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范文第1篇

一、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用户友好调查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是在图书馆各阅览室、自习室和学生课堂发放,完成后直接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306份,回收306份,其中有效问卷306份,回收率100%。本次调查的对象有教师、研究生(博士生和硕士生)、本科生,学科涉及学校的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毒理、法学、公共管理等专业,其中男生140人,占46%,女生166人,占54%,男女比例基本趋于均衡,因此,调查样本具有覆盖面广、代表性强的特点,为我们的调查奠定了公平、公正、合理的前提条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您对哪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感兴趣

调查结果表明,在图书馆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有67%的学生喜欢参加实践类活动,63%的学生喜欢参加艺术类活动,57%的学生喜欢参加学术类活动,47%的学生喜欢参加竞技类活动,还有0.08%的学生喜欢参加其他类型的活动。可见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艺术细胞的培养,在发展日新月异,主张让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今天,因其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从而锻炼自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特点,实践类活动和艺术类活动毋庸置疑的赢得学生的青睐。因此,图书馆应加强相关类型地活动,打造新形式、新战略、新理念的校园文化生活活动,营造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生活。

(二)您认为图书馆应该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宣传校史展览馆

调查结果显示,有74%的学生建议修建文化走廊,57%的学生建议组织参观校史展览馆,究其原因是校史展览馆是学校的文化象征、精神体现,历史根基,修建文化走廊、组织学生参观校史展览馆不仅丰富馆藏资源、美化环境还可以让学生多角度的领略学校风采,更真切的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说明,对校史展览馆的建设应该从长远、持久的角度来看待。除此之外, 52%的学生建议播放宣传视频,36%的学生建议发放宣传资料,36%的学生建议组织知识竞赛比赛,从侧面体现出让学生到校史馆身临其境地体会学校的文化内涵比机械地灌输更具有有效性。

(三)您经常来图书馆看书吗

在调查来图书馆看书的频率上,有33%的学生大约每周7次或者每周5~7次到馆,有27%的学生大约每周2~4次到馆,另有0.08%的学生大约每周少于1次到馆。因为调查时间是临近学生考研、期末考试,因此学生到图书馆学习的频率很高,另外,医学院校的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学习时间相对紧张,渴望更高效的学习效率,因此,来图书馆看书、学习的学生相ζ渌院校较多,这就更加突出了图书馆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作用,也从侧面说明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您经常借阅哪类图书

读者最喜欢借阅的图书,以文学类比例最高,占到56%,这部分读者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注重人文素养的熏陶,不仅注重医学方面的知识,更渴望通过文学类读物增加气质内涵。其次是专业类,有48%。这部分读者正处于在学习专业的核心阶段,专业课在整个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希望通过借阅相关专业的图书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再次为语言类,占12%,艺术类占11%,而选择理工类的读者占0.06%。

(五)您觉得我校图书馆参与建设校园活动应该更加注重哪些方面

参加调查的读者中,有64%的读者选择活动的实用性,说明读者更加看重活动与自身能力提高之间的紧密联系,更喜欢通过参加活动,得到实际意义的能力的提升。有41%的读者选择活动的创新性,主要原因是当代社会瞬息万变的特点决定的,读者要求更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这就指导图书馆在参与建设校园活动中要进行新的思考,做到与时俱进,打破固有思维模式,转变思维方式,提出合理构思,并付诸实践。除此之外,有40%的学生选择学生实践,37%的学生选择活动的内容与形式,23%、16%和0.3%的学生选择学术氛围、活动的宣传和其他,图书馆也应该多在此方向开展有意义的校园活动。

二、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通过对上述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调查情况的分析,高校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应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并改善服务文化、制度文化建设。

(一)以环境、馆藏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建设

环境文化,营造细微文化氛围。图书馆环境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丰富馆藏,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馆藏资源是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保障,影响着校园文化的整体发展态势和水平,馆藏要适应高校学科发展和专业调整,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实践中去。

