华人格,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自己。
(三)重视人格缺陷者的心理辅导与心理训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50-0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更为高校所重视。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既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大多数高校虽然能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实践中却无法实施一些有实效性或是有针对性的措施去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避免新媒体的不足[1]。对此,本文结合当代新媒体特点提出了一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中可以采用的几种教育方法,旨在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接受。
1 做好网络过滤与监管工作
当今新媒体的发展是以网络为主的,因此,首先要做好网络的过滤与监管工作,避免垃圾、暴力等不良信息通过网络侵染学生。为此,要不断完善有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有关的制度与法规,并且要建立健全监管新媒体信息的机制。在高校内建立起以学生代表与学生干部为主的引导队伍与监管队伍。这样可以在校园内部形成合理的引导与有效地监控,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正面价值,进而在校园内部形成和谐、健康的新媒体教育环境。
同时,学校还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校内网上构建起一道强大的防火墙,并开辟专门的部门对此进行监管,及时地过滤掉不健康的信息,并对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信息进行处理,尽可能地减少学生通过网络而收到的一些消极影响,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2]。
2 做好正面的引导与教育工作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是纷繁复杂的,很容易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好奇心比较重、思想比较开放、求职欲望强烈的大学生来说,网络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再加上,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长期处于校园的环境中,所以对一些事物性质的辨别能力比较低,进而很可能受到网络、手机或是其他新媒体的一些不良影响。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学会利用新媒体去正确地引导与教育学生,有计划、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新媒体信息好坏的能力,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屏蔽、忽略对自己有消极作用的信息,使自身的人格与心理都获得健康、向上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咋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教育的时候,要改变以往命令式的教学方法,而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从学生可以接受的角度出发对其产生正确的引导与影响[3]。例如,学校可以开辟出专门的网络平台或是开展师生之间的微博互动,让老师和学生在新媒体中自由交流。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更要注重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利用新媒体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改进交流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学会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及时地把握,才能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掌握交流中的话语权与主动权,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此外,教育工作者还要善于利用新兴的媒体技术来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所产生的熏陶力与感染力,使宣传教育更具深度与广度。在此过程中,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将思想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不断完善与丰富,进而增加校园文化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利用新媒体的交互功能开展校园的网上交流活动,使趣味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4]。例如,可以在网上开展一些有关网络知识竞赛等比赛或是展览,并尽可能地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科学技术与文化学习上,把网络转变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服务的平台,在和谐的校园文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4 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构建一支可以适应并可以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这样才能充分保障思想教育的现代化。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要更新自己的相关观念,首先就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注重科技与人为的结合,鼓励开放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可以适应当前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在当今新媒体背景下,既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又要了解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可以熟练的操作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此外还要具有新媒体载体创新应用于新媒体科技意识[5]。只有这样的高标准的师资队伍才能担当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重任。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中探索出更好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政治学习。
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的责任,同时,也需要政府与民间等各个团体的支持与参与。不仅要做好网络的过滤与监管工作,还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与教育,同时,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发学校的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此外,还要转变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多方面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余东晖.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9-112.
[2] 席一,张伟,李家智.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2):135-136.
[3] 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实践,2009(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