(二)图书馆校园文化活动中“以人为本”的服务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

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强化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开拓创新图书馆服务功能,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提高图书馆文化活动的层次,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修养。

1.加强对图书馆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指导,发挥好活动载体的主导性和主体性作用。

2.扩大对图书馆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渠道。每年定期举办的读书节和“相约图书馆”活动的宣传应加强力度,在组织和策划活动中有关教师和相关管理员加入到宣传行列中。

3.创新图书馆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设立常态化的阅读推广方式。

4.提升图书管理员素质。图书馆校园文化不能游离于图书馆员之外,他们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决定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率和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范文第2篇

论文摘 要 进入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已经发展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及经验总结法,针对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及相应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了如下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结果与分析:1.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活动的现状;2.大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3.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现状;结论:1.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矛盾性;2.校园体育文化与外部社会潮流的碰撞;3.体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再结合时产生缺口;4.体育教学中学校对新思路,新科技的引进有所欠缺。建议:1.社会体育文化与大学体育文化应相结合;2.学校应积极配合组织学校社团、俱乐部的创见与发展;3.配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4.学校应鼓励创新意识并加大科技的投入。

一、研究目的

高校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开展体育文化无疑对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定的感染性、教育性和知识性。校园体育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学生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和人生志趣,它是校园的人文精神核心,是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后的产物。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及相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旗号,开展校园文化与否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此篇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数字图书馆、各种期刊及相关文献的相关材料,同时浏览了各高校目前校园文化开展现状的相关报告;有选择的阅读了相关理论的文字资料及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而彻底、全面的了解了开展体育运动在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作用和意义从而为本篇文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调查法

通过对最近时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形式及成果的走访调,得出相关数据与结果,在进行严格谨慎的筛选分析后,结果形成了一定系统的数据理论,从而为此篇文章的撰写打下了良好的实证基础。其中部分包含经过严格审核和精心设计而成的问卷调查,它有选择的调查了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受访者。通过回收问卷,分析数据及整理和总结得出了相应的一些结论和建议。

(三)经验总结法

本文将日常教学生活中有关学校开展体育运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日常的体育教学经验、相关方法及个人感悟进行整理分析,使其更具有条理性,从而上升为理论层面,更好的为本篇文章的研究内容服务。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活动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课时相对较少,而学生在课后锻炼的时间也很有限 ,由此就造成很多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不够,从而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经过调查,在所有被调查的对象中,有86%的人每天锻炼的时间少于40分钟;而锻炼时间超过40分钟的仅为14%。这其中,男生的锻炼时间普遍超过女生的锻炼时间。而通过调查,学生参加校园体育活动的途径也相对传统、单一。如:慢跑、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及散步等。

(二)大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制和运行机制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相应成立了一些体育社团和俱乐部。这些社团及俱乐部的形式相对多样化,发展也较快,但是由于师资力量和场地等多方面的限制,目前各地区的体育社团和俱乐部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体育组织的注册状况相对混乱,而在制度和规范上相对欠缺,但它无疑是在不断完善的。在场地方面,经费来源方面及体育社团、俱乐部与各级体育相关部门的联系方面也有待改善和加强。

(三)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并不是非常紧密,这其中,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经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的体育习惯长生在中小学时期,而在高中和大学时期,个人的体育习惯基本确定。而大学期间学生锻炼行为多为了增强体质和健康。其中女同学在美体与减肥风潮的催动下,运动量有所增加;男同学则多是以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锻炼的时间一般以体育课为主,但由于大二之后就没有体育课,再加上课业上的负担加重,学生锻炼的频率又相对下降了。而调查还发现,在各高校中,理科类学校的学生的锻炼频率和意识明显大于文科类学校的学生。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矛盾性

如今随着高校体育文化的迅猛发展,它与学校原本存在的规章制度发生了一些矛盾。由于一些学生活动太过情调个性,开展起来相对自由放松,而这与学校相对陈旧的规章制度有所抵触。当然,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所以在新时期,我们更要努力处理好两者的制约平衡的关系。

2.校园体育文化与外部社会潮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如今不光是在校园内体育文化迅速发展,在外部社会体育锻炼的潮流也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但在这其中,外部体育潮流与校园体育文化也有一些碰撞,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如校园体育文化的良好开展,可以很好地促进外部社会体育潮流,好的体育意识能够受益个人终身。而外部社会体育潮流的良好发展也可以带动校园文化的发展,给校园体育文化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新活力。

3.体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再结合时产生缺口

目前我国高校的传统体育教育与蓬勃发展的校园文化有很多不切合之处。如在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多为应试型模式,学生以被动的偏重成绩为主。而为了适应新课标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发展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学校需要在体育教学方面给与更多的支持。同样,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主能力和进取精神,从而为校园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4.体育教学中学校对新思路,新科技的引进有所欠缺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科技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样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也需要科技的催动作用。科技一方面加快了体育器材设施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运动技术的进步。同样,新的体育项目也因此不断地被开发创造出来如旱冰等。在体育教学中,学校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新思路的提出和应用都会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如“环保体育”“绿色体育”等新观念的提出。

(二)建议

1.社会体育文化与大学体育文化应相结合

基于外部社会体育的发展热潮和校园内部的体育文化现状,学校应该将二者相结合,让其发挥其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体育事业在校园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可以充当人与人的交际纽带,可以培养人们的秩序观念、和谐人际关系,也可以更好的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及心绪放松。

2.学校应积极配合组织学校社团、俱乐部的创建与发展

基于校园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阻碍,学校应该改善原有的古板体制,积极配合各种组织团体及俱乐部的创建和发展。如帮助这些团体获得一些资金支持,场地支持及人员支持。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给予一定的约束,以及时纠正任何偏离正轨的不良发展。

3.配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近期倡导的新理念,它以“健康第一”为目标,很快得到了众多高校的接受和认可。高校应适应时事发展,大力宣传“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一辈子”的思想理念,配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如此可以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和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和健身热情。

4.学校应鼓励创新意识并加大科技的投入

创新意识是时展的需求,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学校应该在广大师生间鼓励创新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科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同样,学校也应更多的借助科技的力量来充实发展体育,从而将体育事业带到更高的层次,为体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德银.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2001.5(2).

[2] 周传山.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初探[J].甘肃教育学报.1999(3).

[3] 刘铮.论校园体育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1(4).

[4] 纪小红.浅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J].体育学刊.1999.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范文第3篇

校园网络平台对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目前,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旨在了解郑州大学研究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对校园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并由此提出促进校园网络平台健康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发挥校园网络平台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研究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情况

2013年4月底至5月初,我们对郑州大学在校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采用交叉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此次调查选取郑州大学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门类的在校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所涉院系包括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语学院、体育系、化学与分子学院、生物工程系、第一附属医院等七个研究生培养单位。

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59份,回收率为91.8%。

在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上(可以多选),大多数研究生认为“学生风貌”“学术氛围”“学习氛围”应该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分别为261人(56.9%)、260人(56.6%)和233人(50.8%),另外有166人(36.2%)认为是“教师素养”,114人(24.8%)认为是“校园管理”,还有11人(2.4%)认为是其他方面。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参与主体的认识上(可以多选),认为参与主体是“学生”的占到了大多数,占74.3%,其次是“行政管理人员”(24.6%)、“教师”(18.3%)、“后勤管理人员”(7.0%)和其他(0.4%)。

就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而言(可以多选),有188人(41.0%)认为是“引导思想”,144人(31.4%)认为是“塑造人格”,102人(22.2%)认为是“营造氛围”,93人(20.3%)认为是“精神传承”。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应当重视哪些方面(可以多选),有253人(55.1%)认为是“校风建设”,188人(41.0%)认为是“道德教育”,52人(11.3%)认为是“班风建设”,37人(8.1%)认为是“宣传工作”,还有11人(2.4%)认为是其他方面。

对研究生经常参加的校园活动进行调查(可以多选),选择“学术报告”的人数最多,为270人(49.2%),其次是“文艺活动”,为136人(24.8%),选择“体育活动”的有127人(23.1%),还有73人(15.9%)选择“学科竞赛”。

在对研究生愿意参加的校园文化活动的调查中(可以多选),有180人(39.2%)选择“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157人(31.2%)选择“年级或班级集体活动”,139人(30.3%)选择“校园文体活动”,65人(14.2%)选择“研究生创新论坛”。

在对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的看法上(单选),有243人(52.9%)认为“各类设施基本完善,校园环境优美”,有102人(22.2%)认为“设施不够完善,但环境不错”,有62人(13.5%)认为“设施完善先进,环境优美”,还有52人(11.4%)认为“环境有待加强,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针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多选),有196人(42.7%)认为是“组织者与参与者沟通不够,强制参与活动太多”,192人(41.8%)认为是“多数校园文化活动层次不高,高层次精品活动太少”,94人(20.5%)认为是“校园文化活动信息渠道不畅通”,46人(10.0%)认为是“活动场地限制过多”,还有8人(1.7%)认为是其他方面。

在学校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方面,174人(37.9%)认为“正面促进作用明显”,250人(54.5%)认为“作用一般”,25人(5.4%)认为“没什么作用”,还有10人(2.2%)认为“负面作用较大”。

在对研究生学术科研氛围的评价方面,17人(3.7%)认为“非常浓厚”,140人(30.5%)认为“浓厚”,237人(51.6%)认为“一般”,53人(11.5%)认为“不浓厚”,12人(2.6%)认为“非常不浓厚”。

就“周围同学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可以多选),依次选择“专业实践”“社会活动”“科研”“休闲娱乐”“感情问题”和“其他”的比例分别为35.9%、29.6%、23.5%、14.6%、14.2%和3.1%。

二、研究生对网络的使用及认识情况

对研究生获取校园文化活动信息的主要途径进行调查,选择“通过班委获取信息”的人数最多,占49%,剩余的依次是“学院通知”(33%)、“校园网络平台”(10%)、“导师通知”(6%)和“微博等新媒体”(2%)。

对研究生每天上网时长进行统计,发现每天上网时间在2到5个小时的人数最多(42.4%),其次是5到8个小时(30.6%),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之内的有17.8%,8到12个小时的有1.6%,还有7.6%的表示只要有空就上网。

在上网的主要目的方面(可以多选),选择获取“影视、资讯”和“学习资料”的人数最多,分别有248人(54.0%)和223人(48.6%),选择“社交”的有53人(11.5%),选择“游戏”的有32人(7.0%),还有13人(2.8%)选择其他。

针对“每天长时间使用网络对学习有无影响”这一问题,有54人(12%)认为“上网与学习相得益彰”,194人(42.3%)认为“上网有时会影响学习”,有136人(29.6%)认为“上网对学习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很小”,有75人(16%)认为“上网与学习往往有冲突”。

对经常上网会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习惯进行调查,有45%的人认为“有点影响但影响不大”,29%的人认为“不会影响”,16%的人认为“会影响”,8%的人认为“很受影响”,还有2%的人认为“经常上网基本没有正面作用”。

对于网络文化的看法,47.1%的人认为“有一定作用”,45.9%的人认为 “先进且重要”,只有7.0%的人认为“负面影响较大”。

在对迷恋虚拟网络最主要负面影响的调查中(可以多选),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淡化”和“睡眠障碍,体力透支”,分别占48.4%和47.3%;有31.8%的人选择“成绩下降,学业荒废”,26.1%的人认为“会产生消极的道德和价值观念”,14.4%的认为“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还有9.4%的人选择其他。

三、研究生对校园网络平台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就研究生使用校园网络平台的主要目的进行调查(可多选),排在第一位的是“查阅并下载图书馆数字资源”(56.6%),其次是“浏览新闻”(45.8%)、“娱乐”(39.0%)、“下载课件”(27.5%)、“查阅个人信息”(14.6%)和其他(1.5%)。

在对校园网络平台使用程度的调查中,有49.7%的人“经常使用”,44.7%的人“偶尔使用”,还有5.6%的人“几乎不使用”。

在校园网络平台对研究生校园文化的影响方面,认为“促进作用明显”的有162人(35.3%),认为“影响一般”的有262人(57.1%),认为“没什么影响”的有35人(7.6%)。

对校园网络平台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可多选),认为“缺少互动板块(如没有论坛、学生社区等)”的人数最多,占39.0%;其次是“校园资讯更新速度慢”,占35.3%;有30.5%的人认为“内容报道领导和老师的篇幅很大,但报道学生的篇幅很小”;24.2%的人认为“版面结构死板、色彩沉闷,不能吸引人的眼球”,还有8.7%人认为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不足。

在“您希望校园网络平台为您提供哪些类型的资讯”中(可多选),有268人选择“国内外重大时事”,有275人选择“校园内重大新闻、活动信息”,有217人选择“有关考试信息”,有184人选择“风云人物(校内的)”,有214人选择“校园趣闻”,还有19名同学选择其他。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研究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表现在学生风貌、学术氛围和学习氛围三个方面。认为引导思想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主体应该是学生,应保障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2)在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对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建设比较满意,认为校园环境优美,各类设施基本完善。但也反映出不少问题,如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缺乏沟通、校园文化活动层次不高、活动信息渠道不畅通等,需要引起高校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目前,绝大部分学生每天上网时间都超过2个小时,且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查看影视、资讯和获取学习资料。研究生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获取校园文化活动信息的仅有10%,说明校园网络平台在实际中的运用还很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4)在对待互联网的态度上,大多数研究生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虽然经常上网对自己的学习及正常的生活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且认为网络文化对学生的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当然,因过分依赖网络导致的人际关系淡化和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要引起重视。

(5)查阅并下载图书馆数字资源、浏览新闻和休闲娱乐是研究生使用校园网络平台的主要目的,大部分研究生认为校园网络平台对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影响。

(6)校园网络平台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版面结构死板、色彩沉闷、缺少互动板块、校园资讯更新速度慢、报道内容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等。这些均是校园网络平台在今后发展建设中需要重点改进的地方。

为了促进校园网络平台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校园网络平台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网络互动板块,拓宽信息渠道。一是开设专家教授交流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专家进行专业领域学术知识的探讨,促进学术氛围的进一步增强;二是开设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咨询、就业咨询等板块,组织专业人士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指导;三是开设学生论坛,为广大在校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

(2)提高校园网络信息质量。一是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真正担负起信息传播平台的作用;二是扩展信息题材,注重对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校园内重大新闻活动的报道;三是将报道关注点由校领导和老师延伸至在校学生,以突出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3)美化网页设计,提高吸引力。在新媒体环境下,青年学生更喜欢多媒体的信息接受形式,文字、 图像、 声像结合的信息发表形式更易于获得学生的接受和喜爱,信息传播效果也会更好。

(4)加强与其他高校校园网站的交流合作。与其他高校校园网站交流合作不仅仅是指添加校园网站链接,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如共享讲座视频等,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5)加强校园网络专业队伍建设,营造绿色上网环境。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主动建设、相对稳定”的要求,着重建设三支校园网络管理队伍。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宣传队伍,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二是建立一支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兼职队伍,及时运用网络开展舆论引导工作;三是建立一支学生骨干队伍,选聘政治素质高、责任意识强的学生担任BBS版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文化素质教育

一、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是以校园为活动中心,以营造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手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目的、由广大师生直接参与的一系列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对学生的内在的文化熏陶和外在的素质培养,其主要内容是以文化熏陶为主的人文艺术活动和以培养青年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的学术科技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必须要突出教育者的目的性、受教育者的能动性、教育影响的规律性,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参与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拓展素质,充分体现出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己经深入人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校园文化活动正朝着时代化、品牌化,特色化等方向大步跨进。但不可否认,校园文化活动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大部分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有力的引导和合理的规划,仅仅只是流于形式,或者是迫于压力应付式的开展,未能真正注重活动的开展质量以及活动的本身意义,从而导致校园文化活动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随着活动吸引力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降低,学生干部组织活动的难度将会逐渐增加,工作积极性自然也会不断降低,活动的开展也就将越来越趋于形式化,最终导致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违背了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真正意图,未能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在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和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应有的作用。

三、对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建议

(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和学生社团组织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强调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参与。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者要对学生的文化活动进行引导,紧紧把握住校园文化活动育人的正确方向,保证活动真正起到拓展素质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注重活动开展的效益,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系统,认真总结每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和经验教训,坚持不断地进行收集和整理工作,从而使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2)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精品,着眼学生实际需求。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精品,是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影响力、增强对学生吸引和凝聚的重要途径。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要着力扩大校园文化活动在青年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满足学生不同方面的需要,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以此形成良性循环。(3)凸显专业优势,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内容是以文化熏陶为主的人文艺术活动和以培养青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的学术科技活动,这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指明了方向,即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是以学生的娱乐为目的,还要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和科学教育,把握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紧紧依托社会舞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引导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从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调适自己的健康心态和不断调整自己的成才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佳.论工科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21(1):65~69

[2]张岂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15年的两点感受[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2):75~77

[3]蹇福阔,李蓉.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心理动因[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16(5),125~127

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融合

一、校企文化融合的意义

首先,校企文化的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校企间的合作使企业能进入校园了解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在校园中感知企业职业素养要求的标准,校企文化的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业素养。其次,随着高校的增多,高校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校企合作下的校企文化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竞争力。最后,校企文化的融合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企业在与校园文化的合作中,丰富了职工培养方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渗透,在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升了企业水平,促进了企业发展。

二、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校企文化融合作用的认识不够

一方面,从整体来看,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出现了高校较为重视但企业较为忽视的现象,二者对文化融合的认识不对等;另一方面,在文化融合认识方面,双方对合作前提和核心目标的认识不够,导致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双方没有将文化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

2.校企文化融合中政策支持不够

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的弱化也是影响校企文化融合的主要因素之一,政府没有为校企间的融合工作搭建科学合理的平台,导致多数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的自主合作,在这种合作模式下的校企文化融合存在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仅仅将合作重点放在人才培养中,校园文化中对企业的宣传仅仅局限于企业宣传册的摆放,使学生无法真正了解企业文化。

3.校企文化融合的活动创新不够

校园文化活动是体现校园文化、营造文化氛围的主要方式,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大都以单一、常规的歌舞表演、展览、体育项目为主,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没有将企业文化融入,即便有部分与企业文化相关的文化活动,也因活动形式不够新颖而无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这种文化活动举办过程中创新成分的缺失,也对校企文化融合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促进校企文化融合的建议

1.提高认识水平,确立前提与核心目标

学校和企业都要对文化融合的意义有新的认识,通过提高认识高效开展文化融合活动。这种认识主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校企文化融合将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前提,在发挥企业与高校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文化融合提升人才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将文化作为核心内容,在高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过程中注重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宣传企业文化。

2.加强交流合作,为深度融合提供保障

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高校与企业作为合作主体,要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对课程、技术的开发,以多层面的合作加深校企文化之间的交流。

3.加强活动创新,将活动作为融合载体

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文化活动的举办是进行文化融合的主要方式,学校可以通过文化创新活动宣传企业文化。从文化活动内容来看,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将企业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引入其中;从活动形式来看,可以通过企业调查、文化讲座、学习参观等形式进行文化融合。

总而言之,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校企合作是必然趋势。高校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是合作内容的体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合作效率,为合作目标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